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

毒舌律师

剧情片香港,大陆2023

主演:黄子华谢君豪王丹妮廖子妤王敏德何启华杨偲泳栢天男林保怡谷德昭罗孝勇莫然徐浩昌洪林小湛韩毓霞麦子云甄懋强陈郁宪周志辉麦振江

导演:吴炜伦

剧照

毒舌律师 剧照 NO.1 毒舌律师 剧照 NO.2 毒舌律师 剧照 NO.3 毒舌律师 剧照 NO.4 毒舌律师 剧照 NO.5 毒舌律师 剧照 NO.6 毒舌律师 剧照 NO.13 毒舌律师 剧照 NO.14 毒舌律师 剧照 NO.15 毒舌律师 剧照 NO.16 毒舌律师 剧照 NO.17 毒舌律师 剧照 NO.18 毒舌律师 剧照 NO.19 毒舌律师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28 04:38

详细剧情

一宗国际名模涉嫌虐待女儿的冤案,竟成了法律界、权贵与名媛之间的角力场!社会金字塔顶层的钟氏家族,如何用尽权力与资源去自保?以林凉水(黄子华 饰)为代表的律师们又如何在重重困难下伸张正义?

长篇影评

1 ) 信与不信:法律面前三六九等,你TM几等?

喜欢黄子华快二十年,《毒舌大状》今天上映,特地抽空去看十点场,看完这部,今年春节档所有想看的电影就都刷完了~

观影体验:1.最大吐槽——关于配音!!!!!求求了求求了求求了,内地上映也给放几部原声版吧!!!你们都TM知道在字幕里打上律政司≈检察院,主控官≈检察官了,就不能考虑考虑弄点原声么?普通话版本实在是太干瘪了! 这种要靠台词推进的故事片失去了黄子华原汁原味的台词,魅力至少要掉50%吧?拜托他是黄子华啊!!!! 肯去看这部电影的观众有多少不是在港剧港影字幕中摸爬滚打过来的呢?如果肯在普通话版本中放王敏德大段大段的英文台词,为什么不排片原声版呢?是假设内地观众对英文接受度远高于粤语吗?

2.关于故事——内容就不剧透了(也不需要剧透),故事讲得挺完整,但大概就是《刑事侦缉档案》/《鉴证实录》/《陀枪师姐》中某一个单元的案子的水平吧。

3.关于演员——黄子华谢君豪都是不老神仙啊~瘦真的很重要~~王敏德老了也是辣么辣么辣么帅啊~~~林保怡就真的是发福了~~~~我居然第一眼没认出来TK是谷德昭!!!!对穿肠对不起啊!!!!!!!

4.关于主题——电影以“小人物的洗冤录故事”为线索,穿插着“想坚持法律信仰的律师--在被生活痛殴中来回挣扎--最终仍坚持公平正义(黄子华)”与“坚持法律信仰的律师--如何坚守程序正义的前提下也尽量去帮助被告追求实体正义(谢君豪)”的法庭对抗情节,凸显黄子华最后大声疾呼“你们以前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现在说法律面前三六九等……”一番慷慨陈词下关于“公平正义”的故事主题。 不能说这个主题理想,毕竟现实中,案子如果发生在自己身上,人人都希望有个经验丰富的律师不要钱的来帮自己~~ 也不能说这个主题现实,毕竟现实中,权贵们若如电影中一般愚蠢,那这世界早就和谐美满,而现实是这世界其实是个:连美团对商家抽成对骑手抽成对顾客抽成吃三家赚的盆满钵满但谁的权益都不保障、网易腾讯每年净利润数以百亿千亿而程序员们在哐哐猝死、优爱腾B天天卖会员但是今天要你超前点映明天让你不能投屏热播剧都是不疼不痒的仙侠小清新的“美好”人间。

所以谈论“公平正义”,主题太大了,电影讲得好不好,端看你(观众)信不信而已。

那么观众信吗?

春节档看了三部电影,刷了两遍的《流浪地球2》,看了一遍的《满江红》和《毒舌大状》,我没想到我“最相信”的居然是《流浪地球2》这样的科幻电影。

我信太阳终于要毁灭了,人类终于要玩脱了,AI终于要崛起了,中国人终于有话语权拉家带口拖着地球跑路了,尤其是《流浪地球2》说的东西确实TM是有根据有来源被背书有可能实现的……

我不信所谓的“小人物的忠义”是前仆后继的死然后故意留下秦桧活着,居然是为了让其承受人们唾弃……这是马王爷的前后眼能预计到人家必将留下千古骂名是么?尤其是以“满江红”为主题的故事是一个适合全家欢的喜剧这简直是一个莫大的悲剧啊……什么都能娱乐这难道不是巨大的荒诞么?在这个满世界向钱看的时代,我不配听岳飞的词,也不配相信“精忠报国”与“忠义”。

我不信黄子华慷慨陈词痛批一干旁听的大律师“过去人人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你们现在都说法律面前三六九等”,也不信谢君豪不问皂白坚持控告谋杀,而后又转过来为了维护程序正义和法律制度配合黄子华做戏——比起这些,我更信某小说中傅大律师这位祖师爷本爷教人作伪证、帮贪官做无罪辩护、被吊销执照坐两年牢后依然能通过庞大的人脉关系在商界风生水起。

二十几年前—— 某首歌唱:“ 向着天空拜一拜呀/别想不开/老天自有安排”; 某首歌唱:“ 若要讲博感情/我是世界第一等/……/求名利无了时/千金难买好人生”; 二十几年后—— 某电影说:“钱都流向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能吃苦的人”; 某教授说:“不入流的赚钱法才写在《刑法》中,真正的掘金奥秘都在《民法典》”;

相信博感情是世界第一等的笨小孩早已不存在了吧。 杀人放火,满城衣冠;修桥补路,隐入尘烟。

2 ) 法庭原来可以如此儿戏

珠玉在前,《legal high》让我明白个人视角的局限,要相信程序正义。

《非常律师禹英禑》让我见识律师的专业与人性的温度。

《逆转裁判》让我知道检察官与辩护律师不是对立的双方,而是在辩论过程中让事件接近真相。

《十二公民》让我深刻理解疑罪从无的重要。

说回《毒舌律师》,符合预期,60分。惊喜的是林保怡出场,与黄子华同框有点梦幻联动的感觉。最让我喜欢的是谢君豪。

法庭戏首战,方家军律师一发言,说话内容和语气直白到就像班主任咄咄逼人问你为什么没交作业一样,顿时出戏,跟《非常律师禹英禑》用词谨慎的法律腔天壤之别。

律师不做事前充分搜证,这是一个当过20年律师、10年法官的人对待案件该有的样子?(去看看古美门、禹英禑、成步堂在开庭前都是怎么做的),法庭上不讲逻辑不讲证据,叫陪审团讲 common sense……庭审过程就是市井之徒在街市畅所欲言的程度,法官在很多时候都应该警告辩方律师不要藐视法庭的时候依然无动于衷……我也没看到所谓“毒舌”在哪里?能称为“毒舌律师”的目前有且只有古美门。

截止现在,黄子华主演最好的电影是《饭戏攻心》,其次《男歌女唱》。

PS:作为法律工作者,在法庭的桌底刻字是不是知法犯法?

3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吗?

第一次get到黄子华的帅,而且身材也很好,看起来好年轻。女律师有点像陈妍希,好端庄甜美,好喜欢。

开头有点意思,中间节奏稍慢,高潮集中在结尾的庭审。骂得好爽啊!结尾看哭了。能公然说出法律面前三六九等这样的台词,实在可敬!

现实中,真有这种愿意免费为底层民众争取权利同时又兼具极高专业素质的律师吗?如果有,他是不是只有穷困潦倒的结局?不知道。虽然现实中身处ip行业多年,一直为跨国集团的利益代言,与local对方打交道多数遇到的是不够专业也不够诚信的底层,但偶有遇到稍微老实的弱势群体,心里也是会咯噔一下有点唏嘘。

公平和效率就像天平两端的砝码摇摆不定。在这个时候能看到这样的电影,可想而知当今的社会是多么分化,现在的价值导向又是多么地拜金。

ps脸盲症没有认出谢君豪,辩方律师太像我一前同事了,人模狗样的成功人士的样子,还好存着那最后的良知。

4 ) 《毒舌律师》,真的是今年最好看的港片吗?

早在内地正式上映前,《毒舌律师》就因为其在香港的票房成功引发了观众的注意——“香港史上首部票房破亿的港产片”,这个名头很是先声夺人。登陆内地院线的第二个周末,本片的票房已经破亿,算是香港影人近期在内地院线交出的比较及格的答卷。

电影《毒舌律师》官方海报。

《毒舌律师》被交口称赞的点,围绕着“爽”字展开。它成功展示了一个市井小人物向正义大英雄的华丽转身,最终落实到公义的呼吁,让影片在核心基调上能调动跨文化圈层的普世情绪。然而,本文作者看《毒舌律师》时的遗憾也恰好在于:因为太爽了,反而不够爽。在强情绪的支配下,电影的剧情和角色塑造都极为粗糙,没有留下任何可供观众自己咂摸的灰度空间。

《毒舌律师》的遗憾,恰好能被另一部香港电影补全——同样也是在去年的香港院线上映的《正义回廊》。《毒舌律师》和《正义回廊》几乎是必须让人放在一起理解的两部电影。都聚焦一桩法庭上的悬案,两部电影恰好分别展示了爽片和爽片的背面,并殊途同归地对同一种社会情绪作出了回应。文章的后半部分将两部电影进行对比,并指出这两个文本最大的区别,首先在于围绕着法律与真相的探讨,其次在于对阶级问题的处理。

《毒舌律师》和《正义回廊》两部电影的前后脚上映,形成了一种可能超出创作者预期的巧妙互文。将这两部电影对比观看,我们或许能够发现新一代香港影人在展示香港现况时不同的路径和共同的决心。

撰文|雁城

因为太爽了,反而不够爽

早在内地正式上映前,原名《毒舌大状》的《毒舌律师》就因为其在香港的票房成功引发了观众的注意——“香港史上首部票房破亿的港产片”,这个名头很是先声夺人,对这部没有太多先发优势的电影的宣发而言至关重要。

说《毒舌律师》没有先发优势,主要还是从演员角度来看。过往能带动票房的港产片里,永远都有几个全年龄层都熟的“劳模”明星脸。《毒舌律师》宣发海报上唯一露脸的,则是饰演男主角林凉水的黄子华。他是在粤语文化圈里家喻户晓的栋笃笑演员,去年其主演的喜剧电影《还是觉得你最好》也曾登陆内地院线。然而在粤语圈之外,黄子华的影响力就很有限,某种程度上,这也是粤语圈内外趣味差异的一个缩影。

电影《毒舌律师》剧照。

登陆内地院线五天,《毒舌律师》票房已破七千万。作为一部没有大明星、大场面,几乎以室内戏为主的港片(据传成本2500万港币),这个票房成绩虽算不上惊艳,但也让《毒舌律师》跻身当下值得关注的院线电影之列。同时影片在上映后也获得了7.7分的豆瓣评分。综合票房口碑两个维度,这可能也是在去年国庆的《明日战记》(据传成本4.5亿港币,豆瓣6.1分)与双影帝打架的《风再起时》(据传成本2.5亿港币,豆瓣6.3分)折戟之后,香港影人在内地院线交出的第一份比较及格的答卷。

从题材来看,《毒舌律师》在港片序列中,似乎相对新颖。聚焦一宗“虐童案”在法庭上的抽丝剥茧,它好像回避了香港电影对喜剧和动作题材的路径依赖。最终落实到公义的呼吁,让影片在核心基调上能调动跨文化圈层的普世情绪,在“搞怪”和“刺激”之外,找到新的共振基点。

然而,《毒舌律师》又谈不上是一部真正新颖的作品。它很容易让人想到香港无线电视台的一系列律政职业电视剧。如果不局限于地域,更容易联想到的作品还有美国的《刺杀肯尼迪》、韩国的《辩护人》等,都以法律、真相与公义为核心。

实际上,影片最打动人的并不是法庭上林凉水最后振臂高呼的“Everything is wrong”(一切都是错的)——即使编剧有意让此成为高光场景——而在影片前半部分:一心赚钱的林凉水因为浮躁输掉了官司,在让无辜者入狱的悔恨中浑噩了两年。当翻案的机会终于出现时,他顶着被开了瓢的脑袋,对纠缠不休的黑帮老大说:“你最好是现在就打死我。”黄子华在血里睁开的眼睛,充满着旺盛的愤怒与信念感。

电影《毒舌律师》剧照。

而这样的角色成长轨迹和人物塑造方式,在东亚影人里,尤其容易让人联想到宋康昊。比如说《辩护人》,影片开头宋康昊饰演的宋佑硕就是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挣钱的律师。直到时代的风波让他无法置身事外,最后走上法庭慷慨陈词,贡献了影史留名的经典演说:“拿鸡蛋碰石头,看似不堪一击,自取灭亡,但是鸡蛋是有生命的,石头是死的;鸡蛋打破了是生命,鸡蛋可以跃过石头!”宋康昊的演技之神,也就在于这种“猥琐小市民到正义大英雄”的戏剧化转身,在他的饰演之下总是极为真切,比克拉克·肯特撕破衬衣变身超人还要顺滑。

从这个角度来说,《辩护人》的宋佑硕和《毒舌律师》的林凉水几乎共享同种角色的DNA,传递的也是类似的信息。前半段做小人物要越草根越好。宋是短视,林是毒舌,都要有些平凡的缺陷才方便观众代入;代入之后,才是拔高,观众对于角色的视线从俯视、平视到仰视。核心思想自然地感染了观众:这样一个普通人,也可以做英雄。而我们的社会要变得更好,少不了每一个普通人的努力。

电影《辩护人》剧照。

以这种角色和使命为核心的电影,很难不让人看了心潮澎湃。所以关于《毒舌律师》有两种共识:一、这部电影满足了社会情绪;二、这是一部“爽片”。豆瓣点赞较高的几条短评里,“爽”这个字出现频率极高:“八点档爽剧”“给普通人聊以自慰的爽片”“足够爽也足够抓马”……

然而,我看《毒舌律师》时的遗憾也恰好在于:因为太爽了,反而不够爽。在强情绪的支配下,电影的剧情和角色塑造都极为粗糙:真相的发掘都靠林凉水的灵光乍现;曾洁儿的冤屈靠女儿临终前的手语洗刷(如林凉水所说:“只有我们百分百相信你真正无辜,因为我们真的听到了你女儿的话”);凶手的定位凭借一段画质和收音都极度清晰的偷拍视频;正义的维护靠反派低智商送人头和中立者(检控方律师金远山)如童话般坚守的良心……金手指叠加金手指,赢得太容易。

因此,《毒舌律师》也没有留下任何可供观众自己咂摸的灰度空间。偏离了波诡云谲的“现实世界”,这个文本更像安贝托·艾柯在《悠游小说林》中描述的某一种“虚构故事”。在这个虚构宇宙中的每个秘密信息都注定可被破解:

“我认为我们之所以阅读小说,在于小说给了我们一种生活在真实观念毋庸置疑的世界里的愉悦感受,而现实世界则诡谲得多。虚构世界里的这种“真理特权”(alethic privilege)也给予我们一些尺度,来挑战那些对文学文本的牵强诠释。……

“虚构作品之所以比现实世界更让我们感到形而上的安心,还有另一个理由。密码分析及破译专家都倚重一个黄金律,即每个秘密信息都可破解,只要知道它的确是个信息。现实世界的问题是,人类自天地鸿蒙起就在思索是否真的有个信息存在,如果有,那么这个信息是否有意义。在虚构的宇宙里,我们不假思索就知道确实有这样的信息存在,隐身于信息背后的作者实体即是造物主,信息中则是一系列的阅读指示。”

成功翻案之后,影片曾渲染的阶级矛盾等沉重复杂的系统性的问题就好像土崩瓦解,回到虚无缥缈的“苍天有眼”(林凉水在审判席桌下发现自己曾经刻的字由“天冇眼”变成了“天有眼”),也回到相信个人的努力——做好手头的事,做好事,如陆定衡当年劝林凉水能做一件好事是一件,也如影片最后林凉水走出法院,就又一次选择站在弱势老妇一边。

电影《毒舌律师》剧照。

当然,不是说个人的努力不重要,也不是说“鸡蛋”不可以跃过“石头”。但是,“石头”一直在那里,就对吗?我们有可能把“石头”搬开,从根源上让更多的“鸡蛋”不至于粉身碎骨么?甚至,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真实的案件,是否真的只由“鸡蛋”与“石头”、正义与邪恶、真相与谎言,这样泾渭分明的二分法来支配?

对此,影片没有留下更多探讨的余地,只留下法庭上林凉水的一句“Everything is wrong”。而彼时的他面对的又是一个乍看森严,实则天真如儿戏的战场。金手指消解了严肃性,靶子早早倒下,就使这句宣言显得空洞而造作。

法律与真相的距离:“爽片”的AB面

时至今日,香港电影仍然是我审美趣味里的重要一环,即使它在大众视野里早已经是明日黄花。其原因之一就在于多元。在这里,你既可以看周星驰、王晶、徐克,也可以看王家卫、许鞍华、关锦鹏,还可以看吴宇森、杜琪峰、林岭东……并且倘若篇幅不限,这个名单和其背后所对应的作品类型,还可以继续往下列举。

在港片式微的今天,这种多元的风采犹存。就像最近在中文互联网上引起关注的还有一部港片,也是在去年于香港院线上映的《正义回廊》。我会感慨这种命运般的安排:《毒舌律师》和《正义回廊》几乎是必须让人放在一起理解的两部电影。都聚焦一桩法庭上的悬案,两部电影恰好分别展示了爽片和爽片的背面,并殊途同归地对同一种社会情绪做出了回应。

《正义回廊》改编自2013年一宗轰动全港的“逆子弑亲案”,张显宗(杨伟伦 饰)联同友人唐文奇(麦沛东 饰)于寓所内杀害父母,并进行肢解。但对簿公堂之际,两人的口供出现差异:张显宗强调案件为两人共谋共犯,而唐文奇把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电影《正义回廊》剧照。

《毒舌律师》和《正义回廊》的首要差异,就在于法庭进程与揭示真相之间的关系。《毒舌律师》里以一段偷拍影片,在程序之外首先锚定了真相的存在。接下来要解决的唯有程序本身。而面对如山铁证,法官和陪审团就立即倒戈——尽管法官也对陪审团言明了这是非法取证,不应受其影响——为体系再度漆上金身。

《正义回廊》展示的就是截然不同的画风:检控方和两位犯罪嫌疑人的大律师轮番出战,真相却不是越辩越明,而是更加扑朔迷离。相悖的证词和选择性的证据指向截然不同的事实。在高对比度的人工照明及彩色滤片的使用之下,法庭更像是舞台,展演律师和犯罪嫌疑人早早排练好的剧目。在一个闪回里,探监时唐文奇的姐姐试图向他灌输更多策略,这似乎已经超过了后者智商所允许处理的极限。而张显宗的律师对张说:“那你明天等着上台领奖吧,做出好戏!”

影片更大量地使用了Shatner Light(薛特纳式打光),即让角色几乎完全沉浸在黑暗之中,仅有一道明亮的光线穿过他们的眼部,在进一步突出戏剧性和人造感的同时,也似乎在暗示真相之不可测,可能正是因为隐没在黑暗里部分太多,被照亮的仅是经由粉饰的冰山一角。

电影《正义回廊》剧照。

面对罗生门,陪审团并不像他们在《毒舌律师》中的同类一样团结且坚定。他们被赋予了更多存在感和主动性,讨论、争执,而不仅仅是正义意志的自动成全者。不同的供词一遍遍引导他们返回案发现场。同时,他们对真相的理解也相互迥异。

影片最后,唐文奇被当庭释放,张显宗入狱。陪审员们并非都相信唐文奇真的无辜,而是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服从“疑罪从无”原则做出决断。很难否认,本片所有关于陪审团的戏份都有强烈的《十二怒汉》既视感。只是受时代影响,本片中陪审团的组成更加多元,出现了女性,也出现了性少数人群。

电影《正义回廊》剧照。

从这个角度来说,比起《毒舌律师》,《正义回廊》无疑尝试更严肃地触碰司法体系与真相间的复杂关系。在《毒舌律师》里,司法程序最终成为干净无垢的乌托邦。我们所需要做的,仅仅是不要让它被腐败和居心叵测的上层阶级染指操控。

而《正义回廊》中,司法本身就无法与真相等同。按规章办事、在体系内发挥、对规则保有尊重和期待,并不保证伸张正义,反而可能搅浑这摊水。当得胜的律师在庭外接受记者采访,失败的律师只能灰溜溜地离场,他们更渴望的是功成名就,还是正义昭彰?而在法庭宣判之后,一组不加过多说明的平行剪辑镜头,暗示唐文奇或许更深入地参与谋杀。开放式结局进一步强调真相难得,罗生门仍然屹立不倒。

比起给予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并且讴歌体系的完备公正,《正义回廊》在兜兜转转拍了两个小时后,倒好像回到了陪审团组建之初时,一个陪审员的吐槽:“法官阁下,我根本就不相信香港的司法制度。”

电影《正义回廊》剧照。

直面无法言说的声音

从直观感受上来说,《毒舌律师》比《正义回廊》似乎有更强的阶级性。前者的矛盾核心完全围绕公义与不公、穷与富、无权者和有权者的二分法展开。后者的法庭则不再受到一个明显外力的干预,罪案也仅仅发生在普通家庭和底层人之间。然而,《正义回廊》做得最好的地方,恰恰是《毒舌律师》的遗憾:真正直面阶级,尤其直面那些没有太多机会说话的人。当然,描述他们的苦,前提并非是要他们清白无辜。

与其说《正义回廊》里的阶级属性比起《毒舌律师》更弱,不如说前者把目光从脸谱化、标签化的人的身份——谁是穷、谁是富、谁是善良、谁是邪恶——转向了具体的人的状态。尤其在前半段,影片用大量的平行剪辑渲染了张显宗的心理状态:生活片段、关于希特勒的幻想、色情片录制和法庭演说……这些切片拼凑在一起,不需要太多台词,也让观众感受到张显宗是极端的、自恃聪明的、傲慢的,但同时也是边缘化的、困顿的、不被爱的、阳痿的。在一个镜头里,他顺着台阶往下走,而他的哥哥去往与他相反的方向。黑与白之间,已经暗示了亲兄弟迥异的命运。

电影《正义回廊》剧照。

对比之下,《毒舌律师》甚至不能被认为是合格地展示了阶级差异,这也是这部电影的另一大遗憾。它在勾勒一个只手遮天的贵族阶层的同时(具象化为一个咬牙切齿的恶毒阔太太),并未给予其对立面太多关注。被冤入狱的曾洁儿(王丹妮 饰),在剧情简介里被描述为“国际名模”。且不说“国际名模”和富商是否真的能形成大众认知中的那种悬殊的阶级差异,实际上,就连这个设定都被交代得特别模糊:她衣香鬓影的前史只在闪回中匆匆出现。大多数时候,她只是无助和癫狂地等待审判,等待着被律师们或代言、或曲解。不可否认,王丹妮的粗糙演绎也让该角色的塑造雪上加霜。

在这场瞄准金字塔顶端声势浩大的进攻中,被声援的一方其实仅有一个模糊的影子——被冤屈的“她”,就等同于“我们”,但事实是否如此?是否可能有更多未发言的人,还处在银幕上和观众席之外?

电影《毒舌律师》剧照。

这两部电影之迥异,甚至反映在截然不同的造景上,因为空间最和阶级有关。提出“第三空间”(Third Space)理论的爱德华•索雅,就主张空间结构和空间关系是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物质形成、媒介与结果。在《毒舌律师》中,曾洁儿的住所是独门独院,即使在罪案后尘封两三年,也整洁如样板房,更体现出她是富人的金丝雀。

《正义回廊》里唐文奇的寓所则狭窄、破旧。随着犯罪现场被双方不同的供述来回还原,张显宗的父母数次出入这间房间,他们对空间的评价也反复出现:“这里楼龄有多少年了?又霉又烂的。阳光倒是充足,又西斜,窗框又烂。”极富象征性地,这成为了他们在死前说的最后一句话。这间被嫌弃的破旧房间,也成为他们的丧命之处。

从描写边缘人沦落与犯罪的角度,《正义回廊》更让我想到几年前的《踏血寻梅》。这部影片对于新移民边缘处境的展示全部凝结于细节中:沦落风尘以获取的耳环和高跟鞋在生命的最后摘下脱下、一再被同伴纠正的“M记”的发音和被家人警告不要说的冷水江话、朗读的《圣经》中向往天堂、闪回里数年前刚下火车到香港时的一派天真模样……

电影《踏雪寻梅》剧照。

另一边,《踏血寻梅》里的杀人者是本地的送货工人,亦挣扎在社会底层。一个细节是,在送货时,收货单位拒绝他使用厕所。好像排泄自由总和最底层的尊严相关,一如《正义回廊》中关于唐文奇失禁的描述。他供述自己杀死女主角的原因:“我不讨厌女人,我讨厌人,所以我不希望她是人。”

在被异化的视角里,人间与地狱已无分别。谋杀不仅是恨的发泄,还可能代表着清洗和解脱,甚至在最极端的情况下,代表爱。所以《正义回廊》的张显宗反反复复地幻想化身希特勒:“如果我在希特勒的时代,我也会做希特勒的事。”

回到文章开头说的,关于《毒舌律师》的一种共识是“满足了社会情绪”。这种社会情绪是《毒舌律师》和《正义回廊》共同的出发点和回归处。那么,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社会情绪?

电影《毒舌律师》剧照。

黄子华讲栋笃笑时,曾有一个特别经典的段子:

“过去香港十年里,大约有四次金融风暴,我四次都中招。如果在以前,各位,我肯定我一定是一个忠臣,如果不是,我怎么会在十年间被人抄四次家?我是忠到和屈原是一类人了,不投河都没有用了。

现在我的座右铭是什么?‘输少当赢’。不要误会,不是输少一点就当做是赢。而是‘输剩少少,都当是赢’。”

黄子华能走红确实是有原因的,他真是港人的“嘴替”。“输剩少少,都当是赢”,就是一种特别本地化的哲学,带着自嘲的实用主义和乐观,像发源于上世纪70年代、强调拼搏不屈的“狮子山精神”在新世代的变体。拼搏不屈的背面是刻苦耐劳。凭借这一招,无论是金融危机,还是系统性的不公,都能在这个波诡云谲的时代里一一挨过。

时间来到2023年。《毒舌律师》和《正义回廊》,恰好就代表了两种面对当下的不同态度:前者召唤一场大胜,让观者酣畅淋漓地感受在现实中难以复刻的惩恶扬善,哪怕代价是抹平细节、对灰色地带视而不见;后者抱着更为晦暗的态度,迷惘于系统的不可靠和真相的不可测,并强调悲剧不只发生在公堂之上的两位被告人之间。

电影《正义回廊》剧照。

或许,要帮助全社会更稳定地面对生活、更清醒地认知现实,也需要兼有前者的振奋和打鸡血的希望,与后者的悲观和直面不堪的强心脏。所以我说,这两部电影的前后脚上映,形成了一种可能超出创作者预期的巧妙互文。

最近一段时间,每次我看完新上映的港片(如《七人乐队》《风再起时》),都会想到《金鸡》,并为《金鸡》的“难再得”而深深遗憾。这部吴君如主演的喜剧,是我心中对于香港精神的最佳诠释。既是浪漫又是残酷,既是渺小又是伟大。在悲喜交加之间,这是一部真正属于香港普通人的传奇。

但看完《毒舌律师》和《正义回廊》——这两部在我这里都谈不上满分的作品——我的遗憾却释怀了一些。至少本土的新一代影人们还在顽强地拍电影。用自己的方式,在现实允许的情况下,说出对香港的理解。这些理解是彼此迥异但完整自洽的。因此,我反倒感到一种文本之外的振奋。

振奋于这还是“输少当赢”的一代。他们“输剩少少”的手里,还攥着写故事的笔。也像艾柯在《悠游小说林》的末尾写的:

“我们终生都在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为何出生,为何而活。有时我们寻找的是一个广大无垠的宇宙故事,有时则是我们个人的故事(我们向告解神父或心理分析师倾诉,或写在日记里的故事)。有时我们的个人故事和宇宙故事如出一辙。”


本文内容系独家原创。作者:雁城;编辑:青青子;校对:贾宁。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5 ) 『毒舌律师』钟念华X曾洁儿删减戏猜想

钟念华看钟赘婿的眼神 全程蔑视或无视 没有任何的夫妻感 也没有出事后合谋的商讨意思 钟赘婿只是大小姐睥睨天下的其中一人 片中钟念华初时就认得曾洁儿 二人关系维持了两个月 没理由等曾洁儿女儿七八岁了 才知道她和自己老公有一腿 花絮又说三人曾拍过野性的一场 说明某些行为是被允许的

什么男人、女人、与狗 都不过是大小姐的玩具 但两个玩具不能离开被允许的范围 真的在一起过日子生娃去了 钟念华只有钟老太 没见到钟老爷 很可能身在豪门但父爱缺失 钟家子嗣单薄,只有独女 可能父母并不融洽 如果钟老爷爱出去玩忽视家庭 或者父母关系中曾有暴力事件 大小姐也可能形成扭曲性格 玩而不爱,或者不知道怎么去爱 或者干脆以暴力行为示爱 视人命如玩具,得不到就毁掉 有种理所当然的残忍天真

大小姐掐烟的姿势与曾洁儿相同 而且都给了大特写 狱中相见时大小姐摁灭烟头后 曾洁儿整个垮掉 说明这个动作在之前的关系内 是某种暴虐性/制服性的示意 是钟与曾的关系内过分行为的前兆 这种动作会引起曾洁儿绝望的预期 所以曾洁儿崩溃了 也是当初逃离大小姐的原因 但她日后在狱中对别人发狠时 也不自觉地用了同样的掐烟姿势 这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体现 某些行为已无意识地向痛恨的人靠近了

曾洁儿在意外怀有bb之后 在某次与大小姐的关系中 被大小姐施予了某种暴虐行为 也导致日后曾女出生先天不足 大小姐对曾是有真爱的 开始是玩玩后来有真感情 但自己性格中有不可控的暴虐成分 导致钟洁儿怕她多过爱她 而因为某次玩得过火 曾还是决心要逃离了 而出于某种愧疚大小姐放过了曾

八年,她也试图放过她忘记她 也又换了一个又一个的新玩具 她也不是不知赘婿在外不太干净 反正自己也不爱他 不过摆着当个豪门公仔,翻不了天 但大小姐不知他外面的女人就是她 于是当真正见到二人爱意融融地 在一起生儿育女时 还是不可遏制地爆发了

曾洁儿,你可以不爱我 但也不能去爱别人 尤其是爱这样一个无能的赘婿 大小姐对曾洁儿又爱又恨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她们在一场国际服装秀场上相识 曾洁儿在舞台上展现的名模范儿 那睥睨天下的模样 像极了自己 那模样是坐在台下的大小姐对她的初想

百无禁忌的大小姐 忍不住把她弄到身边来 并把自己的赘婿玩具介绍给她 好玩具要一起分享

曾洁儿开始只是媚上 趁年轻捞点好处 可是大小姐软硬兼施的手段 甚至让曾洁儿也渐生情愫 然鹅就在二人互生爱意之时 又发生了大小姐情绪行为不可控事件 曾洁儿终于还是惧怕逃离 曾本质上还是小女人 向往生儿育女现世安稳 不舍得孩子,但怀着又没了工作 只能暗通赘婿委屈求全 自我欺骗地过着“有了个家”的生活

但她不知道有一天大小姐会发现吗 然而既向往安稳又期待冒险 不正是普通人的念想吗 这样富足又危险的日子 给曾洁儿带来欲罢不能的刺激 赘婿是无法真正满足她的 她当然知道他只是个懦弱的玩具 午夜梦回、借酒浇愁 曾洁儿无数次地以她的手势 摁灭了一支支烟头 如烟的往事里 藏着曾洁儿心底无以言说的秘密。

补充&总结:钟太爱的是曾,两个人还养过一只狗。八年前与曾玩赘婿玩脱了,曾意外怀孕,且钟太有暴力倾向曾洁儿对她是怕多过爱的。因为曾的出现钟太学会了爱,但她控制不住自己的暴力倾向,曾洁儿最终还是逃离钟太。钟太学会了爱也学会了放过,没再去找曾洁儿,但留下了她们的狗。八年里狗是钟与曾唯一的情感链接。至于赘婿她就没爱过,知道他在外有花头也没上心,但不知那个就是曾。毛孩子八年后死了,此时的她少了情感寄托又对周围的人和事敏感了起来,于是发现了二人的奸情,她受不了曾的背叛于是再一次控制不住寄几,做出无可挽回的行为,二人彻底决裂。定位钟太天生渣攻但有了爱,洁儿直女但曾经被掰弯,两人就都有了成长弧线,不再是工具人。

6 ) 重见香港电影的精神内核

看完《毒舌律师》,走出电影院只有一个感觉:舒畅。

从主题、剧本、台词到表演,所有环节都配合得天衣无缝,扎实、诚恳、谦逊、本地化浓度高。

《毒舌律师》让我大爱的第一点:它是一个关于底层追求公平公正的故事。

已经很长很长一段时间(无论是香港电影还是大陆电影),没有见到过这样实打实的关于底层人民主题的商业电影了。

这些年影视行业似乎把重心转移到了中产阶层(无聊哦),底层生活要不被忽视,要不就是作为被奚落的对象,有诚意的作品少之又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天水围的日与夜》(香港)和《隐入尘烟》(内地),但它们明明确确走的是文艺片路线,受众相当有限。

当年香港电影给我的最大冲击是,电影创作人员在为底层人们发声和商业娱乐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虽然当时年幼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在商业上大获成功的同时又与社会大众产生强烈共鸣,能够代表底层人民的利益。

这种作品在当年真的是比比皆是,《富贵逼人》系列、许冠杰文英三兄弟拍的一系列电影、还有后来的周星驰的所有作品,无一例外,讲述的都是小人物挣扎求存的故事。

即使笑料再多,内核都是底层人民的痛苦与挣扎,创作人员在电影作品里重新构建了一个小人物是如何在现实世界上尝试找到自己生存之道的故事,他们是如何试图以自己的微小力量与权势和金钱作对抗的,即使以卵击石也在所不惜。

这是香港电影当年有着如此旺盛生命力的根源所在,艺术与商业、残酷现实与励志故事之间的契合状态达到了一种无可比拟的高度。

《毒舌律师》让我看到了香港电影这种久违的精神内核。

整个故事根植于底层,笑料也大多出自于底层特有的cu口文化,或自嘲或揶揄,唯独没有的,就是现在多数作品隐隐所散发出来的慕强心态,对权富的谄媚,对底层挣扎的忽视,更令人痛惜的是,对底层辛酸的娱乐化。

粤语台词真的是整个电影中的精华,你老mo、扑你个街、契弟……更重要的是,并不是为了cu口而cu口,而是每一句对白都被精心地打磨过,是与剧情、人物角色塑造息息相关的,每一个对白都起到或推动剧情、或丰满人物角色、或升华主题的作用,而不是为了粗俗而粗俗。

再则,在法律题材上,关于公平的讨论会显得更有意思:究竟是程序正义重要,还是实体正义重要。

这两者常常是冲突的,但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谁对谁错的事情。

程序正义在广泛意义上来说是重要的,是理性社会的基石,而实体正义对当下的那个个体也同样至关重要,珍重实体正义本质上是在保留人性的温柔和光辉。

对于法律制度,罗翔老师曾经说过,人们本身不需要普法,因为法律只是对人最低的道德要求,如果一个人标榜自己遵纪守法,这个人完全有可能是人渣。

看《毒舌律师》的时候(尤其是最后的法庭戏),是大家不是马上就能够代入到王敏德扮演的钟家法律顾问董卫国?

他就是一个在法律制度上疯狂试探的人渣,他就是玩弄程序正义的那个人。

《毒舌律师》简单来说只是一个案件,但影片精彩的地方就在于,通过这个案件去讲述如何在尊重程序正义的前提下,兼顾实体正义,同时还打击那种借程序正义欺压底层的精英阶层,其中牵涉了大量的逻辑陷阱和现实局限,但扎实的剧本很好地将这些元素控制在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内。

精心打磨的剧本,是《毒舌律师》口碑票房双收的幕后功臣,是近年来难得的优质剧本。

本质上,《毒舌律师》不是一个律政题材的片子,而是一个悬疑剧情片。

从曾洁儿(由王丹妮扮演)涉嫌虐儿、误杀再到谋杀,简单的一个案件通过法律角度的控诉转变,层层推进,把观众带入一层又一层的迷雾。

从要帮她洗脱罪名到要找到真正的凶手,每一个环节都层层相扣,逻辑链完整且令人信服。

悬疑类型片最大的挑战就是需要把大量的细节以一种有逻辑又隐秘的形式铺陈和交织在一起,细微到每一个角色的职业及其拥有的职业知识都与剧情息息相关,同时还要注重节奏的把握,而集编导于一身的吴炜伦竟然可以完美地做到。

U1S1,电影镜头的运用说不上高明,甚至有一点点沉闷,但瑕不掩瑜,电影镜头本来就是为故事而服务的,而这一点它确实是做到了的。

一个小小的感受,不知道是不是导演故意为之,作为悬疑片,导演插入了大量的偷窥者角度,比如镜头从窗户斜着切入,主角只占据画面的小小一部分,就好像真正的凶手正在偷偷地看着主角团乱出一身力、徒劳无功,并得意地为自己把他们玩弄于股掌之间而窃笑。

随着主角团抽丝剥茧般地接近真相,真正的凶手也慢慢地从黑暗中被逼走到太阳底下,接受正义的审讯,正义的天平慢慢地倾向主角团一方,随之这种偷窥者镜头也慢慢地变得越来越少。

真妙啊。

《毒舌律师》第三个出彩点,是林凉水层层转变的角色设定,真实合理,而且子华的演技又很好地承接住了这个角色的复杂性。

作为整个电影的核心人物,子华扮演的林凉水起着不可置疑的领军作用。

林凉水这个角色向观众呈现了人性虚荣和黑暗的真实一面:不是我不想捧臭脚,而是我不会捧臭脚。

那些声称不会捧臭脚的人,很多时候并不是他们真的人性清高和意志独立,而是缺乏捧臭脚的机会和技巧而已。

这就是底层混乱不堪令人绝望的一面:憎恨权力,但一旦有机会就会向权力露出谄媚的一面。

导演花了大量的时间、镜头和戏分来刻画林凉水的转变,刚开始我觉得开篇为时不短的法官身份对剧情来说有点多余,大可直接从回归律师行开始说起。

但细想,缺乏了前面法官生活和冲突的直观呈现,这个人物立得就没那么稳那么扎实,甚至会影响后面的性格转变的可信度。

他经历了拼搏失志(律师转法官)、假清高(法官时期的人事纠纷)、全盘献媚(重做律师专服务有钱人)、被钟家玩弄于股掌之间的人生起伏,最终让他真正涅槃重生的是自己亲手将一个无辜的女人送进了监狱(17年)。

他跌到了底谷,但也因此与那个真正的自我相见,他变成了一个社会底层的代言人,帮按摩妹、无助的阿婆打官司,至此其实他已经完成自我的接纳,那种“为了正义、为了做最正确的事,再流氓都无所谓”的人生信条慢慢地建立了起来。

两年后曾洁儿案情新转机的出现,只不过是给了他一个自我救赎的机会,给了他一个向观众展示他可以为了正义有多流氓的机会而已。

他不介意自己流氓,他接受自己流氓,他甚至有点爱上了那个耍流氓的自己,因为从心底里他相信自己在做正确的事情,那种眼里发出的光彩,是影片前期他做法官、做大律师行律师时没有的,那是一种在世界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全身都放松的状态,只有真正找到自己为之奋斗的信仰的人,才有这样的松弛状态。

我真的太喜欢林凉水和金远山第一见面时子华的表演了,作为观众的我很明显感觉到林凉水的变化,是那种决定不再谄媚、无惧一切的自如。

不得不说,子华把林凉水前后期的状态对比演绎得入木三分,是渗透到一举一动的演技啊。

二刷是必须的~

7 ) 这部电影,黄子华等了33年

《毒舌律师》(港名《毒舌大状》)火了。

这部1月21日于香港上映的电影,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成为了香港史上票房最高华语电影、香港首部票房破亿华语电影。排在它身后的,是古天乐主演的科幻大片《明日战纪》,位列第三的是去年上映同为黄子华主演的《饭戏攻心》(内地片名《还是觉得你最好》)。

《毒舌律师》由《激战》编剧吴炜伦自编自导,是他的导演处女作。黄子华、谢君豪、王丹妮、廖子妤、王敏德主演,讲述了律师林凉水(黄子华 饰),为了维护深陷虐女冤案的单亲妈妈,向权贵发起捍卫法律尊严之战的故事。

两年两部高票房电影,对曾被戏谑为“票房毒药”的黄子华来说,俨然一件不可能之事。

毕竟,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他拍的都是既不叫好又不叫座的“那样”的电影。在他的栋笃笑《娱乐圈血泪史2》中,黄子华谈到一件趣事。

2002年,他拍了导演处女作《一蚊鸡保镖》,票房大扑。尔后,整整四年没有人找他演戏。后来,有个老板请他吃饭,说华仔(刘德华)、伟仔(梁朝伟)帮我拍这些戏,你来帮我拍那些戏。听到这里,黄子华很吃惊,他说,一个父亲即使再讨厌小儿子,也不会直截了当地说,你哥哥上名校,你上烂校。

抱着“拍烂戏”的念头,黄子华甚至在片场主动安慰起因剧本差而愤怒的导演:华仔、伟仔拍好剧本,我们呢,拍“那些”剧本就可以了。如今,他终于可以凭借《还是觉得你最好》《毒舌律师》,博得比华仔、伟仔更高的票房了。

2月24日,《毒舌律师》在内地公映。走入影院前,本文能让你更了解这部电影,以及那个昔日的“票房毒药”,如今的“票房神药”——黄子华。

“求公道”林凉水

《毒舌律师》是一部好电影吗?是,也不是。

虽然以“律师”为片名,但不可否认,它不是一部合格的律政片,想在影片中回味TVB黄金时代律政剧魅力的观众,或许要失望了。它的确描摹了“大律师”在法庭上唇枪舌剑的过程,但你很难说,它对香港法律做了一次正确的诠释。

然而,它的确是一部生逢其时的“正确”的电影。

这种正确,反映在香港观众的自发买票行为中。一部打嘴炮的“爽片”,为什么能成为“百年香港影史首部票房破亿华语电影”,因为它满足了本土观众的审美需要与心理诉求。这种满足,曾体现在《战狼2》《流浪地球》上。不论你喜不喜欢,它都代表大众的呼声。

《毒舌律师》好在哪儿?好在它足够爽。

它的故事简单到可怕,一个“小三”的孩子,被有钱有权的“正室”误杀。入赘的丈夫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与名声,将所有的罪责都推到了“小三”身上。她失去了女儿,也失去了自由。林凉水为民请命,向着权贵发出怒吼。终于,正义战胜了邪恶,天日终见昭昭。

这样的电影,其实过去并不少见。周星驰1992年拍过一部电影《审死官》,讲的同样是一个斗权贵的故事。那部电影,以4988万的成绩拿到了当年的香港电影票房年度冠军。《审死官》与《毒舌律师》,的确有不少相似点。

一来,它们都是喜剧。前者是无厘头,后者是毒舌风。其二,两者的主角都是“律师”——过去叫状师,现在叫大状。第三,都是为一个孤苦伶仃的可怜女子申冤。更难得的是,扮演申冤者的周星驰与黄子华二人,还都是喜剧大师。

当然,《毒舌律师》比《审死官》更深刻,探讨的问题也更沉重。它的内核,鞭策的还是阶级问题。戴锦华说,如今整个世界最凸显的变化是贫富分化和阶级固化,这是造成种种消极、种种抑郁症、种种“躺平”说的来源。

《毒舌律师》谈的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当一群已经阻碍了你上升渠道的人,诬陷你害死了自己亲生女儿,你当如何反抗呢?

答案很简单:无法反抗。在香港,阶级问题已存在很多年了。黄子华曾以开玩笑的方式,说如何分辨一个人是不是香港人,就问他能不能买得起山顶的房子,说买得起,就不是香港人。

这样一个无力反抗的香港人,是很难相信“自助者天助”之说的。

所以,主张靠一己之力反抗的《怒火·重案》《拆弹专家2》,没有在香港本土取得如内地般汹涌的票房,他们更愿意期待一个救赎者的到来,也就是大律师林凉水。

全片最高潮的地方,莫过于林凉水在最终庭审时的咆哮:以前,个个都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今时今日,人人都改口,说法律面前穷人死定了。我就看看,今天谁死定了。此处,带来的是一种狂躁的爽感。纵然观众知道现实中不可能有林凉水这样的律师,也不会出现如此咆哮公堂的行为,但依然为之泪流。在阶级固化与时代沮丧日益见长的当下,这种爽感已经是普罗大众唯一的慰藉了。

《毒舌律师》提供给观众的,是一种非常传统的普世价值:是非曲直,自有公道。

好人就应该有好报,做了坏事就要受到惩罚。但现实之事往往事与愿违,劳动人民只能自己想办法。于是,古代中国出现了《窦娥冤》,出现了阴曹地府;古典主义时期的欧洲戏剧里,出现了正确、公正的化身:贤明君主。

这里插句题外话。

香港司法制度中有个很重要的部分,陪审团制度,又被称为多数人裁决的正义。电影里,第一次七人陪审团以六比一的裁断,裁定“小三”曾洁儿有罪;第二次,他们全票裁定,曾洁儿无罪释放。在我看来,此处的陪审团本质上代表的是人民本身。他们很容易被蒙蔽,但不会永远被蒙蔽。

黄子华演的,不是一个律师,而是一个控诉者。他向时代发泄愤怒,向人间抛出火焰。他不是盗火者普罗米修斯,但他至少为尘世洒下了一颗火星。

“控诉者”黄子华

熟悉黄子华的观众知道,他不仅仅是一个演员。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他更为人知的身份,是一个“栋笃笑”表演者。栋笃笑就是“stand-up comedy”,在内地被翻译成单口喜剧。随着《脱口秀大会》兴盛,这一概念逐渐被大众熟悉。

1990年,30岁的黄子华在仅有300个座椅的香港文化中心剧场,开了人生中第一场栋笃笑《娱乐圈血肉史》。他说自己是揣着当演员的梦想,闯入娱乐圈的,但很可惜没有人赏识他。他干过编剧,干过场务,干过主持,演过舞台剧,也跑过龙套——演奸人、变态、性无能。他将自己戏称为“伟大的艺术家”。

《娱乐圈血肉史》

“电影公司不找我,电视也不找我,没有人找我。当任何人都不找我之后,慢慢地我就会觉得自己是个伟大的艺术家,在生前都不会受到别人重视的。但我比伟大的艺术家更伟大,因为我知道我死后都不会受到别人重视。”

最好的喜剧是悲剧,最好的幽默是自嘲。这句话用在黄子华身上最合适不过。他伏案9个月,将过去六年闯荡娱乐圈的辛酸写成了诗歌,唱给了三百名观众。

尔后,一炮而红。作剧黄碧云说,她在黄子华的栋笃笑里,看到的是“惊心动魄的残酷”,难得的是众人都笑得出。她忘了,喜剧的起源即来自于嘲笑。

上世纪90年代,黄子华一场又一场地开着栋笃笑,一年又一年地推出节目。在屏幕之外,他成了堪比周星驰的幽默大师。但在黄子华的心中,“当演员”始终是一个不能磨灭的印记。就像郭德纲,明明相声说得那么好,还要去拍电影。

黄子华的演员命运,在电影与电视剧上表现得截然不同。他主演的电视剧,几乎部部热门。2000年播出的《男亲女爱》,创下TVB史上最高收视50点纪录。在剧中,黄子华主演的与小强结拜的男人“余乐天”,让不少观众一记20年。2013年,他更凭借《my盛lady》,摘得万千星辉颁奖典礼最佳男主角大奖。

他还来过内地发展,在2002年播出的《非常公民》里饰演溥仪。

这个角色,被他记了10年。2011年的栋笃笑《娱乐圈血肉史2》中,他说溥仪,这一辈子都身不由己。而现实中的我们,是否也是一个个不同程度上的溥仪?

《娱乐圈血肉史2》

然而,这份好运并没有沿袭到电影身上。

就像前文所说,在导演处女作失败之后,只有“那些”电影才会来找他。演不演呢?演。演的越多,批评就越多。你这么大的名气,怎么拍出的电影既不叫好也不叫座?真是“票房毒药”。

电影银幕上的他有多失败,栋笃笑舞台上的他就有多光彩。2011年,黄子华首次将栋笃笑开到了红磡体育馆,那个经常开演唱会的万人舞台。那年,他春风得意。香港杂志封面上,佘诗曼痴情地望着他:子华,我好中意你。

黄子华是一个控诉者。如果说,他的栋笃笑处女作《娱乐圈血肉史》,是以自己为媒介,向着香港残酷的娱乐圈发出质疑;那么,后续的一系列作品,则对社会、政府、官僚以及资本甚至“接下来往哪里走”提出了深刻的反思。

他为香港底层的居民发声,房价越长越高,经济越来越差,老板的要求越来越过分,薪水则越来越少。他控诉一切不合理的事,失业、自杀、舆论、教育,通货膨胀以及男女感情。但他并不是一个“举世皆醉我独醒”的愤青。

黄子华曾在一场栋笃笑用2/3的时间讽刺前香港特首董建华,但最后却说,其实我是支持董特首的。“董特首认为不能将所有社会问题都怪在他身上,但我恰恰认为,他对社会的最大作用,就是我们可以把所有问题怪到他头上。”

提出问题很容易,难的是如何透过表面看到残酷的本质。毕业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哲学系的黄子华,读尼采,读陀翁,最后化身存在主义哲学的忠实信徒。他说,存在主义最好的地方,就是给人选择的自由,而不提供既定的方向。

“现在香港人倾向没有选择,其实是他们看人生的观点角度没有出路,他们根本没有自己(看事物)的角度。现在物质就是神,资本主义就是宗教。”

2018年,黄子华开了最后一场栋笃笑《金盆4808;口》,宣布封麦。

也正是在那一年,他主演的电影《栋笃特工》力压《无双》,拿到了当年的香港电影华语片票房冠军。从栋笃笑发迹,因为栋笃笑形象深入人心接不到其他类型的角色,最后又靠栋笃笑捣碎“票房毒药”称号,命运向他开足了玩笑。

“金鱼佬、贪钱、贱格,是不是我不演这些角色,就没有人去看?”

2011年,黄子华在红磡自嘲式的抛出这个问题,台下异口同声喊到:是。的确,即使在他“翻身农奴把歌唱”的《还是觉得你最好》《毒舌律师》里,他演的依旧是一个“贱格”。不过,想必此时的他不在意了。演员,最难的就是永远做自己。

短评

确实是替全港市民出了一口恶气,黄子华结尾燃爆的激情演说起码值五千万票房。3.5

4分钟前
  • LOOK
  • 还行

你也知道法庭上怒斥权贵,呼唤公正的戏码只能出现在电影里,可看到还有人用电影为正义招魂,依然让人心潮澎湃

5分钟前
  • 魏春亮
  • 力荐

好久没看港片了,没想到还是这么优秀。除了律政题材有吸引力,最重要的是演员的选择,竟然与角色融为一体,没有违和,而毒舌大律师和黄子华太搭了,看似“弱小”,到了结案陈词时刻,激情四射啊,力挽狂澜!最后,当我看到王敏德、林保怡出场时,仿佛又回到以前,感动的只想落泪…

8分钟前
  • Hangain
  • 推荐

终于切切实实感受到黄子华作为演员上的感染力,特别是最后一场结案陈词。廖子妤没有什么台词,但她一站出来的气场就无声胜有声,霸气!杨偲咏的眼神也很有戏。的确能做到大快人心!本片可称之为九品芝麻官2023

10分钟前
  • 今井隆起
  • 力荐

看到电影里的毒舌律师用三寸不烂之舌为普通人讨回公道固然很爽,但是一联想到事实上没有法律界会为你打抱不平,没有大律师会为你据理力争,更没有坏人会蠢到把犯罪证据拱手相送,心底便不由地生出一股悲凉来,说到底电影提供的也不过是普通人聊以慰借的情绪价值罢了,该片能够在香港打破诸多票房纪录大抵也是这个原因吧。

12分钟前
  • 大宝魚
  • 还行

看完懂了本片为何受欢迎,没有百转千回的剧情,冤案的事实真相早早摆在观众眼前,法庭辩护也全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很古早tvb律法剧的模式拍摄,它太理想主义,这样的理想主义是现如今影视剧都嫌老土不去拍的,也是老百姓明知现实难寻却内心依旧渴望的。影片借角色之口表达了不满、自嘲和依然愿意相信法律公平公正的心情,即使微弱也还想为之振臂一呼。黄子华林保怡球场谈心一段给我共鸣很大,不想捧臭脚失败,捧不到臭脚失败,不会捧臭脚失败,捧错了臭脚还是失败。法律面前到底人人平等还是三六九等,天到底冇眼或有眼,大家心里都有数。

13分钟前
  • touya
  • 推荐

祝大家都拥有完善的法律制度

17分钟前
  • _Fung
  • 力荐

前半场真的不错,王丹妮令我惊喜,还看到老去的林保怡。有些片段挺血腥的,最后呈现的大律师形象也很动人,如平民英雄,甘于贫穷,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但法庭戏的大段说教太令我尴尬了,明明可以明示暗示的东西非要硬说,之前表现了还要再说。接触过英美法系所以知道那些话绝对不会在法庭上听到的,最起码不该是由辩护律师在说教。法官不该是摆设,谢君豪的角色帮忙方式也很儿戏,还有反派董大状(也是老面孔),在法庭说出那些话... 再加点其他戏表现司法腐败就好了,法庭戏真的不太行。总体来说法庭外比法庭内好,边角角色比律师角色更令人信服。

19分钟前
  • 近朱者千慧
  • 还行

2023.1.7 香港点映。一场价值观输出大戏,人物做的扎实。和同期的法庭题材《正义回廊》比,牺牲了现场的真实性,转而变得更为dramatic的个人演讲,尤其律师在法庭发问又故意收回的段落有些失真。更像是“Legal high”一样的法制喜剧。就普适性和观赏性而言,《毒舌大状》比《正义回廊》好太多。

21分钟前
  • 必烈
  • 推荐

看完首映,相信是香港贺岁档里面最终会跑出的一部。不得不说,江老板选片实在有眼光!法庭上从丧失公义,到重拾公义,故事跌宕起伏,结果大快人心,男主角黄子华角色转变自然,最后的长独白更是说得荡气回肠,十分贴合宣传语那句:公道自在人心。虽然剧情上有些枝节可以写得更好,贫富差距问题刻意放大了,但不妨碍这是一部让人很有共鸣的电影。可以预见的是,内地版会删改了一些金句,精彩程度会大大减弱。

26分钟前
  • kinder23
  • 推荐

3.5。笑过以后其实是另有意思的电影。前半程一直纠结“正义”迟到还是缺席,后半程演变成控辩双方在法庭上互相耍流氓,证据垮塌法律失踪逻辑不能自洽都不重要了,最后是谁更流氓更不讲理谁就能赢得“正义”的临幸。一个当代港片中有趣又心酸的悖论。P.S. 作为杨偲泳的粉丝,终于在她的健身打排球视频以外,看了部她主演的电影。

28分钟前
  • 九苍
  • 还行

黄子华的演技已经惊人到不用再评价,或者可以说这部戏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靠黄子华一个人撑起来的。案子本身没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值得探讨的不过只是法律的公正与否和原告与被告的社会阶级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后期剪辑太凌乱,转折之处比较敷衍,基本上都是当事人拒绝后被主角劝告进而深思镜头一换已经同意主角的要求。浅焦镜头的滥用让人很难受,所幸的是还晓得在最后给黄子华一个不太长的长拍镜头展现演技。喜剧效果根据影院观众反应来看,似乎很不错。

32分钟前
  • 高詩遠
  • 推荐

警察刚好失职,保安刚好失言,律师刚好失信,医生刚好失误,媒体刚好失声,对无辜女孩和母亲就是刚刚不好。当律师戴着假发维持虚假系统的运转,当权贵可以尽情操控失衡系统的天平,当天使玩偶下已没有了该亮的灯泡,这个失血过多的社会将合谋害死所有弱者。与贫穷相对的不是富贵,与贫穷相对的是正义。

34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法庭上控方律师竟然就这么“审时度势”地反水,被告和证人们时隔两年对案情细节还记得如此清楚,对方身为律师的证人在法庭上竟然能当着陪审员说“真相不重要”。太脱离现实就只能变成一场正义作秀,故事支撑力太弱。以至于最后把法庭当宣泄情感的演讲台也成了令人内心毫无波澜的常规化套路,自我感动味儿太浓。节奏该快的时候太跳跃,慢的时候又太令人没耐心。总之看的过程就是——心无波澜又想按快进,属实低于预期。粤语听多了也头疼。

36分钟前
  • LEのn个晴天
  • 还行

其实是个古典的扭计师爷的爽片,现代化了为可怜女申冤的状王宋世杰,也发扬了TVB律政剧的港味。表面功夫做得出味,铺垫性的结构写得潦草。好的方面是对头律师的味道减退,控方和辩方在职业道德上站在了同一阵营。古老的状王讼师的故事并未因时代改变而式微,反而继续在现代港产片中得以安身。

37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不算难看但有点失望,有《正义回廊》的生猛珠玉在前,这部只能算是拳打渣男脚踩权贵、台词用力过度的八点档爽片……

41分钟前
  • 断音律
  • 推荐

热知识,失血过多后不要大量喝水,会死!!

43分钟前
  • suzie
  • 推荐

【4】嗯。天在看,那么看的是谁呢?

45分钟前
  • DeckardYang
  • 推荐

看子华神舌战群儒当然很爽,因为他作为演员,台词非常有感染力,演技更是大快人心!但我无数次忍不住想,现实中有没有这样据理力争的律师,有没有公平正义的法官呢?我打一个芝麻大的讨薪官司,都要打两年,最后法官操着一口京片儿给我打电话,非常不耐烦地说,就这么点钱,能不能不要闹了?我的案子堆积如山,没工夫跟你耗,赶紧调解结案算了。好像她工作量大是我造成的。这还是首都的法官,可见其他地方会多不专业。由此看来,本片也不过是给普通人聊以自慰的爽片。四星全给子华神,污蔑与嫁祸如此容易,公平和正义却如此艰难,这不应该。

50分钟前
  • 姨太
  • 推荐

求2,我要看更多豪哥和子华神对戏,映后连线豪哥说了好多有趣幕后,原汁原味未内地化之粤语版当然。

51分钟前
  • 深夜声噎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