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梅奇知道很多
这是我在第1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观看的最后一部影片了。六点半匆匆忙忙赶到上海大光明影城,饭都没来得及吃,只好带了些麦当劳进去。电影放映的十几分钟都是一边吃一边看,没有静下心来好好观赏。然而影片是渐入佳境的那种,越往下看就越没吃的动力了,完全沉浸在淡淡的温暖中。
梅奇才六岁,身边发生的一切似乎都对她的感情没啥影响。父母吵架时,只是看了一眼就走了,或者干脆玩自己的玩具。父母离婚使梅奇得到了跛脚的关爱。本来应该父母都是爱护孩子,却非要分出个你10天,我10天。父母争抢对孩子的抚养权,尽力用物质逗乐女儿,父亲整理出了精致的房间和各式的玩具衣物,母亲则买了各种礼物。但是这是对女儿的爱吗?他们只允许自己对女儿好,排斥对方对女儿的关爱,连女儿接受爱的对象都要由父母控制,表面上是爱,本质上是最邪恶的以爱为名义的自私。父亲将母亲送给女儿的花扔进了垃圾桶,母亲看到继父和女儿玩得开心就把她拉过来,还说继父只会带坏孩子。父母只能给予女儿物质上的富足,却不能走人其内心,但是继父和继母却能勇敢承担起照看孩子的责任,但这本来就不属于他们义务的。梅奇与继父继母的时光无疑是最快乐的,因而她敢于在同学面前自豪地介绍她的继父,还说“I love him”。
虽然家庭有诸多变故,但是梅奇显然是个成熟的孩子。父母吵架,她没有哭闹,尽量不去刺激父母脆弱的神经。不管自己和继父继母玩得多开心,她一见到父母总是开心地跑过去接受他们的拥抱。父亲把母亲送给自己的花扔掉了,她只是偷偷捡出来欣赏了一番,不敢把花长期放在屋里。虽然继父继母对自己关爱有加,也渴望长时间与他们呆在一起,但是她能体谅他们工作的辛苦和无奈,只要继父继母说“我们走吧”,不论自己玩得多开心,她总是爽快地同意了。甚至愿意静静地呆坐在某处等他们忙完各自的工作。最令人飙泪的一幕是,继母由于被生父忽略而无法回到自己的房间时,梅奇竟然跑过去把头搭在继母的手臂上,安慰她说“你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并且陪伴她等到生父回来。梅奇虽然玩得开心,但一直强忍着父母离异的痛苦。直到有一天生父生母继父继母都不在手边,一个人默默躺在陌生的环境中时,她才悄悄地流泪了。但第二天见到继父继母又完全正常了。
影片故事虽然松散,但有一条深刻的主线,即梅奇的美好愿望一次次被打破到最后成功。先是想和生父继母去意大利坐船的愿望被生母剥夺了,接着又是想去英国掘金子却被父亲否决了。父母的爱是通过破坏女儿的愿望来实施的,这的确是绝佳的粉刺。到了最后,梅奇终于可以在第二天坐船了,可当天晚上生母回来企图把梅奇从继父继母身边接走。眼看自己的愿望又要被打破,梅奇这时候更加成熟了,她知道要勇敢而又不失和气地表达自己的心愿。最后梅奇和继父继母在明亮的阳光下,面带灿烂的笑容开心地跑向了船艇。
影片结束后,全场响起了掌声,我相信没有这部电影的工作人员在场而观众能够鼓掌,这不是礼节性的,而是发自内心的。诚然影片的情节显得很平淡,但是平淡才会表现出真实的感动。小女孩的演技达到如此水平难能可贵,小女孩的服装设计也可算是匠心独运,总之给这部影片打五星是名副其实的。
2 ) 如得其情,哀矜而勿喜
今年看过的最佳电影之一,干净柔和的限制级。没血腥,没性爱,是它的诚实会让许多人坐立不安,然而在苦楚之中又有欣慰。温暖与残酷结合得足够细腻和高雅。它不会满足你“工作一天好累就图个哈哈哈”的心,或者“受够身边丑人,只想对着美颜痴笑片刻”的愿景。(亚历山大斯卡斯加德在片里穿着起球的大T恤,驼背,笑容寒伧,没有一场戏展露巧克力板腹肌,但如果你是他的死忠花痴,go ahead)
探讨Fucked-up的父母关系是否会fuck up一个小孩子童年甚至一生的主题,从来都不会让人好受。Maisie从烟雾缭绕的客厅里光脚走过,在忽远忽近的吵架声中起床,被粗糙的大手在陌生的光线和噪音中拎来抢去,这些经历没有文化阻碍,直接打脸,戳你假装早已不介意的记忆。尤其如果你自认为是情感纤细的好父母,那这部影片会在很多时候让你精神上感到痛苦。影片对于小演员所需面对成人世界的悲喜和无措,毫不客气地展现,以致有外媒评价“需要勇气看下去”,但它没有一味搞torture pron路子,潺潺暗涌的侧线带来暗光一束,对已经深入其境的焦虑观众做出温和的挑战:那,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你此刻还有没有信心思考“血缘对于爱的必要性”这个争议论题?对于结局的浪漫主义我持保留意见,但得承认,你就是无比希望它能够朝那个样子发生,并且感动是真感动,有机,绿色,不打折。朱利安摩尔上唇的衰老纹路日渐深刻,但这不耽误她是一个伟大的女演员。伟大不光在演技,还在于智慧知识分子的选片品味,以及在演绎“不那么讨人喜欢”角色时的潇洒自如。我想把这片子强烈推荐给所有有家庭的人,但一想这样也太狭隘了。还是强烈推荐给所有人吧,包括那些一想到“深刻”,“沉重”就撒腿想跑的人。好不容易生为高级动物,留下那么多落灰的智慧给谁用。爆米花有的是时候吃。
3 ) 这是一部恐怖电影
这是一部恐怖电影,因为它让人极为揪心,观影中,我无数次按下暂停键,因为实在无法看到一个孩子被这样残忍地对待,而一个孩子又这样温柔地对待别人。
许多观影者为孩子的懂事感动,却少有人意识到,有时候为孩子的行为贴上这种“成熟”、“懂事”的标签,实际上是在掩饰大人的过分行径,是在找继续这么伤害孩子的借口。在这部片里,这两个心里明明最爱自己,而且根本不知道怎么爱孩子的人不断地对孩子重复“I love you more than anything”,但实际上这句话翻译过来不是“我爱你胜过一切”,而是“我实在是太恨你了”。因为恨孩子,所以才会在孩子面前吵得天翻地覆,才会不断地相互斥责,才会说出“I marry him for you”这种将责任推给孩子的话,才会为了个人事业离开孩子。而且,这两个人几乎从来没有遵守过10天监护期,他们不是争着爱护孩子,而是计较迟到的对方如何使得自己的事业和生活受到了影响。
Maisie知道自己对此无能为力,所以只好选择安静。尽管她看上去什么都知道,比如在她看到Margo因为被锁在门外并且发现丈夫居然没有在租赁单上写自己名字而泪流满面时,转身向Margo走去并挽住她的胳膊,轻轻地倚在她的肩上。可我的感觉是,尽管孩子“懂”,但这些始终是她被迫接受的。影片中这些乌七八糟的事件看起来似乎是孩子平静地接受了,但她的路还很长,如果她未来的监护人是她的生母,谁知道未来还要面临怎样的风险和挑战,还要承担多少不是她的年龄应该承担的痛苦和悲伤。而她长大以后,这些童年的困惑和痛苦经历,可能仍然会潜藏在她与任何一个人的关系中。
片子中最让我揪心的一幕是,Maisie在沙滩上和她妈妈的那段对话,她的情绪从惊喜到失望到恐惧,她妈妈问她你知道谁是你妈妈吧,她说“you”。那一刻,我真希望她妈妈意识到Lincoln告诉过她的那句话:you don't deserve her。
许多观影者也为Margo和Lincoln的结合所感动。电影的最后一幕,Maisie欢快地奔跑,Margo和Lincoln手牵着手微笑地走着,是片中为数不多的让人松了一口气的画面。也许这是导演在告诉我们,这样的父亲和母亲,这样相爱的组合,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只是,这些温情和快乐,并没有让这部片子轻松起来,只要我们稍微想一想,就会知道这些温情和快乐有多么短暂,而这正是这部片子最骇人的一点。
4 ) 爱——简单的陪伴
无休无止的争吵……
总是不能按点的接孩子……
经常梅奇一个人孤单的身影……
全篇轻描淡写的将两个工作狂人无数的情感及家庭问题以孩子的视角呈现在我们成年人的眼中,让我们看到了一对糟糕十足的父母打着爱的口号却硬要将孩子作为私有物品一己占有。
从始至终言语很少的梅奇就像一个天使一样,但这天使却推动了她的翅膀——笑容。
直到最后梅奇开心的奔向船时的欢快,足以让人感动的一塌糊涂了。
爱到底是什么呢?也许这个问题没有办法一概而论,但对这样一个像天使样的孩子,爱就是简单的陪伴。童年的快乐是简单的,但这简单对大人来说却成为了困难,常常想,当我们年华老去,或许我们才知道我们失去了什么。
现在,让心中充满爱的阳光,或许年华老去,我们才可以少更多的悔恨吧。
5 ) 当一个懂事的小孩到底有多累
看了这电影,感受到了梅奇的小演员的演技棒棒哒之外,面对她的懂事,还真的感触挺深的。
小时候,我就觉得自己特别懂事,然而,这个懂事却没真的让我有多快乐。
幼儿园时,有次感冒了要去医院打针。小孩子嘛,都会怕痛,死活不肯打针。看到别的小朋友哭天抢地要父母给他买玩具才肯乖乖听话,我也想啊,怯怯跟妈妈说,“我要超人……”妈妈说:“很贵的,等我再多点钱再给你买吧。”我不肯,拼命哭。妈妈叹了口气,皱了皱眉,不知道怎么办。我看到她苦恼的样子心里很难受。妈妈工作也很辛苦,我为什么要这样呢?最后我说:“妈妈,我不要超人了……”妈妈欣慰地笑了,说,“真乖!”打针时我还是哭了,因为痛,也因为没有超人,我还是很想要的其实。
小学时,有一次我有个土豪女同学不知道怎么的不开心,我送了她一块很香很香的橡皮擦,叫她不要哭了。她很感动,给了我10块钱,说给我放学后去买吃的。当时的10块钱对于我们这些小学生来说真的是巨款啊,我开心死了,放学后和我一个好朋友在学校旁边的小卖铺疯了一把,买了5块多的零食,两人欢呼雀跃地蹦着回家。不知道怎么的被我爸知道了这件事,厉声呵斥,问我钱是从哪里来的。我怯怯地说,“同学给的……”他反问,“难道我没有教过你不要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吗?”我吓哭了,无言以对。他还不满意,当天晚上用摩托车载我去那女同学家把钱还给人家。我全程配合着,带着些许哭腔跟人家道歉说,“对不起,我不该拿你的钱。”女同学虽然全程一脸懵逼,但还是收回了钱。回家后我爸赞我,知错能改还是个好孩子。可是我一点都不开心,就像我那时候道歉一点都不真诚,因为我知道如果可以重来,我还是会收下那十块钱。
到了现在我26了,我知道,乖儿子、好人还是要继续装着。例如,我上班从不迟到早退,我觉得这原本没什么,直到有一次下雨我家那边全淹了导致我迟到了几分钟被公司的人议论纷纷,我才直到原来我这么备受关注,那个度比那些一个星期平均迟到两次的人都要高。例如,我跟我爸妈出去的时候他们都要我好好跟邻居打招呼,我也会叫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大爷大婶好,这不是我的真心,所以在我一个人遇到他们的时候我都会低着头走过不发一声,于是,他们就会说我高冷没礼貌。然而,我不知道我做好孩子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从小到大一直压抑着,很多想做的事都不敢做,初中高中想逃课去打游戏机,别人都这样做,可是我没有,别人只会被骂几句,而我,什么赞扬都没有,老师说,将来你们这些人(逃课出去打游戏机)肯定都是没出息的,然而到了现在,人家还是跟我一样做着一份微薄薪水的工作,甚至小学微信群里加入班主任之后,她记得的都是那些逃过课的打过架的骂过老师的,而乖巧的那些人(包括我)需要费很大劲儿才想起。我问我妈,那么到底我装乖这么多年有什么意义?我妈说,你只是不知道外边的人怎么赞扬着你。我说,既然我都不知道,那又有什么用?再说了,就算我知道,别人对我的评价多好多好,又有什么意义呢?我根本不需要。我不想大家都用道德制高点去衡量一个宁愿普普通通至少能让自己活得像自己的我。我妈没有回答。
我知道自己虚伪,可是我从没表达过我自己有很高尚的情操,我承认自己是个从心底里就是阴暗的坏人,可是觉得自己可怜的是,我发现经过了这么多年,好像我已经连改变自己连做回自己的能力都没有了。我根本不敢大声说我不要、我不想、我不是——因为这不是乖小孩可以做的事,除了对国家八荣八耻以及我国几千年的道德伦理法规唯唯诺诺言听计从,我毫无办法。
讲回这场《梅奇知道什么》,在电影里的梅奇,周旋于这对看似深爱着她实际上却被心里其他东西蒙蔽了双眼的父母之间,连我这个外人都觉得她很累,大家都觉得的,对吧?她一个几岁的小女孩承受了四个大人给予她的压力,她就像天使,完美无瑕,没有一丝错误地挽救着大家——犯错会让人过得轻松,然而像电影的题目一样,梅奇知道什么,她知道什么?她已经懂事到了知道自己没有资本犯错,因为她知道了一犯错可能她就会失去所有所有的这个不应该属于她这个年龄段的深奥道理。或许她的爸爸妈妈并没有真心想要她的抚养权,要的只是出一口从对方手中抢过抚养权那种得意洋洋的恶气,而那对真的对她好懂她心思的继父后妈,她也知道自己没有任何权利要求人家给她什么,她并没有要求过什么,她不想吗?她想啊,哪个小女孩不想要任性地在家里开开心心当公主,可是她也知道自己不能这样做。所以她仅仅是睁着漂亮的大眼睛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慢慢地去阅读去理解,亦步亦趋小心翼翼在不伤害任何人的前提下走着自己的路。
幸好结局是好的,我也不方便剧透太多。
我知道我的情况和她的不同,她是真的天使,我只是个小人,而我前面大段大段讲叙自己,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意思,纯粹是看了这电影有感而发,原来,当一个乖的懂事的小孩,真的很累。
很心疼梅奇,很心疼很心疼,而我,也想有人心疼一下我,这才是我心里最深的最真实的感受。
6 ) 愿你我都有一颗玲珑剔透心
首先,让我们为成人世界里充斥的各种自私、欺骗、诋毁、狭隘…感到汗颜吧!在商业上惯用的伎俩同样用在家庭上、身边的亲人上,而奇怪的是大多数人都视而不见,或根本就分不清真伪(要不继父继母怎么急巴巴地就同意结婚了呢)。
如果改编成国内的版本,估计就是父母口口声声说为了孩子死捆在一块,然后天天家里鸡飞狗跳,各自在外找婚外情(还要给出不可能实现的承诺),剩下老人守着幼儿。
可在孩子纯真的世界里,一切都那么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像在看出怪异的戏罢了,却不忍心戳破。同样拥有纯真心灵的继父继母走进了梅奇的生活,其实影片构建了两个不同的世界,生父母——孩子(继父继母),成人(阴暗)——孩子(纯真),继父继母严格来说算不上主流世界中的人物:一个是照顾孩子的保姆,一般只在家呆着,一个是身份低微酒保,且认为人生不需要赚很多钱(就可以快乐),不像生父母,一个满世界做生意,一个满世界巡唱(即使没有债务危机),追逐的都是外在的东西。
影片赚足了观众的眼泪和同情,喜欢梅奇那条彩虹般的条纹裙子,和那条满是白色小鱼的蓝色连衣裙,像童话中的公主,想一个angle;最动人的小片刻,一个是继母说,那我们把花做成书签吧,可以保留一辈子,一个是继父为梅奇做了漂亮的鸡蛋餐,梅奇说生怕ruin it。
不过可惜啊,此刻的影片无疑是温情的,但小梅奇长大了会如何呢?注定她会在生父生母之间拉扯,成为“夹芯饼”,官司还会继续下去,继父继母是无权抚养她的。
只能祈愿所有的孩子都尽可能快乐的成长吧,不让阴暗的东西潜伏在心底。
另外,其实爱很简单,爱需要陪伴和分享,不需要复杂的东西。现在不少家长把孩子丢给学校就不管了,或者只懂得监督孩子做功课,做完功课就不管了,任由孩子孤零零自己倒腾。其实父母才是对孩子影响最深的人啊,如果梅奇的父母不是这么缺爱,小梅奇也许不会这般敏感。
7 ) 小朋友活得好辛苦
看这样的电影,应该在某段很清闲的时光,比如周末,给自己泡上一杯咖啡或者绿茶,坐在电脑前慢慢看。这对于我来说来,简直就是大龄文艺青年的教育感化片,小女孩太萌了,梦寐以求有个这样的女儿。
小女孩梅西穿的衣服,每一件都那么好看。从头到尾,小姑娘真乖真懂事。我们都以为小朋友不懂大人的世界,其实小朋友的内心复杂得很。看到57分钟的时候,从头到尾没哭过的梅西躺在酒吧服务员家里的一个人独自流泪。感觉自己像被亲生父母抛弃了一样。
梅西的父母真的太没太没责任心了。男的整天就知道出差出国谈生意,和保姆结婚只是为了利用她照顾孩子。女的就整天巡回演出,和酒保结婚就是为了让人家照顾女儿。看得太虐心了,谁要是有个这样的女儿怎么疼爱都还来不及,他们居然舍得把孩子扔来扔去的。
整个影片中,最多的镜头就是小女孩在放学等人接,一个人躺在床上睡觉。这样的童年如果,不是酒保林肯和保姆玛歌的出现,那得是多么的阴暗和孤单。亚历山大•斯卡斯加德饰演的酒保林肯一开始出场有种颓废、浪荡公子的感觉,一开始我误会他了。直到后来才发现这个高大的男孩帅气温柔得掉渣,梅西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个后爸。我在林肯的身上看到明白一个事情,并不是一定要很有钱才会快乐。一般般,一份简单的工作,够一家子生活,有充足的时间,一家人一起做饭,一起过个周末,让小孩做她喜欢做的事,她就会觉得很快乐。
在高架桥和玻璃墙后边,林肯陪着梅西玩耍一段真的太有爱太温暖了。梅西用手指当枪向下射击,林肯立刻很逼真地倒地,那个马路还有点脏脏的,林肯一点都不介意,表演可真够认真的。而梅西发出嘎嘎快乐的笑声。这让我想起另一部日本电影《菊次郎的夏天》。不同的事,菊次郎拍的是一个小男孩,从角色的萌度来看,小梅西完胜。只不过《菊次郎的夏天》中北野武的表演极为出彩,特别是那张老脸神经性地一抽一抽的,表情又很严肃的样子,看着非常喜感。看惯他的黑帮电影,突然来一部这样的流氓式温情,让我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
回到《梅西的世界》。梅西的亲生父母也想给孩子最好的,可是他们爱自己比爱孩子更多。梅西一直记得父亲说过带她去坐船,她从来没有坐过船。而梅西的妈妈则不停地给梅西一些并不是她真正想要的东西。小女孩真懂事啊,从来不哭不闹,还知道安慰别的小朋友。你带她玩什么,她都玩得很开心。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资本主义国家的生活环境就是好。梅西的妈妈一个过气的歌手,梅西的爸爸一个神经质的艺术品商人你看人家的生活环境都那么高端。不过日子的质量却是差强人意。
另外不得不说的是配乐让我印象深刻。一段是,在家里播放梅西的妈妈唱的那段摇滚,真是有感觉。一些小酒吧想搞特色,搞情调,想吸引些小资点的白领,就应该放点这样的音乐。整天都是鸟叔的傻逼歌曲只能吸引一群打架的流氓。另外就是片尾,后爸林肯和后妈玛歌带着小梅西坐船的时候那三分钟结尾音乐,一下子把感觉带上去。导致我本来应该在疲惫的深夜依然精神抖擞地写下这篇影评。
注意事项:
这个电影可以是夫妻一起看,也可以情侣一起看,可以单独一个人安安静静地看,就是不适合一大群人闹哄哄地看。也不适合间断地去看,或者很困的时候去看。因为这些情况都可能会影响观影质量,内心的敏感度和安静的氛围达不到的话会破坏整个意境。
如果《梅西的世界》是一篇文章,那么它应该是一篇写给童年的散文诗。
如果《梅西的世界》是一杯茶,那么它应该是我喝过的常德太青绿茶,清淡、纯净,又带点苦涩。只有欣赏它的人,才会在品后回味无穷。
如果《梅西的世界》是一个女子,那么它应该就是电影里的保姆玛歌,隐忍、负责、善良,处处打动着人心。
美国的商业片的看到吐了,每次都高科技,大多数都满怀期望去了影院,失望而归。真的很少能够看到美国人能出这些细腻的片子来。印象中美国的剧情片都是难以接受的美式幽默,想笑又不怎么好笑,还有对白时表情浮夸。我个人觉得林肯和玛歌的表演,还有小女孩的表演都很东方式,没有美国人那种特有的高高在上自豪感。你就看着他们的眼睛就知道,他们想的只是有个完整的家,有个可以让自己疼爱的女儿,还有个关心自己的伴侣。就这么简单的东西,简单才可贵。这些细节很难把握,导演斯科特•迈克吉算处理得不错的了。我翻开介绍资料一看,在25届东京电影节得过提名奖。难怪看着这么符合我们亚洲人的口味。
最后对应题目说一句话:如果你有小朋友,别让你的小朋友活的那么辛苦。
8 ) 梅西什么都知道
曾经的美国电影总是喜欢把孩子描绘成天真无邪、柔弱单纯,大人对他们都像对智障一样,表面上好像平等对待,实则是从心底里的不信任。经常会用骇人听闻来形容让孩子一个人在家,或是你怎么能给她吃那些高热量食物等等。
孩子是不会懂大人在想什么的?隔空令我想起老电影《偶像倒掉》,两部电影都在用同一种手法告诉观众,孩子什么都懂,他们不知道只是因为你不相信他们可以理解而不让他们知道。
当父母离婚时,梅西知道,父母要分开。她可以从父母长期的争吵中感受到。她当然渴望父母可以重新在一起,当然这没有实现
当母亲问起她,父亲是不是和小保姆暧昧,并据此想向法庭申请改判的时候,梅西也知道,她回答说,不知道。
这就是孩子对事物的理解,她不是不知道,而是不知道自己的回答会造成什么后果。孩子知道这个世界是自己无法掌控的。
爸爸说的每句话,梅西都记得,去坐船,爷爷带着他去捡硬币。当爸爸从出租车里向她挥手的时候,爸爸觉得梅西不会理解此刻的意义——他再也不会回来了,但梅西知道,她跑过去紧紧抓着爸爸不想放手。
妈妈每次长期不负责任的突然消失,然后又突然出现,总是搂着她说,我爱你胜过世间的一切,你知道吗?梅西说知道,但其实,她知道妈妈根本不爱她。
当保姆格温和酒保第一次感受到对方的时候,梅西知道,这两个她最爱的人能相爱是最好的。她让格温做了大蛋糕给酒保。
当他们两个亲在一起的时候,她知道她找到了家。
梅西什么都知道,你们只是假装她不知道,好继续做自己想做的事。
Lincoln和Margo的化学反应太足了。从边缘角色一点点走入故事中心,再完全占据观众视线。Maisie的塑造也恰到好处,本可以很激烈的冲突,却在导演的不断冲释后加深了回味的空间。看到结尾,完全是想跳起来冲向海边的节奏!
养不了小孩的父母真的不要生。要学会像我一样有自知之明。
成年人总以自己的思维和价值观凌驾自己的孩子,却忽略了亲情本身的力量。
看了真伤心
首先要严肃的说一句,真的非常不错,把亨利詹姆斯的小说搬到现代纽约后,故事和人物更有看头了。然后我要大吼一声“四哥!!!!”看到长手长脚宽肩好胸的四哥把小姑娘抱起来圈在自己怀里然后轻声细语的哄她的时候我就沦陷了!!中间他穿着巨杀的黑衬衫黑马甲哄小孩的时候,我大约的确是呻吟了一声
天啊她竟然要对付四个家长【【【
育儿亲情片。虽然剧情有点狗血,不过各位演员都很养眼,四哥真是太好看了没有话说。。摩尔果然非常百搭
孩子什麼都知道
我的童装最时尚,每天换一套,我妈玩摇滚我爸到处飞,他们都想养我却都不甩我,我的继父继母年轻好看人nice,好想他们成一对。
甜得我快化了,感情也细腻无比。五星是因为全场女性与基佬都被四哥搞成星星眼了,半裸出场时全场aww,后面的酒保派头和让梅奇挂在自己手臂上的样子更是甜得满眼红心。小说改编加独立制作加各种美景美人实在是让人欲罢不能,今年的温情十佳有着落了!梅奇也好可爱啊穿红色太漂亮了!
最后那个和母亲在一起的害怕的细节我很喜欢
还是个独立小文艺的味道。这片得静下心看,起先并不是太抓人。要慢慢看下去,对人物更亲切,情节也拢拢。就有味道了,还会有点温馨感动。小女孩也很可爱,以及几位主演的表现
有时候真奇妙,我们竟然可以从不相干的人那里得到一直缺失的某些东西。这电影给我一种亚洲特质的感觉,一度怀疑导演是不是亚洲人。
又名“我的好继父,我的好后妈”。
大人往往觉得孩子什么都不懂,但其实他们样样看在眼里,只是表达不出罢了。成人世界那些无奈妥协,那些言不由衷、敷衍与借口,孩子十分清楚。甚至那些负性能量:未曾出口的敌意、未曾明写在脸上的不耐…孩子也都有所感知,察觉。什么都别想瞒过孩子,尤其爱不爱这件事,他们会从你付出的时间心力去了解
后爸后妈与宝宝幸福生活在一起
其实真的是继父继母和前妻前夫的孩子幸福生活的故事。但是往深了想这是梅西的福分遇到了这么好的继父继母。如果没有呢。真的是那些结婚。离婚。生孩子。然后超级不负责任的父母。我真想由衷的说一句。Fuck!!! !!!
小女孩就像天使,跟谁都自来熟。看完就像有只小手在心尖上抓了一把。啊啊啊更坚定了我以后一定要女儿的决心!一部关于爱和责任的窝心小品~
讲的是幼儿经,孩子在家庭教育中需要什么,以儿童的视角讲故事,有点琐碎,叙事有意模糊了事件本身,就像孩子看待成人世界的似懂非懂,一点点从孩子的视角还原事件的真相,片子在这方面很棒。对于这类走着商业类型片路线的美式独立电影,它总会一步步走向狗血和俗套。★★★
小姑娘真心是个小甜心!甜到我快忘了世上还有熊孩子!甜到让我觉得也许结个婚有个孩子也没有那么糟糕!【顺便这片子也忘了告诉我们这一切得建立在有足够的钱的基础上。不然哪来钱买那么多衣服跟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