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下一站,那山地
被称“中国第一部基督教电影”的《下一站,再爱你》成功在中国上映了。微信不同的基督教订阅号流传“此片三日内票房不达标将被迫落画”的消息,人本地促使大量有基督信仰的群众组织观看。
可惜该片福音模糊、扭曲,可说是宣扬“人的爱”的电影。亢长描写的是主角夫妇理想化的恩爱生活(以一起吃喝玩乐的方法表现)。片中循环播放“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慢慢变老”这首宣传人爱的情歌进行洗脑,奠定了在患病女主角弥留之际渲染的“人的悲情、人爱的伟大”的基调。
这狭隘的人爱!人错误地切切追求,并以它为救赎的偶像!片中医生甚至自私地说“永远不要医你爱的人”。在爱得越深,分得越惨的事实中,我们被警醒:有多少信徒并没有天国的切实盼望,更没有在地上体验过属于神儿女的天国祝福,活得贫穷彷徨!?
在教堂遇到的老奶奶对女主角说的“不要着眼苦难”成为女主角心态转折点。但对处于癌症晚期的恐慌痛苦中的人,除了主耶稣赐下的永生盼望,还有什么能够完全安息和释放她呢?
也许是审查上有难度,但如果这样就在传播福音上妥协的话,还远不如那无数为了传播黑暗文化倾注心血的电影人!请翻开《使徒行传》,基督徒应该是世界上最勇敢灵活的人!
用光明文化挽救这末世时代,将人引导归主是每个基督徒的责任。求主加力!并且我知道您已把这山地赐给我们,阿们。
2 ) 一部真诚做电影,不为了收视率的片子
昨晚看的首映式。放映影片开始,一束灯光照在舞台上,当主持人(片中扮演明明者)浅浅的、柔柔的诉说这部影片时,我就感到了一种真诚和感动。果然如此,观看这部影片,真诚,永恒的爱是我感受最深的。
这是一部很用心在做的电影,不为了收视率,不迎合市场需求,不哗众取宠,不植入广告,甚至连演员的衣服都没有换过几次。没有幽默的段子,不像小时代那么奢侈,它简简单单的在讲一个故事。虽然这个故事很简单,看到开头就能想到结尾,没有跌宕起伏和荡气回肠,但是就是这种简单,这种真实让我看到了最大的真诚。
面对这个浮躁的社会,我们难得的放慢生活节奏,安静的看一场安静的电影。也难得用一生的时间只去爱一个人。或者说多数人已经没有了爱的能力。那么看这部影片吧,你会找到些什么。
众口难调,这部影片在现在的电影市场中,可以预料收视率不会超级好,喜欢的人会喜欢它,不喜欢的也会不喜欢。我想有一部分人看过感悟到什么,这就足够了。
于我来说,喜欢这部影片,也推荐这部影片,如果你和我一样还相信爱情,探求简单、真实而又快乐的生活,那么不妨去电影院看看这部电影吧。
3 ) 基督教电影的前途在哪里?——阿客的胡言乱语
首先声明《下一站》这部电影我很想看,但是我目前还没办法看到,所以,这也不能算一部影评,只是我对这个话题的一点感想。另外,用这个题目的意思不是我知道答案,只是一些思索,也希望引起更多人来探讨这个话题。
这些年陆陆续续看了一些被归类为“基督教电影“的电影。我看来大多数可以归到一下三类
1. 圣经故事 这个太多了,比如最近的《Son of God》
2. 教会历史 比如《路德》《奥古斯丁》《暴君焚城录》等
3. 现实题材基督徒的生活故事(包括家庭、职场、恋爱、体育等)比如《消防员》《勇气》《天作之盒》等等
前两类暂且不提,要写又是一大篇。单是第三类现实题材就有不少。香港创世电视(《下一站》的片头似乎出现了他们的标志)和美国的AFFIRM公司都是立志于基督教电影的的制作。他们的电影我看过不少,每看完一部我都会上豆瓣看看评分和评论。我发现叫好的一般都是基督徒(从独特的用词可以看得出),而其他人评论里提到最多的就是”宗教说教“这个词。所以,克服”宗教说教“倾向可能就是基督教电影的最大难题。
但是怎么克服呢?我想找出一些成功案例来,又看了一批电影,还真发现了几个没有被骂说教的。举两个例子,一个是《爱在春天来临》(2003),还有一个是《传奇42号》。当然肯定还有别的,我先说这两个。
《爱在春天来临》是一个系列基督教”纯爱“电影里的一部。豆瓣评分8.0,485条评论,只有一条提到”传教“,而且不是太反感的语气。其实这部片子剧情非常老套,为什么有这样的效果,我的总结是:画面太漂亮了!另外配乐、演员都不错。换句话说,你让大家赏心悦目了,大家即便听你说教几句也不觉得太委屈。况且他没有说太多,点到为止。相反,如果这些基本功没做足,又要教育人家,也难怪人家生气。
《传奇42号》不是被定位成基督教电影的。但是这是我目前为止看到把耶稣的教导”打你的左脸,就转过右脸给他打“诠释得最有力的一个。豆瓣评分7.8,有不少批评,但是没有说他”说教“的。我的理解是,这部片子里,起主要”说教“功能的角色不是很多人印象当中的”基督徒“——温文尔雅又呆板无趣。虽然这是成见,但很多基督教电影里的角色就有这个倾向。这个角色有很强的语言风格,所以,那些可能有点”说教”的话从他嘴里说出来,就不那么像“说教”了。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何必这么麻烦的要避免“说教”呢,该说就说,何必遮遮掩掩?一个思想可以有很多种方法说出来,甚至可以直接拉一个条幅,上面刷标语。只不过那样一来别人比较难以接受,而来信息单薄扁平。好电影之所以有力量,就在于他用一种巧妙的形式传达了这个思想,而且让你反复回味这个故事的时候,里面的思想会有机地生长。
其实最有资格说教而又从不说教的就是耶稣自己了。耶稣比喻式的教育方式在当时的宗教语境里简直是一朵巨大的奇葩(此处褒义)。两千两年,每一代人读他的比喻,每一人在不同人生阶段读,都有无尽的收获。尤其是那个浪子的比喻,对普世人性的解读,精辟到了让人乍舌的地步。(关于这一点,推荐Timothy Keller的《一掷千金的上帝》)。这样的思想,如果用说教的方法表达,写上几本书也言不达意,但是一个小故事活画出来了,而且去转述给别人,也只需要三分钟。这就是不说教的力量。
好吧,回到电影。
前面讲的两个例子似乎都是在细节取胜。所以,我又在想,在更大的方面,有没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如果让我写一个基督教电影的剧本,我会塑造怎样的角色,让角色做什么样的事情。这时候,我想到去圣经里找找范本。但是一想到这里,我吓了一跳,因为突然意识到,如果让我编故事,我是不会写出圣经里面那种故事的。
你能想象哪部基督教电影的男主角,一个从小敬畏上帝的人,为了抢别人老婆杀了人家的原配吗?你能想象男主角的儿子要追杀他,而且当着所有人的面又睡了他的小老婆吗?你能想象男主角一出场意气风发、中间急转直下,最后年老昏聩地死掉吗?你能想象这样人上帝还一直对他念念不忘吗?反正我很难想象。我也想象不出男主角在上帝面前像孩子一样跳舞?更想象不出他在得知了那个造反的儿子被杀掉以后那样伤心失态到不能自制。(反正宫廷剧里没这种情节)
但是,这个故事感动了无数人,包括我自己。夜深人静的时候读他那字字泣血的诗篇,有赞美,有感恩,也有愁苦绝望甚至诅咒,但是从始至终这个灵魂里燃烧着对上帝的爱和眷恋。这样的故事怎能不震撼人。
这个男主角就是大卫。
为什么我们写的故事拍得电影不容易有这样的故事呢?或许是我们的编剧太心软,舍不得下狠手,把角色逼到绝路,让他背上这么黑的履历。亦或许是很少有编剧真的有这样深刻的与上帝同行的体验。因为其中的极致幸福和痛苦没有体验的人是编不出来的。实在要编,就只能说教了。
最后,再胡言乱语几句,或许”基督教电影“本身就是一个伪概念。因为没有一部电影叫做”无神论电影“或者”正能量电影“(我觉得正能量也是一种信仰)的。电影就是电影,爱情电影就是爱情电影,好看电影就是好看的电影。如果硬要说的话,一个人经历种种波折信了耶稣叫做基督教电影;一个人经历了种种思考决定放弃信仰也应该算基督教电影,因为后者也体现了重要的神学思想:人的自由意志。当然你对信仰的态度会决定你怎样写后面一个故事。
总之,“基督教电影”不是个容易的差事,如果你是个基督徒,你身边又有人动了这个心思要走这条苦路,千万千万为他祷告,给他鼓励。
4 ) 该拍成话剧,
我是冲着马浚伟看的,故事很浪漫,结构也很紧凑,只是我觉得要是拍成话剧的版本,那样舞台效果会更好,情感表达的会更真实,更贴切。故事让我明白,亲人的健康直接关乎你的幸福,生活就是和亲人在一起,爱让生活变得有意义。工作呢,再怎么换了也只是一个更大的房子。还有工作少了你,应照样下去。亲人失去了就不再。老婆下班,接上她去了那个做葡萄酒的地方,好浪漫极啦。
5 ) 我相信爱情,却不信任时间
作为一个已经23岁还没有打过恋爱,初吻还在让朋友震惊的微大龄剩女,爱情于我是什么?是电视剧里历经磨难最后长相厮守,是灰姑娘战胜各色女神和恶婆婆最后被接受嫁入豪门……看过太多别人的故事,依旧找不到自己的路子。过了校园里躲躲藏藏的青涩年华,作为好孩子听从父母的教诲早恋会毁掉一生,毕业在即分分钟要求找男友的事根本无法一蹴而就。身边分分合合的小情侣实在是很多,即将跨入婚姻殿堂的前夜,或者已经跨入婚姻殿堂的当夜,都能吵着要分手。耳濡目染的情况下,似乎对于爱情都失望了。网络上那些被看好的,不被看好的金童玉女,天生一对们,在各种离婚,分手,出轨消息曝光后,所有人都想感叹一句,再也不相信爱情了。看到其他的情侣甜甜蜜蜜一起的时候,在自己独自一个人无所事事不知所措的时候,是不是也想着想要那么一个人陪伴呢,呵呵,算了,我现在还是喜欢一个人。可能被周围的一切影响,想着反正逃不过相亲,结婚,生孩子,生老病死,大抵不过如此,爱情于我是没意义的。
看完电影,最后真人视频播放结束后,确实被震撼了,想想,到底是怎样的男生,才能让我爱得那么深。这电影给了我重重一击,本来不相信爱情的人,发现原来爱其实是存在的,很像节目里说的那样,人间有真情,人间有真爱。
现在的我相信爱情,但我并不信任时间。
6 ) 《下一站再爱你》:我看到了一个故事
一部电影,没有明星,没有特效,甚至连一个正经的大场面都没有,只有一个根据真事改编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影片的全部所有,也是它和其它影片竞争的唯一依凭。
今天,电影的娱乐功能已经远远大于甚至覆盖了其叙事功能,但后者才是电影之所以为电影的根本。很多票房让人眼红的电影只是一个MV串烧或者段子集锦,故事根本看不到。一个好的电影故事,不是看观众有没有哭或者笑,而是看散场之后,故事有没有停留在观众的心里。《下一站再爱你》讲述了一个有点不太真实的真实故事,它像偶像剧一样虚幻不合理,可它又是真实发生的。以至于我在走出影院时都有一种恍惚,不知道荒诞的是电影,还是我们的生活。
女主角以刁蛮公主的幸福生活出场:无条件迁就自己的帅气老公,不用苦哈哈上班的豪门小媳妇(上无老下无小,爽翻了),忠诚体贴还不会和自己抢老公的闺蜜兼私人医生,上班不开心了一秒变踩葡萄的小土豪——女观众请不要翻白眼把嫉妒往肚子里使劲咽吧!完美的童话当然不会是最后的Ending, 忠诚闺蜜的一纸诊断书立刻让世界翻转,之前爽得你一塌糊涂,立马虐得你万劫不复,女主角的演技很赞,把听到噩耗时的心理变化表现得相当有层次,让上一秒还在翻白眼的女观众恨不得秒变知心大姐送心灵鸡汤。女主角刚刚从天堂掉进地狱,现在又要努力从地狱到天堂(精神层面),原有的故事和人物设定也随之发生反转,面对生活中的巨大变故,所有人都走上了一场心灵救赎的路程。从心理医生变为病人的女主角反而真正开始学会去医治周围的人,而病友阿猫要面对的不止是恐惧,更是她凌乱而痛苦的过去。在影片最后,当女主角知道自己时日无多,第一件事竟然是帮丈夫续弦,这个情节成了升华这部影片最重要的一个拐点,看似十分荒诞的设定,其实早就一路预埋,反而呈现出一种震撼的合理。其实影片讲述的故事很简单,但不是一个你侬我侬情比金坚的爱情故事,而是一个关于克制和大爱的故事。我很庆幸,在最后,我看到了这个故事,它留在了我的心里。
影片的叙事方式和完成度都非常的出色,除了男女主角,阿猫、牧师、院长、教堂里的老太太每一条支线也都毫不马虎,丫子客串的爆笑心理医生,阿猫的犀利金句、冷面笑匠院长更是亮点,缓冲了影片的节奏。卡司虽然一般,但每个人演技都是开挂了的(导演应该觉得赚翻了吧),饰演女主角的杨梓嫣在《甄嬛传》里演的敬妃虽然角色张力很大但戏份不多。这次在《下一站再爱你》可算撒开了,从一开始的任性阳光,到中期的阴郁冷漠,再到后期的豁达坚忍把女主角从生到死的生命形态和性格表现得极为到位,一双大眼睛里全是戏,实力派就是这么屌!饰演的男主角的马浚伟也完全抛弃了TVB式的演法,把一个丈夫面对爱人将要离去的无力和愤怒表现得十分到位。而饰演阿猫的Makiyo更是为了角色剪去长发,以平头素颜造型亮相,牺牲颇大。据Makiyo说,这个角色是为了她患癌症的妈妈而接。那一刻开始,我就相信了这个故事。
从死亡的恐惧,到勇敢的顺服,彰显惟爱永恒!
久违的马浚伟也出来演电影了,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故事还不错,虽然故事不算多典型,但还比较感人。关于婚戒的言论很美~
义高艺低,后半部分10星。
有的故事麻煩單單上映紀錄片足矣,女主那種無辜嘟嘴的樣子,馬浚偉可怕折磨觀眾耳朵的普通話,女配角一副潮流無鏡片眼鏡,導演無比電視劇的鏡頭處理。真是太可怕的觀影過程了
包场免费的电影还算可以,马俊伟居然没配音让我很欣慰!剧情其实很简单排的比较顺,没有很突秃的意外发生。插曲都插的恰到好处,最后片尾的彩蛋告诉我们这是个真实的故事!
已婚夫妇最爱,BGM要不要这么潦草直接放歌了,最后忽然变成了纪录片wtf?2星支持国产
电影真心只想给一颗星。其余四颗是为了纪念我和我最爱的人两个人包了场。。。
催泪啊!电影本身并不好看,而是后面的纪录片,真实且感人。且行且珍惜吧!
落地的麦子不死
甚愿在这个冷漠的世代里这部电影可以带来一丝温暖在人的心中。
宣传定位模糊,主创有诚意
感谢亲爱的主耶稣基督
海航的飞机上为什么要放这个?
真人真事很赞!说教意味有点重了!
很不客气的给一颗星。我不知道导演是被什么感动,原型的爱情是建立在真实的信仰之上,电影中却将爱的核心剥离了。一部去福音化的电影竟然以所谓的基督教信仰作为自己的传播手段。不是露出圣经或者十字架项链的画面,就能称为基督教电影的。我只想说,制作方用这种恶劣的营销方式欺骗了许多基督徒。
其实并没有讲出完全的福音,结尾的真人见证有很多翻译错误,比如把GOD译为“上天”,把“pray”译成“我对自己说”,这个差别实在太大了!从故事性上也比较欠缺,就是说也不能看成一步好电影…不过不管怎样还是感谢有这样一部电影问世,并且希望中国的环境越来越好。
马浚伟这衰样还敢演这种题材,哪来的勇气
这是电影?!
说教的意味太浓,为了煽情配乐和插曲还有慢镜滥用到无奈,表演的痕迹也太重了,像小品电视剧MV。最后的真人视频不知和导演有什么故事,但用在正片里这么长有凑时间之疑。看了还有那么多写好评的枪稿,本来有些对国产电影的同情心也是没了。
给鹿鼎记两分 你爷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