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此文写给已经观看过《蛋炒饭》 的朋友。
其次,试着解读存在的不同声音,着重分析几点(多半,存有自我吹嘘的潜意识)。
最后,试着以我的,个人视角和真实感受谈谈这部电影。
《蛋炒饭》和《阿甘正传》
观影是件私人的事情。马家辉在《圆桌派》第三季的一期中有谈到,一次在美国看电影痛哭的经历。
一个坏蛋闯进一户人家,然后看到小女孩,好像是十一二岁的样子,他就把女孩抓住,要挟持她,然后那个父亲就阻止说,“别,别碰她,你要人质,我来当”。就常有的剧情,就这样一句对白,“别碰她,你要人质,我来当”,我就稀里哗啦,哭了,把身边的两个洋人惊到了,一个劲的盯着我看。
我想借此处说的是,电影的某些片段和个人经历以及此时心里正在经受什么存在关系,感同深受和共鸣就是这么来的。有好些评论拿《蛋炒饭》和《阿甘正传》做对比,我在第一时间看过《蛋炒饭》并未一下子联想到《阿甘正传》,而是久久沉浸在片尾曲中不能自拔。后来还是在评论细节披露中得知其与《阿甘正传》剧情的相似,但对于我来讲观感绝不相同也不能同一而语,而且虽然剧情相似,但影片的背景和讨论的内容也不相同。就像耳熟能详、俗不可耐的爱情桥段,不同作品带给我们的感受也不尽相同。可能是生活在中国的原因,此剧对我的印象更深感触更大。
我存有一个疑惑,请各位内心作答,在观看影片过程中或者结束后,真的第一时间联想到阿甘还是后续翻开相关评论资料时才恍然过来。对非专业影评人,如我一般的普通观众来讲,第一观影体验很重要,而且,要对自己真诚。
大卫的乌托邦世界
一些评论中带着气愤,试着否定如此傻的大卫怎会收获如此际遇,完全是导演的意淫所创造出来的乌托邦世界,不切实际,不可能存在。先不讨论这样的观影感受,倒是让我想到剧中的一段对白:
红兵告知大卫餐馆被抵押出去时,大卫傻里傻气的问了一句:
为什么呀?
红兵重重的拍着桌子,指着大卫愤恨的说:
你他妈没脑子呀,就你,你凭什么当老板呀!
其实我们和红兵没什么差别。
如果说,大卫的际遇是导演的意淫,如此不被接受,那么玄幻武侠影视剧作品中,主角凭借一人之力,逆天改命,力挽狂澜,救世界于危难水深火热之中,这些,难道不是作者、导演的意淫么?为什么同是意淫,带来的感受可以如此不同,评论者的两级分化如此严重?
只相信你相信的(相信现实生活中大卫不会如此好命),只喜欢你喜欢的(喜欢后者意淫带来的自我满足),好像一点问题都没有。
对红兵良心发现剧情设定的吐槽
在这里,我想到一部电影的对白:
很多艺术家为了自己的名声故意去标奇立异,把色情暴力像毒素一般的散布,用灰色的,悲观的作著去虚构社会的黑暗面,把艺术这美好的理想变成像艾滋病一样的可怕。
为什么会有观众觉得这个桥段的设定,会显得突兀尴尬,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发生?浪子回头、金盆洗手、痛改前非这样的词语突然变得像是寄托于美好的虚假存在。
我们是社会的缩影,我们大多数人的想法是社会主流潜意识。
其实在这里,非要拿《蛋炒饭》和现实生活做对比是不公平的,显然我们的评判标准变得因作品而异了。
我的观影感受(小时候的大卫)
饰演大卫孩童时期的小演员,演的特别棒,真的特喜欢,而且从他身上能让我感受到那个时代孩子身上的纯真讲义气。孩童时期的大卫和茉莉、红兵相比较,并不傻,反而看起来像大哥,有担当讲义气;凸显出大卫傻的,恰恰是在社会急剧变迁,长大之后,与周遭人物事件相对比出来的,我不清楚这是不是导演刻意的编排,很有意思。
导演在拍摄大卫小时候学校发生的“板砖”事件时,大人与小孩内心世界的鲜明对比,历史重大进程与小人物的成长之间的结合转换,看着很戏剧也喜剧。
“板砖”事件后,老师把大卫叫到办公室:
老师:你这一板砖,苏美两霸不知挑起怎样的国际事端。
......
你走吧。
大卫支支吾吾说:我......我......
老师看了看桌上的砖头:你拿走吧。
大卫得知哥哥要去当兵的消息,对父亲说:
爸,我哥还得替我收拾绒毛呢。
大卫爸说:瞧你这样,我要不在了,你怎么办呀?
大卫:那你什么时候不在呀。
当时在看这个片段时,内心特感动,最直接的感受是它让我想起我的父亲。大卫父亲内心的忧虑与大卫孩童时期的无忧无虑对比鲜明,很直白的两句话却格外触动人心。这段也是后续为大卫父亲去世埋伏笔。
紧接着大卫想要学习蛋炒饭,父亲讲起家族史,其中有一句这样的对白:
父亲指着头说,有些东西光靠这好是做不出来的。
乍看很有道理,其实也很有道理。这段暗指后面出现的食堂经理,虽然聪明当上经理这个职位,但却做不出像样的东西,拿不上台面。
我的观影感受(思考)
先讲一件最近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我有一个表哥,今年35岁,前几天因为些事情和他微信聊了很久,关于我生活的现状,存在的焦虑等。我这个表哥没怎么读过书,从财富积累上来讲,他不算成功。我把自己现阶段的一些思考感受和顾虑讲给他。原以为我和他这个没读过书的人不同,自己读过书,想得多也上进,思考事情也会更全面更深远,没想到表哥听完我的啰嗦,回了一句,和我以前一样。
不要以为自己聪明,也不要以为大卫傻。
反观影片,大卫和大卫哥哥、红兵、茉莉形成的鲜明对比,到底谁才是普通人?我迫不及待的想获得成功,获得财富,这是社会告诉我的,大卫哥哥,红兵和茉莉都是如此,我们是社会洪流中的一坨,被洗刷的痛苦不堪后,做出好像身不由己的选择。红兵为了追寻自己向往的生活,伤害了茉莉和大卫;茉莉为了音乐梦想,一直被男人伤害,两个人都是在伤害和被伤害中患得患失。
其实从心底的欲望来讲,我们都一样,是普通人,抵挡不住社会洪流的进程,而大卫就傻,显得无动于衷,自始至终。到底谁才是普通人?
讲到这里,其实影片是向我抛来几个困惑的。
如何平衡不忘初心和拥抱变化。
如何平衡快慢,急功近利、浮躁的社会如何自处。
这是一个不断生活实践,慢慢发现,慢慢作答又可能一辈子寻不得答案的过程。
写在最后
整部片子以小人物的个人成长和社会时代变迁相结合,跨度时间很长,里面描写历史事件隐晦的对白和细节有很多,这里不举例。影片旁白是饰演大卫的黄渤以大卫第一人称叙说,独白温暖,极具感染力。我很喜欢这部电影,最初写影评时,评了一颗四星,再写这篇影评时,回看反复琢磨又感受到不同的心情,毫不犹豫的一颗五星。当然,最重要的是,观影是件私人的事。
当然影片中很多有趣的对白,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影片质感,如:
大卫的妈妈抡着扫帚叫住大卫,当着全院人的面儿,质问大卫,这床单刚铺几天,刚铺几天呀,你看看。周围的邻居围上来问床单怎么了,大卫妈妈支支吾吾的没说,最后来了一句,大鼻涕泡往上抹。
有段大卫和大卫哥哥的对白:
大卫:哥,你会做蛋炒饭么?
大卫哥哥:爸以前让我做过,可火候老掌握不好,那玩意儿没什么大用,要过好日子赚钱才是真的。
和片尾大卫凭借蛋炒饭成名形成鲜明对比。
片尾老爷子问大卫:
你花了多长时间学会的?
我……,差不多三十年。
两句简单的对白承载的心血和厚重感,是文字所不能言明不能表达的。即使再次回顾此片段,黄渤支吾的言语间,流露出对三十年的不在意和真诚,都会深深的触动我。
还是想说说红兵,关于红兵最后出现在车里的片段,特别是当《朋友别哭》这首歌响起时,我的眼泪真的是劈里啪啦,“你他妈真傻”,红兵是被傻子救赎,自我解脱的人。
影片中有很多有意思的对白和细节,还是要自己去体会感受。
试图模仿阿甘正传但限于水平不够只落得个东施效颦下场。 人家阿甘讲的是主角虽然智商低,却靠着坚持赢得了身边人的认可与上天的青睐。 你这个主角光智商低了,执着于做蛋炒饭并没有表现出他有多么可贵的精神,所以也得不到观众的共鸣和欣赏。 借了人家的壳子,却没有自己的魂,讲不好故事,要表达的东西七零八碎不知所谓。 故事本可以演绎的更好,但导演的水平就在这了,整个电影展现出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几年特有的京式文艺,拍摄手法与叙事方式充满着电影产业起步初期的稚嫩感。
2011年居然还有这样时代感的作品。 ps:我一直很同意马前卒对文艺界的看法,现在的艺考形式,造成了太多文艺界人员,缺少社科人文知识。 再加上大部分参加艺考的都是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学生,优渥的生活环境隔绝了真实的底层生活,让他们连某些基本的生活常识都有限。 他们的作品就好像空中楼阁一样,看起来优美华丽,仔细一琢磨就露出空洞无物的内核。 真正优秀的文艺作品,从厚实的底层土壤中汲取养分,是经得起琢磨研究的。 可惜的是目测我们文艺界很长时间内都将是这帮人把持着了,也不知道再过几代,能不能积淀出孕育作品的土壤。
李大侠以吸腥大法每年1升的速度吸王大侠的血 假设王大侠总血量为12升 每年增加半升 在不考虑李大侠晕血的情况下 王大侠什么时候死
李大侠开设学校 树立王大侠作为榜样 鼓励大家学习王大侠捐血 请问要多少学生才能满足李大侠的吸血欲望
后来李大侠的儿女效仿李大侠开学校 同样是树立王大侠为榜样 鼓励大家献血 请问为何李大侠的儿女不学王大侠
一个人的时代史。是在贯彻傻人有傻福吗?无数次被最好的朋友欺骗,却始终如一,这样的胸襟现在还存在吗?脑子里想的只有一件事,炒菜,做蛋炒饭。别人快的时候你就要慢下来。小时候书包里的板砖很有趣,玩具?这个怎么玩?恶搞调侃了几个艺人,却是无力撑不住场面。
学院派电影,中国版阿甘,改革开放三十年。
垃圾劇本硬生生地把"大智若愚"給整成了"大愚, 弱智"。黃渤今年在幹嘛 接的電影一部比一部不靠譜。
这是在模仿阿甘吗!?
故事立义不错,一个小人物只专注做好一件事儿,小人物的执着伴随着时代的变迁,既使物是人非,坚持下来的有时候就真成就了自己。
戏弄冯小刚、超女、周杰伦的段落有点儿意思
剧情很好 虽然恶搞 但我喜欢 黄渤演技真心不错 现在社会太浮躁了 什么都慢点更好
徐徐道来的一部电影,你也得慢慢的看,才能品出味道。
算是惊喜之作,怀旧的老北京画面和影像是一大亮点,调侃冯小刚周笔畅周杰伦等娱乐名人也让人眼前一亮,最牛逼的还是黄渤的表演,牛逼~
四星都是黄渤的好嘛!!!
有点阿甘的意思了
时代缩影~ 模仿《阿甘正传》呢吧!
好人好梦、傻人傻福,只有在电影里才能看到。现实人生啊,好人没有好梦,傻人也不会有福。人生就是用一辈子慢慢来做成一盆蛋炒饭,有人得到了,有人失去了。
有着类似饮食男女的开头,只可惜欠缺精致,这也是全片最大的遗憾,很多地方本应更出彩,可惜水只烧到了70度。
1、导演心太野。2、山东胡同腔。3、黄渤の沦陷。4、阿甘の沦陷。5、食神の沦陷。6、卧槽的海报。7、凭什么是蛋炒饭。8、别致敬了,亲。ps:看完电影,还是海报给我的印象最深。
傻人有傻福,痛并快乐着。尘封两年的电影连字幕都木有,山寨《阿甘正传》但手法拙劣,技术有限。伪纪录片和泛黄调色用的忒多,时间太短进度太快不够延展历史篇幅,这种剧本在国内只适用于拍成电视剧。个别几处喜剧段子可圈可点,比如板砖破坏中美关系,冯裤子电影院里骂亲嘴等。
黄勃你真牛逼
山寨啊,无比廉价的山寨,从立意、手法、编剧到执行,处处粗得掉渣。如果阿甘是大智若愚,大卫就是真傻;如果阿甘是赤子之心,大卫就是纯傻。这傻不仅自我欺骗,更尽力YY欺骗观众,关键是骗还不自知,以为洋洋洒洒大跨度了挥洒情怀了就是本事。眼高手低之作。
因为黄渤!!渤哥演技一如既往的牛!!
不要再相信豆瓣评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