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基于和嘎纳同样的原因推荐之
这部电影能得到嘎纳的评审团奖,肯定是出于“鼓励多元文化及人性主题”的原因,电影的拍摄从表演到技术上算是乏善可陈,节奏失调,镜头语言也相当平淡(剧本倒很有些深思熟虑的地方)——当然也可以把这一方面的平淡+无配乐=真实写照。
然而就是因为太真实太平淡到完全缺乏任何技巧性(甚至连男主坐在门卫位置上,特意推过去的特写镜头也没有本来该有的冲击力),男主角的动机就非常的不明确,他对游泳池的依恋,对儿子的内疚,大概只有两句台词来交待,一句是他问david“你相信自己真的存在吗”再来就是那个劝他把儿子送去参军的老头的一句“我跟你一样,都累了”,算是反应了长期处于战乱中的贫穷的人们在精神上的空虚与无奈的生存状态。
反正我是看得一路昏昏欲睡。要说拍得最好的,是影片的开始。很简单地交待过故事的地点和当事人之后,就是一个西瓜被切开的带有“生离”寓言意味的镜头——在“含蓄”这一点上本片倒是做得很好的,很多容易处理得过于戏剧化的情节,比如Adam怎么心理斗争最后送儿子参军,全都跳过去了,没有为了追求煽情效果而加入什么内心独角戏。然后进入室内,电视上在放着战争叛乱死亡的新闻,而看新闻的老夫老妻却就着报道死亡的话外音你一口我一口甜甜蜜蜜地互相喂着西瓜,顺便还调个情,当邻居把女人叫走后,Adam的情绪立刻低落下来,镜头转到新闻报道上, 就是尸体和鲜血。这一段非常流畅,有一种微妙的讽刺感,鲜明的对比但不刺目,是姐姐我的菜。
到拍到老头子面对工作不保开始闹情绪的时候,就散架了,究竟问题出在哪里……姐姐不是专业的,分析不能。总之这部片子得奖更多的是“对第三世界国家的电影工作者的奖励”以及“对战争中的苦难人民的关切”,嘎纳专业就是干这个的。要不是这部电影,实际上我也就只知道“乍得”这个国家的存在而已。今天回来去google了一下才知道它的地理位置和政治形态(人均GDP1500刀)。
文化输出是电影的——不能说是主要目的,但应该是存在使命——之一,A级电影节通过自己的影响力让世人通过这些电影了解和关注那些我们要google才能知道的地方,亦是A级电影节的使命。嘎纳这个傲娇小受是很有我的爱的。
最近看了两部半非洲电影,一部是这,另外一部的背景是刚果的Benda Bilili,半部是以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为背景的Hors la loi(说是半部,因为故事主要发生在法国本土,三位男主角也全是法国籍的)。这三个国家都是以法语和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这三部电影的出品国家是法国+比利时,法国+刚果,法国+阿尔及利亚+比利时,Benda Bilili虽然是法国出品,但实际上发掘这个乐队并且拍摄纪录片的是比利时人。
我去过比利时三次,一直理所当然地讲法语,直到在seminaire遇到讲弗拉芒语的人才知道那里实际上有两种官方语言,而其中说弗拉芒语的人数大约是讲法语的两倍。但是为什么我就一直以为比利时是讲法语的呢?(本来就知道比利时讲弗拉芒语的童鞋请举手)甚至有些同学一直以为我们可爱的丁丁大记者是法国人(F说有一部分法国人也是这么以为的,我不禁联想到那位不断声明“我是比利时人”的大侦探,应该也有相同的困扰),而魁北克作为加拿大的一个省份却以其地方性的官方语言广为人知,应该都是这些A级电影节和电影造成的。实际上我甚至都不记得说弗拉芒语的比利时地区出产过什么电影,而魁北克却一直是加拿大出电影较勤快的一个地区(当然大部分也是和法国或者比利时合作的)。
语言,真是一样神奇的东西啊。
2 ) 苦,不堪言。
影片充满了一种粗砺的质感,一如那片黑色大陆:大量的原生态景观,蝉鸣摩托等自然声……朴实、不事雕琢,也因此缺乏视听刺激,略显沉闷,需要加倍的耐心。 片子始于游泳池父子的憋气比赛,终于河流上漂流的死尸;父子间因工作产生嫌隙,家庭内的无声“战争”和乍得内乱形成互文关系。 两个处理饶有趣味:电视播放战乱新闻,夫妻俩满心欢喜地吃西瓜——想必之前已见过尸骸千里、血流漂橹,今日才视生死为寻常事。一些人忙着生,一些人忙着死;结尾父亲在夕阳里把儿子的尸体放入河流,然后沉入迷茫夜色。这一段光影色调极佳,没有台词,也看不清表情,父亲的心理活动也被大量留白,或许只能感叹生存不易造化弄人。 标题叫《尖叫的男人》,影片却非常克制,唯一的尖叫是儿子女友在获悉真相后发出的,但很快就被父亲制止了。直接表现父亲感情的只有一个长镜头,推到他脸上,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在苦难面前,语言是轻浮的,唯有沉默更贴近大地。苦,是不堪言的,何需尖叫? “——你相信上帝真的存在吗 ——我相信,但我开始对它失望了。”
3 ) 我们的不幸是我们完全将命运交付到上帝手中
乍得影片「尖叫的男人」。超写实的缓慢的叙述方式,让好多观众都睡着了。
儿子出卖他,区长欺骗他,老板解雇他。亚当能出卖的,是他唯一拥有的亲情。
当他醒悟一切,亲情虽犹在,他却已无福消受。滔滔大河是儿子和他共同的归宿--他们又在一起游泳了。永远!
亚当说,我们的不幸是我们完全将命运交付到上帝手中。「你还相信上帝的存在吗。」「相信,但我对他很失望••••••」
4 ) Un homme qui crie
La première fois travaille en tant qu’intermédiaire du film! «Un homme qui crie», les contradictions mélangent créant une atmosphère rude et grumeleuse. La pauvreté extrême et la pénurie en Chad m’a tellement frappé. La guerre civile, le boulot aimé, le père et le fils, la famille et l’amour... un film profond et intéressant me permet d’approcher un petit peu d’un pays africain lointain....
5 ) 拿非洲实貌换金棕榈(转)
如果不是影片入围戛纳电影节,有多少人了解或者知道乍得这个中非的内陆小国家呢?又有多少人想过要了解这个国家呢?马哈曼特-萨雷-哈隆通过电影,把他的国家带到了全世界观众的面前。
故事:这是一个让人有些难以理解的故事。游泳池的救生员为了留住自己热爱的工作,竟然把差点取代自己位置的儿子送去了军营。想到儿子面临死在前线的危险,他后悔不已,想用自己换回儿子,却无力回天。只能在家中照顾儿子17岁的女友和她腹中的孩子。最后,儿子伤势过重去世,老人悲伤地独坐江旁。
论制作水准,此部非洲影片的入围,更多的是体现戛纳电影节对世界电影的关怀,而不是它的选片标准。影片节奏缓慢,自然朴素,展现了非洲人民朴实自然的本土生活。对于剧情中看似不合理的父子夺位,或许恰恰是我们去了解乍得的入口──这个国家仍面临着战争,人们的物质生活根本无从满足。对于利益的需求导致人背叛亲人,是可悲的现实。去把握这种现实和直白的描述出来,除了需要技术,更需要勇气。这一点大概是该片的意义所在。
这个片子,必须得奖,又确实得不了大奖。因此评审团奖,基本在大家预料之内。
比lingui好多了
我也懂得给非洲人同情分的!
依然是一部影展取向的反戰電影,但是電影在建構主人公的角色背景滿出色的,把查德一部份的社會政經現實呈現在觀眾眼前,也完整刻劃主角人性被擠壓的心路歷程。寛銀幕鏡頭或者是所謂第三世界的眼光都有可看之處,不過總的來看還是一部小品的電影。
父子
看似简单,其实饱满。
Un homme qui crie n'est pas un ours qui danse.”一个呼喊的男人不一只跳舞的熊。一个叫喊的男人,然而全片没有一声悲痛的叫喊,与之相对应的是男人面对上帝缺席的沉默。面对镜子他始终追忆着过去-“champion”;儿子手持相机则面对着现在。
国家的伤痛会无限放大到个体之上。
不是我变了,是世界变了。。
4.5“冠军”这个身份困扰着亚当,他将泳池视为自己生命意义的体现,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的操守也让他积极投身于政治,但在资本和战争的双重劫持下,他的价值动摇了,他不再年轻不再受欢迎,在与儿子的岗位竞争中没有任何优势,最终丢掉了自己信仰的“身份”,哈隆用《圣经》中的不少典故来架构这个寓言电影,我们在亚当最后的救赎中能感受到他反抗命运的勇气和决心,让儿子参军,很难说是一种嫉妒还是热血的冲动使然,观众无法完全了解这个人物以及他的决定,但我们会发现扭曲的以虚幻的利益存在的身份认同在侵蚀着这片土地,在后殖民时代,主体仍然是缥缈的,立体构图中的阴影和直升飞机的画外音不断出现,黑夜中和黄土上飞驰的摩托车,最终回归大河之中的生命,是世界变得越来越糟了,还是它根本就没变呢?信仰都是生意,不管是对上帝还是对这个国家
全片一处配乐,节奏慢,基本是以时间换真实的路子。战争背景、父子关系和生存困境都是导演哈隆延续的母题,但故事性比《旱季》还差了一点,表演仍然到位,厨师同事被开除那一场戏的呕吐从设计到执行都好。片里从游泳池到河流的意向在乍得这个纯内陆撒哈拉国家意味着什么很明显,导演在写一种乍得式生活
父親對兒子的嫉妒(肉體、工作等),引發家庭內戰。家庭又和國家內戰若有呼應。開場是泳池,封閉的水,父子比賽閉氣;結局是河流,流動的水,憂傷卻寬容,告別沙漠的塵埃,讓河水洗滌一切。
以单调缓慢的节奏刻画乍得这个被称之为非洲死亡之心的贫穷国家的平凡家庭的人性话题 以无声衬托尖叫 是热衷于思考的塑料戴先生喜爱的一盘菜
酒店是诺亚方舟。能将两个毫不相干的议题缝合在一起实属不易。
No.158 电影其实拍得一般,非洲本土的电影本来能看到的就少,一旦看到那种原始的味道就很吸引人。
高度模拟真实生活的法式现实主义故事,同样在困境中走投无路的人们像真实生活那样忍辱负重又无可奈何,水象征着纯洁与自由,最后只能作为挽歌。天朝在非洲的形象通过电影真实的反映人心,而非宣传之言。
看完想起谭家明的《父子》,或者在任何地方,同样的悲剧都在一直重演,爱他人,胜过爱自己,又有多少人能做得到?
看的第二部哈隆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身边的黑人姐姐看的哭了。。。身为全场唯一的中国人我压力很大。。。
虽然说是一部非洲壳的欧洲电影。。。里面的一个华人很刺眼,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