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资料馆,乐队现场配乐,相当厉害,才发现真正的好电影,其实并不需要太多的对话。只能说这个悲剧的爱情故事很动人,男主演出了对一个可爱的女人向往时候的小心,深爱时的宠溺,被背叛时的无助痛心到愤怒,连背影都有戏,女主在最后的瘫软,太牛了,太会说故事了。把婚姻和爱情里的那一些小九九描绘得惟妙惟肖。补袜子,动情的吻,动机。爱赌。杂耍班,空中剧院的盛况。交叉剪辑。太棒了,40块钱真的很值很值啊。
终于看了一次现场配乐版,虽然从现在看这个故事有点老套,不过92年前的演员们贡献了教科书版的演技。不知道杂耍部分是怎么拍摄的,感觉功夫了得!还有中国元素哦!配乐越到后边越与剧情融合,细节的把握也很好,比如滴水的声音,提琴的声音等等。默片的情绪全靠演员的表演和配乐,感觉演员的毛孔都是戏!那时候还不是以瘦唯美呢,女主很丰满,但看到豆瓣上的演员介绍令人唏嘘。男配角实在太潇洒,太勾人了!人寿保险是全场笑点!非常满意!
今日来到电影资料馆,看了现场配乐杂耍班,分外高兴。也许是第一次体验这种感觉,也许是第一次用大荧幕看默片,总之出来后神清气爽,飘飘欲仙。
杂耍场这个故事,简要概括就是:男人遇到绿茶婊,抛下妻儿跟着跑,不幸杀出程咬金,一刀下去警局老。简单,有力,隔近一百年前那绝对神作,可以引起众多两性关系的探讨。
本片的摄影也颇有意思,开场的游乐园那场戏,镜头活动自如,在那么一瞬间还有在看现代电影的错觉。其中主角的主观镜头用的很好,在迷幻中凸现人物内心的彷徨于不安。至于更细的,鉴于本人见识短浅,也不多分析。
最后想说一句:你看德国上世纪就拍出绿茶婊的故事了,中国导演们有必要再把这个故事不厌其烦地搬上大荧幕吗?
表现主义杰作!Ufa大场制作。剪辑这么凌厉,乍一看还以为走到苏联去了哈哈。运动镜头很有趣,特别注意到里面有一个摇镜,不一般啊。取景有纵深,不过仍然是以半身和特写为主。整个片子时间不长,但全都是被拉长的心理时间,演员演技惊人。
6.22 默片的动作真的好讲究,眼神简直不能更精准了!
65berlinale Day1 2k修复,现代配乐,唱词基本把所有默片的留白意境都破坏了,原本留给观众的揣测和权衡都变成了带有主观视角的剧透。拒绝一切试图篡改默片性格的尝试!对于身体和性的刻画,算是默片中的大尺度。
摄影叹为观止印象比较深的还有在男主得知真相后在吊杆上的那段蒙太奇 总觉得他会“失手”
虽不想鼓吹默片、欧洲先锋电影、视觉蒙太奇等原教旨主义,但有意思的东西就是有意思。在杜邦这里,电影摆脱了对现实再现的陈腐目的,那些高度浓缩的几何图形与局部特写形成着它们自身的韵律与节奏。歇斯底里的表演不仅只是出于戏剧性,而是人类普世的爱恨情仇似乎只有通过痉挛(似乎没有更好的词)的身体才能达到形而上的无限升华。
歌德学院供片,乐队配乐,神一般的摄影,每一帧都像泛黄的明信片。
原本是惯常来资料馆消磨时光的,没想到买的这场默片竟然有乐队现场配乐,真是惊喜啊。简单的三段式叙事,但剧本非常扎实,门窗、台阶等意象的使用很成熟。男主角的人物形象很丰满,复杂的心理活动全部通过表情和肢体传达了出来,加上乐队的渲染,并不新奇的故事竟也跌宕起伏了。非常棒的观影体验。
“上帝的手一直沉重的压在你的肩膀上 但他的仁慈更甚于他的审判。”1925年的拍摄角度和场面调度就已经这么前卫了 中间马戏团表演的匹配剪辑现在来看也很厉害 剧作很完整扎实 还有一星给吹万乐队的现场配乐!
6。虽然画质很渣,我还是一眼就看出了女主角没穿衣服
当然了,所有不好的故事开头都有一个女人。
3.5星,剧情太过老套了,即便是在1925年依然是个老掉牙的故事,不过话虽如此可如今这样类似剧情的情节剧依然比比皆是。拥有极强表现力和冲击力的摄影构图是最大的看点,当然还有连后背都会演戏的伟大的埃米尔.强宁斯。PS新版配乐太扯淡了,里边的人声大概是想充当辩士吧,画蛇添足极其多余。
看到大家都在骂修复版配乐我就放心了= =视听语言好,尤其空中飞人表演段落
每次看古老的片儿都要赞叹,剧本扎实,摄影非常前卫
9/24/2016 大银幕重温,2K修复版放映,增添的段落很多,修复画质也惊艳无比,差点以为之前没看过,角色间的三角关系是贯穿全片的重要特征,因此其在剪辑上也喜欢在角色间创造三角关系,前半段是男人、妻子与情人之间的镜头与反应镜头来回切,后半段这种剪辑方式则发生在男人、情人与搭档三个角色之间
武大郎和西门庆的故事,埃米尔·强宁斯庞大的背影全是戏
默片时代的德国电影未免也太惊人了些//移动摄影机早就可以超越、追赶、放纵和捕捉人物了。早在表现主义中,动态摄影机就已经从人物背后捕捉或追赶他们(茂瑙的《伪君子》,杜邦的《综艺节目》)。//让·米特里提出半主观影像的概念,并已普遍用来确定“存-伴”(être-avec)现象:它不等同于人物,也不外在于人物,而是和人物相伴。这是一种纯电影的共在形式。p117//人们在让这个参照中心(主观影像)本身运动起来时,也把局部的运动带给了集合,把相对性带给了绝对性,把连续带给了共时主义。//吉尔·德勒兹.电影1:影像-运动.[M].p124
4.5,摄影机和镜内元素的运动几乎代替蒙太奇,所以《杂耍班》大部分时间的情愫不位于剪切的断点而是稍长的镜头内部。这意味着摄影机及观众本身也参与进"杂耍"之中,但与法国印象主义有别的是影片中的主观化来源于个体的运动及其抽象形式而非移情,此外,"情愫"的所有者与他者的界限被划清
上帝之手压得你喘不过气来,空中飞人在屋顶华灯和地上观众间交替缭乱。空洞之眼、迷离之眼和怒视之眼,面无表情的东方演员,宽厚沉重的28号背影。恰到好处的配乐,集体标杆式静默表现。资料馆吹万乐队配乐
3.5。出轨偷情,故事如今看来有点没意思,但电影花了大量的笔墨在人物矛盾焦灼的内心过程,可见那个时代德国人在道德感上普遍的惶恐心理。还是很教科书式的“表现主义”电影,从“想象”到“杂技现场”那段很让人捏一把汗。另外第一次听BFI的现场配乐。
德国街头电影,大量移动摄影、主观镜头,平行蒙太奇,摄影角度。不看到最后20分钟不知道电影的好,字幕卡跟室内剧一样少,配乐解说但多少有点二。无字幕卡不一定好。最后20min有许多惊险片要素,末尾28号叠印出来时才完美。戏剧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