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西斯

剧情片美国1982

主演:杰西卡·兰格金·斯坦利山姆·夏普德巴特·伯恩斯乔纳森·班克斯邦妮·芭利特詹姆斯·布罗德黑德简·詹金斯乔丹·查尼罗德·科尔宾丹尼尔·乔多斯唐纳德·克雷格莎拉·坎宁安李·德布鲁杰弗里·德曼

导演:格雷姆·克利福德

播放地址

剧照

弗兰西斯 剧照 NO.1 弗兰西斯 剧照 NO.2 弗兰西斯 剧照 NO.3 弗兰西斯 剧照 NO.4 弗兰西斯 剧照 NO.5 弗兰西斯 剧照 NO.6 弗兰西斯 剧照 NO.13 弗兰西斯 剧照 NO.14 弗兰西斯 剧照 NO.15 弗兰西斯 剧照 NO.16 弗兰西斯 剧照 NO.17 弗兰西斯 剧照 NO.18 弗兰西斯 剧照 NO.19 弗兰西斯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5:42

详细剧情

  本片再现了悲剧人物弗兰西丝的人生遭遇,作为一名极有潜质的女演员,她因不甘老板摆布,不愿充当为好莱坞老板赚钱的机器,于是被打入冷宫,连一个小角色也演不上。生活的多方磨难,使她性格大变,最终在与警察的冲突中被强送入疯人院,在那个非人的地方,忍受了8年。她反抗、喊叫,换来的却是脑垂体被切除。1970年,她因癌去世。

长篇影评

1 ) 她跑起来也好像在跳舞

看《弗兰西丝•哈》的时候,脑子里总是想起毛姆的《刀锋》,不知道什么时候在哪里听谁说过一段话,大致的意思是:毛姆是个非常仁慈的作家,在《刀锋》的结尾,他让每个人都各得其所,想死的成功死了、想爱的找到爱了、想钱的发财了。他兢兢业业给每个人铺陈因果善终,毫无主角光环配角偏见。所以我一直钟爱毛姆,爱他没有善恶是非感,并且在对人性不抱希望的前提下,总是予以最诚恳的祝福。

创作者很难不manipulative,拍摄角度、后期色彩,是隐晦的暗喻;主角台词、故事发展,是直白的描述。实际上观众情绪和判断特别容易被把控,技巧高明、深谙人性的导演,总能完美掌握观众的泪点和笑穴。因此那些放弃利用人性特点广设泪点与笑点的惯用模式、追求尽可能真实的导演,总是教人特别佩服。他们通常辨识度都挺高的,台词在你的皮肤表面轻轻刮过,带来微不可触的反应,但后知后觉形成的情感风暴,却一阵强于一阵。《弗兰西丝•哈》就是这样一件作品。

这是一个特别简单的故事,女主角弗兰西丝是跳舞的,还算不上正式编制的合同工,走路像男篮运动员,与最好的朋友苏菲住在布鲁克林。她是纽约随处可见的二十几岁年轻人,大部分时候穿球鞋,双肩包随时随地可以往咖啡馆或者地铁地上扔,有一份dream job和好几份money job, 永远为下一个月的房租发愁。 她作为文艺女青年太高大,作为舞蹈家太笨重。如果她有Tinder,个人档案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一事无成的失败者。勉强可以算得成就的,只有她和苏菲的"拉拉"般的友情,她们是“几乎长着不同头发的同一个人”。她们是白日梦搭档,一个要成为厉害的出版商,一个要成为知名当代舞蹈演员,她们要在巴黎买一个公寓。

苏菲长了文艺女青年标配模样,看上去书卷气十足,但是不读书,她明白自己要什么并且为此计划安排。先搬去好的社区,遇到质量高的对象,出席体面的派对,过上无后顾之忧的生活。于是她离开了弗兰西丝,搬去邮编号码更接近目标的翠柏卡。苏菲走后的布鲁克林公寓,房间空旷,留下弗兰西丝的书堆在地板上。弗兰西丝后来搬去了中国城,与两个男孩合租。

在一个喝多了的party上,看上去神经大条的弗兰西丝略带伤感,她说:“你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有这样的瞬间,他们知道你爱他们,你也知道他们爱着你。你们在一个派对里,在跟不同的人说这话,都在开心的笑着,这时候你望向屋子的另一边,两个人的眼光交汇了,并不是那种占有欲的意思,也不是那种色眯眯的眼神,只是因为那就是你生命中的那个人。这很好笑也很伤感,因为生命总会结束,但你眼前这个神秘的世界就在你面前出现着,这么多人在场,毫无征兆就出现了,而其他任何人都不了解,就像人们说过的宇宙中还有另外一个维度,它就在我们身边,但我们觉察不到。这就是我想要的二人世界,或者说是生活,或者爱。”

在圣诞节的时候被舞蹈公司辞退,与家人度过“报喜不报忧”的圣诞节,流浪巴黎,拒绝舞蹈公司OL的工作,渴望与别人建立“类苏菲”友情遭到不理解等等,合租男孩总结性的"You are undateable"更是时不时伤口上撒盐。整部电影都在以一种可笑荒诞的基调消费着弗兰西丝的失败人生,索性全片用情绪十足的黑白色彩拍摄,但是你从弗兰西丝身上,根本感受不到一丝阴郁,她强调自己不是messy只是busy;她在和男人约会时主动付账,卡被拒后,跑出餐馆去ATM取款,摔破了手肘也不自知;她浏览辞了工作跟随男友去东京的苏菲的网络日志,看到苏菲发的美食照片,脸上露出的是放心与宽慰。

后来穷困潦倒的弗兰西丝与苏菲重逢,她们像以前一样躺着有一搭没一搭聊天,苏菲袒露生活并不如预期,东京的生活不如网上晒得那么开心,抗拒参加男友家人的葬礼。她们在黑暗中对话:

“我爱你,弗兰西丝。”

“我爱你,苏菲。”

“我一直在和你竞争。”

第二天早上,苏菲梳妆完毕,重新进入预设的人生,坐上计程车去参加男友家人的葬礼。弗兰西丝赤脚追着计程车跑,直到计程车消失。

后来,弗兰西丝成为一名办公室白领,从事舞蹈行政工作。午休的时候,她穿着大人样的工作制服,旁若无人地在喷泉边起舞。还有一个情节,她为舞蹈演出查看场地,提前到了目的地,四下无人,她脱掉鞋子,又开始跳舞。现实主义的镜头并不都是残酷,弗兰西丝的脸依旧饱满充溢,有一股明亮的生命力。

影片最后,弗兰西丝已经有了独当一面的行政人员模样,一个活动结束的after party上,她与主管在聊天,不经意在人群中瞥见苏菲,她们并无对话,却相视而笑。再后来弗兰西丝有了好公寓,她想起自己应该写个名牌号,于是落笔写下了Frances,但故意隐去了姓后面的单词,只留下Ha. Frances Ha. 读起来好像在自嘲:Frances? Haha, undateable.

影片最喜欢的一段是她刚刚搬到中国城的时候,在街上奔跑,背景音乐是David Bowie的Modern Love,弗兰西丝的内心似乎没有阴郁过,于是黑白被她踩出火花。音乐响起来的时候,我就好想哭啊。

这部电影肯定不是一个罗曼蒂克爱情故事,也不是励志自强鸡汤电影,弗兰西丝没有梦想成真,苏菲也不必因贪慕虚荣而受到惩罚,在经历不同价值观的分流后,她们依旧可以在party上相视而笑,并对彼此给予祝福。友情从来不是烘托人性美的最佳题材,它不如爱情汹涌壮烈,不比亲情羁绊溶血,它像是成本最低的暂时消耗品,喂以秘密即可启动,疏于距离便会过期,放进嫉妒、比较、占有欲的佐料,还能炸出人性最可怕的阴暗面。但友情啊,也是活着的刚需。

想起Lena Dunham对于友情的理解,与我颇为相似,她说:"What I want from my life and what you want from your life are very close but not identical, and the job is to support your vision, not my vision of your vision, and vice versa. Loving without judgment or fear of abandonment is the toughest activity known to mankind and I think with best friend that can be even more pronounced." 我可能还要再苛刻地增加一条:不要比较。

在人来人往的纽约,身边的朋友以季节为单位更替,大概都明白萍水相逢无需寄情。人会快速学会一个场域发射的生存信号,继而调整行为指南。好些时候,过了秋季,再见夏季时认识的朋友,会觉得疏离和茫然,内心不知所措。有一次约一个故人相见,坐在店里等待,透过玻璃窗子,看到对方像我走来,那一刻我觉得我认不出TA,下意识想撤离。想对每一段撤退的关系说:“在我心里,永远像毛姆一样,给你留了我能想象得到的最好结局。”

四季循环,烦恼像摔破的膝盖,随着时间愈合脱落。真幸运可以看到《弗兰西丝•哈》这部电影,认认真真讲了两个女孩之间的友情。真诚而笨拙的人越来越少了,所以遇见的每一个都要珍惜。

2 ) Frances:undateable

几年前,法国人拍了一部好莱坞式的《艺术家》;今年美国人Noah Baumbach又演绎一部颇有韵味的法式调调——Frances Ha。没错,就连女主的名字就叫Frances。黑白的影像让我甚至觉得片中的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各种正常的现代科技产品有乱入的嫌疑。全片对镜头的玩弄都是新浪潮的影子,就连奔跑的戏码也让人不经意想到truffaut的《四百击》;台词又不乏伍迪艾伦式的吐槽和幽默,比《manhattan》更接地气。Georges Delerue的配乐和大卫鲍伊的modern love也植入的毫无违和感。从在公寓的墙上挂着的《L'argent De Poche》的海报就可以看出Noah对truffaut的崇拜了。
有一些人,他们的外表迥异,性格更是大相径庭,但是相处起来却异常融洽,这或许是另一种强烈的化学反应。
F视友如命,和Sophie融为一体。“We are the same person,but we have different hair”“就像一对不做爱了的拉拉”。还有什么比你动那个脚趾我都知道这样的默契更让人幸福的事了呢?她们在公园打闹弹琴跳舞,在马路上狂奔,坐地铁回到合租的公寓,蜷缩在沙发上看自己偏爱的书然后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对方听,大吃大喝一起运动,在阳台抽烟喝酒聊天,一起下棋又耍赖,把存了一个星期的衣服一股脑地塞进洗衣机,有时挤在一张温暖的床上,睡前重复一遍又一遍对共同未来的设想.......似乎生命中只要有舞蹈和s就特别满足。
其实这也是一种恋爱,一种别样的恋爱。所以,也会遭遇到恋爱般的困惑。
Sophie为了住进自己向往的公寓而抛弃Frances,这无疑给全心付出的F的生活打乱的方向。现实就是这样,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人生要追寻。当S在地铁上告诉F她要搬走的打算后,无话可说的F只是使劲地拔被她戴到大拇指上的戒指。自己就好像那枚戒指,明明就不属于大拇指却硬要往上戴,现在确很难再拔出来了。
即使没在一起,却一直惦记着对方。她又去了那间高级餐厅?她的男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她居然和我讨厌的bitch一起吃饭?!即使有埋怨、有醋意,但当别人提及时,仍然会毫不犹豫地说“She is my best friend,I love her”。
不过,小别没能胜新婚,再次的相聚并没有的曾经的热情,此时的s,就像是一个普通的客人,谈论着家具的昂贵和公寓的“自知之明”,也不喝f递过来的威士忌,客套地说着“我真为你感到高兴”,F也有点别扭地皱着眉头用力挤出“Thank you,sophie”这好不亲密的词语。她们疏远的甚至不如F与列夫之间熟练的击掌。看到s和她的男友甜蜜默契,在一旁的F只有堆满笑容来伪装自己的尴尬。当f看到s在日本的幸福照片时,内心的滋味也难以诉说。但是谁又知道,这其实也是S的伪装呢?文艺青年的用词理解起来也不太简单,我花了一晚上的时间太琢磨“这间公寓太自知之明”到底是想表达什么样的感觉。
影片在F的梦想和现实中徘徊,我看时膝盖都隐隐作痛,不知中了多少枪。每个人都会有一段Frances Ha时光。
对比起S的严肃一本正经的表情,F就是一个典型的笨拙可爱大大咧咧的姑娘。其实她在《To Rome with love》里面就属于毫无心机单纯可爱的人,但在这里面还是进化版的,大骨架的Greta成功地塑造了这个讨人喜欢的傻大姐角色:喝多了在地铁线路上大胆撒尿,从不收拾自己的房间睡觉不脱袜子,哈哈大笑毫无遮拦。当收到退税后二话不说就邀约吃饭,抢着买单并跑到大老远的ATM机取钱,再搭上狂奔中的一个摔跤。这就如同她人生的一个缩影,这一跤像是她现在工作和生活的重大变故,但是她依然爬起来跛着脚奔跑,女汉子养成记就是这样的。和着复古的配乐和画面,我们体会到的不是心酸而是幽默乐观的态度。
列夫就是一个标准的富二代,住在纽约的公寓,骑着自己的各种座驾和不同的姑娘们寻欢作乐。他长相无法令人尖叫却有着与众不同的魅力。我更喜欢Benji,这个喜欢跑火车的lair。他们两人就像F自己调侃的一样“my two husbands”.在F抱怨一整天没做什么事情感觉很荒废时,B却在一旁说他过得很充实。面对同样一件事情,B更为随性更为发现生活中所谓的乐趣:“我吃了列夫女友的做的汉堡,我淘到了3副稀有的雷朋墨镜”。
-"Older than I am? Older than 27?"
- "No.Twenty-seven is old,though."
这段对话更是让人回味。
很喜欢B对F说的那句话:“但你才不穷呢,你这样说对真正的穷人是很不敬的”。有时因为一些小事就觉得天要塌下来了,但是对比一下突然发现自己的处境甚至可能是别人所羡慕的。
欣赏F这样的女孩子:独立随和,友情之上,爱情不是必需品,梦想不停。不完美却又真实的性格。不论别人觉得装逼或是做作,总之这类爱自黑却又毒舌的文艺怪咖特别合我的胃口。Frances的爱情观也和我的极为相似:

“你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有这样的瞬间,他们知道你爱他们,你也知道他们爱着你。你们在一个派对里,在跟不同的人说这话,都在开心的笑着,这时候你望向屋子的另一边,两个人的眼光交汇了,并不是那种占有欲的意思,也不是那种色眯眯的眼神,只是因为那就是你生命中的那个人。这很好笑也很伤感,因为生命总会结束,但你眼前这个神秘的世界就在你面前出现着,这么多人在场,毫无征兆就出现了,而其他任何人都不了解,就像人们说过的宇宙中还有另外一个维度,它就在我们身边,但我们觉察不到。这就是我想要的二人世界,或者说是生活吧,爱情吧。”
(It’s what I want in a relationship which might explain why I am single now. It's that thing when you're with someone and you love them and they know it... and they love you and you know it...but it's a party and you're both talking to other people...and you're laughing and shining...and you look across the room and catch each other's eyes...but not because you are possessive or it’s precisely sexual…but because that is your person in this life…And it’s funny but sad, but only because this life will end, and it’s this secret world that exists right there… in public, unnoticed, that no one else knows about. It’s sort of like how they say that other dimensions exist all around us, but we don’t have the ability to perceive them…That’s what I want out of a relationship. Or of life, I guess. Love . )

Noah没有继续像在半自传式《鱿鱼和鲸》里像功能失调的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家庭的抱怨,反倒是有了对于苦逼屌丝的正能量的激发。Noah也不是纯粹为了致敬而致敬,我们也不难体会到他自己的风格。影片最后F需要把自己的姓氏折叠才能放进信箱。就是生活所迫,也要大笑面对——Ha。这是一种少根筋又自嘲却简简单单的最聪明的对生活对友情对爱情的态度。
做一个undateable的garçonne 也不是坏事~

3 ) 现代友情故事

别离没有对错,要走也解释不多,现代说永远已经很傻。

Frances Ha(2012)的创作时间在三部曲中最早,也是Greta Gerwig的编剧处女作(与她的男朋友,也是本片导演Noah Baumbach合写剧本)。但是故事女主角的人生阶段却比另外两部电影Mistress America(2015)和Lady Bird(2017)更为贴近创作者——27岁还是学徒的舞蹈演员的Frances,多多少少和时年29岁星途不温不火的Gerwig有些相像。

Frances大学毕业以后一直在纽约生活,她有一个伟大的梦想,要成为著名的现代舞舞蹈家。然而纽约文艺市场竞争激烈,这么些年来她一直在一家经营不善的演出公司做学徒,为了维持生计还得常常教小朋友的舞蹈兴趣班。尽管事业起色不大,她却其乐融融,因为她拥有一段令人艳羡的友情。室友Sophie是她大学里最好的朋友,两人共同生活,一起做幼稚的游戏,互相分享生活趣事,她们无话不谈,包容彼此的脆弱和疯狂。多年的相知相伴,培养出旁人难以匹敌的默契。Frances觉得Sophie就是另一个自己。“我们俩是同一个人,只是头发颜色不一样。”

这就导致Frances形成了一种错觉,误以为自己的想法等同于Sophie的想法。Frances把Sophie放在生活的第一位,为此不惜拒绝与男友同居,因为她猜“Sophie也许想和我继续住下去”。然而Sophie有其他东西更渴望追求,比如一套地段更好的公寓。Frances把友情看得比爱情更重要,在与男友的相处中也处处考虑Sophie的感受,她对Sophie的感情比对男友的感情更深刻,也想当然地认为Sophie对自己也会是如此。当Frances发现Sophie正投入越来越多的精力去经营爱情生活的时候,她崩溃了:“一想到你在街上看到什么搞笑的事情,你会首先告诉你的男朋友,而我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我就感到很难过。”

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不同的关系,每个人内心里都会对它们排序。此时Frances对于理想关系的认识,就是关系中的双方其排序表应该是一致的或者相差无几的。这个愿望在两个人的生活轨迹都很相近的时候相对容易实现,也是人在学生时代常常经历的关系。同学之间,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大家的时间安排和精力分配因受课程表和校历的限制而比较容易达成一致,世界观因而比较相近。Frances和Sophie的友情能延续到校园外,不是必然的,更多是幸运——社会的选择更多元,她们只是偶然地、暂时性地做了类似的选择(同在一个城市,同样有独立、生存和发展的需求)。在Sophie离开以后,Frances还经历两段合租的生活,每一次她都尝试复制与Sophie的相处模式,但都失败了,共同说明了“绝对契合”的关系在现代社会中难以萌生。

许多人会为此惋惜。有的人会选择放弃,朋友圈随着成长更迭,旧的朋友疏远,新的朋友也会出现,接受变化就是了。有的人会选择坚持,想办法把相近的生活轨道继续往前铺。这也是人们在异地爱情中经常做出的两种选择。但在电影里,如果Frances决定维持与Sophie的友谊,她不能做第二种选择,因为她们都是直女,一方有稳定的男友,同居生活结束是迟早的事。

Frances和Sophie的共同好友们评价,尽管两人年纪相仿,但Frances看起来没有Sophie成熟。我认为这种不成熟,并不是指她在面对分离时不够洒脱。不洒脱是好的,愿意去在乎是勇敢的表现。而是指,她对关系的原有理解并不能适应现代社会中人的流动性和差异化都非常大的基本情况。Sophie与男友的感情日趋稳定,并即将与之迁居日本,两人人生轨迹偏离的角度越来越大已成不可改变的现实。Frances意识到自己对友情的认识需要拓宽。

我觉得两个人的关系就应该是这样,或许这也能解释为什么我现在还是单身,哈哈。你和一个人在一起的时候,有这样的瞬间。他们知道你爱着他们,你也知道他们也爱你。但你们在派对上,都在跟不同的其他人说着话,都在开心地笑着。这时候你望向屋子的另一边,两个人的目光交汇了……并不是那种占有的意思,也不是那种色眯眯的眼神,只是因为那就是你生命中的那个人。这很好笑也很伤感,因为生命总会结束,但你眼前的这个神秘世界就在你面前出现着,公开地、毫无征兆地出现了,没有其他人知道。就像他们说宇宙中还有另一个维度,它就在我们身边,但我们感觉不到……这就是我想从关系中得到的。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尺子,对方把我们放在什么位置,我们都是无法强求的。我们唯一能决定的,就是自己是否满足于对方的付出。如果不满足,那就想办法改变或者离开;如果满足,那即使对方没有给到百分百,那也应该满心欢喜、尽情享受全。全心全意不是必然的,需要付出努力和磨炼技巧,还需要做好最终也许不能得到全部的心理准备。事实上一百个人心中就有一百个友情/爱情剧本,对关系的理解不同,对感情的表达方式也不同。僵化对关系的理解,过于执着追求“本质的友情/爱情”,只会徒增烦恼。友情如是,爱情如是,一切人际关系大抵如是。

其他一些印象深刻的细节。

1.“我不会因为你埋单就和你上床的。”

生活拮据的Frances得到退税非常开心。好不容易阔了一回的她约了一位对自己有好感的男生吃饭,结账的时候信用卡却刷不了,身上又没有现金。她坚持请客,只好跑出去找ATM机取钱。跑了N条街终于找到了一家,但取现要3刀手续费,这时Frances犹豫了。她的手指在屏幕上的Yes和No之间游移,最后还是无奈地选了Yes。点钞的声音在哗啦啦地响,而Frances手扶着ATM机,在叹气。

我喜欢这个情节,因为它很真实。相信很多人都有过为手续费纠结经历,但我们不会公开地表现出来,觉得这不体面。但电影就通过这样的故事告诉你,体面的生活背后是会有很多挣扎的,体面不是自然的,挣扎才是生活的常态。

Frances坚持要请客这事儿也很有趣。男生两次提出为她结账,都被拒绝了。为了做一个独立、平等的女性,Frances为此付出了饭钱+3刀手续费+几公里的奔跑。而事实上,这个男生挺有钱的,可能根本不在意谁付钱,还可能会觉得她的执拗有些滑稽。到Frances真的结账的时候,他模仿女权主义者的口吻开玩笑说:“我不会因为你埋单就跟你上床的。”编剧真是完美捕捉了当代生活的日常尴尬。

2. “在纽约搞艺术的,家里都是富得漏油的。”

Frances的室友Sophie决定要搬去Dream Apartment而不再与Frances在原来的房子续约了。新房子位于曼哈顿下城的翠贝卡,地段和房租都被现在的住所高端很多。她说:“那是我一直都想要的那种房子,它公寓在我最喜欢的一条街上。”为此Sophie需要支付:合约到期前2个月的房子+新房子的房租+房屋中介费。她本人的经济能力并不能承受这么大的支出,所以房屋中介费是她请求父母帮忙给的。

这个电影里没有一个年轻人能够完全脱离父母的经济支持在纽约扎根下来。Sophie请父母给房屋中介费,Frances等到圣诞节回家才看牙医。Frances结束与Sophie的同居生活以后和两个搞艺术的男生合租,Sophie友情提醒“在纽约能搞艺术的,家里都是富得漏油的”,跟他们生活开销会很大。而其中一个男室友Benji也坦诚自己曾低声下气问继父拿过生活费。

但电影里的这些年轻人都是有工作的,只是他们赚的钱完全不够维持心目中纽约客stylish的生活。这些年轻人,他们不满足于生存,他们想去不同的派对,想看不同的展览,想住有历史文化气息的社区,想夜夜笙歌交游广阔。他们为自己的精神世界而活,想让生活是丰盈的、多彩的。如果你质疑,很可能他们会说,如果只是为了生存,又何必来纽约呢?

Frances也对这样的状态很迷恋,文学、友谊、艺术,都是她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支撑她在看不到前途的人生中乐此不疲地活下去。而另一方面精神生活也是有价格的。她因现实的困顿而选择在文艺中逃避,而文艺消费又进一步导致了她的贫穷。倒是她的新室友一针见血地说:“你根本就不穷,你喊穷是在冒犯那些真正穷困潦倒的人。”

哈哈, 想把这句话抄送给那些喝着喜茶喊穷的朋友,你们应该喝水。

4 ) 《弗兰西丝•哈》:笨拙而真诚的活着

“你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有这样的瞬间,他们知道你爱他们,你也知道他们爱着你。你们在一个派对里,在跟不同的人说这话,都在开心的笑着,这时候你望向屋子的另一边,两个人的眼光交汇了,并不是那种占有欲的意思,也不是那种色眯眯的眼神,只是因为那就是你生命中的那个人。这很好笑也很伤感,因为生命总会结束,但你眼前这个神秘的世界就在你面前出现着,这么多人在场,毫无征兆就出现了,而其他任何人都不了解,就像人们说过的宇宙中还有另外一个维度,它就在我们身边,但我们觉察不到。这就是我想要的二人世界,或者说是生活吧,爱情吧。”

弗兰西丝说完这段,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对她刮目相看了,银幕外的我也被感染。这就那个平日里邋遢,不靠谱,undatable的衰女,刚刚还在辩解她读过很多书,却遭致很多不可思议眼神的毫无书卷气的大龄女子,立马漂亮地扳回了一城。大大咧咧怎么了,一事无成怎么了,弗兰西丝依然胸怀理想,有着自己独特的坚持方式。生活本来就不如意,我何苦做无谓的挣扎,朝着理想跌跌撞撞前进,她比任何人的滋润。

弗兰西丝不同于其他女孩子的细腻,完全可以归类为大老粗式的女汉子。她喝醉了在地铁站小便,房间里的衣服丢得到处都是,睡觉不脱袜子,跟男孩子一个生活节奏。也许是个性使然,也可能是运气不佳,一心想当舞者的弗兰西丝在纽约这个大都市郁郁不得志。莫名其妙的跟男友分手了,最好的朋友索菲搬去和别人合租,本来有机会参加圣诞巡演却被公司无限期“放假”,穷到缴不起房租、要靠退税请别人吃饭。影片没有展现弗兰西丝的失落时刻,但谁都能体会在那种祸不单行的日子里有多难熬。相反的,影片随着弗兰西丝奔走的画面配以轻快欢乐的音乐,让这部电影甩开了苦情戏这一套路,这点让我耳目一新。

弗兰西丝说的没错,这个世界很好笑也很伤感。大家看到都是表面的成功与失败,却看不到背后的努力与坚持。当你都替弗兰西丝不值时,当你也在祈求上天眷顾时,弗兰西丝却无比的踏实,她体现出的粗枝大叶,大智若愚,瞬间就让你打消念头,生活就是生活,还是要坚持下去。保持运动不让自己变胖,照镜子的习惯,生活艰辛的时候得到一个与舞蹈无关的职位后毅然回绝,弗兰西丝有着自己的追求。即使谁都觉得她不适合在舞台上,即使梦被击碎了一次又一次,她还是会朝这个目标前进。影片实质上是一个寻找自我定位的故事,往日的蹉跎也许并不值得后悔,因为那就是一部分的你,就像这部电影用欢乐的配乐欢乐的氛围去描述一个邋遢的loser形象,我却感觉温暖与怀恋。

这部电影有一个很有趣的关系设置,流水的人物,铁打的索菲。弗兰西丝说:“我们就是一对拉拉,只是不做爱。”她们形影不离,同床共枕,的确,有些情感很难用友谊或者爱情来定义,它的存在很奇妙,就像灵魂需要依靠。弗兰西丝离不开索菲,但是她也放索菲去追求幸福,虽然内心很不舒服索菲与男友的亲密关系,不舒服她跟着男友去了东京,不舒服不跟自己说就订婚了。但是那人群中的一眼对视,那么释怀那么默契那么畅快,一切都不重要了。人生知己难寻,庆幸吧,珍惜吧,脆弱的人类。

《弗兰西丝•哈》采用了黑白画面,增加了影片的质感,最近我觉得黑白影像越来越有魅力了,坦白说,如果这部电影如果不采用黑白影像,我可能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喜欢它了。所以就不难理解那么多导演喜欢用黑白影像了,像奥斯卡最佳影片得主《艺术家》,甚至乔斯•韦登也玩黑白拍了部《无事生非》。这类黑白影像除却了一切杂色,突出了情绪的表达,兼有怀旧和文艺气息,为影片加分不少,何乐而不为。

不得不说导演鲍姆巴赫也学着了这类法国电影的艺术气息以及地域特色表达,建筑、地铁、音乐,我们尽情感受纽约这座城市,与其他电影里的纽约如此的不同,你甚至分不清影片里的纽约和巴黎了。同时,导演赋予了这部电影浓浓的女性意识,这种女性形象的塑造在电影里十分少见,城市里女性的打拼与情感也区别于其他影片的设置。

总结一下,这也许是今年最容易打动人心的电影了。如果你也在城市里笨拙而又真诚的活过,这样对理想不计后果的追逐过,这样对朋友不求回报的付出过,这个片子轻易的就能俘获了你。

5 ) 像你一样笨拙生活

F长手长脚,骨架偏大,吃饭讲话毫不优雅,走起路来莽莽撞撞,身上常带着不知道哪里碰出来的淤青。她随性,热情,不修边幅,喜欢说走就走的旅行,喜欢与朋友们打闹在一起——甚至胜于恋爱——喜欢自己的屋子里一团混乱。她说不是因为懒,是太忙;她偶尔也是会洗盘子的。

她曾经是一个舞蹈演员,事业看起来最成功的时候,她被通知可以作为替补参加公司的圣诞季巡演——但后来又被通知取消了。她不断更换着在纽约的住址,从一个租金低廉的地区,搬到另一个更低廉的地区,但依然交不起全额的房租,后来索性在暑假回到母校打工,蹭住了一段时间学生宿舍。

她曾经有男朋友,但因为她更喜欢与闺蜜腻在一起,无知无觉地与男友分了手。她被不断示好的男性朋友称作“恋爱无能”(undateable),或许因为她更像一个女汉子,带着能感染周边所有人的热情,但没有与任何一个异性进入亲密关系的心思。

说到这里,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起能够对号入座的朋友,类似的姑娘,反正我身边有好几位。她们直率、鲁莽、任性,抱着一腔热爱,坚持在自己也许并没有那么大天赋的道路上;她们又真诚、乐天、积极,仿佛任何挫折,都不足以击败她们浑身的朝气与阳光。

即便眼见着她们时不时处于工作无着、恋爱无能的境遇里,即便为她们暗自揪心,甚至忍不住来几句说教,我还是打心眼里喜欢这样的姑娘。她们那么真实,不伪装,不胆怯,不害怕暴露自己的短处,不担心别人看到自己的笨拙。而可能有同样愿望与追求的我,却常常因为以上诸种瞻前顾后的忧虑,默默把自己包裹进一个柔和、安稳、谨慎,但也毫无色彩与个性的壳子里。看到F这样的姑娘大哭大笑,在夜半的地铁站里抱着柱子悬空在铁轨上撒尿,在公园里蹦蹦跳跳赚一点钱再转赠给别的卖唱者,在全是陌生人的聚会上喝到半醉动情讲自己的心里话,只会坐在一旁静静微笑的我觉得她们美极了,也羡慕极了。

好想像她们一样笨拙而真实地生活,尴尬会多一些,但会美好很多吧。

生活的“成功”与否、幸福与否,本来就是很难定义或衡量的,每个人有各自不同的标准,也不免遭遇主流标准的干扰碰撞。我的标准始终只有一个,那就是,是否真实用力的生活。真实,是勇敢面对自己,不受太多外界干扰;用力,是全身心投入于当下,不浮在表面,不拒绝体会。(很遗憾的是,按此标准,我自己也始终未能及格。)要知道,太多时候,我们——起码是我——在为一些其实无所谓的烦恼而焦虑,已经逝去的或者尚未来临的爱情,长期存在于头脑里但始终不去推动的梦想……头脑与内心就这样听凭过去与未来占据,白白搭上了所有可以被称之为“当下”的时间,直到它们全部也变为过去,以其被荒废的事实,构成并强化了焦虑本身。

但F们并不是如此。她们认认真真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不在意别人认定的对与错——F后来终于成为编舞,她诠释自己的第一部作品时说:我喜欢那些看上去像错误一样的事情。这句话多么闪亮。即便有时不够如意,那又怎么样?谁能只享受美好而不付出代价呢?

也许正是这种羡慕而不得的情绪让这部小片子扎扎实实打动了我吧。《弗朗西斯·哈》,短短几个月里我看了三遍,郑重推荐给无数朋友。片子的形式如内容一样简约又精致,朴素的黑白影像,欢快而干净的配乐,看似随意实则讲究的剪接,如同一封灵动的小情书,献给所有在大城市里孤独但强大地生活着的人。

有一个镜头我极其钟爱,F背着双肩包,小跑着冲过斑马线,在步与步的间隙中做几个舞蹈动作中的旋转,开心又自如。有一个旋转并不那么完美,还差点撞到行人,但那笨拙又生气勃勃的样子,如此迷人。

6 ) 笨拙的我 是透明的存在。

“我们就像是同一个人”。
大约体内会分裂出不止两个人,假定有两个吧。她们会在满是人的party上,各自和不同的人交谈,笑得闪亮,然后在某个瞬间看见对方,看见对方。就像是平行世界里的自己。
Frances和sophie就像是《Vicky Cristina Barcelona》的vicky和cristina,不过是更像同一个人。
我们潜在着另外的自己。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和Frances一样,找到理想生活的瞬间。

Frances或许就是另一个地方存在的我。
她幸运有着亲密的朋友,有着喜好的事物、坚持的理想,这些东西不是每个人都能持有到最后。就像影片开头不久,我们看到Frances不愿放弃的稳定生活,能够在一次谈话间就坍塌。Sophie要搬去一直喜爱的环境和不比Frances亲近的人生活,即使后者却宁愿和男友分手也不愿意背叛内心的喜好。分开了却不能责怪分离。
Frances会努力争取演出的机会,会收到退税就很开心,听到被想念就自豪…简单得很。即使这些事情让她看起来笨拙且失败。
一个人的时候,她认识了新朋友,和他们一起吃喝聊天,但是却感觉她不在这里。总是说一些冷掉气氛的话,看起来就像是不该出现在这里的元素,无法融入一切正常。但是她说的一切都是真诚。世界倾听她却不用说话回应她。正因如此,我们总是觉得自己太过孤身一人,要是连亲密之人的消息都要经由别人的口。
事业受挫,约会无能,朋友的远离,就算是出游散心到异国街头,却还是无去无从,四处游荡或是睡一整天,都像是一个孤独患者。

所以感激,有家可回。可以正大光明的躲起来。
有些人就是放不开执著,像Frances。拒绝公司的文员工作,就是为了不放弃舞蹈梦想。回到学校兼职,也是为了葆有曾经熟悉的热情和被关爱。
其实很多人也像Sophie这般放不开很多喜爱,却只能藏在酒后的昏迷里。
Frances在异国街头给Sophie说自己很好。Sophie博客的照片说着自己的满足。每个人都会对自己的选择有一种适时的悲悯和宽容,对曾放弃的选择的有欺骗性宽慰和不认输的骄傲:不用担心阿,我很好。
在学校舞会上,两个亲密的人重逢。原来各自都有着烦扰没有倾诉,都放不开没有分岔之前的完美结合的现实和理想。Sophie说,希望留下来和Frances一起,重筑美好无忧。但是清晨醒来的Frances却只得一张不记得说过什么的留言和呼喊不到停留的离去。不管真假,事实是开了头的现实是很难回头的。Frances光着脚丫的奔跑追不上现实之车。无论曾经有多少次同步的愉快的奔跑。

但是这是关于Frances Ha的故事,在不如意中总能找到安身之处的故事。
终于她编排的舞蹈上演,并得到赞赏,朋友们到场并满足,和同样的”约会无能”有着潜在的未来,找到生命的理想状态。得到一直想要的居身之所(大概在为Sophie的生活感到幸福的同时,她也还在等待Sophie有需要自己时候,说一声“我们回家吧”)。
算是一种是给喜欢看上去是错误的人的励志片。当然也是给理智面的宽慰片。

Frances说:“我喜欢那些看上来像错误一样的事情。”
看上去像错误一样的事情,就像是她一直坚持的理想,在服从现实的人生轨迹下的模样。
有些分岔追赶不到,有些愉快都会跌倒。但是那也不是错误。

我们的孤寂像是“错误”后遗症。
影片里,Frances编排的舞蹈,让大家动容。
人与人间可能的组合排列里,哪里才是适当位置,谁才是最佳拍档?上一段路我们可能携手一起,但是有人走开,有人目光离不去。有人和你热情相拥,却要保持着拥抱的姿势后退。有人曾坚定走向过你,却绝决转身走开…
大约都是按照自己的节奏起舞,有幸同步做过搭档,但是曲子都会结束。

被Frances打动,是我看到笨拙的自己,也希望获得好的收尾。

短评

我完完全全地被打动了,跟着鲍巴赫的镜头和弗兰西斯穿行纽约(加州和巴黎还打了酱油),台词又冷又幽默,几位主角可爱又单纯得迷人。生活的苦都被电影化成了毒舌的自嘲,心底里真正在想的,说破就没有了它的意义。全片都是新浪潮的影子,太喜欢了

8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法国佬致敬美国默片,美国佬致敬法国新浪潮,大家都这么入味,不如在一起吧!Frances是不合时宜得如此可爱,尴尬得如此真实,依恋得如此动人,以致于我不希望她成功长大。就这么一直被困在青少年多好!看她和Sophie在party中对望,自己同自己终达成理想的关系,动人之余也有失落的遗憾。

11分钟前
  • 小斑
  • 力荐

最傻逼的莫过于年轻。最牛逼莫过于永远年轻。

16分钟前
  • ada
  • 力荐

全世界的文青都一个样:兜无分文,心系文艺。格格不入,熠熠生灰。

18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适合离家的孩子和迷惘女性看—戏剧元素是法国新浪潮(里面也提到了让-皮埃尔·利奥德),黑白摄影和城市载体是《曼哈顿》 。它记录的是新时代的迷惘女性。爱情与友谊、占有与拥有、商业与艺术、舞蹈与现实,它们几乎都是一条条分岔路口。我们希望看到弗朗西斯的谦卑,因为她必须谦卑。

21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倒像<阿黛尔生活>的姊妹篇。一直觉得友情爱情本质上并无大不同,许多时感情投入抽离的方式都差不多。F与S岂止发色不同,她们注定在人生某个岔路口分道扬镳去往自己分属的阶层,前者是格格不入于世俗生活的文青,后者是优裕的中产一员。最后的注视,观众因代入F的视角颇觉荡气回肠,可S怎么想谁知道呢?

25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高高大大的格雷塔·葛伟格演了一个傻大姐的角色,真诚又有笨拙的可爱。活在理想与单纯中总是会受挫的,但这样的角色反而让人喜欢。因为我们同样是希望活在单纯的人,哪怕仅是希望。好看在于如何把握细节,一些人物细节的情感触动。弗兰西斯对友谊的感情细节,本与她的微妙关系,都颇值得玩味

2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但倘若有一天你经过了一间很有趣的店,与你分享这一切的却是他,不再是我了。

30分钟前
  • 岛上的夏奈
  • 推荐

真的就是不做爱的蕾丝片了

35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通篇现实,结尾超现实。

37分钟前
  • 你大立
  • 推荐

就像《都市女孩》的电影版,《伴娘》的Indie文艺版,好友都成家立业生娃,undateable的你却被困在过去,要如何才能不改变自己以跟上生活的步伐。诺亚·鲍姆巴赫用一个当代纽约故事致敬法国新浪潮,笑料精彩,细腻动人,不容错过的精致小品,主演兼编剧之一的格蕾塔·葛韦格太出色。

38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这片和科恩的醉乡民谣是龙凤胎,男文青必看醉乡民谣,女文青必看弗兰西斯哈,主旨都是共通的:屌丝追求艺术,死路一条。但只要被电影打动了,骨子里都是真文青。

40分钟前
  • 37°2
  • 推荐

简短好看的独立小品,复古风融合话痨范,黑白影像看得十分舒服;生命中总有一段类似爱情的友情,总有一人的喜欢胜过另一个人,总有“你好吗?我很好”背后的尴尬慌乱,总有无数个shit的瞬间,哈小姐让每个行色匆匆正奋力打拼的人都会产生代入感;Frances快跑吧!

44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如果你也曾经在世界上最势利的城市里这样不追逐名利,笨拙又真诚地生活过的话,这个片子一定会打动你,更重要的是,我们都像Frances这样生存下来,并且如同结尾她信箱上的名字一样,保留了自己重要的一部分.....

48分钟前
  • 文西
  • 力荐

这女孩真是太太太缺心眼儿、太可爱了,我都要爱上她了。朋友点缀了城市,城市因朋友而美丽,无关爱情的随性深得我心。做一个Undatable吧从明天起~

5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这世上有一种寂寞被这部电影呈现的淋漓尽致。只身一人在陌生城市打拼,骄傲的以为可以坚持自己的想法,最终朋友不在梦想转弯,才默默接受生活既定的一切。梦想敌不过金钱,友情敌不过现实的道理显得格外真实残酷。影片黑白的画面与极具魅力的复古音乐为全片大加分,毫无疑问,今年看过的最佳独立片!

57分钟前
  • 饮歌
  • 力荐

看到一个27岁混的比我还惨的人,周日晚上也没有那么忧伤了。

60分钟前
  • rivert
  • 力荐

Don't let the dreamer die, no matter what life throws at you, no matter where you are and who you will become, don't let the dreamer inside you die. Don't let the dance die.

1小时前
  • 艾小柯
  • 力荐

剧情散漫琐碎,对白絮叨无止,这是一部可以在任何时刻开始、任何时刻结束的电影,它可以是5分钟的短片,也可以是5小时的长剧。除了配乐,几乎没有扣人的情节,黑白片也没给影片增添多少亮点。没catch到片子的神韵,倒是感觉女主有点凯特-温斯莱特的大条“体韵”。

1小时前
  • 影志
  • 还行

文艺怪咖直女版的【周末时光】,看来标准公司对这种题材的片子是真爱,而且HBO最近的几个剧集也是这类都市知性文艺青年的路线。知性生活化的故事,几个巧妙的情节设置让整个故事瞬间变得很巧妙精致,这类片子里的角色往往都是胜在个性的真实。★★★★

1小时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