起点就是终点。《月孩》有两个悬念,一个是孤儿大卫究竟有没有特异功能,一个是关于月孩的预言究竟是什么意思。前一个悬念抓住我们的情绪,后一个悬念启蒙我们的精神。 怎么看待万物有灵?记得有一年毕业的暑假,我手绘了一张八卦图,十分虔诚地用透明胶粘得水土不进。当夜晚它对着月光,仿佛就拥有了神奇的力量,用它就可以实现所有的可能性。至于接着发明了怎样的咒语,现在大约已经忘却,许多寂寞的思缕当时仿佛抓住了希望,因此相信精神似乎是无所不能的。大卫的眼神中透着我熟悉的力量。 在乡村孤儿院,作为月亮之子,大卫只要与众不同,只要拥有特异功能就能自己确认自己的身份。从感情如祖母的老妇承袭聆听了一个异己的世界。为什么不寻求别样的梦?大卫第一眼看见维多利亚就喊出了预言: 你将收养我,做我的母亲。 可大卫的母亲明明是月亮。维多利亚领大卫到了一个更远更大更新的地方。每个人都有明确的组织身份,在高度组织化现代社会中,与同龄人相比,特异功能已经变得不在特殊。没有了月亮的光环,大卫必定在嫉妒中升腾出对人母的疑问。作为人,我从哪里来,谁是我的母亲? 正是因为好奇与独立思考,大卫无意中发现了新世界的秘密,成年人都成了组织的试验品,他们限制中活着只是为了生产月孩。被选中的母亲正是乔治娜,她即将成为月孩的母亲,可她除了贪酒似乎什么都不知道,她并不知道自我意识。为了寻求再一次对自己的肯定,大卫相信了一个假设,假设自己就是月孩,假设乔治娜就是月孩之母,只要孩子正常出世,假设就能得到科学的验证,一切神秘和秘密都将得到全新的阐释。 朋友说大卫在这条路上好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好似西天取经。这个直觉当然有道理,在这求真的路上,有各种机缘巧合,可谓神挡杀神,佛挡杀佛,老祖母死了,月孩的祖父死了,月孩的父亲死了,月孩之母乔治娜也死了。这一路的精神弑杀,似乎就是月孩诞生本身。 影片并没有结尾在月孩生理出生的一刻,而是结束在这样一幅图景。趟过一条河,部落的人们正在用隆重的仪式期待着新神坠入人间,月光底下,天空中将绽放流火,一个白人男孩将重新出现。可是当预言实现之时,终点似乎又变成了起点,流火并不神秘,正是大卫的养母驾驶的飞机选择了坠落,她选择了舍身取义。从天上到人间,导演比利亚龙加似乎在追问,在这个不同肤色的大地上,人的价值和伦理究竟是什么? 看时,想起的是罗大佑的《亚细亚的孤儿》;此时,回响的又像是beyond的《光辉岁月》。
收发前半段有点圣山的感觉后半段拖沓了。冷色调满奇幻的
拉丁风格的奇幻寓言,少年逃离极权和科技的统治,在原始文明中降临为月亮之子。文本指向对现代性的反思,又表现对自然状态的超越,旨趣深邃,遗憾的是视听表现力较为薄弱。
小时候在电视上看过,最后月之子们叠罗汉赌水坝的镜头让我激动过好久,想找来重看...
开始是恐怖片,后来是悬疑片,到人是否会出生两次发现是超现实主义。从“人是否会出生两次”隐隐感觉是在探讨生命本身,但表述的隐晦且不足。非洲的宗教仪式和对月亮的崇拜都渗透着自然崇拜的痕迹。孤儿院的部分有宗教献祭的意味,在叙事上有帮助。主旨的不明除了观众理解不到,也可能是本身表述不明
其实最让人困惑之处在于小男孩为什么一定要再次出生?难道仅仅是因为奶奶告诉他月光赐予他力量,并相信自己获得了超能力吗?其实他也只不过刚好偷听到院长的对话,他们计划培养出一个月孩,小男孩联想到关于月光的传说,就很自然地把两者联系到一起。至少,他在想象中找到了自己的“亲生父母”,而第二次出生,对于自己来说才有意义。这么想,那这部电影就是一个关于童年幻想的浪漫主义故事。但是如果用拉康的回归充盈状态(母体)的不可能/可能(奇幻)来解释,会更有说服力。从象征界通过想像界回到实在界,寻回那个失落的客体。
我擦……其實沒那麼奇幻麼¬ ¬
「神秘主义」/「自然主义」自然都需要有一个极权的反派,当孩子开始逃离时其背后的隐喻不言而喻,不过就如同「月亮的孩子」这种含糊不清又相当讨巧的主题,形式主义和内容上的苍白让整个故事显得苍白与失真不少。
20/2/23
(2:00:17)
玻璃笼的导演和男主
非常有想像力,富有深意的童话;导演技术也很好;"I'll wait for the firein the sky, too"……
我不懂怎么打分,因为我不懂
magnet:?xt=urn:btih:98e78f7ec3196c2d49929a79e4cade7b39862c3c&dn=Moon.Child.1989.SPANISH.1080p.BluRay.x264.DTS-FGT
异教元素和Lisa Gerrard年轻的肉体orz
异教的元素是支持我看完的唯一理由。。。
没拍好。希望实现了对编导的价值。
已收
真人+男性+死屌丝版代表月亮消灭你
或许更适合一种关注单元。
自古以来,非洲大陆上的一个部落就预言,一个白人男孩将成为他们的上帝:月亮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