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倒回1997年的冬天,那时我还是对电影懵懂的少年,我和一帮同学,好不容易在乡里碟片店,找到两个电影,大家每人交一元,老板就在店里把这两片放给大家看,一个是《未来战士》,一个是《武状元苏乞儿》。
记得那晚还是冬天,外面寒风呼啸,碟片店也是旧供销社改建成的,漏风是肯定的,我虽然冻得瑟瑟发抖,但是有电影可看,这些都不是事儿。
看到《武状元苏乞儿》里周星驰的惨象,当时没看过几部周星驰电影的我不由感叹,原来周星驰还会演得这么惨。
后来,《大话西游》火了,周星驰的电影被年轻人奉若经典,而被谈论的电影大部分都是《大话》《秋香》《喜剧》那几部。
《武状元苏乞儿》基本被各种影评人放在周星驰电影的中等水平,也鲜有人深刻的分析。
说来奇怪,在许多年以后的现在,《武状元苏乞儿》却在我的观影记录里,看过最多次数的周星驰电影了。
重新审视《武状元苏乞儿》,我觉得它是导演陈嘉上拍过最好的电影之一。
也是展示了周星驰无厘头演技也可以演悲剧的一部电影。
相比同类古装电影的《九品芝麻官》,《武状元苏乞儿》则更加用写实的方法体现主人公落魄后的惨状。
比如苏乞儿在乞讨的胡同里遇到了如霜姐妹,妹妹首先认出了面前这个乞丐,就是当年信誓旦旦要追求姐姐的那个官二代,于是惊呼:是你?
然后对姐姐喊:“姐姐,是他呀”
苏乞儿马上羞愧的把脸埋在了手里捧着的碎炭里,涂黑自己的脸。
姐姐见状,喃喃的说:“不是他,不是他。”
。。。。。。
这一段没有煽情的台词,没有过多的词汇,简单几句,几个神情和动作,却把人的落魄,尴尬,羞愧,都刻画出来。
而《九品芝麻官》则是在主人公落魄后,很热闹的剪切,以荒诞夸张的情节代过了,当然,也另有一番娱乐性。
所以从电影手法来看,《武状元苏乞儿》注重的是一个人的磨难和成长。
电影开始,苏乞儿的行事风格嚣张而怪诞,比如披头散发留个小辫子,在妓院请乞丐玩乐,和别人争风吃醋,为了女人要上京考武状元,所有故事框架,为了前后呼应,前面越闹腾的,后面必定越惨。
所以在他被皇上下令抄家,终生乞讨之后,电影没有急着回避或快速切换,而是详尽的一一体现出来,先是卖艺不成被赵无极打伤废了武功,后来又被官兵们逼着吃狗食,直至被心爱的女人看见自己在当乞丐。
我常常想,如果这不是《武状元苏乞儿》电影剧情,一般人走到这一步,就是名副其实的穷途末路了。
好在苏乞儿有个天下最好的爸爸,无论是他平常的嚣张跋扈,追求“妓女”,还是后面的落魄乞讨,吴孟达饰演的爸爸都是全力支持,不离不弃。
两个人最苦中作乐的一段,就是互相“争食”狗食了:
官兵:狗饭到,状元郎吃完了狗饭就放了你爹!怎么不想吃啊?吃啊!
苏父:阿灿呐,不能吃啊,吃了以后怎么见人那!爹几十岁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哎老兄我怎么都是广东将军啊!
官兵:你想怎样?——边说边掌嘴苏父!
苏灿:不要打了,我吃
官兵:快看啊,状元郎吃狗饭哪哈哈……
苏灿:爹味道不错啊!
苏父:真的?哎我也要尝尝!
苏灿:来,尝尝!
苏父:哎要好香哎!
苏灿:不错奥,爹快看还有条肉丝在里面!
苏父:什么肉丝啊,是块肉排!
苏灿:来一人一半!
。。。。。。。
《武状元苏乞儿》最棒的地方在于,无论剧情多惨,但是人物对话台词则自始至终保持嘻戏自嘲的风格,全片没有一句煽情诉苦的台词,在演员们有趣的对话里,透着一股笑看世态炎凉的人生态度——“明明是好笑的,可是又好想哭”,这比常规的剧情类电影还厉害。
还有一段让人感受到父爱满满的,应该是苏乞儿被废武功受伤后,在破庙里昏昏醒来,还听见吴孟达在跟众乞丐吹嘘自己的儿子有多厉害,苏乞儿则默默的流泪。。。。。。
仔细想想,这个电影里,最精彩的应该是吴孟达饰演的父亲。
从一个广州将军,坐拥有家财万贯和一颗荔枝树,还有好几个妻妾,后来被儿子牵连,落魄到一起流落京城乞讨,也无怨无悔,并且乐观活着,在乞丐窝里也照样侃大山,每天勤奋上街乞讨,还要激励自己的儿子重新振作,后儿子终成江湖第一大帮帮主。
——这样的励志剧情,如果换成大陆古装剧的模式,够拍40集捞金的了。
作为一部曾在电影频道重播无数遍的电影,1992年的《武状元苏乞儿》绝对算是一代人的童年回忆。
吴孟达饰演的广州将军,在听说儿子要为女人上京考武状元后,那句「英雄!为女死为女亡,为女去考状元郎……敢爱人之所不敢爱,品味与众不同」,然后果断举家搬到北京赴考,算得上是老子溺爱儿子的顶级操作。
因为是虚构的古装动作喜剧片,大家基本都看过就一笑了之了。但其实,掩藏在嬉笑怒骂之下,《武状元苏乞儿》将历史时间线和典故混搭,杂糅了不少真实的历史故事。
电影中,周星驰饰演的男主苏察哈尔·灿是广州将军独子,文墨不通但武功盖世,年少气盛天天招摇过市,吃喝玩乐挥霍无度。
后来因为科举舞弊,被判处抄家并贬为乞丐。机缘巧合得到丐帮长老洪日庆传授睡梦罗汉,登上丐帮帮主之位,习得降龙十八掌,帮助皇帝剿平天理教叛乱,从此美人在怀遁世江湖。
苏乞儿这个角色原型,其实是结合了历史上的「苏察哈尔氏」和「广东十虎」之一的醉拳苏灿,糅合而成的一个人物。
传说历史上的醉拳苏灿原本也是富家子弟,跟电影里一样,个性叛逆放荡不羁,后来因为惹到当地斧头帮,又被洋人买办阴谋算计,导致父母惨死恋人离去。
之后苏灿流落到湖南长沙,沦为乞丐,终日借酒浇愁。后来发奋,将酒意融入武学招式,领悟到「醉拳」所谓「形醉意不醉」,成为一代武林宗师。
在《武状元苏乞儿》结尾,苏灿拿着御赐金碗「奉旨乞讨」,也来自苏灿用的武器「金碗铁筷」。
相传苏乞儿行走江湖多有仇家,必须善用日常用品作武器。「金碗铁筷」是以金属打制的碗筷,乞丐随身携带,平时拿来吃饭,打架时筷子主攻,铁碗主防。
「苏察哈尔氏」的背景更是大有来头,它是蒙古成吉思汗嫡系后裔,察哈儿部贵族林丹汗的后人。
林丹汗有一个庶孙察哈尔·顾哈伦,曾跟随皇太极作战,立下战功获封镇国公。
满清入关后,顾哈伦的儿子察哈尔·土卜图继承祖上功荫,出任江苏臬司并举家搬至苏州,后以地名苏州和部落察哈尔结合,称呼为「苏察哈尔氏」。
嘉庆18年(1813年),也就是天理教叛乱攻进皇宫那年,土卜图的孙子苏察哈尔·本智世袭为四等台吉,出任广州将军并举家搬到广州。
吴孟达饰演的老爹,身为「广州将军」但大字不识,七年都没进过军营,人物原型应该就是这位苏察哈尔·本智。
电影中的历史时间线并不严谨。其中最主要的混杂就是把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和火烧圆明园事件跟嘉庆年间天理教叛乱混杂在一起。
电影中出现的天理教教主赵无极,跟「铁帽子王」僧格林参虽然都有历史原型,但二人不可能有任何交集。
历史上的原型人物僧格林沁出生于1811年,1813年天理教作乱那会儿才两岁。僧格林沁是蒙古族,曾参与对太平天国、英法联军等战争,军功卓著于1855年被封亲王——满人才有资格封「铁帽子王」。
结合电影中僧格林参绞杀太平天国与丐帮结仇,丐帮在圆明园的破壁残垣上选新帮主,皇帝热河巡狩围猎的背景,《武状元苏乞儿》的基础时间线应该是在咸丰末年(约1855-1860年间)。
而天理教叛乱……算电影情节需要安排的乱入吧。
历史上,清朝的「广州将军」是一个驻守广州,根正苗红掌管八旗官居从一品,名副其实的地方实权派——地方总督、巡抚、提督等地位都在将军之下。
但到了清末,在西方列强和太平天国的内外夹击下,满清八旗兵彻底失去战斗力,广州将军地位日衰,甚至被权力架空成为虚职。
电影中的僧格林参跟苏灿在妓院为争女人打架。掌管着清朝最后一支精锐骑兵,大权在握的僧格林参到了广州,尚且也忌惮地头蛇苏灿老爹三分,也可见「苏察哈尔氏」来头之大。
怡红院里,为了吓退求亲的苏灿,如霜诚心为难道:「我丈夫要武功盖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状元之才。你能不能做到?」
谁知苏灿满口答应:「做状元对我来说易如反掌。」
苏灿父亲是个但凡儿子还心怀斗志,干什么都敲锣打鼓支持的败家爹。话说回来,以「苏察哈尔氏」的家世背景,「广州将军」能把苏灿教成电影前半部分那德性就已经非常优秀了。
武将出身,大字不识从来就不是问题。何况苏灿把武功练得挺好,跟僧格林沁打架瞬间秒杀,可见家学传承没丢。作为地方实权派二代,挥霍无度不算事儿。何况苏灿人品不错,甚至还挺有同理心知道尊重底层,既不欺男霸女也不鱼肉百姓,怡红院里广结善缘到连乞丐都包吃包住包嫖赌的地步。
「穷文富武」,练武对家世和经济条件的要求其实比习文要苛刻得多。整体来说,苏灿技能点过硬,人品不错,算是祖上积德养出的大好男儿。宝贝儿子说要考状元,不管是为了什么都应该无条件支持。
中国历史上的武举制度创始于唐武则天时期,兴盛于明清,尤其是清代。清朝的武举和文举基本一样,分乡试、会试、殿试。乡试会试分别三场,其中两场(外场)考步射及技勇,一场(内场)考文。
满清本身是游牧民族,骑射一直被统治者看作立国之本,武举对文化考核其实不像宋明那么注重。最初内场考的是策论,策二篇,论二篇,题目选自四书和兵书。后来发现让这帮五大三粗的旗人子弟舞文弄墨挺为难,于是不断改革,到嘉庆年间变成了默写武经,通常就100字左右。
电影里,皇帝钦点武状元的时候,苏灿被赵无极举报舞弊。皇帝其实有心遮掩,对苏灿的复试只要求他写出名字。谁晓得苏灿还是翻了车。
苏灿老爹买通主考弄出试卷,请人代笔答题,到考试现场再替换试卷的操作,其实也算是清末科举舞弊案的日常。
按照电影所在的历史时段,最出名的科场案要数咸丰八年(1858年)的「戊午科场案」。
1858年10月,御史孟传金举报本科乡试存在舞弊问题,请求立案审查。经举报,参加乡试的满人平龄为京剧演员,除了唱戏一无所长。按清律,伶人不能应考,平龄却在乡试中高居第七名。咸丰帝也觉得蹊跷,安排载垣、端华等人会审此案。
这一查就查出了涉嫌舞弊试卷数十份,其中一位考生罗鸿祀,试卷文理不通,700字的文章就写出300多个错别字,居然也成功中榜。
咸丰帝怒不可遏,决定亲自复审,还给了罗鸿祀一个机会到南书房重考,结果大哥不负众望,又交了一份草包笑料。
经查实,顺天府乡试主考官、军机大臣、大学士柏葰和阅卷的同考官浦安收受贿赂舞弊。
咸丰帝念及柏葰两朝元老,又贵为文渊阁大学士,想要从轻发落。结果被后来的顾命八大臣之一,当年的左都御史、理藩院尚书肃顺大做文章,强调科举乃「取士大典,关系至重,亟宜执法,以惩积习」,柏葰被斩立决。
沸腾一时的戊午科场案,历时10个月,查处官员90余人,柏葰也成为史上死于科场案职位最高的官员。
文举尚且如此,武举中的舞弊就更不算个事。僧格林沁作为总监考,为了给侄子博达尔多撑腰,又是吹黑哨又是用暗器,谁也不能奈何。
而后博达尔多中毒身亡,候补的苏灿要不是连名字都不会写,搞得皇帝面子无光,内场舞弊这种小节,估计还真能被咸丰帝直接翻篇过去。
清朝末年内外交困,政府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电影结尾,皇帝与苏乞儿的一段对话,可算意味深长。
皇帝说:「你们丐帮几千万人,一天不解散,我怎么心安?」
苏灿:「丐帮有多少人不是我决定的,是你决定的。如果你真的英明神武,使得国泰民安,鬼才愿意当乞丐!」
这段对话实在太诛心了。
按照历史上那个阶段咸丰帝的境况,换作是我,我肯定摆不出那幅连连称是的满意表情。
- THE END -
苏乞儿本来也是一个京官的纨绔子弟,但是得罪了人,一夜之间成为乞丐,被人讥笑,奚落,但是当自己的父亲为他就要饿死时,他放弃了自尊去到处行乞,万没有想到竟让自己最喜欢的女子看到自己的窘境,当他把头低下去的时候,真的感受到他的那种痛,但是祸福相依,苏乞儿加入丐帮,还在如霜的帮助下成为丐帮帮主,后来无意中救了皇帝的他差点又有泼天富贵,但是他没有要,富贵不如那闲云野鹤般的日子,自由!
与卓别林的小黑胡罗圈腿和金凯瑞的极致夸张橡皮脸不同,周氏喜剧在无厘头搞笑之外的确还有明显的正剧脉络和角色弧线,而要想在这个维度上获得成功,一个长得英俊(至少不能是纯粹意义的丑星)主人公几乎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这些故事大都涉武,而惩恶扬善或东山再起的主人公,更需以高强/英俊双重加持——金庸古龙小说主人公谁是丑男?……所以说,周星驰的不解和反问的合理之处:俺家电影,明明就有正剧脉络与偶像成分,趋近许冠杰在最佳拍档,为什么你鲁豫对这句话的反应好像我走的是许冠文风格,耍帅也只是单纯为了搞笑?但另一方面,他可能也低估了喜剧无厘头那个部分对于观众情绪的主宰能量。你是也包含了正剧,你自己长得也不难看,但架不住部分观众已经嗨到拽不回来了。
小时候觉得睡梦罗汉拳是比醉拳还牛气的武功,现在还是这么觉得
喜欢张敏,很经典的星爷的片子。
周星馳+張敏...能不好看嗎??當年張敏真的很美,搭上周星馳無厘頭的表演方式,為90年代的電影寫下賣座奇蹟.武狀元~個人覺得周星馳好看的電影排名前三.
人要有梦想 万一见鬼了呢
皇帝说:你们丐帮这么多人,一天不解散,我一天不安心啊!苏乞儿说:丐帮有多少人,不是由我决定的,而是由你决定的。如果你是位明君,人人都有饭吃,谁愿意做乞丐?
《武状元苏乞儿》所让人看到的不仅是喜闻乐见的周星驰无厘头风格,其更也还是一部饱含着爱恨情仇,用悲喜两交融的佳作,透过周星驰饰演的苏灿,他从武状元到乞丐再东山再起的过程,那大喜大悲的剧情张力,使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被如此洒脱的呼之欲出。
好看的啦啦啦!!!!星爷!!!
很多人都会说《喜剧之王》和《大话西游》,它们也的确是个中翘楚。但是比起前者,这部《武状元苏乞儿》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基本上,个人觉得这是星爷第一部明显反应出悲喜剧结合特性的作品。
“老爹,我要上京考武状元。” “儿子!我们苏察哈尔家等你这句话等了整整20年了!” “错,我是为一个女人。” “好!为女死为女亡,为女去考状元郎!英雄!敢问是谁家女子?” “怡红院如霜姑娘。” “啊?!妓?!!” “有何不妥?” “敢爱人之所不敢爱,品味与众不同,老爹我佩服你!”
7.5/10 分。2018.03.01,重看,港版蓝光。前面比较搞笑,后面就稍微差了点。几块大石头飞来的时候,钢丝都没擦干净。。。印象最深的台词是,“如果我没看错的话,你会成为乞丐中的霸主!乞丐中的霸主?那是什么?还是乞丐。。。”结尾,拿金饭碗讨饭的时候,3个小孩中有1个是小女孩的杨幂。那可能是杨幂一生中演技最高的时候。。。
苦海无涯。苦尽甘来。人总是要经历大起大落才能真正重生。另外一个小疑问,苏乞儿最后是跟姐妹俩在一起了嘛?
打狗棍法很神奇,梦中教授
里面苏乞儿和亲爹吃狗饭,吃到狗饭里面有肉丝的时候,开心的说爹里面有饭,那种惊喜开心太tm刺激人了。
会有福报,苦尽甘来,4个字在这个片子里是如此透彻。 @2012-09-19 22:28:09
我喜歡看豎起的打分牌上,最後一張上書“無恥”……
周星驰前期作品真的都很经典,超级爱看,每一本电影都看了好几十遍了,超级喜欢,可惜后期的作品反而没有早期的精髓了
你还记得张敏么?胸很大的那个
【于无所希望中得救】:功夫,苏乞儿,都历经三个过程:肤浅表面的自己-痛苦的嬗变-新生。从苦海无涯,到苦尽甘来。在你低潮时,老爹总会永远支持。
这其实是一部讲父爱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