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选角不错
男女主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的和谐自然,导演拍的太好了 ,一路上两人骑马,不管是在平坦的旷野,还是小路,陡坡,人和景致都是那么的贴切,没有一丝不谐和音。旁观者如我们看的是非常的舒缓,真的是爱在天地苍茫(电影的又一翻译真是太恰如其分了)。
电影有一些特别有意思的片段,男主到达了一个城市,这座城已经被瘟疫包裹了,每人都人心惶惶,精神不正常了,看到男主在一个水池边喝水,就认定男主是在投毒,罪魁祸首,全城出动要致男主死地,躲过了一劫之后,男主看到从奥地利追他追到法国的一群人也因为类似的原因被这座城的人疯狂攻击,死亡。男主抱着猫站在屋顶看着这一切说“当他们(人类)恐惧的时候可要当心”,这句电影里的台词放在现实依旧适用,不仅要当心群体性恐惧的人类,还要远离他们,因为恐惧的下一步就是疯狂。女主为了打听丈夫的下落去了一个她熟悉的城市,熟悉是源于这城的市长。一群上流人在听到女主的姓氏后全部变得慌张,毕恭毕敬,而当知道女主竟然从瘟疫之城而来,又一次慌张,这次的慌张不是因为对权力地位的谄媚,而是对生命死亡的畏惧,在这一刻身份权势如浮云,想想也是,都死亡了富贵是享受不到了。而这时市长来了,虽然市长是配角,演员也不熟悉,但是从他对女主说话语气以及看她专注的神情,市长对女主是种爱慕,爱慕跟爱是同而不同,当家庭聚会变成一场闹剧后,上流人群唯恐避而不及,佣人们忙着消毒时,市长依旧在考虑女主的安全想着怎样护送她去见侯爵,她来自哪对于市长而言也是浮云,最后女主决定和男主继续上路,市长还拦住赶来的士兵,呵斥他们退下。我们有时喜爱这个人,喜爱那个人,或者不同阶段爱上不同的人,但爱一定有侧重,当爱倾斜于一个人的时候,即使最理性的人也会对一些事视而不见,即使这一些事关乎自身的危险。这段虽然是插曲看的挺有感觉的。
2 ) 骑士精神与法式浪漫的美妙结合
十几年前在央视八套看过,最爱的电影没有之一。男主角安吉洛是为祖国意大利独立而奋斗的革命者,为躲避哈布斯堡奥匈帝国的追杀只身流亡法国,遇见了比诺什扮演的女主角侯爵夫人。他们在疫病横行的小城相遇,一起穿越普罗旺斯的苍茫山野与荒原,一路患难相随,共同面对霍乱时期人性的自私与丑恶。影片没有什么大起大落,却浪漫的刻骨。尤其男主角展现出的崇高的骑士精神,正是十九世纪波澜壮阔欧洲历史的最好的写照。看着这部影片,仿佛回到少年时代的那些夜晚,一个人静静地读着外国名著小说,思绪早已飞去了那些浪漫的年代,这种情怀难以言喻。影片中英勇献身乡村医生,可恨又可悲的革命叛徒,贪财的向导老头,大鼻子情圣客串的小城市长与自私自利的小市民们也很出彩,十几年来看了好几遍,从二十出头到三十五六,从不觉得乏味。
3 ) 追忆贵族时代
2003年春夏之交,北京,非典搅乱了人们的生活。同宿舍的哥们有的回家,有的投奔在京的亲戚,剩下我独自留守。课停了,整天无所事事。除了啃啃外文书,打打游戏,剩下的就是打篮球踢足球以增强体质抵抗病毒。住在附近的一个朋友为了给我解闷,送来一堆光碟,我就有机会从中翻出这部《屋顶的骑士》。
我惊叹,影片描述的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霍乱之灾,造成的恐慌与政府隔离制度,跟当时的中国何其相似。这部影片的出现,真可谓恰逢其时。
这样的巧合,在生活中并不多见。
影片有另外一个中译名《爱在天地茫茫时》,以突出其爱情主题。但我以为,如果仅仅看到从影片中看到爱情,那一定是最大的遗憾。
我看的次数越多,就越是肯定,这是一部追忆欧洲贵族时代的杰作,影片中有无数的细节,都是对贵族时代最深情的缅怀。只是,由于这种深情总是以一种不露声色的方式传达出来,充满节制,故而不易为人感知。但这本身契合了贵族精神本身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节制”。这是我愿意反复欣赏的原因之一。
一个中世纪的贵族应该具备哪些品质?忠诚、勇敢、坚毅、友谊,有爱心而不失节制,优雅而不失果决。他们是上帝的战士,是妇女儿童和平民百姓的保护者。所有这些,仿佛都是在描述本片的两位主人公,不是吗?
中世纪的骑士,其忠诚与爱首先是对上帝的。影片描述的是19世纪30年代,经历过拿破仑战争洗礼的欧洲,民族主义勃兴,欧洲民族革命浪潮此起彼伏。对上帝的忠诚已经被男主人公安杰罗对自己祖国意大利的热爱与忠诚取代了,这一点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并不难理解。安杰罗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革命(独立)事业的忠诚,决不逊色于中世纪基督徒对上帝的爱与对领主的忠诚。
安杰罗是个革命者,他和他的朋友从事着让意大利独立的革命事业。他们之间充满着友谊、默契和信任,就像一个大家庭。
塞万提斯以《堂·吉诃德》对中世纪欧洲骑士精神作了最辛辣的嘲讽。但是并不妨碍人们对骑士的想象。影片中,主人公安杰罗在深夜的树林中偶遇一位带着两个孩子的女子,她看起来单纯、天真,对骑士传奇《罗兰之歌》的阅读,让这位可爱的女士脑子里充满对中世纪骑士天真而美好的幻想,她一定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在树林中与他偶遇,并得到他的保护,以及,最美好的爱情。安杰罗如梦幻般的出现在她眼前,使她仿佛置身于查理曼时代的欧洲——眼前的安杰罗跟她心目中的骑士英雄形象那么的一致。
安杰罗成了她的保护神。临别之时,她将《罗兰之歌》送给安杰罗,以她所知道的最浪漫的方式表达了心中最美好的爱情,那是一个贵族女子对一个骑士的爱情。对于一个充满美好幻想的女子来说,这一定是她一生中最美好、最幸福的时刻。
后来,当安杰罗再次回来找寻她时,她已经被霍乱夺走了生命。生命无常。
这段情节只是一段插曲。真正的故事发生在安杰罗与另一位贵族妇人宝琳娜之间。熟悉欧洲骑士传奇的人一定知道,最典型的骑士爱情,一定不是发生在骑士与未婚女子之间的,而是发生在骑士与已婚贵妇人之间。
宝琳娜的出场,与小镇上恐怖的人群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也告诉我们,她跟安杰罗一定有契合的地方,因为在死亡的威胁面前,他们都那么的平静,从他们脸上看不到惊恐与不安。
当然,安杰罗跟宝琳娜不一样,他年轻,脸上虽然写着坚毅,但并没有写着成熟。他敏感,甚至有些神经质。无意中进入他人的房屋,他还要整理自己的装束,不断地重复着道歉的话。而当宝琳娜以一个成熟女性的姿态对此加以质疑、并提到他的母亲的时候,他感到自尊心受到了冒犯,便起身要走。直到宝琳娜提出自己一个人其实也害怕,这才让他不得不拾起作为一个男人的责任感。
之后,我们看到两位主人公在多个场合显示出了他们的与众不同。他们敢于救治感染霍乱的病人,哪怕是看起来毫无希望,与其他人的恐惧与袖手旁观形成强烈的对比。他们似乎还无法无天,不遵循任何定规,仿佛这些都可以被他们轻松驾驭。边境的警察,奥地利的龙骑兵似乎都拿他们无可奈何。看似不可逾越的边界地区任由他们纵马驰骋,原本充满死亡的凝重空气,也因他们的搅动而变得越来越有生的灵动与希望。
他们之间也有较量。两个个性鲜明而强烈的人在一起,不可能没有矛盾。有时候,他们都显得固执,谁也不能说服谁,直到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下命令,甚至是挥动马鞭。当然,男人毕竟还是男人。宝琳娜问:你难道从来没有过犹豫吗?你不怕霍乱吗?安杰罗无法解释,他只是说:霍乱怕我。他的脸上写着牵强,但是这是最好的解释。
他们慢慢了解对方。
安杰罗诞生在拿破仑战争期间,那是欧洲近代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年代,是浪漫主义产生的年代。他的父亲是拿破仑的部将,但是他从不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母亲是贵族,给了他良好的教养,可以看出母亲在他心中的地位无人可以取代:他仰慕母亲,他不断地给母亲写信。他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你满意。
宝琳娜是一个普通医生的女儿。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成为了贵族夫人。丈夫叫罗兰,与《罗兰之歌》的英雄主人公同名。她比丈夫小了几十岁,但是可以看出,她崇拜他,可以得到这样女人的崇拜的人,一定是非凡的。影片结尾,罗兰出场,骑在马上的贵族,虽年迈,却气度非凡,挺拔的身姿与坚毅的脸庞,配得上一个英雄骑士的名字。
爱情产生于这样的反复较量与相互了解之中,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
男女有别。宝琳娜说,她曾经害怕。后来,挫折曾让她丧失信心。在这样的时候,安杰罗的坚毅和执着给了她信心。她恢复了自信和果决,与安杰罗共同冲破了边境警察设置的隔离站。
一个有着坚定意志的女人,当她的信心还需要另一个男人来作支撑的时候,爱情的产生还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吗?
一种节制让二人始终保持着距离。尤其是安杰罗,他有着一个坚毅男子应有的理智和自控力,始终不乱方寸。直到,宝琳娜在反复奔波之后疲惫不堪,霍乱的侵袭终于来临,这是对两人最严重的考验。安杰罗不顾一切,撕碎了奥琳娜的衣服,整夜以酒精为宝琳娜涂抹身体……一种异样的肌肤相亲让二人的距离变得如此的近,却又有如生与死的距离那样遥远。死神几乎带走了宝琳娜,又被安杰罗夺了回来。宝琳娜终于得救。
爱情不是唯一的主题,这里还有生命意志的赞歌,还有更多。
贵族时代一去不复返,这样的爱情故事也不多见了吧。
4 ) 浅,淡,却沁入我心
这是一本让人能够一个人安静的看的片子。。没有情色和重口味,显得是如此的单纯。
这也许是我钟爱法国小众片的原因,没有过多特效的镜头,却总会直击你心。
这是一本让我看完后彻夜回味的片子,却有着淡淡的结尾。
一个是家族显赫的年轻才俊,一个是出生平庸嫁与豪门的女人。
他们之间有情,却注定不能在一起,只有她攥着信件跑至山巅遥望远方的结局。因为在那时,他们的结合只会带来无尽的灾难。这样浅浅的思念才是最好的结局。
印象最深的是女主角感染霍乱,男主角脱光她的衣服,整夜替她搓身,防止抽经而死。没有一丝的歪念,有的就是期盼奇迹发生的冲动!!
浅,淡,却沁入我心,。
5 ) 《屋顶上的骑兵》
轻轻的你,悄悄而来,为沉寂的生命抹上绚烂色彩,蓦然惊觉,天地初开情已在。
这段煽情的话是《屋顶上的骑兵》的宣传词,买碟的时候,常常会被这些煽情的话语所打动,买了回来,但是呢,往往感受上当。
这张不然。
意大利的革命者安哲罗从流亡地重回意大利向同伴报信,自己的队伍中出了叛徒。所经过的小镇瘟疫入侵,他被众人当成是在水中下毒,造成瘟疫的人,绝境出逃的路上,他躲在了屋顶上。夜里却被大雨赶进了屋子里。结识了女主人公宝琳娜。
爱情就是这样发生着,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的。安哲罗护送宝琳娜寻找她的丈夫,路上经历了死亡、欺骗、蔑视~~。宝琳娜在途中想到丈夫可能所在的地方,不想却被人视为瘟疫的传播者而遭驱逐。
结局是怎样的呢?!女主人公最终染上了瘟疫,安哲罗拼命的挽救,天亮的时候,我们看见她醒来的眼睛。
真正的爱情是不是都在得不到的爱情里呢?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理。
影片的主题是爱情,是热烈的革命,是黑色的瘟疫,这些交汇在一起的时候,你不知道什么是可以把握的,你不知道,明天,自己的生命是不是还属于你。
这部片子借来很久了,快要还了,才打起精神来看一下,看完了,觉得这片子还是值得看的,最少,是部荡气回肠的影片。
还有Juliette.Binoche,当然,已不是《蓝》里面的那个美丽如斯的人了,她还是她,已不是那朵莲花。
6 ) Manosque
在去玛瑙斯克(Manosque)的路途上,突然,十几年的前尘往事静静涌上起来,在车窗后怔怔眺望风景的我,蓦地湿了眼眶。想到了什么呢,那是十数年前初学法语的情怀,末梢神经都还是敏感的豪情万丈的自己。
十多年前,初进大学的法语系,外教是家在高地普罗旺斯Digne的阿兰。土生土长的普罗旺斯农民子弟,却不知道那里来的灵感,选择了去爱克斯大学学中文,又来了中国,在领事馆教育处谋得了这样一个为期两年的临时教席。
第一次听到普罗旺斯和玛瑙斯克是他给我们看的电影,屋顶上的轻骑兵(Le Hussard sur le toit),尚听不懂多少的我们,面对那些色彩和壮阔风景,已经震撼掉了。Giono勾画的世界除去普罗旺斯本身的诗意,还有着司汤达式的英雄主义和骑士情怀,于是在霍乱瘟疫的黑色阴影里,普罗旺斯明亮的光影下,安杰鲁和波林娜策马轻骑的身影永远刻成了我不可磨灭的法语记忆,一起留下的还有这些字正腔圆的地名,玛瑙斯克,埃克斯。
阿兰一直为自己的故乡骄傲,后来给我们看的电影是普罗旺斯作家马赛尔.巴尼奥尔的回忆录,母亲的城堡,父亲的骄傲,如今被网上煽情地翻译成再见艳阳天。那是小马赛尔在普罗旺斯渡过的暑假记忆和童年场景。另两部巴尼奥尔是Jean de Florette, Manon des sources。讲述普罗旺斯小村里的罪恶,伊夫蒙当最后的谢幕演出,还有因此而红遍法国的艾玛纽爱尔 .贝阿。
于是,我们就是这样被感染成热爱普罗旺斯的,那时节,还没有薰衣草旅行,没有彼得梅尔,更没有穷要奶奶的一帘破梦。阿兰带来的画册上是粗犷和厚重的风景,乱石垒就的小屋,西北山风中呼啸的枯枝,斑驳各色窗棂下剥落的藤花。 等到阿兰的教席到期,来接替他的却是在巴黎十六区长大的安舟,从举止到口音都是迥然两个世界的人。不过他一直记得我们,哪怕是回去法国以后,大学四年,每年圣诞前后我们都会收到他寄自Digne的邮包,里面永远有巧克力,有在二手书市给我们淘来的程度适合的小书,画报。其实后来我才知道,他那时候已经失业,一边领点救济,一边在打零工。
等到我来法国的时候,和他偶偶通过几次电话,都兰和普罗旺斯路途谣言,更没有直接的火车,于是也就没有见过了,再后来,收到他的邮件,得知他终于摆脱了失业噩梦,再去远东,在京都大学谋得教职。而后,我们就失散了,断了音讯。我一直想要去的玛瑙斯克,竟然要用去这么长长十多年的时间。
心心念念的盼望终于实现时刻,现实和梦想的巨大落差总会君临,玛瑙斯克一样逃不开这样的规则。当我穿过它巨大的城门,我才发现,这早已不是Giono笔下安杰鲁在喷泉屋顶出没的旧城 (虽然我早就查过,J.P Rappeneau拍摄轻骑兵电影的场景其实根本不在此地,而是在卢贝隆名为Cucuron的小村,天那多么滑稽的名字)。 如今的玛瑙斯克到处是北非摩尔移民的小铺子,小街上飘荡着Kebab的羊肉味,带头巾裹面纱的穆斯林不时出没。只有时不时街头出现南方式样的府邸和色调还能唤醒一些旧日的意味,可就是在这样荣光的建筑下,到处是垃圾和污垢,风里是暧昧和不洁的气味。Giono出生的老屋如今是家药房(我联想到的是都兰的大药房,原来是巴尔扎克的故居), 出旧城唯一能让我不至于万分沮丧的是由他童年旧居改建的小博物馆,穿过各色海报的走廊,深色木纹的落地窗外有一格小小的花园。
重看。这样古典的人物和奥德赛式的故事,残酷的优雅,内敛沉静的电影语言,都像骑士精神一样,或许已经逝去再不可追了。死亡被呈现得真切恐怖而华美,如同卡拉瓦乔的明暗对照法。非常喜欢的细腻一笔:离旅程终点不远,侯爵夫人踏进荒废庄园避雨之时,鬼使神差地抬头看向门柱上的雕塑,地狱冥犬Cerberus,一个小小的命运伏笔。
很久远的绅士与骑士精神了,以至于让人怀疑,这种精神是否真的存在过。
这什么结局啊,真讨厌!。。他怎么能如此冷静,直到他给她搓热身体的那一刻情感才爆发出来。。。ps:看《不忠》的时候觉得这男的就是一花瓶,看完这片觉得还不错,特利落。
也许是对故事的背景不是很了解,看得我这么忙叨人呢!尤其是男主,就像一只无头苍蝇似的。忙叨了40分钟后,朱丽叶•比诺什才出现,我一度怀疑到底有没有女主角。爱在霍乱蔓延时。
生与死,爱与欲,英气的女主,吓人的瘟疫,唯美的“床戏”。
蛮不错的,霍乱时期一路奔逃的爱情,缺点就是法片共有的,细腻漫长太过。相遇之前的追杀、逃难路上的跌撞都描述得太琐碎。如果不是我这么急躁的人会看得更享受。风景很美,猪脚很帅,瘟疫很恐怖。结局很好,很克制,帅哥离开了重伴老夫的少妻,留下女人满腔忆念。这样很好,比团圆戏更真实。
黑死病那段很经典,他们的爱情咋就这么纯洁呢~
有些安静的感觉,是一定要用DVD才能感受的....中学的下午
难得把霍乱时期的爱情拍得如此不卑不亢.Binoche的真实.
比诺什也拍过史诗片啊,中段还是太拖拉了,看的昏昏欲睡。全片最大的看点可能就是比诺什的各种“制服诱惑”吧。
屋顶上的轻骑兵,流逝在那段岁月的,骨子里的浪漫。
和预期的不太一样。整个历史背景其实是一层可有可无的布景,负责为爱情戏提供遥远的革命和近在咫尺的霍乱。只可惜爱情戏似乎还欠缺些说服力。而看到男女主角不惜靠纵火逃避隔离时,我顿时条件反射般地就产生了好些道德上的疑虑。从这个角度来说,多多少少,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确实已经被新冠病毒永远地改变了。
虽然发生在十八世纪,主角又是革命者,但依然改变不了骑士传奇的本质,拥有忠诚信念和绅士风度的骑士,仪态高雅坚贞不渝的贵妇人,他们的爱情只能在霍乱时期拥有一瞬。但不管怎样,在恐惧侵袭人心的时刻,安慰彼此的力量即便不能叫做真爱,也足以令人感动一生。结尾的忧伤气氛让人想起《雪地里的情人》
the woman is a herogood breast
巨大的灾难只是一个背景,喜欢的只是激情中的那一分节制。女主角的转变很自然,上哪里去找这样一位年轻的绅士?
1. 疫情后看这个太催泪 2. 那时一切通信靠书信 一切都很慢 紧急时刻常常不知道人在何处 寄到哪 焦急的等待和浓浓的爱让一切又伤心又浪漫 3. 这是一个疫情时期奶凶总裁救美回家的故事
“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里,两个人热烈的相爱,然后分开,既充满了命运的仓促与无奈,又满是欲言又止的期待。” 我也喜欢这样的故事。
这么说吧,什么《屋顶上的轻骑兵》什么《爱在天地苍茫时》,这部片子是标题党。朱丽叶比诺什的电影林林总总也看过很多部了,喜欢的不多。
凋敝的村庄,恐慌的城市,独守空房的贵妇人,遇上破窗而入的逃亡者,携手穿越封锁的疫区,一路上共度生死,相守以礼,却愈到别时情愈浓。这是骑士精神的浪漫,这才是霍乱时期的爱情。比诺什处于颜值巅峰期
爱情,有时候要到分开后才能意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