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不理解这么好的片子豆瓣分数为什么这么低,豆瓣装逼怪搞事情?不至于吧,言归正传,这部绯红女巫演的恐怖片通片也就四个人物,全部换成中国人的脸是妥妥能过广电总局审查上映的恐怖片,真不是我崇洋媚外,老外拍的这部恐怖片照样没有怪力乱神,人家却甩国产恐怖片n+1条街!这就是差距,无论是传说中的一镜到底,还是故事类型,结尾真相之前我觉得蛮恐怖的,好吧我承认我胆子不大,影片最少6.8以上!无脑低分者和豆瓣装逼怪速速退散。。
群丑退去,梦魇袭来:人格分裂视角中的《寂静的房子》
释空印
孤身一人,是体会恐怖片的极境。与往日的埋头学习不同,原本期待着若干高人对《房子》有所解析,无奈评论居然以吐槽为多。实在令我对豆瓣鉴赏恐怖片的能力与口味产生质疑。庄子曰:“道在屎溺”,所以“道”的滋味自然令人反胃。话说回来,为什么会反胃呢?只能是视觉、味觉都出现了差池,视God为shit,心造万法,却不嫌脏。
长镜头是《房子》的一大特色,和丧尸伪纪录片的形式作用相类似,都使人体验到了如临其境的真实感。不同的是《房子》的长镜头基本都是围绕主人公萨拉拍摄,一方面使观众对童颜巨乳的浅层次需求得到了满足,另一方面在深层逻辑上影片所展示的世界是萨拉的内心世界,而她理所当然地成为电影画面的中心。
当索菲亚手掌被划破倒地消失的时候,《搏击俱乐部》的小惊喜再次出现。因此,从人格分裂角度分析电影便是自然而然的了。
由于并非专业人士,所以摘录百度百科“人格分裂”一条的相关内容结合影片进行分析。
一. 后继人格:索菲亚
后继人格和主体人格:J•G•沃特金斯和R•J•约翰逊的研究表明,如果个体在童年期所处的家庭环境是蛮横的和忽视的,则儿童的需要就会常常遭受挫折,从而引发愤怒或不满。如果这一环境对儿童的愤怒或不满拒绝接受,或者说在儿童的愤怒或不满出现时立即予以处罚,则儿童就会被迫压抑真正的情感,仅仅展现社会认可的遵奉行为。又由于儿童天生的好奇心有可能被保持下来,儿童时期所受的刺激导致儿童在儿童时期的性格将会被同时保留,而且这种性格有可能被新衍生出来的人格压制。于是,儿童处于矛盾或冲突之中:一方面为避免处罚而压抑真正的情感,另一方面被压抑的情感并未消失,而是想千方百计出来表现一番。在这种情况下,儿童只有通过创造想象中的游戏伙伴,即把自我中的有些部分体验成客体(“他”、“她”或“它”),借此与孤独或寂寞作干斗争。尔后,凡那些无法为父母或其他成人接受的行为,或者经常受到处罚的冲动,便有可能被分离出来,压抑入想象中的游戏伙伴之中:我是好人,他是坏人。这里,“我”是主体人格,“他”是另一种人格或后继人格。此时,主体人格尚能意识到另一种人格的存在,把自身看作为主体,把另一种人格看作为客体(即想象中游戏的伙伴)。(作为伙伴,主客体之间有一定的几率产生相互间完全信任的关系,所以当客体要求暂时接管主体时,主体将会欣然接受。但当客体所作所为违反主体直接意识时,主客之间即可马上发生冲突,导致极端行为。)
索菲亚:从剧情可知,以清新气质出场的索菲亚初次与萨拉见面时便称是其童年玩伴,两人曾一起玩“过家家”。临走时,索菲亚强调萨拉一定还记得她。结合萨拉童年收到侵犯、虐待的交待与有关以上后继人格理论可知,索菲亚既是萨拉在受到侵犯后被压抑情感、体验的客体化“玩伴”,借以反抗现实中的孤独、无助。在“玩伴”这一形象上,索菲亚其实是萨拉对美好童年的虚妄的幻想。而索菲亚临走时的提醒,则真正开启了萨拉的童年记忆。索菲亚的出现,实则是萨拉童年记忆的回归。而夜晚以血色长裙着装出现的索菲亚则更像是见证萨拉悲惨童年的复仇女神。而当萨拉认识到曾经所受的伤害而产生报复心之后,代表被压抑的反抗情结的索菲亚则立刻消失了。综上,索菲亚作为萨拉的后继人格一方面是她赖以度过悲惨童年的“玩伴”依赖,一方面承载着被深藏着的仇恨、反抗。
二.分裂人格:神秘男性
分离的人格部分:但是,当挫折继续时,当愤怒或不满因为不断的拒绝或惩罚而变得日益增强时,所引起的愤怒或不满就会越来越多地被压抑入分离的人格部分。积累的愤怒在大脑中不断分离解剖催化使这种极端愤怒愈是加剧。为了释放这些被压抑的东西,后继人格和主体人格之间的“隔墙”就会加厚,使双方或多方之间不可渗透,互相独立。慢慢的,主体便不再意识到它的存在。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在青春期,环境对个体的外部要求有可能变得更大。对个体来说,由这些外部要求引发的挫折和不满也有可能变得更多!于是,在“隔墙”的那一边,被压抑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多,所占“空间”就会越来越大,从而削弱了主体人格。由于那个被隐匿和分离的人格过份强烈的要求表现自己,它就会周期性地接管主体人格,成为后继人格。这种接管的原因同前。这种接管方式是以激烈的和交替的人格变化表现出来的,具有周期性的性质。当后继人格在一特定时间接管主体人格时,它的攻击和憎恨,以及其他主体人格无法接受的紊乱行为,会变得格外明显。极端的表现是:如果这种后继人格指向他人,便会导致杀人;如果指向主体人格,便会导致自残或自杀。当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表现出这种三性的行为。
神秘男性:所谓一种加强、升级的后继人格,在萨拉的人格中攻击父亲和叔叔的人格是以一个神秘男性的身份呈现的。这一神秘男性所代表的人格充满了暴力与恐怖,乃至在施暴时萨拉的主体人格也不得不藏匿、逃避。当这一人格暴力袭击父亲和叔叔时,萨拉的主体人格选择了藏匿、桃避,说明萨拉主体人格并不接受如此暴力的人格。因此,在最终父亲、叔叔都被攻击受伤时。萨拉的主体人格选择了用“枪”消灭这一人格。
值得注意的是神秘男性有着当年侵犯自己的父亲的影子和轮廓。这说明,这一人格是随着父亲暴烈的侵犯、虐待而产生的。而此人格出现的时机,则分别是父亲、叔叔将当年侵犯萨拉的罪证照片藏匿而产生的。叔、父二人对罪恶的掩盖与诡辩让萨拉的极端人格被激发。
三. 其他
暧昧气氛:影片的前半部分,父亲、叔叔对萨拉的态度总使令我感到些许微妙。比较直接的是叔叔把灯光打在萨拉身上审视,并说些似恭维似暧昧的话。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似乎都指向了曾经不太光明的历史与某些被隐匿的心理。
房子:作为实体的房子是萨拉童年的物质载体,已经长霉失修。作为内心人格居住的心理的“心房”,萨拉从未进行过内部沟通。因此,影片中萨拉奔走逃匿于各个房间的过程实则是主体人格逃避分裂人格的过程。父亲、叔叔被分裂人格攻击的同时,而萨拉的主体人格选择的是逃匿。
墙洞、锤子:房子的故事似乎从被发现的墙洞开始,而故事的发展也从萨拉内心的人格间隔被打通开始。墙洞,隐喻着不同人格之间的激烈更替。一锤子砸出了回忆,最终也是一锤子结束了复仇。
照片:照片是最终让萨拉见到真相的罪证,然而当一切都暗淡下来,一次次照相机的闪光灯却在此之前不断提示着曾经的记忆。一连串闪光之后,萨拉躲在台球桌下,回忆出了当年被父亲、叔叔二人摆布的经历。关于照片的画面内容经定格分析基本应该属于裸照性质。
攻击人格:父亲被攻击是分裂人格做的;叔叔被捅了一刀,那时索菲亚拿着刀,所以叔叔是被后继人格攻击的。攻击的人格不同,说明当年侵害的程度不同。父亲施暴是主要的报复对象,叔叔旁观是胁从犯罪,程度次之。
血:床单上的血,便器中的血,浴池中的血,是当年萨拉受侵犯的地方。
酒瓶:酒瓶无疑是阳具的象征。萨拉把父亲绑在椅子上与他玩的游戏,就是父亲当年猥亵她的景象。还有浴池中浮着许多瓶子,说明当年父亲在浴池里也没少干“好事”。
皮带:被放了的父亲大发淫威,挥舞着皮带当鞭子使,父亲真是尼采的好学生。
后门钥匙:索菲亚再次出现时,萨拉向她索要钥匙,索菲亚给的钥匙不是前门钥匙。后继人格索菲亚是萨拉反抗人格的代表,这说明在萨拉童年时就知道要想逃离父亲的施暴只有走后门。所以,萨拉开始逃出房子的时候就是后门,这应该是童年数次经验的积累所致。
在萨拉逃出房子遇见叔叔之间看到了童年时的自己。这也说明,萨拉童年时也曾这样逃出过房子。
以上是暂时想到的,以后有体会会再补充。
总之,一部电影需要挖掘的东西有很多。
我还是无法理解那些评低分的都是怎么想的。
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lastwarriors
奥妹真好看,要颜值有颜值,要身材有身材,恐怖片那么漂亮的女主角,还是人格分裂,还是悬疑猜测谁是坏人,多么好的题材。
但是导演水平太烂了,一个半小时都不到的电影居然可以这么拖沓,他就是把一集美剧的事情扯成了一部电影,前面50分钟都在铺垫啊,就最后半小时耐看,而这耐看的半小时,还是适合1.25倍速的那种。
而吓人镜头几乎没有,奥妹倒是被吓得不轻,各种害怕,可是观众呢,估计在想,她到底看到了什么这么慌张,好得让我们也看下啊,我们才是观众啊。
逃跑什么的镜头很多,但都没有出现恐怖元素比如鬼啊怪物啊杀人狂啊,倒是跟个伪纪录片似的很晃。
其实题材还是可以的,无聊打发时间看的话会以为彼得叔叔是坏人,结果没想到父亲是坏人,看到陌生的一家子,以为阳阳两界重叠,没想到是童年阴影,以为好友是反派没想到是人格分裂,可惜,没啥吓人的,节奏很拖沓,气氛不够紧张。
这导演唯一的“水平”就是盯着奥妹的胸拍摄,各种镜头,还让奥妹穿宽松的衣服,安排她一直急呼吸导致大咪咪挺来挺去的,由此可见,导演自己都知道水平太差了,于是用这种福利来留着观众,免得磨磨叽叽昏昏欲睡的铺垫让观众弃片。
可惜豆瓣是五分制,只能打六分了,如果豆瓣是十分制的话,我就打五分了。
虽然我看过的恐怖片不是很多,不过相比其他的恐怖片,此片没有使用那些恶俗的血腥画面还有突然出现的牛鬼蛇神,而且在高潮时真的有包袱可抖。
可以算作小清新的惊悚片吧。
其实在主角躲在台球桌下,外面有两个男人和一个小女孩时,我突然想到,这可能在讲一个轮回的事情,类似恐怖游轮,讲得是时间和空间无休止的轮回。但是再往后看,听到那个男人说道“别怕,这仅仅是个游戏”以及看到那个红色晚礼服的木耳出现,我才感觉到,这讲的是人格分裂的故事。这个包袱确实有料。
不过我有个疑问,在主角带着她叔叔上楼之后,她叔叔会奇怪,那里的灯以前没亮。主角一直在跟着她叔叔,不可能是她的第二人格干的啊
评价一部电影好坏,有很多标准。首先,我一刻没停从头看到尾。第一眼吸引我的是开始俯拍的那个镜头,画面静美,角度独特,很多时候一个镜头就决定了影片的基调。接下来镜头下移逐渐跟着女猪脚,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高处到跟随女猪脚整个镜头一气呵成,我很纳闷他们怎么做到的。再接下来的镜头一直跟着女猪脚,到最后你几乎发现中间没有中断,场景转换中,镜头始终没断,就好像导演没有喊停,演员就这么一口气演下去,至少看起来是这样,就这一点就很有创新,并且摄影机始终在运动中,却维持了极好的画面构图,不得不赞叹摄影师的功力,动态摄影令画面有了真实感的同时也让摄影师更加主动的参与到了影片的表达中。
有些人嘲笑本片人少,就一女猪脚,我要说好的电影并不是大场面,明星云集作为保障的,国内的大片就是例证,一众大腕,闹哄哄的剧情,看的你眼花缭乱,试问有几部可以与本片的品质相比。在这个喧哗的世界,我更喜欢安安静静的看一部电影,本片作为悬疑片很好的营造这样的气氛,让观众与主演共同参与。一个演员演出恐惧情绪很难,在表演上本片的女猪脚的表演还是不错的。这种表演,分寸把握不好要么情绪不到位,要么过分夸张不真实,试想有几个演员可以拿捏的好。
编剧在最后给出答案,绝对出乎意料,再次感慨国外的悬疑片在剧本方面的精妙设计。幻觉、现实、分裂、交错……,这些手法绝非一般的恐怖片制造些吓人的东西可以相比的,这是一种平静的张力,未知的恐惧,是更高层次的恐怖,请那些看惯不用动脑的影片的朋友还是放弃寻找所谓卖点,不哗众取宠是种境界,小成本不应该成为贬低的理由。
这是一部我看过的比较特别的电影,很明显我花了这么多时间写影评。很感谢在今晚看到本片,导演的才华和演员的付出还是应该得到尊重的,请给出差评的朋友想想你是否真的感受到了他们的真诚付出。
翻拍自乌拉圭2010年的同名影片,最大的卖点就是长镜头。跟《俄罗斯方舟》一样,号称一个长镜头从头到尾拍全片,不过看介绍好像还是分了几部分,然后重新组接的。过度噱头的东西本身就是对影片的伤害,有些地方用剪辑其实会清晰。从一个小洞走进女孩的回忆或是内心,揭开往日的伤痕。
确实是长镜头,不过故事很烂,无任何惊喜,而且我觉得中间有偷偷剪切
号称是一镜到底,翻拍经典恐怖片。不过其实到大概五六十分钟的时候这个镜头就结束啦。剧情就不提,比较俗套。而且由于镜头限制,当然效果会欠一些,但真实感也是有的。豆瓣打分怎么这么低,别人拍个长镜头也不容易啊。。奥森家妹妹真好看
其实比原版好看点...
全片一镜到底,着实考验女主角的演技、导演的功力、摄影的默契。虽然剧情上并不出彩,结局的意外也已经被其他电影用烂了,但是就本片拍摄的独特性还是足够驱动我看下去的(虽然也是翻拍而已,但我没看过原版)。
拍成短片啦, 40分鐘之類的, 會比較好。中間段竄上躥下竄出竄進太久了。.. 女孩子還是挺招人疼的, 臉幼齒奶美(她沒穿集中托高什麽的,自然渾圓呢), 拿起啤酒瓶[違禁詞]反饋當年父親侵犯她時的臺詞「be quiet or you're gonna wake up mommy... just a game, don't be such a baby~」, 喵, 各種腦補了。
一镜到底虽是亮点,但也令人看得太压抑了。
比较少看到那么烂的恐怖片
明明很不错啊喂
这么个故事还是不适合搞镜头装逼,所以第一次逃出去之前都还算好看,结尾更是无聊了
长镜头是够猛的,可是,故事好烂。没用。
我觉得不错!豆瓣很多装逼货
精神病人精神病人精神病人!!!!敢不敢正常一点儿啊!!!这种精神病人的世界烂大街了好么!!!!!恐怖片来对大胸在眼前晃来晃去的,敢情是卖肉的不是拍电影的么!!!!真无力吐槽
一秒都没快进【
一个长镜头贯穿整部电影~如同拍伪纪录片。
意想不到的结局,一镜还是很不错的
影片虽然是翻拍自一部同名的乌拉圭电影,但是不要去回忆原版电影的,是不同于原作的影片。
集万千滥俗惊悚片元素于一身
叔叔爸爸也未免太有型!
长镜头很厉害!为了恐怖而恐怖小弱,爸爸一出场,就觉得此男猥琐不是好人,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