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匠

剧情片其它1973

主演:JozefMalesa

导演: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播放地址

剧照

砖匠 剧照 NO.1 砖匠 剧照 NO.2 砖匠 剧照 NO.3 砖匠 剧照 NO.4
更新时间:2024-04-11 15:40

详细剧情

  A bit of color for once, all the better to see the red flags with, not to mention the obvious aerial file footage of Warsaw. The story concerns Jozef Malesa, the mason or bricklayer of the title. He was once the darling of the party, the son of two old party activists, a worker of heroic reputation, his own commitment to The Movement unquestioned. He was chosen to be destined for great things, specially educated and pushed forward to positions of responsibility in the Party. Eventually he decides, because of the ethical pressures which he feels from the obstructionism of the bureaucracy from above, he asks to return to be a simple bricklayer. He is disturbed with the way the Party deals with people, especially their lack of direct contact. He thinks workers know better than the leadership many times but that's not the way power flows. He is uncomfortable with the compromises to his idealism. He remains committed to social justice and joins his friends for the May Day rally where his comfort and confidence in his place in society cause him to defer to no man, certainly no rat faced men in overcoats with red armbands. His great pleasure in life moreover is laying brick. He finds the work satisfying and fulfilling which is why he was such an obviously superior worker in the first place.

长篇影评

1 ) 电影学习笔记

多角度是一个很好的角度。当旁白,家庭生活,政治集会,工作,教育这么多角度描述一个人并反映当时的波兰政治社会个人生活的现状的时候,描述背后的意义就非常肯定的成立了。
朴实是本片的特色,叙事主轴线是旁白,本身就有亲近性,主人公以自我反悔的语调描述着自己的生活,配合五一大游行的政治荒唐,最后回到朴实的劳动是这一辈子让自己引以为豪的地方。这种叙事语调非常的喜欢。
这样的叙述扩大了叙事的时空,稳固了叙事的主题,立体了整个描述。

2 ) 《砖匠》小评

将公众行为与私人行为并列,将官方组织的五一大游行与一个男人充满怀疑与失望的画外音并置。因此影片有两个焦点,这一点通过一个运动镜头得到具体表现:45岁的约瑟夫-马莱萨坐在公车里,摄影机从车窗外一路跟着拍,他与窗玻璃上映出的华沙街景融为一体。当他和朋友们预备加入游行队伍时,他的一段自述为他整个人生提供了一个简短的小结----从年轻时的积极分子到自己跻身成为官僚制度的一部分,再到1956年幻想破灭,最终干回泥瓦匠的老本行。游行队伍中,口号声此起彼伏,但基耶斯洛夫斯基却将焦点对准这个平静的声音。影片结尾,画面呈现华沙街道的俯瞰镜头,同时,马莱萨骄傲地讲述着自己的泥瓦匠工作。街边林立的泥砖房也成为支持他总结性话语的佐证:看着自己建造的房屋如此牢固,人感觉今生并未白费。

短评

果然好的片子还是一眼就能感受到好的//也可能是对尤其具体的人物的展现让影像也变得具体起来 集体记忆和个体记忆总是存在着些许偏差 个人的痛苦和快乐或许都算不上什么

2分钟前
  • YiQiao
  • 力荐

宠辱不惊

4分钟前
  • 小鸭之友
  • 推荐

这部纪录短片在基耶斯洛夫斯基的早期纪录片里面比较特别,除了是用彩色胶片,全片是以主角砖匠的自述贯穿,有别于他其他的纪录片中常用的访谈式或者对话式的手法。“曾经有段时期,可口可乐是我们的敌人,因为那代表着西式的生活。但现在,他们也生产,到处都是标语,"每天喝可乐 身体更健康",等等”

9分钟前
  • stknight
  • 还行

8

12分钟前
  • 小A
  • 推荐

現實的一天和人物記憶的一長段歷史並列,要做建設共產主義的磚匠!

16分钟前
  • 無邊無際
  • 推荐

乌龙,拍到自己了

20分钟前
  • zitsunari
  • 还行

20/7/2006 9:40pm bc

24分钟前
  • 何倩彤
  • 还行

半纪录半论文

27分钟前
  • 灰狼
  • 推荐

就这样·一生一个人,一人就一生·!哲学与思辨的!

32分钟前
  • L.L
  • 力荐

英雄的华沙工人万岁?那搬砖的华沙工人呢?要知道,英雄的华沙工人可是不搬砖的哟~英雄的华沙工人只会喊英雄的华沙工人万岁,然后喊搬砖的华沙工人搬砖。

36分钟前
  • 馋猫麦昆
  • 力荐

略带慵懒但又不失沧桑的口吻,中年男人回忆起自己曾经的光荣岁月,然而最终让自己心满意足的还是砖匠,因为踏实,因为没有让自己虚度光阴。劳动后的成果才是实实在在的光荣,而不是劳动这一行为所附带的某正政治倾向所赋予的光荣职位,基斯可以说相当大胆了!

37分钟前
  • 鲜有废客
  • 推荐

被基耶斯洛夫斯基拍纪录片很荣幸(好么)

41分钟前
  • Orange Is Dead
  • 推荐

用劳动节这一天加上结尾的砌砖就展现了一个人的一生。

42分钟前
  • 超cute侠
  • 推荐

看基耶的纪录片不会觉得是在看纪录片,他通过影像记录需要被记录下来的事实,用自己的话语或别人的话语表达对事实的看法和思考,让观看者通过观看影片有所启发。

43分钟前
  • yes girl
  • 推荐

基耶斯洛夫斯基早期短片看到现在观感最好的一部,不止因为使用了彩色胶片。又是集体记忆与私人记忆并置的拍法,基氏在游行队伍的口号声中,聚焦到砖匠的形象和他平静的自述,从年轻时的积极分子到成为官僚制度的一块砖,再到56年幻想破灭,真正又做回砖匠,搭建片末俯瞰视角下的华沙。拍摄对象略带疲惫的声音增添了丰富的戏剧性。

46分钟前
  • 奥兰少
  • 推荐

庆祝五一的队伍好壮观,波兰工人阶级万岁。。。可是他觉得人事部主人还不如砌砖来的带劲,哈哈。

49分钟前
  • 斑斑
  • 推荐

一个人的一天和一个人的一生,这是基老师超水平发挥的一部,如果不是透过他的镜头,我们怎么还能看到波兰的五一游行?此片有思考深度,片尾的航拍和最后的砌砖镜头很赞,当然,立意最NB,这是一种对当时社会的沉默抗议。

52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看着自己建造的房屋如此牢固,他感觉今生并未白费。

53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还行

熟悉

54分钟前
  • 月白
  • 推荐

把由与画面无关的关于一生的流线式描述和突如其来的感慨组成的旁述和一天的日常生活细节组合在一起,倒是一个拍法。结尾砖匠融入人群,与德西卡一样用了抽离和还原的方法,转而真的切到了砌砖的镜头,力量就到了。

56分钟前
  • 冬子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