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女贞德一直是电影制作者比较钟爱的题材。从电影诞生以来的圣女贞德在荧幕上的形象众多。相对于The Passion of Joan of Arc(1928)(被英国ban过)只刻画临刑前的贞德,英格丽·褒曼充满神性的Joan of Arc(1948)再到1999年的吕克贝松唯物诠释的贞德。这一版的贞德几乎是完全按照当时的历史记录来铺就。当时人物在电影中对着镜头的程序就像是再现为贞德平凡时候当事人面对神职人员说出他们的供词,而观众正是想要了解事件全貌的神职判决者。当我对影片中的贞德突然的哂笑略感有些奇怪的时候,看了记录说贞德是个非常爱笑的女孩,怀疑即变成了尊敬。本片的编剧并不想给一个完全他想象中的贞德,而是一个历史记载中的贞德。也许因为历史记载的零碎,让正片显得有些零散,节奏感不及其它一些电影,但忠实也是对贞德的一种尊重吧。电影的下部甚至略显冗长地完全还原了查理七世加冕的全部流程,但是仪式透露出的神圣感让我由衷为贞德事业的神圣感而感动,为这样一位坚定的少女而感动。
这片相对 好的就是贞德的战场戏。一眼看去是铠甲造型扮相大可点赞,面容过于硬朗、便装谈不上美的女主全副武装后简直光彩照人,可能片方没这意图,但客观体现“事业让人美丽”。这片倒也是颇有职场女性勤勤恳恳上班故事的味道。而且也拍了贞德的战斗情况(本人本来也有实际参加战斗),不像有的片子只有激励、带人冲锋之类。推荐去b站看下片段,体会下女主作为军人的干练。 这片战事拍得算多,除了奥尔良和巴黎,还难得出现了帕提之类的战事。不过只有巴黎那场,在各版中显得出众,因为拍了贞德等人努力战斗的过程,不像有几个版本看这场没个结果就只表现陷入困境、灰头土脸:毕竟是“上班故事”。奥尔良拍得过得去,看得出有几次战斗(不像48版像就一场),不过场面还是太小了,有的镜头简直是稀稀拉拉几个群演。中间那几场就让我震惊了:居然拿角色后来回忆时口头解说代替实际战争场面,拍就拍谈话文戏,真是省钱省过了。
另外这片一些戏也有点男人眼里的女性困惑的意思。比如女主被检查性别后吐槽“他们以为我是男的吗”。市民小女孩好奇地把她的盔甲往自己身上贴,被母亲制止说女性不能穿这个(女主:“你们觉得我是?”)又比如老太太跟女主说希望有她那样的儿子。还有长相极像型男的女主一样不被猥琐男放过,这梗倒是现实,毕竟猥琐男是把这当控制和伤害女性手段,本质并不是“性”而是侵害。但那拍法让我对片方感觉并不算好,可能男性很难体会和表现女性角度的痛苦感受,而习惯把女性当客体拍, 虽然这个和其他的拍法比已经算不那么刺激感官了。这片可能算相对态度好的。我不是想批判什么,就是觉得唉,已经很想理解女性的男性创作者好像也还是有这样那样局限 。唉,顺便说下,我觉得这版女主和权游的布蕾妮算同类感觉,都不属于世人认为的该有女人样子的女人,都勇敢而被世界苛待。 这片唉,闲戏特多 有的老实照搬资料说法细节也罢了。有的属于看着资料也能把梗理解砸。也有脑补的,比如德雷怎么先对她充满幻想,又自己加戏觉得“你变了”。 总体说 我并不喜欢这片,就一个忠厚硬朗大姐越发温厚老实贤惠,周围人反而对她越来越冷漠,最后惨死的灰暗故事。虽然贞德的故事是很悲惨,但本人也不像这片的老实贤惠姐姐感觉吧,之前还是鲜衣怒马的元气少年感觉。这种ooc感在此片女主和阿朗松互动中尤为明显。本人对阿朗松有亲切关心也有严厉管教和活泼年轻人的意气相投。而这片简直像温柔姐姐对会卖乖但本质情商低的傻弟弟。贞德一些话看文字资料觉得锐气十足,这片居然演成温柔平淡口气,也是出奇。而且这片可能想突出疏离冰冷气氛,基本没表现贞德的威严一面,怎么整治军队也省了,还加了女主被挤兑的戏,也没见其怎么回击。 这片便装造型真是难看又随便(看看人家48版的多好)。女性几个都有披头散发。男性的上衣很多看着像一种面料。这片方很穷吧。
再照例说下配角。阿朗松可能算各版颜值最高,出场侧面惊艳我、简直“陌上人如玉”,但看正面发现就是普通清秀小哥,不过气质不如48版的,而且好像还不如本人那时热情、乖巧。查七低调而心机,长相没美化,也没本人辨识度。迪努瓦OOC,明着凶巴巴不好说话,不像本人圆滑。拉海尔照例模板豪爽莽汉。德雷居然又加戏了(说吧,你们到底是不是沉迷图尼埃的小说吉尔与贞德),沉迷神奇幻想+戏精几月粉的人设,“呜呜呜你变了,我要取关”既视感,挺搞笑,不过也太天真烂漫了吧。
(首发LOFTERhttp://www.lofter.com/blog/w458187568?act=dashboardclick_20130514_04)
7.3/10。贞德的故事,这一部从她作为默默无闻的农村少女一直讲到她著名的奥尔良围城战役。影片运用舒适的音响、精美且表意有力的高水平摄影美术、丝滑优美的高水准运镜/场面调度、灵动而又充满神秘魅力的表演模式等营造了一种优美且颇具神秘魔力的诗意气质,但影片叙事/主题表达很严肃且叙事节奏极其缓慢平淡,与轻飘的表演气质很错位,扣2.2分。
与德莱叶和布列松的视点都不同,里维特的圣女贞德,单就上半部分来讲,完全集中于贞德在原父意识影响下,在现实的男权社会中不断自证的过程,但这个过程最终还是一个将自身阳具化的过程,贞德还是一个男性社会下所构成的“男性”。在史诗片中植入纪录视角很有意思,近几部中一直探索的颜色与构图在油画借鉴中有所进化。但整个文本化倾向过重,并算不得好看。
在德莱叶和布列松之后,里维特终于把法国电影对贞德“正信”的诠释视域从她的受审和受刑扩展到了她的生活和作战,这影响到后来的吕克贝松。相较前贤,里维特的贞德神性的侧面更少,更接近一个朴素的信徒,包括对周围渎神言行和邪秽器物的不容忍、对神启的坚定以及信心跌入低谷后能及时重振,同时也包括缺乏临阵经验导致容易被敌方激将、错误估计伤势,中箭后以为自己快死了,即使其在凝聚人心和指挥决策方面拥有难得的天赋。正如贞德所说:神之意愿的贯彻乃是通过人,人以神之名而战,其胜利才会被神所认可。在手法上明显反类型,作为故事片,全片没有通常意义上的高潮,即使攻克土列尔堡垒这样的决胜情节都只冷静地过去,并通过调度上强烈的舞台剧质感和反复穿插亲历者事后回忆的纪录片形式强化叙事上的间离效果,继承了前人在该题材上的严肃态度。
关于圣女贞德的电影中里维特的这两部貌似不太出名,可能是因为太长了看的人少,但绝对是值得一看。里面对历史的还原度还是很高
线性人物传记片用打破第四面墙的形式不仅能多角度还原故事,而且还省了很多大场面成本hhh导演值得嘉许的一点是,没有把贞德塑造成战无不胜刀枪不入的神,人物鲜活生动,虽然人人尊称她为圣女,但她也一直与战士平民同在,带着神圣光环又接地气战争场面就真的小儿科了,跟舞台剧过家家一样,可能是经费有限吧
平平无奇,又臭又长,最烂的一个版本
色彩、构图、光影都赏心悦目,里维特的能力和野心并驾齐驱。
四星给女主。这个贞德铠甲造型真好看啊,甚至可以说便服普通,穿上战甲就颜值顿升,硬朗而又带点随性,还被拍得有职场女性即视感。但创作方水平不算高,战争场面小,日常服饰造型粗糙,有的是桥段是看着历史资料梗都理解砸了的水平……
纯感觉,没有和其它版本的贞德比较过。
Cohen Media Group 4K修复版,前一部公映的4K修复版电影是 The Return of Martin Guerre(1982),不得不赞叹修复后精致的画面完全融入中世纪欧洲的历史还原中;在上半部中,里维特用了很多半弧形的镜头移动紧跟Jeanne的步伐,铺垫、呈现到她的坚定信仰,包括圣灵的启示、在世间对上帝的奉献,除了天使,没有人会在这个时代中留下爽朗的笑容和一往无前的信心,也留下了暗示未来的悲剧即是上帝给予的、也是因信称义的试炼;
特意上下两部看完了才开评价,里维特的贞德不同于德莱叶的贞德,也不同于布列松的贞德,而更倾向于布列松的武士兰西诺,里维特展示了不同的铠甲,它们的光泽和声响。
除表演外无看点...
TIFF Cinematheque, 13 Mar 2011
202211
圣女贞德:战争篇160分钟战争场面太小由于对故事背景和人物传说的不了解,对电影的观看影响。【2021-4网盘清理影片观看】
6/10。里维特严重依赖欧洲默片纵深场面的调度,影片攻克奥尔良的高潮是从水平地和桥上演出来,箭伤康复的贞德进入场景后,骑马沿着与镜头方向平行的士兵休整队列前进,她接过桥下雇佣兵挥舞的标旗号令冲锋,极为反高潮的避免切入哪怕一个强有力的特写。叙事意义也被一些漫长的段落抽空,例如模拟扫视的摇镜头(开头摄影机对准贞德延着城墙推向入城门的骑兵队),以及修女和修道士一样的人直面摄影机讲话,后者就像贞德圣绩的见证般,当一位修女对镜头讲述贞德想见太子的心情,切入贞德在教堂向圣母子像跪祈的画面,暗喻其拯救王国的圣母身份,而贞德出发的旅途中,两名骑士趁着小解的机会讨论他们对女人的欲望,后来他们和贞德一起躺在干草堆入睡,却被贞德天使的面孔激起了羞耻感,或许里维特的兴趣就是用平凡的诗意去降解贞德充满玄学色彩的信仰光辉。
真的好平淡...神游着就结束了
感觉拍历史片差点意思
关于贞德的影片,要属这一部最为冷静客观,画面朴素而真实。
16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