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 受不了了,在外面赚钱养家,回来还帮忙打扫卫生。女人还跳来跳去,正事和私事分不清,我发现毛晓彤就适合演这种讨人嫌的女性角色。神雕侠侣里面的郭芙,我就觉得超级讨人嫌。男的也是工作,生活分不清,顾此失彼的,做什么都不能下定决心。很典型的那种工业爱情片,完全没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可言。剧情一塌糊涂,暗线什么的也没有处理的很好。
“我们根本不可能分手。”我就已经开始笑了。这根本就是一个大型MV,歌还蛮好听的。而且他对于各种情节冲突的描写也太过刻意,完全没有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这几次怎么看的全是烂片。
很适合跨年当天看的电影 完全拿捏住跨年,电影开头和片尾彩蛋都有祝大家跨年快乐~ 电影情绪的跨度从喜入悲再转喜 个人不喜欢最后圆满的结尾,但是电影嘛,在跨年这样的日子,皆大欢喜确实更合适一些。 ㈠戏剧化的开端 穿着玩偶服的男人记住了帮他戴好玩偶头并且跟他说了一句新年快乐的女生 酒店前台的女生为解决发布会的意外,找可爱狗狗(后期被领养的招财),再次与玩偶服男人相遇 两个人蹲下逮狗对视那一瞬间,江宇的眼神里都是“我想要你”,对女生疯狂心动 谁能不对江宇心动呢,他像个情话永动机(前期)。明明住在城市大对角的两个人,非得借着顺道的名义送陆鹿珊,让影院里多少情侣想起来当年为了追自己爱的人那些顺路的往事。带着陆鹿珊走了隧道,虽然五环内不能放烟火,但是两个人一起看了电子屏的烟花,我和小姐妹在影院不住竖大拇指,太会了太会了!有这么会的男人,所以后来陆鹿珊带他去了朋友的聚会,聚会后带他回家就十分顺其自然了。梦幻般的开始并不一定也有梦幻的结局。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他们被繁重的工作,家庭关系,饲养的宠物生病,突然的暖气漏水…这些问题折腾的喘不上气。在分开那天陆鹿珊告诉江宇,她从来没想让江宇和她一起买房子付首付,她想要的安全感仅仅是在需要人的时候,江宇可以陪在她身边。而江宇认为他努力加班应酬为了首付拼搏,是为了安全感打基础,他们两个想的不一样,所以多沟通在谈恋爱中非常非常重要。
后来,两个人在江宇合伙人和陆鹿珊闺蜜的婚礼上再度重逢,想所有破镜重圆的故事那样,他们的眼睛离不开对方,在民宿开门的时候,两个人都转过头去,但是看到的却是对方的背影,我觉得这个时候如果是同时转身,可能会复合的更快吧。
陆鹿珊在饭局上知道了江宇把她当初随手说出的失物招领做成了app,在相册里发现了用他们纪念日做密码的视频,视频里大多数都是在诉说对她的爱意。他好好养着那只本来为了给招财作伴的猫(当时领养招财的时候陆鹿珊不想养,问江宇你真的想好了吗,它身体不好需要去医院……虽然用领养代替购买,但是要好好照顾!!!工作忙不是不好好照顾宠物的理由!还好江宇后来改正了),续租当初的房子,等着陆鹿珊回来。
养鱼CP二搭真的让人惊喜!
“2个人 3个字 1辈子 如果重新开始, 失物招领,有人在原地坚持。”
刚开始挺不切实际的 剧情很浮夸
但是这些就在我们生活中会发生的事情 非常共情
可能是因为我泪点太低 到开始两个人有了矛盾 江宇去上海出差 招财生病去世 姗姗背着招财奔跑出门 我绷不住了 一直在哭 可能是哭的太厉害 一直到电影结束屏幕一直看不太清
很开心虽然没有这样的经历 希望有 希望会有 跨年快乐
非常适合情侣一起看的电影。生活并非总是激情四射,更多的是柴米油盐,粗茶淡饭。简单的故事,简单的生活,这恰是普通人的人生百态。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华丽的情节,但在细枝末节中更能感受到江宇和陆鹿珊的爱❤️。
从2019年跨年夜的初相识开始,两人的爱情在那天迅速升温,浪漫、激情、烟花给这段感情增添一抹新的色彩,又或者说是一见钟情,从第一眼便认定对方是自己想要的人,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啊!为了想和珊珊一起合租,谎称自己租的房子也是同时候到期,想和对方一起生活,而这些都被珊珊看在眼里,微微一笑却是那么地暖心。为了不让珊珊对隧道恐惧,江宇在家里装修成隧道的样子,并承诺以后的日子都陪她一起走过隧道,让她不再害怕。两人之后又领养了一只狗,生活逐渐有了一个家的样子。两人一狗,开始了新的同居生活。但生活并非总是充满甜甜爱爱,当两人的生活回归忙碌状态时,爱情被不理解和一次次的误会失望所削弱,最终便是忍无可忍,分手告终。江宇其实也是为了珊珊的买房梦想一直在付出努力,却忽略了珊珊需要自己的时候,自己却不在,想要的安全感也一直没给到对方。但是两人内心深处都还是爱着对方的,也正因为这样,在多年后因为偶然的相遇,发现原来对方都没放下,脑海里回忆着最初的美好画面。一句我想吃火锅了,再一次燃起了两人的爱情之火。
这是毛晓彤和杨玏的二搭了,当初的三十而已两人就有了精彩的合作,这次观影有一半原因也是冲着他们两来的,真的很喜欢毛晓彤!很喜欢毛晓彤的演技,她是一个眼里有光的演员,在这部影片中同样给出了不错的表现。另外还有吸引我的点是片尾曲,准备收藏到歌单了!
最后的最后,也希望有情人能谈一个以年为单位的恋爱,以白头偕老为目的,一年复一年。
跨年夜看完《以年为单位的恋爱》,回味无穷。
曾踏入过亲密关系的人,应该都会有几个片段被真实到。一个是陆鹿珊打完针要回家,江宇执意送她,结果到车上了一对地址发现俩人住北京大对角,但是此刻哪管得了这么多,一路在冬日寒风里两个人开过去。
恋爱初期,就是《欲望都市》Carrie讲的“Ridiculous, inconvenient, consuming, can't-live-without-each-other-love”,什么傻事都做得出。
第二个是出租屋漏水,两个人找邻居道歉又找物业处理,等维修工来的时候两个人各自被工作狂call,谁该留下来等变成难题。大都市生活,谁都忙,谁都一刻不能等,爱情美味,但是没了工作意味着直接断粮。江宇急匆匆赶上电梯,陆鹿珊也赌气说“那就淹着吧!”,第一次吵架。吵归吵,总不能真看着生活水漫金山,于是女生妥协,屋子弄干之后急匆匆跑去,当然迟到了,工作也挨批。
就在我带入女生视角已经开始生气时,男生回来自觉把淹过的衣物家具洗好烘干,努力抹掉嫌隙。还成,知道反省且付出行动,才是在经营感情。
这部电影不悬浮,算是很真实地在还原日常恋爱场景了,当你想拥有一份稳固的爱,的确需要包含以下因素:
陪伴。在跨年夜两个人的愿望是一起看雪吃火锅,有彼此的陪伴就足够,这个是维持爱的基础。
期待。除了一起经历现实生活,还要抬头看未来,两个人有对未来的计划,比如一起去北海道,一起在冬天吃冰淇淋,这些美好期待就是抵挡现实风雪的微光。
治愈。如果能有对彼此的治愈,其实才是最高等级的亲密关系。电影里陆鹿珊从小的童年阴影就是父母婚姻的破碎,很害怕一个人走漆黑的隧道。江宇就为她在玄关建了一处迷你隧道,“以后的每一天都会陪你一起走,所以不用害怕”。
就像伍迪艾伦讲的精神病人需要鸡蛋的爱情理论,爱情是瘟疫,碰上了人人都要发点疯。但是你明知道爱是最虚幻不过的,是荒谬而非理性的,是比生活本身更容易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是没有绝对标准的。
它不是你高三时刻夜夜温书到深夜、错题集写满三大本,就能有十成十把握通过的考试。也不是能以单纯美貌和金钱为度量标准换取的交易。因此你也可以说,爱情是毫无头绪,没有希望的东西。
但是人们明知道这些,看到机会仍然要纵身一跃,举着手一路小跑到祭坛上,生怕没被小胖孩子丘比特看到。终于排上了号,手牵着手,笔直向前走,毫不在意前面是荒漠还是死海。
但看到陆鹿珊和江宇还是头也不回说了分手,心还是毫无征兆地被揪紧了。
与其说让人失望的是无论再相爱的人都有分开的可能,不如说爱情真相即是如此粗粝,像蚌壳里的沙粒,磨的人心忽痛忽痒。
曾经迸发的情愫和每一个相守的瞬间,好像忽然之间都能被无数个生活中的细节打败与消解。最最合适的两个人,反而也最容易分开。
还是说所谓爱情宝典原本翻开就只有空白?我想起菅田将晖去年的一部《花束般的恋爱》也在探讨男女之间维持长久恋情的可能性。原本惊人合拍的一对情侣,却在进入现实社会之后不断地受到冲击与挑战,最终得到结论——世界上最稳固的关系,是没有关系。
虽然有这么多唱衰Modern Love的桥段,我反倒不觉得需要悲观。
总是有办法,抵御亲密关系的自然消耗。
比如停止幻想最完美的爱情,在爱里放松一点,再放松一点。
我发现身边有很多女朋友,谈次恋爱便像如临大考,每一步都走的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自己是眼里揉不得沙子的考官,同时也是渴求答对每一道选择题的考生。
结果是,两个人都在爱里累的筋疲力尽。应了那句十分俗又十分准的话,“本觉得我们会为对方遮风挡雨,结果却成了彼此的风雨。”
不妨试着,把自己的心态,从考官转换到分享者。
你要知道,爱不是一味的要求,或是一味的馈赠,而是两个人拥紧而眠,分享体温、快乐和眼泪。
还好电影的最后,走散的两个人在飞机上再次相遇。
他大力握住她的手,如同旅人夜行一身风雪归来,两鬓微霜,眼中却仍有未燃尽的光芒。
走过漫长而漆黑的隧道,我们还可以相信爱,我们依然选择相信爱。
这是爱的悲剧,也是爱的奥义。
虽然不是《三十而已》的观众,但“养鱼cp”有多甜,前段时间也在社交媒体上看了个糖分十足。对于他们以全新身份再搭档新作品,其实会更加警惕一些:究竟是顺水推舟只放闪,还是会好好讲个故事,让“爱情”二字没那么无厘头?
《以年为单位的恋爱》,乍看标题会以为是异地恋或更抓马需要倒时差的跨国恋,其实整个故事非常落地,就是北漂情侣烟火人间的现实人生。这种“年”的计算,其实是两位主角不知不觉间成长转变的痕迹。其实整个影片里,比起爱情,我更关注这里面两个角色是不是真的有在好好处理自己的人生,不喜欢为了空蹈的爱就放弃自我的故事,好在,这个故事也没有那样悬浮地去处理。
我留意到这场爱情开头就潜藏的“危险”。男生江宇,不知道女生珊珊的童年阴影是隧道,兴冲冲带她走“神秘道路”,最后在隧道尽头,跨年时分,请她看了一场电子烟花。都市里小小两个人的心动萌芽,其实背后已经有很多局限与不了解。
比较欣赏这部电影的地方,也就是整个叙述里有许多这样的细节:隧道的细节在整个影片中多次重述,从一开始女主独自处理,到向男主敞开心扉,到两人共同面对,一次比一次激荡出他们试图用爱修复脆弱的努力;另一个细节是曾经令人怦然的,暖手的板栗,逐渐变成茶几上放凉的板栗;还有爱的信物——会下雪的水晶球,从定情到跌破,像极了现在流行的“失恋博物馆”里的藏品。北漂生活带来的焦躁、压力与不确定,落在具体的年轻人身上,不断顾此失彼。影片把这些从欣喜到跌落的状况,安放在非常具体的事物上,贴着生活的琐碎,处理疲惫。
在历经了相爱最初的甜蜜后,两个人的分歧开始产生。和世间很多情侣一样,矛盾一开始很小,关于沟通减少,亲密减少,之后逐渐强化,男女主越希望对方在乎自己,就越会印证对方已经不再在乎自己:一些若有似无的他人介入,一些以“忙”为借口或真的就是“忙”带来的无暇他顾,一些共同抚养的猫猫狗狗映射出的人的缺位……这样的事情可能每天都在每座城市上演,甚至就在我们身上上演,因为过于真实,在影厅里,我甚至听见后排的女观众和她的同伴悄声说:天哪,这些事儿跟我和我前任的矛盾差不多!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影片里呈现的主要是在埋怨男生忙于事业疏忽女生,其实我看到的是两个人都更关注“我”,关注自己,而互相忽视。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珊珊在和家人打电话时说的心里话:“我在北京奋斗买房,和他没关系。”其实不只是江宇在工作上有很多事情没有跟珊珊说,珊珊在内心里也为自己留着领地和退路。当两人发现彼此的未来里可能都未必有对方时,当然就会怀疑和动摇。
但这样有没有错呢?似乎当代公众号文章们都在教育着“江宇”和“珊珊”们,再怎么相爱也当然应该为自己留退路。这是属于现代爱情的理性,是“明智”,适宜“止损”。珊珊最终把房款用于给自己的妈妈在重庆买房,好像比起虚无缥缈的爱情,亲情这边成了更“可靠”的事。但珊珊妈妈却说出了非常大胆的,推了女儿一把的话:“谈恋爱的事,多跟你的大姨学学。”
珊珊的大姨,其实是电影里几笔带过的人物,但她的感情生活透露出来的勇敢,却超过了电影的男女主角。电影里,大姨换了几次男友,非常潇洒热烈,活出了一种不在乎世俗眼光的激情。这和江宇失恋后跑杭州,珊珊失恋后回重庆,简直形成一组鲜明对比。一时间竟搞不清,谁的心态更“年轻”。
说到底,年轻人为自己的事业奋斗没有错,哪怕是奋斗到失去爱人,也可能是必经的挫折,但颓唐到底后,还能不能触底反弹,还能不能屡败屡爱,这才是当代生活给我们出的真正难题。
幸好最后的最后,在兜兜转转后,两人还是愿意走向对方一步,把当初摔门而出的急火攻心,变成时光梳理后的重头来过。把当初的更看重自己,转向看看对方是否值得再追回。影片的余韵不过也就是,在这样寒冷又寂寞的年岁里,重新回味拥有过的爱,再做一次深深的告白。
地铁上相亲,可进可退,投缘的多坐几站,尴尬的立马下车,还蛮有意思的。
一起看房,一起洗澡,一起把萌宠当媒婆领养。前面有多甜,后面有多虐。女主要的是安全感,男主要的是价值感,变化是一切事物的规律,不变的是我对你的心。
男主自说自话的一段倒叙视频,让我想起了《如果爱》里面未完待续的磁带。最后在机场奔跑这个梗作为结尾好土。
没啥看点,除了三十而已的CP
又名《后来的我们因为像小学生一样谈恋爱而不欢而散》,就像看了穿插好几个MV的电视剧,导演技法也非常平庸,尤其对于视听毫无把握,很多镜头处理和鬼片差不多。而故事层面几乎都在没话找话,恋爱段子集,快手小剧场,却没有真正的情感内核,甚至不如《后来的我们》还有一两个有真实触感的瞬间,所有的情节转折全部都在意料之中,看完之后对男女主角的爱情真的一点惋惜都没有。PS:从来没有把宠物狗如此工具化的处理,编剧真的一点诚意都没有。
如果爱情全是这样,真的没什么期待了.......(虽然男女主很搭)
市场抓手很准确。拍得也挺舒服的。而且很现实主义:男一离开北京,事业成功了;女一离开北京,买房了;女二离开,结婚了。
这剧本我真的一天能写十公斤
看和没看没什么区别 就像今晚的花胶鸡一样
毫无新意的工业爱情片!而且,既然时间点这么明确,完全不提疫情真的不奇怪吗?
一流演员三流剧本,cp感巨强,可惜都是在遛粉。
就是看了一个别人的故事,平淡、合理~离开一线城市,大家都幸福了~
今年看过的最后一部也是最难看的一部电影
我知道这种爱情片分数不会很高,但我觉得也能看,就是很平淡,好像爱得莫名其妙,分开又是因为忙事业无法兼顾生活,可这样的事即使结婚也会发生,任何人都必须兼顾工作和生活,如果不行,那就得换工作或者换生活、换爱人。
竟然复合了 拳头硬了 这个片子唯一的优点就是真实 因为男人就是这么的不负责任
「珊珊,什么是以年为单位的恋爱?」「我们在一起,以年为单位,以白头偕老为目的,以你为主语,这就是爱情」虽然跨年夜需要浪漫,但这种「快餐爱情时代」反潮流的海誓山盟,听起来也挺让人腻歪的。
其实跟《花束般的恋爱》情节模式如出一辙,都以年为经强调恋爱的长度,呈现出的男性和女性在亲密关系中所面对的不同困境也极为相似。但花束能尊重真实的遗憾,好说好散,各自默默向对方的背影挥一挥手;我们的故事却只能给男主假造一个虚妄的成功,来做破镜重圆的喜庆契机。瞒和骗、大团圆的文艺传统,真是继承了个彻底。于是这个声称发生在我生活的城市的故事,却还不如发生在东京的气息相通,有代入感。看三十而已的时候对这个cp有一点好感,就放了下饭,他俩还是顺眼的,却被片尾那些抖音视频倒了胃口。
跨年特供片,重要的是和你看的人,剧情啥的不用深究也不能深究
花五十块钱看你俩谈恋爱好累,好幼稚,简直就是加长版MV(话说你俩能不能现实中在一起…)
我前面那段情侣观影过程的各种打闹,比电影里作天作地的纠葛,甜多了。
在跨年夜看到了养鱼夫妇的二度联手,毛晓彤的大堂经理扮相好美哦。故事真实动人,两个人的演技都很棒,没有小鲜肉的青涩也没有一丝老套。剧情真的很好哭,跨年夜仪式感满满,看完感觉胸腔里涨涨的,生活中的浪漫总是在不经意间来临。观影小贴士:一定要带纸巾!!!
没想到跨年夜看了这么一烂片,还好买的不是跨年场,要不真的要心塞。《三十而已》延伸出的这对CP可以到此结束了,之前为了宣传还炒了一波绯闻。杨玏的表演全程被毛晓彤碾压,即便北漂,不论男女都可以养活自己,大家在一起开心就好,别再搞你养我我养你那套了好吗?认真拍部爱情片怎么这么难?
跨年夜看完《以年为单位的恋爱》,毒舌君感到最为“震惊”的细节是——毛晓彤扮演那个什么酒店的客户经理,看起来也工作没几年的样子吧,居然都开始在北京看房准备买房了,后来跟杨玏扮演的男朋友闹掰了就放弃了在北京买房的想法,然后回老家重庆反手就给她妈买了一套宽敞的江景房,这……只想问一句,这酒店还缺客户经理吗?毒舌君愿意从头学起啊,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