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除了片名不好以外别的都不错
非常好,我以为是抗日屎剧,其实该片思考了很多人性之问题,在天朝电影中难得一见,虽然本人一开始就猜中了老马是怎么死的,但是该片还是亦步亦趋的向我们提出了深刻的思考。
为一个军官牺牲众多士兵值吗?在面对生死时谁能真正放下活的希望?没有希望活下去的伤员有没有让战友结束自己生命的权力?被敌人俘虏的战士死后算不算烈士?
2 ) 叙事颠覆国产片传统,题材类型追赶好莱坞
反英雄的视角去审视英雄,《公民凯恩》同样的叙事者设置,通过叙事者的视角带领观众去调查真相,去审视被调查者的内心和语言是否真实,牛逼!时空自由转换,一开始就把观众带入战争情境,而故事的真正展开是罗生门式的调查,不同的适口转换,历史与现实交替出现。当悬疑不断推进时,调查结果已经显的不是最重要的,而是故事里的人性挣扎与情感张力。不可思议的是当故事真相大白,片尾是臧天朔摇滚式的呐喊与宣泄!牛逼!
3 ) 致敬好莱坞,诚意欠佳
该片和《集结号》有些神似,无非后者是一支团队真相披露的故事,而《近距离击杀》是一个人的死亡传说。战争的残酷性注定是一场生死博弈的较量,人性在这里被毁灭,而人性也在这里被升华。毫无疑问这部主旋律风格的影片,带给大家不是杀敌的快感,更多是一种反思和个体价值的讨论。影片的路线非常正确,可以说在战争类题材影片中是比较有新意的表达,但人性的复杂化却是被蓄意的夸大,最终还是回到惯常的单一高大上的主旋律命题上。 影片对首长马德瑞的战亡进行剖析,在疑点重重中寻找真相,以少尉孙田的调查角度进行悬疑的设置,这样的叙事安排很有噱头,容易煽起观众对真相的渴求,但影片对警卫队八十多个人最终存在的四个人中进行调查,分段式的顺叙和倒叙的穿插表现,似乎并没有带给观众更多精彩的解析,其实到了影片进度一半的时间,答案已经无需寻找,马德瑞的死其实就是舍小我成全更多人生命的伟大壮举。影片故弄玄虚的手法痕迹太明显,本来想制造更大的噱头,但最终的真相披露却让人多少有些失望,逗了这么一大圈,居然还是一场歌功颂德的主旋律张扬。说到主旋律影片,大家心知肚明,有些雷区是不能轻易碰触,这也就注定该片的最终宿命。 影片抛弃新意的悬疑思路,表现形式上基本就是千篇一律的模式,战斗场面出现士兵被炸飞的不少镜头,警卫队连残酷的生存背景没有进行更多深邃的表现,即使血流成河,即使士兵一个个死亡,但这些都不足以增加该片的创意,因为战争的恶劣环境已经被表现得过多过烂。所以说《近距离击杀》的整部影片的可观度大大的被平庸化,部分演员的表现力度不足,情感爆发过火,没有更多的凝重和沉稳感,没能加重主题思想的深度。 孙田这个角色塑造得不够丰满,缺点一箩筐,对警卫连仅存的四位战士的质疑缺乏质感,完全就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小兵的角度,而且在最后得知王树自杀的情况后,态度转机过于简单粗暴,让人感觉突兀。当然这也许是剪辑的缘故,但孙田这个角色的时代感完全被现代化,让人感觉就是身边的检察官和嫌疑人的对垒风格。作为少尉的孙田虽然参军三年并且是烈士家属,他更应该对战争充满敬畏之情,对曾经的战斗英雄们充满敬意,但感觉好像别人都有问题,唯有他清白。这种先入为主的表现,让人感觉个个都有嫌疑,其实结局完全相反。这样的架构虽然凸显影片的悬疑氛围,但感觉极度的不真实和做作。 说到其他角色的塑造除了王树和马德瑞外,宋伟、骆宵、杨双喜的表现都非常的夸张过火,军人风格有了,但没有更多的异同,让人对他们的表现产生违和感,给人印象不够深刻。而王树和马德瑞的表现也不够深入,片段式的分化没有更多的连贯性,不过董勇和巫刚老练成熟的演技还是可圈可点。 影片悬疑营造气氛不错,但似乎用力过猛,而且对战争带给人们的反思精神并没有深度挖掘,当然一个人和十多个人的生命价值探讨也似乎太过自以为是,其实在真正的战争过程,这些考虑似乎都太过多余,军人服从就是天职。看得出来这种好莱坞式的叙事手法运用对影片的可观度带来一点点新意,但外壳的讨巧并没有用,真正的还是内涵要丰富。如果不是真人故事改编,影片完全可以跳出主旋律影片的表现模式,将战争带给人们的反思进行更有力的扩展。可惜影片主创还是瞻前顾后,没有突破局限,让《近距离击杀》有更为惊艳的表现。
4 ) 题材下的创新和发挥空间,被调查员近距离击杀了!
昨天一个人基本包场地看了这个影片,周五刚上映,但排片量不高。
故事创意是有的,回忆式直面调查式真想解剖,因为是主旋律类型片,结局其实可以猜到,看点就在于演员的演出和故事节奏把握和展现方式了。
但整体看下来,有以下几点可以写写:
* 编剧还是挺给力写了个好故事,战争那些段落的演员演出也是最好的亮点,剖析真相过程中的部分细节提示导演也是处理得挺好的;
剩下的我就只想吐槽了...
* 面对面质问调查的戏份段落,应该是张力展现的着力点,可是那节奏把握还有张力全开时的演出,都太直接和夸张了,有点生硬和缺乏过渡的感觉,认为导演应该可以再好点把握吧。
* 当然也没办法,因为那个那个调查员的角色,实在是太TM让人跳戏了!!这个角色的设定也许是“年轻人不懂真实战争却依仗调查权力装牛X失败,后来还是牛X发现真相然后成长的热血好青年”吧,真的一点好感都没有!
* 调查员只会装很牛X,撅起那嘴巴以为特爽歪歪的自我良好的感觉,激动起来的大喊大叫很厌烦,有没有!
* 而且这位调查员的演员的演技,我实在觉得太浮夸了。演技真没什么看出来好的,是关系户进去演出的么?就算这样,也应该好好学习演技吧!如果不是关系户而是导演筛选的,那这演技也不敢恭维啊,还是应该好好学习!而就算这就是极限,那导演也应该好好给他导戏啊,怎么这样的演出也收货呢?!还是应该把他送回去再好好学习演技啊!!
看海报,看宣传,看故事,我以为可以真的在主旋律有限的结局中,把整个故事说好演好,节奏控制好,的确有做到,但仅有在战争场景那些前辈演员们的演出时候做到,而当调查员这人一出来,我就被打歪了。。。
说真的,失望,这评价的星星也只是给那些前辈演员们的褒奖而已。
5 ) 我也曾经极力去追寻过历史的真相……
我也曾经极力去追寻过历史的真相,海量的描述与证据包罗万象,逐渐会交织成一幅宏篇画卷。但当离所谓的真相越来越近时,反而对真相的兴趣越来越小,因为那些按今天的价值观看似合乎逻辑的事情恰恰在昨天是站不住脚的。其实应该平和的看待历史,仅仅静静的叙述而不要掺杂任何感情。
影片整体是不错的,直接或间接的描述了战争的残酷,这应该目前文艺工作者最应该保持的职业操守。过分的丑化敌人是对牺牲的革命者的不尊重。一个连队百十号人在一次渡河时就减员近90%;活下来的8名战斗骨干有一半没能看到解放战争的胜利;在朝鲜半岛团长都能被敌人俘虏……这才是战争艰苦卓绝的真实写照。
有几点不太合理:
1、发现一位重要首长的遗骸,按程序当地驻军必须上报军区甚至总部,然后下派工作组来调查。当地驻军的军长断然让本军所属一名下级军官全权负责调查的可能性不大,而且调查全程绝对不允许其单独一人进行。
2、我军经历了漫长的战争洗礼,流动性非常大。即使曾经参加过伪军后复员回家的退伍战士,理论上籍贯可能在发现首长遗骸不远的某乡村,但在淮海战役负伤转业到地方的干部,恐怕就不该在附近安置工作了,最不可能的是居然还有一名战士已经成为驻地该军一位营职干部。最合理的安排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天各一方。
3、部队是个等级森严的地方,一名保卫部门的排级政工干事断不敢在诸多领导面前呵斥一位团职干部,尤其是一个学校刚毕业的嫩娃在面对一名游刃沙场的老手。请大家相信我,两种气场不对等,一个眼神便能震慑住对方。
综上所述,每一个牺牲都是伟大的,最该记住这一点是当代久已沐浴和平的青少年。最令我感到震撼的镜头:少年游击队员,还处在向成年人耍赖的年纪,在发起突围的刹那即牺牲,一切都结束在花季与子夜……
6 ) 二星再临!爱国主旋律家访派推理屎作
抱歉标题不太文雅,但是我相信人民群众能理解我的愤怒,直接泄了吧。
因为小彩旗的《怖偶》被艾丽卡大大先看掉又透光了,而且我家方圆二十里以内都没排片了,我看了半天,就这片子好像还跟悬疑沾边,看了看内容介绍,嘿你别说,和《风声》还挺像的,就它吧。
于是为了赶一天一场的排片,我早上8点多就爬起来了急勿勿的妆都没化就滚到了电影院。里面除了我就仨人,一对大爷大妈和一个不知来干嘛的,看着大爷大妈,我心中涌出了一股不祥的预感……
好的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这片子在豆瓣的内容简介就是坑爹用的。电影一上来就是一段经典抗日片战争场面,大概为了表现高科技,还出现了好几个人被炸弹炸的腾空720旋转的场面这又不是拍复仇者联盟咱朴实刚健点不行吗……
总之说一个连队为了送一个高级首长突破日军包围,好多人都牺牲了,最后就剩下十个人左右的小队了。然后镜头一转,十几年后,解放了,说是在什么地方挂出了这个首长的尸骨,一调查,说死因是近距离击杀(点题了诶嘿)。但是不对啊,同志们表示这个首长按照历史资料记载应该是被敌人的流弹炸死的,不是近距离击杀,咋回事呢?
一来二去,这案子就交给了一个刚毕业的年轻军官,就叫他男主吧。男主开始找当年的知情人,也就是当时护送首长的几个人开始家访。
第一个人:表示自己就晚上走着走着突然听到一声枪响,另一个同志就跑出来说:首长死了!完了。男主问他,你听到的枪响是哪个方向传来的!是不是自己人的方向!第一个人露出了细思恐极的表情就不说话了。
看到这里感觉水很深啊,难道是是有内奸?!
于是男主又去找第二个人,第二个人水更深,上来说了一堆很玄的东西,什么要保将,小兵怎么办一类的。一直误导男主以为是他杀的首长,结果最后嘿嘿一笑说,我这儿的子弹都是什么XXX子弹,一枪开出去头就炸了你怎么可能调查出啥近距离击杀呢。
男主一想,有道理啊!再一查道弹道(嗯,我国50年代的特技就发达到能查道弹了,解放初期版CSI),发现这是一把手枪发射的子弹。但是当时有子弹的只有首长和王连长两个人,首长的枪在一次行动中丢了,所以排除法一下,就剩下王连长了诶嘿!
不过男主还是挺小心的,又去问第三个人,第三个人沉思了一下,就说自己晚上出来的时候,首先已经死了,就看见王连长在他身边做了个收枪的动作。
反正最后有人对男主说了一句:首长其实不是首长,首长……他只是个任务!
我大惊失色,脑子里有两个小人开始搏斗啊有没有!
一个小人说:这是要走美队路线了,你是我的朋友,你是我的任务!
另一个小人说:屁!这是要走身份误认路线好嘛!王连长和首长肯定是换过身份了。那个近距离被击杀的尸骨是王连长的,现在的王连长才是首长!
……好的我们书归正传吧还是。
当然了,在这中间还穿插了一些描述,大概就是说因为首长腿被打中了,走不了,但是要突破敌人的包围必须走一个山崖,但是首长的情况不能走山崖,所以只要带着首长这伙人都出不去的。
好,到现在所有的现索已经给齐了,聪明的观众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吧?
没错……鉴于王连长是董勇演的,我闭着眼睛都知道前面这些都是误导嘛。反正王连长也从头到尾咬死说首长就是流弹打死的。还以头抢墙试图自我了断(后边又救回来了),男主探望王边长的时候突然发现!诶妈王连长右手关节断了其实不能开枪的啊!!(这么重要的线索为什么最后十分钟才出现啊编剧你告诉我!)
好的于是大家都懂了,首长是为了让大家都逃出去,抢了王连长的抢自杀的,自杀前命令大家要对这事保密,就说他是给流弹炸死的。
…………………………
我就不说啥了。主旋律片么,大家都懂的。可你非要披个家访推理的外皮,简直让人崩溃。唯一算是个梗的那个手不能开枪(被蛇咬了中毒,就自己把手指头切了)的事,前面就一个镜头,有人说“王连长,你受伤了?!”再就没提示了啊,除非你告诉我说电影一开头在日本鬼子脸上有条蛇爬来爬去的镜头叫伏笔呵呵。
其实我一开始还高估这片子了,以为起码是个东方快车梗,结果走的是畅销君路线累觉不爱啊。再说你要误导观众,让大家觉得王连长是个坏蛋,那起码别找董勇这种万年英雄战士的演员啊是不@@
居然花了40块钱去看这破片子,真想给自己两耳光。
7 ) 生死谜局尽显人性真相
日军发起“斩马行动”,追杀八路军高级将领“常胜将军”马德瑞。一向骁勇善战的连队几近全连覆没,马德瑞离奇死亡、尸骨未寻。11年后,老马遗体被发现,头颅弹痕鉴定,为三米内“近距离击杀”,而非报告中所写“流弹致死”。难道是警卫连战士杀害首长?案件由此在警卫连仅幸存的4人中展开调查。昔日战友,互相指认、说法不一,每人皆有疑点、又皆有不可能证明。战争极端情境下,凶手究竟是谁?历史的伤疤逐渐揭开,软弱、背叛、怀疑、不公正,人性最脆弱的 一面集中爆发。
太期待!
一看这摄影风格,就知道打着悬疑阴谋的幌子狂卖主旋律…
虽然题材很严肃,但我还是想问一句,王树和大刘到底啥关系。
不打一星,就对不起这片名。
最可怕的身边人
抗战版《罗生门》,揭开悬疑的外衣后,看到的不是人性的丑恶,而且生命的光辉和信仰的坚定
电影名字都起不好,垃圾
电影5月9日才上映,5月8日那些影评怎么来的?
2B调查员!从该男演一开始出场就表露出2B的特点,我不是说的角色,我说的是渣演技。拉低该片星级。
对不起我对国产电影的要求就是这么低,此片比当前充斥银幕的小时代或低成本爱情片要有诚意的多,我宁愿花钱去看这类影片,战争年代的军人一直是我敬仰的人
尼玛,打一星的有几个真的看过?
三星片,中国版的《生死豪情》,罗生门的叙事结构,不是战争片而是悬疑片,类型和题材在国内很少见。有瑕疵剪辑生硬却故事流畅,悬疑做得很足,但基本上都能猜到结局,不是剧本的问题,而是在国内大环境只能这么拍,多加一星鼓励
一 部分演员真的太浮夸二 编剧出发点有新意三 美术不错四 音效好傻五 一些无聊人不负责任的话很让人恶心(为此补一星)六 个人认为纯粹电影论值三星
就是开头有点傻,居然用排枪试探对岸是否有埋伏。直接派侦察兵不就好了
除了两个老演员演得好,其他的青年演员演得是个啥啊?此外看着剧情里面身经百战还断了手指的老兵被一个刚刚军校毕业就军衔都比他高的小毛孩儿吆五喝六的说“你要老实交待!”的时候,我实在是想骂娘了。
看了首映式。几位主演演技没说的,演孙田的演技不能直视。虽然有战争戏场面,但画面感偏温情。冷漠背后是温情。真相背后是真英雄。
说不定有点意思呢
抗战版「罗生门」,除了男主,都表演用力过猛,台词也可笑。
片名让我笑了,给一分
又一抗日神剧
非常有深意的电影,满分。豆瓣打低分的人都是只配看抗日神剧的低能,是为蠢;恶意打低分的人只配跪舔老外,是为坏;这些低能牧羊犬们,非蠢即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