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前的寂静

综艺西班牙2007

主演:Christian Atanasiu费奥多尔·阿特金George-Christoph Biller

导演:佩雷·波尔塔贝利亚

播放地址

剧照

巴赫前的寂静 剧照 NO.1 巴赫前的寂静 剧照 NO.2 巴赫前的寂静 剧照 NO.3 巴赫前的寂静 剧照 NO.4 巴赫前的寂静 剧照 NO.5 巴赫前的寂静 剧照 NO.6 巴赫前的寂静 剧照 NO.13 巴赫前的寂静 剧照 NO.14 巴赫前的寂静 剧照 NO.15 巴赫前的寂静 剧照 NO.16 巴赫前的寂静 剧照 NO.17
更新时间:2023-09-16 10:53

详细剧情

  “The Silence before Bach” is an approach to music and the trades and subjects that surround it through Bach’s works.  A look at the profound dramaturgic relationship between image and music where the latter is not merely conceived as subsidiary to the image but as a subject of the narration in its own right.  The film springs from a previously defined musical structure. The soundtrack feeds on works by J.S Bach and two of Felix Mendelssohn’s sonatas to create an architectural vault beneath which the story of the film unfolds ; a promenade through the XVIIIth, XIXth and XXIth centuries led by the hand of J.S. Bach.

长篇影评

1 ) 天无仲尼长如夜,世无巴赫寂无声

就凭这个片名,就已经很吸引我了。我是巴赫迷,有关巴赫的一切,我皆有兴趣。何况又是一部以今日之态度来反观巴赫的纪录片,且是由西班牙拍摄的,当然更是一睹为快了。
说是纪录片,其实与我们常见的纪录片有些距离。影片中既有现实的影像,也有史实的戏剧化处理。该片的重点并不在对于事实的叙述,而在于表现各种人群对于巴赫音乐的感受。它通过不同层次的一群西班牙人,从卡车司机、旅游者到音乐家等,说明巴赫音乐的无处不在,它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影片的开头导演就出手不凡,一架无人弹奏的钢琴奏起了巴赫的《戈德堡变奏》。伴随着巴赫动听的旋律,钢琴在空旷的室内移动着,缓缓地,急速地,如舞蹈一般。这个过程持续了十分钟,没有一句对白,没有其他的场景,凭着乐声,就将观众吸入巴赫音乐的情境之中。影片中随时响起的巴赫的音乐,人们以各种的方式演奏着巴赫,让你觉得,哪怕看此片只是听一听巴赫的音乐,也值了。
片中有两处演奏场景,最令人难忘。一是众多的大提琴手分坐在飞驰中的地铁车厢两边,演奏巴赫的《大提琴组曲》。舒缓的琴声,与急速的铁轨撞击声,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另一处是在一家琴行,卡车司机先在一架钢琴上弹奏,当镜头拉开,我们看到还有无数架钢琴都在弹奏,弹的当然是巴赫,只有巴赫,才能给人那么一种感觉:无论独奏合奏,巴赫的味道永在。他的许多音乐曾被改编成各种乐器演奏,但仍不失其淳厚与优美。
《巴赫前的寂静》的时空是交叉的,看此片你会有一种穿越的感觉。真实的人物与扮演的人物交替出现,过去的场景与现在的场景交织;一会是现代的西班牙,一会是十七世纪的德国;前面的镜头是头戴着假发的巴赫弹着管风琴,后面紧跟着的可能就是现在的裸体女人在沐浴。庄严的教堂里咏唱着巴赫的《马太受难曲》,镜头转切过去就是嘈杂的菜市场里正在卖牛肉。导演这样的处理,只在说明一个事实,巴赫的音乐既充满了宗教性,也有着浓郁的世俗色彩;既庄严肃穆,也让人亲近。
这部影片的片名据说来源于丹麦诗人的一首诗,名叫《巴赫到来前世界的寂静》。话说得很大,但细想想,也没什么不对。巴赫之前的世界,除了格利高里圣咏和蒙特威尔第,还有什么呢?哦,还有巴洛克。巴洛克音乐实际上只是在孕育和迎接着巴赫的诞生。那时的世界,美好的音乐确是寥如晨星。巴赫的横空出世,确实是打开了音乐的一扇大门,世界在他的面前豁然开朗,在他之后的音乐大师与音乐作品层出不穷,灿若群星。格利高里也很好听,但毕竟太单调。听完巴洛克音乐,你会了解生活在巴赫之后的世界是多么的幸运。
与西方这句话相若,中国也有一句话,“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据说是朱熹老夫子说的。呵呵,一个是无声的世界,一个是漫长的黑夜。不过,我们也设想一下,没有孔子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呢?黑如夜倒不至于,但肯定会无趣许多。“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中国的古籍之中,没有了这样有智慧而充满感情的语言,那么中华的文化会显得多么的枯燥。
有些人天生就是开风气之先的,他们如一尊神,前人的成果在他们那里集大成,并影响着后世万代,如孔子,如巴赫。

短评

时空交错,不变的是巴哈的音乐。不需要看懂,感受音乐就是了。

7分钟前
  • 彌張
  • 推荐

好几十人在地铁车厢里一块拉大提琴啊太美丽了

8分钟前
  • 江湖骗孑
  • 力荐

三星半水准吧,有些长镜用渣了,角度也比较单调。不过真要给巴赫跪了= =

10分钟前
  • 还行

没有巴赫,上帝就是个三等公民;没有巴赫,人也许会成为虚无主义者。

13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推荐

感觉不像剧情片,更像某种纪录片,不论是试图还原旧时的巴赫,还是拍摄现时的人们,都尝试纪录而非叙事。要说影像本身,当摄影机只瞄准钢琴时是很好的,尤其是上一幕人物说完“music hurts”后,下一幕便是钢琴从空中坠入到水里,而理应伴随着影像同时存在的音乐是缺席的,单单这一场景挺好。

16分钟前
  • 三岛
  • 推荐

“没有巴赫,上帝就是个三等公民;没有巴赫,我就会成为虚无主义者。巴赫是我们这个世界还没有崩溃的最后证明。”

18分钟前
  • Morpheus
  • 力荐

只有音乐让我们的灵魂无法安歇

21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片子拍得一般,Bach爺爺還是那樣棒。

25分钟前
  • 有未始有始也者
  • 还行

断断续续的字幕,偶尔的音乐,基本不熟悉却比较好奇的领域,看完了,没太懂,等有了更多的知识,需要再重看一次。

30分钟前
  • DBDB
  • 还行

holly 巴赫,holly 形式主义,holly 偏执狂们。存在遁往虚无之途空无一物,春天的绚烂终究只能沦为秋日萧瑟的序曲,夏季的繁茂不过冬日苍白的前奏。如果说巴赫之前的乐器都在沉睡,那么文明从来没有醒来。

33分钟前
  • 满月的巫师
  • 还行

没有字幕看的生肉,我猜大意是巴赫是自然准则无处不在吧。

37分钟前
  • dingmumu
  • 还行

松散的纪录片,但很容易看下来。或者眼下人们对于巴赫的一般认识就是这样有些碎片化的?全片中最喜欢的是开场的《哥德堡变奏》,果真巴赫之前世界一片岑寂。

42分钟前
  • 岚行
  • 推荐

导演在场,是个95岁老爷爷,并且确实是在研究巴赫的。作为欣赏者,我因为选曲会给三星,正中了好几个我喜爱的段落。如果以整体来看,片子表现出导演对巴赫的偏爱和巴赫的重要。问题在于过分碎片了,一切有关巴赫的全都被一股脑堆在里面,诗意不是这么诗意的,如果把电影看做是一种语言的话,那么语言的使用非常糟糕。在最后试图把现今的人物关联起来,又刻意又笨拙。

43分钟前
  • 冷肉
  • 还行

如萧沆说的,巴赫是我们这个世界还没有分崩离析的最后证据。当艺术重新寻回它的根时,就又找回了生命。灵动的音乐伴随着波光粼粼,优美风景,还有各种细节102分钟就结束了。钢琴调音也好像古筝

48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穿越于多个时空、多种层面之时停下来让脑中思绪散发的产物 8.0分★★★★

52分钟前
  • qw0aszx
  • 推荐

片名一首叫《巴赫到来前世界的沉寂》小诗。书店的人说:"没有巴赫,上帝只是三等公民."其中一个演奏场景令我难忘,约20人在地铁车厢中同时演奏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这是我最喜欢的曲子,伴着铁轨撞击声,很是特别.@zhu720 片中提到《哥德堡变奏曲》关于失眠的故事那段~有时间可以看看,很不错的片子

53分钟前
  • sthImpOrtAnt
  • 力荐

巴赫就像上帝一样无处不在。电影有些片段挺莫名其妙的,喜欢20个人在地铁里拉大提琴无伴奏的场景。

54分钟前
  • 流转的往事
  • 还行

挺好看的,就是有西班牙语的都不知道在说什么

57分钟前
  • 浪味仙
  • 推荐

可惜巴赫深沉而神圣的内心世界被寥寥带过了。。。

58分钟前
  • 肥皂侠
  • 力荐

7。短短哥德堡,片中弹了四段

1小时前
  • Mannialanck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