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我迄今为止看过的最好综艺之一了,这回,即使这里分低我也不会不敢打高分了。还是那句话,如果我没看出它毛病在哪儿,各位别生气,怪就怪我功力不够吧。
我知道很多人是冲着郭氏父子来看这个节目的,我也不例外,看《德云斗笑社》的时候还觉得,徒弟们说郭老师萌的时候好尬啊,这回一上真人秀我算是知道为什么说郭老师萌了哈哈,无论是郭老师的接地气打扮、说话还是走路姿势……我看的时候最大的感受就是两个字——舒服。恕我直言,这两个字在国内综艺里可真不好找。
难得主咖四个人都是我认识且认可的明星,老孟老郭就不用说了(剥玉米小剧场期期不落太可爱了),大为真是我们的榜样居家好男人,大飞活泼情商挺高,真是个不错的组合,更不用说请的飞行嘉宾也基本靠谱了。
有人说两位年轻的综艺感不强,恕我直言*2,我真不喜欢“综艺感”这个词,什么意思?句句有亮点句句接的住才好看?追求这种东西难道不显得太刻意了吗?而且那俩大叔岁数、默契感都在那儿了,这两位年轻的给中和中和挺好啊。
还有人吐槽不专业,我反倒是从他们开店的经历学到了不少东西,没成功经验如何起步啦,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运作方式啦,成本要怎样顾及啦(其实他们顾及得少,前两期我还帮他们算呢,最后一期这里其实可以想见如果不送外卖只开放营业那食材应该才会够),等等等等,再说句有点像怼人的话:宝贝儿们,他们要都是专业的那不就成了纪录片了吗?这是我最近发现的一个有趣的课题,纪录片和综艺、真人秀的区别都有哪些,可以琢磨琢磨。
还有人吐槽没把当地风光展现出来,我认为,一,风土人情这节目里可一个都不少,无论洱海苍山还是文艺青年,二,人家毕竟是大叔小馆,不是大叔旅行团!也就是说这个节目都可以不顾及这方面内容,而实际是人家几乎都照顾到了。
所以咧……求求孟爷爷啦,去年条件不行,今年把第二季办起来吧求求啦,等东北疫情过去了晚点开始也行啊!
随着这座位于洱海湖畔的“大叔小馆”最后一次轻轻关上了门,陪伴了我们三个月的《大叔小馆》正式收官了。“大叔小馆关门的第一天,想他!”不少观众都大呼“节目上头”——看起来平淡无奇的大叔日常,竟然会让这么有魔力,能紧紧抓住大家的眼睛。
深夜食堂里每一句来自大叔们的金玉良言,经过了烟火气的洗礼,显得那么真挚与难得。每一天的小馆都展示出属于自己那种“人生七分熟,故事刚刚好”的独特魅力。
节奏刚刚好·放慢节奏,感受生活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繁杂的都市生活和高强度的工作往往会让人产生逃离的想法,而提到“返璞归真”首选地点莫过于日光倾城、风花雪月的大理。
同样,《大叔小馆》选择大理作为开店的地点也正因为如此,希望这种慢下来生活的“大理特色”可以传到到每一块屏幕前。
而《大叔小馆》也从始至终遵循着原本的初衷,并未设置重剧情与强任务模式,只呈现出小馆内真实的、生活化的状态。而这种具有温暖的生活气息和格调,才给予观众精神上的放松,为提供了一个释放心灵的出口,在寻找生活最本真意义的过程中,懂得“慢生活”的真谛。
沉淀刚刚好·岁月沉淀,才是好酒
并不是小鲜肉才能流行,成熟男人也有其独特魅力,这一点从前段时间网友自发组织的“叔圈101”投票就能看出。这次活动不仅是对流行文化的一次解构,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大叔”的含义——大叔所指代的不再是大腹便便的中年人,而是淡然面对生活的平和与智慧。
而这也是“大叔小馆”里的各位身上所具有的闪光点。每当他们与食客闲聊时,深夜食堂的作用就不仅仅是为食客提供用餐的平台了,而是倾听心事排遣烦恼的地方。
在滋滋啦啦的烤肉声和烟雾缭绕的孜然香气里,心里的一切防线都可以毫无顾虑的卸下,不管是单身的苦恼还是小两口的争吵,小馆里的抱怨一定能得到他们充满睿智而幽默的回应。
没有假大空的安慰和冷冰冰的说教,会设身处地地帮着食客们一针见血分析的人,或许也只有这几位经历过人生百态之后的大叔们了。
他们不是快消品的汽水,也不是食之无味的凉白开,而更像一坛酒,在时间的发酵中留下自己醇与香,为这个节目更增添了一份温馨的人情味。
经营刚刚好·亲力亲为,用心经营
经营类真人秀的看点还是在一个“真”字上。他们白天自己采购穿串,甚至给客人喝的饮品也都是产自他们亲手现摘的草莓;晚上卖力烧烤,还会心疼自己辛苦而给自己放一天的假期。这些亲力亲为的“真”同样是节目好看的一大原因。
没有扭捏与伪装,每个人都在做自己。就像第一次参加真人秀的“孟店长”,到了大理也不忘发挥自己的长处,把品牌节目《非诚勿扰》《新相亲大会》相继搬到小馆,脱单专场情侣专场,将爱情进行到底;
而另一边郭德纲的风趣幽默;佟掌柜的“老中医风格”;郭京飞的鬼马搞怪,每个人都是特征真实又鲜明的存在。
实际上,《大叔小馆》节目组对四位人生阅历颇为丰富的大叔嘉宾们,格外地认可且尊重,大多数时候对他们采取不干预态度,让好故事自然发生。这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节目的真实质感。
所以才有“行李被雨淋”“烧烤架差点被点着”这种令人捧腹的“笑果”,最后他们每个人“用心经营”“用心服务”这种成长才会显得愈加真实。
《大叔小馆》这样充满生活气息的“星素结合”经营类节目没有所谓明星与素人的界限,只有顾客和店长两种身份。所有人都呈现出一种自然真实的状态,如此真挚又实在的综艺,怪不得第一季结束后有这么多人都在不舍。
不过不用难过太久,正如孟非在微博里所说,“我喜欢这样的生活,相信他们三个也是,以后或许还会一块做点什么……”,这是不就代表着第二季也提上日程了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第一次在豆瓣评分,就是给大叔小馆评分的,我觉得任何评论都必须建立在你看完全部之后才可以评论的。四个主卡,每个人都有他们的闪光点,郭德纲的睿智、郭京飞的活跃、佟大为的真实、孟非的统筹都是吸引人的地方。也许没有其他综艺的高潮迭起,却胜在温馨平和。
个人感觉综艺节目就得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那种,不一定非要局限于智勇双全的争斗,这种平和淡然正是当下较为稀缺的!非常期待第二季!!
我觉得很好看啊,为什么没多少人来大粉,如果我有钱了,我真的隐居
我觉得很好看啊,为什么没多少人来大粉,如果我有钱了,我真的隐居
我觉得很好看啊,为什么没多少人来大粉,如果我有钱了,我真的隐居
我觉得很好看啊,为什么没多少人来大粉,如果我有钱了,我真的隐居
我觉得很好看啊,为什么没多少人来大粉,如果我有钱了,我真的隐居
我觉得很好看啊,为什么没多少人来大粉,如果我有钱了,我真的隐居
叔级艺人圈粉有日,姨辈演员走红无期?
——试析男女艺人职业发展境遇何以大不同
笔者因欠缺文艺学、社会学理论知识,分析多肤浅稚拙,敬待方家指正。
一、多年鲜肉熬成叔
近日,江苏卫视与西瓜视频联合播出了一档生活体验类真人秀节目《大叔小馆》,邀请孟非、郭德纲、佟大为、郭京飞四位“70后”叔级艺人担纲主嘉宾。该节目在播出前便引人期待,其官微粉丝达1.9万人,首期平均收视率0.3075%,位列当日全时段所有节目第97位。上述四位年逾不惑的叔级艺人,分别出身主持、相声、影视、话剧等演艺子行业,近年来经过电视圈的摸爬滚打都闯出了一番天地,积累了一定的人气与知名度。随着其他明星的陆续加盟,《大叔小馆》或将持续热播,可能增加四位叔级艺人的曝光度,为他们的事业发展提供不小的助力。
《大叔小馆》主嘉宾之一的郭京飞,2011年自话剧圈转战影视圈后长期不温不火,咖位介于二三线演员之间,发展处境略显尴尬。经过多年的努力,郭虽有一些代表作面世,但却陷入了剧红人不红的怪圈。为了增加曝光率与知名度,身为演员的他不得不主动参加各类综艺节目以博取社会关注,为加入优质影视团队增添筹码。今年,郭京飞凭借《都挺好》中的“苏明成”一角斩获第25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男配角奖,终于鱼跃龙门,一飞冲天。一个不讨喜的“啃老妈宝男”被其演绎得立体逼真、层次分明,郭因此人气暴涨,彻底翻红。近日,东阳正午阳光正式邀请郭担纲公司新剧《我是余欢水》的男主角,其他影视公司、综艺平台也纷纷向其伸出橄榄枝,沉寂多年的他竟遭遇新粉借机,其“老树开新花”之势可见一斑。
近年来,电视圈“大器晚成”的男演员大有人在,有的直到35岁、甚至年逾不惑才受到观众青睐,走向事业巅峰。如张嘉译早年参演多部电视剧却长期默默无闻,直至38岁饰演《蜗居》中“宋思明”一角才大红大紫,之后片约便纷至沓来,源源不断。吴秀波凭借谍战剧《黎明之前》摘得金鹰奖最佳男演员奖、进入大众视野时已经42岁,基本过了演员的黄金表演年龄。靳东算是一位出道较早的实力派“高产”演员,在电视圈耕耘多年却始终籍籍无名,直到2015年凭借《琅琊榜》《伪装者》《欢乐颂》等几部现象级作品才跻身当红明星,然而该年他已近40岁。张志坚、吴刚等资深男演员在热播剧《人民的名义》中大放异彩,展现了深厚的表演功底。他们对人物塑造的深刻用心与对表演火候的准确拿捏,不仅吸引了包括年轻观众在内的全年龄段粉丝,而且双双荣获第23届白玉兰奖最佳男配角奖。张、吴红透半边天时,分别已届62岁和55岁,这在演员界绝对属于“高龄”阶段。
二、成腕之路非坦途
上述叔级艺人为何年轻时乏人问津,而过了最佳演艺年龄后反而圈粉无数?
一是演技日臻纯熟,耐人品评。这些中年走红的资深男艺人大多科班出身,具有话剧、音乐剧等舞台剧演出经历,表演经验丰富。在踏入可以多次NG的影视圈创作环境后,舞台上一气呵成的表演经验与形体优势有助于他们驾轻就熟地表达角色的思想情绪。如吴刚的演技早在2009年饰演《潜伏》中的陆桥山时便广受好评,尔后在《人民的名义》中几乎与李达康这一角色融为一体,令人出戏不得。他在话剧、电影、电视剧等艺术领域屡获殊荣,拿遍话剧金狮奖、电影金鸡奖、电影金凤凰奖、电视剧白玉兰奖、电视剧导演协会奖等多项业内大奖。
二是观众群体扩大,受众呈现全年龄段、多种职业、兴趣爱好广泛的趋势。一般而言,某一类型的艺人拥有相对应的受众群与粉丝群,如小鲜肉对应年轻女性观众,御姐对应年轻男性观众等。然而,叔级艺人的发展模式似乎打破了这一惯例,其受众呈现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的全民性、广泛性、多样化趋势。如张嘉译主演的《蜗居》《心术》《一仆二主》《白鹿原》等成为街谈巷议、妇孺皆知的作品;吴秀波主演的《黎明之前》《北京遇上西雅图》《赵氏孤儿案》《大军师司马懿》等持续热播,受到社会广泛好评。他们的作品具有较强的包容性,粉丝呈现覆盖老中青全年龄,囊括学生、白领、工人、农民、退休人员多职业,包罗现实型、文艺型、偶像型、喜剧向、御宅族等广泛偏好的特征。此外,一旦叔级艺人有新作面世,观众群常常呈现“阖家共赏”的戏剧化场面,要么父母带着子女观看,要么子女推荐父母欣赏,甚至出现了三代同堂品头论足的场景。
三是优秀制作团队与扎实剧本质量推动艺人中年走红。一部影视剧的生产需要经历资金筹集、创意征集、剧本创作、投资立项、建组拍摄、后期制作、宣传发行等多道环节,每道环节都十分关键。演员仅是一部作品的门面与终端环节,一部作品受到观众追捧和青睐是由整个制作团队的综合实力决定的,而非取决于个别演员的演技。部分叔级艺人正是在加盟了业内优秀制作团队后才得以施展才华,在作品中熠熠生辉。如令张志坚、吴刚等老戏骨名声大噪的《人民的名义》,其出品方为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金盾影视中心。剧中绝大多数情节改编自最高人民检察院提供的真实案件卷宗。第一手资料增强了剧本的独创性,权威的来源保证了作品的高质量,帮助该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捧红靳东、刘奕君等中年男演员的《琅琊榜》《伪装者》《欢乐颂》,其出品方为山东影视传媒集团、山东影视制作公司、东阳正午阳光影视有限公司。这些“山影系”公司拥有丰富的影视制作经验,演职人员常年合作,彼此熟稔,近年来已形成父子相传、师徒承袭的默契团队,在业界树立了良好口碑。张嘉译的成名作《蜗居》《心术》,其剧本由擅长现实题材的著名编剧六六创作。六六的作品大多题材新颖,思想深邃,反映现代人真实生活情境,将复杂人性与社会矛盾刻绘得入木三分,容易吸引那些希望在艺术中寻找慰藉的观众。
四是部分题材影视剧对男演员的需求量远大于女演员。当前我国影视剧主题多样,题材广泛,但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呈现出对男演员的需求大于女演员的特征。其中,军事、历史、权谋、刑侦、谍战等题材作品,对男演员尤其是中年男演员的需求远大于女演员。这意味着男演员仅凭借性别优势可接拍的戏量更大,受众更广泛,走红的机会也随之增多。如历史剧《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成就了孙淳、马少骅、李传缨、孙宁、陈宝国、黄志忠、王庆祥、倪大红、王劲松、赵立新等一众老戏骨,使他们塑造的角色成为国产剧制作史上难以磨灭的经典形象;战争剧《战狼2》帮助吴京、张翰迎来演艺事业第二春;谍战剧《潜伏》令孙红雷、祖峰、冯恩鹤、吴刚、张国庆等声名鹊起;权谋剧《琅琊榜》捧红了王凯、靳东、刘奕君、丁勇岱、陈龙、黄维德、郭晓然等男演员。据初步统计,以男性群像戏为主的题材作品中男女演员比例约为7:3,即男演员的职业机会是女演员的两倍多。
三、美人迟暮庭前冷
相比部分男演员的“大器晚成”,随着岁月的流逝女艺人的演艺发展道路是否平顺?她们步入中年以后也会拥有同龄男演员的好运,完成华丽的逆袭吗?
女艺人似乎对自身年龄格外敏感,越来越多的女演员在对外公布出生日期时有意略去了具体年份。报低年龄也是相当一部分女演员的业内生存法则。据相关新闻报道,大部分女明星均不同程度报小了自身年龄,其公开年龄与实际年龄相差2-5岁,该做法主要出于增加工作机会的动机。不能简单地指责这一“通行法则”是“欺骗”或“虚荣”,因为不少女演员的戏路正是受限于日益增长的年纪。年逾而立的女演员虽然驻颜有术,保养得宜,看上去依然青春靓丽,但极易因年龄劣势与市场号召力下降而被排挤出主角行列。如兼具演技与容貌的资深女艺人杨蓉,本已确定出演《凤求凰》女主角,却被投资人质疑年纪偏大,最终被95后艺人替代。
姨辈艺人发展道路受限的另一表现为部分曾参与国际电影制作的知名女星,在年龄增长、片约减少的情况下愿意“屈尊”参演电视剧作品。如曾与张艺谋、李安、拉特纳、吴宇森、王家卫等著名导演合作的章子怡,正值演技巅峰期,却出人意料地接拍了个人首部电视剧作品《帝凰业》。曾参演《色戒》《北京遇上西雅图》《黄金时代》等电影作品并获奖无数的汤唯,在暌违小荧幕十年后接拍了电视剧《大明风华》。在《金陵十三钗》《悟空传》《等风来》等电影中表现上乘的倪妮,在年近而立时接拍了个人首部电视剧作品《天盛长歌》。《天》剧尽管制作精良,思想深邃,但因种种原因收视惨淡,观众口碑两极分化,倪妮的演艺事业未能因此再上新台阶。
如果回想一下女演员中那些公认的演技派,我们会惋惜地发现她们在不知不觉中被推挤到演艺圈的边缘,并有随时消失的可能。70后优秀女演员颜丙燕,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最好的女演员”,中国的梅姨、于佩尔,多次荣膺金鸡、华表、金鹰等电影电视节表演大奖。这样一位演技炸裂的女演员,却因其对作品内容、制作团队的高要求(作品需现场收音,演员需亲自配音,同组演员不串戏,不参演网剧等)而片约寥寥,乏人问津。资深女演员王媛可在结婚生子后欲重返影视圈工作,却发现自己已无戏可拍,不得不登上综艺节目《演员的诞生》增加曝光度,博取市场关注。幸运的是,王凭借热播剧《延禧攻略》中心机深沉的纯妃一角再度走红。70后女演员咏梅,长期在影视剧作品中饰演配角,一直不温不火,默默无闻,今年凭借电影《地久天长》中王丽云一角荣获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咏梅在一次采访中不无辛酸地坦言,自己做了24年配角,有三四年时间无戏可拍,一旦不是女主角,片场连更衣室和小板凳都不会提供。
当红女星们总将推迟转型作为发展上策,主要原因即希望长期担纲女一号,谋求最佳演艺资源。杨幂、唐嫣、刘亦菲、刘诗诗等80后女星虽已年过而立,但都努力维持着小花样貌、少女人设,“坚决”扮演20多岁的角色,不转型出演配角。如杨幂近年来接拍了大女主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扶摇》和民国偶像剧《筑梦情缘》,唐嫣参演了《何以笙箫默》《锦绣未央》,刘亦菲拍摄了《二代妖精》《花木兰》和电影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刘诗诗则有《醉玲珑》《如果可以这样爱》等作品面世。上述作品的共同特点即女主角为未婚少女,且与剧中多名男性角色发生感情纠葛。
四、桂英欲征无戎狄
总体而言,当前资深女演员的职业发展状况远不如同龄男演员,相当一部分女演员在35岁之后处于息影或半息影状态。姨辈艺人走红困难重重,究竟是自身实力所致,还是客观环境受限呢?
首先,目前着重描写中老年女性工作生活的剧本较少,且市场需求不足。当前我国女性戏份偏多的作品类型主要包括青春偶像、古装偶像、架空玄幻、家庭伦理等。其中,纯粹刻画现代中老年女性情感变化、表现这一年龄群体真实生活状态的作品屈指可数。如反映底层中年女性生活困境的悲剧电影《万箭穿心》上映后好评如潮,获奖无数,但票房惨淡,后续也很少出现此类题材的作品。分别改编自美剧《欲望都市》和《绝望的主妇》的《好想好想谈恋爱》《漂亮主妇》,是国产女性题材电视剧的标杆作品,前者讲述四位大龄女性千姿百态的婚恋故事,后者反映四位家庭主妇现实生活的酸甜苦辣。上述几部作品如昙花一现,流星忽闪,随后多年主题新颖的女性题材剧本在市场上十分罕见。相关题材剧本的地量供给,客观上导致资深女演员丧失了演绎特有年龄阶段情感体验的选择权。
其次,社会对女演员的较高期待与严苛要求也限制了她们的成长。尽管现代观众越来越理性文明,但不少人仍然会将自身相对保守的人生观价值观投射到公众人物身上。观众对女演员构建完美平衡事业与家庭的人设一向有着较高的期待,通常既希望她们年轻貌美,演技精湛,又期盼她们家庭美满,儿女双全。少数观众甚至抱有“直男”“直女”式思维,对步入婚姻的女演员评价更高,对其作品更为关注,而对单身女演员心存偏见,“另眼相看”。这种过度关注艺人私生活、视女性为男性附属品和生育工具的落后观念,一定程度也压缩了资深女演员的成长空间。
最后,需要深刻反思的是,我国女性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地位并不高,掌握的话语权与介入社会事务的范畴较为有限,因此以女性生活经历与情感体验为主题的影视作品相对稀缺,内容也缺乏深度。当前我国现代题材的影视剧可分为职场、家庭、青春等类型。职场类作品中,女性大多扮演执行者角色,鲜有担任决策者、投资者角色;家庭类作品中,女性大多扮演无私奉献者、辛勤耕耘者,而非经济地位最高者,更不是一家之主;青春类作品中,大部分女性角色的性格较被动,等待着“暖男”“霸总”等男性角色施救,性格扁平单一,缺乏看点。另一方面,当前古装题材影视剧可分为历史、宫斗、偶像等类型。历史类作品中,女性角色多作为男性人物的眷属形象出现,是出于丰富故事情节、刻画主要人物性格的需要;宫斗类作品中,虽然绝大多数角色由女性包揽,但她们“互撕”的目的是争夺男性的恩宠和权力,在生产过程中极易出现角色性格雷同、情节桥段近似的弊端;而古装偶像类相当于现代青春类作品的变种。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当前大部分影视剧的内容特点可用“男权当道,阳盛阴衰”来形容,这就令姨辈演员难有一展长才的机会。
才看了不到两集就不想看了,先不说里面每个人之间的交流衔接不起来,就后期音效乱的我心烦,看起来就是乱糟糟的感觉,我是那么爱老郭和孟爷爷,竟然都觉得这综艺挺没劲的,还是向往的生活让人看着舒服,后期多跟人家学学,大叔小馆的其它俩个人毫无综艺感,没有存在感,真心觉得后期太差了!后期太差了!后期太差了!
随着这座位于洱海湖畔的"大叔小馆"最后一次轻轻关上了门,陪伴了我们三个月的《大叔小馆》正式收官了。"大叔小馆关门的第一天,想他!"不少观众都大呼"节目上头"——看起来平淡无奇的大叔日常,竟然会让这么有魔力,能紧紧抓住大家的眼睛。
深夜食堂里每一句来自大叔们的金玉良言,经过了烟火气的洗礼,显得那么真挚与难得。每一天的小馆都展示出属于自己那种"人生七分熟,故事刚刚好"的独特魅力。
节奏刚刚好·放慢节奏,感受生活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繁杂的都市生活和高强度的工作往往会让人产生逃离的想法,而提到"返璞归真"首选地点莫过于日光倾城、风花雪月的大理。
同样,《大叔小馆》选择大理作为开店的地点也正因为如此,希望这种慢下来生活的"大理特色"可以传到到每一块屏幕前。
而《大叔小馆》也从始至终遵循着原本的初衷,并未设置重剧情与强任务模式,只呈现出小馆内真实的、生活化的状态。而这种具有温暖的生活气息和格调,才给予观众精神上的放松,为提供了一个释放心灵的出口,在寻找生活最本真意义的过程中,懂得"慢生活"的真谛。
沉淀刚刚好·岁月沉淀,才是好酒
并不是小鲜肉才能流行,成熟男人也有其独特魅力,这一点从前段时间网友自发组织的"叔圈101"投票就能看出。这次活动不仅是对流行文化的一次解构,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大叔"的含义——大叔所指代的不再是大腹便便的中年人,而是淡然面对生活的平和与智慧。
而这也是"大叔小馆"里的各位身上所具有的闪光点。每当他们与食客闲聊时,深夜食堂的作用就不仅仅是为食客提供用餐的平台了,而是倾听心事排遣烦恼的地方。
在滋滋啦啦的烤肉声和烟雾缭绕的孜然香气里,心里的一切防线都可以毫无顾虑的卸下,不管是单身的苦恼还是小两口的争吵,小馆里的抱怨一定能得到他们充满睿智而幽默的回应。
没有假大空的安慰和冷冰冰的说教,会设身处地地帮着食客们一针见血分析的人,或许也只有这几位经历过人生百态之后的大叔们了。
他们不是快消品的汽水,也不是食之无味的凉白开,而更像一坛酒,在时间的发酵中留下自己醇与香,为这个节目更增添了一份温馨的人情味。
经营刚刚好·亲力亲为,用心经营
经营类真人秀的看点还是在一个"真"字上。他们白天自己采购穿串,甚至给客人喝的饮品也都是产自他们亲手现摘的草莓;晚上卖力烧烤,还会心疼自己辛苦而给自己放一天的假期。这些亲力亲为的"真"同样是节目好看的一大原因。
没有扭捏与伪装,每个人都在做自己。就像第一次参加真人秀的"孟店长",到了大理也不忘发挥自己的长处,把品牌节目《非诚勿扰》《新相亲大会》相继搬到小馆,脱单专场情侣专场,将爱情进行到底;
而另一边郭德纲的风趣幽默;佟掌柜的"老中医风格";郭京飞的鬼马搞怪,每个人都是特征真实又鲜明的存在。
实际上,《大叔小馆》节目组对四位人生阅历颇为丰富的大叔嘉宾们,格外地认可且尊重,大多数时候对他们采取不干预态度,让好故事自然发生。这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节目的真实质感。
所以才有"行李被雨淋""烧烤架差点被点着"这种令人捧腹的"笑果",最后他们每个人"用心经营""用心服务"这种成长才会显得愈加真实。
《大叔小馆》这样充满生活气息的"星素结合"经营类节目没有所谓明星与素人的界限,只有顾客和店长两种身份。所有人都呈现出一种自然真实的状态,如此真挚又实在的综艺,怪不得第一季结束后有这么多人都在不舍。
不过不用难过太久,正如孟非在微博里所说,"我喜欢这样的生活,相信他们三个也是,以后或许还会一块做点什么……",这是不就代表着第二季也提上日程了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不明白为什么豆瓣打分如此之低,可能播放渠道太少、受众面太小,导致样本数太少拉低了均值吧。
在我弃了《决胜法庭》和《新世界》之后的新晋椭圆机伴侣。搜索孟非老师综艺入的坑,呦,还有桃儿,必须一看。
首先,与同时期的其他综艺对比。
黑红的《中餐厅 3》敏锐地把握了风向、营销了一波“明学”“明言明语”至今还在B站有姓名(在此不得不插播夸一句芒果台的营销能力);相比之下,《大叔小馆》作为一档全中年男性MC阵容的综艺,没有小花小鲜肉和美颜滤镜加持,只能靠嘉宾的主持和控场能力,确实输在了起跑线上。但对于我这样的中年人而言,那些靠明星热搜的综艺过于闹腾,除了颜值没啥内涵,还是《大叔小馆》这样的综艺更值得一看。
相比《中餐厅 3》的那些新生代演员歌手,大叔们的气场真不是盖的。营业首日,嘉宾们处理差错的方式和态度就形成了鲜明对比。忘上餐具了,郭老师呵呵一乐自嘲怎么连这都忘了,赶紧补上;来不及上菜、客人饿得把玉米棒子啃得干干净净时,郭老师拿着玉米杆子全场展示一圈,自嘲“你看把孩子给饿得”,这不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过去了。相反可以想象发生在隔壁剧组时的场景是这样的:小猴紫急的上蹿下跳,黄店长吹胡子瞪眼,小凯想怎么展示个绝活把这事儿给揭过去,林大厨默默听骂心中委屈……整个一慌乱现场。嗨,多大点儿事儿啊!客人不恼,先被店员这些不稳重的态度给烦到了;再配上芒果台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字幕和剪辑,可以想象整个就一车祸现场。
而与《忘不了餐厅》对比。虽然《忘不了餐厅》刚出时也是好评不断,黄渤当店长、聘请阿茨海默综合征老人来当店员也是博取了一众好感,刚开始的前几集确实温情满满、很打动人。但起步高也意味着期望高,私以为应该挖掘为阿茨海默综合征老人找回忆这个卖点,而不是邀请了舒淇、陈妍希等一众美貌女明星来抢眼球,感觉后续有烂尾之嫌,至少我是看了大概三集后就弃剧了。
其次,关于人设。
看到有影评说孟老师、郭老师说得多、做得少,压榨佟大为和郭京飞。那不然呢?孟非是店长,更多的是统筹安排调度,总不能跟店员干一样的活吧,而且孟老师和郭老师的咖位摆在这儿,日常生活中都得讲究个尊敬领导,放在综艺不亦是如此?我个人评价,从咖位上来讲,孟老师、郭老师>佟大为>郭京飞,年龄上也是郭京飞最小,多做也没错,虽然辛苦了点,但毕竟上真人秀都是需要付出汗水的。
再次,关于嘉宾们。
作为真人秀,嘉宾们自然是有槽点和亮点。
印象较深的如第3期,有一家顾客是因佟大为主演的《虎妈猫爸》慕名而来。饭桌上,佟大为自然聊起了他的教育观,并问小朋友杨宇学习怎么样;小朋友羞涩地表示中等时,又进一步追问班上人数和具体名次,小朋友只能乖乖答曰班上六十多人、排名四十多,结果就得到佟大为“这不算中等”的评价,还问“为啥明天考试今天还出来吃饭”……看到这儿我的尴尬症都要犯了,真是为佟老师的情商堪忧。(此处仅为就事论事,没有diss佟大为的意思,毕竟佟老师主演的《奋斗》《门第》等电视剧我都可爱看了)幸好孟老师救场及时并实力吐槽。
在此要重点夸一下孟老师的话术。孟老师为了缓解小朋友的情绪,并没有上来就说刚才那个叔叔怎么样,而是先自黑了一把:问小朋友“认识我吗”,得到否定答案后非常淡定地表示“不认识就不认识,我也不嫌丢脸”。此时小朋友的情绪由阴转晴,露出了笑脸,也拉进了距离。接着,孟老师问小朋友“跟爸爸妈妈一起出来吃饭开心吗”,通过疑问进一步调动小朋友的参与度并转移话题。当然,这个问题的目的在于引出后续的话题:孟老师以讲述自己经历的方式,从侧面吐槽了佟大为刚才营造的紧张气氛。次处应有截图:
最后,一点其他的感想。
看节目中,看到几个嘉宾纷纷表示“郭老师的话我接不住”,再次感受到了捧哏的艺术和重要性。曾经在网看到一句评论“郭老师把相声界最好的捧哏留给了自己,把德云社最好的捧哏留给了徒弟,把徒弟里最好的捧哏留给了儿子”,深以为然。郭老师确实厉害:我在《喜马拉雅》上订阅了《郭论》,作为一个不爱历史的理工直女,竟然能听郭老师把古代史讲的跟相声一般有趣,深表崇敬。但高手是寂寞的,需要旗鼓相当的人来与之过招,而这个人就是于老师。能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反馈、接上话茬,并进一步放大笑果,捧哏真不是像有些人以为的“上台听相声”那么容易。
粉丝向,老郭和孟非能擦出火花,另外两个人根本接不住话。尤其是佟大为,没什么综艺感。有待磨合。
还挺好看的,四个人都太会卖嘴了。
堪称此类餐厅做饭综艺里最差,也太敷衍了!一个个端着明星架子,全靠买半成品回来加工,就算只是综艺也要认真点吧!老郭孟非组合不如预期,佟大为缺少综艺感,郭京飞屁都不会就是个嘴炮,真是绝了!
评环卫工人吃饭,保护环境主题不错,四位大叔或是哥哥也挺有意思。
节目制作,不太专业的样子,找的地方一期下来,都不知道究竟什么样子……
两老头真是嘴巴比什么都厉害
小时候很迷的佟大为是个实在人呐……挺乐呵的,周末刷完了!
佟大为还需要开发自身的综艺感,目前看有点水土不服尬聊啊,还需要磨合。老郭、孟非很熟了,也比较容易出彩。郭京飞嘴皮子挺利索的,也放得开,希望在后面的节目里能够和老郭、孟非互为帮衬带出更好的效果吧。
老郭和孟非之间的化学反应还是很有意思的,节目的综艺感还是有的,感觉会渐入佳境的……
要不是冲着郭大爷,真的不会去下个西瓜那么小众的视频,可是作为一个严谨的金牛,真的很反感一群特别不专业的人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开饭馆,即对美食不负责任又对客人不够尊重。你们试试真的开饭馆跟闹着玩儿似的你们会不会砸店。而且特别讨厌孟非叨逼叨,动不动就开会,啥都讨论不出来开什么会……除了摆谱叨叨然后就剩下烤玉米……替郭大爷心累的慌……后期有改善。
挺放松的,看综艺就图一乐吗,后期很皮效果很好
后期制作0分
看到环卫工人朴实的笑,有点暖心
佟大为的死亡问题三连 学习怎么样 考试了吗 排名多少啊 小孩子表情都凝固了
一星给美食,一星给郭德纲孟非。一个模拟经营游戏硬生生整成了情感类节目。4个主持人都端着,嘉宾一看就节目组特意找来的,有没有临时请的演员假办的都不好说。
郭德纲 孟非 郭京飞三个人本身都是很有笑点的人,最后搞出来一个全程尴尬的节目,只能说是节目组问题
看了两集,感觉比起湖南卫视策划的忘不了餐厅,立意还是差远了。明星没有做菜技能,靠买供应商的烤串回来拷,请志愿者和环卫工人吃,感觉就是节目组投钱送开心。孟非和老郭有点油腻中年的味道,同时这个节目里明星感觉还是绷着架子的,一直不忘是在镜头面前,甚至想象导演组会如何剪辑。没有展露太多真实的真人秀,还有什么意思?
综艺感不是耍嘴皮子
每个人都很会抖包袱,挺好笑的。
中国综艺如果一直拍些这样没脑没营养的真人秀…就真的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