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个人感想,并非影评
去了旅游,不一定就开阔了人生和思想,现实里,没有那么多大起大落的痛苦,那么多外露的竭斯底里,再怎么样,都是一个人的事情。学到的,感受到的,是在自己的心里,独自体会的。
踏上旅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路途中,说立刻明白了什么人生哲理,那也不太可能,有些人走到最后,也没有弄明白自己到底寻找的是什么,自己为什么要开始。电影里没有明确表现出来,但是看到女主角最后的笑颜,感觉到,在这趟艰辛的路途,她没有白白浪费这些经历的事情,而是弄懂了点什么吧。
她的路途,并不是为了证明什么给别人看,而是为了自己也不太容易搞清楚的一个念头开始的,唯一能肯定的是,想离开城市的喧哗,浮躁的人性,摆脱那种无意义的,一日一日重复的生活。
2 ) 上路绝不是为了征服。
女主说此行为了证明征服,而我觉得这一趟旅程是Robin逐渐把自己从回忆放归现实的过程。
旅程的后期梦境慢慢不再出现,dig的死预示一种放下,人总不能只抱着回忆过一生。她逐渐开始接受甚至能主动寻求外界与他人的帮助,学样去实现别人的愿望。从和亲友关系都保持距离的人到最后接受了一种长久的关系。哪怕是抱怨也开始一种对他人主动的倾诉。
最重要的一点是她开始写书,分享这段经历,对Robin来说我觉着这是很难得的一种主动交流了。当然这点与男主多少有关。
说到这里也感慨,因为《国家地理》我们有幸见到了片尾70年代那些照片,原型很好看啊!!
3 ) 这种旅行真的对吗?
影片呈现的都是正能量,但此刻我却想着另外一些问题。
关于冒险式的旅行,媒体甚至整个人类世界都为之欢呼,是人类精神级的极致追求吗?武功已经够高,但却要更高武功,不惜游走在入魔毁灭自身的边缘。这到底该怎么理解这种行为,又怎么理解世界为之的欢呼?如果女主最终是死在了沙漠里,人类世界又当该如何反省?
曾看到过一些穷游的事件,或许境遇不如本片女主,甚至失去了生命。
新闻也开始充斥着旅游婊、在本就贫穷乡民的家里蹭吃蹭住的旅游屌。
究竟什么样的旅行方式,是人类世界或者说是媒体人该传播的价值观?
只是想着要认识外面世界的时候,如果不思考,始终还是无法达到内求的世界。不管走过多少路,不管多少人,最终还是会遇见自己。
总是觉得人类世界怪怪的,这种行为怪怪的。也许所有这一切,不过是因为自己站到了旁观者的位置。
当享受沉浸于自己的精神喜好中时,应该有不由得他人指点自己恋人不好的叛逆吧。
我算是从户外爱好者跳到另一喜好的一分子,也发现曾经的喜好,多是因为亢奋和年青以及做了他人不做的事情。停了这么多年后恍然觉得,并不是多么光彩耀目的事,不该是做给别人看,是因为自己真的开心吧!
4 ) 放过动物吧
特别不能看这种神经病人类非得逞强要去大自然里冒险,然后随行动物被折腾死的故事。
小时候看过一个电影讲一个南极科考队遇到雪崩然后被救援,却不得不把好几只拉雪橇的狗狗留在原地,我看完电影哭了好几天,一边吃饭一边哭,想着被人类扔到雪地里的狗狗都没东西吃,又冻又饿可怎么办呀。。。这种故事,真的是不能接受。
这片子,先不管女主角到底想干啥,主要问题是你人类有梦想,骆驼没有呀,从来没人问过骆驼的意见,也许人家骆驼根本就很讨厌背上驮一大堆破玩意走那么长的路啊。。。人家骆驼在沙漠里能活能走能背东西并不代表就很喜欢干这事啊。。。还有那只狗,痛苦的快死了,还被女主角一枪打死了,人家动物陪你搞这一场牛逼的,勇敢的,疗愈的,浪漫的旅行有啥意义呢,最后还把命搭进去。。。我就不说那几只野生动物的事了,人家本来无忧无虑生活在自己的天地里,你非要假装强者的姿态闯进来,你又怕人家会对你造成伤害,你先拔枪射击,人家野生动物也没招你惹你啊,你没事闲的非要赤身裸体穿越地球这儿又穿越那儿,谁挡你道了你就开枪,什么狗屁探险之旅,就是不要脸的屠杀之旅!刽子手!
反正我就看这个极其不合适的穿着露趾凉鞋和各种裙子穿越荒原的女主角很不爽,膨胀的ego, 肤浅的野心,无处安放的自恋,结果小黑狗作为她任性的代价献出了生命,纯属脑子缺弦足够傻逼罪不可赦。我一点也不觉得女主角通过这场旅行赢得了或者获得了什么。自己愣要给自己上价值,那您随意,事实是她失败了,壮美的大地和天空里记录的只有她的毫无意义的寂寞和令人厌恶的顾影自怜,还有几只动物挥之不去的冤魂!
5 ) Why?Why not ?
出发不必是为了征服,也不是非要证明什么。如果别人问,为什么?那么,为什么不呢?有一种获得,是经历了就好。
电影带给我莫名的踏实感,漠漠黄沙,斜洒的夕阳,人脸上的朴实与沧桑,这种萧条感,像极了从小长大的小小村落,而女主从头到尾散发出的倔强与孤独感,很少得到父母陪伴的自己也深深体会过。
孤独,从身为探险家的父亲张口告诉小女孩,你的母亲上吊自杀了,从长裙飘飘本可以无忧无虑长大的小女孩不得不离开依赖的父亲和狗,跟随姑妈相依为命的时候就种下了。孤独,却在遇到任何困难都没停下前行的脚步,也拒绝任何不属于自己的热闹,比如你看看那热情的叽叽喳喳各自高谈阔论一翕一合的嘴唇,与那一双冷静独立的眼。
电影多数时候呈现的都是澳洲地区被海洋包围着的沙漠风光,少数几个镜头印象极为深刻,久经风沙粗糙斑驳的脸,土著居民保守朴实真挚的笑,动作笨拙不断重复妇女必须要遵守规矩的大爷,慌乱之后生硬举起手枪射击野骆驼,后半段旅途,可能已经想放弃,路过一处居民屋,老夫妇做饭招待,妇人为她洗头洗澡,临走递来一包可能用得着的东西,像是父母关心孩子一样亲切随意自然。摄影师在旅途快要结束时出现,带来一大批记者,像之前未经允许拍摄土著居民秘密行动一样有失分寸,女主也还是选择了与他在一起,像脆弱到快要崩溃遇到一根可以支撑能给自己抚慰的稻草。
最后的镜头,女主一头扎进海洋,自在快活地笑着,这一刻,还计较什么得失呢。经历即是获得。
6 ) 旅行是种病,宁死也不治
一个二十几岁的女人,带着四头骆驼和一条狗穿越澳洲沙漠,最终抵达澳洲西海岸。
类似的电影还有《荒野生存》《天涯沦落女》《与个人无关》,主角都是一个略带神经质的人,为了逃避现实或者心理受创后独自旅行。
他们的结局都是死亡,有的横尸荒野,有的途中被强奸。
沙漠驼影与以上几部比好像顺利的多,女主既没死,也没被强暴,还被国家地理杂志一捧成名。
从男主角出场时,我就在想,他俩会不会搞到一起。
一个是旅行者,一个是国家地理杂志记者,半年多的行程中碰面四五次,都是年轻人,一个干柴烈火,一个血气方刚,俩人不做爱一次似乎都不合乎常理。
果然,两人在第二次见面时就滚了床单。
这样的剧情我没有失望,甚至可以说,滚到我心里去了。
也许俩人一旦发生关系后,陌生人总能一眼看出他们之间的微妙。
在草地上跳舞时,一个老女人问女主:你丈夫不好吗?
女人立马否决:他不是我丈夫。
给她提供过帮助的男人说:你男友拍了一些不该拍的私密照片。
女主也是悻悻的说:他不是我男友。
多么熟悉的对话:
——She is your girlfriend?or your wife?
——No,No,We are just friends!
他们好像在向这个世界宣告,他们极力撇清和对方的关系,多么脆弱啊。
澳洲的风光美丽不可方物,无垠的沙漠,寂寥的落日,蓝得浓郁的大海,还有给予施舍的老夫妇的房子,好心带路的艾迪,垂着奶子的妇人,骑骆驼的小孩,美好到宁愿一直活在这片土地上,死不足惜。
最主要是无人管制,随便裹件衣服在身上,也可以赤身裸体,脚上一双破烂的鞋子,吃很少的食物,终日见不到一个人,自然不必考虑社交问题。
女主过了半年多这样的生活,当面对一大批记者的镜头和话筒时,她怯懦了,像头野兽般躲在树丛里。
她早已疏于人类,无法用正常人的标准来评判她。
她的事迹被报道而出,推崇到一定高度,把她举向光新亮丽的舞台,带来的除了盛名,还有财富。
她就势写了一本畅销书,然后拍成这部电影。
如果她没那么幸运,如果她和大多数旅行者一样,结束完一段旅程后就回到之前的生活,这个女人又会活成什么样子呢。
一名女子实现渴望已久的追逐荒野大漠的梦想,独自一人在四只骆驼和一条忠诚的狗的陪伴下穿越澳大利亚沙漠的故事
为了司机的短裤。
7 野外骆驼远征队宣传片。澳大利亚旅游局赞助了么?太平庸了,矛盾解决的非常low,和《面纱》相比没有任何进步,这位导演看来没什么才华,建议转做电视专题片。
不理解导演拍摄的初衷。如果最初就是要保留质朴和平铺直叙的手法,为何不直接搞成纪录片?此片无高潮爆点甚至小火花。唯一心疼女主皮肤晒得都快焦了还有那条狗子。
同样是年轻人荒野求生,比sean pan的《荒野生存》差太多。明明一个主角的电影,为什么人物刻画和心理变化的描写那么单薄那么苍白无力。多好的题材,完全浪费,全片沦落成了拉着骆驼穿越沙漠的宣传澳洲风光的旅游宣传片。
比想象的要好,难得没有过分煽情。比起《澳大利亚》来本片才是真正的澳大利亚旅游宣传片(褒义)。但片子除了那个我们都alone以外没有别的什么升华点了。摄影是亮点
一个孤独的人,一次孤独的旅行。但让人略感失望的是,Mia个人带给人的震撼远比这部电影带给人的触动更大。
底色逃不开那殖民者对一片荒芜的对位想象,于是你就来到白妞在光滑荒漠里如何伴随着一系列恶心的符号——骆驼、内裤、闹钟(!)、摄影男的爱情、宠物狗(要血命了)。。。
励志,很适合人们看,能学到很多东西
光是想想就觉得很不可思议然而这个故事的女主角确真的付诸了行动!
第一次在德国看电影 第一次一个人进影院 第一次做决定 戏院里空空如也
好特别的题材,喜欢
米娅虽然很努力的在演但她几乎所有的片子都是低于预期,满身的脏容太刻意,真是唉,凉鞋不错。虽然有自传主人公改编,可导演恐怕也没明白这次旅程是为了什么,都讲不清楚也不想有共鸣,包括闪回片段和太满的配乐都跟老司机一样比较尴尬,也就靠风光摄影还有狗骆驼来撑着了,不如看看结尾的国家地理。
对于一部主要依靠配乐和摄影来导向的片来说已经既『好看』也好看,黄沙中传来驼铃声响的时候,澳大利亚再度和布鲁斯查特文笔下的那个梦之网组成的荒漠重合成镜像。继The Last Lions之后又一部非常棒的NGO宣传片(虽然不是NGO拍的)。
一场在现实中有明确方向、在电影中却几乎没有建立任何方向感的旅程,尤其有意思的段落是关于indigenous culture的神圣土地以及面对殖民者时那些小小的反抗之举。没想到看到最后我被巨大的孤独感吞食,很难过很难过。看完了所有阿当主演的电影,觉得每一部都是爱情片,他这个人无论在什么角色里都散发着相当单纯、原始、旺盛的生命力,于是可能有脾气,有欲望,很混蛋,但可能是他长得真的好大,只要在银幕上,就让人感受到拥挤的爱。
那些干瘪的旅途,我们只能走完才能得到些略显无趣的东西,谢谢那个陪伴你的孩子。
我没有读过小说,但我相信文字比镜头更有震撼力。导演释放出来的东西不多,也就只是通过摄影、音乐等元素炮制了一锅心灵鸡汤,尤其是后半段,俗套的情节比较多,因此看着特别枯燥,也造成了女主角的自我价值观和观众的距离拉远,共鸣甚少。不过米娅·华希科沃斯卡的演技还是为本片加分不少。
不是公路片,是冒险加旅行片,外景很美,运镜不错,可惜故事一般,人物内心揭示还不够,不过,看完可以打死那些装穷卖书的穷游婊,旅游自恋的自拍的小清新,那些去风景名胜区所谓流浪而实质上去找一夜情的饥渴逼,三星半推荐吧。
說走就走的一個人旅行似乎已變成一種潮流,但40年前的Robyn想法也許單純低調許多,問她為什麼要做這件瘋狂危險的旅行,她總是回答:why not? 雖然沒有明示她的動機,然而追尋生命探討自我是件很私密的事,就是因為內心陷入渾屯不明的漩窩糾結難以喘息,於是決定出走找到自己的出口
风景甚美,女主甚不美(尤其是皱眉的时候,求不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