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简评《金黄色的回忆》
5月的田园,啤酒厂的忙碌,飘起酒香和猪肉的芬芳,看到母亲大方得体的爽朗,也看到父亲保守严肃的情趣,还有小叔子那嘹亮甚至刺耳的嗓门响遍工厂。工人们的辛劳,投资客的秀逗,医生的幽默可爱,更是锦上添花。难忘母亲大口喝酒吃猪排,与小叔子一起登烟囱放眼故土的有惊无险,还有父亲开着制动不了黑烟摩托车来往奔波的情景,最诗意的,莫过于母亲与父亲互赠礼物时的小游戏,都化作如片名所说如金黄色般美好的回忆了。----------拾荒者 午前11时42分
2 ) 雅克•塔蒂之后最好的喜剧之一!
在1970年,赫拉巴尔完成了带有自传色彩的中篇小说《金黄色的回忆》,在书中主要记叙了自己童年在小镇上的欢乐回忆。但赫拉巴尔当时被剥夺了出版自由(由于支持“布拉格之春”等政治原因),因此直到76年他被解禁时,这部小说才重见天日。随后,他与老搭档伊利•曼佐合作,将小说改编成了同名电影。
之所以原名中文翻译是“金黄色的回忆”,我想与女主角头上的金色“瀑布”不无关系。少妇Maryška(由神似凯瑟琳·德纳芙的斯洛伐克美人Magda Vášáryová扮演)是小镇上的梦露:她骑着单车时飞扬的金色长发,爬上烟囱后撩人的白色裙摆,甚至是饭后舔手指的小动作,都让满镇男人春心荡漾;她深知并享受自己这种对于异性的魅力,但从不曾背叛自己那古板但不失可爱的丈夫。影片里有三处场景把Maryška的性感展现得淋漓尽致,一个是她夜里在啤酒厂宿舍泡澡的时候,镜头仿佛是从钥匙孔里偷窥美人沐浴;一个是丈夫用带回的诊疗仪给妻子全身按摩,情趣盎然;另一个是影片结尾丈夫当中打她屁股,她竟然下意识脱掉了裤子!!!据说影片女主的原型正是编剧赫拉巴尔的母亲!!!赤裸裸的恋母情结啊!!!有木有!!!
如果说女主角让回忆充满柔情,那男二号小舅子Pepin(原型是编剧的叔叔)无疑是影片最大的笑点。有一天,这个小臭皮匠突然造访哥哥家,说是借住几周,结果就赖着不走了。小舅子是个话痨,大嗓门并且少根筋,活脱脱一捷克版的塔蒂。他的口头禅是“无聊了吗?养只浣熊吧!”他走到哪,哪就不安生,唱歌走调仍然整天狼嚎,最搞笑的是有个啤酒厂的小员工遇到他就倒霉,不是摔了就是掉坑里,很多镜头分明是是向喜剧默片(特别是卓别林)致敬。
中文译名《金黄色的回忆》灰常文艺,金黄色即让人联想到金发美人,又涵盖了作为影片重要场景之一的啤酒厂;捷克语Postřižiny(剪短,切断)和英文译名Cutting it Short则更实际,更关注变化的过程,而“改变”也正是影片最核心的主题。Maryška最后剪掉长发的时候,她的裙摆也被自行车轴夹断了,后来马匹的尾巴被剪了,再后来镇里的卡车替代马车节省了时间。人们的审美观也在变,比如街头闲逛的俩老头刚开始垂涎女猪的长发,后来也适应了她的短发造型,当然还有无意为之的短裙……改变正在静悄悄地发生,人们的生活还会继续。
参考书目:Czech and Slovak Cinema, Peter Hames,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09
3 ) 金黄让世界动了起来
新浪潮和其他任何一种物理浪潮一样,总是以一个波峰接一个波谷的不规则形状运动着,寻找着那可供水流上岸的彼岸。根据分类乐趣和影像历史,我们也大概可以描绘一幅电影新浪潮的气象图,它起于法兰西1958年的高压云团,向北吹过英吉利海峡,与英伦自由电影的北风对冲后,分为两股,一股刮向大洋彼岸的美国,与新好莱坞飓风相卷并从北至南的冲刷美洲大陆;另一股转南,吹过1960年代的东欧和南欧和1970年代的德国后,向东前进,等待与同期迅猛的日本新浪潮聚合,在1980年代初登陆台湾和香港。浪花过后的影像遗骸上雕刻着大师的思想,是我们的凝重而深邃的黑白记忆。东欧新浪潮的影像记忆也凝结在1960年代,那时,当那群导演把镜头对准被建设事业遗忘的乡间时,呈现出来的总是一幅情绪色彩跃跃欲出的画卷,波西米亚的热情在灼热的午后阳光下变得慵懒。黑白影像里的乡间生活不在希望的田野上,也并不苦大仇深。导演们偏向于在黑白或单调的色彩里,让这些东欧村民等待着时代风暴的洗礼,不管是表意还是写实,乡间烈日就快灼人了。
到了1980年代初,这些或因闲懒或因灼人日光而昏睡于乡间的单调影像,突然想跳动一下,寻找着五彩生活的调色板。1981年,捷克名导伊利.曼佐就以动静相衬的有趣故事将捷克文豪拉拔尔的《金黄色的回忆》带出,让它从憋于一角的纸上跳到银幕上,那是作家金黄色的回忆,也是观众金黄色的期许,期许一个希望的田野。
“我给你带了件东西,你找找。”安静斯文的酿酒师弗兰克回家后,温柔地抱着妻子玛丽斯卡说着,“这是冷的,这里热的”,妻子的纤手温柔的在弗兰克身上游走,她摸到了,是一个穿针器。突然,她跳到丈夫肩头,激情点燃,镜头上摇到晶莹剔透的顶灯,玛丽的长发在光条间打开垂下,金黄色。
五月黄昏的乡间酿酒厂外,断腿的肥猪哼哼唧唧,活泼的玛丽斯卡抚摸着它安慰道:“你会有只新腿的。”镜头上摇到光影斑驳的树间,一声惨叫,猪死了。玛丽斯卡抹了抹首上的鲜血,对于她,这血红与难得的猪肉一样宝贵,犹如黄昏和盘旋于她头顶的金黄色。
捷克乡间细微的动静与跃跃欲出的金黄色,在开头这两个场景就给予体现。接着,弗兰克哥哥佩平来到酿酒厂区,这是个说话超大声的粗糙木匠。他的到来从声响上打破了这里的宁静,他引起正在开会的酒厂领导反感,又调动起弟媳玛丽斯卡那活泼的天性,他们玩起了游戏,跳起了波尔卡,并在弗兰克挖苦地责难下爬到厂区烟囱顶端。玛丽斯卡在这寂静村落之顶垂下她的金黄长发,她是凌驾于此的女王,人们在啧啧的赞叹声中臣服于她,不断受伤的倒霉鬼因为贪恋美丽又跌伤了胳膊。她下到地面,厂长和赶来救援的志愿民兵队长好奇地问着:“上面一定很美吧?”厂长也因玛丽斯卡的金黄长发,而对那个给厂区带来喧嚣的佩平开了恩,安排他工作,因为他的声响能调动激情。
玛丽斯卡是电影里出现的唯一女性,于是这金黄的美丽被放大了。她去镇上梳理长发,理发师立即赶走头还没剔完的小孩,关起门精心打理这金黄的作品;她骑车飞驰过小镇上探讨“女性邪恶本能”的老学者,老学者立马忘了刚才的话题,改称“这是上帝赐给男人最美的东西”;她为那腼腆安静的丈夫带来拉力器,让他动起来,渐渐的,这个每天骑着那机关枪般放屁声三轮摩托的酿酒师丈夫强壮了起来,同时依然温馨地体贴着生病的妻子。
一天,玛丽斯卡来到理发室,要求理发师剪掉那长发,她并没什么改变,如同以前一般微笑。理发师忍痛缩短这金黄色的同时,厂区来了第一辆汽车,缩短了酒馆到厂区的时间,村里开辟了地道,缩短了从加工区到酒窖的距离,佩平高唱着音阶缩短了哥哥家的桌子角。金黄色只存在于回忆里了,丈夫先是恼羞成怒地打妻子屁股,后来又决定和妻子开始新的生活。
“我给你带了件东西,你找找。”这次轮到妻子送东西,“这是冷的,这里温热,傻瓜,在这”。新生命来了,乡间又活跃了起来,黄昏,依旧一遍金黄。
这是作家拉拔尔的童年记忆,关于他那落落大方的长发母亲和勤劳体贴的内向父亲,捷克新浪潮名导伊利.曼佐将其赋予运动的生命之光。不论是否美化回忆,从纸上到银幕,金黄都洒了下来,苏醒了的捷克乡村开始活络筋骨,等待着金黄的生活。
4 ) 刚才天使路过
镇子上最美的女人,嫁给了啤酒厂的会长。
她常常带着那一头金色的长发骑着自行车穿梭在老街上。车铃叮铃铃地响起,路人纷纷侧目,所有美好的赞叹,都跟随在她的背影后。
她会做好吃的猪肉肠,煎美味的猪排。她常把啤酒杯举得高高的,一口气把凉啤酒喝尽兴,又醉倒在胡萝卜花的花丛中,在午后的阴影里沉睡。
梨花开满园子的时候,她和男人爬上高高的烟囱顶,白裙和金发随风摇曳。
落落大方的女人,像只初生的小鹿一般天真无惧。
炫目的微笑,像蜂蜜酿出的酒,金灿灿地醉人。
她所经过的时刻,都是天使刚才悄悄地路过。
5 ) 观影日记
误入酒厂后院的医生,看到美女自动献上大脸让人拍,萌啊。那个年代的摩托还不如现在的电动好。善良纯洁版的西西里。酒厂的打杂工人被小舅子彻底玩耍。为了耗尽汽油到底是转了多少圈啊。烟囱上的女孩像是国王与小鸟里的牧羊女。志愿炮火队队长毅然决然的从烟囱内部垂直落到底真是有勇气。自从主角有了摩托车,村里的牛车多了一份兼职。没有听诊器的年代,医生还是很好的职业么。什么都可以改变,只有女主角的头发是村里人的信仰,还需要适应,捷克也需要这样。非常优秀的电影。
记得当年事几许,酒酽肉熟,金发如瀑,一切善良的市民,看伊爬烟囱
上世纪初欧洲现代化进程下的小镇风情画,确实有些早期Tati的影子,高饱和度的影调其实更像后来的Wes Anderson。比较好奇当时捷克的审查机制,正面露点的女主演后来还从政甚至参加总统竞选。即便没有那些桃色画面,这也是一部彻头彻尾的hair fetish情趣电影。
开头即是一幅丽人具豕黍,邀人至田家的温馨轻快的田园画卷,日常的制炊劳作哪怕是杀猪都是如此诗情画意。大嗓门的弟弟人傻心善,一出场便各种笑闹不断。与一袭白衣如同天使的嫂子爬上烟囱顶,金发与歌声一齐在风中飘扬……夜间的温柔旖旎更是爱意浓浓浪漫至极,让人既羡慕又嫉妒,有妻如此,夫复何求啊。感谢本片让我重拾对捷克电影的兴趣,同时让我认识了最美的捷克女演员玛格达·瓦沙里奥娃。
7。捷克小清新的极致之作
怎么会这么美!金黄色的光晕把我拉进了这个世外桃源,看完已经微醺。连杀猪都美得像童话,让我不知道是害怕还是欣赏。爬烟囱、大锅炉房里洗澡、挠痒痒都太诗意了。聪明调皮的金发美人和她的忠诚可靠笨蛋丈夫,再加一个天真吵闹烦人小叔,我又喜欢男人了!活在这种无忧无虑的诗意里就可以每天光着脚在阳光草地上跳舞吧!上次看完这么美而快乐的电影还是《无线电时代》。
太欢乐了,金黄色的“长发”是小镇一道亮丽的风景,这个女人有好看的笑容,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太美好了!啤酒厂丈夫虽然不多言但绝对属于浪漫的闷骚,大嗓门儿的小叔子很奇葩,流泪剪长发的理发师、吃豆腐的医生等等这些角色都特别鲜活。充满荒诞感小风情的喜剧片,很想读读赫拉巴尔的原著。
都说亚库比斯科是东欧版的费里尼,可此片分明可以看做捷克版的《阿玛柯德》
我爱那个爬上烟囱的白衣女孩
9.5;只有一个伊利曼佐,只有一个赫拉巴尔
金黄头发金黄啤酒 猪血洗澡激光按摩爬烟筒听诊公众场合打屁股 他弟弟真是个天生的傻缺
一头飘逸的金色卷发,一张迷人笑脸
都是细细的讽刺啊。大嗓门弟弟真是笑死人了,啊哈哈。
捷克的妹子真爽朗。全片有很多不错的奇怪的笑点。
改编自赫拉巴尔《一缕秀发》,作者缺席的父母金色时光,酽如酒,甜如蜜,出世前的蜜色记忆;爽朗笑声在烟囱上方飘荡,小镇“巴比达尔”们无拘无束的欢畅日子,充满质朴意趣、田圃之乐,丝丝幽默荡漾;从重重门框勾勒的空间走出,剪短头发、裙子与马尾,砍掉桌脚,迎接广阔天地里的新生活。
“我给你带了件东西,你找找。”这次轮到妻子送东西,“这是冷的,这里温热,傻瓜,在这”。新生命来了,捷克的乡村开始苏醒。黄昏,依旧一遍金黄。
是作家拉拔尔的童年记忆,关于他那落落大方的长发母亲和勤劳体贴的内向父亲,捷克新浪潮名导伊利.曼佐将其赋予运动的生命之光。不论是否美化回忆,从纸上到银幕,金黄都洒了下来,苏醒了的捷克乡村开始活络筋骨,等待着金黄的生活。
Comme un rayon de Soleil, la fraîcheur irrésistible de la "blonde émoustillante" ridiculise tout ce qui l'entoure : un mari sympathique mais un brin trop possessif, son frère gaillard et bouffon, le conseil d'administration de la brasserie composé des vieux hommes à visage terne et esprit lubrique... Un film très sensuel et véritablement comique !
追忆似水年华,最美好的回忆都蒙上了超现实的色彩。
看伊利曼佐,我满脑子都是情怀两字。
youku水准的影像质量并没有阻挡它绽放出迷人的光影 这种对电影美学 的追求 对慵懒却又鲜活的小镇风貌细致的描述 但太让人爱不释手了 单薄在这里并不是一种罪 曼佐乃真大师!希望有一天找得到《乡村三部曲》的高清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