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分为两个不同的部分。第一部分由米尔恰·韦罗尤执导,描述了二十世纪初罗马尼亚一个寡妇的悲惨生活。第二部分由丹·皮察执导,讲的是一个婚礼上的新娘。 米尔恰·韦罗尤(1941年出生)和丹·皮察(1938年出生)是罗马尼亚最具独创性的电影制作人,他们一起制作了两部杰出的电影:《石婚》(1972)和《金魂》(1974)。毫无疑问,两部电影都是罗马尼亚有史以来最好的电影之一,在全世界受到了巨大的好评,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 《石婚》根据罗马尼亚作家Ion Agarbiceanu的小说改编,描写了上世纪初特兰西瓦尼亚乡村的生活状况。这些故事充满了一种深深的悲剧性的震撼,一种似乎无处不在的宿命感。所有这些都在令人难忘的摄影中被表达出来。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个镜头都是一件艺术品。 在第一部分中,女演员 Leopoldina Balanuta 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充满了感性和智慧,她知道如何暗示多年的生活、希望和绝望的积累、固执的爱以及在沉默的斗篷下压抑的巨大痛苦。这些有力的镜头语言,只有第二部分的 Mircea Diaconu (逃兵) 眼中悲剧性的天真才能匹配。 两位导演中,米尔恰·韦罗尤喜欢充满沉思的冰冷凝结的风格,而丹·皮察在他的部分,则把它变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故事,有许多讽刺的时刻,富有表现力的人物,并在最后有一个痛苦的悲剧转折。 无论如何,《石婚》是一部值得一遍又一遍地观看的电影。每一遍,它似乎都增长了新的维度。
一葬礼,一婚礼;一穷,一富;一抛弃所有只为一身婚纱,一抛弃荣华富贵只为爱与自由。
Mircea Veroiu+Dan Piţa,DP:Iosif Demian,罗马尼亚“70一代”首部故事片,也是电影史名作。两个前现代的婚俗(?)故事。Veroiu那段比Piţa的好多了,诗意且诡异,有着极其美丽的大全景使用。
1972年Dan Pita和Mircea Veroiu首次合作,各自编导两段改编自罗马尼亚文学名家短篇的故事,组成了《石婚》:无力为女儿偿付嫁妆老妇,在女儿死后,变卖唯一的白马为她穿戴上婚纱;被嫁给有钱人的新娘,在婚宴上与人私奔。一些具有象征性的画面很干净漂亮,民乐很棒。
简练(第二段开头);巧用(木桩挡住新郎;门后群殴)
比较粗糙,也可能这种粗粝感产出了一种怪异。有点评价不了。
学了点地理知识,故事的地点在罗马尼亚特兰西瓦尼亚—阿普塞尼山脉—罗西亚蒙大拿采矿区(20世纪初黄金三角矿区储量最大的一角),但黄金——财富的象征,对许多人来说只意味着劳作、贫穷与绝望。第一个故事是劳工家庭一生都被埋葬在矿区,青壮年都去世了,寡妇带着病中的孤独少女守着矿山等待死亡。第二个故事是美丽少女被嫁给因矿产而发达的人,婚礼中场她和临时乐手私奔了。但伴着哀恸的歌词和逃兵的尸体,这场代价巨大的私奔也好似镜花水月,好梦原难。(有错勿怪
1
great music!
还需要说什么呢?足够了。音乐太棒了!
喜欢第一个。
看的不认真,看过留脚印
生活/生命的無聊與受迫,盡在民謠之中。
礼包码 5lbbudm9zh50
婚礼一章太精彩,摄影严肃又调皮,风格化不装x
太棒了,简单又深沉,美!
下载?
歌谣与画
片中的歌曲总是适时响起,起到表达人物心境的作用,并参与叙事;喜欢第二个故事更多些。
7。第二个故事更有趣,不过第一个手法更佳
喜欢PART2……t7701268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