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热播的韩剧《小小姐们》(작은 아씨들)以蓝色兰花为核心线索,牵扯出背后的政治(“情兰会”为主的权力机构)、经济(高价兰花的价值流通)、战争(越南战争)以及文化(神秘、死亡与原住民的象征)等多方面可供探讨的议题,也回应了二十世纪60-80年代左右的韩国近代史。
剧中将兰花讲述为元奇先将军在越战中采集带回,并在本土培育的一种稀有植物。元将军在剧中的角色为80年代韩国的保安司令部司令,而对应此时期的韩国历史,元将军可置换为后来当选总统的全斗焕。全斗焕是秘密军事组织“一心会”(일심회/ilshimhoe)的创始人之一与会长(很难不将一心会视为剧中“情兰会”的原型),并在时任总统朴正熙遇刺后,带领一心会发动了“双十二政变”,夺取政权,建立新军部,次年担任韩国第11届总统。
在剧中,别称为“幽灵”的蓝色兰花象征着死亡,因为探险家与植物学家在越南为了找到稀有的几株蓝色兰花,都赔上了性命。蓝色兰花还有镇静、致幻与使人沉睡的功效,这一当地原住民都难以发现与归类的神秘植物,在“植物猎人们”的采集、种植、图绘与书写后,编成了一本植物图鉴《blue orchid》(男二号表示此书也很难找到,而现实中似乎也查无此书),并同过韩语的转译引进韩国,被图像与文本捕捉于纸上。就此蓝色兰花从边缘(越南)进入中心(美、韩),成为观看、语言/知识与科学研究的对象物。
倘若说将兰花从大树上摘下是一种暴力的话(剧中的兰花离开了“爸爸树”便无法存活),那么将兰花从自然中“攫取”为词则是对物的暴力,观看对自然的暴力,图对世界的暴力。词与图将物把捉为平滑的平面,其可在全球进行“超距行动”(acting at a distance, 拉图尔[1])式的循环流通;而在战争中,美军对越南使用枯叶剂(又名“橙剂”)暴力地抹平复杂的地方地形,使越军在一览无余的光亮中暴露无遗,则是一种看与地缘政治合谋的暴力。
二战后,北越(中苏等国支持)与南越(美韩等国支持)在意识形态及国家利益上进一步分裂且无法调和。60年代,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大众媒体(电视等)的加持下,通过演说等方式合法化对越战争的企图,对其民众进行意识形态动员,加剧了战争的发生。而时任韩国总统的朴正熙牵头积极加入美方阵营,战争使韩国军工企业赚得盆满钵满,推动了之后“汉江奇迹”[2]的诞生。战时,韩国对越派遣30多万士兵,组成“鸽子部队”等多个小队。
美国于1962年开始使用枯叶剂这一“化学武器”。越南约三分之一领土在热带常绿林和亚热带落叶林的覆盖之下,基于此地形,北越建立了多条连通南北、错综隐蔽的“胡志明小道”,用以向南越输送军队补给。美军由于难以识别“胡志明小道”,为了切断补给线路与视觉障碍,便用B52轰炸机对丛林进行无差别轰炸,并用低空慢速飞行的方式向丛林喷洒枯叶剂——一种使树木叶片凋落的高效除草剂,所触植物将在两天内死亡。因其容器的标志条纹为橙色,又名“橙剂”(Agent Orange),这是美军“牧场行动计划”(Operation Ranch Hand)的重要部分。这一行动横跨1961到1971十年时间,导致越南约40%的红树林遭到破坏。
枯叶剂能够渗进土壤,在环境中自然消减50%需要耗费9年,进入人体则需14年才能完全排出,其中的二恶英(TCDD)等剧毒物质具有高度致癌性,会改变人类生育和遗传基因,已造成约400万越南人先天性生理缺陷,数以千计的儿童因其直接或间接成为天生畸形。枯叶剂的影响持续至战后,间接接触过枯叶剂的美军和盟军同样患上了疾病。剧中朴载相的父亲便患有枯叶剂后遗症,因此行动不便。
自1976年到访并报道越南战争的战后影响以来,摄影记者出生的中村梧郎(Goro Nakamura)便毕其一生记录了枯叶剂所造成的战后影响。他用纪实摄影的方式拍摄了受枯叶剂影响的越南人与美军士兵及其儿女们。中村的影像在苦难的现实主义中生发出对人与生命的肯定以及对未来的期冀。比如在一片荒芜稻田里玩耍的越南儿童,或美国士兵的畸形女儿在十几年后的成长等(尽管父女俩在图二中看似生活平静,但父亲在不久后因PTSD自杀了)。
一位在越南Ca Mau的助产士告诉中村,此地出生时有大量婴儿畸形,几乎所有孕妇都有过流产或死产的经历。由于临床数据的缺乏,中村在拍摄的同时收集数据与调查事实,将一件件个案缓缓拼凑起来。其中一件个案再现于一张1981年拍摄的黑白照片:8岁的盲人女儿坐在母亲膝盖上。这名居住在河内的女性嫁给了一名接触过二恶英的美国士兵,并将突变基因遗传给了两个女儿,致使她们先天失明。母亲膝盖上的女儿静谧地歪着头,而母亲则流露出痛苦的表情,如马萨乔的《圣三位一体》中的圣母玛利亚一样。
除了拍摄照片与新闻报道外,中村还于90年代末制作了一部电视纪录片,讲述了许多工业化国家用于焚烧废物的橙剂或二恶英。他已出版了四本相关主题的书,摄影作品于1983年获得尤金·史密斯奖的提名。
一名韩国议员曾发布报告称:韩国和美国部队1968年至1969年在朝鲜半岛军事分界线非军事区喷洒“橙剂”和其他除草剂,面积超过6840公顷。韩国与朝鲜围绕南北军事分界线划定、宽4公里、长249公里的非军事区内,韩方一侧大约14%区域受枯叶剂污染。而在2011年,几名曾经的驻韩美军在某电视节目中公开承认,他们曾按照命令将一些越战剩余的枯叶剂埋在了韩国:
美国工兵队的报告书显示,从越战时期开始美方就已经把落叶剂等剧毒的化学物质埋葬在韩国庆尚庆尚北道漆谷郡的美军基地卡罗尔营,造成使地区的土壤和地下水恐怕已经遭受长期的严重污染。(韩国KBS国际广播中文台)
此外,美军曾在越战中派遣“植物间谍”,伪装成可近在咫尺,但令越南本土士兵识别不出来的热带树种,对敌方进行近距离打击:
假树身上安置了一种振动探测器。它的“树干”和“树叶”是发射天线,“树干”底部是机芯和电源,它的灵敏度很高,在它周围30米内活动的人员和300米内的机动车辆,都逃不出它的“视野”。它一旦发现目标就产生振动,同时将振动转换成电子信号发射出去,传送给美军指挥机关。美军指挥人员可在一两分钟内对越军的兵力、兵器种类、数量和确切方位等具体情报做出判断,而后即进行猛烈的炮火袭击。(渝文,《内蒙古林业》)
在2017年的一条新闻中,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公布了一种合成生物计划——APT(先进植物技术):“通过改变植物的基因组或遗传物质建立一个智能植物网络,当特定环境变化触发植物体内一定的生物反应时,卫星或其他远程监测技术便能获取信息,用以密切监视周围环境中的化学攻击行为甚至电磁脉冲产生的影响”(引自环球科学大观)。这一计划利用了植物对环境(光照、温湿度等)的高度敏感性,并通过转基因增加了这一特性。此外,植物的现成、低廉、顽强适应力及“非人”的特点,自然也被军方作为优点考虑其中。
如上的案例提出了一种“看的政治”问题,即可见、图像与视觉化成为“敌我”双方争斗的焦点:越南军队在茂密丛林的庇护下,建立起隐蔽幽深的胡志明小道;而美军为了清除视觉障碍,使对手暴露在视觉的光亮中,用枯叶剂抹平错综复杂的小道。对美军来说,敌人就像植物图鉴中的植物一样,只有在可见性的战略中,才可对其进行打击。植物于越军来说,是一个他们身处其中,为其庇护的场所甚或一个世界;而其在美军的视觉暴政中(枯叶剂)成为分隔身体与视觉的图像(image),在“去身体化”中成为亟待清楚的对象(object)。这不仅是看的暴力,也是“视觉地缘政治”的一环。颇具意味的是,在另一个美军利用植物智能手段派遣“植物间谍”侦查越方的案例中,这种看的暴力似乎颠倒过来,然而前提却是美军先将探测器“图像化”为植物,作为一个植物的伪装图像而出现。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无论在哪个事例中,看似强势与能动一方的美军并非总占据优势:虽然美军清除了大量胡志明小道上的植物,但仍无法阻止越军庞大的补给运输网络以及战势大局;伪装成植物的“植物间谍”时常被越军识破,但越军佯装被骗,以便最后瓮中捉鳖。更遑论越军还将本地的毛竹改造成“竹签阵”,令美军在部分地区举步维艰。
因此,弱势一方(越南)仍具有反侵略、反殖民的能动性,这不仅与战略有关,还和越南本地的复杂性相关,这一复杂性并非仅是地理上的,更是边缘在中心、全球中的地缘政治上的。
关于植物与战争的关系,罗安清在《末日松茸》里提到,一些老挝人在采摘松茸的丛林中身披迷彩服,佯装士兵(即使他们未当过兵),并在某些狩猎者来临时随时隐蔽在树丛中以规避危险。然而对于参战的美国老兵来说,松茸丛林于他们是一个治愈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场所,因为他们不仅可以在林中躲避城市里随地引发的创伤场景,还可以开枪打猎,是一种战争行为的换喻。这批不同国族、肤色与文化背景的人,因在战争中的不同认同位置,而各自在树林中实践自由的生成。
注释:[1]超距行动(acting at a distance):与量子纠缠中的超距作用(action at a distance)具有词源上的亲缘性。指一种通过行动者(actor)代理、调动遥远之物的能力,譬如边缘之地的植物通过植物学家的采集、命名与图绘,成为中心地区人们无需亲临现场,便可在遥远的尺度上对植物进行观看与研究的知识对象。
[2]汉江奇迹:指1953年至1996年间首尔经济的迅速发展。这一名词从描述原西德在二战后经济迅速复苏的“莱茵河奇迹”一词借鉴而来。
原文载于公众号“木本杂学”
我们总是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的智者、是所有不幸的例外,实际上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处境中,我们如此普通,我们的选择并不见得比三姐妹更睿智、更游刃有余。不完美的她们虽然慌乱仍然战斗、并依然被爱,体现的是创作者的仁慈。
《小小姐们》的口碑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起伏。剧集开播前,观众期待值拉满,其以《小妇人》为原型改编(其实剧集跟小说已经没啥关系),由朴赞郁的御用编剧郑瑞景(《亲切的金子》《小姐》《分手的决心》)执笔,由这几年声名鹊起的女导演金希元执导(《金钱之花》《文森佐》),集结了金高银、南志铉、朴持厚、严志媛等不同年龄段的实力女演员。虽然这几年韩剧女性向色彩很浓重,但像《小小姐们》这样由女性工作者主导、讲述女性故事的作品还是颇为少见。
剧集首周收视率亮眼,好评颇多;三四集播出后,豆瓣上差评肉眼可见多了起来;随着第三周剧情推进,口碑又有所起色,但不少观众对三姐妹的评价没有改观,他们还是不解:为什么把三个女主角刻画得这么“讨厌”?
《小小姐们》依然是这几年韩剧偏爱的财阀剧。坦率地说,对于熟悉韩剧韩影的观众而言,财阀题材真的是看“麻”了,韩国创作者几乎将这个题材掘地三尺。要做出像《寄生虫》这样形式与内容兼备的杰作太难了,大多数创作者只能在通俗性、猎奇性上下功夫——变着花样让观众领略财阀生活的奢靡,窥探财阀精神世界的扭曲与变态。收视率一再证明了,观众是买账的。
郑瑞景编剧对财阀世界的刻画,倒没有太体现出她作为电影编剧的创造力。搭配金希元导演对美学形式的追求,剧集把财阀生活场景拍得很有艺术感;红色高跟鞋、蓝色兰花作为剧集的麦高芬,是韩剧里热衷玩的意象,称不上多新奇;在《顶楼》里饰演大反派的严基俊,在《小小姐们》饰演利欲熏心的野心家朴载相,这类角色已经模板化了,反转可能性不大(欢迎编剧打脸);观众倒是可以更多留意朴载相的妻子——严志媛饰演的元尚雅,她是真正的政治家二代,她与朴载相是表面婚姻,表面上她是被利用的一方,但种种细节暗示了也许她才是幕后的大BOSS。
真正体现郑瑞景意图的,是对三姐妹的刻画,编剧着重表现三姐妹意外卷入财阀斗争漩涡后的处境。
大姐吴仁珠(金高银 饰)、二姐吴仁京(南志铉 饰)、三妹吴仁惠(朴持厚 饰),生长在贫穷家庭,父亲欠债累累,母亲毫无责任,三姐妹感情深厚、相依为命。大姐在大公司里做财务,二姐是电视台记者,三妹是艺术学校的高中生。
作为女性群像剧,讨好观众的写法,要么是把三个姐妹都刻画得很完美,更多凸显“girls help girls”;要么是反其道而行之,来一个剧版《亲切的金子》或《小姐》,三姐妹城府一个赛过一个,大家都不是好人,与不完美的世界做决斗。
但《小小姐们》并非使用这两个策略。郑瑞景颇为冒险地把三姐妹刻画成“普通人”,哪怕她们还是有各种金手指加持(比如大姐得到意外之财、二姐有青梅竹马的高富帅好友),但她们的个性、认知、判断,都是普通人的普通水准。自然地,你很难指望一个普通人闪耀多么夺目的人性光芒,面对诱惑与抉择时,三姐妹的一些决定不免显得笨拙、刻板抑或自私。
大姐记事最早,经历最多,她更强烈地感受到金钱的重要性,想着有钱就可以保护妹妹,想要跟妹妹们住在有漂亮窗户的公寓。只不过,相较于靠自己(也知道单纯靠自己不太可能成为有钱人),她更想靠男人,也经历了一段被欺骗的婚姻。后来面对同事兼好友陈花英(秋瓷炫 饰)留给自己的20亿韩元(相当于1000万元人民币),虽然知道这钱来得蹊跷(陈花英还“死”在自己面前),她心动了。
大姐属于穷怕了的人,抵挡不了男人与金钱的诱惑,很容易就降智、失去判断与分寸。这让她的一些表现有种“傻大姐”的感觉,观众都要替她着急。
二姐身上更具有传统韩剧女主的品格,即,作为一名记者,她不事权贵,执着探索真相。得知大姐获得“不义之财”,她反对大姐据为己有,因为她自己的工作是“报道贪污、盗窃和欺诈”,她不允许自己与大姐同流合污。
只不过,她这份理想主义坚守在现实面前常常是不堪一击——这让她患上酒精依赖症,她需要用酒精来振作或逃避。而在一些观众看来,二姐的“圣母”不合时宜,冲动且不接地气,自己的理想是护住了,却没有顾虑到姐妹的处境。
拥有绘画天赋的三妹,虽然一直有着两个姐姐的爱护,但她的个性利己且凉薄。她知道两个姐姐很爱护她,只是她也意识到,她们帮助不了她什么;她想要逃离这个家,哪怕是成为权贵同学的小跟班,也比待在暗无天日的底层强。
第二周剧情一播出,三姐妹的个性展开,不少观众纷纷喊《小小姐们》怎么这么快就“低走”了?看多了励志向或暗黑向爽剧的观众,已经很难接受相对现实向的人物塑造。
但相较于爽感与角色魅力,郑瑞景更在意的是“真实”的呈现——女性是不完美的,尤其是在一个不平等社会里,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更可能是不完美的。由于家庭、家教、学校、社区等方面上存在的严重不足,穷人更容易困于某种“穷人思维”,他们在观念、视野、性格、胆量等方面亦“先天不足”。这么说,当然不是贬低弱者,而是呼吁公平,呼吁对弱者进行社会救济。
《寄生虫》说到,穷人身上有“气味”,《小小姐们》表达了相同的意思,剧中有这样的对话:
“你家境很贫困吗?”
“什么?”
“因为你太会隐忍了。”
《小小姐们》的三姐妹身上,体现出这种残酷性,她们有来自于家庭与出身的性格“缺陷”,就像一种挥之不去的“气味”。
而郑瑞景不想避讳这一点,甚至这才是她想创作的。她说:“写角色时,朴赞郁导演会想把女性角色写得更加帅气,但相反的是,我想把女性角色的不足、缺点显露出来。至今为止女性角色的特征是‘男性喜爱的理想女性’,但是女性知道:我们自己并不是美丽、善良、惊奇的存在,我们希望在缺点和不足显露出来的状况下被爱。从这里故事开始,角色可以成长。但是做出正确选择、完整选择的角色,故事没有开始的余地”。
从这一层面上看,三姐妹的“普通”,既是为女性形象塑造卸掉“包袱”——“完美”实际上是对女性的规训与苛求,观众对不完美女性的责骂恰恰折射了这种规训之深;也意味着角色具备成长空间,700亿韩元的诱惑下,她们如何抉择引人好奇。
应该承认,相较于电影的篇幅来说,郑瑞景在剧集节奏的处理上还不够自如,譬如朴载相与元尚雅的进入稍迟,而有时节奏快得飞起(比如第一、三周剧情)、有时又略显平淡(比如第二周剧情);人物关系的设定上也有烂俗的地方,比如大姐、二姐的感情线;财阀内斗的想象力也略显匮乏,个个智商都不太行,一个个“死”得太容易……
但不论怎么说,骂三姐妹倒也没太必要。她们有普通人的怯懦,亦有着普通人的可爱可敬。大姐爱护妹妹,她那么拜金、也想着得把坏人先扳倒;二姐如此执拗,可她的每一次妥协也是出于对姐妹的爱;三妹看似冷血,实际上她反而是三姐妹里最冷静最理智的,有着更为清晰的判断力……可以笃定的是,姐妹情是她们彼此的软肋、也会是盔甲,她们的爱不会被击垮。
我们总是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的智者、是所有不幸的例外,实际上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处境中,我们如此普通,我们的选择并不见得比三姐妹更睿智、更游刃有余。不完美的她们虽然慌乱仍然战斗、并依然被爱,体现的是创作者的仁慈。
——首发澎湃新闻·有戏——
盗贼公主也是贼。但是编剧把重点放在公主这个词儿上了。在剧中,大姐获得的就是灰姑娘变公主的待遇。
花英送给她的奢侈品限量版高跟鞋就类似于灰姑娘穿上了之前从不敢想象的水晶鞋,鞋面上还特意缀着水晶呢。哈,花英就有点像原版灰姑娘童话中的仙女,是不是?
大姐虽然没有获得南瓜马车,但是获得了一匹马,驮着她跨越了重重的障碍物。噗呲。在商场里还置了一条粉粉的纱裙,勉强也算是公主的行头,满足了公主梦。
编剧似乎借花喻人,说,当盗贼兰花盛放的时候会美得多么耀眼动人。问题是,大姐真的盛放了吗?
孔乙己说,窃书不算偷。同理可证,偷脏钱不是偷?
编剧留给观众的感觉是,大姐为了自己的物欲或者说贪欲,用尽全力去争取这700亿,就是在勇于活出自己,就是在盛放了。但似乎她的全部努力也只是想要更加努力地接住天上掉下的馅饼吧。为了给姐妹好的生活,大姐争取700万的脏钱的行为就高尚了,合理了?
虽说人的天性中大都想要不劳而获,都想中500万的大奖,哦不,700亿,但是这是值得标榜的吗?况且这700亿其实都是财阀直接或间接吸血加杀人才得到的不义之财。(比如崔母在拆迁项目中充当杀人的替罪羊,朴父充当杀人的工具,杀的是当时带头抗议的拆迁户)那她们间接偷了或者分赃了这笔钱,从道德上又比那些杀人犯好在哪里呢?盗贼公主就不是盗贼了?
疯元抛出那些钱,原本是为了导演一出戏,看穷大姐为了争夺这笔钱丑态百出而取乐,问题是,确实是丑态百出了呀。参见大姐入狱,疯元去见她,大姐无能狂怒的那场戏。有贼吃肉就有贼挨打呀,从这个角度说,疯元也小小得逞了呢。
剧末,在工具马儿的帮助下,大姐及姐妹们如愿以偿得到了700亿。付出代价的是元灵建设在敛财道路上的被杀死的人们,如崔母一样生活被碾碎的不幸的普通人的生活,包括一只小小鹦鹉,还有将狱中坐牢12年的花英。
在前方的不远处,爱情也在向人生赢家的公主招手,确实是个暗黑童话的圆满结局。既然是个童话,逻辑啥的,三观啥的,还较真啥呀,图个乐吧。
这什么鬼逻辑?
怀疑财阀杀了自己好朋友,财阀老婆给个花让睡觉闻着就乖乖听话?一直也没害过自己的洗钱男警告兰花有危险,偏偏不信。就非要作死推动剧情发展吗?
老二通过姑妈的公司资料知道了某些秘辛,忙不迭的公之于众,也算和财阀斗了几集的人,就凭个这犯法都算不上的“污点”就想让财阀下台?明明已经知道了有不少人为此死了,还是不能冷静。看似在“调查”,实则发现点鸡毛蒜皮就大张旗鼓的喊,生怕别人不知道。
真的是蛮无语的到现在。
老大的目的,搞钱。可自己啥也不懂,到目前只能求助于洗钱男,有求于人还不信对方。一直在被人牵着鼻子走。
老二的目的,正义。实现正义的途径就是吵吵叭火,到现在敌方支持率再创新高,自己丢工作害姑婆公司快倒闭。坏蛋都忍不住夸一句真神助攻。
老三的目的,达成自己人生目标。现在看来我倒是觉得这才是个正常人。知道风雨欲来,还知道和自己好闺蜜一起想出路。
三个姐妹相依为命长大,遇事却彼此拉黑。
后面几集再怎么圆,都无法抵消这几集的失智表现。
写几个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的隐喻吧!!!
元奇先将军 | 全斗焕 情兰会 | 一心会
剧中元奇先将军是保安司司令官,恰巧在朴正熙时代官至韩国国军保安司司令官,军衔陆军少校。1979年10月26日,时任韩国总统朴正熙遇刺,全斗焕利用心腹军官组成的“一心会”于同年12月12日发动双十二政变,攫取军权。恰巧剧中也描述到元奇先将军创办的神秘组织“情兰会”,行事手段极其残暴,但凡是忤逆组织或者想脱离组织者结局都是不得善终,例如剧中的陈花英惨死在家中衣柜;申理事驾车坠落爆炸;姑婆惨死在家中。。。
张玲子李哲熙金融诈骗案 | 剧中甫培储蓄银行案件 | 剧中的秘密资金700亿韩元
张玲子的丈夫李哲熙,政府官员,李哲熙的哥哥李圭光(时任矿业振兴公社)是全斗焕夫人的叔父
第一步是找一家现金流困难的公司,说要给予借款,前提条件是开出超过借款额度的期票;
第二步是找一家银行,拿着这些期票申请贴现;
第三步是将多出来的部分用来投机股票市场,另一部分用来兑换外汇(准备跑路)。
由于有“青瓦台背景”,张玲子的投机活动很受人瞩目,最终的案值接近7000亿韩元,张玲子从中牟利近1800亿韩元。结果到了1982年5月,张玲子在股票市场的投机失败,这套操作玩不下去,张玲子夫妇和李圭光相继被捕,与张玲子投资的共荣土建关系密切的民正党事务总长权正达承担“道德责任”辞职。
1970江南 | 官商勾结不动产发家
早期的江南区和目前我国的大部分新开发的城区一样,除了少量棚户区就是农田,政府和地产商获得土地的成本很低,于是在这个土地上再建造现代化的公寓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政府和商业都在江南区开发过程中赚的盆满钵满,获得的收益又继续投入江南区的基础建设中区,当时可以说整个江南区到处都是建筑工地。
相比于政府的热情高涨,普通民众对江南区兴趣并不大,因为在韩国市民心里,江南区只不过是个乡下地方,只有穷人才会住在那里。
政府在江南区建了新房但市民却不愿意居住,朴正熙政府于是要求政府公务员作出表率,首先给公务人员在江南区分配住房,在政府的压力下,很多公务员搬到江南居住,但因为处于建设初期相对比较荒凉,商业配套也没有,上班也不方便,很多公务员就偷偷把房子卖了搬回江北,这个时期江北的房价远高于江南,所以也是很不值钱的。
为了鼓励民众去江南区买房,政府特意把江南区作为不限制区域,甚至取消了房产交易相关税赋,在政策鼓励下,很多投机者趁机底价买入江南区房产,而且投资客很多,导致房产空置率过高,人口流入不明显。为了起到真正疏解首都人口的目的,朴正熙政府采用了多管齐下的方式。1)在产业上鼓励企业搬迁到新城区,可以减免税收和提供补贴;2)在公共服务上,计划把重要的政府机构比如是政府,法院,和各大银行总部搬迁到江南,但这个过程也比较曲折受到了很多公务员和市民的反对;3)在老城区,政府限制开发,尽量避免新增医院,学校和各种住宅,导致老城区没有新房提供,新房都建在江南,挤压江北居民去江南;4)同时在交通上政府也向江南区倾斜,把交通枢纽站点建在江南区吸引人气;
但也出现了一些人工作在江南区,居住却在江北区的情况这给江南江北的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此政府决定把江北著名的八大名校搬迁到江南区,后来这八大校又发展为江南15校,教育资源的注入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很多公务员和中产阶级纷纷在江南区买房。
到了1975年,全区人口增加到30万,江南区已经初步形成新城区的样子了,随着地价的提高,政府在土地财政上获得了巨大的收益,然后又把资金投入到江南区的基础设施完善上,老城区公园少,那么就在江南多建公园,老城区商业混乱,那么就在江南区集中建设CBD,老城区道路狭窄,那么就在江南区建设宽阔的道路,于是一个新首尔就这样在政府的不懈努力下诞生了。
到了88年汉城奥运会时期,韩国政府对江南区进行了大量建设和改造,新建奥运馆,改造道路,新增各种公用服务设施,江南区在此期间房价飚升,成为韩国最昂贵的区域,可以参见韩国电视剧《请回答,1988》,德善的爸妈想搬到江南区,但江南区的房价实在太贵了,根本买不起,这一时期江南区人口已经超过了80万。于是这个最初被江北居民认为是鸟不拉屎的荒郊野外区域,一路逆袭,逐渐成为韩国首尔最成功的新城区,江南区科学的规划,崭新的城市建筑,公园,广场,绿地,给首尔居民呈现了不同于老城区的新城市景象,最终形成了共识,让首尔的中产和富人都争先入住江南区。如今有了鸟叔的江南style
最近四十年江南地区房价暴增83倍,涨幅远高于江北,昔日江北房价的零头就可以买江南区,但现在江南区的房价却是江北的2倍多,谁也没有想到当初被认为乡下的地方竟然成为现在韩国的富人区。
江南区的成功鼓舞了韩国政府,于是韩国不再遵循传统的摊大饼的模式,开始在韩国周边建设卫星城,把产业和市政功能逐步迁移到新城区,这样很好的避免了首尔的大城市病,给韩国首都圈城市发展指明了道路,那就是多中心的发展道路。
其实回过头来看江南区崛起的路径,我们可以认为这是朴正熙政府的原因,但真正的原因其实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无论怎样的城市,在快速经济发展的周期内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如果只是在老城中心打转是很难维持下去的,最终将不可避免的走向多中心的新城开发模式,过去的城市发展历史也证明了这点。
上海跳出老城推进浦东大开发获得了成功,深圳不断的在荒地上建设新城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苏州放弃老城在郊外建设苏州园区,郑州建设郑东新区,杭州建设钱江新城,南京建设河西新城,我们最终发现,凡是跳脱老城建设新城的大城市都获得了成功。
凡是在老城里折腾的都发展的不尽如人意,比如武汉,广州。
这是为什么?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赵燕菁老师的说法我很认同,他说为什么凡是跳脱老城发展新城都获得了成功,而在老城里折腾的都发展的不太好?
主要原因是土地财政的问题,土地国有化,让荒地的获得成本更低,通过规划宣传可以滚动开发不断的在低成本土地上获得巨大的收益;
而如果在老城里开发,建设用地必然要依靠拆迁获得,土地成本很高,土地财政的收益也就比较小,城市获得的资金就小,然后再滚动投入城市建设的资金就不够多。
这就是为什么走新城开发路径的城市很容易获得成功,而在老城里打转的就发展的不好。
在追这部剧的过程中,我也经历了“哇,好剧”“什么?”“什么什么?”“弃了”的过程,但最让我困扰的,不是看起来全是bug的剧情,不是花英到底死没死,姨婆为什么就这么死了,而是,这样一位忠武路顶级的编剧,到底想在她的故事里传达什么东西??
我是带着100%这样的困扰,追完了最终结局,也终于找到了自己想找的答案。
原来这个故事的内核是一部童话。
当我们试着把这个故事重新讲一遍,它其实是这样的。
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一些穷人,还有一些是富人。
穷人每天都想象着能成为富人那样生活,因为有了钱,可以让他们的人生走上完全不一样的路,不必每天在焦虑的梦中醒来。
可他们其实不过是富人的玩具,富人利用他们想爬上来的欲望和贪婪,制造着一个又一个假象,让他们相信未来,随时准备牺牲,可真到威胁他们的时候,又会亲手把他们毁灭。
富人以为只要这样,自己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但实际上,那些在团结在一起的穷人,那些在死亡的边缘因为求生而爆发出的强大力量,其实足以撼动一切。
因为死和生是相依的,必死即生,当人拥有了怀揣死亡的勇气,随时准备为了爱人牺牲的能力的时候,他的灵魂才是真实的活着了。相反,就算生命是活着的,其实灵魂也跟死了没什么两样。
所以在故事的最后,穷人们靠着对彼此真诚的爱和勇气,战胜了压迫他们的富人。
【三个很重要的故事】
抛开表面上讲的三姐妹的故事,其实藏在这个故事背后的文本才最值得去理解。
第一个故事:将军在越南的故事
12集交代了将军在越南战争时期的故事。
美国CIA培养了这些普通人,忍受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将他们送去越南为自己卖命,可到最后,却要让他们死在越南。
他们将死之时,发现了这种幽灵兰花,竟然活着回到了韩国,之后才有了情兰会。
【养】这个词,不仅出现在这里故事里,也出现在了元尚雅的故事里,她喜欢养猫,还把他们带回来养,当小猫把她当成妈妈的时候,就抛弃它。
就像她花了几年在“养肥”大姐之后,再折磨她。
如果跳出剧里的关系,去看韩国近代史,其实编剧想映射的是“美国养肥了韩国再宰羊”的逻辑,元尚雅养的狗——大姐——韩国其实都是一样,被上等人养大,因为欲望想往上爬,却被利用。
这个故事和城市猎人的故事还挺像的,底层人沦为上层人士博弈的工具和垫脚石。
二姐成功反水校长的台词也指向了这个故事——
“矿工农民船工修鞋匠临时工酒店服务生,元将军专门挑这些人加入部队,他们的能力比任何人都好,却身处社会底层。但他们又可以是最忠诚的人,随时都能豁出自己的性命”
“当时我们都成为饭粒,将军召集我们这些饭粒组成军队的时候告诉我们:我们比任何人都强大。我们的力量来自于没有人认识我们。我们就像幽灵一样,默默在韩国社会耕耘。等到某一天我们回过神,就会拥有一切,所以我们要成为最强大的存在”
画了饼,并让他们为了自己而牺牲。
但为什么要这么做?
就是第二个故事——元尚雅失手杀母的故事。
校长被杀的时候,他说因为元尚雅就是个自私的疯子,永远不肯为别人牺牲自己。
但元尚雅和大姐最终“嘴炮”环节,揭开了元尚雅杀人的原因,她曾经失手杀死了母亲。
她恳求母亲向父亲认错,这样就能回家住了,但母亲拒绝了,因为她“无法对人们的死视而不见”,这恰恰指向了,将军和元尚雅是能做到对人们的死视而不见的。
如果结合上一个故事来看,校长的这段台词——
“在贫民区待久了,会发现就连最耀眼的孩子也会逐渐暗淡,但将军承诺会好好栽培那些孩子,于是我负责将孩子们送进情兰会,那些孩子现在都活跃于社会各个角落,让孩子们长大成人,继续把将军的理念发扬光大,就是我的梦想。”
其实从越南死里逃生回国的将军,做了和当年的美国人对他们做的同样的事,许诺未来,培养底层人为他们卖命。
“无法视而不见的母亲”于是在这个故事里,死了。
这个故事里存在着一个循环,曾经的受害者有一天会成为施害者,他会之后的人生中不断复现这种伤痛,潜意识其实是对自己的惩罚。
“我知道你为什么这么做,因为你失手杀死了你妈妈。你后来杀人的场面,都是你在重现你妈妈死去的样子。原来你是要惩罚孩子,因为你真正想杀的人,是你自己。”
元尚雅在母女关系中,误杀了母亲,被抚养者杀死了自己的抚养者,于是她重新去“抚养”那些“小狗”,再虐待抛弃他们。
而现在韩国的当权者呢?他们现在在如何对待底层呢?他们的心里是不是也有愧疚呢?是不是也踩着底层人的尸骨过着自以为是的生活?
是失误吧,不然正常人怎么会成为了一个怪物?
虽然个人觉得有点接受无能,但挺弗洛伊德的。
第三个故事,是关于牺牲,也就是全剧最浪漫主义童话的主题。
“死亡是对爱情的献祭”这个主题在编剧的《蝙蝠》里应该是表达得最充分的,当然,《分手的决心》也复现了这个场景,为了爱的人选择死亡的那一刻,灵魂是最耀眼的。我相信郑编剧应该是对此深信不疑的。
朴载相之前一直不肯相信崔道日会为了暧昧对象放弃700亿,但她为了保全爱人选择了毫不犹豫地从楼顶跳下……(对不起,这里的画面过于丝滑以至于我不礼貌地笑出声了)
崔道日为了大姐,选择出庭作证,几乎把自己送进去坐牢……
大姐想获得这笔钱就是为了让妹妹们过得好一点,本可以脱身,还是为了花英是否已死的真相选择前往新加坡……
因为这份牺牲,他们的灵魂已经光彩夺目。
如果按照校长所说“生和死是相伴而存在的”,《仁显王后的男人》里面那道符咒“必死即生”(将死的瞬间就会出现一线生机),越南老兵们在将死之时找到了生机,那么大姐也是在这份危机里,寻到了一线生机。
大姐脑子不好使,我不止一次在观剧中疯狂吐槽了,但剧本里给她的人设恰恰就是她的不聪明,轻信别人,别人说什么信什么,没有独当一面的能力,这种像孩子的天真到了成人世界里就叫愚蠢了,剧中姑婆也吐槽过她这点。恰又是这份天真,让她获得了爱情、保护、金钱。一个永远想着怎么能让两个妹妹生活得更好,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傻大姐,最后才是在缝隙里拼着命活下来的那个。
就像三妹的台词说的,“她希望姐姐能买一套公寓,不是为了别人,而是她自己的公寓。”
如果底层人不是为了别人牺牲,是否也能拥有美好的结局?
这个故事看下来,我在大姐的故事里看到的是:哪怕你不够聪明,哪怕你了错事,哪怕你曾经也有不真实的贪欲,想要获得不属于你的东西,但只要你有爱和善良,就可以对抗一切困难获得成功,拥有爱的灵魂才是耀眼的。
我小时候给我妈讲的童话故事差不多就是这样了。
坦白说我不喜欢这个剧,某种程度来说,我觉得有点强行,从兰花出现故事的走向就已经开始玄幻了,剧情离奇得非常编剧技巧炫技写法,我也是个编剧,在我看来,很多真心是没有必要的反转。花英一会死一会活的,前面的理事长死了就是个工具人,感觉很多想讲的东西都混在复杂的故事里说不清楚,不知道编剧想讲什么东西,这是我观剧过程中非常直观的感受。
但我还是不希望抛开它的童话属性,去评价它在哪些剧情上没圆回来,它把大姐塑造得多么愚蠢……
先关注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再看创作者是否实现了创作意图,才有评价它的意义。
就像在《狼来了》里,我不会纠结这个小孩天天报假警为什么不会被抓走;
就像在《睡美人》里,我不会纠结为什么王子只要一个吻就可以让公主醒来;
我会理所当然的接受这是个童话,就不会谈现实逻辑。
我们只会在悬疑破案剧里去讨论实现的手段是否合理,但众所周知,韩剧和电影里没有法律也没有警察,这部剧甚至更离谱……
用剧情细节的现实可信度去评估这个故事,就像是一个大人去评价孩子眼里的童话世界不真实一样残忍。
成人眼光里的童话就是天真和不可置信的,什么用爱可以战胜一切啊,你有善良有什么用,你要有谋略啊,你要有钱啊,你还小,你长大就懂了,可孩子眼里的世界就是那么纯粹,只要有爱只要有善良就可以战胜一切,这是孩子们的真诚的信仰。
习惯了追爱情剧,会自然盼望着男女主能有he,这是追甜剧的逻辑;
习惯了看大女主爽文,会自然盼望着女主有智慧谋略有吊打一切配角和反派的能力;
习惯了看悬疑凶杀,会自然盼望着各种手法计谋有多厉害,瞒天过海;
这是我们以往观剧习惯自然而然养成的习惯和期待,观众没有错,因为这部剧让大家产生这样的期待,恰恰是主创们的失误。如果从一开始,就能强化这种童话的风格,用更强烈的拍摄影像风格把这个故事从现实主义的世界剥离,观众就不可能去苛责故事的细节。
相反,故事一开始着力在刻画现实主义的一面,这是制作最大的败笔。开始去讲穷人生活得多惨,住在个什么地方,做不切实际的梦,也没有什么兰花的故事,甚至还有女主的职场生活,这些现实悬疑的场景元素,似乎都传达着“你要有700亿你想做什么?”“你猜花英是谁杀的”,大家自然而然会把注意力放在这上面。
如果看过这个编剧原来和朴赞郁导演合作的《亲切的金子》《蝙蝠》就可以知道,那种强烈特色的影像风格,割裂了现实和故事所描述的世界是多么重要,因为只有剥离了现实,童话才是成立的。
所以这个主创被骂不冤,尽管片头和剧里的元素也增加了一些童话感,可终究太少太少了,以至于大家都追着现实主义的东西不放。
姨婆一个富人就能这么死了???
二姐靠打嘴炮就能赢???
杀人现场没留指纹吗??
胡扯,那个兰花不是就2株,怎么全都是?这都是怎么养活的?
女主是不是傻?这个脑子也能活到现在?
如此种种,如果没看到结尾,我也在跟身边的人疯狂吐槽,但看到结尾我才知道,是我用了一个错误的评价体系。
当然,回到这部作品,我仍然觉得是个失败的作品,想讲的太多了,而这些素材之间没有处理好,以至于不知道他到底更想讲哪个,还挺费脑子的。
一大群让人心水的小姐姐们都聚在一起了,我却满眼只看到让剧情拉跨了的美貌。
看到韩国电视剧从去年的井喷式优秀作品大爆发,到今年群星云集但仍旧乏善可陈的滑铁卢,我想了很多种可能的原因。想到最后我发现,越是偏向专业性的分析,最后越会被韩剧曾经的辉煌历史反驳得无法立论。唯一说得通的逻辑,大概还是要俗不可耐地谈钱。
在国外这几年,我经常看韩剧解压。过往韩剧出圈的主要都是迷你剧,其人物关系和中国数十集的长篇电视剧相比,往往更加简单清晰,加之以较为公式化的呈现模式,十分便于熟悉韩剧拍摄套路的观众理解剧情逻辑。有时再佐以独特的世界观视角,着实有不少下饭消遣之良品。
但是奇怪得很,今年的韩剧套路,却总也不太灵。不但月火和水木几乎没上几部剧,而且一年下来,每上一部让人期待的,最后基本都打脸不轻。以至于年末将近,能让我有兴致从头到尾追下去的作品,只有《解放日记》《社内相亲》《警察课堂》和《魔幻之音》四部。且后三部都离让人意犹未尽的标准差很远,剧情都比较单薄,完全都没有让我二刷的欲望。
那么,韩剧没落,和钱有啥关系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我们不妨首先想一想,为什么从前几年开始,大陆电视剧中精品虽有、但不多?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大概就是电视剧市场上的热钱太多。钱多就造成了208w现象,演员原本的地位被抬到虚高,演员外形有时甚至高于剧本质量,形成了电视剧市场的「形式主义」:电视剧徒有各种明星光环,而剧情内容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庆幸的是,我觉得近几年,国产剧的这个问题已经在逐渐得到改善。)
反观韩国电视剧的现状,如今他们的寒冬,也离不开一个无奈:
没办法,网飞给的实在是太多了。
网飞投资刚进入韩剧市场时,对韩剧创作的影响是正向的。有钱能使鬼推磨,大把的刀勒摆在眼前,自然足够激发创作者们的热情。而且,将韩剧的优势同美式热血结合起来,在内容上创新也还算容易。
不过,演艺行业本身存在不少灰色地带,演员上位往往不光靠演技,还要依托多种不能言说的潜规则。观感上韩国演艺圈这种风气甚至更甚。那么,突然多出来个金主爸爸,先搭上的人会是之前在韩剧市场上最吃香的那一批人吗?当然一定不是。因为这部分人在热钱进入市场之前已经培养出了掌握市场的自信,自然是相对保守迟钝的。反而是那些在家抠脚的原来市场的边缘人等,闻到铜臭倒容易后来居上。他们当中部分吃了信息差的红利,赚到了第一波刀勒。至此,整个韩剧的演艺市场已经开始被洗牌了。
而当第一批电视剧完成试水,韩剧市场肯定了网飞的投资实力之后,随着进入的钱越来越多,本质还是打工仔的韩剧创作者们的心态会逐渐发生变化。无论是编剧导演,还是演员工作人员,心里都在盘算观望:人家网飞给这么多,你们几个大台要不要给啊?不给哦?那只能不排、少演了。
于是如今的月火水木剧骤减。市场开始逐渐混乱。
当打工仔们向着网飞蜂拥而至时,决定权就开始逐渐从创作者向投资者倾斜了。现在再回看网飞当时的宣传,所谓不管内容如何、只管出钱,难免显得有些滑稽了。人家哪里是不管啊,人家是压根儿不用管啊。钱在我手里,还用我要求吗?你自然会投我所好,贴着我喜欢的方向去创作呗。这种近乎谄媚的大趋势,影响的是主创们整体的创作心态,即便是非网飞剧,也难免在耳濡目染的大环境下被迫着色。
于是,今年韩剧开始疯狂产出欧美范的「四不像」,无论是言情生活,还是悬疑推理,绝大多数都几乎抛弃了韩剧原有的内敛温柔、沉稳含蓄的东亚文化形态的表达优势,整体透着一股仿美式而不得的浮躁粗糙、浮夸做作之感。
如若未来韩剧市场上水涨船高,也形成208w之风,那人性之贪婪便很可能会再将创作危机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文化产业本是韩国在世界舞台上的立身之本,失去了这份自信,整个民族都很难再从容。
银子从来只是好仆人,却做不得好主子。原本体量就没多大的韩剧市场,如今让高达5亿的不可控的外来资本做了主,冲击之大几乎是难以想见的。自古无功不受禄。我想,去年眼见如此超额财富流入韩剧市场时,整个东亚文化圈有多么艳羡不已,未来仍有优秀国产剧看的我们,就会有多么庆幸。
近来拍了剧的南韩主创和演员们,想必都吃到了盆满钵盈的甜头。但是韩剧和韩国,搞不好未来很久都要吃投资毒药的苦头了。
前两集还能饶有兴致,第三集就开始倒胃口。大姐到底是哪里让在座的各位觉得绝非凡人?二姐到底是什么魅力将隔壁帅哥吃得死死的?一切都进行得愈发荒谬,我已经猜到朱丹泰只手遮天的结局。
看完第四集可以弃了,不以爽剧的标准来要求它,三姐妹真的要智商没智商要情商也没情商,倒都有某名其妙的“正义感”,感觉下一秒她们就要大难临头各自飞了,还girl helps girl也蛮好笑的。
金高银、南志炫,南韩最会演戏的两位新生代“青衣”。
和《非常律师禹英禑》对弱势群体的表现手法如出一辙,虽然自闭症但是出身首尔大法学部且服务于顶级律所,虽然穷得捉襟见肘,身后却有刻薄但富有随时可施以援手的奶奶,或莫名给你20亿的朋友,或惊人的艺术天才。这类消费弱势群体的爽剧,哪怕情节上再热衷表现与权力的对抗,也不过是陈腐的、套路的、站不住脚的安慰剂。
第三集弃了,背着20亿和一盆兰花到处跑,不是一个正常人该干的事
看完一集直接过来五星了,韩剧质感就是比国产高个几层楼,那配色,那编剧,那BGM,只能说顶尖
最后一个镜头 全黑透过locker的光 太绝了啊 好有故事感 但感觉秋瓷炫演得呢个角色没死 不是说整容了吗
电视版朴赞郁顶楼。朱丹泰爱到卡惨死。
太typical了 穷人有千万种穷 这家人太typical了
看简介是三姐妹三条线的意思吧,第一集暂时只看到两条线,不得不承认第一集最出彩的还是秋瓷炫。第二集看完,三条线汇在一起了,虽然戏份还没第一集多,但是第二集最惊艳的表演还是秋瓷炫啊。说实话,要写就写真穷人三姐妹,主角其实是隐藏富豪的一家人(姑婆如果去世遗产就是她们的)略感有点矫情,非要强行把生活活的这么苦。
秋瓷炫的角色太神秘,太带感了!我以为她要坑女主的,那种盗用别人身份证做法人代表的……结果给女主留下一大笔的是她,估计后面还有正常财产(那个程序?的版权)留给女主了……
导演的拍摄手法胜过编剧的写作能力。
不好意思,估计年轻的你们都没看到本质:无论韩影再拿多少奖,韩剧再怎么敢拍,韩团再怎么风靡海外,就像日本如动漫的软实力和科技的硬实力,再怎么努力都逃不过内卷和人口低生育率的儒家宿命。
以为是三个才貌双全的女子逆风翻盘反杀财阀的故事,结果是三个靠运气参加男生女生向前冲的愣头青
我以为她会真的发现并思考底层人的生活,没想到大女儿有20亿韩元,二女儿炒股神童,三女儿油画天才,还有个巨有钱的姑妈,简直就是在搞笑,跟那个自闭症律师一样离谱!韩剧真的完了!都是些什么玩意儿
这三姐妹全都让人喜欢不起来也是牛
不烂尾就来改五星,秋瓷炫客串太惊喜了,太有气质导致我很快就觉得她在装穷,关弹幕真的有被吓到,好大一盘棋悬疑感拉满,金高银的剧好像都可以期待下~
金高银三姐妹对抗朱蛋挞2.0
剧情不能细想就是个爽剧。崔道日和吴仁珠能不能谈一个啊!这对我来说很重要!
秋瓷炫真的可惜了,接什么婚生什么娃,演技明明这么好,搞事业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