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有些另类的警察电影,另类的都不太象同期同类型的香港电影,香港的警察电影比较卖座的主要是两种类型:一种是动作型电影,卖点是火爆的动作戏;另一种是60、70年代那个警匪不分年代的枭雄式电影,卖点是观众对真实人物的探奇心理!
而这部电影却将焦点聚集在一个普通小警察的日常工作生活中,住着小房子、与隔壁的八婆拌嘴、使用擦边球的方法来审犯人,可以在聚赌的小案子私自放走自己的线人、也可以在贩毒的大案上对自己的发小毫不留情,以死相博!
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基层警察形象树立在香港人面前,因为这部电影改观了不少港人对70年代黑警的形象,也因为这部电影李修贤荣获了金马奖和金像奖的双影帝!
一曲《心事谁人知》道出警察的辛酸与无奈。据说本片播出后,一改五六十年代香港警察的贪污腐败形象,从此李修贤就成为了警察的代言人。总感觉李修贤这样充满正义感有社会气息的警察很有男人味,很符合我心中的警察。没有火爆的大场面、没有对人性的深刻探讨,但本片是走心的,把一个很真实的有血有肉的警察生活展现出来,顺带反映下当时香港的社会。本片主旨没放在警匪大战,而是以警察的视角来诠释如何做一名真正的警察。误杀小孩是全片的高潮,很精彩。本片接地气得展示了80年代那个最真实的港地,很生猛,这点很符合片子。剧本精彩有张力,每个角色都塑造得有血有肉,怪不得当年会大爆。
以前电影台经常重复放,小时候觉得挺难看的。
长大后重新来看,就会发现这也难怪,因为这部相比后来者成龙的警察故事系列,显得更偏纪实。里面角色的言行举止更加合理,更加符合现实,所以估计李修贤在编剧的时候也参考了不少实际原型。
看一些报道说这片扭转了警察70年代在香港人眼中的形象。我一开始就在琢磨李修贤突然拍出这一部片子的动机,结合这种说法,我不禁猜测,该不会这一开始就是一个带有合作性质的项目?当然了,后续带起的警察电影风潮,就不太可能是事先可以预计得到的了。
李也算功成名就,靠这部电影一举拿下多奖。但是票房方面估计就一般了,也很少被提及。警察电影的商业成功还是要靠后来的成龙。
重温这部电影一大原因是后来去了香港实体游玩了,所以想和记忆中的重新对照一下(后续应该还会继续这种重温)。感觉画风确实和目前香港部分还没旧改的区域很接近,就好像时光停住了一样。一股工业冷峻的气息。
我看着眼熟,这截图里位置一开始以为是落马洲那条火车线,后来一查才知道是在观塘。差的有点远……只能说新界那边都差不多一个样吧……
总之能实地去香港还是很有趣的,特别是他们可以部分保留着当年的风味。只可惜就是因为疫情,好几年没去了。
片里几位主要角色的后续发展也都跌宕起伏。演道友出神入化的太保,70岁拿了金像奖最佳男主。当年的小鲜肉艾迪,90年代退隐失联,二十年后现身金马奖纪念活动,重出江湖拍电影。
这就是一部和大奖很有缘的片子啊。
截图留存:
这张是哪?估计还是观塘一带,靠港口的部分。
这家酒楼搜不到信息,也不知道什么来头。
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發佈,確認香港將於1997年回歸祖國,而同一年的香港電影才剛剛步入它的輝煌時期。這一年的電影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麥當雄的「省港旗兵」,另一部是文藝片「似水流年」,巧合的是這兩部講的都是大陸和香港之間的故事,一個是大陸人去香港打劫,一個是香港人回大陸探親。冥冥之中,現實題材的中港情結已被大量運用到港片中去。而今天看的「公僕」,卻又是另闢蹊徑,回歸到香港本土市井,講述了一段有血有肉的警察故事。 李修賢飾演的故事主角叫阿B,是一名香港刑警,從小在觀塘屋邨長大,也算是底層出身,在耳濡目染下養成了一股江湖氣,成年後加入警隊管的也是觀塘,所以在處理事情上游刃有余,擅於變通。這一點和李修賢的經曆十分相似,自小在九龍城寨長大,從小就生活在魚龍混雜的環境,也曾夢想當警察,被家人阻止,最終靠電影實現夢想。不得不說從小的摸爬滾打的確讓李修賢能更快適應世事變化,所以當邵氏沒落後,李能夠很快重整旗鼓,再創事業輝煌。同樣的,李底層出生的經曆也讓這部電影劇本更加鮮活、出彩,這是80年代香港電影人的普遍特徵,庶民市井情結很強烈。香港所謂的市井,一是信鬼神,如片中阿B每次上班,媽媽都會在老公靈位前燒香祈福保平安,下班到家,媽媽都會第一時間將槍鎖入抽屜,既是防盜,也是讓殺器不外露,否則不吉利,之後槍掉地上也就自然讓人聯想會出事的徵兆;二是閒話多,片頭魚蛋婆當著阿B的面罵新聞裡的警察亂開槍,惱得阿B與她對噴,人就是愛講閒話,槓上了就互不服氣,即所謂死剩把口;再如片中警隊掃賭檔前的行動部署會,幾名隊員也開開黃腔:掃魚檔、一樓一鳳……這種看似輕浮,在執行任務時又認真負責,才是真正有血有肉的職業形象,還有那有趣的市井俚語,太保飾演的道友成的那句“人家係龍穿鳳,我係褲穿窿”,盡顯底層人的幽默;三是口腹欲,片中道友成拿了線人費開了一次葷,點的是鵝片、凍蝦、凍蟹、煎蚝餅等潮州菜,外加兩隻啤酒,這種街市排檔盡顯市井煙火氣。不過這類港片特色近年愈發稀有,一是年輕的電影人已很少有那些底層出身的經曆,二是城市化的發展也讓排檔夜市銷聲匿跡。 為了襯托主角阿B的性格,艾迪飾演的新人警察阿傑應運而生,阿傑是個學院派,處事死板,以讀書考試視為升警級的唯一途徑,這個角色對艾迪來說駕輕就熟,82年的邊緣人一開始他演的也是個新人,順帶一提,邊緣人被紐承澤喻為他最喜愛電影,可見香港新浪潮影響之深。片中很好地以幾個故事讓阿B同阿傑這兩個性格迥異的人熟絡起來,第一件事是在警局錄筆錄,阿傑被幾個古惑仔耍得團團轉,而阿B則三言兩語與拳腳相向讓幾個古惑仔老老實實便承認罪行,而錄筆錄時阿傑則打字飛快,阿B則目不識丁,可以說兩人是一個互補的組合;第二件事是查賭檔,阿B帶著阿傑爬水管抄後路,阿B欲拔槍嚇人,阿傑則說唔啱規矩,須寫報告,阿B說大家心照就好,並風趣地說阿傑有錢落袋了(學到經驗了),規矩是死的,人要會變通,包括之後多次的栽贓誣陷式的釣魚執法,也可套用這一道理;第三件事是合作破獲加油站劫案,如果之前幾次阿傑對阿B還心存芥蒂,那麼第三次就徹底讓兩人釋懷了,這也讓阿傑第一次體會到了警察破案的樂趣(晝夜蹲守,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很喜歡他們合照嘉獎完後的對話,阿B說要感謝關老爺,今晚回去殺雞擺酒,請阿傑飽餐。簡簡單單的幾場戲,讓阿傑順利完成了角色蛻變,之後他在處理案件上也變得十分狠辣油滑,這種順理成章式的敘事手法很合我心意。 再講講配角,印象最深的肯定是太保飾演的道友成,在粵語裡,道友即吸毒的人,所以他的出場一開始就是滿眼的黑眼圈,骨瘦如柴,外表猥瑣。太保年輕的時外貌確實不太討喜,但這也成了他的先天優勢,各劇組都愛找他演流氓,印象中道友成是他戲份比較重的一個角色,當年還入圍了金馬最佳男配角。老了之後的太保氣色紅潤許多,戲路也愈發地廣,不再是單一的猥瑣反派角色,印象深的作品有「父後七日」,還有最近的同性題材「叔叔」,都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由於太保的混合經曆(台灣出生,香港生活),所以有得天獨厚的港台通吃優勢,因此在他幾十年的演藝生涯中始終能佔有一片天地。哦,還有當年留著披頭士髮型的年輕的大傻成奎安,剛登場時愣是沒看出來,外形遠看說真的還挺帥,可能真的是五官太兇了,所以後來就成了所謂的香港電影四大惡人之一,片中他被塑造成了很能打的形象,硬生生打死了道友成。 再是金興賢飾演的警長鐘Sir,為什麼要講他呢,因為這部電影讓我對他有了新發現,從我開始看港片開始,印象中金興賢都演奸角居多,像「天地豪情」裡面的董世鋒(劇中萱萱的哥哥),「洪興十三妹」的阿豹,全是清一色的反骨仔。在本片中,他的老練警長形象竟也深得我心,翻看一下他的作品記錄,原來早在79年的「點指兵兵」中,他就已經飾演過老領導形象了,而且我都幾中意佢把聲,很好聽,不知道為什麼後來進了TVB就變成壞人專業戶了。 片中飾演黑仔的黃柏文戲份也很重,當年還發生了一段小插曲,金馬獎一開始聯繫他說他將提名競爭最佳男配角,結果又說是個烏龍,最佳男配的競選人實際上是飾演道友成的太保,好在最終也沒讓太保得獎,否則就很尷尬了。黃柏文是李修賢的股肱重臣,很得李修賢器重,後來很多李修賢監製的電影都由黃來當擔導演,其中最為人熟知的就是周星馳的處女作「霹靂先鋒」,後來隨著李修賢逐漸淡出電影行業,黃也慢慢消失,當他再次出現時也變成了TVB的專業反派。在本片中,黃柏文演的黑仔是有點情感矛盾在裡面的,首先他同阿B是由細玩到大的好夥伴,結果一個做兵,一個做賊,好在阿B自小的經歷讓他帶了點江湖義氣,偶爾還能照顧到黑仔,黑仔也是很尊重他這個兒時的大佬的,但是阿B對他一直有一個底線,不許殺人販毒,結果黑仔還是明知故犯,加上陰差陽錯地牽扯到道友成的死,讓其走上了不歸路,同時也讓阿B在追捕他的過程中因誤殺小孩而一度沉淪,這裡又要插一句那場追捕戲了,全程在屋邨巷口的棚頂追逐,十分驚險刺激,也算是名场面。 片子的最後,讓觀眾又一次領略到了新浪潮風格的犀利,當最好的拍檔阿傑被兒時玩伴黑仔槍殺,痛苦的阿B拿著手槍一口氣將五發子彈(之前一發已打傷了黑仔的腿)全打向了黑仔的身邊,每一聲都讓人震驚,也點醒了電影標題「公僕」二字,不被情緒帶著走,讓法律來制裁惡人,還記得之前有一段街坊小女孩被人姦污,惱怒之下的阿B差點就亂拳打死了那個強姦犯,當時魚蛋婆又多口了句“警察打人啦”,阿B憤而回應“我宜家唔係差人,我係哩喥嘅街坊!”(我現在不是警察,我是這裡的街坊),而結局的現場,他沒將子彈打到黑仔身上,那麼那一刻,他的身份就是一個公僕,有血有肉的公僕。
算是开创了之后20年的警匪片风格流派,自此以后,李修贤的差人、太保的道友、黄柏文的恶人算是定了型,亦是成就经典。每一条线索都埋得非常好,诸如鱼蛋婆等许多细节都很有趣,结合背景看当年观塘的公屋同工厂区的底层人民黑白道众生相,所透出来矛盾就不止浮在表面上的这些这么简单了。特地看了一下,音乐是一位叫威林的人做的,个人感觉非常棒。
又来到童年回忆录~作为李修贤唯一一部获得金像奖影帝的影片~本片无论是配乐还是剧情都令人拍案叫绝~李修贤在片中扮演的警察在擒拿匪徒过程中 意外枪杀了一个小孩 是本片一大震撼人心的片段 罪与过 人民公仆与平民百姓之间的碰撞 一旦牵扯到 究竟孰对孰错
水准很高的剧情片,演员了不起,李修贤、太保、黄柏文(对比2里的好爸爸警察)都展现了不俗的表演,B哥误杀小孩回到家里坐立不安和开篇亲妈妈的自如形成对比,巴掌大的客厅也很有味道。小孩中枪的翻滚好有力度。强奸幼女的伏笔草蛇灰线,叹现在剧本逻辑不通。艾迪有双小鹿的眼睛
阿B忠于职守,依靠线人屡擒罪犯,但暴力让街坊大肆吐槽,搭档阿杰看出B哥的好处,一心向其学习。一次追凶发生意外,阿杰被砍,一小孩被误杀,阿B失魂落魄,决心铲除黑仔和红番两大团伙,但阴影仍挥之不去…
真是個百花齊放的時代,連李修賢的自編自導都能帶出難得的寫實意味,不知深諳警隊操作的李sir,又如何看待當下的警隊呢?拍攝地多是早已逝去的觀塘舊區,熟悉又陌生的風景,令人感慨。
初生牛犊的菜鸟艾迪搭档老到油滑的老鸟李修贤,如此设定并不新鲜,但本作却成为李修贤现实主义警匪片的集大成作:在富有烟火气息的上下村,一身运动短裤的干练刑警李修贤自如而又巧妙地维持着灰色地带的生态平衡,他与两个小帮派的老大打成一片,半开玩笑地让他们的小弟猜拳认领凶器,对毒虫线人太保则是恩威并施又信任有加(因为他的线报在加油站连等好几晚)。但街坊幼女被奸使他失控,而太保被杀则把他推向愤怒深渊,他在追击黄柏文的过程中误杀幼童被暂时停职,这一系列事件看似偶然,但其实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宿命使然。他试图「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可控的罪恶「网开一面」,却逐步滑向失衡的边缘。虽然最终以搭档艾迪的死亡实现了自我救赎,但对警察工作也失去了积极性与把控感。太保与李修贤的表演都扎实到位,短发的庄静而好漂亮。
争大排档争到劈友;暴串道友潮州名菜;棚户屋顶大追逐;掏枪与否罪与罚;同一屋邨长大的警匪街坊情,今天谈笑风生,明天拔枪相向;没想到是一部严肃社会关怀作,每个人物都很立体,算不算李修贤的最佳表演作?
引用《皇家饭》里最后一句台词:“这碗皇家饭没那么容易吃啊”。前60分钟铺垫,到失手打死小孩阿B崩溃推向高潮,李修贤个人最佳演出之一,作为编剧剧本也编的相当有水平。
蓝光重刷。李修贤自编自导自演,拿了金像和金马的双料影帝,本片是他现实主义警匪片的成熟之作,而他的创作由写实而入变态cult,倒也顺理成章。本片另一特色是设置了一个细密的生活环境,从李修贤与母亲同住的旧公寓(每天还有老娘锁枪),到山上村和山下村的老大(亦是李修贤发小),再到形形色色的街坊,配上诸多纵深摄影和没什么破绽的殴斗场面,营造出真实而逼近的临场感,也为李修贤的境遇添了一抹无法挣脱命运(环境)的宿命感。误杀儿童的桥段很有趣,在《杀手没有假期》等欧美电影里也出现过,但本片的人物并无为此寻死觅活的宗教情节,经搭档开导后就顺利走出来了,而且也得到了行政层面的宽宥,这个对比值得注意。全片表演都很妥帖,尤其太保的毒虫一角,最终李修贤发现自己周围的搭档、发小和无辜儿童尽数死去,意兴阑珊之态亦是对公仆的解构
片子一般,但不得不说当时的港片就是豪爽,几段打斗追逐直接街边硬上,“群演”的表现那个“真实”啊。话说李修贤真是靠电影圆了警察梦,这类黑白通吃的油滑警察是他的拿手戏了,可拿奖嘛,还是多得早期不大成熟的评审制度吧。另外我找不到原声版,只能将就看配音,而且连字幕都没有,不过画质倒挺清的
警察专业户,无懈可击,配角都出彩,腻害。跑龙套的成奎安,那时候就已经是大傻了。
李修贤通过这部电影拿到了金像奖影帝。打死小孩居然无罪?李修贤自编、自导、自演。
7.8;差人唔易做
影帝,您的身材真的适合这样拼命露大腿吗?
让李修贤化身警察代言人的电影,果然经典!铺垫了一个小时,还以为本片只是普通的警察抓贼,没想到一场误杀的戏极其震撼,结尾也没有很happy。片中也说了,既然选择这份职业就得承受其危险和压力,但现实里真正的好警察,拼命的警察,正直的警察,不知道又有多少。影片故事精彩,表演一流,尤其是太保的瘾君子形象,演得太好了,配乐也加分,唯一让我想笑的是那个年代大老爷们穿的小短裤,骚得不得了。
更真实的警察生活
香港电影几十年来最离不开的一个职业就是警察 这部算是少有的严肃刻画警察这个职业本身的电影 还不错 不美化 不丑化 基本上做到了客观 李修贤那双料影帝拿的实至名归
“如果我没尝过杀人的滋味,我就一枪打死你。”演的真的好,被警察这个角色限制了演技,他另一个让记忆犹新的角色是碧血剑里的金蛇郎君233但是看完这个不得不说双料影帝实至名归。这片子看起来太市井,太有生活气息了,刚开始黑和白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可是随着故事的发展,黑白也越来越分明,阿成这个角色,说真的为了钱尊严都不要的人现在也有,只不过外表更光鲜些罢了。
鐳射藍光,9分。港片進入80年代全盛類型化,每年僅餘的那幾口貼近現實的粗茶淡飯,還要做成警匪片,蠻不容易。此片略帶傳說性質般地流傳到今天,勢必有個好故事,於是期待李修賢把故事講好就行,結果驚喜在,原來他真的有導演意識。前60分鐘是近乎白描前線警員的工作與生活,捉下賊,吹下水,收工落街大排檔。看不到什麼壓力,瞧不見什麼危機。冇嚟正經作為外化的工作狀態,警察和古惑仔貌似沒有多大差別。直白點,好似都一樣甘賤格。直到打劫油站一場戲,劇力的陡增,連帶鏡頭語言開始豐富,就開始牛逼了。警與匪的分裂,從油站這場,你打劫,我拉人,是立場的對立。其後數個突發的情節點,展現警、匪的矛盾,從立場,深化進良知,最終作用在選擇和行為。角色和情節,穩紮穩打,步步到位。太保36年前已張顯影帝魅力,從鏡頭中瞥見李修賢對他的重視。
中文里的公仆就是天之徒,让李修贤这种自然气质的人去演再合适不过了。庄子称自然为神明,神是心知,明是智识,透过心知去用智识,才能无往而不为,至高明而道中庸。李修贤自然也是在流俗中不同流俗的演员,看看《夺舍》里蔡少芬痴迷的眼神就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