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浅谈《花枝俏》的声画蒙太奇与主题
[怀念老电影]
永亮永生
——浅谈《花枝俏》的声画蒙太奇与主题
范达明/
《花枝俏》是八一厂的一部新片,已是文化部评选出的1980年8部获奖的优秀故事影片之一,值得一看。
影片描写了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中的普通一兵黄永亮的成长与为国光荣牺牲的故事,却相当感人。这是因为影片以黄永亮为中心,描写了永亮一家子:父亲、母亲、姐姐、妹妹,还有未婚姐夫等一批人的有血有肉的性格与他们的人之常情,显得真实自然,质朴无华。影片中穿插的永亮的养姐越华与罗连长的爱情,也很健康、纯洁,显得异常美好。
这部影片的电影美学在声画蒙太奇技巧的运用上有新意,值得玩味。
当永亮奋勇杀敌而不幸被眼前的一个狡猾的越俘用暗枪射中时,导演正确而恰如其分地用了“画内失音”的音响中断法,使一连串穿插组接、用摇镜头表现我军奋勇前冲的杀声震天、炮声隆隆的战场画面顿时无声,隐喻了主人公生命即将中断的悲剧气氛。它是“默哀”,但不是消极的、静态的,而是那种以战友同志们因此激发的更加百倍于前的勇敢战斗,来为永亮报仇雪恨的积极的默哀、行动的默哀。它使影片这一揭示主题的高潮段落达到了十分感人的效果。
到影片尾声,当重新回到如影片开头罗连长指挥的练兵场上时,影片则一反前述“画内失音”之道而用了“画内超音”的音响强化法,使连队正在操练的前进步伐声具有机械划一、铮铮有力的钢铁性质,隐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这座钢铁长城的不可摧毁性;同时,用罗连长幻觉的意识流主观镜头,运用叠印的空间蒙太奇组合,又展现了一个好似复活了的永亮再度在操场操练的重复系列形象,并由此组成为一支坚强的队伍,喻意了“一个永亮倒下去,千万个永亮站起来”这一我军勇往直前、坚不可摧的主题。这是为国捐躯的普通一兵——永亮永生的主题。这是一个军事爱国主义的崇高主题。
另外附带一句:影片中饰永亮的小妹妹的小演员,演得非常讨人喜欢,已经较少过去国产片童星大凡任为导演摆布而多少显露虚假做作的通病。影片在这方面的成绩,可以说是个突破,值得一提。
1981年4月24日写于Y.C.
2005年9月2日录入电脑于杭州梅苑阁
影片信息:
八一电影制片厂彩色故事片(10本,1980年)
编剧:陆柱国、鲍梦梅
导演:景慕逵
摄影:杨光远
主演:宝珣(黄永亮)、刘新(永亮童年)、穆怀虎(罗大江)、赵娜(越华/越华母亲)、王憧(父亲)、袁霞(母亲)、里坡(杨局长)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好看 还想看
中越战争主题电影
边境自卫反击战,越南反动派真是神奇。
这是,想到哪拍到哪?
3.5吧。题目象农村题材。看下来没什么硬伤,后面战争场面也很有钱的样子。拍出了那时的人的单纯但不傻。电影插曲以书信体来演唱,比李春波的《一封家书》早。另外,那时还没有主旋律这个词,真好。
老录像带画质真怀旧,小妹好可爱,越华名字的寓意用的很巧妙
其实电影从故事性上讲还算不错。但政治性浓烈,如果你以一个中立者的身份看,这完全是一部渲染中华帝国主义的影片。比当年苏联和二战德国的主旋律战争片有过之无不及。
高干子弟的颂歌,说教味,政宣味太浓,好在那个年代摄影还不错,演员也很自然,社会氛围积极向上,看着不那么假。
外战,越战叙事吧,好歹还有一点的战争场面,一开始的逃兵叙事本来可以很动人很深入,但没过多久就发现啥也没了……人物立不起来,剧情没有,那一部战争片还有什么呢?(1.打灯泡,把火车,父亲说要把车票还了2.母亲猜测,其实这一段母亲不说任何台词会更好,当然也不是那个时代的处理了)
读信时的那首歌叫什么名字
三星-:前半部分太拖沓,应该精简些;战争场面还可以...
“人家把这么珍贵的东西送给你,你就没什么表示?”“我代表全连感谢你”
很好
富有时代感,就是不大理解花枝俏这个片名,
套路老到爆,高干子弟堕落,悔改,牺牲,这套在80年代片子里都泛滥了
看过留痕
远不及《高山上花环》
相对李存葆的《花环》这部就不怎么接地气,或者说意图隐蔽的不够好。
像“黎笋反华集团”这个在时下早已被埋在历史尘埃中的名词的出现,也意味着对越战争这个题材已经多久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了,这部主旋律电影在剧情上面非常老套,无非是塑造了一个青年军人为国献身的光辉形象,在观赏性方面略逊一筹,但却有着当年电影那种特有的淳朴气息,也彰显出当年的时代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