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PTU》,行走在黑暗边缘
PTU是“Police Tactical Unit”的缩写,意思为警察机动部队,俗称“蓝帽子”,是香港特别行政区警备力量的一个分支。他们的职责是处理突发事件、保护公众安全。杜琪峰在《PTU》这部影片中要表现的正是这样一群具有特别身份的警察,核心情节是“寻枪”。
林雪终于熬出头了,坐上了主角的位置。仔细一想,一个丢失了佩枪的反黑组沙展,从嚣张到紧张到彷徨到绝望,肥沙这个角色跟林雪本人的形象倒是蛮相符的。影片开始,在小角色面前拽得可以,趾高气昂;被打了以后还死鸭子嘴硬,在同事面前死撑;发现丢枪了,冷汗直冒又可怜巴巴地企求同事的庇护;为找回佩枪,想尽一切办法,不择手段。
是的,不择手段。就是这个词,让我触摸到了光明背后的黑暗。
曾经有部美剧,叫作《黑暗的公正》,讲的是两面法官的故事。男主角白天端坐于法庭之上,按照律条作出判决;晚上则将发辨披散开来,让夜风吹起他的不羁,惩处那些连律法也无可奈何的漏网之鱼。“从此我不再相信这个制度,我开始相信正义”,成为大快人心的一句话。这部连续剧当时给了我极大的震动,在我中规中距的世界里,决没料想过,一个执法者居然会以触犯现行法规的形式去维护正义。后来,出了一部港片《夜叉》,意思与两面法官差不多,只不过给法官换了一个警员的身份。古天乐扮演的撤职警员化身为冥界的护法,用私刑惩治那些逃脱法律制裁的罪犯。
无论是法官还是夜叉,在他们的世界中,黑暗与光明,相隔一线。正义戴上了邪恶的面具,他们是如此接近。想起这两部片子,主要是因为《PTU》中类似的感觉触动了我。不同的是,《PTU》中,光明已然隐去,每个人身上都笼罩着沉沉的夜色。
影片中,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故事也拉开了帷幕。
为了找回佩枪,肥沙请求同事们不要把失枪一事上报,给他时间弥补这个过失。因为,他还想升职。而要升职就决不允许在这么关键的时候出错。任达华出演的警官展哥阻止了正要报告指挥中心的琦姐,由邵美琪扮演的琦姐最终也作了妥协。规章面前有人情可以商量,本来无可厚非。但对一支纪律部队来说,这也意味着迈向黑暗的第一步。
找枪的这个夜晚,展哥、肥沙分别展开了对马尾手下的追捕行动。
一条线索,展哥率领的小分队利用巡逻之便打探马尾的住处。被踢掉插头的监视录像,不说二话的耳光,脖子上搓破皮的纹身,构成了游戏室的冷然、肃杀,令人屏息。暗巷里那场暴打,那场虚惊,让人喘不过气来。如果,我是说如果。如果那个小混混的一场无妄之灾演变成死亡,那这部影片是不是会一黑到底?
还是有人胆怯,他们没胆子赶这趟浑水。只是,展哥依旧那么坚持。影片并没有着墨表现展哥的坚持是出于何种目的,但看的人不假思索也能理解男人之间的这种情义。这个细节的处理也别有深味。三个年轻人站在路灯下面,身上还有些许的光亮。展哥说着“跟不跟来随便你们”,义无反顾走向黑暗。最终,他们还是跟了上去,一同隐没于夜色之中。总觉得这里含着一种隐喻。因为义气,他们行走在黑暗中。
另一边,肥沙在煎熬中愈发酸楚。堂堂反黑组的沙展,沦落到窃取现场证物,还被重案组通缉。为了拿回佩枪,不顾自己警察的身份,帮助黑社会老大制造为子复仇的机会。正义?原则?一边去吧!自身都保不了的话,原则哪里还有值得坚持的立场?
其实,肥沙和展哥一样,他们有一套自己的生存哲学。也许,这套哲学是灰色的,不那么光亮。我想,影片并不是为了表露对他们的批判之意,毕竟,这种灰色的处世之道正是我们所处这个世界的真实表征。因为真实,我们理解。因为真实,我们甚至原谅他们对对象的种种粗暴。同样因为真实,我们会反感张帮办的咄咄逼人。那个不可一世的女人对卧底警察居然也下黑手,实在叫人心惊。
黑夜啊,何时才能等到黎明?
影片开始和结尾应该是最热闹的两个部分,也是氛围相对轻松的两个部分。在快餐店,线索不经意间已经展开。谁能想到肥沙的枪会着落在马尾这群手下身上?谁又能想到孤身一人的小子会是在背后向马尾出刀的人?而在电话亭对着的那个路口,所有展开的线索又汇拢到一处,片首被谈论的那几个悍匪最终成全了被一把失枪折磨得心力俱疲的这群警察。就算这些巧合看起来是那么刻意,我们也会为这个牵强的结局如释重负。
“长官,开两枪吧,回去报告好写一些。”肥沙的话让人听到一阵快意,布满嘲讽的味道。这一丝嘲讽,仅仅是针对张帮办么?
车上,几个警官相继编好了说辞,好让他们的报告听起来滴水不漏,并有希望获得上级的表彰。
他们套完辞的时候,天还没亮。而直到影片结束,天还是没亮。
夜色笼罩着PTU。黑暗是他们黎明前的脸孔。
明天还会继续。那一双双又黑又酷的大头靴还要继续走下去。
人生就是这样吧。你,我,他,都有可能行走在黑暗边缘。
2 ) 隐藏剧情大猜想:马尾接完电话和四个手下说“你们去星河看看”
马尾让手下去的星河是存在争议的地盘呢,还是单纯的要殴打报复林的暗语?
一、问题由来
这片就像是猜谜游戏并让人产生不断重看的兴趣。刚又重看了1遍,收获是:
1.一直以为杀马尾的长发颓废哥是片尾那个接应劫匪偷渡并不停打电话给女友的短发男,直到今天重看才发现不是。
2.又发现了一个谜题:马尾接完电话和四个手下说“你们去星河看看”,这句怎么也不像是要收拾沙展林雪的暗语,那么“你们去星河看看” 这句话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剧情呢?
二、自我解谜
经过一番天马行空不负责任的想象,在下觉得马尾哥说的“去星河看看”背后的故事也许是:
1.大眼和秃头是正在争地盘的两帮会首领,标准的香港老炮,作风设定类似美国西部牛仔(从片尾两人开枪决斗的范儿可以看出)。而林雪是和大眼有利益关系的O记黑警察,而且他看秃头及其儿子、手下不顺眼,也许是在过往的利益纠葛中有了过节。所以林胖子进到火锅店看到马尾就抢位子挑衅。不过从停车不缴费也能看出他平常是骄横惯了的。
2.马尾是秃头之子,喜欢去那家火锅店吃饭,大眼的手下在和他在争“星河”的地盘,为此大眼的手下设下一计:在星河找茬调走马尾的四个跟班(红T男、紫发男、划车男、“红T项链墨镜小帅哥”)的同时,电话通知正在火锅店蹲点吃蘑菇的长发颓废哥杀马尾。林雪玩的抢座位游戏相当于神助攻长发颓废哥完成任务。
3.马尾的四手下刚出火锅店注意到林雪跟出来,于是迅速做了分工(分工方案见4),计划先痛殴林雪一顿。原因一是刚在火锅店受了气,二是害怕林雪出来是为了跟踪他们去星河。其实林雪是接到电话去和上司打麻将的。
4.分工方案如下:(1)4人中的3人(红T男、紫发男、划车男)和在店外接应或者是直接从“星河”赶过来的“短发时尚牛仔裤男”殴打林雪;(2)划车男在林雪出门后刮花林雪的车(事先料定林雪骄横无法忍受必然跟来),诱敌深入到街边小巷然后伏击群殴之(3)“红T项链墨镜小帅哥”可能是直接去往“星河”或者去叫更多的同伙,也不排除该小帅哥借故离开了,因为不能排除他“是大眼手下派在马尾身边的卧底”的嫌疑。
5.手下殴打完林雪后,差点被马尾带刀开着的出租车撞到时,应该是奔往“星河”而不是返回火锅店。去到星河发现上当后报告给秃头,然后返回棉登径旧楼。刚回去四人就被秃头派人抓走。经过铁笼讯问,秃头才会作出判断:(1)是大眼或者其手下杀了马尾,我儿子中了调虎离山计。(2)这事和黑警察林胖子也脱不了干系!
6.此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以上皆不成立。
7.因此就会有这样一种最没劲的可能:“红T项链墨镜小帅哥”变成“短发黑T颓废牛仔裤男”根本就是个穿帮镜头。而所谓“星河”,也许就是马尾哥随口用来暗指“银河”的“彩蛋”型台词。
这货真心不是杀马尾的长发颓废风骚哥,而是为了一个不爱自己的女人铤而走险的的痴情男
大眼派中间人告诉林雪:马尾之死是自己手下干的。但其实相当于承认是自己下的手,因为要真不是他的话,他还有必要费经周折寻求警方的保护吗?
靓仔,你是有多爱吃蘑菇啊?!换了2次座位都夹着蘑菇
哥们,你演技太TM好了,让俺误以为你是杀马尾凶手好多年!
3 ) 还是那么牛。
再一次的精致旅行,不能离开画面一分钟,要不然会错过很多。银河的这些逻辑电影着实耐人寻味,杜琪峰的内敛真的很酷,很有后劲。剧情不用多谈了,游乃海的一贯风格,需要细细品味,尤其是当剧中所有人物在同一场景出现而又短时间内发生一个意外结局的时候,这种画面效果和电影节奏的处理只有杜琪峰拿捏得最舒服,那个最后枪战的场景艺术到家了,外加上绝对顶级的电影原声,不得不说银河映像还是那么牛。PS本片比较讽刺警察的灰色规则,并且有些反社会的意图。
4 ) 穿上制服就是自己人
1997年,杜琪峰联合监制韦家辉,编剧司徒锦源,游乃海,导演游达志共同成立银河映像,它的出现后来会成为香港电影史上辉煌的一章,1999年银河映像推出充满杜氏个人风格的《枪火》,彻底征服了香港金像奖以及台湾金马奖的评委与影迷,一举摘得金像与金马最佳导演的桂冠,确立了银河映像在电影圈的地位,
2000年杜琪峰带领银河映像入主中国星集团,开始在商业与个人风格之间飘摇了两天,拍了一些诸如《我左眼遇到鬼》《钟无艳》《百年好和》之类的纯粹为了迎合市场和票房的电影,我想那个时代的杜琪峰是压抑的,沉淀压抑许久的情感在终于要爆发时的力量是强大和惊人的,《机动部队》就是他回归个人风格的一部电影,它也终将成为银河映像的代表作之一,作为一个导演,能够完全按自己的意愿去拍一部自己想拍的电影,杜琪峰是幸运的,作为影迷的我们又一次能够欣赏到如此风格肆意,冷峻,张力无穷的电影来说,我们是幸运的。
首先说电影的空间和时间,故事发生的时间明确,晚上7点到凌晨5点,空间主要是香港的几个街道,小巷的外景,加上火锅店,冰室,几个混混的藏匿处以及秃头关押别人的地方几个内景,简单而又浓郁着纯正港片的味道,由此可见,并不是场面多奢华,投资多巨大,特效多么先进就一定是好电影,它可能会增加电影的空洞和浅薄,我始终认为人物性格和命运永远是一个影片中最生动的情节所在,
有意思的是,影片首尾相照应的一个情节,肥沙丢枪和找到枪都是在同一个小巷子里,而且两次都是被同一个香蕉皮所滑倒的摔倒在地上的,从第一次被滑倒那一刻肥沙就像做了一个惊险刺激的梦一般直到第二次滑倒找到枪才如梦初醒,导演对人物的刻画和描绘从很多细节方面体现的淋漓尽致,肥沙的粗暴,要面子,粗心大意和那种小人物的得意,都在影片中有所体现。
以静致动杜氏风格一男人间的情义和简短的台词
杜的影片的台词都很简短,但总是能从侧面演员的神态动作气韵以及剧情张力中说明很多问题,就像影片的开头,火锅店那一幕,老板不断的道歉安排几个人物的坐位和上菜顺序,生动鲜明的表现出几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冷峻而又充满力量,呈现出很强的剧情张力,一句话“穿上制服就是自己人”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那份情义已经表达的足够厚重了,游戏厅那场戏,为逼迫马尾表弟给马尾打电话,不动声色的在马尾表弟烟盒里塞进白粉,威胁他,不停的扇刚开始挑衅他的小弟,以刺激他赶快打电话,“能谈谈吗”“打电话给马尾”“什么东西这么脏”“摸掉它”“谢谢”语言简练,语气平静,却又杀机四伏,让人不容拒绝,
去四楼寻找四个小混混那场戏,更是精炼,先是任达华一个人拿着手电筒独自上楼,其他兄弟与他有些隔阂,觉得这样拼命不值,在楼下等着,后来任的灯光离他们越来越远,有位想跟着任学东西的小兄弟跟了上去,学着任的动作,颇为有趣,再后来其他的兄弟也开始陆续的上楼,一句话都没有,一个转身,一个回头,一个眼神,我们已经读懂了一切,情义在每个人的心中流淌,这是我看过任达华演的最棒的一部戏,他把人物的神蕴,那股劲,那份情义演绎的天衣无缝,戏外的他说,他甚至彻底爱上当警察了以致于不愿意脱下制服,他太投入了。
二 夜戏 光线与枪
杜曾经对外讲过,他喜欢拍夜戏,凌晨时分寂静无人的街道上为拍摄提供了很大的方面,但我想更多的是因为杜更喜欢安静的环境,他很善于利用夜晚路灯的光线来表现一个人内心复杂的变化,根据灯光设定演员的站位和走位,路灯使黑暗处与光明处形成强烈的对比,有很强的艺术效果,杜的片子要仔细看,看细节,机动部队在去游戏厅时先拔了监控插头,在小巷中踢人的时候先脱了靴子,打完后反复叮嘱是伤者自己气喘发作,踢了那女人一脚,让其抹去身上的脚印,不留下证据,表现机动部队的干练与谨慎。
老杜电影中表现枪战同样很精彩,演员掏枪的动作,握枪的姿势,无不让人觉得酷极了,枪战场面的设计尤为良苦用心,可见导演的匠心独运,从枪口中冒出的蓝烟在夜色中尤为真实和好看,
三 固定的班底
老杜有着自己的御用演员,这些演员都是老戏骨,或者说在与老杜合作的过程中磨砺成老戏骨,他们是任达华,吴镇宇,黄秋生,刘青云,林家栋,林雪,张家辉,张兆辉,张耀杨,王天林,香港有这么多棒的演员,老杜是幸运的,这些老戏骨遇到老杜这样的导演,潜力得以最大的发挥,如此来说他们是幸运的,如今香港很多导演都北上发展了,老杜还留守在香港,那样隔一段时间又会有老杜导演他们主演的电影面世,如此说来我们是幸运的。
5 ) PTU
最近院线片中给我留下最好印象的是杜琪峰的《毒战》,看完之后让我十分的震撼,也让我对导演杜琪峰有了很大的兴趣。在此之前,我对香港警匪片的感觉还主要停留在吴宇森英雄本色式的情感之中。现在,我已经沉迷于杜琪峰银河映像之中,不能自拔。 因而陆陆续续看了杜琪峰的一些警匪片(黑帮片)《毒战》《暗战》《暗花》《PTU》《文雀》《黑社会》《黑社会2:以和为贵》,再加上之前看过的《放逐》《枪火》《神探》《夺命金》以及一些其它类型的《阿郎的故事》《单身男女》《审死官》《济公》等等。一方面,我从中尤其是从警匪片中感觉到了杜琪峰所特有的导演印记,那就是叙事简洁有力,情节峰回路转,黑色幽默与黑暗宿命“双黑”并存。另一方面,我也不得不感叹,在这个港片日渐没落的年代里,杜琪峰的银河映像依然在大银幕上如一股清风吹过,让人耳目一新。 《PTU》这部电影在杜琪峰所有作品中并不特别突出,如果硬要说与其他影片最大的不同的话,那就可能是杜琪峰唯一一部使用英文缩写作为片名的电影了。但这部影片却是我个人比较偏爱的一部,所以对它做一点简单的分析。 《PTU》的故事背景是PTU(Police Tactical Unit,简称PTU,香港警察机动部队,职责是处理突发事件,保护公众安全)的两支小分队因为发生银行劫案而在晚上巡逻。一方面警察肥沙(林雪 饰)意外丢枪,走投无路只能求助于警官展(任达华 饰)的小分队,警官Kat(邵美琪 饰)则坚持向上级报告,为此警官展只得许诺天亮前一定将枪寻回来阻止Kat。另一方面CID的Madam张(黄卓玲 饰)则在调查一起黑帮谋杀案(此案又与肥沙有很大关联)。就这样几组人在香港迷人的夜色中走向了自己未知的命运。 首先从故事简介中我们可以看到影片采用了典型的多线平行叙事最终各个线索汇聚到结尾高潮的叙事结构(相似的影片还有最近比较火的日本电影《听说桐岛要退部》)。这种结构的一个特点是能够给与观众“全知的视角”,这里全知的视角指的是让观众知道各个角色故事的一些关键联系,而角色本身则对这些关键一无所知,相反他们可能正在寻找那些关键。比如CID的Madam张一直在寻找肥沙与黑帮谋杀案有关的证据,而观众对线索的关键是“全知的”。这种特点能从一定程度给予观众“全知”的优越感(相反有些电影会刻意抹杀这一点,让观众看得云里雾里)从而激发观众的兴趣。这种结构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最后线索汇聚高潮部分,这是我认为非常精彩的一种结局方式,当每个角色都被命运捉弄的山穷水尽的地步时,他们意外的走到一起,然后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 影片在画面光影上,因为整个故事发生在夜间一晚,所以整个电影中完全没有自然光,所有的光线来自人工光,正因为如此导演得以在光影上大做文章。整部影片都使用了高反差,高对比的灯光设计,尤其是投影到角色脸上的灯光,常常使用特定的光源位置让角色陷入一光光明一半黑暗的光影之中,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挣扎。而路灯的灯光大多从上到下照射,PTU很多戏份都是在路灯下的,这种顶光也增加了PTU神圣不可侵犯的感觉。另外有几个远景俯拍PTU给了我相当深的印象,里面相隔距离很远的路灯所营造光线让PTU从黑暗走向光明再走向黑暗,也在暗示PTU在整个帮助肥沙的过程中越陷越深,无法脱身。随着影片中时间流逝,渐入深夜,PTU漫步在愈发黑暗的道路之上,配上空寂且节奏缓慢音乐,仿佛他们正向未知命运前行。 影片在配乐方面基本上使用的都是无声源音乐(即画面中无声源),这样的音乐充分表现了导演想带给观众的他的内心感受。因为我对音乐不是很精通,所以简单把片中的无声源音乐分为两种:一种是角色在追逐戏中使用的快节奏的电子乐,另一种是配合导演慢镜头和PTU漫步时使用的慢节奏的音乐。前一种在片中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十一分钟左右肥沙追逐马尾哥手下马仔时富有节奏感的打击乐。后一种的典型是结尾高潮枪战时配合大量慢镜头使用的略迷幻空灵的音乐。另外在声效方面,除了正常的环境音以外,我个人觉得枪战时的枪声被刻意放大,相信配合激烈的枪战场面能够给影院观众相当大的震撼。 影片的色调方面主要取决于夜间各色灯光的照射,影片中大部分时间都处在高亮光和黑暗之中,并不涉及色调,但是有几个场景却很特别的出现了色调。比如在51分钟左右的时候,PTU冲进马尾手下马仔的藏身之处,在这个场景中导演使用烛光照射下的暖色调,从而营造了PTU在片中少有的比较温情的一段戏。取景和镜头构思方面,在户外导演拍摄了大量的空旷街景,各种街道的转角。在室内一个比较有意思的镜头发生在影片开头的火锅店场景中,大约在7分半到9分钟的位置。在这个场景中,红衣无名马仔在前景,穿非常显眼的上衣,马尾哥在画面右侧中景,肥沙在画面中间的远景,整个场景非常有层次感。前景中的红衣无名马仔在之前并无对白,仿佛是一个无关紧要的人物,但导演把他放在显眼的前景,加之表情并不自然,我们可以推测他之后还有重要的戏份,果然他之后从背后捅死了马尾哥。而肥沙身处在远景之中,掌握着整个局势,让红衣无名马仔无法下手,但随后他很快就离开了这个场景。位于中景的马尾哥因为天花板滴水的问题很自然的挪动了座位,背对镜头,使他对背后的红衣无名马仔无法防备。再加上三次手机铃响,整个场景的调度非常的符合逻辑,也为剧情发展也埋下了各种伏笔,足以见导演的功力。在最后导演还不忘黑色幽默一把,让马尾哥说出“妈的,中了”的台词。 影片中也有几点BUG,其中在影片结尾枪战结束后各方口述行动报告时未提及大眼和秃头这两位的下场,应该是死于枪战了。另外在实际枪战中四名悍匪使用AK这样的长枪应该可以完全压制PTU的左轮小手枪。最让人无法理解的是,CID最后枪战时进入场景时明明有一男警员在驾车,但在之后他却莫名奇妙消失了。
6 ) 你看到的,并不是真相
故事性很强,细节尤为出色。
从始至终,影片都在交代着一种规则,这并不是被公开承认的规则,是人与人在社会中自然而然形成的潜规则。
一.大欺小
烧烤店,大眼手下被迫给马尾让位,而马尾又不得不给肥沙让位。
整件事发生前,当事人都没有说一句话,老板乖乖的给他们协调,并不断说好话,赔礼道歉。
二.杀鸡儆猴
游戏机店里,展哥折磨阿蛮的手下,只是要找出马尾来。不停搧耳光,也不多说话,等着阿蛮自己打电话。
秃头让肥沙找大眼出来,也不多说要求,就拿棍子敲打几个小混混,不停说:我儿子死了,你们还细皮嫩肉。
懂味的肥沙哆嗦着去找大眼了,不懂味的阿蛮手下开口就挑衅展哥。结果落的个被搧耳光的下场。
三.办事不留证据
进游戏厅问话前先拔掉摄像头插头。刑讯逼供阿泰用脚踢,事先脱鞋。犯人被打至休克,救醒后反复提醒,你自己有气喘。工地寻人的时候,踢了女子一脚,阿泰强调了两次,抹掉它,直到把鞋印抹掉。
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肥沙被打,琦姐要上报,展哥不让,受害人不投诉就不管。然后发现肥沙丢了枪,琦姐坚持要报告,肥沙没去求琦姐,只对展哥说了句,我下哥月升职。于是展哥阻止了琦姐上报情况。
工地楼上那段,展哥问三名女子要不要报警,然后给了传令兵一个镜头,很是讶异的眼光看着展哥。
五.义气
警队互相之间并无一种很强烈的正义感,有的只是把这当做一种工作的感觉。还有就是互相之间的义气。
展哥开头就说了:穿着这件制服的就是自己人。
他帮助肥沙也就是因为义气。而PTU的成员开始跟着展哥去寻枪也是因为义气,后来一度扛不住压力打算放弃,反而是刚来的传令兵主动跟上了展哥,于是大家重新开始一同寻枪。
肥沙在中国冰室要求展哥4点别走广东道。出门后传令兵跟展哥吵了起来。而让展哥改变主意的,是传令兵说:什么叫做穿着制服就是自己人?我也是穿制服的!你自己也知道不对,你帮他就是害了他,我们全都脱不了身,现在过去阻止,还有机会。
六.人物
影片中有两种人,一是代表着世故圆滑的,主要角色有展哥,肥沙,次要的有琦姐,张帮办,秃头,小角色有马尾,陈sir火锅店老板等。精于社会潜规则,知道在什么环境下该做什么事。卧底猫仔的一句卧底本来就是左右为难道出了社会的复杂。
另外的就是刚出社会的毛头小伙,有阿蛮手下那脖子纹身的混混,烧烤店门口泊车的混混,还有就是传令兵。特点就是不知天高地后,比较坚持自己的原则(从小形成的对社会的认识感)。然而人总是要服从于社会的,改变不了世界也就只能改变自己。纹身的小混混,开始很拽,而后面被展哥搧了十来分钟的耳光后,不得不屈服,满眼泪水的搓着脖子上的纹身。传令兵,也逐渐被同化,从开始讶异于展哥们的行动到后面在张帮办面前为肥沙做掩护。
七.结尾
肥沙:开两枪吧长官,报告好写一点,还有奖赏。
然后张帮办捡起枪开了两枪。
国语版本在这之后就结束了,然而,这并不是真相。真相被广电总局阉割了。阉割掉的是后面还有一段上报报告的情节。
粤语版结尾:
--------------------------------------
肥沙:开两枪吧长官,报告好写一点,还有奖赏。
展哥:我是警长,编号7366,何文展。现驻守警察机动部队B连第二小队。
张帮办:我是侦缉女督察,编号56472,张丽君。现驻守九龙总部重案组。
肥沙:我是侦缉警长,编号7647,卢沙。现驻守尖沙咀警区反黑第二队。
张帮办:于2000年9月15日,星期五,我调查当日较早前发生的一宗谋杀案时……
展哥:大约凌晨4时,我与第一组警员巡经广东道时,遇见4名中国籍男子形迹可疑,于是上前截查。他们突然反抗,并向我们开枪。
肥沙:我在休班时,途经广东道,遇上警匪枪战……
张帮办:于是我参与协助,并开了两枪。
肥沙:当时,其中一名持枪歹徒逃走,我追至利群大厦后巷。喝令停止无效,歹徒持枪指向我,我被迫还击,向他开了两枪。
展哥:结果,4名中国籍男子全部被击毙。
--------------------------------------
缺少了这一段,整个电影的意义变了,很是佩服广电,拿捏的那么好。把本意是揭露社会上下相欺的一种现象给掩盖掉了,而留给观众最深刻的印象变成命运的无常。广电掩盖真相导致的结果却更糟糕,当结尾被阉割人们不得不怀疑他们在害怕,害怕电影描述的正是他们真实的写照。给人以此地无银的感觉。却不知未删节版本最后的后面还有句本故事纯属虚构……
---------本文可能会被删除的蛇尾----------
本片拍摄于2003年,那时候正是抗击非典的一年。首例非典病人被发现直到在全国范围内扩散开来,经历了4个月时间。其中就有上面新闻和下面实际情况不符的负面消息不时传出。而现在,不论是三鹿的曝光用了那么长时间,还是神七新闻稿的提前发布,都揭示出了当今社会那些让人无奈的潜规则。这些或被公布或被封锁或真或假的消息掩盖掉了事实的真相。真相总有水落石出的时候,当那时候到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一古训也许就会应验了……
7 ) 黑色宿命
穿上制服就是自己人。——《PTU》杜琪峰
我一直认为一部好电影首先要有好的故事情节,并且用最吸引人的方式表达出来,因为这样才能让观众自始至终保持足够的兴趣与耐心看完整部影片,从而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这也就表明电影剧本的重要性,于是有了所谓的圆形叙事、交叉叙事、闪回叙事等编剧技巧,有时甚至故意打乱原来的逻辑结构,使情节显得更加曲折复杂。然而在《PTU》中,擅长设置悬念的杜琪峰却一贯如此地以最朴实的时间先后顺序为我们讲述了发生在一个夜晚的寻枪的故事。不过,这并没有限制剧情的吸引力与张力,因为《PTU》本身就是一部内容丰富充满细节的电影。
影片以一个后travelling镜头开始,画面由车窗外模糊的夜色缓慢拉回到车厢内沉默的PTU队员——这样的开头让我想到了马丁·西科塞斯的Taxi Driver。广播里正在报道早上发生的一起运钞车抢劫案,一名警察身亡,从而引出了对后面剧情起铺垫作用的两句台词——警官展说的“穿上制服就是自己人”以及女警官Kat说的“不管怎样,能够平安回家最重要”。然后,车停,众人下车,展、Kat带领各自分队开始了这晚的巡逻任务。当然,有经验的观众肯定不会放过抢劫案这一信息本身的价值,像这样明显的情节点作用后面将不再重复。
接下来是丢枪的过程。火锅店内,反黑组警官肥沙、黑社会成员马尾以及长发小伙子三人结怨,马尾被小伙子一刀捅中要害,在开车去医院途中死亡。肥沙被马尾手下引至一狭窄小巷,本打算从后面突袭对方,却不料踩中香蕉皮摔昏过去,还免不了被马尾手下暴打。这一段落表现了肥沙外强中干的性格特点,这样一来他在后面寻枪过程中的一些愚蠢行为也就不足为奇了。而火锅店内肥沙与马尾使用相同手机这一信息的透露也是一处重要伏笔。至于肥沙被泼了油漆的破车,似乎隐喻意味更大,当然,泼漆这一行为另外的作用后面还会提到。
展和Kat两队赶到肥沙出事地,敏锐的展发现肥沙枪不见了,肥沙说是被马尾手下拿走,并称自己下月将升职。展决定帮肥沙寻枪,暂不向帮办上报丢枪一事,但时间只有一晚,而Kat的态度则是既不协助也不阻止。这样,影片开头两句台词对情节发展起了物理反应。
肥沙的破车行驶在夜路上,注意此刻起肥沙几乎烟不离手,上司陈Sir来电话让他去马尾死亡现场,而他先去做了把假枪。玩具店老板说了两遍的“有就有,没有就没有”似乎更像是对肥沙的嘲讽。至此,肥沙这一独立的寻枪主线已经形成,而观众对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肥沙之后会有怎样的行动多少有些期待。
寻枪的另一条主线——展及其队员的行为——也已经展开。众人来到游戏室找到马尾的小弟阿蛮,展以在阿蛮的香烟盒中放入白粉,并抽打一小混混的方式迫使阿蛮给马尾打电话。看到这里展性格中冷酷的一面也表现出来,而观众显然无法接受展的这种办案方式。关于杜琪峰的亦正亦邪的人物塑造手法后面还会专门提到。
肥沙来到马尾死亡现场,问的第一句话是“被刀捅死的,有没有中枪啊?”这种弱智问题当然不会有人理睬,不过肥沙还是松了一口气,但“枪到底在哪里”的疑惑却加重了。马尾的手机铃声一直刺激着肥沙的神经,他似乎也意识到自己的处境不容乐观,终于,肥沙偷偷接听了马尾的手机,这是两条寻枪主线的第一次交汇。肥沙告诉展马尾已死,并担心其手下会拿枪报仇。就在寻枪没有进展之时,新局面出现,趾高气扬的重案组女督察张来到马尾死亡现场并接手此案,核对物品时发现少了一部手机,肥沙及时出现称捡到手机,帮反黑组众人解了围,却引起警觉的张督察怀疑。其实张督察这一暗线对情节发展并无太大影响,更像是条误导观众的搅局线,然而其作为独立的叙事单元本身还是有很多闪光点的。
镜头终于照顾到了Kat分队的活动,这也是一条暗线,他们例行巡逻时陆续发现多辆停在路边的汽车玻璃被打碎,然后是骑单车的小男孩出现。其实究竟谁打碎玻璃并不重要,关键是这一事实的存在使得本不想参与寻枪的Kat等人最终还是卷了进来。
展分队找到造假信用卡的长毛,队员阿泰没有缘由的一顿暴踢使长毛气喘发作昏死过去。刚刚入行的新警员Orderly“及时”赶到,却因“展哥正在办事”被拦在外面,这个显然还不懂“规距”的新手一出场就在为后面情节的转折储蓄能量。展终于救活长毛,众人松了口气,长毛告诉了马尾手下的地址,而展把假信用卡归还给他。长毛这次有惊无险的意外让队员们想要退出,而展的“想不想去自己决定”再次给观众设下一个小悬念。
接下来是肥沙与另一个黑帮头目大眼的中间人胖叔见面,恰巧碰到张督察来找卧底小猫,张督察的手下对小猫的折磨令肥沙心惊肉跳,而这又与之前的阿泰踢长毛有异曲同工之妙。小猫的感叹“做卧底的两边都不是人”使影片多了点温情,当然这感动转瞬即逝。从肥沙与胖叔的谈话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信息:首先,肥沙手机没电,胖叔借给他电池;其次,有传言大眼干掉的马尾,而实际是大眼手下自做主张;另外,马尾的老子秃头要找大眼报仇。于是我们知道了张督察为什么要小猫去打听大眼的消息。
镜头再次转到相对积极的寻枪主线。展分队来到马尾手下住的楼下,展独自一人进入大楼,观众开始期待其他队员的举动,出乎意料,第二个进楼的是Orderly——这对后面展改变主意起了催化作用,终于,其余三人也按耐不住进入大楼,PTU小队再次成为一个整体。饰演展的任达华曾说,在这部影片中他找到了真正的朋友。我想,他所指的应该就是这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吧。可是这次他们又一无所获——马尾手下已被另一伙人掳走。楼外,展给肥沙打电话,却打到张督察那里。此时观众明白了在马尾死亡现场肥沙拿混了手机。
自从换了电池,肥沙一直接到莫名的电话,他终于知道这其实是马尾的手机。而将错就错,肥沙得以与秃头见面。在秃头那里,肥沙见到了被囚禁的马尾手下,并泄露了丢枪的秘密。秃头让他约大眼出来就还枪,已穷途末路的肥沙只好就范。下雨了,肥沙似乎看到了希望,他给展打电话,约好在“中国冰室”见面。
在“中国冰室”,四条线汇合在一起。肥沙告诉展“四点以后不要走广东道”,Kat一句冷漠的“枪找到了吗”让肥沙有些不安,面对张督察的质问,肥沙丢掉手机夺路而逃,而Kat的侧身让路似乎已说明了她的态度。此刻,只有“菜鸟”Orderly仍然疑惑重重。
广东道,神秘的小伙子出现,观众后来知道这是劫匪的联络人。肥沙在公用电话亭通知秃头“大眼四点会来广东道”。小猫告诉张督察秃头晚上有行动。Kat分队在广东道看到小男孩,便在此埋伏。Orderly终于公开了自己的疑惑,“什么叫穿上这件衣服就是自己人?我也是穿制服的!”Orderly的高喊是一次痛快的宣泄,虽然这并不成熟,但还是使展改变了主意。车窗玻璃再次被打碎,Kat等人看到是小男孩在偷零钱,然而这已不重要,因为马上就是四点了。此刻的肥沙显得非常紧张,掏烟时看到烟盒上写着“吸烟引致呼吸系统疾病”,这一细节表现了杜琪峰的社会良知。
广东道码头,大眼、秃头、张督察、劫匪、展分队陆续赶到,加上之前已在此的小伙子、肥沙、小男孩和Kat分队,所有人物已经到齐。众人僵持,时间仿佛凝固,之前所有的伏笔、铺垫、矛盾、悬念,都将在瞬间得以解决。随着秃头率先拔枪,呼啸的子弹,耀眼的火苗,模糊的烟雾,共同构成了结尾华丽的爆发。枪战主要分三个空间展开,秃头与大眼更像是西部片英雄对决;劫匪与PTU队员实力悬殊,顶多是负隅顽抗——他们也确实是“负隅”;重点在小伙子与肥沙之间的矛盾。肥沙被追至小巷,踩中香蕉皮滑到,一切仿佛重现,不过这一次他并没有摔昏,而是在垃圾堆中摸到了自己的枪,并击毙了小伙子。最后一个镜头,小男孩骑车驶过画面,只留下忽明忽暗的街道。
所谓PTU,就是Police Tactical Unit,影片中共有三处体现这一概念:第一处,展分队抓长毛;第二处,展分队进入马尾手下的“窝”;第三处,展与Kat两队共同歼灭劫匪。片中大量使用top light,使人物轮廓清晰但容貌模糊,而较多的慢镜使影片节奏缓慢且气氛压抑,再加上单调怪异的配乐,使得《PTU》成为一部个人风格极强的电影。有人说这是杜琪峰对法国黑色电影导演梅尔维尔的模仿,也有人说杜琪峰是在抄袭自己,但在《PTU》中,我们可以看到导演的智慧与真诚,这就足够了。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很多人说杜琪峰把警察拍得像黑帮,把黑帮拍得像警察,但这恰恰代表了杜琪峰的观点——其实这两类人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都是为了目的不择手段。影片一开始就在暗示观众要有心理准备,开头对于警察牺牲的报道PTU队员的反应是“又要捐钱了”。展的麻辣办案方式、陈Sir对打牌的执着、警内帮派暗斗、卧底小猫吸粉……这一切都在冲击着观众的心理承受底限。相反,《PTU》中的黑帮分子都表现出一种滑稽甚至可爱的特质。马尾被捅后心中暗念的“妈的,中了”,直白得让人有些同情。不停擦汗的秃头则似乎在刻意突出自己的秃头。作为联络人的小伙子临行前不停给“小红”打电话。是非善恶,杜琪峰并没有明确指出,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标准。
最后有人会问,杜琪峰拍《PTU》用意何在?让我们先注意一下影片的寻枪主线,其实寻枪的发展方向一直是错误的,既不是马尾手下也不是秃头拿走了枪,枪并没有丢,只是掉了出来,捡起来就是了。所以当肥沙绕了一大圈终于在起点找到枪后,他自己也笑了。然而若不绕这个圈,肥沙还能找到枪吗?有了这样一个“宿命”的前提,回顾影片我们就可以有更深的理解。马尾是被大眼手下干掉的,也就是说在火锅店不管马尾是否惹怒小伙子,即使他主动给小伙子让座,也难逃一死。然而,若肥沙在火锅店外不与看车的阿威结怨,他的车就不会被泼漆,这样一来,车的命运似乎是可以改变的。再比如说Kat,她原本不想参与寻枪,但在追踪“车玻璃案”的过程中还是阴差阳错卷了进来,并在枪战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什么是偶然,什么是必然?什么可以避免,什么不能避免?或许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圆,终点即起点,起点即终点。一个普通夜晚发生了这么多事,最终却难逃被黑色的夜幕所掩盖。也许每个人都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像无法改变这漆黑的夜色。
8 ) 关于“小孩偷钱”的重大发现
电影中有一条线是讲小孩砸破车窗玻璃,偷取零钱。
这条线一直被我认为是为了最终,将邵美琪一队PTU引致广东道,与任达华、林雪会和,所有人物齐集,大结局。
今日重温发现,这只是很表面的解释,实际上小孩这条线非常重要,特意安排这条线是有用意的!
影片最后的画面,是警察的三辆车远离镜头,而小孩骑着车驶向镜头,这说明什么?
1.小孩偷钱这个行为虽然被邵美琪发现了,但是和劫匪、黑社会老大所犯下的“大恶”相比,砸玻璃偷零钱这种“小恶”又算得了什么呢?警察最后离开了枪战现场,根本没有追究小孩偷钱的行为。
2.相似的,和PTU行动换来的“大众安宁”或者说“大功”相比,过程中的那些“小出轨”或者说“小错”又算得了什么呢?
这两点结合起来看,寓意就很明显了——在肥沙丢枪又找回枪的过程里,一切见不得人的东西都像最后放走的小孩一样,没有人追究了。结局是光明的,其过程往往被人们忽略。
任达华这么帮林雪,我想“同穿一套制服”是台面上的话,背后的意思和“同坐一条船”差不多~~况且林雪还说“下个月我升职”
本片展现给观众的,是无限接近现实的状况——根本不是PTU报告的那样简单,但也不像很多人胡乱猜想的。
对于PTU的看法,永远是见仁见智的,因为这个高压下的特殊群体,实在包含了数不清的人性之种种~~
这夜戏的场面调度啊啊,我草。
真心牛逼,服了。教科书式的剧本,我算是领教什么叫明线暗线环环相扣了。就算中间需要加一个角色,都先给你做点铺垫,绝对不是要谁就加谁。每个马上就要落入俗套的点,都让杜导演处理得妙手回春了。文艺的商业片,西部味的警匪片。
我记得这个片子有个名字叫寻枪 但查实的时候却叫PTU 实际是对警员来说的一件大事 却是情节处理上的典型小事 本片最难能可贵的地方 是让万年龙套林雪咸鱼翻身了一回 小场景最考验灯光师的本事 诚然 达不到《暗花》里那出仓库大战的效果 但小巷中对峙的气氛 确实也凭灯光和剪辑做出了震撼人心的效果,推
这么多年一直维持高产还能把水准控制得这么平均的也就只有一个杜琪峰了。无巧不成书的一晚,节奏感控制得真TMD好!
小切口的故事,但整体情节引人入胜,观影过程值得玩味,而结尾又是特别巧合下的黑色幽默。当然,依然有不少经典的三人角色站位镜头。
何为真相?也许那并不重要,过程如此惊心动魄,结果却是如此轻描淡写。
8/10。原本无路可逃,偏又柳岸花明,把自己搞得焦头烂额的麦格芬,居然在一个跟头后出现了;极为黑色幽默的宿命,关键时刻从容不迫的抖包袱,空旷长街与白暗交错的光线弥漫着畏惧感,穿越都市的骑车孩嘲弄命运无常;强调动作的静态极致化,红色血雾与白色枪烟混合,几方人马冲突的群戏处理上有条不素。
很有意思,叙事性很强扣得很紧节奏也好,看了就想看完。确实像C说的,灯光打得很精密,把明暗、心理、身份跟城市的夜色很好的结合起来。各种误会、复杂的人物、多线叙事有coen兄弟的叙事特质很像,C的58星我一颗一颗看完。最后给老妈讲时,很有底气地告诉她:香港的警匪片是有很大不同的。
【中国电影资料馆北京电影节展映】胶片版+映后杜琪峰见面。据说零零碎碎拍了3年。几乎整部片都是夜戏,有种不可言说的迷幻恐怖感。丢枪找枪的故事想到《神探》,但截然不同,没有后者那般缜密,更多是随性。拍警察如同黑社会一般。杜导的片子里,任达华只要一笑,便足够让人毛骨悚然。ps见到杜导很开心
极具杜琪峰色彩的警匪片,悬念丛生,意料之外。群戏,每个人都性格鲜明。很喜欢林雪的表演,没想到经常出现在各大香港警匪片的他竟然是天津人,这粤语真是棒。
马克吐温那句话,“每个人都是月亮,总有一个阴暗面,从来不让人看见”。当面对危及自身的突发事件,在夜幕下的警察也暴露出阴暗灰色的本性。从趾高气昂到惶恐卑微,再到编出谎言重新上位。这就是每个人试图保存自己的社会身份的努力。
最后部分,警察的3队人分别演练各自要说的话有点意思。由巧合堆起来的故事很是我的道。如果后来没出现那4名中国籍男子,故事会如何收场?
林雪的華麗演出,不僅僅是個跑龍套的胖子……
我就是觉得看得累
單薄的因果、單薄的對話、單薄的人物、單薄的懸念、單薄的風格標籤;但當這一切匯集瞬間,劇力足以劃破香港的夜,燦爛不絕。
节奏感真好,平静中暗藏杀机,开场一段精彩十足,多线的并进很出色,最后的结局也足够出乎意料:这才是潜规则大起底;只是枪战一段很是凌乱,连个掩体都不找,纯粹把自己当靶子,这有点业余了。
8.8;事实证明,人是可以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的
《PTU》和《枪火》一样都是深深打上杜琪峰个人风格烙印的电影,《PTU》据说是杜琪峰想拍很久的电影,是自己想怎么拍就怎么拍的电影,而且整部戏大部分夜晚在一条街上拍的,夜幕下斜射下来的灯光令整个街道一边暗一边亮,这种气氛想想都很恐怖的。个中品味你自己来慢慢看吧!
叫咩PTU,叫“寻枪”好了。布局精妙寓意深刻,任达华和林雪的表演。果然还是杜琪峰的警匪最带感。
后面的枪战反复看了好几遍,这叙事和《两杆大烟枪》是相似的,但重要的是不同在于,枪火的烟雾和火光城市阴影,丰富的群相和独特的个性,兄弟的情义和灰色的正义。此外,还有周杰伦的爱在西元前的海报出现的时候,我一下子出戏了:大学时候的歌坛新人周杰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