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上看完46集《风筝》,感受到了创作团队的真诚和认真,所以我觉得可以来谈谈观后感。一场演出结束后,演员谢幕,接受观众的掌声,自然不过。一部历时八年的作品,我们免费看了,交流心得,以心换心。虽然我不敢说看懂了全部内容,也知道最后播出改了又改,还是勉强以管窥豹。文艺作品说到底是整个社会的精神产品。 先说说我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观众。我既不是专业影评人,也写不出文艺评论,对影视的制作更是外行,纯属凭直觉看热闹,观众反馈。我对电影电视并不特别热衷,更无偏爱的题材。谍战片前几年看过《悬崖》,觉得不错,因为我了解到编剧是在查阅大量史料后把故事写出来的,并非凭空编造。《风筝》据说也是这样,所以值得一看。电视剧播放之初,人民日报有一篇“三个层次”的文章,我也看了,所以一开始就比较关注信仰这一主题,哲学高度在哪里也想一探究竟。 现今我们已经逐渐摆脱物质匮乏,正在努力摆脱精神匮乏。电视剧立意高一点不怕,就怕立意不高,拍出来浪费社会资源。信仰为一个人的生命赋予意义,这个立意是不低的,就看如何演绎了。 一个人的使命决定了他生命的内涵,包括长短、活着的方式,甚至结束的方式。第一个牺牲的曾墨怡,为了送出情报, 牺牲了年轻的生命。她亲口说出这一切是源于信仰。陆汉卿的使命是保护风筝。风筝被游击队追杀,他焦急万分,不惜违反纪律(曾经指责老袁横向联系是违反纪律),在老袁面前大失常态。最后,为了保护风筝很惨烈地牺牲了。 陈真儿也是如此,同样的使命,源于同样的信仰。当然,他们是战友,存在组织关系。 使命又是来源于哪里呢? 有些人的使命是职务和身份赋予的,,比如宫庶、赵简之。 宫庶效忠领袖,在延安被郑耀先质疑过,但宫庶并未改变这一执着,只是为自己换了一个领袖。可见,执着是不容易被打破的。 郑耀先的使命是他的身份决定的吗? 他的身份恰恰是多重的。是组织关系决定的吗?他和组织脱线了。于是,在宋孝安落网时,从他的口中说出他所坚守的是信仰。他对人生的态度是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命可轻抛,义不能绝,义就是信仰。为国家奉献是他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国家应该是指新中国)。 解放前,老陆讲风筝的使命是必须像一把尖刀插在敌人的心脏, 在最危急的时刻发挥作用。 郑耀先实际上只有一次机会,抓捕曾墨怡,送出名单,就不可避免被怀疑。 戴笠的怀疑一直无法消除,遭遇游击队刺伤以及凭借自己的善巧机变,风筝勉强得到一次新任务。撬动戴笠之死是大手笔,但戴笠之死只是暂时缓解了他的困境。吴福叛变令他再次暴露。毛人凤也不再信任他,对军统毛郑唐三人势力均衡的博弈是他的一线生机。毛人凤不直接杀风筝的原因与戴笠如出一辙。这是碟战剧超越的地方:决定命运的不是短兵相接的结果,也显示了战略特工过人的才智。 “隐蔽精干,长期潜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这一使命带来的另一种危险就是来自自己阵营的追杀,而每次都是被”敌人“救下。从根本上来说,这一反复出现令人叹为观止的情节是具备合理性的,而且对碟战的观察更加深刻了。表面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斗争的形式是可笑的;深层来说,人类如果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人类历史从原始社会一路走来,战争的实质难道不是自我冲突的一种外化表现? 退守以摆脱困境,风筝还算掌控了自己的命运。找到影子,使命完成就可以和老陆相见了。忍不住看了剧透,不过,即使没有剧透,江万潮自杀,观众应该也能猜到影子是谁了。观众的逻辑是既然延安来的同志就剩韩冰一个了,陈局长被钱副部长担保了,那么影子非她莫属。知道了影子是韩冰,后面大篇幅的郑韩爱情戏,就不太容易接受。作为观众,我的心理防线竟然比郑耀先还坚固。 话说回来,郑耀先的使命是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他提到这是他的偏执。如果影子提早抓到,使命提早完成,那么生命继续还有意义吗?在剧中江万潮被捕承认自己是影子时,风筝的使命也算是完成了。那么,余下的生命怎么办呢?生命是否还有其他的意义? 郑耀先的命运受到最致命的打击不是解放前从看守所逃亡,而是解放后他风筝的身份不能完全被组织证实。组织不能同时公开接纳自己派遣的两组身份相反彼此对抗的同志。这就是为什么这个世界充满了秘密!于郑耀先而言,这不是问题,作为一个奉献一切的共产党员,他可以“烂人泥砂“,“死也要无声无息“。郑耀先和韩冰作为能力出色的特工,在战争年代作用巨大,和平年代作用自然减小,还可能有副作用。所以,历史上飞鸟尽的故事恐怕要再来一遍,这也不算什么稀奇啊。所以,郑耀先解放后的命运其实存在着必然性。 他的信仰是什么? 郑耀先信仰共产主义,在此基础上选择了政党。公而忘私,为大义舍小义。 他的信仰又源自哪里? 一般而言,信仰源于对周围世界的认识.那个年代,战乱动荡,郑耀先对宫庶的一段话体现了他对生命和世界的认识,世事无常(戴老板瞬间灰飞烟灭)。生命是脆弱的,但也是生生不息的。人都有一死,死不足惜。那么为什么而生呢? 他说为了追随自己理想。 郑耀先在劝导宫庶时,对忠于领袖提出质疑,因为领袖有可能因为权力而辜负民众。 郑耀先对世界的认识是超常的吗? 是的,超过了醉生梦死的普通人。郑耀先更加清醒。而对于"我"的认识, 不同的执著产生了不同的使命。戴笠毛人凤追求权力,四哥不能割舍儿女亲情,田湖要报仇,袁农呢,他有自己的偏见。.当人生命终结时,财产、权力、家庭、儿女恐怕都要失去,仇恨和偏见呢?是同时失去,还是继续存在?有句话叫做:万般皆不去,惟有业随身。郑耀先的非凡之处在于所有那些死后才肯被人放下的东西,他活着的时候就统统放下了,包括名誉、亲情、友情、爱情等等。都说爱不重不生娑婆,唉。。。。。。没有被情感束缚的郑耀先难怪可以自在无碍。他不执着于“情”字,但是对“职责”却是有点执著。 在剧中,郑耀先的职责常常使得他备受煎熬,因为他要亲手抓捕愿意为他舍命的军统兄弟。这又是在说他潜伏敌营有多么成功,自己同志不懈地追杀他,道理其实是一样的。为什么一个特工越成功就越悲哀呢,因为潜伏特工是一个自我矛盾,自我冲突的角色。自我斗争是一切悲哀的根源。这种现象极端化的表现就是一个老师的两个徒弟要斗,师徒要斗,兄弟要斗,多么荒诞! 在我看来,抓捕宋孝安这个场面最具有艺术感染力。,风筝已经决心将其捉捕,否则何必译出电文。写信给总部把军统的特务一网打尽就是“刀兵相见”的开始。出现周乔,那是一个意外,于是公家职责和家长职责发生一次对抗。 随后宋孝安现身,本来这是一场敌我战斗,敌人却要牺牲自己。虽是误会但也合理,且很精彩! 六哥要取他性命,他却舍了命要掩护六哥。情急之下,人迸发出的是天性!敌人并非必然人格低劣。它符合我们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宋孝安临死表现出了一个重义之人的可敬之处,生死虽说是一个命数,这样的死法,去处或许还不错!. 作为观众,简直震惊了。郑耀先的痛苦令人感到恐怖而窒息。如果可以不择手段,那么人与人之间还会存在信任吗?善的情感和天性都丧失了价值了吗?间谍有职业伦理吗?也许战争的游戏规则本来就是尔虞我诈,是我们少见多怪了! 宫庶死后,郑耀先表达了一种遗憾:没有引导弟兄们重新选择信仰。这是他内心多次受煎熬之后的肺腑之言,不过他自己都没能变成一名“普通的劳动者”,何以见得他的那些弟兄们能够呢?恐怕这只是对观众的一些安抚。不过,至少可以看到信仰是可以反复选择的,信仰在被证实或证伪的过程中,始终在接受检验。 残酷的斗争产生残酷的故事,这一切源于人性中残忍的一面。越是斗争激烈的年代,这种残酷就暴露得越多。一个乱世, 短短几十年政权更替,人的身份和思想来得及改变吗? 战争摧毁人性。 汤恩比说的,战争中士兵把杀人当作义务,道德沦丧不可避免。难道因为信仰不同,人就得划分好阵营相互厮杀?不同信仰的人又该如何相处呢? 郑耀先离开延安时出现了一个"肤施"的故事,舍身忘死,救众生苦。 他和影子两个人,同时讲述了"肤肉恩施"的故事,暗示了他们的信仰一致,只是阵营不同? 还是暗示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和这故事的境界一样。这个剧有一种结构上的对称之美,风筝与影子一体两面。 值得注意的是修行人没有拿起刀砍下老鹰的头,尽管用世俗的眼光来看,善恶分明,必须除恶扬善。世上还有一种爱,没有分别的爱,那种爱称为慈悲。这里开了一个天窗。我觉得本剧的立意又高了一层,除了提供相对的价值观,它还提供了一种绝对的价值观。但愿郑耀先是那位肤肉恩施菩萨的示现。无我,何苦之有,何痛之有! 尘封的历史,离我们不过两代人,却可能永远无法触及。历史虽然沉默,但并非虚无飘渺,银幕上的影像,令我们手中的老照片旧档案生动起来,恍如隔世,犹在眼前。
看了几集觉得这剧不错,是部良心剧。(那些吹毛求疵追求找出一些细节跟逻辑错的误请换台,谢谢)所以没忍住把原著剧本给看完了。不可否认这本书写得并不好,而且借由一个有点轻微痴傻只读了初中的高君宝之口说出了在那个时代少有的真知灼见跟嘲讽那个时代跟如今这个时代的因果关系,请允许我发一段作者借由高君宝之口述说的个人思想。高君宝对在那个时代参加运动的后来被迫下乡的妹妹说:不信我把话放这儿:不管再过多少年,你们只会把责任推给国家,推到发动这场运动的某个人头上,没有人会站出来,向曾经被你们迫害的人,毁掉的文明,公开表示谢罪、忏悔!作为回报,历史也会给你们一个公正的惩罚:你们的子女,将继承你们的无耻,学会掩盖跟推卸责任。他们是一群不能说,也说不得的人,在他们看来:别人都是错的,自己则永远站在正义一方。由此可见,在日后的中国,利益才是维系人际关系的纽带,除了利益,人与人之间不会再有坦诚相见!这是你们带给中国的灾难,是一场历经几代人,都无法扭转的精神灾难。 个人觉得这番言辞有些过了,影响社会风气的变化的的因素太多了,简单来说有得必有失。事事太难那么完美,更何况这么大一个国家,在改革得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关键在于出了问题当权者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方法。作者并不是一个擅长写谍战剧的高手,主角太过完美无私并不是问题,但谍战的剧情真心还是有不少经不起推敲的地方,很多东西并不是主角光环跟智力碾压自圆其说可以解决的。好在这部剧的重点是在建国后,是运动。这也正是我要满分推荐这部剧的原因,这类题材国产剧太少了,这种剧能播出来无疑就是一种很大的进步!(虽然删改了太多跟地方)例如:国民党特工也能正气凌然的大喊:并不是所有国民党被逼得走投无路了,听了你们的缴枪不杀,就会乖乖投降,他们也忠于自己信仰,有自己的气节,他们还是抗日英雄,虽然一直潜伏在大陆从事特务活动,但不抢夺老百姓一丝一毫,不欺负伤害老百姓,甚至在后来的凭票时代,他们可以吃树皮隐居深山把自己熬成了白毛女。他们被抓了,为了保住兄弟跟自己的气节他们也会引吭高歌大唱皇甫军歌,高呼三民主义万岁!继而慷慨赴死!愿中华大地共和长存,青天白日永照我土。“三民主义”你的命运,为何如此多舛?这是何等慷慨悲歌?理性分析一波国民党难道就没有一些忠于信仰的人吗?只是可能数量太少独木难支罢了。这些种种或许也是此剧被压跟被删的原因之一吧。还有就是文革情节了。俺并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真实的情况到底是不是书中所述还是有些夸大,就不予评论了。知道的只是文革坑了一代人。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假设等一个国家全民平均素质到达了一定程度,那何尝不是给了尔等草民们一个最大的民主?(咱当然也属于尔等)国人整体思想,道德,素质是一方面,另一个关键是你不能光搞运动不搞农业,工业生产,不搞经济。更何况在那样一个一穷二白的年代,民以食为天啊。可惜并没有什么如果,历史更没有如果。那段历史究竟是怎样的,只能由个人去探索,了解,思考,臆测了。但人总是要活在当下的,但了解历史,以史为镜还是很有必要的。我很高兴广电总局能让这剧播出来,相信以后还会有更多的这类题材更写实的剧集会被创作出来与播出,删的也会越来越少。关于六哥为了信仰深入敌营,抛妻弃女,大义灭亲,忍辱负重苦苦挨了一辈子,为党奉献了一辈子,孑然一身,党对不起他,但是他绝不能对不起党的,一名真正的布尔什维克人无私无畏的精神,咱就不多加评论了。借用送审版结局时的一段探讨信仰的文字: 信仰至高无上 到底至高无上到什么程度 到底要高到什么层次 才能够让你有一个决心 能够牺牲到 你最纯朴人性中的那种基本关系 总而言之此剧还是值得推荐的。好久好久没打这么多字了,看了豆瓣几年,终于还是注册了个号。以上纯属个人吐槽,有不同意见的,讨论归讨论,还望注意素质别为了喷而喷以凸显自己的高逼格。
如果郑耀先能够在最后三十年发现自己只是争权夺利的棋子 发现自己的信仰只是别人上位的工具 选择退隐 这部剧足可以得诺贝尔文学奖 一切的信仰都必须建立在人性的角度 这也与中华文明的家天下思想不谋而合 有家才有国 有小爱才有大爱 泯灭人性只是工具与棋子 就像天皇统治下为了天皇而奋斗东亚共荣 希特勒的种族优越论一样
《风筝》这部国产剧是可以品的。观众万千,解读就有千面,各个角度各种理解,各类人物,各种草蛇灰线以及它们最终的收笔,都可以独立成有意思的话题。但在这部剧中最令我动容的却是那些在恰当的场合,从恰当的人物口中引出的唐诗。它们就像菜肴中加进来的味精,为《风筝》渲染了独特的韵味。这就是所谓画龙点睛式的引用。
如果有什么诗可以表达本剧最暖人催泪的军统兄弟情,那唯有盛唐最伟大的诗人李白杜甫了。
宫庶,孝安,简之等人对六哥的兄弟情就像一碗徐徐入肠的美酒:既温暖人心,又万丈豪情。本剧开头就以旁白的形式告诉观众六哥像演员,总是在危急关头救手下于危难之中,于是便渐渐赢得了众人的威望以及致死的忠诚。
六哥和林桃出逃山城,是全剧的转折点,也是众人命运的转折点。众人深情送别,六哥却临别不见,消失在茫茫山岳间。至此之后,千山万水,不复相见。在剧中通过旁白引用了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净,惟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众人心中对六哥深挚的情义。随后,宫庶又引用杜甫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向简之讲述了天上的参星东起商星西落,此出彼末,永不相见的故事。他们和六哥之间隔着那片难以逾越的天空。那份思念,那份对命运的无奈,那份对六哥的深情都寄语在此诗中。
多年以后,宫庶躲在坟堆里整整七天不吃不喝,只为见到日思夜想的六哥。杜甫的参商诗再次响起在宫庶的口中。此处既是对前面伏笔的一个呼应。那份对六哥的思慕,那种不相见的惆怅滋味融在这两句中,观众是最明白的。但此时六哥的目的只为了诱捕宫庶。这是本剧最惨绝人寰的一幕。兄弟相见,阵营敌对。六哥用来回应宫庶的是杜甫同一诗中的另一个名句"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岁月令人苍老,空间的距离又足以让命运变得不相知。其实这句诗,已经透露了六哥当时的心境,隐含着他不能再与之称兄道弟的立场。可惜的是宫庶当时浸润在与六哥久别重逢的喜悦中,无法猜到内中玄机了。杜甫的这两个精句分拆开来,成为对答的形式,用在这里真正是绝妙的引用。杜甫茫茫二字,渗透了多少人世的无情和命运的无奈。
这种兄弟情谊的表达在宫庶临别香港,与简之孝安灵位告别时亦有两诗入镜。"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个王维的精句用在此处并非完全恰当,但暗指了山城四兄弟,今日相聚少了六哥一人。此次再返大陆,就是为接六哥归来,四兄弟团聚。紧接着宫庶面对二位兄弟的灵位又念出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里的茫茫与杜甫的茫茫可谓异曲同工。生死别离的悲伤,情难自制的思念,哪里不能与千年前的大词人苏轼相比。
宫庶,这位六哥第一弟子的人物形象便在多次引用千古名句述说感情的情节中更加丰满起来。他机智背后的儒雅内涵才是这个人物之所以令人沉醉,眼前一亮的非常重要的原因。然而这同样也是宫庶唯一的弱点,他的败也败在这份情义上。
韩冰被打成反革命分子,被押赴刑场枪决。她临刑前怀念已经先她故去的战友故人,吟诵崔颢名篇《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的《黄鹤楼》是一首咏史诗。其历史感幽远空灵。千年繁华终敌不过万古苍凉。观众到了后来才知道,隐藏在共产党中间的真正的间谍--影子,就是韩冰。此处她所谓昔人可能指戴笠手下73名军统特务,以及江万朝等掩护她的两位影子的影子。但也有可能是在表达国民党退守台湾,留下无限江山的空落感。所谓"白云千载空悠悠",是对未尽的事业的无限感怀。毛主席去世那年,韩冰混在众人的眼泪中大哭一场,只为惦念一年前去世的蒋公。她对三民主义一以贯之的信仰和对民国时代的怀念都化在这首《黄鹤楼》的诗篇中。她的心境大概更多像明亡清亡以后的前朝故人。
高君宝出逃台湾,面对祖国大好河山喊出了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特务出身的高君宝和特务出身的周乔同样由秋荷养育成人。但两个人随着时代的洪流走向了历史的对照面。周乔随波逐流,融入到激进的红卫兵的队伍,为革命顾大家舍小家。她和她万般痛恨的父亲看似抉择不同,却殊途同归,不知不觉得都走上了为信仰不惜牺牲人性的道路。在那个疯狂的时代,周遭的众人反而反衬了高君宝作为一个特务的理性和人性。他对养育他的秋荷妈妈的深情是人性中最闪光的部分。它当特务的理由最简单,因为"我爸就是干这个的"。在那个时代,特务的儿子就只能当特务,不当特务也同样会被打成特务,央央大国竟容不下他的出身。他的出逃,他阵营的选择有基于自身命运的无奈抉择。但更多的恐怕是对周遭革命环境的反抗。秋荷因病去世后,他在大陆他再无一人可牵挂。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尚且有吐露真情的友人,可是高君宝却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珍惜的人了。他只不过是在和这片河山自言自语。因为没有人期待他的归来,也没有人能再共剪西窗烛了。
《风筝》里对唐诗的引用不只以上几处(特别是原版)。那些脍炙人口的唐诗,与剧情,人物形象的精彩融合,是本剧抹不去的底蕴,也是值得细细品味的。
这两天在看这个电视剧,网上也比较火,但是建议大家去看51集的版本,网上40多集的是阉割版!很多比较真实并且符合现实的剧情都被删减了,比如其中有一个桥段:潜伏在国民党多年的主人公从前有很多和他出生入死的兄弟,新中国成立后这些兄弟都成了特务,但是他们并没有祸害过老百姓,政府叫主角去抓他们,这些兄弟不知道主角是gcd,还愿意放过本可以逃命的机会牺牲性命为主角去死,主角在忠于信仰和义于兄弟之间痛苦的挣扎直挫泪点。这部片子并不像很多抗战片里面那样,gcd不怕死!原来共产党里也有贪生怕死的人,gmd里也有很多为了信仰和主义而不恐惧死亡的人,很多这样的桥段在40多集的版本里就被无耻的阉割了!40多集版本豆瓣上评分7点几分,算是高分电视剧了。如果拿51集未删减版去评分我认为能到9分以上。我要说的是世上本无对错,忠于自己的信仰有错吗?你忠于自己的主义是你个人的问题,但是抹黑别人和夸大自己就是无耻和下流的!因为历史已经发生,无法改变!
看大家在扒拉扒拉各种bug,各种不妥,我知道大家看的tv版对比原版有很多删减,而这些删减是导演柳云龙亲手删的,至于为什么删减,有各种原因,并不能单纯地用好或坏的眼光来看,这部剧能播出,说明我们国家有着足够的自信,但并不是“绝对自信”,所以…………更何况有很多人看完一集就出来喷喷,然后到了后面发现坑竟然被填了……这样的可怕的打脸事件层出不穷,当然,也不过都是些枝旁节末的小细节,无关生死。而bug当然也有之,但电视剧相比不限字数的小说,所能阐述的本就有限,小说都有那么多bug,电视剧出现一些bug就并不是那么难以原谅了,我想看过足够多电视剧的各位看官应该不会那么执着于这些强迫性选择吧。
所以我就从相对我而言宏观的角度来说一下我的观点:在我看来,其实这部剧就是一部讲述着不同命运的时代人物剧,而不能纯粹地当烧脑、悬疑、打斗的谍战剧来看,更遑论各种讨论颜值讨论演技讨论四五年前的摄影、道具的细节党……为什么说这是一部人物剧呢?暂且不说剧中每个人都演技在线,单说每个角色的历程,大到戴笠毛人凤蒋介石都有或重或轻的直接描写和笔墨,小到解放后的一个厨子,一个最落魄的妓女,他们的人生就好像剖开给你看其中最鲜艳的颜色,重情义而善终的军统兄弟,为报党国潜伏山中血肉丰满的潜伏者,心狠手辣宁杀一千不放一个的特务,为权力迷人眼的我党高官,为信仰献终生的我党志士,小肚鸡肠锱铢必较的新中国看守所夫妻,胸无大志却能看破一切的看守所大厨,身份卑微却有着感人至深的责任感最后遭小女儿背叛的妓女,与主角有杀父之仇却及其善良理智,一番话道出四十年后中国现状的特工之子,还有那小时候多么懂事却因为生活在那个年代,活活变成悲剧的“英雄女儿”,以及平时抱怨,刑场自杀的有血有肉的老陆。总有人说老陆脸谱化,老陆没牺牲前各种说他老是发作小情绪,牺牲后又不满于这个结局,有的人一辈子都不懂人性为何物,总觉得革命者壮怀激烈就是应该的,革命者牺牲就是必然的,看多了却又觉得这未免有些脸谱化,觉得看腻了,嗯,当然,很多抗日神剧都是这样演的。但其实革命者也是人,是人就会有不一样的情绪,悲喜交加,工作累了也会抱怨,信仰坚定也不妨碍他向组织抱怨诉苦,难道一个人信了党,就要变成一个贴上了党徽的机器人,没有自己的私人感情,完完全全为党为国家服务,不能哭不能笑吗?
这部剧想要说的,是信仰,也是人性,有的人信共,有的人信国,有的人信家,有的人信情,有的人信名誉,有的人信利益。也许有的人会说,你说的那不是欲望吗?信仰的对象,一般不都是政体、宗教之类的吗………只是我觉得拜金主义,势利眼,情种这些词,可能用欲望未免难以概括。
看完你会觉得,在那个波澜壮阔的大历史背景之下,每个人的命运都历历在目,那么的印象深刻,而作为剧中的主人公,六哥正是把这一切命运串联起来的人物,韩冰的起起伏伏,六哥的生生死死,宫庶,袁农,马小五,林桃,延娥,高君宝,赵简之,四哥,田湖,周乔等等等等,在那个时代,那个疯狂的时代,都呈现出了自己的人生,那最糟蹋的时刻,还是那最光辉的时刻……
我深刻的体会到了什么叫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而又是一种怎样的动力,能让你背负着那么多的死亡而活着!
他们的经历,在某些无知的人看来,简直不可想象。
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惊心动魄的事情发生过,一个时代过去了,当时间快将它们掩盖的时候,露出了一点点边角,被人们看到,反而因为它的离奇和特殊,变得难以理解,于是人们开始质疑其真实性,用自己的经验来填补,来自圆其说,甚至是来编造,以便能让这些事符合自己的价值观。于是那些事情就有了复发的可能性,于是人们就开始不断循环着教训与遗忘……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总会滚到同一个部位,N次!
微博上有网友说,柳云龙@在《风筝》里的表演,值得一座飞天奖。
奖杯只有一座,得不得奖暂且不说,但《风筝》里对郑耀先和周志乾(尤其是周志乾)的塑造,是迄今为止柳云龙作为演员达到的最高峰。之前最欣赏的是他在《公安局长》里塑造的钟六一这个角色。
在《风筝》里,柳云龙深入了角色的灵魂,对角色内心世界的把握和外在的表演真正达到了炉火纯青、人戏合一高度。呈现在观众面前的角色,没有一丝一毫表演的痕迹,令人完全忘记了柳云龙,只看到活生生的周志乾(郑耀先)!
凭着在《风筝》中的表演,不论得不得奖,柳云龙都是中国最优秀的演员之一。
被禁几年之后,柳云龙主演的风筝删减版终于开播,这个故事如果要简练的概括一下的话,那就是:宋江是潜伏在水泊梁山的宋朝特工,瓦解梁山之后,宋江不惜以自己为诱饵实行苦肉计,诱捕残余的忠义兄弟,并坚持找出梁山隐藏在宋朝的最大间谍,最后发现自己最坚定的盟友和爱人就是是那个间谍。 本片的中心人物无疑是男主,男主的定位是潜伏于敌营中坚定非凡的共产主义战士,这不但从男主对中统和军统的心狠手辣中可以看得出来,更是可以从其每当面对锥心痛苦时总以背诵《为人民服务》中牺牲小我为人民谋幸福的相关段落,来舒缓痛苦时的举动中体现无疑,甚而到了解放后,为了剧情需要,将男主设置成无法恢复身份的具有历史嫌疑的反革命分子、现行反革命右派时,男主依然毫无波动的接受了组织安排。 男主对于信仰的坚持是极其坚定的,纵观本剧男主受到的所有伤害和痛苦,不管是精神上或是肉体上的,都来自于自己的组织和自己的同志,建国前的中共游击队和建国后的警察、监狱和农场管教,甚至于作为红卫兵的亲生女儿,无一不是自己同志,男主对于这些加诸在自己头上的苦难一一承受,并时刻牢记自己给自己寻找的使命——找到潜伏的特务,就在寻找那位跟男主极其相似的坚定的三民主义信徒的过程中,男主和一位最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也是男主认定的同道中人—女主“相知相爱”了,两人从对手到狱友再到难友的过程中情节极其曲折,两人都属于自己的屁股还在坐穿牢底的道路上艰难前行,却总是希望对方能脱离苦海的信仰坚定者,所以总结起来就是互坑互助了一辈子,可故事进行到最后的高潮后,这二位主角发现对方身份时的荒诞就可想而知了。这么说吧,信仰坚定者最大的幸福应该是遇到一个跟自己具有相同信仰的坚定同志,男女主角的相互扶持就是抱有这种期望,而现实是男女主角最后却发现他们可能需要承受各自人生中最大的痛苦:互相钦佩仰慕的同道中人却有着不同甚至敌对的信仰,不过不用怀疑,信仰才是他们各自最为重视的东西。 男主对于信仰的坚持是无可指责的,但是他对于自己人性中最基本的关系却很漠视,男主在敌对阵营中基本就是宋江之于水泊梁山一般的存在,处于众星拱月的最中心,而且男主的一干兄弟和女人不是那种为了获取利益而拥戴他,都是真正的以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爱戴着男主,可是男主拿他们来献祭自己的信仰时却没有多大的犹豫,不管那些人是拼死掩护男主撤离(而且那位兄弟完全不知道,男主就是来抓他的),或者为了不暴露男主选择撞墙而死,又或已经逃到香港却又奉命返回大陆冒巨大危险来找男主,不管行为多么感天动地,男主统统拿他们献祭了自己的信仰,最多也就是学宋江和刘备时候哭一会而已。男主对兄弟恨,对老婆更狠,第一任老婆作为敌方女特工(对,男主是专门吸引敌方特工的磁铁),在发现男主身份后,自杀保住了男主的秘密,结果男主连去看尸体一眼都没兴趣,找了个无法面对的理由就完了。 男主在片中唯一悉心保护的就是女主了,那也不是因为爱情,而是因为男主认为女主是跟他信仰一致的同志,当然女主也跟男主一个心思,所以处处帮扶男主。二者对对方应该是同道中人的欣赏,多过于男女之间的感情,这也从他们知道了对方的身份后翻脸快过翻书的行为中看出。 本片的剧情不算复杂,之前就已经看过本片全30集剧本,此番再看到46集版本,不禁感慨时间匆匆,五年的时间生活已几番变化,本片更是以一个面目全非的形式上映了,说起读到剧本时对本片的直观印象,就想到这样一句话: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这句话出自《孟子》,后引申为成语一毛不拔) 其实,根据《列子》之中的记载,杨朱的原意是:损小利而就大义,虽然简单却不可取,如果人人都可以做到不损害他人的小利,天下自然无事。原本这句话跟吝啬基本没什么关系,后来断章取义了而已。 列子中记载杨朱这样说:“伯成子高不以一毫利物,舍国而隐耕。大禹不以一身自利,一体偏枯。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之后有一个叫禽滑釐的人去问杨朱,拔下你身上的一根毫毛来拯救世间,你干吗?”杨朱回答:“一根毫毛不可能做到这样的事情。”禽滑釐又问:“假设可以呢?”,杨朱没有再说话。 后来禽滑釐碰见了一个叫孟孙阳的,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孟孙阳,听完事情之后,孟孙阳对禽滑釐说:我来给你解释,请问有人割掉你的肌肤之后给你万金,你愿意吗?禽滑釐回答:“可以。”孟孙阳又问:砍断你一只手给你一个国家,你愿干吗?禽滑釐听完也不说话了。 孟孙阳接着说:“毫毛比肌肤渺小,肌肤的重要性又不如肢体,这很明显的。但肌肤是毫毛组合的,肢体又是由肌肤覆盖的,一根毫毛固然对于身体来说只是九牛一毛,但难道可以轻视它吗?” 禽滑釐说:“你的这番言论,如果老子、关尹知道了,会表示同意,对于他们来说你是正确的;而我如果以同样的问题去问大禹、墨翟,那他们一定觉得我是对的!”孟孙阳听完,就转头去跟其他同伴说话去了。 对于大义与小利,从来都是谁都无法说服别人的,但或许记得这样一个事实就可以更心平气和的看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他人在你眼中也许只是一根可以牺牲的毫毛,同理他人也可能是如此看待你的。 说回本片,在未删减版的电视剧最后有这样一段结语:
由于现在看到的是删减版本,估计这一段已被减去,但看到这个画面的时候,不由的想起了上面的那个故事,信仰自然是至高无上的,如果一个人真的有信仰,自然应该付出一切,在所不惜。 用另一部堪称经典的电视剧中人物瞿恩的话来说:理想的实现有两种方式,一是我实现了理想,二是理想通过我得以实现。初看到瞿恩在临行刑前悠悠地说出这样的一段话,甚至到后来瞿恩在给他那位从未见过面的儿子写信表明心迹时的情真意切,都自然而然给大众营造了一大批早期中共人士在大众心目中为主义赴死的形象,英雄死去却将信仰代代相传自然赚人热泪且理所当然。 如若读过瞿秋白的《多余的话》,看到瞿说出:我的根本性格,我想,不但不足以锻炼成布尔什维克的战士,甚至不配做一个起码的革命者。仅仅为着“体面”,所以既然卷进了这个队伍,也就没有勇气自己认识自己,而请他们把我洗刷出来。 但是我想,如果叫我做一个“戏子”――舞台上的演员,到很会有些成绩,因为十几年我一直觉得自己一直在扮演一定的角色。扮着大学教授,扮着政治家,也会真正忘记自己而完全成为“剧中人”。虽然,这对于我很痛苦,得每天盼望着散会,盼望同我谈政治的朋友走开,让我卸下戏装,还我本来面目――躺在床上去,极疲乏的念着:“回‘家’去罢,回‘家’去罢!”这的确是很苦的――然而在舞台上的时候,大致总还扮的不差,象煞有介事的。 恐怕对这位为信仰和理想献身的中共领袖就会生出另一番目光了,一种基于普通人的审视,这样的审视在风筝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信仰与人性发生冲突时,该如何抉择? 信仰至高无上,拥有信仰的人应该为信仰献身,这并没有错,甚至称得上伟大,但是这样的献身行为是否应该只是信仰者自身的选择,信仰者的信仰是否可以影响到他人的生活甚至命运?信仰是否可以摧毁信仰者人性中最基本的关系? 不得不说,在本片中涉及到了信仰和人性想冲突和摩擦时,不同人对于两者的选择,男女主是同道中人,为了信仰可以舍弃人性,或者用人性做武器保卫信仰。男主的第一任老婆则是在信仰破溃后,选择一死来保存自己的人性。其他的人则是在两者的冲突中,统统有苦难言的煎熬着。 对于这种冲突,似乎并没有什么更好的解决方法,做一个纯粹的信仰者前路会艰难无比,而全心全意的拥抱人性只能寸步难行,那些相对二者进行比例分配的人则煎熬痛苦,谁都没有答案。 信仰者到最后看到的是理想变得面目全非甚至于背道而驰时,想到自己为了信仰放弃了人性,是何想法恐怕只有自己猜知道了,男主最后死于1978年这样一个年份,意义颇深。
(对于那些坚持信仰,并且相信自己的信仰对他人也是好的人,穿插一个以前听过的故事:
一人打电话到电台问主持人:XX主义到底是艺术还是科学?
电台主持人说:我也不清楚,但我肯定不是科学。
为什么?
如果是科学的话,他们应该先拿狗做试验。) 选择相信人性的人,又该如何在信仰的狂潮中独善其身,最后自绝于世可能才是唯一的选择。 分配二者的人,首鼠两端和茫然失措之下,又能有什么更好的选择,风筝中有一个情节很有意思,男主的徒弟有一个在反右运动中疯了的妻子,徒弟为了革命工作,只能给妻子每天服用安眠药,这样的情节给人震撼颇大。 到了最后,作为一根小毫毛,对自己、对他人、他人对自己,到底该做怎么样的选择,大家也许只好统统不再说话了。 风筝在谍战剧的外衣下,讲述了一个关于宏大信仰与细微人性相角逐的故事,值得鼓励。 最后,本片剧本尺度较大,举几个例子: 一、这么描写国民党特务劫共党法场的倒是少见: 曹华冷冷问道:你们谁想投降? 没有人说话。 抓起一把泥土,往大腿上的血洞塞了塞,曹华厉声喝道:弟兄们!我曾经发过誓:今生决不会再吃共党的饭!你们呢?你们谁想吃? 无人应对。 曹华含着泪,很欣慰:田先生果然没有看错,你们鹰组队员,个个都是党国精英!事到如今我也没什么好说,只问你们一句话:当年在抗日战场上,你们披肝沥胆出生入死,从没说一个‘孬’字,现在,还想不想说? 寂静。 一点头,曹华:好!很好!现在直起你们的腰板,要死得有骨气!天下不只他们的黄继光敢堵枪眼!从我做起,一个接一个,顶着子弹让共军看一看:什么才是真正的国民党员!什么才叫顶天立地的热血男儿! 站起一名特务,冲曹华笑了笑:长官,我先来。(转身迎向行刑队)我要是脚后跟冲前,您顺手给我补一枪。 摇晃着迈出几步,几道血箭突然从他后背穿出,“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蠕动着身体向前爬了爬,猩红的血液从身下缓缓溢出…… 咬牙憋回眼泪,曹华瞧瞧剩下的两个人:还有谁? 两个特务手挽手:一起来吧! 唱着军歌,迎着凛冽呼啸的北风大踏步向前:何志浩词,樊燮华曲风云起,山河动,黄埔建军声势雄,革命壮士矢精忠。 金戈铁马,百战沙场,安内攘外作先锋。纵横扫荡,复兴中华,所向无敌…… “噗!噗!噗……”从他们身上,连连爆出血雾。 挥手扇去阻挡视线的血雾,泪水顺着鼻翼滚滚而落。 抓起身边掉落的无声手枪,凄然一笑,曹华:该我了…… 勉强直起半个身子,可近在咫尺的土沟,却无论如何也爬不到了。 喇叭中,传来陈国华最后警告:曹华!你还想顽抗到底吗?” 一声绝望地悲鸣:大春哥! 曹华的嘴唇咬出一道深深的血沟:你说句话呀!我已经尽力啦! 二、这位国民党新生代特务觉悟真高 君宝叹息:唉!桂芳啊!你难道就没想过,自己是不是太自私了?现在有难了,你知道不好受,可那些被你迫害过的人,在奄奄一息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他们的感受?所以,这是报应,想躲你都躲不了。(深吸一口气)不要再想自己怎么办了,你应该深刻反省,向那些受迫害的人,表示出最诚挚的忏悔! 桂芳骂道:你有毛病啊?我凭什么向反革命忏悔?你还有没有点是非观? 无奈地摇摇头,高君宝感慨万千:有一天,你们也许会拍胸脯自豪地说,我们对自己奉献的青春无怨无悔。但是我要问一句:那些被你们惨无人道地迫害,被你们逼得走投无路的受害者,有谁会站出来向他们说一句‘无怨无悔’?(摇着头,用可怜的目光,盯着桂芳)打了别人,抢了别人,还要掩饰自己的罪恶,这种人叫什么?叫强盗,叫人渣!我很遗憾,也很悲哀:未来中国的接班人,居然是一群强盗,一群道貌岸然的衣冠禽兽! 桂芳气急败坏:你胡说! 一摆手,君宝对她不屑一顾,冷笑:不信我把话放在这儿:不管再过多少年,你们只会把责任推给国家,推到发动这场运动的某个人头上,没有人会站出来,向曾经被你们迫害的人,毁掉的文明,公开表示谢罪、忏悔!作为回报,历史也会给你们一个公正的惩罚:你们的子女,将继承你们的无耻,学会掩盖和推卸责任。他们是一群不能说,也说不得的人,在他们看来:别人都是错的,自己则永远站在正义一方。由此可见,在日后的中国,利益才是维系人际关系的纽带,除了利益,人与人间不会再有坦诚相见!这是你们带给中国的灾难,是一场历经几代人,都无法扭转的精神灾难! 桂芳离奇地愤怒:你太恶毒了吧?连这种话都能说出?我看你才是真正的反革命!不行,我要去报告,我要去揭发!(转身欲走) 淡淡一笑,高君宝:去吧!(含泪)就当哥没有你这妹妹。小时候哥疼你、护着你,一块饼子也要掰最大的给你吃。你就当没这回事儿,把它忘了,从今往后,你是周向红!我是高君宝!咱们一刀两断,老死不相往来! 桂芳的身子顿了顿,转身看看君宝,泪眼婆娑,欲语还休。 君宝:干娘说得没错,你和我就是两路人。幸亏你不喜欢我,否则我这清白之躯,恐怕要受你所累。唉!多保重吧!二十年后,但愿能听到你的忏悔声。 转身潇洒离去,一边走,一边摇着手,高君宝口中连连说道:不过这种可能,哼哼!几乎没有! 桂芳蹲在地上嚎啕大哭,一边哭一边抹眼泪,凄凄惨惨地喊着:哥!
看的是51集版本。卧底这种事就不是人能干的,称兄道弟的是敌人,交了心就难办了!暴露了会被敌人杀死,没暴露还可能被自己人误杀!郑耀先这后半辈子几乎都是在监狱中度过,一直以一个反革命的身份活着,到死才有了自由身,太惨了!还有一个白眼狼女儿!宫庶、宋孝安、赵简之、徐百川都是郑耀先的好兄弟,可惜站在了自己的对立面,只有徐百川的结局算是好的。袁农这个角色真是坏的很!一直要杀死郑耀先,即使他猜到郑耀先可能是风筝,说好听的是为死去的同志报仇,其实他只是为自己的未婚妻曾墨怡报仇而已,妥妥的公报私仇!之后不信郑耀先送来的情报,以至于害死身边的同志,他就应该死在渣滓洞!后来又害韩冰和郑耀先成了反革命右派!又第一时间与韩冰离婚,因为怕韩冰影响他的政治前途!不明白这种人是怎么混进共产党的队伍里来的?简直就是个脑残!
求求柳云龙换个剪辑和摄影吧
今天看到孝安死的那一集哭到泪崩了!一直在念叨“孝安别回头!孝安快走啊!”这剧拍的太虐心了……前有简之后有宫庶,还有一开始就没了的陆大夫。个个戳我心窝。
最后一集的最后几分钟,从郑耀先问硬座车票能不能给报销,老首长说你现在是国家的人了算公差。。感觉他等这句话等了一辈子。。为国家献出了一切,国家却还没有一天对他好过。。还心疼简之、孝安、宫庶、延娥、傻儿、韩冰。。他们同样是为自己的信仰付出一切,剧里没有非此即彼的批判非常可贵
短短一集,共党 军统 中统 陈真儿多条线索同时进行。每个人物看上去都不像表面那样简单,每个人都有秘密,每段对话都有目的,每个人都在互相提防。柳云龙,暗算以后多年未见,还是一样的味道。
一天看了一半,我的天,感觉超越潜伏了,真的好赞,我实在忍不住,跳着看了最后一集,看到他自己坐硬卧来到北京,看到他睡在车里看升国旗,莫名的哭了,我也是党员,自认没有他对自己信仰的坚定。我们如今的开明盛世就是因为这一个个革命英雄的血和泪换来的,中国加油。
“我忍了十年,我不知道接下来我还要忍几个十年。我这一辈子,还能活几个十年啊?我什么时候能活得像个人?”风筝和上线碰头,一句话道出那个年代无数情报人员的心酸。
这剧能拍出来就不错了,这题材能播就烧香了。五年前拍成这样吊打一切好吗
罗海琼的演技能不能再尴尬一点
剧终国歌响起配几张黑白照,是1950年后于台湾纷纷落马的我党地下党们,遭枪决赴刑场的朱湛之(女)吴曦等等。在那一年,一次就遭清剿400多位我党地下党,党组织也在那年完全瓦解。剧与剧外,一将成名万骨枯的尾音,为此片话内话外音加一星
不懂为啥这种片子要一上来就拍得那么恶心。。。就只有这一种表现手法么。。。什么变态心理...后来看了几集,觉得怪不得大家说他自恋。觉得这剧简直自恋到不能忍。结果现在看英雄末路,多少智慧只能用来对付居委会街道大妈。。。就突然觉得前几集的意气风发是夺么的可贵可怀念。。。现在已然黑转粉!
我看的是51集的未删减版。总的说来,后面比前面要更精彩,当然,后面并不怎么有谍战色彩。从一开始迫切想知道“影子”是谁,到后来我已经不再关注这个问题。因为在时代的洪流中,个人的命运被它冲击得支离破碎,不管你是谁。但是,至今也不敢直面过去的社会,它到底有多少是真的呢?
我党特工该不会是傻子吧?名单到手,情报传出去,再把名单送回国民党就完了呗,女共党已经完成任务,直接供出来名单藏匿地点就完了呗。看到25集,发现这剧真是给我党黑出翔,怪不得禁那么久。看到35集,感觉越往后越好。改五星。跟你们说实话,40集以后才是最精彩的地方。各种好看。
刷到第七集,柳云龙擅长的谍战题材,可惜剧情推进并无悬疑,不过郑耀先这个孤胆英雄的人设倒是有些魅力,然而罗海琼的台词功力实在是不敢恭维。——送审版刷到建国后,奔来加分,拽不住的亲情,撇不开的兄弟情,把复杂的人性诠释得很好,这片子能过审顺利播出,已属难得。
罗海琼的声音本来就难听,可以练练说话方式吗??难受 其他都很好,难得这能看的国产剧啊。
乞今为止最有高度的谍战剧——站在历史与人性的高度,真正刻画出人区别于动物的一面,从数个侧面展现人作为个体溶于一段历史的真实状态。暗算、潜伏、伪装者和它比起来都差了一个档次,真实的特工侦察员不是神秘+酷帅+大义凛然,而是“完成任务”。即使不得已进行过修改,也不会破坏这种高度与精细。
这部剧一开始就把让郑耀先面临难题摆了出来,郑耀先是一个内心戏很多的人物角色,柳云龙通过人物细节将人物性格演了出来,看这种实力派的就是舒服。
罗海琼这机器人一般念台词的演绎真是看的太让人难受了,别的演员还是挺不错的
万万没想到我居然会痴迷于革命片无法自拔...最后一集哭成狗。立场不同的悲剧,历史政治斗争的悲剧,他都挺过来了。虽然我已经无法理解这是怎样一种信仰,但是却被他感动。最难过的不是林桃自杀,他无法恢复身份,也不是他捉拿宫庶,韩冰自杀,却是他女儿冷漠离去的背影。我还是最喜欢他军统6哥的样子。
“郑耀先一生中感受到的真情,大多数都是从他的敌人那里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