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

长恨歌2005

爱情片香港2005

主演:郑秀文梁家辉胡军吴彦祖黄觉蓝心妍蔡纲程枫郑希怡黄奕苏岩谭增卫Lin Yan

导演:关锦鹏

播放地址

剧照

长恨歌2005 剧照 NO.1 长恨歌2005 剧照 NO.2 长恨歌2005 剧照 NO.3 长恨歌2005 剧照 NO.4 长恨歌2005 剧照 NO.5 长恨歌2005 剧照 NO.6 长恨歌2005 剧照 NO.13 长恨歌2005 剧照 NO.14 长恨歌2005 剧照 NO.15 长恨歌2005 剧照 NO.16 长恨歌2005 剧照 NO.17 长恨歌2005 剧照 NO.18 长恨歌2005 剧照 NO.19 长恨歌2005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1:06

详细剧情

  王琦瑶(郑秀文 饰)与同学蒋丽莉(苏岩 饰)到片场参观,认识了摄影师程先生(梁家辉 饰)。程先生为琦瑶拍照并倾心于她,后来更推荐琦瑶参加“上海小姐“的选举。王琦瑶的风姿不仅使她赢得了第三名,还令掌握军政大权的李主任(胡军 饰)义无反顾的爱上了她。王琦瑶也全身心投入,可是李主任遭到了追杀后便销声匿迹了,王琦瑶倍感伤痛。期间她最好的朋友蒋丽莉也离开上海了。富家子康明逊(吴彦祖 饰)的出现使琦瑶的生活起来波澜,琦瑶更怀上了他的孩子,由于上海局势不定康明逊必须离开,王琦瑶只好用钱买来一段婚姻以换取给予孩子的名分。十年后,她遇到了与自己女儿相仿的男孩老克,并与老克有了一段忘年恋,可是这个年轻人即将要离开上海了……

长篇影评

1 ) 关于长恨歌(-10/19)-记录在胡宏的音乐课

虽然长恨歌的电影与王安忆的原著有一些我没有办法妥协的差别 但是我想用原著来评价它的电影是不公正的 虽然我们总是这样做 金庸的武侠 张爱玲的爱情 都没有幸免

  如果不从这个永远争论不完的切如点出发 单单从电影本身来说 关锦鹏的风格是适合旧上海的气味的 比如光线的穿越 比如车笛的背景 比如女子们神秘而犹豫的神情 比如男人们典型的沉重 在电影播放的现场 同学们会对郑秀文的对白腔调大肆嘘声 但是就是这些上述的比如比如 让我有冲动相信 在旧上海 人们 女人们 男人们 就是这样说话的 就是与现在有很大的不同

  长恨歌里的女子们的命运 也许都在一个情节里 表示出来了 就是在旅馆的门外 李先生的"救命恩人"对着斑驳的墙壁发呆 门内李先生与摄影师交涉 她就懒懒地用图满指甲油地手指一点一点剥下破碎的陈旧油漆 兰绿的颜色 是属于那个时代的表征 代表着渴望被人簇拥的心情 干净没有负担的生活 这些都是 那个时代的女子所梦想的 但是最后的命运大多与这墙壁类似 陈了 斑驳了 没有人理睬 没有人会试图去关切 只有同病的人才会理解 不过她们每个人都无暇互相顾忌 只能被动的接受现实 有的不甘心 想到要主动争取 比如这位在墙边的舞女 有的对现实做了妥协 平平静静地 清苦地过没有颜色的日子 比如摄影师的老婆 有的虽然不甘心 但是也没有主动争取 可能她也知道主动的结果不会有什么大的不同 所以她就相信了爱情 相信浪漫的图案 然而爱的脆弱在那个虚幻中兰绿色 现实里咖啡色的上海来说 是残酷的 让人迷乱 虽然每一次的付出 都带有上一次的教训 但是因为心没有改变 所以结果不会从这边到另一边

  心迷惘了 身体也就不属于了自己 想起一首歌 <我为你流的泪> 不是因为歌词 而是从歌手的声音本身 听出隐隐的眼泪 就像琦瑶 看不到眼泪 但听见声音 感到心碎

2 ) 长恨

长恨-everlasting regret(唠叨)
剪刀手张叔平:
下手太狠毒。看电影之前,因为高中时读过小说,想象里已经生出了王琦瑶的影子故事,杂合着自己在上海看到的点滴,影像自动的在眼前走马灯一样的摇。长恨歌,总归是应该是个绵长婉转的故事的。城市里的女人,循着似乎不寻常的路子过着平凡的生活。
张叔平如何处理长恨歌的剪辑呢。关锦鹏是有着审美洁癖(和王家卫有点相同,但是关锦鹏比王家卫低调,不象王家卫那样类型片一样的唬人空壳),胶片不会吝啬。面对满坑满谷的素材,处理看张叔平的功夫。
张叔平剪辑的功力没话说,花俏流利,腔调十足。繁复的剪辑处理,是对整个故事的整合。片断的魄力在,目光流转,但是衔接缺乏,虽然此为现代流行风范(MTV或者其他花哨电影),但是此剪辑与长恨歌八字不合。
很难想象,几张单薄如相片的镜头在面前耍起来,愈来愈小的叙事单元连接出局部的符合情节发展的时间序列,在观者眼里就能串起一条清晰的细水长流的轴线。
王琦瑶轻轻开口说“只有今天扔玫瑰的人才有资格说我好不好看”,下一场李主任的玫瑰花雨在戏里只留下了“王琦瑶”眉目模糊的一张大脸。在下一场,王琦瑶已经一心一意的跟定李主任。到了舞场,交际花打扮得三小姐王琦瑶遇见的逼舞事件,剪辑太仓促,细节省略太多。戏剧张力不再。
话说回来,张叔平身上压得担子太重,长恨歌人物太多,事件一个接一个,如何串起来压缩到观者可以接受的范围,很难很难。改编者的担子压在了他身上。

长恨人关锦鹏
《长恨歌》,看小说的时候觉得延绵不觉的弄堂一样的故事,起承转合及其微妙。小家碧玉王琦瑶淡淡的,但是又波澜的生活在王安忆笔下很出彩。王安忆总归是上海女人,可能小时在弄堂里长大起来,不多话的孩子,到了长大时朴素外表里承载的是叙述弄堂小家碧玉上海女子的命运。王安忆书里的小细节用得很妙,王琦瑶就是个小家子气的名字,最喜看王阿忆写王琦瑶和莉莉姐妹淘的小细节。姐妹是怎样的,亲密无间又暗藏玄机。虽说王琦瑶命运多舛,莉莉相对平淡其实也不安逸的生活,是王琦瑶的小投影。
关锦鹏口气太大,想拍此戏太难。关锦鹏一直以来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是一个注意氛围小细节的好导演。上次的《蓝宇》倒是不如以前的《阮玲玉》《红玫瑰白玫瑰》出彩,关锦鹏放进太多情感,反而不好掌控一个在北京(或者说北方)语境内的故事,少了他以前电影暗含的那种淡淡的忧伤。这次的长恨歌,地点换到了上海,王安忆的女人小说,关锦鹏有些水土不服。
《长恨歌》是一个女人和一个城市血脉相连的故事。为什么关导演加入了香港这个不相关的地点情景,削弱上海弄唐与王琦瑶那种要命的相连呢。王琦瑶是弄堂女儿,无论怎样繁华寂寞的经历,还是有着那些小精明的劲头(虽然还是情痴占了上风,但是一些处事方面看似笨,有些“我认为的”上海女子的小精明),到了电影却变成了完全的干巴巴。此电影不冷漠,不悲伤,不动人,不心碎,不感人,简直要命,长恨歌的恨字哪里去了?缺了这恨字,城市和王琦瑶命运如何串联。
观影的我由期待转到失望,落差极大。
官方网站的话“在那个激荡的年代,纵然我们无法改变城市的命运,但至少我们渴望掌握自己的命运,王琦瑶不过是个努力尝试掌握自己命运的上海女子。”sigh,王琦瑶在书中是这样活着的,到了戏中,自己在上海命运没有掌握好,还空空多出了一个香港海市蜃楼般的嫁接着逃离或者怎样的复杂情感。(关锦鹏的用意很可疑)可王琦瑶其实是一个永远不会离开上海,无论忧愁快乐,认真生活的好女儿。
关锦鹏,拍完这戏自己要变长恨人了。

壁花三小姐
王琦瑶的三小姐,风情万种,小家女儿的眉眼不霸气反而添了种温吞的软弱柔媚气。郑秀文,怎么竟然选了郑秀文做王琦瑶。电影上演之前,关锦鹏一直在辟谣一般的站在了郑秀文身后,上妆之后,我相信郑秀文足够胜任这个角色。
郑秀文在香港电影中永远是白领女士,傻大姐是模样,突然红起来。许是大家在她身上找到了共鸣,那种现代的独立女性,不管不顾,偶尔没有安全感,傻乎乎到还是满可爱。但是转到了上海女儿,不是以前香港电影里直抒胸臆的女性角色,而是类似闷骚的情感。看着郑秀文的戏,只觉得空空只剩下了一个人壳,我能看到她试图修炼出表面以下的内心戏的努力,可是到了戏场上,郑秀文那种放空的表情,痴呆气太重,内里空空荡荡。做作

烟花张叔平
美术指导还属张叔平顶尖,布景完美,斤斤计较,服装上的小细节也很值得推敲。起码给这个电影套上了一个漂亮的壳。

3 ) 长恨歌

一个女人没活明白的一辈子。与之有过情感纠葛的四个男人中,梁家辉的角色最为立体。本片的布景与光影均值得称道,但刻意使用偏离感强烈的机位划分割裂空间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镜头的美感。故事层面,电影化的改编在两个小时里不足以承载这段跨越了几十年的故事,年代跳跃的频繁令人难以入戏。
人物的命运被时代推着走,导演想拍个里程碑式大电影,却太破碎,根本连不成故事,旁白也不够好,人物太干瘪,暗示性镜头太多,却又给的暗示不够。郑秀文的普通话,为什么不配音的,尤其是吵架的时候,真想让她讲广东话吵。

4 ) 一个妖精的爱情传说

有位影评家说,纸上看电影,很容易造成一种误读。纸上说好的,未必就好;凡是在纸上说不好的,实际看起来倒还可以。

我深以为然。其实看电影实在是很个人的一种体验,虽然不妨碍专业人士用专业眼光像拆解摄影机一样去拆解镜头,但大多数观众都不一定懂专业术语的,更多人看电影,只是为了在那短短的两个小时里寻找各自的体验。多专业的影评,也未必能全部写出所有观众的感受,所以我说,电影是用来看的,不是用来说的;正好像诗是用来读的,不是用来解释的。张力越大的电影越是如此,越是朦胧的诗越是如此。

《长恨歌》出来之后,一片骂声,关锦鹏的片子,这是非议最多的一部。大家都拿王安忆的小说来对照电影,却全然忘了小说和电影本来就是两种艺术形式,所有改编的电影大多都讨好不到哪去,越是优秀的小说越是如此,更何况,小说将近三十万字的容量,而电影不过是两个多小时的时间,这种比较本来就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难怪关锦鹏说,看电影不要看小说。也是,电影借了小说的故事,拍出来之后已经有了自己的诉求和语言,用小说的尺度去要求,岂非是对导演的极大藐视?哪个说拍电影就一定要忠于原著的?

幸好我没有看过《长恨歌》小说,据说这小说是极好的,王安忆细细铺陈上海琐事,把上海这座城市通过一个叫王绮瑶的上海女人描画出来,传神在一颦一笑一个小心思之间,渲染的是浓浓的韵味。让电影把这种功力表现出来本来就不容易,让一个香港导演和一个香港演员来传递上海的神韵就更有难度,为什么一定要从电影上去搜寻原著的气味呢?让我们抛开成见和小说,单纯来欣赏一个上海女子的传奇吧。

郑秀文在我心目中一直不算个实力派演员,虽然我喜欢她可人的笑容。但《长恨歌》中她的表现的确是她所有电影里表现最好的。不要去苛求她生硬的港式普通话,这不是她的败笔,是导演没有给她安排一个软浓的配音。影片中郑秀文的表演就像王绮瑶的年龄跨度一样,也由青涩走到成熟,影片开始的戏段,还多少有些矫情,慢慢演到后来,不温不火的感觉就出来了。我看《长恨歌》,宁愿把影片看成一个上海小女人的情感传奇,与四个男人之间的纠葛,是一个为了爱情而存在的女人的传说。这样的女人注定是美丽的,宁可死掉也不会老去。这样的女人在中国也只有上海才会有,那种风尘和优雅交织的感觉,注定会产生妖精一样的女人。

什么才是妖精一样的女人?美丽的、魅惑的、精明的、强势的、不老的,而最终都是悲剧的。如果不是悲剧的妖精就不是妖精,是妖怪。

电影中的王绮瑶就是这样一个妖精。她美如不染尘烟,所以被拢入高官袖下做宠物,而人与宠物之间也不是不可能发生爱情的,胡军扮演的李主任,与原著相去甚远,却本身具足了让王绮瑶一见钟情的理由,何况上海小女人也是女人,对自己生命里第一个男人的依赖和托付,已经足以让她产生同生共死的幻想,郑秀文撞头嚎啕的表演令人震撼,但却非常真实地告诉我们,李主任真的是她一生惟一最爱的男人。

由此再来看郑秀文面对枪口的无畏和痛斥背叛者的行为,就显得理所当然,为爱情而变得勇敢,这不是王绮瑶的专利,是每一个女子都可能发生的行为。

而这种勇敢和果断一直在王绮瑶不同的年龄段反复表现,去堕胎时的坚强、相亲时豁出去的对白,让我们明白一个女人的韧性和冷静,的确有这样一种女人存在,这种对女人的解读有某些女人一定会懂得。

还有女人的小精明和小算计,在王绮瑶身上也不经意的流露出来。背着好朋友去找程先生拍照、跟程先生见面时的矜持、及时与李主任针锋相对的那句“我穿得好看不好看,只有今天扔玫瑰的人才有资格说”(王绮瑶这么做一定是有意勾引李主任的,至少也是博得他刮目相看吧),还有她多年与程先生之间暧昧又清白的关系,也是一个聪明女人的维持,最厉害的是,她经历过的那几个男人,无一不是拿出真心来爱她。李主任自身难保之时也不忘给她一个交待;康公子离开大陆后也是一直给她寄生活费;程先生更是用一生无怨无悔地守候着她;就连最后掐死她的老克腊,也毫不忌讳地在程先生面前承认爱她,出国后一定要回来找她……如果仅仅是一个波大无脑的女人,断不会让这些男人如此心甘情愿的,妖精般的女人是真能让男人感受到爱情的女人,虽然这妖精的爱情在第一次之后已经变得越来越功利和浅淡了。

她与女儿的那场对手戏也让人玩味颇多。女儿要出国,直言想要老妈的体己钱,而此时正在染头发的老妈也不是一个全身心为了女儿,不为自己打算的人。所以两人的争吵其实都是为个自的利益,但最终老妈还是妥协了,她拿出了一部分体己打发走女儿。我想,在妖精的心目中,自己永远都不会不精彩,她的故事绝对不会因为韶华的消失而平淡吧,所以她什么时候都精心爱护自己,什么时候都要自私得为自己算好下一步。

电影有两处特别真实的争吵。一处是王绮瑶和好朋友蒋丽莉之间的,蒋丽莉因为王绮瑶背着她去找程先生拍照而生气,跟王绮瑶要自己送她的发卡。这段戏很有意思,仿佛回到小女儿时代与闺中姐妹之间小计较的情景,忽一会翻脸忽一会又好得笑嘻嘻,这是每个女人都有过的经历吧;还一处是王绮瑶和女儿之间的争吵,真实到残酷,完全撕下母女之间温情的面纱,女儿为了掏出老妈的体己钱不惜揭老妈曾为人情妇的老底,而老妈也不顾风度大声痛斥。没有应该孝顺女儿,也没有应当被打击的贤良母亲,那么赤裸裸的较量,就连和解后母女之间温情的拥抱也令人怀疑,女儿的眼泪和忏悔只是因为达到了目的,而老妈不过是花钱消灾远远地打发了女儿求得一自个儿清净罢了。

为爱情而生的妖精注定要惊世骇俗。王绮瑶在近知天命之年爱上一个青皮后生,这种爱情的本质已绝对不同于最初,所以她不动声色地掩饰着这段感情好好保护着自己,又忍不住哀求老克腊给她两年的时间。这份爱情里,更多是肉体的而非精神的,用肉体的力量来揪住青春的尾巴,其实青春早已逝去,但只要有爱的能力,尤其是与年轻男人做爱的能力,也许就还能窥见自己青春的影子吧。妖精不会老,但会疲惫。

老克腊只是王绮瑶折射青春的镜子,所以当王绮瑶接到李主任去世的消息后,她以无限的追思沉浸在对自己青春的回光返照里。老克腊不合时宜的求救,就成了极其讨厌的行为,她因此翻脸无情,也因此送掉性命,应了她最初那句话:“你们都以为我不会伤心,其实他死了,我可以不活”。

影片到此,一个妖精的爱情圆满了。这也是一个女人的爱情,一个经历了多重感情的女人,一生中一定有一个男人让她爱到幻灭。如果遇上这样的女人你不要苛求,她总是为自己想得太多,缺乏做贤妻良母的气质,但她的存在是许多男人的梦想,梦想这一生还真正有过爱情这东西。

5 ) 恨不入骨

Let's talk about《长恨歌》。 真的不能在观赏一部影片之前先看过文字版,我有如是感慨。因为文字有太多的空间可延展,而影像只有一个面目,两个小时的故事,到此为止。 尽管知道编剧一定读了不知道多少遍小说,经过比我慎重的取舍,然而,那些让我心驰神往的情景: 平安里的四人下午茶,炉火明一半晦一半,映着各人不动声色的心事;康明逊终于出口的一句话是:我没有办法。王琦瑶笑了一下,问:什么事情没有办法?康明逊说:我什么事情也没有办法。 王琦瑶挣着非要打开藏金条的盒子给老克腊看,他按住盒子,触到她的手,冰凉的,他不由握住那手,眼泪也流下来,她却还在说着,他看见了就会喜欢,就会明白她的提议有道理,她是一片诚心,她把什么都给他,他怎么就不能给她几年的时间? ……这些,通通都没有了。还是让我有些怅然若失。 在原著小说里,王琦瑶的三个男人有各自的形态,李主任是命运的选择,最终也被命运淘汰;康明逊在大部分时间里被叫做毛毛娘舅,是个多情却软弱的男人;老克腊本质是善良的,但因为年轻所以残酷。 在电影里,李主任变得具体了,好像个偶像派的乱世枭雄,大概是想充分利用胡军的精湛演技。只是,这样一个阶段性人物却平白占去了电影不少时间,让王琦瑶的一生之路走的愈发仓促。康明逊在书中是暧昧的,在电影中却是模糊的,到底我也没看出他在电影中究竟是个怎样的男人,又是怎样从王琦瑶的生活中彻底消失的。老克腊是完全面目全非了,不过还算完整充分,情节上可以自圆其说。真正改的好的是程先生和蒋丽莉,蒋丽莉前前后后的纠缠在电影里变做寥寥几个镜头,干净了许多,也不显突兀。程先生巧妙的成了全片的线索和基调,人物也丰满动人。 郑秀文是那种莫名其妙红起来的人,唱歌的时候,水平像个演员,演戏的时候,你只能当她是歌手。 故事开头,王琦瑶十八岁,豆蔻年华,懵懂可爱。可惜郑秀文一出场,便赫然三十岁女人的样子。里里外外分明是熟透了的神情,还努力扮着天真,和女伴嘻笑打闹怄气流眼泪,观众看着都替她痛苦。到了该五十岁年纪的时候,她又过于轻松了,顺理成章的表情里看不出一点儿人生波折的痕迹。从头到尾,郑秀文都不曾真正变成王琦瑶、领会王琦瑶,不然不会出现那一段表演:李主任离开后,王琦瑶突然发狂,在程先生面前像野猪一样又踢又撞的哭号。我猜这是郑秀文很得意的一段,以为卖足了力气就展现了演技,可是……究竟那是个十九岁的姑娘啊,至于这么疯狂潦倒毫无遮拦吗? 和她表演一样勉强的就是她的容貌,王琦瑶应该是比郑秀文美的多的,上海小姐揭晓的时候,郑秀文走上台前,西瓜太郎头,大饼脸,黄桶腰,简直惨不忍睹,这样的王琦瑶怎么可能我见犹怜呢? 程先生是整部影片里最值得一看的人物,梁家辉的表演,一举手、一投足、背影或沉默,仿佛处处是戏,然而又全然揉入角色里,寻不出哪里是戏,举重若轻,内敛细腻。吴彦祖不知是否是被太漂亮所害了,表演得和剧中人始终有一定距离,镜头一瞄准我便分神,总疑心眼前是一张明媚的画皮。胡军愈发有范儿了,据说近来在香港很受欢迎,香港演员多显阴性,难得一见如此铁血柔情,女观众们都被迷得七荤八素。 关锦鹏这个名字总让人联想到一些暗香浮动的旧时场景,或许是跟他过去拍摄阮玲玉、潘玉良和张爱玲作品有关。然而,想要在这部电影里重温老上海繁华旧梦的观众恐怕要失望了,这部片子在旗袍、洋画、留声机和茉莉香片上花费的心思甚少,有点草草了事,倒是另一个细节,六七十年代的咖啡馆,服务员“呯”的一声把咖啡掷到王琦瑶面前,看的观众都忍不住会心一笑。其实我的印象里,关锦鹏一直是一个风格朴素的导演,很少过分痴缠或者把玩情调,是不怎么“艺术”的。 影片的调子很舒服,从头至尾跨越了三个时代,还能显得流畅自然。原著中爱丽丝公寓里的梅兰芳唱盘,不知为何被舍弃了,换作老上海那些再熟悉不过的靡靡之音,实在有些太过普通。人物的对话常常以对切的特写画面呈现,也是不符合我个人喜好的,两米多高的一张面孔,看起来既单调又拥挤。 挑出这许多毛病,是期待和预设太重。影片上映数日,评价却如此寂静,难道是王安忆和关锦鹏都已经太老了吗 ?

2022 年的分割线…

豆瓣偶尔还有通知,我一直没看原因,今天发现竟然是因为这个长评,还有粉丝在继续骂我。过了十来年,港娱沉寂,内娱堕落,与现在银幕上的诸位相比,郑秀文确实是德艺双馨唱演俱佳的敬业艺人,克己复礼,是港女的杰出代表。随着香港的失落,港女也成为一个令人钦佩和心疼的词,在我心里分量已经超过当年的王琦瑶。可惜在当初,有天赋有理想有追求的艺人太多,我还是遗憾这个并不适合的角色交给了她也折磨了她。也可惜她如今过得安静质朴,却还是有恶毒的脑残粉过了这么多年毫无长进。

6 ) 长恨无歌

——看电影之《长恨歌》

1、咔嚓!张叔平剪胶片的时候动作一定非常利索,锋利的“剪刀”,锋利的断裂。所以,片子零碎跳跃,不连贯。加上,片断之间的黑底白字“台词”,仿佛看到一滩碎片落在旧地板上。这“旧”当然是就电影本身而言。有人说,人生无不琐碎的集合。谁的对,但是要是如此,琐碎的艺术如何超越生活?对于100多分钟的电影而言,凝聚无疑更为直接,琐碎不过是个借口。这是电影的硬伤之一。

2、如果不是读过小说《长恨歌》,我想我很难如此快的理解电影。显然,其中的一些东西被简化了,被“凝聚”了,但是简化之后,我并没有看懂。尤其在王qiyao如何成为选美第三。本来我还想看李主任如何一掷千花的,可惜这么好的场景没有了,关导演如何没有想到,本来是表现旧上海的风情的最好机会阿。本来小说改编成电影,总不被讨好,这次依旧是如此。小说我看过两遍,记忆力不好,一些情节忘记了,但是流畅的叙述记在脑子里。王的随遇而安印象比较深刻,不想王听到李主任死了会那般歇斯底里。这一次,电影还是不如小说。

3、然而电影的空间表现力总是没有电影强。片子究竟还是比较好的,这是和最近看到的几个片子对比。看到王和第二个男人(吴彦租)一起到程先生家里去,恰巧蒋丽丽也在。酒正酣,程先生、蒋丽丽和王唱歌并跳起舞来,仿佛回到年少青春。这个时候,程先生的老婆和吴彦租孤零零坐在座位上,难堪、伤心、悲痛、愤怒、无奈,感情集于刹那。完全的情感隔阂。还有影片后期,有一段王琦瑶、程先生和蒋丽丽儿子吃饭,王琦瑶提出要去看蒋丽丽,程先生竟然失声痛哭,影片之长恨这一幕体现甚深。镜头表现的张力出来了。若是小说文字,这样的空间渲染,怕是难以描写。

4、电影一开头就说了,在一个错误的时代,她总是自以为是的找对了人。错误的时代,当然值得是几个相互连接的时代,她是王琦瑶,人是李主任和后面的几个人。时代其实并无对错,人在时代中,埋怨时代只能说明人的无奈了。王一不小心遇到的了李主任,她的生活轨迹瞬间发生变化。爱王的程先生注定在后来的几个“错误”的时代长恨。

5、把王琦瑶当作主角,还不如把程先生当作主角。王琦瑶在时代的变化之下,顺着时代的波澜渐渐苍老,生活对她来说还是比较平稳的,那些来来往往的人不过是时代的注脚。她并无所求,困难总是被她好脾气消磨,生活的很愉快。而程先生则不同,他喜欢王琦瑶,然后并没有结果。在不同时代的情况下,那个狭小的弄堂总离不开他的苍老。每一次王和另外一个男人出现,每一次都遭受一次深刻的打击。他无力还击。说他并没有机会,不如说他并没有胆量。最后的最后,也许他很恨自己,但是人已老,人已去。时代戏弄了他一次,他却戏弄了自己的一生。

7 ) 蓝色扣子,红色房子

在期望值不高的情况下还觉得不错。如果不和王安忆的同名小说联系起来,把它当作另外一个故事的话,还是蛮好看的。王安忆也说了,上海的每一个弄堂里都有一个王琦瑶,那么这部电影就是另一个同名上海女子的人生,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关导依旧是《胭脂扣》的那个浓浓怀旧情结,光影布景仍然无可挑剔。王琦瑶靠在曾经和李主任百般缠绵的墙边失声痛哭,那墙做旧得极其自然,她哭的也极其生动。

只是郑秀文不应该把《孤男寡女》、《夏日嬷嬷茶》这类的都市爱情喜剧路数挪过来,或者她只是本色演员而已。她用头撞墙哀悼李主任从她生命里离去,以及对着蒋丽莉大力点头充分显示出了,呃……套用周星驰的话,后现代主义对社会的控诉……她变成了与刘德华配戏的KINKI和与任贤齐搭档的SUMMER,完全不像那个苍白的上海女人了。

胡军吴彦祖梁家辉都很好,他们也是惯于和女人演戏的男人。

黄弈和郑希仪都是上海女孩,关导也算用心良苦,同时照顾了投资方英皇高层的面子。

苏岩也好,整部电影最喜欢的场景就是恩怨纠缠的五人吃火锅,餐桌放在镜头偏右,背景是古老的画着亭台楼的阁照相馆布景,王琦瑶蒋丽莉和程先生跳起舞来的时候,康明逊被挤在镜头的一角,默默的点了一支烟,程的妻子慌乱地关窗户。舞蹈着的三个人曾经发生了什么,旁人永远无法知晓,甚至连他们自己都没醒悟过来,一辈子就这么过去了。

或许原著留下的印象太深,不禁要比较一下小说与电影中同名人物的不同命运了。李主任、程仕路、蒋丽莉在书中均算不得好死:一个飞机失事一个文革跳楼,而另一个罹患癌症。但是在关锦鹏宽容温情的眼中,一行字就了却残生。程死于香港蒋故于台北,都不是他们的故乡,也不是生活最久的地方。李主任更离奇,身份被扩充成了国民党高级将领(做的倒都是舞厅争女人之类的黑帮事),辗转到了巴西开牧场,一个40年代轰轰烈烈的大人物在地球的另一端静静悄悄活到了81年。而那个天苍苍野茫茫的南美国家恰好在相对于上海的地球背面。

康明逊的去向书中似乎没有交待,的确许多曾经熟识的人都如同断线风筝般接二连三地消失,其踪迹再不可寻,或者不愿去寻。但是敬爱的看着港式团圆剧长大的关导亮出必杀技——又一行字,交待康卒于旧金山,又是一个远离上海的地方,也又不是他起先离开上海所去的香港。

没错,影视剧一般都将人物的来龙去脉交待的一清二楚,和文字的信马由缰不同,特别是关这样稳准狠的导演,他戏中的一只茶杯一束灯光都严丝合缝决不取巧,那么对人物的处理也算是对观众的负责任。

与薇薇张永红她们不同,王琦瑶同时代的人都是被迫离开上海的,为躲避战争和回忆。然而世界之大,却没一个地方像上海一样既妥帖又称心,是可着他们的心生长出来的一朵莲花。于是他们不停的搬迁,流离失所最后客死异乡,而上海还在那里,黄浦江仍然在流。

王琦瑶从没想过离开,只是在旧巷里慢慢的生长老去。她的故事没什么可说的,又是不得不说的,一张口便是西皮慢板的似水流年。

她不过是一颗蓝色扣子,上海是那座红色房子。

短评

一星给张叔平 一星给梁家辉 其实本来还应该给郑秀文吃苦耐劳迎难而上的精神一星的 但是无奈 我实在太忍不了这烂片了

10分钟前
  • 我对你的无语简直能沉默整个宇宙
  • 较差

演员不对,剧本不对,戏的节奏也不对

15分钟前
  • 方舒逸
  • 较差

还行吧,花样年华

20分钟前
  • 蓝下老婆
  • 还行

电影是满烂的,但也不至于让郑秀文郁闷的生病啊。

22分钟前
  • fallingraining
  • 较差

然而在错误的年代 却总碰到以为对的人

27分钟前
  • 凉老板
  • 推荐

没字幕绝对不能看

29分钟前
  • 血源2出了吗?
  • 还行

香港A区蓝光,没看过王安忆的小说,一直想看这部关锦鹏的失败之作,前天把它看了,失败之处就用错了女主角,演的又认真又失败,看得出她为了这部电影吃苦耐劳迎难而上,但是国语是一大硬伤,要不是张叔平,这个女主角就一无是处! 电影我给2星,一星给张叔平,一星给梁家辉,关锦鹏一蹶不振

33分钟前
  • Mike Suen
  • 较差

关锦鹏的失误,郑秀文的错误。家辉依旧。

36分钟前
  • Gemini
  • 还行

一座城市不会老,因为每天都有人奔向灿烂的青春

38分钟前
  • Sweetkiller
  • 还行

重新看了一遍,看了上次错过的开头,开篇文字很喜欢,之前打三星主要觉得郑秀文演得太差,但其实梁家辉演得很好。。。许多镜头处理也不错~可以给个三星半

40分钟前
  • 陈轮
  • 推荐

爲什麽我沒覺得書裡的王琦瑤淫蕩,但是電影裡的覺得很淫蕩?!

43分钟前
  • 嘉沐難再續.K
  • 很差

这本子不好拍,画面还是很精致的,喜欢梁家辉的演绎,处处是戏。

44分钟前
  • 慕詩
  • 还行

两半,巧了,扎堆看了上海香港前世今生的片子。多年来只记得上了年纪的女主角睡了一个女儿的同学(其实不是同学),完全不记得是黄觉演的。年轻异性的肉体是对衰老恐惧的安慰。年代和年龄还是有点模糊,梁家辉每个年纪的妆都化得很好,在一堆惺惺作态的演员中从容不迫。视点飘忽,女主角的故事,却总要老程来注解。情节猛跑而角色毫无累积,故而非常故事会。郑秀文开场的学生头简直像鬼片,爱司头才对了路。摄美像是《花样年华》套拍片一样,恨不得把吴彦祖拍成张震,配音太低音炮而没有戏。郑秀文的口音像口里含了水,即使不愿全配,至少也要像《霸王别姬》那样把杨立新和张国荣无缝衔接一下。王琦瑶对康明逊调皮地说:“我们终于闯了祸”,非常可爱和反叛,“先开心后难过”。每个人的故事结束于卒日的年份,真·领便当。毁灭是烟花的尽头

46分钟前
  • 山下猫
  • 还行

灯光太资本主义了!!!原来也是花样年华

48分钟前
  • 17950
  • 还行

师哥胡军的肉体与演技给满分 丹尼尔吴彦祖的哭给五星 梁家辉终极程先生给六分 三米的颜与旗袍五分 剪辑零分 【好 看小说去

53分钟前
  • 张佳喵
  • 还行

梁家辉演的真好啊。郑秀文如果不听说话,不看皮肤,看眼神还是演的不错的,毕竟年龄跨度这么大,皮肤真的误导剧情啊。

57分钟前
  • 小呀嘛小悟空
  • 推荐

啧啧。

60分钟前
  • 在废土扫垃圾
  • 还行

每个人的青春都有值得回忆的篇章。

1小时前
  • 元宝宝
  • 还行

弄堂里的那些事儿。

1小时前
  • 小乙
  • 还行

好片儿。

1小时前
  • 清水非非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