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啃螃蟹啃得满嘴是血
《魔侠传之唐吉可德》(以下简称《唐吉可德》)是一部整体来说很糟糕的3D电影。虽然在个别以CG为主的镜头和场景中,3D效果尚可一看,但整体效果非常糟糕。在真人实拍的中近景镜头中,3D效果几乎没有,而在部分真人和CG背景合成的大全景镜头中,前后景关系和透视比例都有问题,起码就我而言,我觉得有头晕的感受。
最糟糕的还是在画面亮度方面。3D电影都普遍存在着画面偏暗的问题,但《唐吉可德》的画面暗到无法容忍的地步。由于我看的是单机3D放映厅,所以画面亮度整体偏暗,夜戏部分如果戴着3D眼镜的话,几乎一片漆黑,完全看不清画面主体(细节就更谈不上了)。据看过双机3D金属幕的朋友讲,画面偏暗的问题同样存在。
从3D电影的角度来说,由于《魔侠传之唐吉可德》存在种种技术缺陷,是一部不值得去影院观看的3D电影。但如果它是一部普通的2D电影,那么这部电影还算延续了导演阿甘从《大电影2.0》、《高兴》开始,一直延续下来的某种标志性的导演情怀和叙事风格。只是由于本片十分勉强地做成了一部3D电影,因此它的这些微弱优点全部被技术上的醒目缺陷掩盖,从而失去了它本应被观众重视的卖点。
如果《唐吉可德》仅仅只是一部中小成本的国产电影,那么它的这种大无畏的山寨世界经典名著的叙事风格,以及对中国传统武侠片的解构和嘲讽,或许还可以引起足够的关注。但现在几乎所有的批评火力都被本片糟糕的3D效果所吸引,这种在叙事上的努力企图还没有表现出苗头就被直接火力覆盖了。
虽然《唐吉可德》是一部很糟糕的3D电影,但我并不想去过分地讥讽和打击这一点。对于中国电影来说,3D电影无疑是迟早要去尝试的一种新的技术形式,总要有人去尝第一只螃蟹。虽然现在阿甘啃的满嘴是血,但对于中国3D电影来说,勇敢地去应用这种新技术是必须的。没有应用就没有体验,没有体验就没有要求,没有要求就没有标准,而没有标准的话,那就什么都完蛋了。
《唐吉可德》由于资金、经验、人员素质,甚至可能是态度的问题,在3D电影的尝试上得到了一个很糟糕的结果。希望它的失败对于后来者能够起到一些积极的借鉴作用。3D电影的视觉奇观能够放大电影的优点,同时也能加倍放大电影的缺点。而对于任何一部电影来说,不管它是几D的,一个好的电影故事都是最基本的起点。
就像现在已经成为3D电影标杆的《阿凡达》一样,虽然很多观众对它的故事提出了许多质疑和不满,但无论如何,《阿凡达》的电影故事是在水准之上的。你可以说它没有新意或俗套,但你也很难从里面找出根本性的错误。正是在这个基础之上,《阿凡达》才成为一部里程碑式的3D电影。
对于中国电影来说,这种技术上的差距是必须要正视的。所谓的“技术差距”,并不仅仅只是那些昂贵的前后期设备,包括商业类型片的基本叙事技巧和编剧能力,都是我们要必须承认的技术差距。如果说钱能买来的技术是“硬技术”的话,那么结合本土市场的文化特点而发展起来的成熟叙事技巧,则是无法用钱买来的“软技术”。这就像是我们可以买来汽车的生产线,但却买不来成熟的设计能力一样,想要在“软技术”方面达到可以和好莱坞类型片在市场上正面角逐,需要的是不断的市场应用和由此得来的经验总结,还有及时的市场正面鼓励。这却恰恰是现在的中国电影市场上所缺乏的。
2 ) “你爸爱谁是谁!我是唐吉可德”
《唐吉可德》这部电影教给我一个道理:武侠片是可以教育群众的。篡改一下郭德刚的话就是:“电影是干什么的呢,是教育人的。”不管怎么说,阿甘的这部中西混搭风格的武侠片,起码达到了教育人的目的。
这也许算是一种回归吧。想当年看黄飞鸿或方世玉系列时的那种激情澎湃、热血沸腾的情绪,在近些年的武侠片中是不大容易找到了。现在的武侠电影大都忙着讲述个人情感,不论是正派还是反派都变得越来越多愁善感,打戏也没有早些年的武侠片来得痛快了。因为这些影片(也不说名了,反正是大家都知道的那些)的善恶观越来越模糊,好人和坏人之间的感情纠葛变得很复杂,弄得你都不知道到底该向着谁。《唐吉可德》这次回归传统就做得好,坏人就是坏人。对付敌人不用客气,给机会不要的就直接消灭。尤其是唐吉这个疯子还总是不信邪——消灭敌人时也不用管他干爸爸是谁。于是,令狐、西门、东方等等儿子辈的坏蛋就开始倒霉了。
“这孙子咋不问我爸是谁呢?玄武堂的坏人们永远也想不通的逻辑,想毕我们观众也大都想不通。就是想通了也不能说呀。导演是在不顾客观现实的一顿瞎编吧,谁叫他阿甘是排烂片出身的呢。
和平社会、太平盛世的思维逻辑不是有铁定的先验性吗,怎么就多出来你唐吉这么个鸟在瞎咋呼!你看人家翠花不都认命了,隐没市井中的武林高手们不也服软了,你爸你妈不都教导你要做个“顺应时代善于赚钱的劳心者”吗!怎么能多出你这么个疯子?
“既然有能力的聪明人全都躲起来,那也只能让疯子出来勉为其难了”,导演是这么说的。让聪明的人们都出来看看,这些纸老虎、瓷老虎、布老虎们是怎么给奉成真正的老虎的。因为大家都害怕呀!大家都怕了,那帮叫嚣“我爸是XXX”的儿孙、搭勒孙儿们当然就不会麻爪儿,就敢出来欺负人了。
阿甘的影片向来都将现实跟幻想划分得比较清,该逗乐的地方就逗乐,该出来说教的地方就说教,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特别是那些照搬好莱坞的特效镜头,把《盗墓迷城》、《黑客帝国》、《指环王》等大片里的众多经典经典段落都移植了过来,不为别的,就图个乐儿。
而当唐吉与桑丘进入到普通老百姓的寻常世界时,故事的奇幻色彩又会超速地萎缩,让现实生活立刻布满了影像中的边边角角。导演的路数就是:该玩时就好好玩,该说事儿时就老老实实说事儿,别两下里弄拧了。老百姓的世界里可容不下太多的奇思妙想。城管打人了,公务员退休了,行骗的写书了……一切都是实实在在的,一切侠义精神在这里都是要大打折扣的。因为生活的世界是不能想咋玩就咋玩的。《十月围城》里的街头大火拼不也要适当地照顾一下港英当局的面子吗?
所以,《唐吉可德》最后以流氓斗殴的方式完成了正反派的终极PK,这倒是很符合现实的,奇幻不会在这里出现,因为人民群众正睁大眼睛看着呢。于是也就很好理解,为什么多数武侠片都喜欢把战斗场景设置在没人的地方,有人就有生活,就不能违背生活原则任由想象胡来。正是这样,当唐吉最后干掉了那帮龟儿子的干爹时,导演才会采用运动员欢庆的方式来作为战斗的结束曲。当唐吉胜利后被群众抛上天时,我脑子里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王郅治、邓华德他们。
总之,幻想就算是在武侠片里也是要有个分寸的,尽管我们都希望英雄永远都能无所顾忌地说:“你爸爱谁谁……”
3 ) 我们每个人都是桑丘,但终将变成唐吉可德
第一次潜水出来写影评
第一次与豆瓣的评分所得出的感觉与看完电影之后的感受而心疼
我心疼阿甘的用心,心疼他的努力,却得不到支持与回报
大战风车的唐吉可德早就听过,但第一次睹真颜竟是在中国的土地上,而且还是仙山林立,一股清新的中国风,这正是唐,中国化的唐吉可德所拥有的内心世界
名著之所以是名著,是因为他塑造的人物是放之四海皆可使人感动的,唐用他的精神号召起所有的沉默者,他们平日杀猪的杀猪,养鸟的养鸟,卖瓜的卖瓜,但在此时,他们的愤怒集体暴发了,他们本来就身怀绝技,他们也一直就明白,但他们从来就没有想过反抗,直到唐的到来。。。。
最有趣的是电影结束时的桑丘,他的勇猛地扑向风车,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说明英雄没有孤独,在他的催化下,正有一个强大的连锁反应。。。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桑丘,但终究有一天,一个叫唐吉可德的到来,我们每个人都会变成唐吉可德。。。
4 ) 又没去电影院看
3D,没去电影院看。中国版《堂吉诃德》,想起孟京辉的话剧版。有疯子,有傻子,还有很多内地的熟面孔。有点二,但是最后结局那段挺具有现实意义的。有时候,聪明反而是“魔障”。
101214晚外公家
5 ) 千万不要去看啊,太二了
赔哥的钱,赔哥的时间,我居然 坚持看完了,我们一个厅的好多人都提前离场了,我们是为数不多坚持到最后的,出门的时候,电影院的人说欢迎下次光临之后,还特地问了句,很难看吧。。。感动的我热泪盈眶。。。
6 ) 相信一个简单的道理
剧本在一场荒唐的冒险之后,终于在草根气息浓重的市集,点出主旨,借唐吉可德之口,道出了全片的本意,这段独白,在豆瓣上也有人求,摘录如下:
“我就是一个疯子,生下来就是,在你们眼里,我只是一个没有能力的疯子傻瓜而已,但是事情总要有人去做,既然那些有能力的聪明人都已经躲起来不做事,我只能勉为其难了,如果这条街上的每个人都保持沉默,我相信这个世界一定鸦雀无声,我们今天来,就是要让那些有能力的聪明人看到,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像我这样头脑简单的傻瓜,遇到了危难不会袖手旁观,坚信邪不压正的简单道理,没错,我是来送死的,但是为了翠花姑娘,为了街上的所有人,该来我还是要来的。”
阿甘从来不是一个在商业上有成就的导演,虽然我对他很多电影的质量不敢恭维,但他拍片的尽心尽力,还是不自觉令人肃然起敬。
这些年来的大片填塞了我们的视觉,但我们的精神还是一样空虚。那些金灿灿的菊花和波涛汹涌的刺眼服饰,那些阴阳怪气口音滑稽的丑角在CG做的奔牛群里和圆环城上搔首弄姿,那些能在掀翻汽车的巨大台风中表演超人神话和主旋律晚会的领导和群众们,那些人不像人蛙不像蛙的太空怪物们驾驶的飞船互相放烟火,都让我们不禁要问,这个世界大国的电影市场,虽然票房年年节节高,怎么却找不出一部精品,一部不那么流俗的东西呢?
《唐吉可德》有阿甘本人浓重的自传色彩,借助这个疯疯癫癫的人物,他得以表达自己的宏愿,虽然在旁人看来,他的愿望一如唐吉可德的侠客梦般属于痴人妄想。
“我阿甘的确不是一个出色的导演,我也承认,我没能拍出什么经典的电影,我只是一个热爱电影,并且勇于尝试的电影爱好者而已。但是诸位观众,你们面对国内目前这个电影市场,这些所谓的国产大片,真的很满意,很欢欣鼓舞吗?局面总要有人去改变,既然那些优秀的编剧,优秀的导演,优秀的电影工作人员,有远见的领导们都已经默认了这个局面,不去试着改变,那么我阿甘,只能勉为其难了。
“如果大家都局限在武侠,历史这些题材的泥沼里,那么我相信中国电影一定顶不住好莱坞的攻击。我尝试着拍魔幻片,拍3D,拍国外名著翻拍,就是要让那些有能力拍出好电影的人看到,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像我阿甘这样不为了票房,就为了拍自己想要作品的导演,相信中国电影终将繁荣的未来。没错,我知道我的电影很烂,但是为了说出我的这番心里话,我还是拍出来了。”
阿甘,我支持你。
文/方聿南
7 ) 公民唐吉可德
我姓唐,名吉,字可德。《管子·内业篇》里讲,不可止以力,只可安以德。父亲希望我认真读书,做一个顺应时代,善于赚钱的劳心者。而我却更沉迷于武侠小说,我一直在想,爷爷传下来的这杆霸王神枪,有多长时间没有用了?我要做一个云游大侠,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行侠仗义,除暴安良,而后流芳千古……
前两天我问弟弟,你知道堂吉诃德的故事么?他说,嗯,就是那个满脑子都是幻觉的傻逼,全是不现实的想法,跟风车打仗。我说没错,小的时候我也听老师和长辈说,堂吉诃德是一个不识时务的疯子,他的故事用来讽刺了那些空有幻想,不切实际的人,是一个典型的被嘲笑的反面人物,不过现在大家对这个角色宽容多了,很多人肯定他古典唯美的中世纪骑士精神,视他为一个敢于行动,正义勇敢的人。老弟狐疑的嗯了一声,接着看83港版的射雕英雄传。
我问自己,堂吉诃德这样的人来到中国会是怎样的境遇。面对这样一个圆融粘稠如嚼烂的泡泡糖一样的社会,堂吉诃德所面临的痛苦和危险,肯定要比面对死板而守规矩的风车巨大得多。多亏电影给了我一次思考的机会,堂吉诃德的精神横跨欧亚来到中国,附体在一个出身背景相似的人身上,这正是测试堂吉诃德精神在中国的可行性发展的一次尝试。依据电影这个媒介的需求,这次尝试是成功了,堂吉诃德成功的从一位理想主义者成长为知识分子,唤醒大众推翻强权,抱得美名与美人。但现实中,一个堂吉诃德想要在这个时代生存都是极其困难的,更别提有机会获得话语权和女人的青睐。一个被认可的堂吉诃德身后,必定躺着一万个被嘲笑的堂吉诃德,可谓一堂功成万堂枯。他们想要成功,拥有了必要的思想和能力,还要攒好足够的运气,这可不比中彩票容易,但堂吉诃德们明知如此,依然自我执着的前行,不以个人成功为目标,而以弘扬公正为己任,我认为这种精气神,就可以称之为公民意识。
此刻,我就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堂吉诃德精神在中国存在的意义,就是打破沉默、召唤正义。即便现在大部分小堂吉诃德们还很幼稚冲动、任性愤怒,但这种精神也是值得肯定和赞赏的,更不应该招来“愤青”“不且实际”等自以为成熟的冷漠回应。给堂吉诃德们多一点时间和空间,其中就会有多一些堂吉诃德长成为参天大树,日后为我们顶烈日、挡风雨。
最后,再引用影片里主人公说的一段话。
面对敌人骂唐为疯子时,他说:
对,你说的没错,我就是一个疯子,生下来就是。在你们的眼力,我只不过是一个没有能力的疯子、傻瓜而已,但是事情总要有人去做,既然那些有能力的聪明人都已经躲起来不做事,我只能勉为其难了。如果这条街上的每个人都保持沉默,我相信这个世界一定鸦雀无声,我们今天来,就是要让那些有能力的聪明人看到,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像我这样的头脑简单的傻瓜,遇到危难不会修手旁观,坚信邪不压正的简单道理。
现在,这个世界更加需要这样的堂吉诃德,请允许我奉他为优秀公民。
我不觉得这是烂片,相反的,在这个荒诞的故事里,我很为那种傻气的精神所感动。我觉得这部影片是真诚地反映着原著精神、甚至进一步将其理想主义化、宣扬和呼唤这种精神的。正如那段台词所说,“如果这条街上的每个人都保持沉默,我相信这个世界一定鸦雀无声”。而总是要有人站出来当这个唐的。
基础不牢就不要搞上层建筑
挺好的,至少阿甘他没有装逼,他告诉我们他就是傻逼,我感受得到他的真诚....
动不动讲大道理,装什么大尾巴狼
珍爱生命,远离烂片
想法真好,但是最终效果真差。
差点儿瞎了。
阿甘真是中国的ED WOOD
朋友送的票子,首映加见面会.就是为了看看新衡山电影院才去的.
找一个疯子来拍戏不难,难得是找一群疯子来陪着他发疯。
也看不下去,唉
这孙子就是一洗钱的
山寨武侠和山寨阿凡达的合体无比纠结……这部电影的3D效果真是悲剧……故事本身也有很大问题……唯一值得鼓励的就是导演延续了前两部电影中的个人情怀。
为什么总把观众想象成三岁小孩,中国的电影人什么时候才能有点智商啊
一个神经病和一个正常人的故事,最后神经病变成了正常人,正常人变成了神经病:西洋话剧腔的台词从原著里抄,3D效果连小朋友都骗不了,闭上眼睛就是一部配音译制片,配乐=指环王+哈利波特,连盔甲都是无极里光明大将军穿过的!最可气的是林嘉欣,为了看你才去的,结果台词不超过200字!
中国电影无可救药了吗。。。
我这么专业昧良心的人都找不出个点夸它!此外被迫看烂片最讨厌了!
逗笑闹剧
我都不想说我看过
骚瑞,不该交口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