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慢悠悠的全家福
初看‘全家福’全是冲着叶广芩去的,(在此推荐一下她的作品:采桑子和状元媒). 作为一个不太地道的京人,对北京的风土人情总是像隔着一层窗户纸,即熟悉又陌生。正是这样模糊的感觉,对京味儿的剧一定是追的。
剧开始的不温不火,剧情发展的不紧不慢,演员选的不声不响。可看着看着,就咂吧出点儿滋味来了。有点儿像喝北京的茉莉高末儿,乍一看,不咋样,刚一喝,没什么味道,喝个几过,茶的味道才慢慢的出来。剧写的是一院人的喜怒哀乐,也是国人的缩影。
剧从1947年开场,经历了改朝换代的变迁,和那如火如荼的政治风云。此剧是娓娓道来的。没有‘楚汉传奇’般的气势磅礴,也没有‘大宅门’的荡气回肠。连‘活着’的那种撕心裂肺都没有。它反映的是动荡时代对一般人儿的冲击。
王掌柜不经意地有了两个妻子,好不容易的平服了都有理的一双女人,大家选择了不得不的‘和平‘相处。政策的实施,他必须取舍,与理必须的,于情伤的是一家人的心。这才有了很年过后,当老吴和大妞相继离开了尘世,王掌柜邀请麦子回到他的身旁,有情义,有愧疚,连这看剧的都想着就和了吧。佩服麦子的话“你就一辈子欠着我吧,那一不是我的家“。就是,哪有什么都得到的呢?其实这也道出了麦子一辈子的委屈,和那未了情。
鸭儿和別佳,在政治几乎疯狂的时代,为了一个小小的愿望,造成了疯狂的后果。人虽没有陷入牢狱,但他们的心被禁锢了半辈子。那种压抑,孤寂,思念,苦楚那里是‘一声惊雷‘般的变迁可以改变的,那是种隐隐的痛。喜欢演鸭儿的演员,苦情戏演绎的不声不响的,让电视机前的人们深深地陪着她喝着着这杯苦丁茶。
另一个角色,周医生 - 满眼的情,满嘴的理,和满肚子的水。1949年后,由于所谓的历史问题,再加上个不靠谱的‘右派‘,一生的情,就那样的错过。一身的艺,也大都白白的荒芜。最后,连个’平反‘也没落下。其实,心中的苦,闷,冤,那里是平反能平的呢。郝平,这个陕西汉子,把这个角色把握的不温不火。
说道演员,特稀罕演老萧和彪子的演员(钱波和张东雨)。老萧,新政府下的旧人,风水先生。彪子,新政府下的新混混。二人典型的京人,有点儿聪明,有点儿诙谐,有点儿文化,还有点儿小坏,其实很有道行。平时占小便宜,关键时仗义。二位不熟悉的演员,把个京腔京韵拿捏的,过瘾。
京味儿还体现在剧中孩子辈的名字上,鸭儿,坠儿,门镦儿,套子等,听着特顺耳。
要说此剧的瑕疵,那就是化装了。此剧得了好剧本,有了好演员,好像就没有资金请化妆师了。此剧横跨有五十年的年头,很多演员都是从年轻到年老。脸面上没有太多的岁月痕迹,倒常常有穿越的感觉。剧组倒是在头发上下了些功夫,只是效果不佳,偶有滑稽感。
最后,王掌柜的家训: “做人就和盖房一样,平如水,直如线“。 说的好哈.
2 ) 为什么没有人讨厌王满堂这个人设?
疫情在家围观了下《全家福》这部剧,虽然吴刚老师演的不错,但是这个王满堂这个人设真的太气人了!!!
王满堂一个穷小子来北京打拼,大妞不嫌弃嫁给他,他靠着老婆家发家,没有一颗感恩的心,自己有本事了就对大妞指手画脚,这不是典型的凤凰男吗?临老了还看不上自己的老伴,买个毛衣还惦记着学画的老太婆,哎呦喂,真是够了。本来四合院就是大妞家的,让周大夫和刘姐免费住就够意思了,坠儿的老公为了分房子让他们搬走有错吗,我觉得没错啊,为什么死皮赖脸的占着人家的房子不走呢,还让大妞去道歉,果真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吆喝声大的就有理,刘姐还觉得自己做的很对呢,要不是人家王家收留你们,大妞在最开始变卖家当养活一大帮人,哪有你和周大夫什么事儿啊?
这个王满堂整天就会挤兑大妞,还重男轻女,大妞的病都是他给气的,这种凤凰男太气人了!!!
大妞的人生也间接说明了,中国社会女的当家庭主妇就活该被丈夫挤兑谩骂,不但要洗衣做饭生儿育女,还要有自己的工作,做女人难,做中国女人可真难啊!
3 ) 很久没看到这样 清新的家庭剧。
我很少写些正评论在 豆瓣儿上, 只是觉得 在自己 汉语能力还没退化的时候多写点吧》。。
元旦看到央视在推荐这部剧, 真心觉得 这种 不温不火额推荐很暖人心啊, 尤其到了年关将之 全家福三个字显得尤其让人心暖。 BTW, 对比 被各大卫视轮J 的楚汉传奇, 我都无力突遭了, 国内拍片有个特点, 越是小制作,越出精良上乘剧。 越是大制作, 越是让人恶心, 号称2亿的 投资,我真的不知道 楚汉传奇到底在让我们看什么, 心里想想,动辄 上百万的出场费的演员们, 多半那部剧很多的钱都贡献给了演员吧。
话归正传, 真心一集一集的追着这个全家福, 看了之前很多人说在为我们的D 拍马屁, 作为一个88年的时差党的我, 真心觉得时代有点变得 我一点也看不清了。
很多人都说 那是在拍Dang的马屁, 但我觉得 真心不是。 记得高中的时候, 我在外婆家复习 备战高考, 文科的我, 在外婆面前一字一句的念着, 中国近代史所要的考点, 于是不停的在外婆面前抱怨, “不就是夸自己好呗...” 待我把我我的书本放下, 当年年近 80的外婆, 老泪纵横。 殊不知我的一句话, 让外婆把我骂的那个彻底, 当时的我, 真的不理解。随着年岁的增长,理解可能变的多了一些。外婆是个地下工作者, 一个人从当年饥荒遍野的河南平顶山 跑到了湖北武汉。 当年的GCD, 尤其是地下工作者, 什么事情都得思量, 都得考虑后果, 外公 在我很小时候就离开了我。 只知道,在外公年轻的时候,为了不连累自己的儿女, 都不让他的儿女跟随他的姓氏, 于是我的妈妈 舅舅 们都随着我的外婆姓。 南征北战的岁月里, 天知道 没有安全感的外婆是怎么坚守着她一个人拖家带口的岁月, 外婆总说, 现在的年轻人一点吃苦的精神都没有,他们那会儿吃的是何等的差, 就更别说有用的了。 现在, 每当我有委屈, 外婆总对我讲, 别哭!女孩子, 别哭, 有什么值得哭的?我想, 这种精神, 应该是从战争年代 那个一个人单打独斗, 一个人面对生死的境遇中 沿袭下来的吧。
我承认, 看着这个剧, 我眼眶湿了好多遍, 我不否认我是个爱国的人, 你叫我五毛也好, 你叫我被XN 了也好,我不在乎。我只觉得走了这么多地方, 却还是觉得那个家乡最好, 那个叫做发展中的国家最好, 而且我知道 它会变得更好。
还有关于 鸭儿的红领巾, 你还记得吗? 我们小时候 当第一次系上红领巾的时候,我们有多开心,是不是兴奋到睡不着觉?是不是开心到 每一天都握着它 到处的奔走相告,我们入少先队了!
喜欢这部剧, 是因为, 每一个角色你都能在你身边找到相应的对应, 王掌柜, 对事业的执着, 大妞虽然有着小姐脾气, 但是却是一个深明大义的人, 海路 把一个时而市侩 但又能知错就改的媳妇儿 演的淋漓尽致。 每个小角色, 都是那么的鲜明。
又想起 第十放映室的一句话, 好电影(电视剧) 跟多少钱的制作一点关系都没有。
T_T 突然想回家了, 什么国外的月亮, 什么唧唧歪歪的假想,我不管。我想要回家, 想要那个说乡音的地方, 想要那个什么时候都能听外婆讲讲以前的是, 妈妈做着过年的珍珠丸子..爸爸 跟我讲要好好学习。
我爱祖国, 真的, 比24年中的任何一年都爱....
4 ) 全家福。人这辈子。
毕竟是CCTV的开年大戏 编剧和导演的功力算的上相当深厚 一批演员也演的十分到位 秦海璐的表演很好,但是也有些缺点,自然不说无妨。
有人说剧情俗套,可是谁的生活不是俗套呢?靠翻花样弄新剧情其实没有多大意义。
面对抉择选择正义和崇高才是生活和人生意义的出彩之处。49年以后 洗脑教育的确够严重的!
麦子和柱子这俩演员演的真心的好。
编剧方面,毕竟是要归拢到主旋律的,但是对红色的赞美应该尽量避免提及,小人物站在政治的一边可能会更能体现生命个体在老城的沧桑和劲道有力,那样故事里马屁味也不会那么臭了吧!
5 ) 《全家福》:品着京味儿过年
(文/小义大道)
看央视一套播出的开年大戏《全家福》让我想起小说《白鹿原》,几代人那纷纷扰扰的人生如一部历史画卷般徐徐展开。平凡人的普通生活随着历史的变迁产生着或多或少质的变化,鲜活的人物性格搭上活色生香的生活成就着别样丰富的诗篇!
依稀记得《白鹿原》里那原汁原味的陕西味道,让人欲罢不能!而《全家福》里的京味儿根正苗红,王满堂那一口的京腔让人听着就舒心。老北京城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出剧将老北京的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变化和悲欢离合向我们全面铺陈开来。得知此剧现在收视率成绩不俗,相信有一半观众都是被老北京的纯正味道所吸引吧!
《全家福》里虽然以老北京胡同里的普通人家为故事基调,但背后却是老北京城的古建筑这样宏大的背景,雕梁画栋的亭台楼阁、庭院内外的砖瓦影壁都向我们展现了京城这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城市的精致与文化。近半个世纪的老北京风貌变化被搬上了大屏幕,历史与城市的关联深深的牵动着观众的心!
1947年王满堂带着风水先生老萧和一干徒弟们为一个阔老太太王府的营造,解放后王满堂接到的第一件工作,就是修建天安门,迎接开国大典!在恢复生产阶段,上级决定,以隆记营造厂为基础,组建一支北京古建工程队,满堂的古建队开始修建东直门和西直门。听着王满堂不断叨念着:天安门、东直门、西直门……这些我们熟悉且目前仍在的名称,身在北京的我们不由得觉得亲切,他们变成如今的模样原来是这么一批值得颂扬的工人的心血和结晶。剧集中王满堂对于北京古建筑的珍惜和爱护,也更是体现了老北京人们对自己城市深深的爱。
撑起这部剧京味儿的是胡同里大伙的那一口口北京话儿,字正腔圆且京韵十足,在他们的话中可以听出老北京们的底气与这个城市的气度,也让整部剧接上了地气,说起话来对谁都称“您”还有满嘴的“儿”话音。剧里的主人公也是个个都颇具老北京人的说话特色,王满堂为人正直,说起话来也是直来直去,从不绕弯和服软:“行了,什么都甭说了”;周大夫说起话来听起来谦逊有礼,实地里却是将炮都放在话里跟老抓着他不放的刘翠兰对质“那是那是,我能跟您比嘛,您多厉害啊”;风水大师萧益土则是满嘴的贫话,但心底却是善良的义气人!很符合老北京人的形象,到现在你在北京的出租车上还能找到一堆跟你乱贫逗你乐的司机!
尽管这是一部平民史诗剧,但剧中人物的人生却并不那么平淡。随着历史的变迁他们的人生也呈现着跌宕起伏的轨迹。王满堂由于历史的特殊原因一人就有两个媳妇:麦子和大妞,他们分别给王满堂生子,在一起时倒也渐渐能和平相处。而王满堂本人是个转不过弯的臭皮匠,一旦认定的事八头牛也拉不回。柱子虽然不是大妞所生,但对他视如已出,大妞表面上刀子嘴却是颗易碎的豆腐心,还有老萧表面上看个圆滑世故的风水先生,却总是为王满堂两肋插刀,是个有情有义敢担当的纯爷们!正是这样的鲜活的人物性格促成了这部戏的平凡不平淡,这些细节的描绘将老北京人的乐观豁达的精神也极大的表现出来了!
深厚的北京历史文化底蕴、世事变迁中的人情事故、鲜活浓郁的生活气息是这部戏收视率的保证。当下大家都觉得年味太淡,老祖宗留下的东西越来越被遗忘,品着《全家福》里的京味儿,相信大家能开开心心的过个大年!
6 ) “全家福”前后24集泾渭分明,应该25集就结束
故事讲到文革结束都很感人,但是后边的故事就像没了故事!平庸乏味,年轻一代都没什么出息,演员形象猥琐,也没有老一辈的饱经沧桑的精彩故事。大儿子柱子贯穿全剧,也没有什么戏,就是个龙套!只会提提反对意见而已,什么事都反对。而叔侄二人共追一个女人的重头戏,看得人直噁心!乱了辈分,有不伦的龌龊之感!人老了不会像中青年人那么对异性的事感兴趣,大谈60、70岁了还没完没了的吃醋、大闹,根本不真实!
7 ) 全家福
这个寒假无事,在家把《全家福》这部电视剧全部看完了。刚才在评论中看到有对它评价不太好,但我看来,觉得这是一部十分经典的电视剧。剧本好,演员演技好,剪辑好,衔接好。 首先说说这个故事,它跨越了半个世纪,涵盖了中国近代史上各个有名的历史事件,如:文化大革命,知青下乡,1977年高考恢复,改革开放,并且最后以奥运会为结尾也起到了很好的画龙点睛的作用。用各个小人物的命运,来阐述各个历史事件对其产生的影响,以小见大。拿坠儿和乔中华的例子来说。中华和坠儿是高中的同学,中华在高中是个干部,经常领导同学们,是个风云人物。后来,知青必须下乡,为了和坠儿在一起,他们一块去了甘肃。高考恢复后,坠儿考上了清华大学,而中华没有参加高考,回到北京后,成了一名售货员。在刚刚改革开放的那个年代,两人的差距还没有显示出来,但慢慢得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的差别就越显明显。坠儿有自己的事业,经常忙碌、加班,有自己的追求。但中华除了上班、下班,就只有打打麻将,生活毫无追求。当王满堂家里开始分配房子时,中华就一直惦记着满堂家的房子,还派自己女儿去当卧底,已经俨然一个小市民的形象了。回首看看,当初的坠儿和中华是多么令人羡慕的一对,但后来,伴随着见识不一样,两个的差距就越发明显。这不是谁的错误,只是一个时代的产物。还记得坠儿和中华的高中班同学多少年后聚会时,那些留在插队的地方的知青们说的话吗?“我们打算继续回去,再也不回北京了,这里已经不属于我们了”。他们曾经是令人羡慕的北京人,但多少年后,他们从插队的地方回来时,这个他们曾经熟悉的北京城,却突然变得如此陌生,格格不入。这其中,心里面的落差该是多么大。时代造就一个人,也毁灭一个人。我们不好去评价什么,因为它是发生过的时代。 再说说演员的演技吧,满堂的扮演者吴刚把王满堂的角色扮演的十分到位,他爱古建爱到骨子里去了。再说说刘姐的扮演者秦海璐,她将一个麻利、敢爱敢恨、善良的刘姐也演得淋漓尽致。一部好的电视剧除了有好的剧本、好的导演,好的演员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了。 还十分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视剧的剧情十分精炼,毫无半点冗余、拖沓。就拿大妞去世的例子来说,只是很简洁的一笔带过,但又恰到好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受,许多好的作品中都会采用以小见大的方式来叙事。以不同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人生经历来阐述这个时代所带给人们的影响。曾经获得“矛盾文学奖”的《平凡的世界》便是如此,而这部电视剧也是如此,看完之后,我们不单是看了一个故事,一个人物的悲喜,更是能看到新中国这半个世纪所发生的事件,它所产生的影响。往往让人嘘唏不已。 很不错的一部电视剧,推荐大家好好看看 12 有用
8 ) 跟陆遥的《平凡的世界》一样经典的作品
这个寒假无事,在家把《全家福》这部电视剧全部看完了。刚才在评论中看到有对它评价不太好,但我看来,觉得这是一部十分经典的电视剧。剧本好,演员演技好,剪辑好,衔接好。
首先说说这个故事,它跨越了半个世纪,涵盖了中国近代史上各个有名的历史事件,如:文化大革命,知青下乡,1977年高考恢复,改革开放,并且最后以奥运会为结尾也起到了很好的画龙点睛的作用。用各个小人物的命运,来阐述各个历史事件对其产生的影响,以小见大。拿坠儿和乔中华的例子来说。中华和坠儿是高中的同学,中华在高中是个干部,经常领导同学们,是个风云人物。后来,知青必须下乡,为了和坠儿在一起,他们一块去了甘肃。高考恢复后,坠儿考上了清华大学,而中华没有参加高考,回到北京后,成了一名售货员。在刚刚改革开放的那个年代,两人的差距还没有显示出来,但慢慢得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的差别就越显明显。坠儿有自己的事业,经常忙碌、加班,有自己的追求。但中华除了上班、下班,就只有打打麻将,生活毫无追求。当王满堂家里开始分配房子时,中华就一直惦记着满堂家的房子,还派自己女儿去当卧底,已经俨然一个小市民的形象了。回首看看,当初的坠儿和中华是多么令人羡慕的一对,但后来,伴随着见识不一样,两个的差距就越发明显。这不是谁的错误,只是一个时代的产物。还记得坠儿和中华的高中班同学多少年后聚会时,那些留在插队的地方的知青们说的话吗?“我们打算继续回去,再也不回北京了,这里已经不属于我们了”。他们曾经是令人羡慕的北京人,但多少年后,他们从插队的地方回来时,这个他们曾经熟悉的北京城,却突然变得如此陌生,格格不入。这其中,心里面的落差该是多么大。时代造就一个人,也毁灭一个人。我们不好去评价什么,因为它是发生过的时代。
再说说演员的演技吧,满堂的扮演者吴刚把王满堂的角色扮演的十分到位,他爱古建爱到骨子里去了。再说说刘姐的扮演者秦海璐,她将一个麻利、敢爱敢恨、善良的刘姐也演得淋漓尽致。一部好的电视剧除了有好的剧本、好的导演,好的演员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了。
还十分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视剧的剧情十分精炼,毫无半点冗余、拖沓。就拿大妞去世的例子来说,只是很简洁的一笔带过,但又恰到好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受,许多好的作品中都会采用以小见大的方式来叙事。以不同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人生经历来阐述这个时代所带给人们的影响。曾经获得“矛盾文学奖”的《平凡的世界》便是如此,而这部电视剧也是如此,看完之后,我们不单是看了一个故事,一个人物的悲喜,更是能看到新中国这半个世纪所发生的事件,它所产生的影响。往往让人嘘唏不已。
很不错的一部电视剧,推荐大家好好看看
陪麻麻看电视。。。不亦乐乎。。。
影壁 各种传奇 种种老手艺人
多年来对秦海璐都抱有好感,并不过分出挑的长相,倔凶偏硬的气质,细致入微的表演,让她在一众工厂蛋糕般的女演员中杀出重围,这部剧里有真实具体的人。
每一对儿都有每一对儿的幸与不幸!!结尾还算是happy ending!!! 飙泪了好多次!!!一龙二凤三狮子,海马天马六押鱼,狻猊獬豸九斗牛,最后行什像个猴。看至42集,别佳说你妈早产是我造成的。我笑死了啦!!
挺接地气贴近百姓生活的故事,有时候从小处着眼讲述的故事也不比长篇巨制差,起码有观众基础呀。
“你们鸭儿真拔尖儿,吃屎也要捏屎尖吃……”o(*≧▽≦)ツ┏━┓碎了【老萧回来那集泪崩了QAQ
王满堂这个人物值得了解哈
感动,鼓掌,致敬。
极具京味儿、极接地气儿、风格清新的平民史诗!比那一堆堆的貌似亲民、实则做作的家庭剧真诚踏实多了,更是秒杀了那些什么演义、什么传奇的古装历史大制作!不过,化妆和角色年龄处理上很是影响观感,结尾也显得仓促了些,其它方面的确做到了精益求精,很精彩的故事,很饱满的情感。
叙事手法有阿甘正传的影子,将国家大事融入在小家生活中,几位主演演技都很棒。唯一的遗憾是年轻演员们到了后期的化妆跟不上,让人有年龄辈分混乱的感觉。
我大中国是有多少好演员……只希望现在的导演编剧老板们都长点心吧。
我是多年来不喜欢秦海璐,可真是被她折服。
这个很赞!去年这个时候和我爸一块看的。。主要是演员赞。。大陆不是没好演员。是好演员都不红。。太残念。。
吴刚是能让人平心静气欣赏的好演员。
打你进这院儿起姐就看上你了
北京青年得了一等奖,这一部戏三等。觉得挺无语的。老一辈的演技都很棒,到二代就虚,小花们演技在线的真不多,没有北京坐地户的姑娘一眼能看出来的那种劲儿。
「补标」10年代为数不多的京味儿剧集佳作,故事立意也好,几位老师表演也超棒。后来还有一部《正阳门下》也还可以。最近几年的《情满四合院》《正阳门下小女人》《芝麻胡同》都是摄影棚出品,试图用低廉的成本向观众贩卖老北京情怀。
整体算是非常优秀的作品,京韵十足,编导演都十分用心,超过六十年的时间跨度塑造了一家三代手艺人在大时代下几十年风云激荡的际遇变化,细节考究,经得起推敲,对年代感的还原比较到位,没有当下市场刻意取悦观众的毛病,演员从老到小,大部分都比较好的完成了角色,尺寸拿捏得很准确,除了吴刚夫妇作为中心人物的核心地位之外,秦海璐饰演的刘姐特别出彩,而姜妍的成年鸭儿因为本子的设定有点过于蔫儿了,最值得商榷的是李滨演的成年门墩太油滑了,火候有点过,而徐飒演的柱子媳妇几十年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也是个bug,戏份上也缺乏展开的发挥空间。另外剧作上到后半段情节分配到几条线的时候显得略微有些散乱,像流水账似的,如果能交叉叙述也许会更紧凑一点。
虐心剧
真心的不错,北京的建筑史,发挥了工匠精神,还特别能体现建国前后的社会情况,超好的一部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