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派终于回来了,第一期邓亚萍持续高能输出,对乒乓球的解说,让普通观众也能一窥究竟,一席话就提高了观众看比赛的专业性。圆桌派如果能多请一些各个领域的真正精英,绝对可以极大拓宽普通观众的视野。
邓亚萍关于抗压方法的表示和自己这些年的领悟不谋而合。凡事过于关注结果,往往容易得不到自己所想,只有脚踏实地做好事情本身,才是最好的抗压方式。从前高考的时候,倒计时100天,每天都会给自己重复一遍高考目标大学,最后并没有成功,彼时的我还不懂,作为十几岁的孩子,在周遭学校家长同学的高压环境下,我应该做的,不是继续给自己施压,而是要为自己减压。最后结果不尽如人意。后来出国念研究生,面对跨专业,跨语言这些障碍的时候,考试压力也很大。第一学期没想太多,只是认真学习,成绩出来以后远远高出周围朋友很多,萌生了想要distinction毕业的念头。第二学期一开始,便总是忍不住想要每门都拿distinction,渐渐感到学习开始吃力,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于是开始告诉自己,那个结果不重要,不要去盯着它,你要做的是,认真去听每一门课,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然后去消化所学的知识。每当心理想去达到这个目标的时候,就会反复提醒自己。后来以每门课都拿distinction,圆满完成了英国的学习。从此我便领悟到,不要去过分关注你的目标,定好目标以后,要做的不是反复提醒自己目标是什么,而是要专注在通往目标的过程上。只要你把每一个过程都做好了,结果是水到渠成的。这和邓亚萍说的,上场以后不要去想输赢,要想着怎么去打好每一个球,做好每一个动作,完成好每一个技术,异曲同工。如今,我每次面对压力的时候,就会告诉自己,关注当下,关注过程,踏踏实实把每一个步骤做好,结果自然不会太差。同时,面对输球,她也很坦然。在分析了所有原因以后,没什么包袱,很放得下。这或许也得益于她的问心无愧,如果自己已经尽力了,那结果真的不是自己能掌控的。
还有就是,“如有神助”是建立在绝对扎实的基础上的,而不是心存侥幸,等待奇迹。只有在基本功非常扎实的时候,上帝才会打开那扇门,让你窥见那种随心所欲的状态,然后让你享受片刻,这已经是另一个境界了。就像演员,只有对角色和剧本有了非常深刻的理解,在真正拍戏的时候,才有可能更多的自我发挥,最后塑造一个经典的角色,怎么演怎么都对。
每一个关键球得分和失分的复盘分析,无论多时间多久远,她都记得特别清晰,这是一个优秀运动员的必备品质。这也是任何一个行业优秀的人的必备品质。简单如学生,学习的时候有错题集,帮助复盘纠正做题思路的失误。复杂如职场,哪一个项目做得好,为什么好,哪一个项目做的不够好,哪一个环节不够好,好的职场复盘可以迅速提升技能。
关于对手和场上形势的分析,这一段特别让我意外,同时我坚信,这种观察能力和应变能力,也是邓亚萍能脱颖而出的重要品质。对于对手的不同表情,要细致的观察从而判断他的状态,进而判断和感受场上的势。根据不同的势,来调整自己的技战术是博、是稳还是顶,要顺势而为,方能百战百胜。
最后让我特别惊喜的,是邓亚萍的表达能力。她不仅是逻辑清晰,同时表达的方式让人觉得既真诚又有趣。很能吸引人,窦文涛把她解说比作说评书真的是很贴切,口才好,内容更好。而且她还特别爱笑,让周围的人也觉得聊天很轻松。她可是运动员出身啊,试问有多少运动员可以如此健谈。
邓亚萍真的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了,在乒乓球上,她捅破了那层窗户纸,达到了巅峰的境界。在乒乓球以外,她也如鱼得水。拥有非常多难能可贵的品质,她就算不打乒乓球,在其他行业,也会发光发热的。
在自己匮乏时,打开看看。文涛控场厉害,马爷清除盲区,不同嘉宾各有魅力。
陈佩斯老师的出现,第二集的谈话让我对喜剧或者说需要逗乐观众的演出形式有了从来没获得过的感觉。小时候春晚专挑小品和相声看,以前听马先生的相声广播,甚至是动画形式的,觉得特有趣。后来看喜剧人沈腾 看脱口秀李诞 看相声岳云鹏 看奇葩说看傅首尔马东 看一年一度喜剧大赛蒋龙 找资源看蓬松哥 看漫才 甚至相关挂钩的电影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 菅田将晖的火花等。虽然看的浅而杂。但都是我多年来的从没放弃过的好感。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演绎好本子太难了,不说是把握节奏 找到点 在一次又一次的排练中,不仅训导观众更是训导了做本子的人。每看完一个作品,我都有些不舍。好本子要贴近生活需要观察 不断揣测打磨 夹杂技巧和规律 以表演的形式呈现,来面对形色不同的受众。这真的需要大力气。只为了在生活的平淡湖面上荡起丝丝涟漪。
——圆桌派第五季11期:基因
推荐理由: 1、你认为是两个人聊天,其实是一堆生态系统和另一堆生态系统在聊天。你以为你是个人,其实你是细菌、病毒的培养基。 2、 当年曼哈顿原子弹计划,算核爆算不出来,ENIAC就诞生了。 3、没有科学的人文是愚昧的,没有人文的科学是危险的。基因本私,人性无私。 4、生物多样性能重生,生物单一性会毁灭 5、我们现在吃的很多东西都是转基因,自然转基因,比如木瓜、茭白,一千多年前的真菌感染后转基因。我们吃的圣女果不是转基因,是生物多样性的保存。 6、病毒最终和人类趋于温和的相处,而不会消灭,基本上只有极少的药物能够消除病毒,比如丙型肝炎。 7、你身上携带的能够使下一代致残的基因,是为了抵抗历史上某种病毒而遗留下来的。你某些基因的缺失可能会阻碍某些病毒的传染,比如CCR5。人类的基因是没有完美的,你以为的好也许是不好的,你以为的不好也许是好的。 8、AI是计算,人类大脑是算计。AI无法取代人类大脑的简便性和精简性,大脑不可束缚,有自我意识,那么我们到底有没有自我意识? 9、一个人生物、历史、化学、物理、哲学、IT相互杂糅且有侃侃输出,尹烨,华大基因CEO。 10、看过无数期,这是封神的一期。 11、我很奇怪为什么很多人就只关注一件事,比如绞尽脑汁评职称,绞尽脑汁挣钱,绞尽脑汁难过,放轻松,外面的世界很大,人类未知的领域太多,你以为的事儿也许根本不算事儿。
1.璀璨的星穹和内心的道德律令就决定着我的物性和人性。
2.我们终有一天都会尘归尘土归土,当我们离开世界的时候,希望你既经历过物性的神奇,也经历过人性的可爱。你用你无私的人性,去克服自私的基因性,同时别忘了感谢菌群的帮助。如果生命是一组代码,我相信人类的代码中有爱。
3.我们能不能更好地去不定义成功,不要有更多的成功学,不要有更多的急功近利的精神,这不是一个慢下来,而是悟出来。
4.我们经常说,创新是自由之子,确实繁荣之母。历史上的很多创新不是科学家,而是工匠。
5.人类进步的本质是什么?下一代不怎么听上一代的话。科学也是这样,证伪。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很多权威成为权威,真是因为颠覆了之前的权威,每一代都会颠覆上一代的基因,这就是传承。
6.一个孩子从受精到最后能安安全全健健康康出生,一年连续受孕只有百分之六十,出生缺陷率百分之五点六。
7.对世界充满敬畏,一定要保护生物多样性!
8.精准医学不是精英医学,有钱有权的尽情享受技术红利。换言之,死亡是一种最公平的程序,死亡才使得下一代有机会替代上一代的生态位,人类才能进步。
9.反对永生。第一人类是以种群的方式延续,而不是以个体的方式延续,第二永生的人会以物理的方式解决对方,互相杀戮,第三,意识永生。
10.精子是竞争制,质量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卵子是配给制,卵子从出生一天就那几万个。所以…嗯
11.人正常死亡条件下,濒死状态下,大脑细胞会把生理状态转化成病理状态,释放大量色氨酸、5-羟色胺、多巴胺、内啡肽…让你觉得很舒服。
12.全世界的科学问题就三件事,两暗一黑三起源,两暗是指暗物质暗能量,这是宇宙中看不见但就是存在的,因为没有工具所以看不到但是数学上可以推演;一黑是黑洞,黑洞背后是不是奇点,那里所有的物理定律是崩塌的;三起源指宇宙起源,生命起源,意识起源。但所有的一切都依赖于意识起源。
13.即使最小的昆虫也比行星复杂很多。人很复杂,所以有些人相信神创造了人,那么谁又创造了神?
14.爱因斯坦:我所信仰的上帝是那个从万物秩序中规律性所展示出来的上帝,而不是和世人的行为有牵累的上帝。,
热二定律
万物终将归于虚无
宇宙将会耗尽能量
进入一个死寂状态
;
癌症与基因有关
;
至少不生气,真的癌细胞涌现这件事还是可以控制的
;
真利他性
自私性
;
涌现
;
死亡是一种程序,它是写在基因里的,细胞凋亡和人类的死亡是一种程序
;
“人没办法揪着自己的脑袋 研究自己”
;
两暗一黑三起源
两暗指的是暗物质和暗能量
一黑指的是黑洞
三起源指的是宇宙起源、生命起源、意识的起源
;
宗教性-信仰-道-规律 且 不等同于宗教
;
数学不是科学
数学是纯逻辑
;
这个地球上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没有放弃每一种色彩 ; 我们能不能更好地去不定义成功,不要有更多的成功学,不要有更多的急功近利的精神,这不是一个慢下来,而是让大家更多地悟出来 ; 对基因来说,有更大的东西决定了你孩子的未来 ;
Ps:
几个说话让人舒服的词“好问题 您说的对” ;

把自己放低一些,示弱是最简单的社交。反而是自卑的人越爱显摆。
周轶君:1.重复对方的话;2.概括;3.引导
马未都:先与对方站一边(肯定对方),慢慢引导对方走到自己的一边。
社会地位越低的人越应该尊重,这是一个人最起码的素质——你尊敬地位比你高的人,那是天经地义的事;尊敬地位比你低的人,那才是你的修养。
(短评记录不下了,写到这里,给自己看。)
第一集。心战。子东老师回来了。邓亚萍笑得豪爽,心理分析和调整也是很厉害。喜欢谈话节目就是因为可以看一些真实,而不是上一季的周迅和陈坤的伪装。何智丽真是叫人惋惜啊。
第二集。传承。
第三集。笑道。笑和哭都来自于痛苦,笑是因为别人痛苦,哭是因为自己痛苦。
第四集。品质。还是喜欢晓卿老师谈美食。最后谈到语言和美食关系,每个民族都认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和对自我的发现一样,从中脱离出来,才能看到自己。
第五集。边界。工作和生活的边界在消失,第一社会关系和第二社会关系是有明显边界的,第一社会关系感性,第二社会关系理性。
第六集。【凡学】。有一种得意叫哭穷。
第七集。社交。这次我不站子东老师,审美问题上本就太主观,一味追求说真话是否合适,或许是他说的当时上学时候教授放养政策延续至今的表现吧。社交关系,无非都是情感的交流,哪有完美社交呢,误会是解不开的。
第八集。独行。我一直不能解释我一个人对于去另一个城市走一走着迷的行为,原来脱离本来的社会身份去感受另一份生活就算旅行。最近这两集真是喜欢周轶君对于话题的看法。
第九集。简单。肖全。
第十集。体面。
第十一集。基因。尹烨讲的真真,疫情过后再回看,说,可病毒不会隔离,一句话就打得人泪眼婆娑。对于“我识”这一哲学命题,我第一次见到无比感动,是在王晋康的科幻小说《类人》。当蜜蜂数量达到一个量级就拥有了蜜蜂舞交流的智能,而人类是养蜂人,小说中构想的是计算机面对人类是否就是人类面对蜜蜂,他认为如果计算机达到一个量级,是否存在一个超智慧的未被定义的存在,也就是养人人。他的小说不同于其它人智能毁灭人类,而更像是正向的干预,所以小说中的教授放弃了生理存在,将自己的所有意识传入网络,然后撒手而去。真相告知之后令我无比的感动。在第十一集节目的最后又说,他不知道人类认为的自我意识是否就是真的自我意识,把这一命题推向更哲学的思考,打破探索的结果,往无穷尽的探索里探索下去。
第十二集。多样。理论物理的两个笑话,神枪手打洞和养殖场的科学猪。跳脱不出存在的维度就看不见自己,也无法判断真正存在的意义。自由意志与宇宙边界的解析,知道的越多,不知道的也就越多。他说女性总是被说无方向感,都能找到反例,事实证明是被男性主导社会的暗示。以及这个地球之所以美丽是因为他没有放弃每一种色彩。
(完)
首期干货满满,聊出了刀光剑影的感觉。邓亚萍输出能力太强了,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冲力,四人谈话局变成了“一人评书三人观众局”。许子东在努力扩展话题面,马未都负责画龙点睛。窦文涛在高手之间推拉摇移,这控场能力真不是盖的。
马未都侃侃而谈“脱口秀”的时候甚至还拿题词器说事,对别的行业一知半解还能这么自信的滔滔不绝。每次看他聊这些他不懂的东西却能这么自信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坐在胡同口的老大爷说“这事啊,不就是那么回事嘛,跟那啥啥一样”。不懂装懂这劲儿,确实能唬住不少人,但是但凡他聊到一个你了解的领域,你就会发现他纯粹是胡扯。
第一期也太无聊了🥱
最后2集封神,最高质量的谈话节目.
文涛久违了,这是一档不可能给低分的节目,永远支持。
什么叫高质量主持人啊,窦文涛总是能把话题拉回来!
虽然这样说很对不起其他嘉宾,但是看完这一季我心里只有尹烨老师
终于到了。7一小时教你摆脱社交恐惧。5你永远可以信任涛哥,这一集值得每一个被现代性折磨的人反复观看。1邓亚萍真能聊,听她复盘比赛,比现场看球还精彩,真是体会到过去说书的风采了!关键是还能得出如此深邃平实的结论,专注过程忘掉结果,观察对手选择技战术,“把球打在台子上”。2陈令人尊敬但不接地气,窦试图拉回大地也无可奈何,马虽顺陈而时有难圆其说之苦,周世界走访他人的童年也对陈之高论无分析能力,请到好的嘉宾真不容易,尴尬的一集。3渐入佳境!笑是社会的活化剂,我们曲解了莎士比亚(to be是要让人笑的),小事(对个人)、喜剧(对社会),笑扩大了我们的宽容度!4涛哥点题能力超一流,“追求就是品质”,而追求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6人是语言的动物,而语言的多样性才能获得社会可持续的健康生态。8旅行即苦行。
这一季看了5集了,没有喜欢的,感觉没有以前几季深刻。更新:6集开始渐入佳境
多请尹烨这样的嘉宾吧
即便话题收窄了,聊天类的节目还是独此一家。
窦老师一直做,我就一直等。
这大概是《圆桌派》最“静态”的一季了。除了谈基因和病毒让人眼前一亮,其他的部分都很平淡。大概是因为现实生活已经因为种种不确定因素天翻地覆了,谈幽默、社交和选择困难,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甚至于无聊了。
马未都说现在年轻人不用再为了吃饭而去找工作了,不想工作了回家添副碗筷就行了。天啊,这得多少年没见过年轻人了才会说出这种话,放到微博上是会被骂“privilege男”的程度
五星给的是节目最后两期。
比第四季好多了。但是没有了看理想三个字蹦来蹦去,总觉得缺了点啥。
好久不见。马爷硬朗,许老师健康,轶君清瘦,文涛胖了。同样期待尚未出场的老朋友们。(这一季结束了,我最喜欢一头一尾两位嘉宾,她们都成功地让文涛许老师他们变成了好奇宝宝,把各自领域专业性极强的东西讲的极具人文气息和故事性,她们自己讲的过瘾,我们大家听得入迷,特别好。
等了两年的圆桌派第五季终于回归了,第一期邓亚萍讲的太精彩了,听完了简直意犹未尽的状态,窦文涛依然保持着以前的的小机灵,马爷也是一如既往,年度下饭节目Top。
两年未见,甚是想念。开局经典老三样,和邓亚萍老师一起聊乒乓球,之前奥运会就看个热闹,现在也算知道一点点门道了,受益匪浅。个人最喜欢第5期边界(工具人,生活与工作的边界)、第7期社交(社交焦虑)、第10期体面(体面与赚钱)、第11期基因(最长知识的一集,好多专业名词,都听晕了)、第12期多样(完结篇,同前期一样,干货满满)。感谢各位老师们的谈天说地,每期都有新收获,特别最后这两期,够我消化一阵子了。同样也非常期待第六季,希望这类节目能够长青,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感谢赞助商爸爸们的赞助。
民智亟需开启,这类谈话节目太缺太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