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阿尔莫多瓦的欲望法则
《不良教育》是阿尔莫多瓦少数的讲述男性的电影,确切地说是讲述四个男同性恋的故事,据他本人说是根据他童年真实经历改编的带有自传色彩的电影。故事在现实、回忆、剧本、电影中来回穿插,来回衔接,直到最后才在观众面前铺陈清晰。
故事从恩里克的电影工作室开始。恩里克正处在创作的干涸期,16年未见面的初恋伊格纳西奥送来了根据他们童年真实经历改写的剧本《拜访》,长大部分则是虚构。在恩里克阅读剧本的时候,剧情被回忆拉回16年前,恩里克和伊格纳西奥是教会学校的同学,因为在电影院的一次亲近,彼此产生了莫名的好感,一次深夜在厕所的交谈,被一直觊觎伊格纳西奥的马诺罗神父发现,他以开除恩里克为要挟,在神器室夺走了伊格纳西奥的童贞,可无耻的马诺罗神父后来依然开除了恩里克。伊格纳西奥从此失去了信仰。开始走上了毁灭的道路。
在与伊格纳西奥接触的过程中,恩里克感觉到对方并不像印象中的那个伊格纳西奥,于是根据遗落的打火机一路顺藤摸瓜找到了伊格纳西奥的家,真相惊人:原来真正的伊格纳西奥早在三年前就去世了,而现在冒充的这个则是他的弟弟胡安。但是恩里克隐瞒了自己对胡安真实身份的了解,同意启用胡安饰演《拜访》中的伊格纳西奥一角,他们以试镜的名义在长达几个月的过程中发生同性性关系。电影顺利地完成,在最后一个镜头结束后,胡安再也抑制不住失声抽泣。摄影棚的灯光一盏盏熄灭,人们一个一个离开,似乎也预示着,戏里戏外都在扮演伊格纳西奥的胡安这出长戏的收场。
马诺罗神父从片场的黑暗中走出,向恩里克揭露了伊格纳西奥的死亡之谜:三年之前,得知马诺罗神父已经离开教会学校,结婚生子,并在一家出版社工作,伊格纳西奥寄去了记录童年灰暗历史的那部小说《拜访》,以此敲诈马诺罗神父。马诺罗神父登门拜访,见到的是一个与童年截然相反,彻底颠覆的伊格纳西奥的形象,他已经成功做了变性手术,吸毒、诈骗、敲诈,似乎所有丑恶肮脏都可以与他联系在一起。而正是马诺罗神父的这次拜访让胡安进入了这个故事,他深深地迷恋上了年轻俊美的胡安,一见钟情,不断地给伊格纳西奥送钱以便接近胡安。在马诺罗神父的物质诱惑下,胡安出卖了自己的肉体,并且唆使马诺罗用高纯度的海洛因毒死了他仇恨的哥哥,伊格纳西奥。
——————————————————————————————————————————————————————————————
伊格纳西奥早已不是当年马诺罗神父痴恋的纯真少年,神父的毁灭性教育让他提前结束纯真年代,由此改变了他一生的轨迹,成为了一个从里到外都让人厌恶的变性人。而他唯一不变的是多年以来对恩里克的依恋。他生命的最后一幕,是吸食完高纯度的海洛因,在打字机上写下最后一句话“亲爱的恩里克,我想我是成功了”,然后脑袋重重地磕在打字机上,这便是伊格纳西奥的一生。一个因为不幸童年而过早枯萎凋谢的生命,两个巨大的反差,讽刺的是在他决心改过的时候却被曾经爱过他的两个人(弟弟和神父)合谋害死,命运没有给予他最后的机会。而片中其他几个人命运则都围绕着伊格纳西奥串联交织起来。
从胡安和成年伊格纳西奥的比较上来看,胡安更有伊格纳西奥童年影子,所以马诺罗神父对伊格纳西奥的爱恋自然地延续到了成年的胡安身上,就像我们在恩里克看着剧本回忆童年之后,也同样没有人对胡安所扮演的伊格纳西奥的真实性提出过怀疑,并认为胡安的形象所带来的感觉是合乎伊格纳西奥童年轨迹的,即便是在通过恩里克对伊格纳西奥家的拜访得知真正的伊格纳西奥早已经死去后,淳朴的母亲哀伤地说:“别怪我的胡安,其实他是一个好孩子。”仍然让我们原谅了胡安的冒名顶替,因为童年的伊格纳西奥,是美好的。在大学里学习表演的胡安无疑是最出色的演员,戏里戏外都出色地扮演着伊格纳西奥,他甚至分不清戏剧与人生的界限。他是一个弱势地位的强者,表面上马诺罗是神父用金钱占有他的肉体,实际上胡安利用马诺罗的欲望操纵他杀人;表面上伊格纳西奥欺压剥削胡安,到最后却是胡安借他人之手设计杀死了自己的哥哥;表面上恩里克明知胡安是假冒的,还占有他的肉体,实则胡安顺水推舟地利用了恩里克为自己成名铺平道路。最后,在电影拍摄结束之时,胡安泣不成声久久不能平复,或许是在戏里他终于体会到了伊格纳西奥这一生悲惨的命运。在那一刻他也走出了戏剧的角色。
恩里克从来就没有信仰,童年的他在词典上翻到了一个词语,“享乐主义者”,他以此来形容自己。藉由一个导演的敏锐观察力,他感觉到了胡安与童年伊格纳西奥的差别,但是在得知胡安假冒的真相之后,他仍然以“我想看看你能够走多远,而我能够承受多少”来进一步挖掘,但又借口试镜,不可自拔地陷入对胡安疯狂的肉欲。恩里克就像是自己在报纸上所读到的故事中那个冲入池塘拥抱鳄鱼自杀的女人,他对戏剧艺术满怀激情,痴迷于挑战自我极限,打着艺术的旗帜冲向不幸。
马诺罗神父象征着社会意义上的强权,而非宗教意义上的救赎,这也是阿尔莫多瓦对于宗教力量的不信任和讽刺。马诺罗神父毁灭了伊格纳西奥两次,第一次夺去他的童贞毁灭了他的童年,第二次用高纯度海洛因毁灭了他的生命。他同样利用教会学校的权利开除了恩里克,利用金钱占有了胡安,最后又在恩里克面前揭露了自己和胡安杀害伊格纳西奥的阴谋。但片中马诺罗神父也非完全没有人性化的一面,他对童年的伊格纳西奥无法抑制的痴迷,对胡安情不自禁的疯狂,在杀人后和胡安短暂分别时的失魂落魄,却也是让人怜悯。我也从来都没想到同性恋者会如此执着纯真,历经岁月却一尘不染。可以说,马诺罗神父的种种罪行皆由此而生,阿尔莫多瓦依然遵循着他一贯的欲望法则,而非世俗的道德法则。
影片结尾用字幕交代了三个男人的结局:胡安在《拜访》上映后成为最受欢迎的明星;马诺罗开始勒索胡安,一天晚上被车撞死,开车的正是胡安;恩里克仍然满怀激情地继续他的电影事业。
——————————————————————————————————————————————————————————————
阿尔莫多瓦成长在佛朗哥时代独裁统治下阴森压抑的氛围中,又经历了佛朗哥去世后民主政治下西班牙文化艺术的大爆发。作为多民族国家以及不发达地区进入西欧跳板的西班牙对于各种文化强大的包容力也明显地反映在阿尔莫多瓦身上,经受多元文化冲击的阿尔莫多瓦也有其独特的思维见解。在阿尔莫多瓦的电影中,他所做的通常只是带领我们来到一片开阔地,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去重新观察欲望,自然并且坦荡。剔除伦理道德,阿尔莫多瓦只是为我们呈现出现实,帮助我们尝试正视那些从欲望中涌出的黑暗,做出自己的判断,并用温柔的目光包容世事的残酷。
2 ) 拥抱鳄鱼
“我已经死了,心力交瘁。”Enrique这么说,就好像在说天气很好一样。
Enrique是个成功的导演,他让人们去看他的电影,现在他在电影里让人们看他。
他曾经失去过,居心叵测的校长开除了他,他站在教会学校的铁丝网外,看着停下做操的Ignacio,他感到的有多少:别离的痛苦,不甘,背叛?那时他是个少年,羔羊一般纯洁,只希望和喜欢的同学在一起。
后来他成名了。在离开后的岁月里,他经历了什么?
Ignacio忽然出现在他面前,他甚至磨磨蹭蹭才和他见面。他的态度礼貌而冷淡,他拒绝了初恋的求助。Ignacio的模样改变了,但他好像不在乎!
Enrique从小报看的故事:一个骑摩托车的人在寒冷的夜里行驶时,冻死在车上,两个不了解情况的警察为他护航!
Enrique去找了Ignacio的母亲,得知Ignacio已经死了。得知少年时的友人去世时,该以怎样的表情面对?哭吗?毕竟过去了那么久。
当然Enrique没哭。他眼里也没有泪花。他感到震惊,又仿佛预料之中,唯一可以看到悲伤的地方,他的喉结上下滑动,是要咽下什么一样。真正伤心过的人会知道Enrique很伤心。
因此,他知道了Angel,Ignacio的弟弟,冒充了自己的哥哥。他没挑明,仍以不变的态度对待他,甚至让他出演了Ignacio的剧本。结尾时Enrique给了答案:“我想看看你能走多远,还有,我能承受多少。”那测试的结果怎样呢?Angel一直走了下去。而他自己,承受多少?事实是Enrique能承受,就像那个微笑着拥抱饥饿的鳄鱼的女人一样。
是Angel杀死了Ignacio,杀死了自己的哥哥。Enrique像听故事一样听昔日开除他的神父讲述那桩偷情和谋杀。他能承受多少?
他对Angel说:“车来了。”“车等着呢!”他帮杀人凶手提上行李,送他到门口。他的态度几乎是耐心的。他没有愤怒,更不用提报复了。
Enrique说他已经死了,我信。
Ignacio也死了。他是同性恋,异性癖,他吸毒,行为不端,对家庭不负责任。但没关系,他不用去地狱。“我在那间圣器室出卖了自己,从此失去了信仰。我变得无所畏惧,因为我不再相信有地狱。”那个用美好的声音唱着Moon River的男孩,出卖自己保护朋友的Ignacio!
阿莫多瓦把他的这个片命名为《不良教育》。他是在责怪吗?真不像他的风格!
不过我喜欢,艳丽的Zahara在台上唱着Quizas,像个真正的艺术家;随着歌声跳入水中嬉戏的男孩子;蓝色的水池边红艳艳的躺椅;Ignacio挂在门边色彩绚烂的画;Ignacio的信:“亲爱的Enrique,我想我成功了……”然后死在打字机上,怀着他的爱情和梦想。
3 ) 阿氏黑色电影
好久以前写的。。。现在想起来,这个电影其实应该算他的及格线吧。。。据说今年的也是。。。
黑色电影(film noir)最辉煌的年代已经过去了,阿莫多瓦的辉煌年代倒还处于进行时。在《论尽我阿妈》和《对她说》之后,这个奇思妙想如同头发一般爆炸的西班牙人,已经摆脱B级片导演的身份,俨然可以被称作“阿大师”。当这个“阿大师”决心要拍一部黑色电影时,会产生怎么样的结果,看看《不良教育》就可以知道了。
有了黑色电影这个前提,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就可以排除掉种种诸如“自传电影”、“控诉教会”、“微言大义”、“映照历史”等等可能会把观看引入歧途的标签,这些对于阿大师来说,都不是重要的,在他的访谈里,他说,最终的目的是要拍一部film noir,“至少在我看来是film noir”。
情节一如既往的体现着阿莫多瓦对奇情诡异的迷恋,恩怨情仇,爱恨交加。突然出现在导演恩里克办公室里的清秀男子,号称是他的童年好友伊格那修,还带来叫做《访客》的剧本一部。这个访客唤起恩里克对童年初恋的回忆,剧本也给了这个灵感雍塞的人以新的灵感。不过这个访客也开启了一个扑朔迷离的迷宫之门,悬念如俄罗斯套盒人偶一样层层叠叠。在这个迷宫里,有童年的创伤,第一次用童贞来为初恋爱人做出牺牲的真爱;有黑色法衣下隐讳的欲望,道貌岸然的欺骗和背叛;还有这个让恩里克起疑的访客的真实身份,这个把自己叫做“天使”(Angel)的清秀男人的野心;自然还有恩里克自己对过去和现在的追寻。
这许多年下来,阿莫多瓦讲故事的手段已臻化境,一个几乎已经要被人玩到滥俗的“戏中戏”到他的手里,就焕发出新光彩来。跟着他一路看下来,总有层出不穷的意外,但又都丝丝入扣。甚至到了影片的最后,还要给出一个几乎在他的影片里最为黑暗的结局,那些为欲望犯下罪行的人无法摆脱自己背负的命运,只能在无间道里往来挣扎。一改让阿氏死忠fans诟病的温情过度,只把真爱和美好人性留给童年的短暂时光,当他们都变成大人,就纷纷堕入罪恶的地狱,甚至连恩里克也不能算百分之百的好人。果然十分黑色。
既然是黑色电影,充满诱惑的蛇蝎女子(female fatal)的出现也就在所难免。不过阿莫多瓦果真不愧是最最怜香惜玉,维护女性完美的导演,连这个黑色电影里的传统角色也不肯让女性担当,而是把重任交到了加西亚-柏纳尔扮演的“天使”身上。当他身穿让人想起早年间《基卡》的衣服做女装打扮,款步在台上唱起一曲西班牙电影女神萨拉•芒提尔的《也许,也许,也许》,那种天真的风骚,无人能比,无人能敌。但忽而他又变成笑容阳光的英俊少年,对他周围那些同志一样有致命吸引力。这种性别和身份的翻转腾挪,古怪诡异却引人入胜。
甚至连主题音乐,也是一派黑色电影的风格,阿莫多瓦的御用配乐阿尔伯托•伊格莱西亚斯不时用弦乐织出让人紧张的旋律,让人不时想起希区柯克这个名字。男童的歌声也并不能缓解黑色的气氛,剔透的歌声总是伴随着欲望的纠缠,现出创伤之无辜与疼痛。维瓦尔蒂的《信经》圣咏响起的时候,更让人感到初恋之美好,与分离之痛楚。间或出现的萨拉•芒提尔吐气如兰的歌声,总由变性人或者男人唱出,说不出是活色生香,还是怪诞诡谲。委实不能不敬佩阿氏电影与音乐之间烘云托月,天衣无缝的关系。
这样对过往类型的演绎,倒也让人看出阿氏对电影本身的迷恋。在这部阿氏黑色电影里,也有诸多对于迷恋电影的桥段,且不说两个孩子互相爱抚时,大银幕上美丽绝伦的萨拉,河岸边,童声唱起的《蒂凡内早餐》主题歌,后面的超8摄影机也是电影青年们入门时必备的圣物。
4 ) 《不良教育》给我造成的不良教育
这部的确堕落,堕落到有信仰的人士为之愤起而鸣,不过这年头这样的人毕竟是小众。而大众对于那些小众也是越来越宽容,俺们肚子大,就算呕吐也要咽回去。反正当我发现歌台上那位妖冶的美女的男性器官竟还没有退化,或者说她根本就是一个墨西哥小帅哥的时候,俺是没什么啦,天底下少了一位美女,多了一位帅男,仅此而已。《不良教育》就是《对她说》的那个导演拍的,有人说《对她说》讲的是同性恋情,姑且认为这个假设成立,俺也没想到导演本人是个同性恋。美女变男人已经够伤感情的了,更令人不齿的是这个如天使般专情的男人其实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他弑兄,他像妓女一样卖身他还拍淫秽录像带。而那个唱MOON RIVER电倒神父的少年最终成了吸毒的变性人还死在他亲弟弟手上。两小无猜的故事在天昏地暗的猜忌中在天雷地火地放电中不省人事,想来还是有不少人为之过瘾的。why not,这就是人生。
ps.超爱这部电影的原声。没听过的同学建议都去听一下!
5 ) 母亲,孩子,变性人,和子宫
毫无疑问,阿莫多瓦是尊重和爱女性的。虽然他本人是个同性恋,但正因如此他对女性的爱排出了性的意味,是另一种由衷的,赞叹的,对母性的歌颂。《回归》和《关于我母亲的一切》里的女性,他们坚韧,温暖,笃实,包容,像地母该亚一般不可摧毁。女人在他的电影里,永远都是母亲。
阿莫多瓦也是尊重和怜悯男人的。他自己就是个男人,对于男人在爱情里的挣扎和脆弱了如指掌。男人在他描写的爱情里,都像追逐达芙妮的阿波罗,带着少年人的一往无前,却又绝望自卑。这是张爱玲说的低到尘埃里的态度。他们实现爱情的方式没有一个正常的,从《捆着我,绑着我》里的绳子和门锁,到《对她说》里的没有回应的絮絮叨叨,包括这部片子里的,通过出卖肉体和变性,都是如此。男人在他的片子里,都是少年和孩童。
而在男人和女人之间挣扎的变性人,阿莫多瓦的态度非常复杂。是一种怜悯,嫌恶,和绝望的混合体。《不良教育》和《关于我母亲的一切》里都出现了变性人,他们都像小丑一样可悲和可笑。你可能无法评价他们什么,但你肯定不喜欢遇见他们。同性恋大都经历过对自己性别定位的瓶颈期,阿莫多瓦想必也不例外。这种态度是瓶颈期几乎必然的后遗症。
片子一开头,Enrique在读一则新闻,其实这则新闻也是片子情节的缩影,一个冻死的摩托车手在两个警察的护送下继续开了几十公里。死去的Ignacio,也在神父和弟弟的护送下,在四年后继续闯进了Enrique的生活。Juan假扮Ignacio来找Enrique,但他的态度礼貌而冷淡,之后也说他不想再见他,因为他已经大变样了。由此想想变化更大的Ignacio本尊,就算侥幸活下来,找到Enrique,怎么可能被接受?他的悲剧是铁定了的。原因也无它——变性人,这就是阿莫多瓦上帝那里的原罪。
至于另外一则新闻,被鳄鱼咬死的女人,是Enrique自己的化身。这是一个不动声色的男人。从小时候起,他就告诉情人,他不信上帝,他是个享乐主义者。其实他一早就怀疑Juan有问题,但是他不说破,带着孩童式的好奇等待答案,享受被怀疑和情欲的鳄鱼撕咬的感觉,试探着自己和对方分别还能走多远。游泳池旁边那个复杂暧昧的眼神出神入化,性感无比。这个男人,他是一个真正的孩童,没有畏惧,对人对己都能很残忍。同样的还有Juan和神父,他们都是符合以上标准的孩童。只有Ignacio,一开始作为孩童的典型(叫他唱童声已经是非常明显的ID了),当他开始不做一个孩童,贡献出自己的性器保护Enrique时,他的悲剧就已经开始了。在阿莫多瓦那里,孩子提供悲剧和伤害,而殉道和保护永远是由母亲来做的,一个孩子和男人,怎么成为成人和圣母?他负担不了,所以后半生被压垮了。他成了一个介于这几者之间混乱的怪胎:一方面他是个男人,一方面他又是个女人,一方面他向个真的孩子一样伤害着弟弟和母亲(Juan照顾他的生活,替他的恶事擦屁股,从这个角度说,他在Juan面前的角色反而是儿子),一方面又像个真正坚韧负责的成人一样,坚持着写作,戒毒和对Enrique的爱情,期待能尽可能负担少地进入对方的生活。最后他当然就是死了。
片子里不多的女性,一个是Ignacio和Juan的母亲。像阿莫多瓦的所有母亲一样,她坚韧,平和,没有怨言地承担了这一切。还有一个是Juan以后的妻子monica,在Juan最痛苦难堪的时候,她提供了象征方舟和子宫的汽车,救走了他。而最后的结尾也是标准的阿莫多瓦态度:沉默不语的世界。它不动如山,像母亲一样平静地包容着所有冷漠,背叛,谋杀和遗忘,酝酿着下一次,另一种欲的胎动。世界对阿莫多瓦,就是一个昏暗的子宫。而芸芸众生,就是其中跌跌撞撞的孩子。
PS1:Fele Martinez真是帅的不行。挺拔又性感,穿什么都好看。其实他牙齿略有一点不整齐,但就这样他还是很迷人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符合我的一切审美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片子里有段情节暗示Enrique和那个叫Martin的光头微胖监制有一腿,我都快吐出来了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如果Fele本人真的是个gay,我会多么伤心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PS2:相反让Gael Garcia Bernal演一个小受,太让人掀桌了!你见过这么壮的小受吗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但是他演女人那段真是妩媚得不行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我都嫉妒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6 ) 黑色浪漫破格示範作
艾慕杜華的創作一直都銳意撕開傳統道德的假面具,直達常人言談的禁區,明目張膽地於銀幕跟觀眾笑談旁人連想想都有顧忌的社會現實。尢其是新鮮出爐的「聖.教.欲」更是黑暗現實大集會,既有神父戀童、同性戀、男同性交也有謀殺和吸毒。雖說本片是反映了不少社會理實,但以這種節奏和基調展現出來的荒誕現實大串燒實在該歸類為黑色幽默之作。根據我看片的一點經驗,所謂黑色幽默,大致上都是把理應嚴肅沉重的生命生活大課題以輕鬆及理所當然的方法自然地流露出來。以看待等閒事的方式及角度描繪一件平常不欲多提的沉重事。
觀眾大多會出現「咁都得丫!?」的感覺而笑一笑,及後一經回想又發覺心頭隱隱一股寒意襲來。以輕鬆的矛盾帶出荒誕幽默感正是一個個被稱為壞孩子、鬼才導演的表面玩世不恭實質緊貼社會現實具備媒體良心的活寫照。
回說「聖.教.欲」,總體感覺是黑色有餘,幽默不足,不過浪漫搭救。大抵是看男女交歡的鏡頭比較多,一時間要看遍佈此片的男跟男來,還是感覺突兀難受,反應不過來,也就可能因此而流失了不少第一手感受。不過話說回來,當兩位雙愛的男孩還小時的一段怕得尢其精彩,兩小無猜,天真無邪,單純愛護,無私獻身拍得煞是窩心動人,而其中足球比賽中的門前示愛更是氣氛一流、幽默十足不得不拍案稱絕。
續說此片的浪漫之源,伊拿秀。他就像一個愛上壞男人卻仍拚了命出去愛的小女孩一樣。愛得義無反顧,犧牲自己的童貞,妄顧自己的家人,捨下自己的天賦性別來配合愛人。他的長情,他的歇斯底里博得觀眾的同情及站在同一陣線,雖被壞神父,壞弟弟謀害而亡成就了愛情悲劇;但因同情而產生的移情共鳴不免會替伊拿秀欣慰,他的愛人憑他的劇本而廣受認同,可謂還了一點伊拿秀的心願,也就最終為伊拿秀的努力和此次黑色浪漫破格示範作一起劃上圓滿的句號。
3.5,歌真好听,球场那幕估计会导致我以后看比赛,球员射门把球踢飞是因为对门将的爱。。。。
黑色电影,再度出现电影的自反(通过屏幕宽高比变化):编剧/导演。罗生门?没有拍出来的杀人藏尸发展到了下一部《回归》,而下药的情节与《高跟鞋》如出一辙。阿尔莫多瓦的角色都可以不动声色地杀人。自传?1977年,以及最后那张字幕板。
这电影看的我满头雾水~
那小孩唱 moon river 也太灵了 ggb 我爱你!!!
情中情 计中计 戏中戏
如果说之前看过的所有的阿莫多瓦的片子让我喜欢他讲故事的才能的话,这部[不良教育]简直可以让我爱上他了。千万别告诉我这是阿莫多瓦的自传性作品!他凭什么拥有这么动人的过去!!!
每看一部阿莫的电影,总得重复一句,太会讲故事了。
觉得快活不下去的时候就找部Almodovar的电影看看。在他镜头里,无论是昏迷的植物人,被强行换皮加变性的直男,乱伦产物的女人,还有这部里背负罪业的男同性恋,都以一种无比饱满的生命热情活到了最后。这部片子的精致的剧本结构正是我一直以来想写东西想呈现的最终效果。
92m40s的三张海报揭示一切:比利·怀尔德《双重赔偿》——各怀鬼胎的谎言与背叛;让·雷诺阿《衣冠禽兽》——人心叵测的邪念与兽性;马塞尔·卡尔内《红杏出墙》——欲壑难填的病态与疯狂。孽力回馈,入木三分。(西班牙人名是真难记啊……每次都得倒带反复确认否则根本无法对应人物关系)
阿莫多瓦的半自传作品。1.阿莫多瓦永远能将奇情异事与诚挚情感交相融合。在拿手的倒叙回溯叙事之外,本片还将部分片断打乱了时序,并与多层嵌套的复合文本一道让观者体会到恍悟的快感。同时,剧本、扮演、信件与回忆的缠绵,模糊了虚实的边界。2.电影之于阿莫多瓦,正是取代了神父的尘世信仰,一如随处可见的电影海报、影院中的自慰,以及看完黑色电影的自白:“感觉所有的电影都在说我们”。3.色彩运用:既有炽烈的红,又有幽冷的蓝(少时夜半二人与神父的厕所场景),而艳丽的片头则是标配。4.头像与人模的陈列室,呼应了戏里戏外的多重表演,亦令我忆及[吾栖之肤]。5.即将射门时与守门员的一见钟情;泳池二人戏性张力十足。6.剪报收集奇异死法作素材:冻死仍继续飞驰的摩托车手;拥抱住饥饿鳄鱼的女人。(8.5/10)
阿莫多瓦用重重迷宫般的情节将人一步步带入人性的黑地。无可挽回不可怕,可怕的是无人忏悔。在一片窒息的黑暗中我不停的回想那个唱歌有如天籁、会静静流泪的男孩,悲哀突然以一种尖锐的形态直戳心脏——那一刻的Moonriver就像满地溅碎的月光。
谋杀完哥哥,做好不在场证明,胡安和神父走出电影院,神父说:“好像所有电影都在说我们俩。”电影院的墙上贴着三张海报,分别是《衣冠禽兽》、《双重赔偿》和《悲哀的桃乐丝》,它们无一不是纠缠在原配与第三者之间的故事。
“罪恶和欺骗从未如此华丽” 阿莫多瓦的戏中戏设置果然牛的很,那段“Moon river”的音乐真是醉人的美啊~
被冻僵死后仍飞驰两百公里的摩托车手、拥抱鳄鱼并被吞噬的女人、以及一个纯粹的演员。
我惊讶这个阿尔莫多瓦。据说他本人即是同性恋者,还据说这部电影有他的自传色彩。我不禁地想问:难道不会绝望?拍出这样的令人绝望的电影的人,他自己,是怎么承受这样的绝望的?
音乐不错,摄影不错,戏中戏也不错,只是不太喜欢这个故事
Almodóvar的戏中戏设置其实有趣又牛逼,不错的剧本,故事也说得挺精彩,视觉华丽,色彩丰富构图精巧。但不行,基片我是真看恶心了,所以还是不行。
“罪恶和欺骗从未如此华丽”,非线性嵌套,自传的自传——阿莫用十年时间亲身书写了这个故事,同时开始将目光投向更加接近自我的男性内心世界。在成功的下一秒钟死去,在死后的九十公里飞驰。R级戛纳开幕影片
很忧伤,很忧伤,里面童声唱moon river的时候,所有的罪恶,都被彻底原谅
所有权力倾轧换取的性体验都将是宿命的梦魇。身体是灵魂的圣器,玷污的他者是可见的撒旦。还有几天就是林奕含离世一周年,看这部“房思琪男孩的绝恋舞台”,超级想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