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这部日本年度最佳电影,让我想起了张艺谋的《活着》
上周网络上流出了两部我期待已久的动画电影片源,其中之一是由京阿尼制作的剧场版动画《声之形》。在日本上映8个月之后,本片终于确定引进大陆院线,传闻定档9月17日——距离本土上映正好一年整,对于影迷来说,实在是等得太久了。
考虑到电影的BD/DVD已经发售、网盘资源满天飞的情况,恐怕票房成绩不会太理想。不过话说回来,去年新海诚《你的名字。》国内票房5.7个亿不但让国内版权方赚得钵满瓢满,也推动了一波日本动画电影的引进热潮。片商有钱赚,影迷有片看,这种正向循环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有机会,还是去影院支持一下正版吧。
相比《声之形》,今天要说的另一部动画《在这世界的角落》显得有些冷门。由于题材涉及政治敏感,这部电影引进的可能性无限趋近于零。但是在日本国内,本片却收获了极高的口碑评价。电影旬报将其评选为2016年度最佳日本电影——这也是时隔28年后,动画电影再次拿下日本最具权威性的电影奖项。(上一次得奖的动画电影是1988的《龙猫》)
除此之外,《在这世界的角落》还收获了2016年度观众满意度第一、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动画片等诸多殊荣。本片最初只在63家影院公映,后来因为好评如潮才又增加了50所影院的排片范围,并在一天时间内通过网络完成了一千亿日元的众筹用于海外发行和推广。
这部从2016年众多日本电影中脱颖而出的黑马,究竟好在哪?在看过全片之后,我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电影从一位普通日本女性的视角出发,描述了在战争时期努力生存下去的故事。题材上和高畑勋的《萤火虫之墓》有几分相似,都是通过普通人的苦难反思战争的残酷和盲目。
电影上映后,口碑遭遇了两极分化。打高分的观众表示本片情感细腻真实,令人动容。而另一方面,不少人却认为此类电影有为二战发起国的日本洗白之嫌,以主角们的悲惨遭遇博取同情,却忽视了战争给其他国家人民带来的创伤。电影上映后,在豆瓣的评分一路从8.9降至8.1。在日本雅虎电影网站上,也有很多日本网友提出了同样的质疑:电影里所描写的苦难,都是自作自受罢了。
角度决定立场,《在这世界的角落》的确没有摆脱这一局限。其实全片看下来,并没有旗帜鲜明地反对战争,也没有刻意去洗白战争。影片讲述的,仅仅是一个战争年代下,普通女子的生活故事。
女主角的北条铃18岁那年就从老家嫁到吴市的婆家,以新婚妻子的身份开始了平凡的生活。
天性傻白甜的小铃刚到婆家就闹出了不少笑话,她就和那个年代无数平凡的女性一样,善良而朴实。虽然有些笨手笨脚,却也勤快地围在公婆身边经营着家里的生计。战争这个词对于像她这样的普通百姓,显得陌生而遥远。
电影里有几个特别触动我的情节, 一个是小铃和丈夫站在田间远眺停泊在港口的大和号,身为书记员的丈夫自豪地向小铃介绍着这艘世界最大的战舰,而小铃关心的反而是几千名船员洗衣做饭的问题。和千千万万的普通百姓一样,对于小铃来说,一家人的衣食住行过日子才是最重要的事。
在从小喜欢画画的小铃眼里,就连天空中的炮弹也骤然幻化成了一朵朵水彩。这固然是一种浪漫主义的手法,但其想表达的,同样是普通人对于战争的陌生和不解。
另一个场景发生在家中,两个凶神恶煞宪兵发现小铃在画本上临摹海岸线和军舰,怀疑是间谍而找上门来。待两人一顿训斥离开后,婆婆、嫂子和丈夫非但没有责怪小铃,反而捧腹大笑起来。
"小铃明明就是一个单纯的傻孩子,陆军这些蠢宪兵啊,居然会怀疑她是间谍,这种人要怎么盗窃机密呢?"
象征着国家的宪兵,在现实生活面前显得既可笑又微不足道。影片用一种幽默的方式讽刺了这场战争的主导者,让观众的目光重新聚焦到了本片的核心,也就是普通人的生活上。
理解了这点,你就能理解小铃的所作所为和喜怒哀乐,都是为了这个家庭和生活。
物资稀少吃不饱饭,小铃就向邻居请教,用野菜鱼干也能精心烹制一桌子饭菜喂饱家人。
美军飞机撒下的劝降单,与其上交不如做成厕纸更有价值。就像小铃说的一样,什么都利用,持续生活下去就是我们家的战斗。
和谁战斗?说白了,还是和战争带来的苦难在斗争。谁不希望平平稳稳地过日子呢?可是战争一打响,昔日稳定的生活成为了泡影,甚至连这个家都变得支离破碎。
所以当燃烧弹从空中落入家里,大家都忙着逃命的时候,只有小铃不甘心地回头,然后拼了命似地找布团拎水灭火,就是因为不想失去这个唯一的栖身之地。
所以在听了天皇的停战广播后,小铃先是不敢相信,随后是抱头痛哭。因为这场战争,自己已经失去了太多太多,而随着天皇的一句停战公告,一切都成了过往云烟。那么,这场战争的意义究竟在哪呢?既没有取得胜利,反而让孩子失去父母,普通人无家可归,让城市夷为平地。小铃的泪水,不是因为战败的不甘,而是对这场无意义的战争的无言控诉。
在看本片的时候,我止不住地想到了张艺谋的《活着》。两部电影都是以小人物的生活为主线,反映身处的时代变革。当然,《活着》的背景跨度较本片更加长远,人物细节更加丰满。但是两者对于普通人身上的善良与隐忍的一面的展现,是心意相通的。
难能可贵的是,《在这世界的角落》自始至终没有刻意强调主角是战争受害者,就像《活着》未曾直白地批判过时代一样。他们都说历史洪流中的小人物,但也都坚韧顽强地生存着,接纳着。
电影结尾,小铃和丈夫在战后重新团聚。两个人背着在路上遇到的孤儿,一起向山下的万家灯火慢慢走去。
这就是生命的韧性。
如果这篇文章引起了你的兴趣
欢迎关注一个看心情更新的的公众号:怪谈Kwaidan
2 ) 电影品质的好坏,是高低之分;政治倾向,是左右之分
DS被封号了。
电影对谁负责?
电影对创作者负责。
创作者对投资人负责。
投资人对票房负责。
票房是什么,票房是money。
money由国家来负责。
这里根本没有涉及观众,所以同理得证,电影什么时候需要对观众负责啦?!
很多电影不想得到恶意差评。
我同意,差评可以,但坚决抵制恶意。
不过其实大部分差评真的是善意的。
什么?!善意的恶评,那我就更不需要了!
行吧,那你就别说话了!
《世界角落》让我想起了罗伯特麦基《故事》里面有一个篇章中提到的“故事设计的政治学”。
文章有提到:“在理想世界,艺术和政治无任何瓜葛。但现实中,他们彼此不可能相安无事。”
这也是《世界角落》争议最大的地方,该电影的话题在国内战争罪行反思的讨伐甚至超过了电影质量好坏本身。
以大聪来看,电影品质的好坏,是高低之分。
政治倾向,是左右之分。
如果把上下和左右区分开来,大家是不是可以明朗一些。
但《故事》说了,上下左右如同现实的三维世界。没办法真正区分。
所以《世界角落》的导演,玩得一首好牌。抖得一身高级。
他其实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如果大家那么积极去讨论《世界角落》的反战态度问题,倒不如也花些时间思考一下国内导演有一天能不能用这种思维方法拍出这样的电影,也刺激一下日本呢?
别再拍“手撕鬼子”,不高级。
3 ) 看看雅虎电影的日本观众是怎么说的
当然,出于我的个人立场,只选了差评。日语很差,翻译得不好还请谅解。
1.偷袭珍珠港就是从吴市开始的,偷袭成功后市民排成长队提灯欢庆。这不是灾难,这是报应;
2.主妇形象的描绘是一派胡言。主妇(包括儿童)在战争后期根据国家总动员法,都是战斗单位。她们进行着有组织的竹枪训练,还收集燃料支援战争;
3.日本对敌国所作的恶比这残酷百万倍;
4. “平民被迫卷入战争”这种电影基调是一个巨大的谎言。(战争)给这个世界的灾难就是从吴市开始的,就是从吴市的市民开始的。
5.日本的民众明明对南京陷落欢欣鼓舞,这个虚构的剧本简直让我眼瞎。电影旬报史上最大的污点,说是日本电影史上的犯罪也不过分;
7.本片中的丈夫(周作)工作的地方参与了慰安妇的管理;
8.这部电影忘记了日本曾在中国重庆长达数年的狂轰滥炸;
9.忘记日本的侵略历史,厚颜无耻地只描绘受害者。对于称赞这部电影的无知者,我感觉历史正被渐渐遗忘。
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出了。原网站对这部电影的评分如图,大家可自行感受:
至于我,对这部电影并没有什么想说的。既然女主能喊出“我还能继续战斗”“不要向暴力屈服”这种话,我除了“战你妈X”以外,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看到两年前的评论到现在已经挤到词条首页了,还是有点小高兴的。
最近看到一篇来自知乎的高质量回答,图文并茂地描述了二战时期日本女性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有兴趣的不妨参考:
二战时的日本妇女反对战争吗? - 寒岫冷月的回答
4 ) 忆起旧时晴朗夜晚的萤火虫,你是选择凝视那片风中的闪烁还是执意要掌握其中的几扇翅膀?
在我看来,导演选择了后者。他努力的扑向那些微弱的光,似乎握住了一只,又飞走了两只。
坐了十个小时的飞机下来我来不及睡,急匆匆赶去看等待了很久又快要下线的《この世界の片隅に》,却没能在冻死人的百老汇影城里忍住困意。散乱又散乱的故事如催眠的铜钱洞,惹人全神贯注地堕入睡眠。明明,我是这么爱这部同名的漫画,爱到可以在阅读的时候忘却漫画中主人公所在的国度和时期所追求的正义正是建筑在那个时期我的祖国的血肉之上。
是漫画所描绘出的那些微弱的平凡的可爱的人民,让我能够放开历史,跟随他们走向那个拥有一个西瓜就很幸福的年代。以野菜和智慧做料理,以勤奋和辛劳为乐趣。我和他们一起担心,是否姐姐再次烧焦了米饭。和玲一起在繁华的街道上荡失路。甚至和他们一起眺望远方的大和号。
电影看到一半的时候,我无法控制的不断回忆漫画里的细节并与之相较,对上的细节愈多,电影里美丽的色彩和景色都显得愈发黯淡。
配音呆板无趣,人物关系交待不清,太多细节可以吐槽,很多处如果未读原作根本看不明白,平凡人一生琐碎却处处有趣,电影导演难以取舍这可以理解。让我不能接受的是,电影选择了一个地方作为全片的最高潮并加上了漫画里没有出现的台词。故事中主角一家人在听完天皇宣布战败的广播后,女主角激动大喊:“不是应该战到剩下最后一人吗!?”这一句漫画里也有,女主角接下来说的是:“还都有手有脚,这种结果我没办法接受。”而到了电影里,变成了女主角接着喊说“我还有一只手和一双脚!”(她那擅长画画的右手在和侄女一起外出的路上被炸掉了,那天侄女被炸死,牵着侄女的右手也没了)然后他们感慨,正义就这样随风而去。可这样的正义是什么正义?如果这样的正义得以声张,那被侵略的一方的正义又去何处寻?
我无法忘记漫画中我所记得的高潮部分,是女主角和丈夫背着在广岛捡来的孤儿走在回家的路上,灯火摇晃,夫妇倆在闲聊,孩童渐渐睡去,而家就在前方。
平稳安定的日子,微笑着活下去
战火纷飞的时代,微笑着活下去
战后疮痍的大地,微笑着活下去
家就在活下去的人的手里,在世界的任何一隅
台版漫画的序里 苏微希先生有几句话我觉得写的特别好:即使是那样足以撕裂生命的挣扎,在河野老师的笔下仍然波澜不兴,仿佛再大的苦难与风暴最终也就是一杯热茶可以包容的云淡风轻。
昔日的日常是今日的无常,今日的日常在昔日却是不可企及的想望。
所以在この世界の片隅に
无比珍惜
5 ) 你可以说它格局小
用如此温情又克制的语言去表现战争中艰难前行的普通人,这样的影片很少见也很难得。 天真善良的女主人公铃、时刻保护铃的丈夫周作、自强自爱又能干的姐姐径子、互相扶持的淳朴乡民、乱世中沦落至烟花柳巷也心怀感恩的绫……他们经历过无数伤痛,却始终能够重新笑对生活,在守住自己一方容身之处的同时不忘善待他人,始终不放弃爱与被爱,这简直就是一个残酷战争里的童话故事。 在这么美好的世界的角落,有这样美好的一群人,却发生了这么多悲惨的事情,罪魁祸首是什么?当然就是战争。 很多人批判影片对战争的立场有问题,我实在不能认同。主人公生活的地方隔三差五拉起防空警报,物资和粮食极度缺乏,在田边随手画副画被宪兵怀疑是间谍,目睹身边人流离失所痛失亲人,甚至自己也因战争失去至亲、终身致残。试想一下,生活在这样环境下的人们,不会从内心渴望和平?不会厌恶和恐惧战争?影片没有摇旗呐喊它的反战立场,却无时无刻不在暗暗控诉着战争带给每个人的苦和痛。 还有很多细节也表达了这些最底层的民众对于战争的看法: 1.铃在画小兔子跳跃海间的画时,对水原哲说,“我把哥哥让给你好了。”水原哲立马说,“不要。我们男生中有规矩,看到你哥就赶紧跑(可能因为他哥爱欺负人所以被大家排挤了)。”但他马上又说,“不过大概也比进了海军学校,葬身大海的哥哥好多了。” 2.铃嫁到北条家后,跟婆婆一起清扫房间,翻出以前姐姐的洋装。婆婆回忆说,“那时候还是太平盛世,为了保卫和平要裁军,你公公和附近许多人都因此丢了饭碗……那时候觉得天要塌了,还真怀念那时候为一点小事就发愁的日子。”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现在(战争时期)比那会(和平时期)要痛苦得多——丢了工作对于这些村民来说,当然是关乎生存的大事,可是与战争时期所面临的生存困难相比,还真不算什么。 3.铃随手画舰队被宪兵看到,随即被抓回家确认身份,还被认为是间谍。宪兵用洪亮严厉的语调说,(铃)看起来老实,实际上不知道在盘算什么阴险的计划吧。还断揣测铃可能会利用丈夫的身份盗取军事机密,而此时姐姐和婆婆拼命忍住笑。周作和公公回来后,大家更是笑作一团,嘲笑陆军宪兵的愚蠢,竟把这么单纯的女孩当作间谍。 这个事情可以推测出,民众是有宪兵队在监视着的,如果有人真的公开表达出了反战情绪或意识形态上的敌对,是会被“查水表”的;而动画里一家人坐在一起放声大笑,更是讽刺了这个代表着日本政治意识形态的存在是多么荒诞无理。 4.铃和欧巴桑们在收音机中听到天皇玉音,这时铃表示不能接受投降,气愤地说,这不是一开始就做好觉悟的事吗。不是说要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吗……之后打水跑去田里,发现姐姐躲在一旁为死去的女儿哭泣。铃这时候想,我们的过去,就这么烟消云散了。我过去认为合理的东西,我为之忍耐的理由,全部都没有了。 这是影片中最有争议的一段对战争看法的表达。在我看来,这段铃的独白恰恰是整部电影中最鲜明的对战争的讽刺。 铃为什么如此气愤甚至不愿意投降? 她的哥哥、外甥女、父母因战争而死;因为战争,她差点失去了唯一的安身之所;因为战争,她不得不与老公分开,背负起守护一个家的责任;因为战争,她每天担惊受怕,为柴米油盐操碎了心,看尽了世间的生离死别,只想努力地活下去。天皇只需说一句投降,而她呢,所有付出、苦难,所有亲人的死,都是为了什么?她用来麻痹自己的信仰和支柱在这一瞬间都坍塌了。 ——是你说的要战斗到最后,所以我们有了这样的觉悟:即使没有食物,我们也会去寻找野菜充饥;即使失去了自己的住所,我们也会在防空洞中存活;即使失去了亲友和挚爱,我们也会重新振作。
——你现在说要投降,那我过去付出的算什么?我死去的亲人算什么?我拼命忍耐,拼命守护的理由是什么? 同样,姐姐为什么在这个时间为自己的女儿哭泣?因为她觉得女儿白白死去了。
——既然战争可以这样轻易地结束,那为何不早一些投降?这样就不会有那么多牺牲,女儿就不会死了。
这也是影片最真实的地方,所有人物的认知和行为都符合他们的身份、地位,也没有超脱他们的时代背景。你怎么让一帮连真实情况都很难得知的乡民(从动画中很多细节可以知道,真实的战况是不公开的,很多民众得到的消息都是相关人士透露只言片语,再口口相传)去反思这场战争的起源是否正义?你怎么让一群连自己生存都顾不上的人,去思考在他们的支持下杀了多少看不见摸不着,还被官方敲定为“敌人”的人?
《在这世界的角落》选择了这样一个小地方,小人物的故事,试图用关怀又不失理智的平视的视角去还原历史、反思战争。你可以说它格局小,不够大气,没有跳脱出一个时代的局限。但你非要揣测导演是不是居心叵测,或者想让所有日本二战题材电影都要来个认错,未免有点自作多情。
导演没煽风,你就自己点了火,某些人还真是易燃易爆炸。
6 ) 不能认同,但可以看看,了解下日本人怎么想
作为电影迷,我给八分。 但是作为中国人,或者只作为知道点历史,一个价值观还算正常的人,我只想给它负分。 片中身为侵略国国民的日本人,只展示了他们由于战争而来的苦难,女主在家破人亡,国家宣布投降后愤恨不平,流着泪问怎么能屈服于暴力。 当时中国满目苍夷,多少中国人死于他们的亲朋之手?而且是充满屈辱的死去。 电影里怎么可以完全忽视自己国家给别的国家带来的灾祸苦痛,怎么可以只显示自己的痛苦还觉得屈辱不公?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我同情作为一个屁民,被大势裹挟,所承受的一切苦难。 但是我一点也不同情,一个毫无歉意的背负了罪孽的国家国民。 想起血战钢锯岭中一个中弹的日本兵抱着美兵等炸弹炸开同归于尽的画面。 我想,他应该算是个英雄。 但是,为了一个错的事牺牲的再多,也不高尚。
与同样以二战为背景,日本为舞台的《萤火虫之墓》完全不同。以“轻松笔调”描述着,人间地狱里一家人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但却绝非美化战争和否认历史。而是不再被天皇=国家意识形态绑架,民众的主体性显现的瞬间,也是人性光芒闪耀的时刻。#后吉卜力时代的到来#
粗体大字的艺术动画片(比如飞字幕)。情绪完全碎片,拒绝生硬煽,而是循循善诱,把观众带入俯瞰吴市军港的山坡一角,遥远地接收感伤。如动画是对电影/现实的加工处理,影片不断围绕这种修辞做文章,几乎不见对战争的传统表现。想起阿巴斯的一首短诗:这条路 多年以前 就被遗弃 但野花似乎 一无所知。
日本人看了可能会感动,但是给我的感觉就是责怪打败了一样。特别是最后女主角知道战败后竟然痛哭说自己还有左手和双脚可以去战斗,自认为合理的东西,一直忍耐的理由,不应该因为暴力(广岛原子弹爆炸)而屈服。简直可怕。
世界太凶恶,我只愿与你在这世界的角落安守小小的幸福,当漫天火焰下的拥抱还不算太晚,当满目疮痍化作笔尖灵动,当我们穿越了生死才领悟到相逢的可贵,永远能认出你,活着永远最珍贵;以烂漫想象熬过艰辛战争,田园牧歌上方笼罩的阴霾,另一种视角的反战态度。
有时候会想,历史课本上的一句话,背后是那么多人的故事、那么多人的一生啊
就算是旬报第一我也应该先看简介的...又是二战卖惨 我要生气了
以为把自己包装成受害者就可以心安理得地白描底层的苦难,完全看不到有关战争的反思。岛国真是细思恐极。
整体很可爱,但是女主在玉音放送后的几句话太让人失望了:“难道就这样在暴力中屈服了吗” What???明明是你们小日本先侵略别国的好吗??从不反思国家做过的非人的事,只会拿自己老百姓的伤痛来卖惨
铃最后说“怎么就屈服了怎么就不打了”,其实不难理解。那就是一个普通人面对一场荒诞剧的最真实的愤怒和爆发。吃了那么多苦,死了那么多亲人,都算啥?天皇那么有觉悟早干什么去了?这比“天皇的御厨”里表达的情感要正常多了。(受了好多罪还要说天皇是无辜的是要救的。看了要吐。)
天皇广播之后女主角铃说的那几句话,感觉憋很久终于说出来了-“唉,如果二战赢了多好,怎么就输了呢。”诚然老百姓受战争侵害最重,但是战争并不是通过截取普通人生活切面就可以完事的议题。尽管的确有些打动我的细节,可这么多年了,这个国家自作多情的比惨洗白之路从未放弃。
周作真是温柔啊
我要是日本人会哭晕在电影院吧,但抱歉身为中国人完全感受不到任何情感。能年的配音很无语,更无语的是小学时期的角色也让同一个人配音,那个女主蠢慢的让我恨不得早点飞出电影院。
日本人真的很坏 大家千万不要被眼泪模糊了真实的历史
真的是很美的故事,为你们的战争观扣一星
和黑木和雄的名作<明日>比较相似,完全日常化(全片方言)的战争岁月,由于是动画的缘故,色调更加朴实,更贴近当时田舍百姓的思想境界,在努力活下去的百姓身影下,战争只不过是背景。片渕导演当年<空想新子>时就印象深刻,这次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另外,更重要的是:能年回来了!
奶奶家偷吃瓜瓤的野孩子,再遇见已是烟花柳巷着和服的风尘女子;海边把浪花当成白兔的男同学,再遇见已是皮肤黝黑将远行的海军小将;桥上篮筐里看穿一切的小哥哥,再遇见却是相许一生不多言的温柔男人。而那江波的白鹭、入水的砂糖、飘散的蒲公英,融化进那年的雪。随着一场无意义的白光,再也遇不见。
(7/10)很平静的一部片子,没有什么过度煽情。很多人是因为我十年前写的《批判再见萤火虫》关注了我,但其实随着时间久了我的看法也有了一些改变。反战和反暴力时,其实解说打架的“害已性”(你会被打断左腿、右腿、四条腿、还有中间那条腿)要远比鸡汤道德说教“不要打架哦,因为这样人品不好”来得有用……
堪称日本版《活着》,被大时代碾碎,又被大时代抛弃,连一株异乡来的金色蒲公英都舍不得采摘,却因侵犯他国而遭受灭顶之灾,“我们的过去,就这么烟消云散了”。
跨越时代,无关政治,残酷到骨子里的反战主题,放之四海而皆准。被卷进战争浪潮的平民,被打破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一切突然发生,一切又突然结束,失去的无可挽回,却不知向何处控诉。所幸的是,还活着。
2017.01.10:《在这世界的角落》是 1988年《龙猫》之后,第二部登顶日本旬报十佳之首的动画片。值得一提的是,同样是宫崎骏的作品,1997年《幽灵公主》旬报十佳第二,2001年《千与千寻》旬报十佳第三。→2017.05.17+18:第40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提名的五部最佳动画电影看罢,最喜欢的还是《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