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没有斯嘉莱的世界
1
电影开场便是本的母亲在独白:“非要等到出了人命,人们才会有所行动,否则生活只会照常,如同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我不记得自己当年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了“只有生命才能撼动生命”这样的话,但起码直到现在,这样的句子依旧成立。如果能够重新再来,我想知道我们身边的那些“本”们,是否也会选择用另一种方式去告别世界。从当年的马加爵,到最近的杀童者、富士康自杀员工,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他们是否愿意用另一种方式去结束人生。
本说:“用一种噪音对抗另一种噪音。”那些寻求解脱的人,是否都一样,在尝试着用一种死亡,去对抗另一种死亡。与其悲惨地死去,不如华丽地振臂高呼,用自己的鲜血给这个冷漠的世界留下一个殷红的烙印。“如果你在游戏中死去,最多是被踢出游戏一小会儿,等回到游戏之后,还得去寻找先前携带的道具。而现实中的我只留下一盘录像带,我就这么走了。”本就这么走了,而我们身边的那些“本”们,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他们以自己的方式离开,留下的,也许只有记者们那么几篇的报道,还有社会一两个月的伤心。然后,一切又归于平静,人们又回到原来的生活,直到下一个本的再次出现。
“非要等到出了人命,人们才会有所行动。“这是社会的悲哀,也是人的悲哀。在六月的毕业季里,学校里总有大四的同学往窗户外砸酒瓶、水壶、显示器,若有人稍加指责,他们便会对此冠以各种堂皇的理由,然后如潮水般地不断反击。”从来没有出过意外“,这样的说辞除了让人无奈,还有痛心。这到底是一种侥幸,还是一种期待?是啊,还没出过意外,就算真的出意外了又有什么所谓呢,大家反思一阵,伤心一周,一切又将归于原样。悲伤过后我们总是又恢复冷漠,就如同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一般。
生命是人类对抗世界的最后武器,但可悲的是,我们的搏命一击却无法换来战斗的胜利,世界依旧冷漠,真正被伤害的,只有那些善良的人们。一次次地痛心,对此却无能为力,除了自虐般地伤心与掉眼泪,又还能做什么?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为斯嘉莱。
电影里本最终得到了他所需要的平静,但若这样的”恶作剧“发生在现实世界,发生在我们身边,等待本的又将是怎样的命运?我不敢去细想,那无非是另外一个悲剧,人们彼此麻木,对自己却是敏感异常。
2
尽管电影有着网游的背景,但本质上故事和网游是没有必然的联系的,将游戏换成文学、音乐,又或者是绘画,情节依然可以按照现在的路线发展下去。但无可否认的一点是,没有任何东西能比网游更符合当今的时代背景,在西方如此,在中国也是如此。现在普遍的情况是,年轻人沉迷网络沉迷游戏。于是,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随之浮出水面,而我们,则轻易地将这一切都怪罪于网络与游戏。我曾不只一次地在思考,到底是网络与游戏使我们的世界出了问题,还是网络与游戏让我们看到了这个世界存在的问题。就算没有了网络没有了游戏,难道问题就不存在了吗?社会总认为年轻人玩游戏是为了快乐,但实际上他们玩游戏往往是因为不快乐。
与其这样混混沌沌地消极度日,不如抛开一切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个幻想的世界中——这算是我当年的写照,就算是多年以后,对此我也无可遗憾。我尽了自己一切的努力去做最好的自己,但在现实面前我失败了,我惟有选择欺骗,惟有选择欺骗自己,才能残喘偷生。我将希望交给了未来。如今那些沉迷网络沉迷游戏的年轻人,尽管他们什么也不说,尽管他们甚至不自觉,但有多少人也在潜意识地将心里头那唯一的希望,交给了未来?难道这还不够,还要他们“求爷爷求奶奶般一遍又一遍地哀求帮助”,这个社会才会重视问题吗?社会是麻木的,人们总是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他们只求不要背上”不作为“的罪名,至于别人是否得救,没有人在乎。
就如同摇滚和武侠小说,网络与游戏终将成为一个时代的烙印。
3
”自闭症是他的问题,但对他来说这不是问题,别人的态度才是真正的问题。“
做个善良的人,用善意去将心比心,换来的却往往只是别人恶意的猜疑。别人的态度才是真正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交流。心与心是不一样的,你的所谓善良在别人眼里只不过是自私与自利,如果非要用一个词去形容,这叫误解,也叫欺骗。人就像一只刺猬,要么伤害,要么被伤害。
4
”幸运的是,他还活着。他还活着,虽然活在他自己的世界里,但他还在人世,他没有死,过着他自己的日子。“
如果你为人父母,你将如何选择?这个社会又将如何选择?生,或死?又有多少人想清楚了这个问题。
5
影片的最后,本一个人在马场自言自语,那个叫斯嘉莱的女子竟只是一个幻想!我的心霎时碎了,是我不够坚强,还是这个世界过于残酷?一直以来的希望,原来只不过是自我的幻想自我的欺骗,还有什么能比这更叫人绝望。在这个没有斯嘉莱的现实世界,又有谁会去帮助那千千万万个“本”继续坚强?
2 ) 有多少人。。。
有多少人看懂了这部片子。。。。。。有多少人能看懂这部片子。。。。有多少人正常心态看完这部片子。。。
这不是教育片,唤醒青少年沉迷网络。。。。。
这不是教育片,保护心理有障碍儿童。。。。
这不是教育片,自杀是错误的生存态度。。。。
这不是教育片。。。。。。。
纪录片的手法就是为了让观众以正常的心态去正视这些问题,
最后的死法让作恶者低下他们的头,却没有一丝的快感,这样的惩罚远远不够,但又无可奈何。
善良的人必须合法合情合理的做事,而坏人往往可以“玩笑”,这些玩笑可以杀死一个善良的人,却不用受到任何制裁,为什么????而往往会“玩笑”的交际,关系混的都很不错,以至于让我怀疑应该做哪种人?
这样的结果是谁的错?高呼着口号“保护”有用吗,有多少善良的人现在正希望自己成为会开“玩笑”的人呢??????????这不仅仅是心理障碍的问题,这部片子只是抓了最典型的真实例子,纪录给你们看。
你是哪种人,请对号入座。
3 ) 一个意外
我在霸王这个游戏里耗费了3年时光。
起初是冲着这个游戏才看的这片子。
觉得,看看片儿缅怀一下自己浪费的青春。
但是很快我的注意力从影片中游戏画面转到对ben对剧情的关注了。
说实话,前几十分钟我看的很憋屈。
因为我有一个弟弟和ben差不多,或者不如ben。
再或者太多人年前人,还沉溺在网络里不能自拔。不如ben。
真是一部好电影。
导演在ben和MM在火车站告别之后的处理简直到了极限。
一下子把人欲望中那种被压抑,想得到而得不到的心情演绎的十全十美。
看我的难受,但是还想看。
最后的假死 我觉得这剧本编的太跳跃了。
或许太多人只会用某某的死去唤醒人们的意识。
太呼唤这种人性化的处理方式了。
但是以后会不会有人再去欺负ben?
MM会和ben再相见?
ben是否会继续游戏下去?
我们无从而知,只是默默的希望。
别在有人欺负这些弱势群体。
只是希望
ben能和MM在一起。。。。。。
再虚拟的世界,我们都曾满足。都曾快乐。
但是,谁知道那是否是真的满足,真的快乐。
或者我们应该像ben一样,让虚拟和现实交叉着充裕自己。
4 ) BEN X
我的长头发
是我最好的掩饰
这样在我不愿意笑的时候
它可以代替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
我们在虚幻世界中卸下面具
在真实世界中做着虚假的自我
看多了SUPER HERO的电影
有时觉得那太虚幻
虚伪并且可笑
这都是人们的一个期望
只有戴上面具才能真正做回自己
而摘下面具呢?
就要不诚实,谦卑,恭维
我们都尝试找回自我
越寻找就越丢失
我们把希望寄托于虚幻世界中
越希望就越丧失
很能理解BEN,我曾经也那样疯狂过。只是方式不同,我没有沉迷于游戏。只是沉迷在一个自己的世界中。我会发疯地大叫,也会无声地哭泣。自己对自己说话,徘徊,劝自己生,或是死。告诉自己一切都结束了,告诉自己要有勇气,就像BEN一样。亦心疼爱着BEN的家人,爱我的人,也曾受过我给他们的这种痛苦。他走出来了,用一种有创意的死亡。我也走出来了,因为寻到另一种寄托。希望所有迷失的孩子,都能找到回去的路。
最近看了好多电影,看到头脑麻木。这部是最有感情的。就像看到自己/
5 ) 震撼、特别的《本X》---(没看过这部电影的请忽略)
曾听有人说电影是虚幻的,它只会让我对这个世界更加困惑。
超喜欢这部电影给我震撼得流泪的感觉。
看过好几遍都是如此,非常之罕见。
久违的感觉。完全地被征服。
我看过比较多的电影。口味已经慢慢挑剔起来。不喜欢定式化的娱乐大片,也不标榜局限于小众文艺电影,不随便轻信所谓的评价和推荐。
我总是乐于在碟海中自由随意地寻找那种给人特别感觉的作品。喜欢那种不期而遇、惊奇的感觉,虽时有惊喜,但都不如《本X》这般强烈。
我毫不掩饰对这部优秀电影的喜爱。
我还记得第一次看这部片时,我带着有点疲惫的心情,从众多的电影海报中看中它有点酷的片名,而点开链接。
影片开始缓缓展开。一个光着上身正在玩着一个叫“霸王”网游的委琐欧洲青年进入视野。(网络绝世高手都是这种委琐德性,长着一张隐于普罗大众中的脸。他有80级,是什么概念?从电影后面出现的神秘女孩看他如看怪物般眼神,和满溢崇拜的语气之中可以感觉到“总之是很高很高”)
电影开始主人公第一人称旁白。语言搞不清楚是哪国鸟语(比利时的?),电影台词和音乐的配合都还不错。我心里知道导演在进行前期铺叙和整体推进(以便观众回头看第二遍),这一切似乎在暗示我“后面有一颗炸弹哦”(虽有预感但后来发觉还是没有心理准备)。
电影前三分之一正如大家所说的那样确实沉闷。也搞不清楚电影为何老是切换画面,跳出来各种怪怪无趣的人说一些没头没脑的话。
本的妈妈早晨懒洋洋倒橘子水的声音让人感觉很不舒服。她总是无礼地介入本的生活和隐秘内心世界。讨厌这种烦人乏味的老太婆。(哪知道这老太婆在后面高潮阶段身上激发出的母性让人肃然起敬,后面有一节情绪失控的控述也是很出彩的一段)
本照镜子时,我一边在想导演怎么找到这样一个脸很有特点的年轻演员,他挤洗手液、梳头、强挤笑容等的样子是那么可笑可怜。
本的心理世界总是处于紧张自我幻想的状态。他最大的特点是自闭,自卑、不断地抗衡自己天生的心理缺陷(我相信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有类似的心理,只是本的身上放大了很多倍),在受到同伴集体侮辱和欺负时,不懂得保护自己,只知一味强压住自己的情绪。他是那样可怜和无助,与他在游戏世界里形成了极端对比。在学校里生活对于他是那样艰难,使我联想到年轻人世界有时候是极其残酷的(很多年轻人都有虐待小动物和欺负弱者的快感体验)。他的学习很好,在讲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的课上听得入神,好像与耶稣有了共鸣似的。他的内心又是那么单纯向往美好。导演安排给他的网恋女友是那种小小的拥有甜美笑容、善良而又充满灵性的女孩。
本所受到的侮辱和欺负在学校里非常之明显,每个人都看在眼里。偶尔有良知的人会保护和关心一下他,但却是那么无力,加上他天生不说话的心理缺陷,使他无法保护自己和获得旁人的帮助。人性之残酷和社会体制的缺陷暴露无遗。
导演给本安排了两个非常极端的剧情。
一个是在课堂上在众多男女同学的面前强行脱下他裤子,并拍下视屏流传于网络上(有个女生冲着本一边狂笑一边在头顶做“L"手势让人印象很深刻)。
一个是两个超级无人性的坏同学在隐秘广场暴力抢夺他的手机,观看本网恋女友的视屏,并用口水强行逼他咽下迷幻药。使本产生严重精神幻觉(在这里看到本慢慢站起身来,一声声低吼,那声音让我内心不禁震动,还有后来本在妈妈面前情绪失控时的表情语言动作,再次让我动容。)
那个神秘网恋女孩的样貌和装束,我认为安排得很到位。在众多黑色调背景中,让她穿着红色休闲夹克上衣,具有象征意义。还有简朴的学生符号---马尾辫子。我很喜欢看到这对情侣,这个如天使般的女孩和呆板紧张的本站在一起。他们一起散着步,女孩睁着大大的眼睛不断地对他说着话,他一边在那里很傻地在傻笑。很想祝福他们永远生活在一起。
整个追悼会上是个非常精心策划的高潮过程。每句经典台词、每个人物镜头切换、气氛的控制、还有起到灵魂般作用的音乐、适时的慢镜头等,无可挑剔的完美的表达,一直持续到本的妈妈在电视无法控制情绪的控述,那一刻我的泪水已无法自已。
本的妈妈和其他人从来没有和那个女孩说过一句话,餐桌上只摆着一杯饮料,还有现实的推理,我就应该要想到她应该是虚幻的。
我很讨厌导演在电影结尾告诉我那个女孩的出现是本精神分裂的结果。电影本来是非现实、虚幻的。现实当中会响起放大剧情效果的音乐吗?如果想到这一层的话,导演就应该打消这个幼稚念头,还原电影虚幻追求完美的本色!
电影的整体风格非常对我胃口。这种风格应该包括音乐选择、台词、场面调度、题材等。电影的台词还有翻译都很让人印象深刻。
“今天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人生之中确有一些不能承受之重”
“大家好,欢迎各位光临,正像他们所说的那样,我就要走到终点了,我选择了自尽,我的亲人、我的朋友,我的奋斗结束了”
“她把这叫做有创意的死,无须丧生的自尽,无须离世的死亡,或者无须死亡的离世”
“我得全心投入,用脑提前思考,为心作好准备,意志决定一切,万事全凭一身胆,做到你原以为做不到的事情”
“人一见到马,总想骑上马背,可是你能告诉我,有哪一匹马想要被人骑”。
也有一些出彩的情节和人物安排:
追悼会上满含泪水的女孩,她曾旁观过本受侮辱过程,也曾想尝试过关心本。
本跳下船舷后,父子对望时的神情。
本和网恋女友在房间里的对话。她对本说的那些话我觉得很可爱很好玩,还有本傻乎乎的笑声。
喜欢摸鼻头的精神病医生。
每格胶卷、极细微之处所要表达的东西和品位,我都很喜欢。正如歌曲《I COULD BE THE ONE》里那个轻快自然纯净的女声旋律。
电影剧情的震撼效果让我忽略它某些地方与大师作品的差距。它让我联想起《阿甘正传》。但阿甘是积极喜剧性的,而本是悲剧的。
当我把这部电影强烈推荐给别人的时候,她对我说“看电影是一种很主观的事情”(意思之中委婉地告诉我“你喜欢不一定代表我喜欢”),我习惯性地并没有多去反应(只是恭维她说话很有大师的水平)。但在部分赞同的同时内心中我觉得电影欣赏,本来就是以人物性格剧情慢慢打动人的过程。轻言内心深处的感觉同时也是透露自己内心隐私信息,在人与人之间交往容易处于不利地位。但如果带着纯真之心来与别人分享的话,人与人之间情感就会更加美好。人与人之间因为自身的家庭背景、民族、阶级、教育水平、天生性格特点、性别、年纪、血型、出身地、经历的差异,观察事物的感觉是不同的。但我相信人性中美好和邪恶的东西是共同的,不然这部欧洲电影怎么会比中国电影更加打动人?所以当别人向我推荐他内心中喜欢的电影时,我不会说“看电影是很主观的事情”我会说“我很期待看你介绍的电影”。
6 ) Ben X 的臨界世界 »
我們其實只敢告訴大家大家所認識的世界,然後編纂各種歷史地理等科學書籍來同化人類的認知。卻忽略了人本來的主觀世界。其實構成我們個人世界的東西最主要的還是主觀不是嗎? 一切客觀在我們大腦書寫的記憶里只是一個解釋而已。
我們的電影世界是不是更應該呈現這種主觀的世界,解放我們的認知。?
--------------------------
看Ben X有兩個感觸,一是終於發現了最貼近我想法的電影,一是懷念了一下曾經在遊戲里的世界。
先說第二點,假如你玩過一個遊戲,你有一段時間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一個遊戲里,那在空閒的生活里你肯定也會像主人公那樣隨時的把你的世界聯繫到你的遊戲世界里去,比如騎自行車時加快了你的移動速度,你看某人不爽在意念力用遊戲里的招數轟炸他。甚至你會遇到一個隊友來給你補充血量魔法值,被別人祝福后加強了自己的戰鬥力。。等等等等這一切在Ben X 里是不是特別貼切。?
再說第一點。
假如有精力我們可以自己假想一個世界,我們逐步完善那個世界里的規則---構成體系,補充體系,平衡體系。等等。然後尋找這個第二世界和現實世界里的連接點相似點。你可以把現實世界里最麻煩的事用第二世界里最簡單的規則給解釋。當然這是最終的目的。如果一開始你無法做到的話,你在兩個世界里簡單規則的聯繫 中轉換也可以很方便的保護自己。Ben同學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
誰用管現實世界中在即在別人眼裡怎樣。只要在自己的規則里好好的活著就行了。
我們持續的增加著自己在自己世界里的資料,變得強大,我們也知道自己也害怕一些能量更強大的東西,因為無論在哪個世界我們都只是一個參與者而不是神。我們從地圖的這邊走到遠處的目的地,小心翼翼的避開阻擋在我們前面的不友好的生物。
也許大家看到的是一個怪異的人,可是他們從來都不知道只是我們在不同的規則里。
電影Ben X借助遊戲構建的這個完整的第二世界使之與現實糅合,與其說是現實世界借助想像來解釋主角的行為,倒不如說在主角主觀的感官里插入客觀的現實來給大家解釋主角的主觀世界。暫且稱電影裡的世界為“臨界”。
我們其實只敢告訴大家大家所認識的世界,然後編纂各種歷史地理等科學書籍來同化人類的認知。卻忽略了人本來的主觀世界。其實構成我們個人世界的東西最主要的還是主觀不是嗎? 一切客觀在我們大腦書寫的記憶里只是一個解釋而已。
我們的電影世界是不是更應該呈現這種主觀的世界,解放我們的認知。?
每个孱弱的小孩都有类似的童年遭遇 观影过程能感觉到一股强烈的积郁而发的力量
2.5 很奇怪的自救逻辑 而且制作很粗糙
别惹宅男,宅男是可怕的生物~~Ps:小伙子挺帅啊~~
老爹看完,评价四个字:不知所云。。。
来一次有创意的死。结尾升华了整部影片,让本来落入俗套的故事焕发了新的生命。
如果你要自杀一定要选个最恰当的时间,否则你的死就没有意义了。如果你要解脱,那就随意吧。此片一定是自杀者最梦幻的幻想。
一个自闭的男孩 因为懦弱经常被人欺负 把游戏和现实混为一团
前头看的极端压抑,后半发现我他妈泪点真不是一般低. 煽我情的兴许不是Ben,是似曾相识的那些,过去..3.5
其实抛开那些充满创意的游戏界面,这只是一个自闭青年自我救赎的普通故事,不过结尾的两次意外转折拯救了这个有些平淡的故事。
结局没有到惊喜的地步,都是预料之中的,始终也是要靠揭发以死相逼揭发真相才能受到重视就是了。片中有一句话讲得很好,“自闭症是他的问题,但对他来说这不是问题,别人对他的态度才是问题”。也许这些人我们不了解,但假如不能对他抱以耐性去关爱,那么让他一个人呆着不要去烦他也是好的
结局的升华很精彩,人物的心理刻画也很到位,“Nothing But Different”
一可爱宅男由自闭走向精分的心路历程
这个世上有些被人冷落、嘲讽、捉弄的孤独小孩,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人,请看本片,然后理解、善待他们。虽然片子显得有些凌乱,但我知道,只有这样才能让你感受到那种被嘲讽的紧张和压抑。
love your child and support your child - no matter how special he/she might be!
In game you can be whoever you want to be, in reality you can only be one person, the jerk you see in the mirror.
前半段看得我很難受,就算看血腥至極的片子都不至於這么難受,真想拿刀把欺負本的人給殺了。後半段看得我信以為真,還以為可憐至此也至少有神眷顧。到結尾,希望又破滅,原來只是幻覺。幻覺真是美好。
视角独特,可惜没完全代入。如果主角不是边缘人,更符合实情也更有吸引力。近年来随着生存压力骤增,自杀人数也在逐年上升。不作为,冷眼漠视,助推恶性循环,没人可以置身事外,不反抗便是间接帮凶。
压抑得到释放,正义得到伸张,懦夫遭遇天使,虚拟对抗现实。
这是一部好片儿,我自闭过,我清楚,这是一部好片儿。
在游戏里你可以是任何人,但在现实生活中,你只能是镜子里那个脏兮兮的烂人,除非你学会对自己和别人撒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