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心声幻影(Invitation to the Dance)》:三种爱情【第6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http://blog.trivialfilm.com/2013/06/invitation-to-dance6.html
心声幻影 Invitation to the Dance (1956)
心声幻影 Invitation to the Dance (1956)
本片获得第1956年第6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这是一部没有对话的歌舞片,分成三段故事。第一段故事叫做“Circus”:一个小丑爱上马戏团的一个女演员,但是女演员与一个走钢索的男人相爱;小丑非常痛苦,女演员发现后来安慰他,但过程被走钢索男人发现,他生气的走了;小丑为了化解误会走上钢索摔死,临死前他让女演员与走钢索男人重归于好。第二段故事叫做“Ring Around The Ro”:一个丈夫在舞会上送给妻子一个腕环,他发现妻子与艺术家关系暧昧,就离开了;随后妻子在舞会上将腕环送给了与他贴身跳舞的艺术家;几天后,艺术家在家中绘画时为了讨好模特,将腕环给了模特;之后,模特从舞台出来,腕环很快就来到一个骗子手上,他给了夜总会里的荡妇;夜总会里的歌手歌声迷人,于是腕环很快从荡妇手上到了歌手身上;歌手为了打动夜总会女服务生,将腕环给了她;女服务生回到家后,发现自己恋人——水手——已经等待许久,但是水手看到腕环后很生气,将它抢走离开了;水手走在街上,遇到一个在楼梯下等待借火的女人,他将腕环给了女人;之后,女人在街上遇到送给妻子腕环的丈夫,腕环被他发现拿走;丈夫回到家中,很快与失神妻子重归于好。这其中的腕环,仿佛有种神奇的魔力,不仅可以让佩戴的人翩翩起舞,还能吸引异性。第三个故事叫做“Sinbad the Sailor”:一个水手因意外得到一个神奇的油灯,他用手摩擦几下后出现一个会吹笛子的男孩;于是,男孩吹起笛子将水手和自己带入《一千零一夜》的书中,在书中水手与一个亚洲女人相爱,并几番调戏打手,最后三人幸福的离开。
这部电影是一部非传统意义的影片,所以本不想看,尤其是开头部分挺无聊的。但是看过影片后两个故事后,发现这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电影。因为它最大化的展示了舞蹈与音乐结合在一起的魅力,尤其是让人难以想象的:人类的幻想能力是如此强大!因此对本片的评价四个字足矣:神奇!好看!
本片主题没有什么可说的,就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啊、真爱无敌啊之类的俗套,是非常主旋律的。当然,本片重点也不在此,所以它本身并不能引发深入的思考,大概歌舞片都是如此吧。
本片出彩的,还是每一个演员精湛的舞技。在影片中出现的不仅仅是Gene Kelly一个人,而是所有人,他们都仿佛是跳舞机器一样,身体能屈能伸,或轻盈、或有力,而且舞步灵活、体态万变,看得人眼花缭乱。尤其是第二段故事中与Gene Kelly跳舞的楼梯女人,跳起来比Gene Kelly还美、还优雅,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人!总之,电影的舞蹈编排与表演已经出神入化,完美到极致了。
电影其他方面也很出色。其一,电影音乐很棒,每一首曲子都契合着舞步与情节,听起来非常舒服!尤其是第二段的音乐,很值得多次欣赏。其二,影片布景很独特,第二段故事绘画般的室内设计以及第三段故事中的动画场景,都是世界电影中难得一见的景象,但凭这个两个方面就足可以让本片成为经典了。其三,第三段故事中真人与动画的结合太完美了!Gene Kelly舞动的速度竟然可以与动画人物媲美,他究竟是不是人类?总之,本片值得一看的地方太多,出彩的地方也太多了。
总结一下。这是一部很容易被人忽视的经典电影,虽然没有对话与具体情节,但是一样好看,一样可以成为经典。而且本片还是五十年代的彩色片,更值得一看。
序列:1060
2013-06-16
原文地址:
http://www.qh505.com/blog/post/3535.html
爱是相拥,爱是快乐,爱是美好,可是在这场关于爱的舞蹈里,谁来邀请你?谁能成为你真正的舞伴?又名:舞会请帖,请帖上写上你的名字,是一种参与的方式,是一种公开的仪式,可是在爱情内部,这种请帖式的公共表达却并不能真正进入私密的感情里,在被公众关注的集合世界里,这种爱更多带来的是误解,是分歧,是夜晚彼此的伤害。
不妨就从这“舞会请帖”中开始进入。那一场结婚纪念日的舞会,有着太多的别人,喝酒的别人,嬉戏的别人,拥抱的别人,他们在这一个被邀请参加的舞会里,并不是在寻找爱情,而是在寻找奇遇。快镜头的转换中,仿佛就是现实生活的映照,彼此面带笑容,却只是仪式的一部分,彼此相拥共舞,也只是在一曲终了之后各自回到座位上。所以在这个并不属于个人的舞台上,那美妙的音乐,那欢快的舞蹈,都是在释放一种和别人有关却和自我无关的情绪。
所以,即使美丽的妻子和多才的艺术家手握着手,脸靠着脸,那也不能代表一种爱,妻子的美丽只是被艺术家画在画布上。可是当被丈夫看见了之后,那一种幻觉便演化出一种误解。丈夫进门,看见妻子和艺术家坐在一起,他是给妻子送上结婚周年的手环的,但是当他看见戴上手环的妻子和艺术家又去舞池共舞的时候,是带着愤怒而失落的心情离开的。在一个公共的舞台上,在一种幻觉化的“看见”里,他愤而出门。一个手环,是婚姻的象征,是爱情的表达,可是它陷落在和自己无关的爱情里,所以,手环的象征意义是一种误解。
误解的手环,真的远离了爱情。艺术家在为芭蕾舞模特绘画之后,将手环给她戴上,两个人的相拥,两个人的亲吻,是不是代表着一种被定义的爱情?而且模特在翩翩起舞中吃着早餐,这是生活艺术化的极致,但是手环的意义也被消解了。而在剧场门口,当女人从里面出来,外面的男人迎接她的时候,他们是不是也是一种恒定的爱情?女人手上也有手环,女人也吃着热狗,就像芭蕾舞模特,生活艺术化反而变成了一种远离爱情的幻觉。
而在那个酒吧里,穿豹纹的女人手上也是戴着手环,他看见舞台上唱歌的男人,对着底下的女人叙说着某种爱,一个男人,无数的女人,无论缠绵,无论抒情,也只是一场表演。但是豹纹女人走上前,带走了男人,将手环给他戴上;他们离去的时候,角落里的另一个女人看着他们,却也陷入了某种无奈之中;女人回到房间,和里面的男人相拥的时候,男人却也发现了她手上的手环,继而将手环摘下,又一次以愤怒的方式开门而去,留下女人一个人的哭泣;男人从酒吧出来,在街上遇见抽烟的女人,女人性感迷人,似乎想要诱惑男人,男人拒绝,却把手环戴在女人的手上;女人独自在空荡荡的街上行走,在旅馆门口看见从里面出来的男人,又献媚地和男人交流,男人忽然发现了女人手上的手环,和自己身上曾经妻子的手环一模一样,他似乎有所感悟,快步走回家里。家里的那场舞会还在继续,又是一个公共空间,又是一个集体的仪式,喝酒的别人,嬉戏的别人,拥抱的别人,但是他却找到了坐在那里的妻子。
终于,他将一个手镯交给妻子,一个和手环不一样的手镯,一个真正代表爱情和婚姻的手镯,一个表达爱意唯一的手镯,或者才是爱情的象征。那个手环曾经被艺术家拿在手里,被芭蕾舞模特戴在手上,被吃热狗的女人戴在手上,被独自回家的女人戴在手上,被弹钢琴的男人戴在手上,被穿豹纹的女人戴在手上,被抽烟的女人戴在手上,可是他们都是别人,都是和这一场自己的爱情无关的别人,和这里的舞会上翩翩起舞的男人女人们一样,都是别人。所以当手镯取代手环,当唯一取代无数,也就是将真正的属于两个人的爱情取代了误解的幻觉,所以他们手挽着手,离开舞会,走向楼梯,共度两个人的夜晚。
一个不断被复制,不断被传递的手环,就是幻觉的象征,而在爱情里,这样的幻觉会变成伤害。所以爱情需要的不是注入结婚周年的那种被别人看见的仪式,而需要一种唯一的表达。但是唯一却并非是像丈夫和妻子一样,在伤害之后会微笑地消融误解。那个可怜的小丑,或者就是因为走不出这一种伤害,用极端的方式,表达着爱。他是舞台之上的小丑,其实也是舞台之下的小丑,在那场众人关注的演出里,小丑是看见女人和男人走过他面前,然后他送上鲜花,弹奏乐曲,可是女人早已经爱上了另一个男人,一个有着如英雄般勇气的男人,他可以在高空的钢丝上行走,可以在上面腾空翻越,但是对于女人来说,勇气并非是爱情的唯一,但是小丑却把男人的勇气看成是爱情的唯一砝码。在舞台上,小丑扮演的是失落的人,他的拿起自己那颗心,心裂成两瓣;而在舞台之下,当众人欢呼着男人做出精彩的表演时,他却独自在一个角落里,独自看着自己喜爱的女人爱着男人,独自逆着那些欢快的人群行走在自己的孤独里。
舞台之上和舞台之下,表演和现实,其实就是一体的,他注定是一个没有得到爱的小丑,而当在男人和女人翩翩起舞共诉情愫之后,小丑也大胆地向女人表达爱意,他捡起女人掉在地上的红披肩,然后抱着她,就如抱着女人,抱着爱情,这是一种幻觉,而女人在身后看见这一幕的时候,是遗憾,也是无奈,但是她却走上前来,安慰她。这种安慰无关爱情,但是却被男人看见,男人似乎误解,继而愤而离去,留下的是女人的哭泣。这时,小丑突然充满了力量,突然变成了另一个人,他爬上柱子,走上了钢丝,颤颤巍巍中一步一步向前,底下女人看着他,男人看着他,众多的演员看着他,这时他不是为了取代那个走钢丝的男人,不是取代女人爱着的男人,而是用一种自我牺牲的办法,为自己爱着的女人重新走回男人身边。
那根钢丝从来就不属于他,就像那个女人,他从钢丝上衰落下来,掉在那一块红披肩上,他伸出手和男人相握,似乎在告诉他刚在他看见的那一幕只是一个误解,女人伏在他的肩上哭泣便是对他爱的证明。然后小丑死去,那底下的红披肩像是一种幻觉中对女人永远的爱,也像是一滩殷红的血,在爱的自我牺牲里独自祭奠。
其实,自始至终,小丑对于那一种爱情,都是一种幻觉,他也没有打算将幻觉变成现实,即使给女孩送花,即使礼节性地亲吻,也隐藏着内心的那份爱,所以这种埋在心里,只在夜晚的孤独中蔓延开来的爱,只属于他的幻觉,只属于他的秘密,或者拥着那块红披肩,甚至死在红披肩上,对于他来说就是一种完美。所以当这种幻觉的爱被看见,被误解之后,他也唯有用自我牺牲的行动来化解,来成全,也就是在他死去的那一刻,他的爱永远留在一个人的幻觉里,不留遗憾。
一个人的幻觉,带来的或许是自我牺牲的解脱,但是幻觉在另一种意义上,却也是一种自我愉悦。那个水手来到异国他乡,对于他来说,一切都是陌生,一切都是好奇,甚至一切都是孤独,即使他在街上买了那么多商品,雨伞、画册、鞋子、篮子和布匹,以及一只油灯,但是他在这个陌生的地方没有朋友,没有亲人,他是一个漂泊者。但是当他偶然摩擦那只油灯,从油灯里出现一个少年的时候,一切都改变了。少年被释放出来,感激他,跪拜他,也要跟着他,而这个灵性的少年也的确给他带来了快乐,化解了陌生:他可以和他一起做出相同的动作,他可以用自己的笛声控制那一条蛇,他可以将那本画册里的景物变成现实的一部分——当水手和少年一起走进画册里的时候,就是走进了充满幻觉的世界,而他自己也完全成为幻觉的一部分。
幻觉的世界里有闪闪发亮的宝石,有凶恶无常的龙,有金碧辉煌的宫殿,有手拿大刀的武士,当然也有美丽的姑娘。所以闯入这个幻觉世界里,水手反而找到了一种快乐,他和那些武士翩翩起舞,和那美丽的姑娘共舞,在河流旁,在鲜花丛中,在蓝天下,这是一种无比美好的世界,这是一种忘记现实的快感,这是幸福奇妙的瞬间,而少年的神奇又将这一切变成永恒的存在,水手、女人和少年,一起打开门,走向更远的地方,走向更美丽的世界。
忘记了归途,完全沉浸在这样一种幻觉里,对于水手来说,不管是少年,还是女人,不管是美景,还是财富,都是幻觉呈现的一切,但是他似乎并不想走那里走出来,不想走出来是因为不想自己一个人在陌生的地方孤独,不想走出来是因为不想放弃着一种爱,所以这是自我愉悦的幻觉,这是自我愉悦的爱,或许只有一个人,但是却演变出神奇的世界。是的,爱不是简单的相拥,不是简单的在一起,不是简单的共舞,小丑没有和自己暗恋的女人共舞过,丈夫没有和妻子在舞会上翩翩起舞,水手只是沉浸在童话般的幻觉里,他们在自我牺牲,自我表达和自我愉悦中,阐释着一种和别人无关的爱。爱的反面有时候是伤害,有时候是误解,有时候是孤独,但是用那一点点的幻觉,或许可以从爱的反面进入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丢掉人群的欢呼,丢掉别人的关注,丢掉他乡的孤独。
只有自己,是音乐中的自己,是舞蹈中的自己,这个世界翩翩起舞,这个世界没有对话,这个世界甚至不再区分你我的名字,他们是你,他们是我,他们是每一个无名者,他们是每一个男人和女人,是每一个小丑和水手,所以,当这个世界只有身体的语言,只有丰富的表情,只有舞蹈、动画幻化出的爱的时候,我们把这个世界叫做“吉恩·凯利的世界”。
很意外这部电影居然拿了第六届的柏林金熊奖,因为这真的是绝对的纯歌舞片呀,全片没有任何一句台词,只有舞台式的舞蹈表演,剧情都是通过舞蹈来展现,不喜欢舞蹈的观众估计会对这部片毫无感觉吧。影片分为三个短片,第一个短片讲述了为爱牺牲的马戏团小丑,剧情一般,舞蹈也一般不算出彩;第二个故事讲述了人与人之间错中复杂的爱与关系,舞蹈还可以,剧情讽刺有内涵;第三个故事虽然剧情一般,但是从男主进入书本后,画面就变成了人与动画相结合的形式,这个特效放在那个年代来说已经相当给力,尤其是最后男主与动画角色一起跳舞的戏份,动作衔接配合的很好,这个特效做得很棒了。
吉恩·凯利的舞技赏心悦目自不必说(第三段与小男孩、动画互动的共舞更是出彩),在前两场简陋得出神的布景降低期待后第三幕引入动画,不似今天的动画立体炫目却与吉恩·凯利的舞步细腻同步。全篇没有对白,除了第二段过程因失去悬念的反复转手动作显得疲劳外,其他部分拎出片段来都精彩。
这样一部无对白的歌舞片还是很别具一格的,形式上更贴近纯粹的舞剧,因为没有对白,情节全靠舞蹈演员们运用身体语言来表达。配乐舞台背景均属上乘,虽说大家都吐槽剧情单薄,但影片还是给出了古典式悲剧、摩登城市寓言和真人动画结合的异域冒险三段情绪截然不同的故事。我最喜欢第一段默剧小丑的铃铛舞,轻盈俏皮。诶卧槽Gene Kelly穿水手服跳舞太好看了!
零台词,纯歌舞秀,形式单一,丰满度不如《一个美国人在巴黎》
影片只有歌舞,没有对白,对于吉恩•凯利来说,千百种乐器的声音胜过人声,随节律起舞是最美妙的情感传达,三个故事各有不同,走绳索凄美动人,腕环周而复始,神灯带你穿越优雅,体验滑稽,收获美丽,编舞经典,歌舞融为一体。
这片是因为搭上了迪士尼所以网上找不到源么_(:3」∠❀)_ 最后在毛子那里看到了… 给gene kelly点赞,默剧演得好,真多才多艺。请了几个知名芭蕾舞者客串,编舞也可以的~
和好多同时代的歌舞片比起来好像并不出彩,没有这么大气的布景,也没有这么精巧的编舞,但其中几段芭蕾还是很棒的。
拿下柏林金熊,汇聚了当时顶尖的舞者,整部片没有一句台词,全靠音乐和舞蹈贯穿全片。
第三段想象力较牛B。人和动画一起跳舞。第二段歌手一句没唱,迷的女人尸横遍野的场面真搞笑。画质好绝对收
歌舞片欣赏不来,但女的火辣,最后一段很有意思
吉恩凯利的编舞和肢体动作都达到了其他人难以企及的顶尖水准,第三段更是轻松做出夸张的动画动作,与Barbera & Hanna配合得天衣无缝。不过前两段在第三段面前就显得有些相形见绌,第一段像斯约斯特罗姆,第二段像奥菲尔斯,不过相较于舞蹈,运镜差远了。
挺好的,金凯利依旧帅气....舞蹈也蛮有趣的...想象力啊想象力...
吉恩凯利真是全能王,开篇致敬哑剧舞者,全片Jazz,拉丁,踢踏几个舞种混合,基本上都是双人舞编舞,剧情上比较扁平,除了第一幕之后的共情能力不高,编舞上也比较模式化,没有雨中曲的编舞经典,技艺仍然超群,拿下柏林金熊可能是最后一幕用动画和真人的编排。
才知道学名叫音乐剧。第一堂电视音乐音响课老师放的片子。在那个年代的技术下,金凯利cool
8.0/补片金熊奖#金.凯利不应该仅靠《雨中曲》的表演被后人铭记,因为在作品背后他亦是一位有着高超场景调度能力的导演,凭借他对舞蹈艺术的把控竟能催生出这样一部精妙绝伦的歌舞作品。歌可以不需要词,动画和真人共舞于同一块二维屏幕,这种创新之所以被湮灭难究其因,但正是这样我更懂得物以稀为贵。
技术上很棒~
吉恩·凯利去世那天,美国电视台在黄金时段播出讣告,没有一个字总结生平成就,只是将他在《雨中曲》里一个人边跳边唱的那段歌舞完整地放了一遍,然后打出字幕“吉恩•凯利今日去世”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hGudxqdX0M/ 三段歌舞剧
繼續上世紀好萊塢歌舞劇傳奇。
当年还记得和动画角色一起起舞,创意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