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每个人都有生存下去的理由
演员表演真实自然。在看B超时露出像孩子一样天真甜美的笑容让我动容。而此之前都是沉重压抑,小小年纪就已沉稳世故。片子是对现实生活的直接陈述,没有站在道德的任何一面,每个人都有生存下去的理由,做着自己的选择。当人生活在不堪的最底层时,就很难有所谓正确的道德上的价值观。如果这部片子早几年看到,恐怕我是不会接受,觉得太过黑暗;而现在心智成熟可以接受到,不对别人做批判,但你可以,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
2 ) 善恶之花
《万福玛丽亚》以其冷静克制的风格呈现、内核却是世界性苦难的问题、与金基德残酷外部世界《撒玛利亚的女孩》相比较、影片中的美丽女主角表现出来的沉稳、独立、隐忍、富有同情心等美好品格隐喻着宗教类型的化身,但现实中用身体去贩毒携带出境,用青春的生命去铤而走险,内心萌芽实施的这种恶的走向,人性总是充满着矛盾,电影也真切地表达了这种双重性。 第三世界国家向往的"美国梦",往往就是一场豪赌,生命的赌注新闻报道中整船、整车厢、偷渡窒息死亡的案例世界为之震惊,但还是有人不断地叩响达闯这道鬼门关,《万福玛丽亚》中也是用这样的主题揭露这种丑恶的交易,影片没有用太多残酷的画面来表达,而是通过玛丽亚的经历和内心变化来影射。 导演乔舒亚.马斯顿以拍摄美剧作品而著称:《新闻编辑室》、《扪心问诊》第一季、《柏林情报站》第一季、《傲骨贤妻》第五季、《六尺之下》第五季等都让人津津乐道,电影《骨肉之躯》、《万福玛丽亚》也是他的代表作品。
片名如果直译的话叫做"恩典满溢的玛丽亚",译为《万福玛丽亚》很贴切了一点也没问题,宗教完美化身的玛丽亚与影片中玛丽亚的运气与善良有着点滴相伴,罪孽中的悔意和怀孕检查中对新生命的希望喜悦,在返回故乡机场的入口处毅然地回头留下来,《万福玛丽亚》导演应该也是在祝福剧中人物和现实世界类似的人物,隐隐感动的同情心,饰演玛丽亚的卡塔琳娜.莫雷诺演技自然有深度、同样也楚楚动人。
3 ) 做什么不是为了下一代
片子当中最感动我的就是 Lucy 姐姐 那句”我的孩子将比我有更多的机会——说这句话让我很痛苦,但是这是事实。“
哪一个国家的人民没有自己民族的自豪感,愿意承认自己的社会不如人?而为什么一批又一批的愿意忍受移民程序的繁琐,种族间的歧视,重建生活的艰辛? ——为下一代人,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我想这个可能就是Full of Grace 的定义,为了另外一个人可以自己做出牺牲。
那些从穷困地区扛着行李落脚在北京上海深圳忍受城管大叔呼来唤去,从事最脏最累最让人看不起的职业的那些同胞,何尝不是如此?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和城里人有同等的机会!
导演在洛杉矶长大,从小看到从拉丁美洲移民潮,这些不能够在美国政治和媒体上代表自己的人民,却占有美国加利福尼亚,亚利桑那,新墨西哥,德克萨斯这四个省三分之一的人口。那么只能由美国人来为他们说话。
主人公的年轻美丽,加上勇敢和倔强的性格只是吸引观众的基础,真正的故事是在讲述她经历中的一个有一个的充满风险的劫难。让人时时刻刻为Maria的未来捏一把汗,为她的命运同呼吸共命运。
这些劫难是谁造成的呢?是邪恶的罪犯?霸权的政府?还是腐败的警察么?
我喜欢这种没有恶人,只有厄运的故事。这是一个较高层次的世界观。
故事里面没有坏人,就连毒贩都是基本上盗亦有道。Maria和这些命运凄惨的女同胞们,都是因为贫穷,社会问题,政治原因成为命运中挣扎的可怜人。这和《悲惨世界》中的人们不尽相同。
这个故事在美国HBO 电视网上播放。希望能够提醒广大本土长大的美国人,他们周围的这些”外来者“,经历过什么样的艰辛——或许也是在提醒他们,他们的父母或者祖辈为了这一代有”更多机会“,付出多大的代价。
4 ) 万福玛丽亚 Maria Full of Grace
影片讲述了一个哥伦比亚少女为了生活,用体内藏毒的方式,贩卖毒品到美国的故事。说实话,女主角长得还是不错的,不但找了个丑男兼穷男当男朋友,被搞大了肚子也不让对方负责,一开始还默默的在一家鲜花包装厂累死累活的当操作工。哥伦比亚的女孩真是纯朴啊,外貌条件这么好,在中国的话要么就傍上大款要么早就找个家里有钱的就嫁了。不多说了,再多说河螃蟹该来了,打住。
5 ) 薄命佳人
最近看过三部电影,表面上非常不同,却又不得不让人联系到一处。《万福玛丽亚》(Maria, Full of Grace)说的是哥伦比亚少女铤而走险,偷运毒品到美国的故事。 偷运的方法是将毒品包裹起来,吞下去,倘若不小心,毒品破裂,立即就会死人。整个过程几死几生,不过还好,最后有惊无险,马里亚留到了纽约,面向一个完全未知的未来,因为回头无岸,有的只是无边的绝望。
阿富汗电影《摘下面纱后的少女》(Osama)说了个真实故事:塔利班统治期间,一个女孩父兄都在战争期间身亡,母亲失业,可是在塔利班政权严禁女孩在无男性家属陪护的情况下出门,所以根本无法去工作。Osama只好女扮男装出去找生路,每天都走在死亡线上。孰料不久,就被塔利班征去参加军事训练,身份暴露,本应判死刑,最后这个还未成年的少女被赏给塔利班一个妻妾成群的小头目,从虎口走向了火坑。片中女性的绝望让人触目惊心。现实生活也差不多,饰演女主角的演员电影演完后,命运仍然没有得到多少转机。想来魏敏芝比她还要幸运得多,好歹还去上了大学。
最悲惨的是柬埔寨的影片《插田人》(Rice People)。片中说的一户人家,只有一个男丁,却在犁田的时候踩中刺中毒身亡。种植和养家的压力几乎是灭顶的,让这个守寡的母亲神志不清。最让人感叹的还是下一代的命运,一季水稻还没有插完,父死母疯,大大小小七个女孩在近乎绝望的环境下,以血肉之躯阻挡命运之轮对自己的倾轧。此片画面优美,但人物命运实在悲惨,让人感觉如同十八层地狱,一层层在面前打开。更可怕的是,这不仅仅是电影,它是很多贫困地区女性的写实。
三部影片都把镜头对准了在生活中挣扎的贫困少女。诚如鲁迅先生所言,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或是说,把美毁灭给你看。
相对于这些地方而言,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如若天堂一般。只是让人无法心安的是,贫困地区的女性,生存仍然非常艰难。比如农忙季节,农村的妇女一般情况下非但要下田下地干活,回家还要做饭,清早还要洗衣,有的还要带孩子。她们几乎没有什么办法改变自己的命运,没有条件,没有机会,也没有人关注。她们不会来上网,也根本不会知道博客,她们没有声音。可是她们绝大部分人就如上面三部影片中那些女性一样,十分坚强,也十分乐观,不管多少压力,即便自己的生活四面楚歌,也要努力创造一个新的未来,送给自己的儿孙。
这样去看电影,不知有无问题。朱光潜老先生说审美就要保持距离,无距离则无审美。可是我等俗人,免不了还要把距离拉近,看看这里头的真实人生。这几部影片都在国际上有很高声誉,可是大家宁可不看这样的片子。世间少一奥斯卡,少一金熊,少一金棕榈,太阳照样升起。让一些人在绝望的深渊中看到亮光,则善莫大也!
http://family.mblogger.cn/berlinf
6 ) 救赎
海报真是个绝妙的讽刺。天主教仪式中的无酵饼被一颗毒品取代。她为了拯救自己于贫困,于不甘、于落魄,她为了自己假想中的未来,她为了自己未婚先孕的小宝宝能在将来有资本接受良好的教育,不得以铤而走险选择体内贩毒,前往她根本没有去过的美国。
而我们都会相信影片里这个迫于生活迫于无奈的失业弱女子,是怀着善良的心向往着美好的生活的。
因为阿克毛,我想起了这部电影,以及李米的猜想。
最终执行贩运毒品的都只不过是这样的小罗罗。
他们多数迫于贫穷无奈。
真正的boss还不知道藏在哪个深山老林中。
究其根源,是因为经济发展的滞后、资源的失衡。
如果边境地区的人们能和较发达地区享有同样的经济、教育资源,
那也许不至于把生活逼上这条铤而走险的极端。
一方面要打击,
一方面也要建设,
而后者也许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震惊了,真的震惊了。把希望交给了“美国梦”也同样让我震惊。
2013Apr04,上海吴中路,IPAD PPTV。哥伦比亚
xzd 凯特琳娜·桑迪诺·莫雷诺
美国梦,中国梦,哥伦比亚梦。
美女。
非常好看.
惊心动魄.
04柏林最佳女演员/Alfred Bauer奖
这其实是个关于梦想的残酷命题,冷静的近乎冷漠。
平淡得令人揪心
我只是不喜欢结局。
贪婪 贫穷 落后 终于在最后肚子里的孩子那里看到希望
关于选择。
故事真实、平静、扣人心弦。一切不露痕迹。
万福玛丽亚!玛利亚运毒成功,没死,钱也得到了,我的心总算放下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看人家招聘员工、包装毒品、细心指导服毒、运毒一条龙工程,相当技术活!社会大环境发展中、家庭条件太差,工作环境太差、搞个对象吧完蛋*的,这女主玛利亚要改善捉襟见肘的生活,运毒的确是最直接的方法。
还行吧。
原来姑娘光漂亮也没用,还是得出身好
人家17的时候都早恋怀孕贩毒了,我17的时候还语文数学英语呢
美女~
竟然没有滑向更黑暗的结局。少女没有回到哥伦比亚是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