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狭窄的艺术
狭窄的艺术
———也谈《The Darjeeling Limited》
By:Viviangore
Wes Anderson可以称得上是鬼才导演,从年轻的岁数到精灵的长相再到几近怪异的言谈举止无处不散发出鬼才的气质。《The Darjeeling Limited》(下简称《TDL》)虽然被评为导演“毫无创新的重复”,意指不过是把他在《The Life Aquatic》中耍的把戏从水上搬到了火车上。在我看来,《TDL》在细节处理上仍然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很难想象影片出自一位金牛座导演之手。
首先想提及制作人员演员阵容。善用熟人的Wes Anderson 从编剧就用熟人,除了他自己和演员之一的Jason Schwarzman还有Roman Coppola,Roman 正是Jason的表哥,而Wes Anderson 于Roman Coppola 和Sofia Coppola 兄妹又是好朋友。在演员的甄选上,戏中客串的那个倒霉的没有赶上火车的人Bill Murray也是Anderson 的爱将,而Owen Wilson是Anderson的老搭档了,他在片中饰演一个刚刚出车祸全身上下都伤痕累累的忧郁的家伙,造型奇特,全脸包着白色的纱布,一幅无辜的样子,眼神迷茫。他成功的诠释了一个喋喋不休的人,在片中台词最多。Jack Schwarzman是自己写自己,他诠释了一个小说家,把角色处理的活泼古怪,又有点孩子气。而最突破的是Adrien Brody, 这个生得一副深重苦难相的演员,竟然在《TDL》中成了最搞笑的脸。影片开头他在慢镜头中奔跑着追上徐徐驶出站的火车,站在车尾把墨镜推到额头,向没有追上火车的人那一望,就立刻让我笑翻了。
影片情节不赘述,故事很简单,讲三个一年多未讲话的兄弟一起去到印度进行了一次心灵之旅,同在旅途,却各怀心事,在发生了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后三兄弟重归于好并悟出一些人生真谛。老大Francis (Owen Wilson 饰)主要目的是去印度找离家出走隐隐于市的母亲;老二Peter(Adrien Brody)正准备和妻子Alice离婚,但她却突然发现自己怀孕;老三Jack刚刚和女友分手,但还念念不忘在旅途上不停的打女友的电话留言想要窥探她的生活。对于Peter和Jack来说更像是一次逃避之旅。兄弟三人刚开始不信任彼此,互相都有些秘密,这在两两谈话中巧妙地表现出来。剧情大多是发生在一辆叫The Darjeeling Limited 的火车上,穿插一些火车上或者途中下站时发生的小插曲,包括Jack 和火车乘务员的一夜情,Peter途中买蛇带蛇上车引起小骚乱,以及吵架被轰下火车等等都是为影片增添细节的幽默和推动情节发展。被赶下火车的三兄弟途中救落水的孩子,失手的Peter怀着强烈的自责参加了葬礼,这是最出乎意料的转折,影片从轻松转入了深刻,又到他们最终找寻了母亲却又一次经历了她的离开,然后终于完成了他们的心灵之旅。
如要深层挖掘,影片似乎有很多说教的成分,包括宗教信仰婚姻家庭。但好就好在Wes Anderson 没有让镜头下的人刻意的说教,只是以一些主观的细节来引起观众的共鸣。影片在狭窄的火车上拍摄,一直重复几个人在火车上挤来挤去的动作,就是在这狭窄的空间里,没有什么夸张的情节可以展现,所以只好入注了丰富多彩的细节和缜密的对话。影片开头无疑是轻松幽默的,似乎每一个镜头和每一句台词都让人隐隐发笑,越到后面却越变得严肃。导演擅长用慢镜头来凸现各种情绪,喜剧和悲剧,都在慢镜头下被放大,却又不显得技巧生疏,和背景音乐丝丝入扣的慢镜头很自然的放大了微妙的感情。
影片是在印度拍摄,但情节似乎不是要联系印度。它可以换成任何在比较有东方色彩的地方拍摄,只是需要给人一个异国情调。所以,我认为印度不是关键,作为对印度文化也颇感陌生的我,也许有导演同样的感受。另外,这个拍摄地也需要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宗教在片中不是要人去深思其重要性,而是道出了个人意志。这从Adrien Brody 在印度的寺庙中几乎是习惯性的做了天主教的“上帝保佑”的手势。而他们的母亲,这个角色,却正好是一个在印度的基督教传教士,因为追求自己的宗教而拒绝跟兄弟三人回到西方社会。影片展现了很多西方观众所不熟悉的宗教,仪式等,其实我觉得导演只是在刻画一个不同。是一个“当我们置身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我们是找回了自我还是迷失了自我”的问话。片中由大哥Francis 发起的一系列具有象徽性的动作,比如用羽毛来找人生方向其实是发自一个人内心的意志,人在绝望和迷失方向的时候自己给自己的暗示。
影片另一个突然的转折是在三人决定放弃这次“熏陶之旅”后在临上飞机的片刻觉得再留下来完成没有完成的寻亲。当时三个人都还是各怀心事,如果离开,这次旅行就完全没有了意义,他们做决定留下来的时候,我们被安排听不到对白,大家因此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遐想,到底他们对互相说了什么一致决定留下来。
另外,想提提自己印象比较深刻的几个情节。第一是Jack 和印度女乘务员的邂逅。个人觉得这次邂逅很含蓄的影射了现代人的感情观,女配角相貌平常,故意戴了一副黑框眼镜,我不是很清楚导演的用意,但是就是这副眼镜让人很能记住她。他们邂逅的方式很美,两个人头探出车窗吸烟的时候注意到了彼此。我想这个情节可以让经常搭火车的烟民感受到美感。我个人是比较着迷于这种短暂的邂逅的,离开的时候都满带着回忆,而彼此都要重回自己的生活,有一点点遗憾,而恰恰是这种遗憾才让其变得很美。影片中很多吸烟的镜头,处理的很写意,也很俏皮,不知道非烟民是不是会觉得冒犯,但我是认为很有艺术感觉的。烟这个东西,你用它来表现忧郁的时候,它成了仅有的朋友;用它来表现孤独的时候,它成了雪上的霜;用它来表现焦虑的时候,它成了放大器材;用它来变现出轨的时候,它就成了一个借口。另一个情节是三兄弟被乘务长抛下火车的寂静晚上,三人围着火堆而坐,Jack还煞有介事的掏出了ipod放起了Debussy的“月光”。我一直喜欢这个“月光”胜过贝多芬的,柔和的旋律中蕴藏了太多随时一涌而出的力量。 而这个动作很有效果。
《TDL》的背景音乐和颜色处理都是我欣赏的。音乐都很恰到好处,和整个影片的节奏很搭配,又有滚石的play with fire, 让人情绪高涨。颜色上面以黄绿给人怀旧的感觉,昏黄的感觉如同用迷失的双眼看世界。颜色不明亮却很清晰,层次感给人简洁的感觉,偶尔有复杂的线条,却处理得很规矩。个人是比较喜欢《TDL》的,节奏算快,不拖泥带水,没有什么浪费的镜头,也善意的带给人一些人性的思考。也可以把它当成一部喜剧片来看,但绝不是那种笑过就忘记的喜剧片。
2 ) 好看到让人绝望
啊也太好看了吧!好看!真好看!好看的不得了!实在是很好看!好看的让人想哭!好看的让人想大声尖叫!。。。。。就是,好看!真的是令人陶醉呀,看这部片的不到两个钟头内,仿佛是。。。半夜在考山路上大喝廉价鸡尾酒到蒙,不知不觉中在街边跟陌生人跳起舞来,春天在中央公园边吹暖风边慢慢抽一只烟,夏天在吴哥正午当头快被烤化了之际瓢泼大雨从天而降,或是在cheesecake factory一心一意吃下一只摩卡芝士蛋糕等等这些美好的记忆加起来同时回顾一遍的感受。总之就是慢慢的开心要溢出来的感受,而我是多久没有开心过的人呀!抑郁的人们!你们有福音了!wes anderson,你是我的神,请比我晚死,并且更加多产。
3 ) 色谱教科书
韦斯安德森一贯的风格。
安德森绝逼是色彩美学的大师,这部片子没有故弄玄虚的暗示,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虽然最后强行升华,但有种磕了药般的迷幻吸引力可以让人忽略故事的走向。
老大Francis英国老绅士属性,虽然一出场鼻青脸肿,脑袋裹得像个粽子,但还是拄着拐棍,穿着三千块的乐福鞋,带着助手,每天早晨制定行程表,睡觉穿bundle pajamas。老二Peter标准老美,从头到脚一通混搭,乱服不用开处方的肌肉松弛剂,睡觉光个膀子穿着粉红底裤。老三Jack法式文艺闷骚青年,写小说,自带音乐,喜欢《Where Do You Go To》这种闷骚爵士,蓄着小胡子,披着骑士酒店的明黄色法兰绒浴袍,随时春心荡漾随时勾搭妹子。
旅行一开始三兄弟各怀心事郁郁寡欢,Francis自恃大哥,口头禅是“let's make an agreement”,一心想给两个弟弟一个惊喜,带领他们重回从前的幸福时光,虽然在Peter和Jack眼里这个大哥不怎么靠谱也没什么号召力。去程中三兄弟搭的火车以蓝色为主色调,车厢上印着大象图案。色谱里蓝色是冷色调,Blue英文是沮丧悲伤,而大象,则代表着忧郁(雨果在1983年发表短片《忧郁的大象》意向)。在开始旅行的火车上他们也确实有够忧郁,Peter对婚姻生活一心逃避,Jack沉浸在上一段感情中走不出来,连列车长和乘务员也各有一段伤心往事,总之整个色彩布局就是在告诉观众他们的心情就是一滩狗屎。
因为买了条毒蛇被赶下火车之后Francis向两个弟弟坦白了此次旅行的目的,三兄弟坐着那几个LV定制的焦黄的行李箱上嗑完了非处方药决定各奔东西,此时色调发生了转折,意喻着三兄弟内心感情也发生着变化。这个转折是一个色彩的过渡。在这个过渡阶段当中,蓝色、黄色、白色交相出现,互为主次。比如在参加印度小孩葬礼时室内墙壁背景色是蓝色,前景人物是白色和鹅黄,室外墙壁背景色是橙黄色,前景则安排了靛蓝色衣服的孩子,加上参加葬礼时的纯白库尔塔,三种颜色平分秋色最后黄色作为主色调占据上风,韦斯安德森这个对称狂魔!
葬礼结束后画面色调一举变为黄色。多种黄色的形成层次感,色度一下明艳了起来。是的,三兄弟成功开始走向阳光了。在喜马拉雅山下见到母亲时,这时画面黄色的饱和度整体还是偏低的,偏茶色和褐色,第二天一觉醒来,明亮度瞬间提升,三兄弟成功告别阴霾走向灿烂。
返程火车上,暖色占领成功,车厢颜色变成了橙红,图案由大象变成了老虎,生命力旺盛,朝气蓬勃,饱和度极高。这时候三兄弟情绪应该达到嗨点了。于是影片在火车沿着一路旖旎风光向前中结束了。
韦斯安德森这个不用美术会死星人,用彩色讲完了一个故事!三兄弟什么的,最有爱了。
4 ) 这是一场梦
“这是一场梦”是我看完本片后自己的第一直觉。以下完全是我个人的理解,不喜勿喷。
①梦主人(儿子):三兄弟可能是一个人,现实是老大,两个弟弟是梦里的两种自己。
②父亲:影片一开头是他们的父亲,一直在赶路(忙生意),因此没照顾好家庭,妻离子散。最终没赶上火车(离开了人世),儿子也没尽到责任,所以只顾自己跑路,眼睁睁看着老爸放弃。
③梦中情景(既如此、就不说“影片中”了):他们一直在追火车(压力),搬行李(负累),互相之间无法理解(矛盾)……当然也有艳遇(梦主人的YY),蛇(暗示神秘力量),救人(渴望得到认可),被邀请参加葬礼(弥补自己只因为跑车耽搁了自己父亲葬礼的懊悔)以及父亲的其他东西…皮带眼镜皮箱等…如果把导演的意图理解为说梦、我就都瞬间理解了。
④母亲:可能是虚构幻想出来的,换言之就是儿子没见过母亲或者对母亲没有印象!梦主人(儿子)应该有相当的自闭症倾向,喜欢跑到小山顶跟很可能是父亲告诉他这是母亲留下来的羽毛进行对话。梦中母亲不辞而别,却隐约出现在远远的另一座有着白象的山顶上…这是一个追寻母亲的梦,或者说是从小到大追寻母亲的梦的重叠。
⑤梦主人(儿子)到底在惧怕什么?可能是惧怕自己再有个孩子(因为不想变成却已然在重蹈父亲的轨迹),也应该是(如同自己的父亲那般)背着怀孕的妻子出轨,却还偷听“妻子”(或别的人)的电话,也动用过助理乃至是侦探…梦主人惧怕自己变成自己从小讨厌的父亲的样子却眼看自己一步步变成了父亲而无能为力。别说梦主人是个渣男---其实每个人都有过错都脆弱。
⑥行李,这是个很抽象的概念,不知道有没有人统计过行李总数和形态上的变化。而且即便这么长的旅程(梦境)除了公文包、行李几乎都没打开过。在此梦中,行李是身份的象征也是压力的代言词(最终是都被梦主人醒悟了、抛弃了),你我都有如此这般的行李(仿佛被用来束缚自己一般)。
再说一句,这只是一种我自己个人的看法。但是如果按照这个方式,里面很多不好理解的乃至有些夸张和疯狂的情景我也就都顺理成章地能理解了。
希望会有小伙伴认可这样的大胆分析,莞尔一笑。也希望得到补充。我自己也是个多梦并喜欢记录梦的人。
2019/02/10凌晨,上海。
5 ) 飞行的艺术
真的是好久好久没看过这么喜欢的片子了,就算好久没写过影评今天也要逼自己叉脚撒泡尿。
最为一个资深飞行员,我先跪地上朝这片子磕个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肯定是要把这片子做飞片处理的。这片子从始至终从每一个毛孔里都洋溢出六十年代的迷幻味,你说它荒诞也好,戏剧也好,其实片子里面不厌其烦的提醒你这是个spiritual journey。世界上大部分的致幻剂本都是部落里巫师与灵魂对话的催化剂,不为娱乐,纯为悟道。向敏感字符一致敬!向敏感字符二致敬!向敏感字符三致敬!
一节节车厢,一段段人生。这旅程因老大去冥界晃了一圈回来后而促成,他的思想境界当然跟俩敏感软弱的弟弟不一样。这三个宝气让这绝对该算文艺片的片子相当看得下去,但比喻还是比较现实的——拼老命做的事情往往没有意义,奔波前往的目的地往往令人失望,想去的地方偏偏会没去成——这一点儿子母亲都一样,可他们却只会把情绪发泄在母亲身上责怪她的无情。其实我挺喜欢这个脑子有点包,为了spiritual把现实都抛下的妈,虽然我不同意她在西藏传基督教这种做法。他妈其实早就把尘世想开了,天意如此,不如随便,这道理三兄弟到最后才明白,十多个火艳艳的箱子我正好也已经看腻了。犹记得他妈说我们不如用比交谈更有用的方式来交流时,那几个打出来沉默的大头特写让我心跳得很有力量。
因为最近很关注技术活所以再加注几句笔记。第一句是我太太太太他妈喜欢它的色彩了,比阿莫多瓦的调子还艳丽。我从来是个喜欢民族风的人,选用印度文化拍这片子实在太聪明,可以内外兼顾。我其实就在几个钟头前还刚刚想到片子们貌似好多都把饱和度调低而不调高,这就马上来一朵大丽花。知道这片子是导演在跟某印度电影大师致敬,看来我应该去拜观一下。第二句是它用好多好长的慢镜头,不晓得还以为他在拍MTV。我猜测导演用这么多慢镜头是不是有深意在加重这些画面在人物心里记忆中流过的分量。我觉得有些太形式了,略显重复。第三是他的音乐实在不俗,Wes Anderson的品味在其他几个片子里我都觉得很不俗。其他就没什么好说的了,我只是有点惊讶他居然找出来这么多巨星来给他跑龙套,贺岁片么?
6 ) 从知乎搬来的回答
记得之前偶尔看到《中国诗词大会》,里边的选手说,自己有一次在森林里躲雨,脑子里就冒出了“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当时我还朦朦胧胧,心里想着这得是种多浪漫的体验,甚至有点点怀疑。
今下午翻到朋友圈里大四的学姐毕业清东西,下课就去了。找了一圈看中了一条手链,带着一个小太阳。学姐说这是她淘了好久挑了好久才买到的。
我不喜欢三毛,她太浪漫了,浪漫得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但我和她一样喜欢旧东西,一想起它们之前都得经历过多少事情,现在才安安静静地躺在我手里,就有满满的满足感。
下午阳光很足,空气都是泛着金光。
然后就突然想起来上学期,第一次去学校里的影协看的电影了,《穿越大吉岭》
说实话当时里边的蕴涵啊,结构啊,映射啊,感情内核啊,我都没看懂,后来压根也就没再想起来过也没想出来过,只单纯地电影结尾曲出来,满脑子都是里边的大田野,大长路,就差闻着了。
翻出电影的背景乐听,走路的时候我觉得我都要化在阳光里;我觉得我就走在大吉岭金黄色的黄土里,走在大长道上。
一下子明白那个选手说的话了。
慢慢地觉得,看电影抱着一种挑刺找框架想内涵的心态,是能看出很多刺来,但好像就失去了看电影本来的目的。
要说看电影有什么用,其实用处不大,你花两个小时的时间坐着看一场电影学到的知识,肯定不比你埋头学俩小时习,或者到人前吃苦耐劳收获得大。
但这种不经意冒出来的感动啊,是真的超级让人感动。
(还有能连我都能挑出刺来的电影,可能本身也不太好)
附一张太阳神
和好听的歌。
囧到死啊,Bill Murray赶不上火车就没他的戏份了!Wes Anderson真是太坏了!
奇葩典型韦斯安德斯
只有situation, 没有story
三个郁郁寡欢的男人儿童.五官立体耸立,全然各有自己的意志而不甚和谐,显得倍感孤独.Owen Wilson被绷带包裹的脑袋垂头丧气竟全然看不出丁点原先帅气的痕迹来.Adrien Brody的五官为何看起来如此的孤立.Jason Schwartzman两撇英国式的胡子倒还有些印度风味.喋喋不休的神经质喜感
那些黄黄绿绿暖色调的印度房子实在太有爱了,三个囧人的表情太有爱了,洗涤心灵的旅程;生活虽是一团麻,换个角度看,或许正如那些直来直去的镜头那样,也能简单起来。
相比Bottle Rocket,这部Darjeeling较容易接受,风格化更明显。所有主角都像是穿越了其他十部电影而来,沉重,湿答答的,直到被一个印度旅程的烈日烤干,变得轻盈而艳丽。
抱歉了,只感觉导演充分证明了自己在室内装潢设计领域的过人天赋。
游玩一场,插曲一场,错过一场,经历一场,然后抛下行李,回归故里,这才是旅行的意义.这部片怎能只是7.6分呢?
维斯安德森这时候感觉恰到好处,之后的片就是一部比一部刹不住车的放私货
其实在观影过程中始终萦绕在心头的是输入什么关键词才能在淘宝买到J.L.W.的箱子~!PS:一定要去看这部影片附属的短片《骑士酒店》,娜塔莉·波曼就这样侧面全裸了!
屌丝之旅……屌丝的心灵之旅……屌丝千里寻母记……1h18'处有一组百态人生列车隔间蒙太奇,Community 201开场晨起NETA了这段,是怎样的上天力量让我在同一个晚上同时看见它们啊……韦斯·安德森真是很喜欢这种非典型家族剧啊。有谁知道最后出字幕那段列车开了多少公里?
很多导演都喜欢摆弄荒诞的形式感,但在搞怪之中还能精准表现常人情绪的不多,安德森就是一个。在这一点上,安德森的稳定性高于蒂姆伯顿,甚至科恩兄弟。
如果我以后要去一趟旅行,我希望会是如“穿越大吉岭”这样的一场。韦斯安德森的电影永远都是那么赏心悦目精致细腻,虽然他这次走了和他之后几部惊世之作完全不同的叙事手法,但他的画面质感、摇镜头、冷幽默,也只有韦斯安德森拍得出来。
除了称赞韦斯安德森拍得好之外,我还要感叹下AB穿长风衣太尼玛帅了!
闷骚喜剧!Wes_Anderson你这个闷蛋!
《大吉岭》主要的亮点在于电影语言而不是剧情,在于开场的Zoom in,以及如何快速将观众置于张力之中,尽管这场旅行的确很Spritual,有着神秘学,家庭关系弥合的影子,但是,借助大吉岭快车有限的局促空间内近乎炫技的推拉摇移(甚至僭越了切镜头的作用)、镜内分屏,才是真正的华彩章节
有人说,我们是不举的衰神,绝大多数人没有和这个社会较过一次真,只是选择默默地接受由别人创造的社会、思想、规则甚至邻居的看法。我们自己掂量了一下在斤毫,决定还是把头默默地低下去继续,其间用很多精神食粮和爱情信仰调调味,让它容易下咽一些。
回家前夜看到这片,一切无预设。一切都在暗合。宇宙给了我慷慨启示,散落的珍珠一粒粒,都从各自的偶然中汇聚,必然地串连在一起,发出互相辉映的光芒,这光芒比它们各自散落时明亮百倍。我携带着这样珍贵的礼物,即将坐一列火车回家。神请保佑我明天要买到一张回家的火车票。我将重新看到沿路的风景。
奇妙的旅程。奇妙又相似的旅伴。奇妙又相似又好奇的触感。印度之于我如同撒哈拉之于三毛。Brody小亲亲出现的那一刻起我的开关就坏掉了。
白人男性对于 “神秘而充满灵性的东方世界” 的各种固有印象,以及自身在这片土地上的身份定位,透过该片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