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梨花在那夜枯萎
那个年代的繁华、喧哗和骚动,都无法掩盖男权暴戾下女性的悲哀地位。
放学途中被强暴的少女,回到家中只能默默剪碎满是污秽的裙子放进马桶中冲走,她在浴室里用力的擦拭着身体,却触碰不到背上那刺眼的疤痕。
这与勇敢和反抗无关,试问,她在地铁里陷入窒息的压抑,晕倒后被警察送回家中,得到的只有母亲担忧被邻里质疑贞操的责骂,又怎能道出那夜陌生男子对她的暴行?
她被好心的男子从轻生的桥上救下,脆弱时被触动的殷勤,看似是禁室培欲里慢节的奏折磨,骨子里却是强暴另一种看似温吞的方式,让人在绝望中变成脸上洋溢幸福笑容的羔羊,成为人妻,成为人母,忘记真正的自我已在那夜死去,最后搂着母亲的哭声,是对纯真消逝的悼念。
最悲哀的,其实不是那个时代无数听不到的哀歌,而是悲剧今天依旧穿越时空般在世界的许多角落不停循环上演。
被忽视的一个片。细致压抑每一处挣扎更显少女心的彷徨,走在人群关在禁处。从被侵犯的这个主题到另一个孤独的心都拍的很准。成长的结尾。
非NOIR
性侵受害者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题材有点超越了那个时代,而且走上街头拍摄的新浪潮的风格也和当年好莱坞流行的黑色电影等等格格不入。失魂落魄的女主在曼哈顿街头游荡的段落太新浪潮了,开头的曼哈顿街景以及女主的噩梦也很精彩。倒是结尾女主从了囚禁她的男人,有点让人不太满意。
美式新浪潮电影
遭受侵害后环境及心境的描述很到位,被挤压在闷热逼仄的车厢里,仿如没有终点的噩梦。此处的精彩表现对比出玛丽安打开心结的突兀。同样莫名的无望境地,怎么可能出去逗一圈就顿悟了呢?
结局又回去是真的没想到,看到一半一度想打五星,但这结局...... 或许某种程度上是斯德哥尔摩的体现吧,遭遇不幸后遂将自己放逐,直到最后她才回忆起自己本是个无忧无虑的求学少女。
女主角所有的痛苦都来自于一场强暴,但是最终打开心扉却因为一个男人强制囚禁式的追求,这种女性意识不得不让人感觉莫名其妙。
3.5 运镜和配乐 比故事和人物塑造 好。
片中60年代挤地铁的桥段象极了今天的我们,那一夜的惨痛改变了女主的一生,她厌恶那种看似正常的生活,索性出走了,想从桥上跳下去,却被流浪汉一样的男主抢了回来,觉得那一瞬间让她感受到了另一种温暖,只是给予和帮助,而不是索取和强迫,即便和他同住一室,也没有危险:门开着,她反倒不走,门锁上,她哭叫着想逃离...蜗居在地下室中,过着并不体面的生活,但女主的内心应该是安全和坦然的,最后有了宝宝,妈妈找到了她,可却早就不是原来那个她了,与陋室红颜还是不太一样
“This is my home.This is my husband.This is where my life is.”
Aaron Copland配樂
Something Wild 1961 1080p Criterion Collection BluRay AVC LPCM 1.0-DIY@Audies,CC#850
一部受忽视的独立电影精品,全片就在三间公寓和纽约的大街小巷上拍摄,新浪潮式拍摄风格,全方面打破好莱坞的传统思维。电影本身而言,导演以一种极为压抑和温吞的视角展开了一位惨遭凌辱的少女的内心挣扎,前半段执行力其实不佳,而后半段的封闭空间设计则颇为亮眼,表演也相当精彩。
美式性创伤和性焦虑以及解决方法
她就这样的默默的承受着自己的遭遇,陷在人生的低谷处,都不愿意出来?她是不是怀孕了?尤其是自己在那个阁楼居住时经常晕倒,这个也是她不能够回家的理由?她戴着十字架项链,是不是那时候女性不能堕胎,所以才有了后来被那个男人监禁,也要嫁给他?
【创伤应激障碍】遭遇伤害无处申诉,选择内化却难以消解,自由抚平不了噩梦,自杀又被干涉未遂,女性特有的柔弱让她迷失,超越不了痛苦的鸿沟,放弃自我救赎,沦为明知性格有缺陷的男性附属物。发生了该发生的,选择了已选择的,失去了所失去的。冷20
不看也罢的经典。
被侵犯後強作一切沒有改變,卻一點一滴崩潰,幾度有種在看當時英國電影的錯覺,2021.01.24
三观清奇
跟着新浪潮式街头游走的女主沉浸式体验存在主义危机。Artsy得空洞且了无新意。后半的男女主对手戏像是表演课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