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被低估的国产人文佳作
作为非主流第五代导演周晓文的非主流代表作,《疯狂的代价》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上世纪80年代末,在开明领导的默许之下,西影厂的青年导演们先后崛起、独当一面,周晓文便是其中之一。他是第五代里最先追求商业价值的导演之一,86年他软磨硬泡争取到机会执导处女作《他们正年轻》,87年按厂里要求拍摄以赚钱为目的的电影《最后的疯狂》,而到了这第三部作品《疯狂的代价》,周晓文终于能把电影拍成他想拍的样子了。他有意将艺术与商业结合起来,人物丰满,主题独到,于是便留下了这样一部至今仍值得探讨的优秀作品。甚至有人认为,《疯狂的代价》是中国第一部深入表现精神分析的电影。
《疯狂的代价》与《最后的疯狂》一样,都是案件侦破题材作品,并且都由芦苇(后来写出《黄河谣》《霸王别姬》《活着》《红樱桃》等剧本)担任编剧。《疯狂的代价》情节环环相扣,有悬念、推理、性爱等类型片元素,结尾又有导演刻意为之的反类型设计,几分钟内的期待落空、数次反转令人暗呼过瘾,同时也触及了国产片罕有的人性深度。
影片主要人物以两对姐妹/兄弟构成,这两对组合几乎有着同样的特征:没有父母的关爱,长子承担着雌雄同体的护庇功能,而次子因认知的缺失而对两性差异充满好奇。在奸污悲剧发生后,经过一系列近乎疯狂的追寻,最终案情真相大白,却又突然善恶颠倒,受害者成了施害者,耐人寻味。
周晓文曾说,他只喜欢拍跟他一样的普通人。然而就是从这群普通人身上,周晓文透彻地看到了很多社会问题。欲望和罪恶的界限在哪里?家庭缺失给下一代造成什么影响?那群围在车外和邻里的看客,他们究竟在看些什么?
在当时那个年代,《疯狂的代价》可谓开垦了不少人的心灵禁区。最令人难忘的,恐怕就是开场那个惊世骇俗的裸浴场景了,当年引发了关于裸戏是否有必要的热烈讨论。宛如天堂般美好的光晕中,赤身裸体(甚至长时间露点)的姐姐在细心地为妹妹擦洗身体,似乎喻示着妹妹的身心即将被洗刷一新。
接下来片名“疯狂的代价”出现,叠印在底部的是犯罪者手持望远镜偷窥的特写画面,它与之前的众女裸浴场景连接在一起,顿生情欲味道。实际上在看完电影之后,观众才会发觉,其实这一偷窥只是片中一个与沐浴无关的片段的撷取,两者并不是在同一时间地点内发生的。周晓文的这一细微处理,与库里肖夫将莫兹尤辛与一盘汤剪辑在一起的蒙太奇实验异曲同工——尽管周晓文说,他的想法是受小人书启发的。
在人性层面的探讨上,《疯狂的代价》不再以非黑即白的道德、伦理准则来衡量一个人的品性,每个人都有“疯狂”的一面,每个人都有“疯狂”的理由。在先天遗传、后天培养和激发事件的三重作用下,作为受害者的小女孩表现出偏激的性格和行为走向——父母缺失、姐姐过分保护的环境中,她竟然是被强奸犯激发出朦胧的女性意识的,这对她既是心理阴影,也是性启蒙。她涂口红、上生理课、看黄色书籍……她曾拒绝罪犯递给她的泡泡糖,在片尾姐姐精神崩溃之时却若无其事地吹破一块泡泡糖,冷酷无情的眼神给人极大震撼——她踏进了之前未曾涉足的领域,对姐姐完成了某种具有精神分析意味的复仇。
对于姐姐来说,她维持现状的梦想如同那个泡泡糖一样破灭了。她本身就是个矛盾体:自己从事着与性爱结晶直接相关的工作——接生,听同事谈论着男人怀孕、男女平等的天方夜谭,感受着接生男女婴儿之后遭遇的迥异待遇,有个贩卖黄色书籍的男朋友,这些都积淀为她对性的好奇与渴望;然而她与父亲的关系令她丧失对男人的信任,妹妹受到未经允许的侵犯更是大大加深了她对异性的排斥与憎恶之情。对于妹妹,她自己也由类似母亲的角色渐渐转向了父亲。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导向最终将罪犯踹下高塔致死的罪恶的一脚。
至此,每个人的“疯狂”都付出了相应的“代价”。这场闹剧过后,周晓文导演给观众留下无尽的回味与思考,让创作者对现实和人性的关照更多了些。这令今天的许多国产片导演回想起来,都应该感到羞愧和汗颜。
【大众电影】
2 ) 难得有部电影没让我按快进
一天网上偶然点开来看的,片子细节刻画得很细腻,
女主演技特别好
虽然画质啧啧,不知道有没有高清版。。
女主的颜好美,是我喜欢的感觉,尤其是电影中的倔强坚定眼神,轮廓分明的骨骼。让我 想到倔强的蔷薇。
揭露了当时社会中的问题,人性的刻画很有真实感。比如说妹妹对姐姐在她看来偏执的举动的不解与惧怕,比如说在性问题上,那时的孩子的懵懂,小男孩和妹妹的友谊,几个镜头体现人得冷漠啊blabla,,,有很多细节,心理描写很细腻,真实感强。
有时间我会再回味的吧,一年前看的了。
当时很难过,青青会判多少年有期徒刑,男主会死吗,可是就算活着,以他的深情他又要等青青多少年,青青是个缺爱的孩子,他两来电的那一瞬有被感动到。
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在加上不幸的突发时间,影片很平淡,但很真实
3 ) 愚蠢的一脚
人都已经抓到了,接着就是法律的严惩,何必来这么一脚把自己也送进去呢?是仇恨迷失了她的心智,爱她的书店老板被撞,妹妹怕她不敢住家里,不安心上班,被产妇家属追着打,这一切的根源都来源于仇恨。这种事情,也许孩子会逐步淡忘,公安的不断要求指认,姐姐的复仇,这些对妹妹的二次伤害有人考虑过吗?正确地做法应该是在妹妹面前要淡化处理,背后姐姐要配合警方调查取证。
4 ) 复仇女神与死亡
周星在中国电影艺术史中说,周晓文电影里都带着他对世界的两种看法,一是现代都市人总是处于一种焦躁狂放的心态;二是现代文明下的人总是对自身困境难以把持以及想要抗争的无能为力(p274~275)
他与前五代相比,更多地将目光放在都市里的人,不变的是对传统文化,传统道德,传统伦理的反思和质询。这部片子就体现在传统重男轻女的思维上,通过主要人物清清所见所想表现出来;作为接产护士的清清经常遇到生了儿子的一家欢天喜地向护士医生们感恩戴德并送礼物,生了女儿的一家则冷漠抛弃“要把孩子送人”;清清在妹妹遭遇不幸后居然也愤然说出“你要是个男的该多好!”这种观念根深蒂固,不仅是传统家庭的的想法,甚至连独立自强的新女性其潜意识也在认同。
其次,在人物的塑造上,清清是个执拗倔犟认定一个方向撞了南墙也要把南墙撞倒执着向前走又不免带有道德绑架心态的女性。父母离异,她固执地要带走妹妹自己抚养;为了抓到真凶,她一个一个地给过路司机拍照,被人不理解也死犟着不低头;抓到凶手后,她又化身女战士先是用生命来追踪汽车再是顶楼上复仇的一脚。表面上看,清清是个再正常不过的人年轻漂亮又拥有一份合法正当受人尊敬的职业,但她的内心又如同边缘人物那样满目疮痍。两次照镜子,是在向《人鬼情》致敬,也是她内心异变的表现。第一次在与李长伟不欢而散后,清清照了照门旁的镜子,突然将自己的头发弄乱,做了个怪异的造型。这是她内心世界开始异化的具象表现。第二次则是被病人家属殴打之后,她对着镜子将鼻血往脸颊两旁摸,成了猫胡须式的血印子,这时她的内心世界早已崩塌,人格已经崩坏。她体内有两种温热的血,她固执好强的本性,是她立足于生活的根本,也是让她痛苦折磨的根源。就像刘长伟劝她离开旅游散心时,她突然喷发的哭泣,坚持不懈的追寻影响自己和他人正常生活是一种过错,而放任自流不管不顾又成了自己的罪孽,于是精神变异自然而然。
说说影片的影像语言(这是第五代最引以为傲的影像美学)
1.向经典影片的致敬。借鉴人鬼情不再赘述,海滩寻人的那段叙事里也看到了《乱世佳人》的影子。近景慢慢拉远到大远景,画面的信息由单纯的姐妹两人补充为熙熙攘攘的人群,姐妹俩被人群所淹没,暗示寻人困难如大海捞针。
2.离异的父母很少出现在同一镜头里,要么是清清和父母的三人对峙,要么是父母分离而坐,直观清晰地表现出这是一个破碎无爱的家庭。
(没有拉片…只记得这两个印象深刻的)
最后,影片的音乐也很有深意,或是预示不幸事件的发生,或是在明亮愉悦的场景里暗示人物心灵的转变。
首尾呼应一下,清清执着追凶其内心的焦躁狂放和难以追查真凶的无能为力,典型的体现了周晓文的两个观念。
5 ) 整整八年了
想起了刘闽说的一句话,八年抗战,总有你出头的那一天。
一语成谶。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要控制整个小区。
真是的,没想到天灾人祸都齐了。
再说了,我直到现在才理解62八年前前的话。
真也好,假也罢。
我能有什么办法。
这八年又分为四个阶段
2013独立成篇
2014---2015
2015---2017
2017----2021
哎,我居然有点困了,不写了
6 ) 疯狂的代价
姐姐的反抗最终变得似乎毫无意义,妹妹不屑,周围人的不解。
这是独属她一人的对这个残酷的社会的报复。她踢下去的不仅仅是侵犯她妹妹的禽兽,更是千千万万个不尊重女性生命的恶意。
她的妹妹在对抗过程中疲累,最终退出了往外跨出的这一步,她回归了“舒适的”既定轨道,回归到被教化的男权社会里,由于做出改变的努力太辛苦,太难过,她现在已经可以安然在男凝下看小黄书了,她甚至要求了一部望远镜。这就是我们很多时候都可以在电影里看到的那些腐朽的女性,她们好像全然感受不到自己背上的枷锁,还字字恳切地劝别的女人来重蹈她们的覆辙。哪怕同在妇产科工作的同事,见证过那么多不公的现象,甚至可以说出“等到哪一天男性也能生孩子了,我看妇女才真正能解放了。”然而她们在面对姐姐对兰兰的事情穷追不舍时,也会说,“只要不耽误未来结婚生孩子,事情就不大。”
看呐。女性自己都默认了这种观念,这种生存状态。哪怕其中有一个人努力去挣脱,也是徒劳,姐姐最后在妹妹漠然的态度里失声痛哭,她的女性同盟已然背叛。
7 ) 当时挺震撼的
可惜那几个演员都没能红起来。
很怀念当时的文化部部长英若诚。
时代前进了,思想钳制却加强了。
中国电影,死了。
88年的作品 非常带劲 虽然直接着墨不多 但实际上强奸幼女、卖黄书、医闹、父母离异等 正如绘画中的透视效果 都指向了对文革的反思 这种社会乱象正是那个疯狂年代的代价 ps. 常戎演的真是贱到了骨子里 “我天天给你烧纸钱” ..周晓文导演就坐在我前面 接受全场的掌声..修复效果相当不错
犯罪分子哥俩。。。。的肌肉。。。。触目惊心
导演周晓文就是央视版《天龙八部》里扮演扫地神僧的那位,80年代电影能在剧情,选角,运镜和尺度上达到这一水准,真是惊为天人~
前后两次洗澡光的色调明显不一样,可能是想表达两种不同的人物关系。。。最后妹妹嚼口香糖这个行为也很值得探讨。
不值得大惊小怪。编导虽有点不甚成熟的小想法,但手法过于青涩、稚嫩,叙事散漫杂乱,商业类型片元素的运用也仅止于制造点廉价噱头。PS:现在的年轻人未免把80年代都想的过于古老落后了。
那是个改革开放的时代,那是个低级堕落的时代,那是个百花齐放的时代,那是个怪力乱神的时代,那是个急功近利的时代,那是个先锋探索的时代…那是中国电影的新浪潮,那是中国电影的雷阵区,那是中国电影的八十年代
以前家里也有几本这样的书,封面上的女人玉体横陈,标题往往是魔窟里的女人,欲望之兽,冲击力很大
八十年代怪力乱神大杂烩:性别焦虑、伦理失序、文化冲击。漫天膨胀的荷尔蒙和对性欲的极端羞耻的碰撞,两对姐妹兄弟的互文设置很有意思,而荒诞之极的看客群像冰冷诡异。结尾够凶狠,泡泡糖的破裂也赋隐喻色彩。一切都指向了那个年代的生机勃勃。
版本越来越高清了,内容越来越少了,二三十年前的音像制品有其宝贵之处。
片子的剧作还是有问题的,整个戏就是追查,缺乏必要的对抗。但芦苇的台词功力以及基本功足以让人眼前一亮。
台词写得太有水平
“我才不怕,出了院就跟他离婚,咦!这孩子真咬诶,跟他爸一摸一样!”
88年居然整出过这么牛逼一片,故事(结尾一脚)、摄影(用镜头叙事)、表演(伍宇娟的彩蛋)都有不少亮点,让现在的国产烂片情何以堪。
兰兰的扮演者李靖在当时肯定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少不了人们在背后指指点点,此后她参演了独龙纹面女和借刀杀人,然后就销声匿迹了。
89年的片子,浴池洗澡,强奸幼女,卖黄色杂志,医院走后门,重男轻女,房子批不下来,一家N口打麻将,冷漠的围观人群,老吴当年带的西影厂,真是太牛逼了!
就…我觉得非常牛逼?!年代感奇情,配乐(竖琴?)瞩目。伍宇娟的圆圆鼻子和下巴。头发一直披着不热?…还有追车戏和高空谈判诶。以及青岛真的是情致特异的城市。高明尤勇那些熟脸…还是老赵最帅。“你要是死了我天天给你烧纸”…@天山
哇,居然有林永健、高明,年轻时都还那个样子。谢园这个角色有点儿意思(难道有所指?),比他近些年来给学弟们帮忙出演的那些垃圾角色强多了。虽然深夜播出,CCTV6还是把那几分钟剪掉了。
周晓文到底有多爱德帕尔玛?开场那段因过于大胆被许多版本黑屏处理只留其声的浴室戏取自魔女嘉莉;书屋主人的妹妹一出镜就在配音惊声尖叫在偷哏粉红色杀人夜;青青取证拍照成瘾的概念或许与凶线的约翰屈伏塔有关?隔塔对望这一个关键情景则是在致敬姐妹情仇。可女主青青痴迷复仇难以自拔以至于矫枉过正铸成大错这条最核心的叙事主线似乎又在遵循希区经典所以最后必须登塔才要坠落?……或许正是因为剧本创作时的迷影思维过于浓烈优先而各式插件又未能与本土化叙事元素无缝整合,才导致了主题不够明确角色动机混乱等诸多缺陷。尽管如此,还是标个三星半。
伍宇娟那个时候的可塑性还是很强的,另外,伍宇娟看着很像钟丽缇,这种感觉又实在有点耐人寻味
好片!居然还有追车戏码。水准非常高,考虑到年代,冲动给5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