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灰姑娘与女权:这不是一个玛丽苏的故事
本来没想写这一篇,但实在看不过眼,不吐不快。
update: 这篇修了下,首发在与书(
http://yushuclub.com/)了,地址是
http://yushuclub.com/?p=467
经典童话灰姑娘以真人版电影的形式再现江湖,忠于原作的故事看起来似乎老掉了牙还非常的政治不正确,一时间又引来许多非议。前有后妈联盟嫌弃女主演员颜丑气场弱逼格低,后有人直斥灰姑娘是男权社会的玩物。评论人周冲质问:“五十度灰姑娘,你们的生命意义在哪儿?” 把灰姑娘与五十度灰相提并论,认为两部电影讲的都是女屌丝逆袭,“无知无能无个性”的女主因“年轻貌美单纯善良”而被男权宠爱得登高位,两部电影都是对女性的物化。作者进而担忧“这种影像的繁衍,必然形成物化女性的主流价值观”。这是一篇乍看十分女权、十分独立的评论。从女权的角度看灰姑娘,我却另有感想,在此一谈。
这流传甚广的童话版本繁多,中国唐代的志怪笔记亦有类似故事记载。总体来说,基本情节是一位出身不低的年轻善良的女孩在生母亡故后,被继母当做佣人苛待,后来获得神力的帮助,被一位有权势的男子娶为妻子,从而得以脱离原有家庭的迫害。好人有好报,天不绝人之路,这个故事本身是根据朴素的果报观展开的。
周冲眼里的辛德瑞拉无知无能靠脸上位。这一断语乍听很符合刻板印象,但却经不起推敲。因为新版电影里的灰姑娘是个自尊自爱三观明确的女孩,把母亲的遗训“要勇敢善良”铭记在心,她受过良好的教育,也热爱劳动和自然。撇开新版电影在设定细节上的改动不说,原版灰姑娘们除了年轻美貌,也个个勤劳聪明。看看中国版本的灰姑娘原文是怎么说的:“有女名叶限,少慧,善淘金,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时尝得一鳞,二寸余,赪鳍金目,遂潜养于盆水”——不知从何能推断出她是没有自我意识的花瓶。
我们再来看王子的拯救这个争议点。灰姑娘的上位确实看脸,也确实是靠有钱男性的拯救,但且慢大笑“这下我看你还有什么话好说”,一方面,靠脸好被拯救推不出女方必然缺乏自我意识不懂生命意义的结论,另一方面我们也该看看灰姑娘的具体处境。很显然,没有后母的打压触发剧情,也就不会有后来神仙和王子的拯救。我们不应该忘记的是,如果没有继母,灰姑娘根本不会成为“灰头土脸的”姑娘,也就根本不需要王子的拯救。作为一名继承人,她原本自己就可以过得很好。可现在呢,这个一无所有的年轻女孩,人身受长辈的控制,在家中受欺侮,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既不可能通过升学改变自己人生,又不可能出社会工作,她是无路可走。
这样的情节如果单独拿出来看,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会指责继母对这女孩的虐待不合人情。读者若能设身处地想一想,大概也会承认,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容我再强调一遍),嫁个如意郎君是最快最彻底地帮助这女孩摆脱困境的方式。事实上,现实中这样的故事也仍然以不同的版本反复上演。即使有国家和诸多社会机构的存在,一个十七八岁没上过大学的女孩子要想彻底脱离原有的家庭,她能有的选择依旧不太多。而结婚的意义除了经济利益之外,也在于使年轻女性不再被原有的家庭约束。
由此,我们得以窥见灰姑娘这个故事里涉及的真正的性别问题。从女权主义的角度来看,把这样一位有手有脚有才有貌的年轻女孩逼到别无他法只有靠刷脸等待王子拯救这么一条路上,确确实实是男权社会的过错。请设想一下如果主角性别为男这故事会如何发展,也许这男孩子就跑出家门闯天地去了,而在简奥斯丁那个时代,继母和继姐还要反过来看这唯一合法继承人的脸色——理智与情感这个故事不就是这样开始的吗?在夫权接管了父权的“结婚之后”,灰姑娘的幸福生活是否能地久天长也甚是可疑。她的中国姊妹叶限只能说是才出虎穴,又入狼窝:“王贪求,祈于鱼骨,宝玉無限。逾年,不复应。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一夕,为海潮所沦。”这身世飘零远嫁他国的女子,对着这样一位贪婪刻毒的丈夫,不知是何结局。
在这苛刻的大时代里,女孩,年轻的、只能待在家里当仆人的女孩,被束缚了双脚坐困愁城的女孩,却有所谓的“女权主义者”来质问她:你这没有个性的玩物,你生命的意义在哪里?
多么可怕。
而再进一步,我也想说,把年轻貌美单纯善良指定为唯一的女性评价标准确实很糟糕,但因此就干脆否定这些品质,岂非一样大错特错。在灰姑娘这个故事里,读者可以质疑王子,可以质疑继母,可以质疑这糟糕的社会制度,却绝不应该质疑灰姑娘本人。她不应该被任何人逼问“你的生命意义在哪里”,她有权成为年轻貌美单纯善良穿漂亮裙子泡帅哥的女人。而因此看轻她的人,固然看到了男权狰狞的一面,却并未撼动强权的根基,因为他们都默认人生正确的打开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弱肉强食。
真正的女权主义者,是能够看到弱者的苦痛和温柔的力量的人,是为此去迎战不公的世道的人,而绝不是推崇丛林法则的人。她们既勇敢,又善良。
2 ) 谢谢你为我还原的一场童年
歌舞升平,绮梦一场。身为女孩子,童年所有关于公主的幻想,一切闪闪发亮镶珠嵌钻的热望,都好像蓝色裙摆上的星星,都从仙女教母那句魔力咒语“Bibbidi-Bobbidi-Boo”开始。
近年来童话改编也众,不乏出类拔萃者。如果想看想象新鲜情节大胆的,不妨试试安吉丽娜·朱莉铺满海报的《沉睡魔咒》;如果生性爱奇幻诡异瑰丽荒诞风,那蒂姆·波顿工熟匠巧的《爱丽丝梦游仙境》中还藏着德普苍白的疯帽匠。迪士尼二十世纪中期那些工整的动画长片作品依旧散发着来自岁月的经典气质,到几十年后的今天,童话这种深受喜爱的文学体裁,被证明拥有变幻又变幻、翻新又翻新的无限魔力。
而这部2015版电影《灰姑娘》的魔力,尚且不在于被变被翻新,而在于所有人心里都藏着的那个沉睡的童年梦想。整部童话被“创新”的部分极少,整个故事线跟着所有人熟悉的那个故事走,连礼服款式也与1955年的《仙履奇缘》相似,与前文所述的作品相比,几乎在情节上乏善可陈。
可是,Cinderella家的森林美丽广袤如同精灵频出的仲夏夜之梦,她家厨房的每一只的铜锅铝铲也和墙上各不相同的瓷盘挂饰一样精致,凯特·布兰切特凌厉的继母妆被每一件绿裙子衬托得艳丽绝伦,纯金纯金的南瓜马车每一段葳蕤的花纹曲线都让人叹息,水晶鞋流丽高贵的形状和璀璨透明的蝴蝶让每一年的一线大牌当季新款都黯然失色——最最重要的是,灰姑娘那件跳舞裙子!
当我还是一个小女孩的时候,拥有一整箱的童话书,每一本都有公主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对应一个关于她们的幻想。童话作者非常喜欢描绘公主们的衣裳和配饰,还有金色的波浪一样的头发,和艳若桃花的容貌。这些美丽常常和她们优美的人格呼应着,感染着小小的女孩子们。电影中这件蓝色的裙子,在Cinderella的旋转中熠熠发亮地出场,低胸,泡泡袖,大大的裙摆,闪闪烁烁好像裙摆上有星星。电影院的女孩都发出感叹,感叹童年那个浪漫唯美的梦好像又在招手。
有人用世界领先的电影技术,用业内财力雄厚的公司背景,用深入人心的智慧和传统,为你造一个你童年一直在做的美梦,你有什么理由不心甘情愿地去为这部电影买单呢?
很多人非议西科塞斯的《雨果》,觉得缺少他一贯的黑暗和力量。可是我却深深爱那部油画一般明丽的片子。因为玻璃房子外的乔治·梅里爱说:“你知道这里是哪儿吗?这里是你梦境开始的地方。”迪士尼就是童年梦境开始的地方。这个世界只要还有迪士尼,就一切都好;只要迪士尼还在出动画片,就怎样都可以,就什么黑暗、痛苦、欺骗都不足为惧。
3 ) 童话故事应该活在童年里
长大以后才发现原来小时候所痴迷的美好是那般的虚幻,十二点一到一切就会恢复原样的魔法,却单单忽略了水晶鞋,给了王子一个找到灰姑娘的线索……
就这部电影来说,相较于童话故事本身并未做什么改动,因而也就成了孩子所喜欢的,承认所不认同的剧情了。不过里面的服装倒是真的好漂亮!不过也许是我不太能够欣赏欧美的帅气,我个人觉得王子其实挺一般的。
4 ) 少女心粉碎机
当我面临《灰姑娘》和《帕丁顿熊》的选择时,我没有犹豫就选择了《灰姑娘》。一来我是Cate Blanchett的粉,二来近两年迪士尼同类电影的观念突破,让人不禁期待会有什么样的精彩改编。
意外的,不像《沉睡魔咒》那样神展开到飞起,《灰姑娘》基本上完全遵循了原作的设定和主线,一边看的时候一边回忆小时候看的书和动画片,心想:嗯,确实剧情就是这个样子的。全片给我印象最好的地方就是南瓜车,变南瓜的时候,从不靠谱的感觉一下子上升到满屏的土豪金,棒呆了。第二印象深的就是午夜十二点魔法失效的部分。这些在原来的动画片里也是高潮点,依靠先进的电脑特技很容易就营造出幻想成真的感觉。(另外我真的不太喜欢灰姑娘的裙子。裙摆还挺漂亮的,但领口那个设计……上面还点缀着蝴蝶……让我想起巴啦啦小魔仙。上身后显得比例不好,也有可能是Lily James自己的问题。
http://movie.douban.com/photos/photo/2231082331/。相比之下Cate的几套衣服倒还不错,但两个姐姐的衣服就略土了,尤其是舞会那套。)
而其余的部分可以说毫无惊喜。人物的诠释甚至相当糟糕。
因为后妈是Cate演的,我期待着看到一个摆脱脸谱化的角色。开头一段,后妈party到一半出来找爸爸,看到爸爸和灰姑娘抱在一块,不大开心地站了一会儿又回去了。看到这里我是有点小激动的,我的理解是后妈本身和灰姑娘她爸想法上差太多,但后妈最初是希望能有精神上的沟通而非纯物质上的依附的,但她感觉灰姑娘和他爸,还有死去的妈,总是固守在一个自我的小世界里,难以融入进去,以至于她放弃并逐渐开始对灰姑娘产生抵触,为后面铺垫使一切更顺理成章,而不是单纯塑造一个虐待成性的恶人。但结果最后又说后妈虐待灰姑娘是因为自己嫉妒灰姑娘年轻貌美,我也是醉了。还不如塑造一个虐待成性的恶人呢。(顺便说下后妈的造型。看预告片时觉得Cate不太适合红发,不过电影院里看初登场还是很惊艳的。看她不时凹个造型,真是逗逼气十足,尤其是发出“吼吼吼哈哈哈”的笑声时,简直二哈即视感,不愧是我萌萌哒村花。)
而王子,则是一个毫无立体感的角色。Richard Maddon颜值挺高,但就是感觉王子是个移动的微笑雕塑。他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迷恋灰姑娘。在《冰雪奇缘》将一见钟情式的王子公主爱情彻底打破之后,灰姑娘又倒退回了起点。但爱情并不是《灰姑娘》的主题,王子的爱充其量不过是对灰姑娘的美丽和善良的嘉奖,准确来说是对美丽的嘉奖。看脸的世界。但Lily James真不符合我审美。腮帮子太大了。
如果在看这部电影之前,问我印象中灰姑娘到底是想表达什么,我想我应该会回答:它并没有什么想要倡导的东西,只是一个漂亮姑娘,有点身世坎坷但足够幸运,于是就嫁给王子了。其实也挺玛丽苏的,玛丽苏地满足了小女孩的所有幻想,所以也只是童话。但在电影之中,却非要给这样一个故事定一个立意:Have courage and be kind. 这个立意没有在影片中有逻辑地体现出来。
Courage——一个被当作仆从使唤也从不反抗,最多默默哭会儿然后又回到自己小空间自得其乐的阿Q少女,我看不出和courage有半毛钱关系。一个有喜欢的人了想结婚但后妈不让被关起来就啥也不干在阁楼上唱” You shall be king and I shall be queen”的意淫少女,我看不出和courage有半毛钱关系。
Kindness——这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对动物的kindness,我对此没有什么好质疑的。这点几乎是迪士尼公主的通性,而且这种kindness都会获得回报。但灰姑娘遇见王子时不让他猎鹿这个情节设置就有些微妙了,虽然我想它应该是想表达灰姑娘热爱野生动物所以王子很感动正巧她长得很漂亮所以就喜欢上了她,但后面情节中对灰姑娘美貌的强调很难让人信服王子的爱是reward of kindness;另外阻止别人打猎这种事,夸张一点来说,就和我爱动物,我当素食主义者,所以你也不能吃肉差不多,有一点道德上的强加意味,我认为这不是一种公认的kindness,只是一种自以为的kindness。另一方面是对人的kindness,最典型的就是最后灰姑娘终于能嫁出去了,转过头骄傲地对后妈说一句:I forgive you. 当时我就屮艸芔茻了:我做错什么了要你原谅我啊QAQ。被欺负不反抗,不叫kind叫软弱;一朝得势,即将当上王后,嫁给高富帅,走上人生巅峰,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地位上碾压对方,道德上也得占据制高点啊,这一句我原谅你,既批评了你,又赞美了我,甩头而去,对方竟无言以对。
我从未见过有如此牵强之说教片。
首尾呼应一下,《帕丁顿熊》好看。
5 ) 后妈的美好时代
文/ 五乔
自打2010年的《爱丽丝梦游仙境》上映以来,好莱坞正在以平均一年一部的速度,翻拍真人版的迪士尼公主电影。刚刚上映的《灰姑娘》是这一系列的最新作品,明年即将推出的真人版《美女与野兽》则表明这股公主电影翻拍浪潮还远没有要结束的意思。
与前几年白雪公主电影《魔镜魔镜》(还有风格诡谲的《白雪公主和猎人》)、去年上映的《沉睡魔咒》和《拜访森林》比起来,新版《灰姑娘》格外忠于原著(此处“原著”指1950年的迪士尼同名动画片)。存心想要剧透都没什么好透的,故事情节没有发生任何意外。甚至电影中诸多细节的处理都和动画片如出一辙。比如灰姑娘的好朋友还是几只小耗子,最胖的那一只仍然叫GusGus;仙女教母念的还是同一句咒语;就连灰姑娘的服饰,都和动画片中的色彩质地高度雷同(后妈的服饰倒是时尚时尚更时尚了)。此外,南瓜变马车、老鼠变白马、只看脚不认脸的王子,一样都不少,一样也没多。
在这个时代,观众早就习惯了美丽的公主被史莱克亲一口就变回丑八怪,所以当你看到一个金发碧眼、心地善良的小姑娘找到王子,陷入了真爱时,反而会忍不住想:好了,剧情马上就要反转了吧?结果《灰姑娘》硬是将这个古老的童话故事原原本本的讲完了,没有剧情陷阱、没有角色变脸,甚至连一点点反讽的意味都嗅不到。
不得不说,在这个所谓“解构经典”大行其道的年头,《灰姑娘》的“忠诚”显得十分特别,甚至可以说难能可贵。毕竟你想把一个观众烂熟于心的故事按照原样讲出来,又要让观众有兴趣听完,这需要勇气,更需要技巧。片中的英式历史剧风格,佐以梦幻的视效,最关键的是,对浪漫氛围的强烈铺垫和营造,都将童话故事最重要的特质——无脑化的纯真和理想化的美好,极好的表现了出来。而且难能可贵的是,除去片中仙女教母变戏法的一场戏,影片对”魔幻“的运用是克制的,即使是那几只善解人意的耗子,拟人化的程度也远远低于原著。而这一点,又将这童话故事讲得有几分可信。
不过毕竟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了,童话故事中固有的角色定式,已经被人戳了几十年脊梁骨,影片将这些刻板印象忠实呈现,这种行为本身就伴随着风险。Anthony Lane发表在《纽约客》的文章中指出了很有意思的一点,片中分别饰演灰姑娘、魔法教母和灰姑娘亲妈的三位演员,都为了影片将深色的头发染成了金色,而真正的金发演员凯特・布兰切特,却为了后妈的角色将头发染成了橘红色,这有必要吗?从去年底《灰姑娘》的预告片露面起,网络上就充斥着关于灰姑娘腰围的大讨论:到底片中灰姑娘的小蛮腰是不是靠着特效处理出来的?人们对影片的反应说明,某些曾经流行一时的思维模式,已经不像过去那么好卖了。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这些公主电影们,这边厢巩固着好女人的角色定义,那边厢却也在瓦解着关于坏女人的定式。在这一大波的公主翻拍电影中,都毫无例外加重了对反派的刻画,而这些反派恰好都是女人。从《魔镜魔镜》中的茱莉亚・罗伯茨,《白雪公主和猎人》中的查理兹・塞隆,到《沉睡魔咒》中的安吉丽娜・茱莉,《拜访森林》中的老女巫梅里尔・斯特里普,到现如今《灰姑娘》中的凯特・布兰切特。这些演员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全都拿过奥斯卡,全都是好莱坞最有分量的A-list明星。单单这一事实本身就说明着:这是好的时代,这是“坏”的时代,这是后妈们的美好时代。这些翻拍的电影,与其叫做“公主电影”,不如称作“坏女人电影“。
从更广的视角看,这着实是一个“坏”的时代。现在的影视剧作品中,“反英雄”正在成为热门,从前几年大热的《绝命毒师》到如今备受追捧的《纸牌屋》,影视剧正在试图翻转主角/反派的定义,甚至从传统意义的反派视角出发组织故事。后妈们的美好时代不过是大时代的一个缩影而已。
不过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童话毕竟有它内在的原理不容随意篡改。其实大多数人打心眼儿里并不希望看到公主学坏——即使他们明知道现实中不会有那么完美的人——这也许源自人性中普遍的善良。所以这些新版公主电影纷纷打起了改造反派的主意。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去年上映的《沉睡魔咒》,坏心眼的教母竟然成了”好人“,睡美人她爹反而成了罪魁祸首。即使是在“保守”的《灰姑娘》中,好人还是那么好看,可后妈却也美艳了起来。虽然影片将焦点留给了灰姑娘,可后妈的每一次出场都将风头占尽。就连两个洋相百出的女儿,也不再像动画片中那么丑陋恶毒。人物性格上,灰姑娘虽然还是那么善解人意,却也加进了一点自我认知上的挣扎;后妈也不再是坏得无情无理。影片甚至安排了一处情节,暗示后妈的生活也有难处,后妈也哭过笑过爱过。
也许有些激进的女权主义者认为《灰姑娘》简直就是历史开倒车。不过考虑这样一个事实:曾经因害怕损害公众形象,而被一线明星嫌弃的坏女人角色,现如今成了奥斯卡影后才有资格享有的专权。这难道不是很好的说明,大众思维还是悄然发生了变化?伍迪・艾伦说过,看完《白雪公主》,大家都爱上了白雪,只有他爱上了后妈。我猜到现如今,这话应该反过来说了吧:难道有人看完《灰姑娘》不喜欢后妈的吗?!
6 ) 温故拾心
文/梦里诗书
灰姑娘的故事老套吗?不!自夏尔·佩罗创作这个故事起它就一直被广为流传,并永远会是孩子们的睡前童话伴其酣睡,迪士尼此次真人版《灰姑娘》,没有搞怪另类,也没有反派正话,就是温故着那个经典的童话故事,让那曾几何时的童梦仿若触手可及。
就《灰姑娘》言,这是一部无需论其剧情的电影,其几近百分百的忠于了那以是人尽皆知的原著,未有何创新,也不曾删改,有所出入的也仅是微乎其微的旁枝末节,一切的发展皆如那往昔的童话,梦幻与华美的交织,一颗善良坚韧的心,令人至始至终皆能感怀灰姑娘那满若朝阳面对生活的态度,这使得即便是反派的继母与姐妹,看那夸张荒诞的表演,也未有觉恶俗,而是令人不禁宛然一笑,好坏善恶在电影中一眼既能辨别而出,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电影欠缺了份波澜新颖,但一个如此忠于原著的童话故事,简单而纯粹的美好本就是其本态。
作为改编电影,《灰姑娘》也做出了细微处的改动,让"后妈"更有戏,凯特·布兰切特作为昔日的精灵女王和凭借《蓝色茉莉》揽获奥斯卡影后的她,气质与演技的兼顾将这个因痛失两任丈夫的继母贵妇演绎的张力十足,而灰姑娘的主场或因仅只是按部就班,反倒令人难寻太多亮点,令人不禁有以些许宣兵夺主的味道,在背景特效上,已然不是第一次改编真人版童话的迪士尼已然是轻车熟路,宫廷与田园两种风格配以那梦幻的南瓜车童话桥段,其种种皆有以极高的还原度。
孩子看童话看到的是真善美,而大人看童话很多人则夹杂了世俗的功利,所以或许有人会过度解读电影中的灰姑娘实则是现实中的心机绿茶,也有所谓的专家学者认为灰姑娘的故事是以貌取人,给孩子带来了错误的导向,当我们得出这些观点的时候,其实已然失去了一个如孩子般的童心,将自已站于那世俗的顶点俯视着这个童话,所以灰姑娘的故事或许能取悦孩子,但那份天真的“幼稚”可能已然很难打动多少大人的心房,电影工业特效的进步已然能让这个童话逼真到无瑕绝美,而我们所需,仅只是重拾童心,找回儿时那份久违的质朴。
电影中支撑灰姑娘一路走来的是母亲临终前告诫女儿的“坚强和勇敢,仁慈和善良”,温故拾心,面对这样一个不能再老套的美好童话,拾起的不仅是童心,更是那面对生活心若朝阳的初心。
7 ) 《灰姑娘》:大奇迹世界,微现实逻辑
《灰姑娘》:大奇迹世界,微现实逻辑
"灰姑娘"是西方童话世界经典角色,其原型可在各时代流传故事里找到对应,最终完善基础的是《格林童话》和《佩罗童话》的分别表述,从此"水晶鞋"变成一个少女梦想中代表美好生活的图腾。而有趣的是,灰姑娘与当代中国有一个文化现象上的奇特缘分。
简单说来,是七十年代英国根据故事又改编了一部真人歌舞片《水晶鞋与玫瑰花》。1979年《大众电影》复刊后,在第五期封底登了王子与灰姑娘拥吻的剧照,如今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一个镜头,当年居然由一封读者来信引起轩然大波,其影响波及整个中国电影界,而从此也掀开文化思潮对于所谓"禁域"的一点点探索,最终在《庐山恋》上自行破冰。
相对于白雪莴苣睡美人等出身赫赫的皇二代,辛德蕾拉出身也就是个普通商人家庭,且在故事开始后不久便陷入人生低谷,沦为继母的女佣。所有改变的契机无非来自于仙女教母的友情协助,以及在舞会迅速俘获王子眼球的成绩,当然还有成功"饥渴营销"所造就的绝杀。但如此剧情不说放到如今,即便倒回一些年头,改编起来依然面对不少难度。一方面它太轻太常规,傻白甜的女主越来越不讨喜;另一方面说某个女孩只靠嫁得好完成逆袭,多少涉嫌过时的三观。但原著底子就在这儿摆着,难不成给灰姑娘再安排个落难公主身份?把仙女教母的协助当做大棋盘中的一步棋?后母莫非是黑魔法爱好者?也未见得更好。
让笔者意外的便是,在如今黑暗童话潮大行其道的市场。肯尼斯布拉纳的这版《灰姑娘》居然走的是非常严谨的保守风。完全无视了之前白雪公主穿盔甲冲锋陷阵、汉赛尔格莱特变身女巫猎人这种流行玩法,也没有多深化魔法世界的各种元素。仙女教母说来就来,干完活卖完萌就走,老鼠小鸟也不曾升格成聒噪的闺蜜。大量原著中适合开枝散叶的奇幻点完全搁置,只在跟主情节息息相关的地方才应付般地拍一下。
这样做自然是很难让大部分观众满足,即便画面努力制造惊艳奇观,也容易显得寡淡。可仔细看能发现,这不是失手,只是一种选择。原来卡司宣传上最大看点--凯特布兰切特出演"更人性化"的后母,拓展戏份其实并不算很多,谈不上洗白了多少。只是靠着凯特自行碾压级别的演技在撑。一边可劲脸谱化一边舒展肢体。后面在门前回头说"你这么善良,这么年轻"的那一瞬,还是看得出她心里相当明白所有事的道理。只是她选择了做一个这样的人,就好像灰姑娘选择了像母亲教导的那样,坚持善良美德。
那编导在其他空间里做了什么工作呢?细究倒也简单:给这个故事降维,得以悉心讲完的成长。
很多观众看完后必然吐槽王子长得过于抱歉(自然灰姑娘颜值也不算高,这倒不是问题),但除去使用美剧新晋演员控制成本的实际考虑,这对佳人在故事中的实际地位,本来也不像传统童话那么高。传统都是力图让普通观众无限倾慕,想要成为其中之一的存在。而这里就是两个正常年轻人,通过某些各自认可的美好,连为一体共同面对世界。
要知道在原著文本中,王子智商是硬伤。舞会上一见如此靓色,立刻扑上去;女孩穿着高跟鞋,他居然追不上;姑娘跑了,就拿着鞋子满世界试,认脚不认人。灰姑娘本身再出色,总好像显得只为攀高枝。当然童话故事可以不负责,现在讲来总未免心虚。
所以这一版中看着并不明显的几处改编点,切切实实地影响着整部电影的气质,乃至主题。二人初见不在舞会,而在野外猎场。给王子留下深刻印象是灰姑娘的爱心与所说的话。"正常和正确是两回事"甚至鼓励了王子的自信。内心视自己是学徒,言必称父亲教训的男孩于是发生改变,老国王看在眼里。这根本不算一见钟情,而是贵族心态的浅浅反思。莎剧名宿德里克雅各比寥寥三四场戏,把一个忧心忡忡却不乏幽默的父亲演绎得很清楚。灰姑娘在钟声催促下,还不忘回头跟国王打一声招呼的伏笔,才是让他放心的关键。而声名远扬却又不甚合理的"试鞋"仪式,因为后母同伯爵的密谋,变成一次明摆着的过场游戏。王子展现出的足够智慧,也将原著中极小几率的事件,提升为必然。
不妨这样理解,母亲死前遗留给灰姑娘的那段"正能量"的话,虽然听来普通。解释了其后的委曲求全,解释了教母的倾心出手,更使得灰姑娘在如此逆境中并没有丧失美好品质,从而获得了在王子面前最"核心竞争力",根据结尾旁白,也变成了王子最好的帮助。我们甚至可以假想,即便没有机会去舞会,即便没有白马侍从南瓜车那些包装,只要来日重逢,王子依然是会选择追求她的。
这当然还是相对童话,相对浪漫的演绎方式。这个弱小的国家是否真的能靠"一个优秀的王后"而取代"一次成功的联姻"获得实际利益,不能再去细想。要知道,理查德麦登在另外一个时空里扮演的北境之王,也同样执意选择了真爱之后……发生了一系列多么可怕的事。
这当然就是部童话电影,不傻气,不谄媚,也不惊喜,不深邃。故事不做太多转折,所以也会存在一些刻意。但在原本可以直接说教的地方,留有一点点思索的余地。
细究一下,辛德蕾拉其实不算一个真正的名字。Cendrillon由cendre和souillon两个法文单词合成而来。"cendre"在法文中是"灰";souillon含有"贱人"的意思,是两位姐姐的蔑称。说白了这就是灰姑娘的字面翻译。所以女孩到底叫什么,貌似无从得知。但她靠着口口相传,漂洋过海,在时间中活了下来。
嫁给王子的女孩那么多,可会跟动物说话的, 并没几个。不是吗?
===================================
最后附一下当年那封信。
《大众电影》编辑部总编、编辑同志:
我看了你们编辑出版的一九七九第五期的封底影照,非常愤慨!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万没想到在毛主席缔造的社会主义国家,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洗礼,还会出现这样的事情。你们竟堕落到这种和资产阶级杂志没什么区别的程度,实在遗憾!我不禁要问:你们在干什么???
英国音乐童话故事片《水晶鞋和玫瑰花》,我还没有看过,无法评价它是香花还是毒草。但我想,这部影片既然能受到你们的如此鼓吹,一定有什么“进步”意义。由此可以推断,这部影片一定会有许许多多的对九亿人民有教育意义的、对实现四个现代化有好处的镜头。然而,你们没有选登,却偏偏以封底的显赫地位,选登了灰姑娘和王子拥抱接吻的镜头。这是为什么呢?
毛主席生前多次教导我们:“洋为中用”。难道我们的社会主义中国,当前最需要的是拥抱和接吻吗?你们显赫地刊登这幅影照,是什么动机?是在宣扬什么呢?难道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任务,党的政治路线,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你们这样宣传吗?难道九亿人民大众在新长征途中需要你们给予这样的鼓舞吗?你们吃着人民公社社员、农场工人种的粮油,穿着工人织的布,住着工人盖的房子,我们的战士保卫着你们的安全,难道是他们需要你们给予这样的精神刺激吗?你们这样做,我看是居心不良,纯粹是为了毒害我们的青少年一代。你们准备把我国的青少年们引向何方呢?你们还有点中国人的良心吗?还有点中华民族的气味吗?同志们!不要以为洋大人放个屁都是香的!
总编、编辑同志!我说的话尖刻一点,我还亲耳听到工农兵群众骂你们无耻呢!我认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你们都是有知识的人,有学问的人,应该好好想一想,千万不要随波逐流,借“百花齐放”之名,行放毒害人之实。那样,九亿人民不会答应的!不管谁支持你们的这种罪行,我敢肯定,他总有一天会受到九亿人民的谴责或审判的。毛主席刚刚逝世两年多,我们有的人就把毛主席的教导忘得一干二净,就不讲阶级和阶级斗争了,就想篡改社会主义方向,就不坚持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了,就不要为人民大众、为工农兵服务的无产阶级文艺了,而热衷的竟是那些对“中”、对“今”都毫无用处的洋人、古人,甚至资本主义腐朽的东西,攻击党和毛主席的洋毒草、古毒草、今毒草,也陆陆续续搬上了我们的社会主义的舞台,充塞了我们党办的报刊,这是多么触目惊心,令人难以容忍的事情啊!我决不反对学习外国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各国人民的先进思想(包括文化艺术),更不反对学习我国古代的对今天有用的先进的文化遗产,但我反对学习那些洋的、古的资本主义腐朽的东西。比如资本主义腐朽的生活方式,我坚决反对学习。因为拥抱、亲吻,留什么男不男、女不女的洋头,穿上什么这样那样的喇叭裤、超短裙、连衣裙、高跟鞋,跳什么“磨肚皮”舞等等。这些,对完成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战斗任务毫无用处。我们九亿人民,在党和毛主席教育下几十年了,应当有中国人的气节,我们的报刊杂志,不能鼓吹这些污七八糟的东西,谁鼓吹这些东西,谁也同样会受到九亿人民的谴责和审判!
我也不反对爱情,我们应当提倡无产阶级的爱情,应当提倡中华民族风格的爱情,那些洋大人们腐朽的爱情,那些搂搂抱抱、亲亲吻吻的爱情,我看不宣传为好。因为弊多利少。你们可能认为这是艺术,不可没有。我看这类xxxx不如的艺术,不适合中国现代的国情,应当休止!我看你们的老毛病又犯了,也该及时治疗,否则,十分危险!
我在愤恨之下,一气写了此信。出言不逊,对你们一定会有一点刺激,也可能你们会觉得好笑,或是咒骂什么“极左思潮”、“四人帮那一套”等等。反正现在帽子工厂、棍子店尚未彻底关闭,我从来也不害怕什么帽子、棍子,敢做敢为,对了坚持,错了就改。你们如有胆量,请在《大众电影》读者来信栏,原文照登一下我的信,让全国九亿人民鉴别一下,那才算是“百花齐放”,有点“民主”的气味。否则,我只能认为你们做贼心虚。欠人民的帐是一定要还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新疆奎屯农垦局一二九团政治处-中国共产党员 问英杰
一九七九年六月十日
再附一个来信人的后续
“编辑部收到这封信后,认为应当全文刊发,我马上请示了袁文殊同志,他也同意刊发,并让我写一个编者按”,时任编辑部主任的马锐说,“当时大家认为这封来信不止对第五期的封底提出了意见,还对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文艺战线的形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攻击党和毛主席的洋毒草、古毒草、今毒草,也陆陆续续搬上了我们的社会主义舞台,充塞了我们党办的报刊’,这是‘不坚持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的问题。我们认为,对于在这些重大原则问题上出现不同看法,有必要用说理的态度充分展开争鸣。”于是,《大众电影》在1979年第8期第4-5页全文发表了问英杰的来信,同时配发了一篇署名叶嘉的《一张封底剧照引起的对话》,叶嘉虚设了一场对话,就封底剧照进行了讨论。在接下来的第9、10期,编辑部继续在杂志上开展讨论,并开设“由一封读者来信展开的讨论”专栏,“自8月28日至10月15日期间,共收到来信和来稿11200多件,最多时,一天收到来信近七百封”。
据1979年第10期刊发的《寒流挡不住春天的脚步——读者来信综述》一文中称,“从已经收到的读者来信看,赞同他的观点还不到百分之三。问英杰后来又写来两封信,除坚持原论点外,没有更具体的阐述,也没有举出一个‘毒草’例子,所以我们不发表了”,编辑部发表的这篇文章并无署名,文章还认为,“这次把读者提出的问题公之于众,让大家进行民主讨论,是一次收效良好的民意测验:测出了是非,测出了人心的向背。”
这样的测验结果,却让问英杰很气愤,他甚至扬言要持刀杀害《大众电影》的两位编辑。后来成为问英杰朋友的钟扬回忆说,问英杰认为《大众电影》从第九期到第11期只发表了骂他的文章,没有发一篇支持他的文章,既然是展开公开的讨论,两方面的文章就应该都发表。
1983年9月底赴京参加全国农恳第二届摄影作品展览的问英杰,甚至还被农牧渔业部农恳局保卫处专门派人监视,钟扬就是接到任务、负责监视的工作人员。钟扬说,在北京的5天,问英杰没有丝毫要杀人的迹象,临行前,问英杰甚至还向他友好地道别。
在后来和问英杰的交往中,钟扬说,问英杰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由一个厌恶跳舞变成了爱跳舞,每星期至少要跳两三场,并且没有固定的舞伴。“有一年,我和他一起去云南参加全国农垦摄影协会会员代表大会,一到昆明,他就邀我当晚跳舞。在舞场,他‘厚着脸皮’邀请那些素不相识的南方小姐,几乎没有空一场。”
这封信让问英杰成为了“名人”,据说有女性读者向他写信示爱,《大众电影》也自“吻照风波”之后,一纸风行,销量大增。
作为一名男生 看完想穿水晶鞋怎么办 在线等 _(:з」∠)_ (鉴于短评里有个莫名其妙的人说打四星不是少女心就是有少女心的基佬 那我打五星好了)
查理兹·塞隆,安吉丽娜·朱莉,凯特·布兰切特,迪斯尼这是在给《后妈联盟》铺路啊。
我知道这部片为什么在豆瓣评价这么低了,因为纯粹美好的童话故事与我国国情以及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符。
她将会是一部被叫做“经典”的电影,迪士尼近几年制作得最用心的,虽有瑕疵,却在配乐和几处炫目的特效上加了高分,更不用说她的服装道具,明年的奥斯卡至少这个奖有了。
蓝色裙摆飞起来的时候真是少女心全部满足!布兰切特加戏不断,气场太强!
童话改编的故事拍成这样我最喜欢!灰姑娘又善良又美,王子英俊,老国王温情。布兰切特那么好看〜〜〜 而且,真是相当正能量呀:)
当成为国王的王子牵起灰姑娘的手时,边上的姑娘一边羡慕一边说着这不现实。而当我听到老国王临终前跟王子说不用政治联姻时,我也不禁噗嗤。但的确,我想生活若是要有些让人欢喜的东西,不切实际是很不错的方法。以及看了之后才新发现,勇于呈现最真实的自己,才是爱情需要的最大的勇气。
别胡乱发梦啦,灰姑娘灰是灰了点,但人家也是大家闺秀,琴棋书画舞美女工件件拿手,张嘴就来流利法语,长年钻在灰堆中不用任何保养依然明艳动人,普通少女怎能拥有这天赋异禀呢?风景佳,场景美,服饰精致,道具考究,可惜王子公主的颜加起来还不如后母。
最经典的童话故事终于有了最忠实原作的改编。
果然是后母,否则这么美艳的妈怎么会生出这么丑的女儿╮(╯﹏╰)╭
1、水晶鞋,这可是水晶啊喂!水晶不是很硬的么?怎么继母一摔就碎了?呵呵!怪不得离315这日子这么近上映~广电英明!2、我说王子咱能穿个像样的裤子演戏么,跟没有裆的秋裤一样,最可怕的是裆部很紧,一直让人很出戏。。导演不愧是拍过雷神,指导过基神得的人,男人的尿点掌握得刚刚好,果然很懂啊~~~
作为一名男生 看完想穿裙子怎么办 在线等 = =
故事还是老故事,拍得唯美梦幻,服装设计和艺术指导赞,灰姑娘变身和跳舞两场戏太美。布兰切特果然抢镜,莉莉詹姆斯倒是也蛮可爱,海伦娜戏份少,但还有哪个神仙教母像她一样有趣呢。
迪士尼的女反派选的真是一个比一个惊艳。
卡特特工的女儿唐顿表小姐在精灵女王和她的两个女儿的折磨下忍辱负重,最后在安德的教官和食死徒教母的帮助下,破坏了政治联姻,嫁给了没胡子的北境之王的故事(我倒是看看谁敢参加他们婚礼)。总的来说,特效不错,剧情起码比木星上行好。
侍卫:“我禁止你禁止她,你又不是女王”,继母布兰切特自动脑补:“…我是精灵女王”。拍的非常梦幻唯美浪漫,童话故事本该这般,世间真善美也在如此正能量的故事里,像飞舞的裙摆一样让人迷醉。身边一菇凉全程少女心模式开启,就连男同事看后都想穿裙子了,还有什么不能更吸引人的呢?
难得在迪士尼如今颠覆传统的风潮下,仍然有那些懂得珍视经典价值的电影人,肯尼思·布拉纳爵士无疑就是其中一人。美轮美奂的布景服装配上Patrick Doyle美妙的音乐忠实还原了这个经典的童话。Courage, Kindness, Magic,这才是迪士尼的精髓
不要在说灰姑娘的蓝裙子了...聊聊王子的紧裤裆吧...
我一直等着俩姐姐割脚后跟割脚趾头 最终也没有等到
灰姑娘的故事老套吗?不!自夏尔·佩罗创作这个故事起它就一直被广为流传,并永远会是孩子们的睡前童话伴其酣睡,迪士尼此次真人版《灰姑娘》,没有搞怪另类,也没有反派正话,就是温故着那个经典的童话故事,让那曾几何时的童梦仿若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