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1995年上映的老电影。郁达夫的短篇小说《迟桂花》改编的《金秋桂花迟》。 今天是2020年大年初五,因武汉爆发的人传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春节在家已经宅了一个多星期。今天翻郁达夫的小说集看,在优酷搜郁达夫,跳出了这部电影。 电影片头镜头一位拉车夫拉和留学回国的于文朴回到他的租房开始,因拍摄年代久远以及这篇小说本身的剧情,电影色调很暗,还略带悲伤的气氛。剧中于与三个女人之间的关系,与《围城》中的方鸿渐有些异曲同工之处。 剧中于文朴与好友翁则连的妹妹翁莲一起去爬五台山两人单独相处的情景与对话,把人物的心理刻画的非常细腻。于一方面同情但又无法接受被包办婚姻的无比顺从的妻子,当看到眼前这个“会呼吸”的活泼开朗的女人时,他的男性本色才真正显露。但他立马克制住自己,迅速把自己从非分之想中拉回来,并借“兄妹”之名化解尴尬,减轻内心的罪恶感。 在事业方面,于作为一位作家,在家里看到妻子对自己和母亲百依百顺的心酸和同情时,也明白他自己在社会中其实也是一位抑郁不得志的文人。电影以编辑拒稿,他一气之下将手稿撕碎,后来又去找了片头合租房的陈二妹结尾,我想,这是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体会吧。
文章标题的意思是,开的迟的桂花,它的香味也经得久一些。电影中这个情节的特写是于文朴初次到好友翁则连家时喝到桂花茶时翁对迟桂花作的解释,后于在翁婚礼上时引用了迟桂花的说法来说祝贺语。
写在最后,即使生活的真相是复杂甚至残酷的,但我们依然应该热爱它。
希望我们国家快快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武汉加油,中国加油!(ง •̀_•́)ง
2020年1月29号 星期三
著著
于家中
冯远征于慧都是我喜欢的演员,谢铁骊也是非常著名的前辈导演。影片串联了郁达夫的几篇作品,总体还不错啊。。迟桂花那篇意境真是美呀!于慧演的翁莲让整部电影有了灵气。以前看《围城》时就非常喜欢她演的汪太太。
我对郁达夫本人、作品及其改编的电影都没有任何免疫力。
冲破旧社会枷锁的愿望和自身阶级软弱性的限制。
老电影 娓娓道来
冯远征演起傲娇文人来,不输陈道明的方鸿渐。值得一讲再讲故事的时代,江南士大夫传统思想和留学东洋接受新思想的碰撞,封建妇女和新式女性的碰撞,当时于先生的苦闷,如今的年轻人,解决了吗?不如先决定,今年秋天,走一遭满觉陇,过一回翁家山,就着桂花吃一回大闸蟹,炒米煮鸡蛋先吧!
冲着原著才看的,改动比较大。
五四时代的人过于进步,在这儒家国度,即使到了现代仍然没彻底摆脱这种俗礼的约束,可想而知,那个时代的文人的精神苦闷。走在人间,有一种格格不入的感觉。所谓孤独就是这种感觉吧。
冯远征演出了落寞文人的孤寂感,莲妹太美了,爬山那段很神,克制的欲望。封建女性与新时代女性的思想碰撞,文人对旧社会的呐喊,几百年过去了,社会进步多少了呢
想念杭州啊,这年金秋也要走满觉陇,过烟霞洞上翁家山啊!
桂花开得迟,日子经的久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苏州城外寒山寺,夜半兄妹等轮船。
主角思想描写很细腻,可能是电影时长所限,情节变得有点突兀。
开得迟些,经得久些……
其实我还蛮喜欢这种抒情式的电影的,而且这种抒情电影是中国人独有的味道。沉郁又不失苦中作乐,在现实与理想面前,总是努力地勇敢面对自我。青春的愁绪,理想的愁绪。于文朴面对家庭的层层压力束缚,努力地挣脱,可是工作无望,爱情无望,他对家庭既愧疚又反抗,在矛盾中活着,其中当有几分无奈。他的痛苦来自于对家庭联系切断的犹豫不决,他需要一种信仰来支撑,然后说服自己彻底摆脱这样的家庭束缚。革命,就是他的希望,因为当他把个人痛苦摆在一边,去解救整个旧社会的痛苦,那么个人的痛苦也就迎刃而解。其实于文朴的遭遇是中国近代史上文艺青年的缩影。
新年归来,心留南方,达夫杭州,翁家山里,桂花迟开,莲妹笑靥……
冯远征的早期电影 非常的清秀 但是演技却不同凡响 本片根据郁达夫小说《迟桂花》改编 描写了在当时那个特殊时期的环境下 一位留学归来的热血爱国青年报国无门 家庭封建习气严重 只能在外地独自打拼 却无处落脚的故事 冯远征恰当了塑造了于文朴的形象 将主人公对生活的无奈 不解都表演的很到位 拿捏准确
春风沉醉的晚上与迟桂花的合体,还乡那段似还用了点茑萝行的零星片断
改编的地方挺多的,有好的,也有不好的
啊,早就应该看这个电影了。糅合了郁达夫几个小说,布景讲究,细节丰富。
与同为知识分子的早春二月肖涧秋相比,于文朴虽然也体现出他是一个高尚的人有道德的人,关爱了脚受伤的车夫,帮助了孤苦伶仃的陈二妹,同时却也参杂了或许为这一阶层所特有的那种认知局限、性格弱点和男人对于异性的隐秘欲望——而这些碍于时代、剧情以及形象定位是不可能出现在肖涧秋身上的。其中在表现欲望的桥段中,导演运用了大量西片常见而(至少九零年初的)中影鲜现的电影手法,包括主观视角,梦境异象,还有画面叠影表触动心弦浮想联翩……三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