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粉男主所以特意看了大卫参演的电影,悄悄说开头演技真的炸裂,男主的症状和一部叫(嗝嗝老师)的电影很像,但是画风不同,公路片给人以视觉和心灵上的享受,也非常推荐大家看男主大卫参演的(尚未到头)(最爽的一天)这两部电影,其实生活怎么过呢,有无数种过法,我们遇到事情的态度是果断还是犹豫,是积极还是消极,是怀揣青春与梦想还是暗自神伤,是买想要的家居布置屋子还是想放松地出门与朋友散心,想到一句话“人生之路,只要你启航,路就会在你脚下伸延,只要你杨帆,便会有八面来风。”《文森特去看海》这部电影就五星好评啦希望可以多多构思这样题材和风格的电影,冒险中体验青春和人生,笑泪中蕴藏友情爱情亲情和离别❤
整个影片基调是很快乐的,很喜欢用这种口吻来讲述的故事和病痛。其实心理学这个东西,就像黑洞一样,患有心理疾病的人,中间有一道很浅的沟渠,快乐与不快乐都是相对之间,很容易就快乐,也很容易就不快乐,听起来是不是很神奇。
片中三个患有心理疾病的主角,一个妥瑞症(男),一个厌食症(女),一个强迫症(男),男一和女一偷了医生的车一起上路,却被男二发现,所以三人一起上路,开启了属于他们的疗养之路。虽然是话题很具省思的片子,但是戏剧张力也有,看起来并不很枯燥。他们没有钱,缺少食物,只能通过偷汽油,偷食物这种方法来延续他们想去意大利看海的心愿,中途被男一从政的父亲发现,父亲和疗养院女医生一起出发找寻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影片的一个主题逐渐浮上水面——改变。片中的主要五个人,在经历这场追与被追的旅途中,治愈他人,也改变自己。
分人物模块
男一:妥瑞症患者文森特。会经常抽搐,嘴里时不时吐出脏话。
在影片进行到中间的时候,男一的父亲和女医生追来,眼看他们的看海旅游计划就要泡汤,关键时刻,他使了个眼色,其他两个同伴立马get到了他的意思,于是三人趁乱换了车(从原本偷来的女医生的红色小车换到了男一父亲的黑色商务豪华轿车上),在上车之前,把女医生的汽车钥匙丢掉,为自己和同伴们争取了逃脱的时间和机会。
女一在男一抽搐的时候,会趴在男一身上,希望能减轻一点男一的痛苦。
女一男一在露台上接吻,二人讨论起华尔兹,也是专属于他们的浪漫了。导演是在告诉我们,不论身处何时何地,是否生活和心理出现了问题,人都有追求本真的快乐权利。
在他们爬上了十字架的时候,男一指着远方的山说:“我好像看到海了。”男二说:“这不是海。”女一:“这已经无所谓了。”简单的三句对话,他们想要看的,不是海,而是自由;想要获得的,不是外界的新鲜空气,而是不同于疗养院的快乐本真。他们坐在十字架的顶上,这一趟旅途没有白费。在看过所谓的“海”之后,一路没有进食的玛丽终于大口啃起了食物,这也是在说明,玛丽的病在慢慢变好,要知道,治疗心理疾病不在于药物,更多的是心情愉悦。那些个癌症患者被判死刑的,为什么能“奇迹”般的活那么多年,还不是因为他们心情好嘛!
女一:厌食症患者玛丽。
男二:强迫症患者亚历山大,好像是文森特(男一)的室友,我感觉他除了强迫症,还有点洁癖哈哈哈。从一开始男一过来和他一起住,他就不让男一上厕所,后面他开车的时候,看到男一在车上吃饭,还特地叮嘱男一不要把吃过的东西乱扔,还递给男一湿巾让他及时擦手。包括影片中有镜头给到他在汽车后座换衣服,正说他们是在逃亡路上,这种换不换衣服是无关紧要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男二没有忘记自己追求干净(其实是强迫症➕洁癖)的作风。甚至在他们需要买东西的时候,男二去便利店的第一句话不是询问食物,而是先买一次性手套。男二的强迫症还体现在巴赫上。巴赫是西方近现代音乐之父,音乐是很著名,开头就已经交代过了男二很喜欢巴赫,在他们夜晚休息的时候,男二也没有忘记在天台上表演巴赫的乐曲,他是巴赫的死忠粉了。男一和女一的掌声不仅是给他鼓励,甚至可以从侧面反映出男二对巴赫乐曲的掌握程度很深,强迫症做起一件事情来,认真且细心,在这里也能表现出导演对强迫症患者的人文关怀。
感觉男二也喜欢女一,在看到女一和男一亲密互动的时候,他先是表现出emo的神情,后来直接把车开走了,不管女一和男一了。最后二人在一个有巴赫的地方找到了男二。
男二吃醋于女一和男一的情感,在他跟男一打架,自己浑身是血时,他发问:“你们都已经有车了,为什么还要回来?”男一:“我们不是为了车,而是为了你。”通过这次旅途,三人的友谊更深了,就算是心里略微有点疾病的人,也值得拥有友情和爱情。
在三人共同努力下,他们终于找到了导航上的那片海,但玛丽(女一)却因为厌食症发作而晕倒,男一和男二紧紧拥抱在一起。此时男一的父亲也已经找到他们了,父亲和他一起坐在沙滩上,遥望那片海,二人拥抱,这一抱,也算是和解。
女医生:在女一的描述中,疗养院的女医生也是曾经患有跟她一样的病(厌食症),所以女医生非常讨厌她,每次看到她就仿佛看到了曾经那个讨厌食物的自己。这是不是可以间接地可以说明白虽然女医生疗愈了,也正式成为了一名医生,应该是免受病痛的困扰,但是曾经的厌食症给女医生留下了不小的后遗症,不然她提起这个并不会如此忌讳。
男一的父亲:是从政的大官一类,不缺钱,但是缺乏对儿子的关爱,甚至一定程度上以儿子为耻,不然不会如此着急的把儿子送入疗养院,其实是不想让儿子败坏自己的政客形象。影片中还有一个细节是在他第一时间被女医生通知说他儿子不见了,他的第一反应是责怪疗养院。而不是先反思儿子在哪里,不是第一时间去找儿子,还说自己事物很忙,赶着开什么会之类的,这不是一个正常关爱孩子的父亲应该有的反应。开头的时候,父亲有说文森特(男一)的母亲之所以会酗酒发生意外,都是因为文森特的这个病,也许在文森特母亲离世后,父亲是怨恨文森特的,所以在父亲跟女医生驾车追赶的旅途中,其实也是对自己理应对文森特付出的父爱的追逐。在影片中段的位置,三个孩子开走了他的车,他那个存着所有人(包括许多重要工作信息)的手机也落在了车上,他开着女医生的车跟她共同上路追逐,中途他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中他跟那人说“这个事情你自己处理就可以了,不用来问我”,其实这就是初步的改变,根据前面交代的,如果他真的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忙,同时又不想放下这些事情的话,他绝对不可能说这个。这也可以说明,他对文森特尘封已久的父爱慢慢复苏了。
女医生和男一父亲的互动也很有意思,二人在追逐孩子们的过程里,一开始互相看不惯。在第一站去汽油站老板那里,男一父亲想去沟通,却气冲冲出来了。想必他一定是跟老板说了一些不中听的话,甚至拿权利压人(感觉后面文森特开走他的车,把他那个存有珍贵信息的手机扔出窗外,也是导演给他的一个小小的教训)。女医生进去后,我本来以为能跟老板商量成功,问出线索或者是让老板不要告孩子们,但实际上她也失败了。他们二人这局谁也没有赛过谁,二人不情不愿继续上路。
女医生的车由于之前被三个孩子开走,造成了违章,后来换车之后,被警察扣。在接受调查等待时,男一父亲对女医生说,其实在他心里,二三年级之前,文森特是个很出色的孩子,他足球踢的特别好,自己去哪里都喜欢带着文森特,但是从文森特开始发作这个病的时候,他便觉得很难管教文森特,文森特退出学校足球队的时候,他的妻子很高兴,这里也说到了他妻子去世的原因(肺积水)他连妻子的最后一面都没见到,并且他是在两天之后才见到妻子的遗体的。
从派出所出来之后,男一的父亲竟然询问女医生,“你觉得呢?”要知道在这之前,他一直是一个非常大男子主义、自以为是的政客形象。这一幕也说明他彻底改变,学会跟人沟通商量了,更有人情味了。
玛丽晕倒后,女医生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好的疗养师,此时还是男一的父亲帮助她,告诉她她很优秀了。
影片最后,男一说:“到人群中去。”他们走到了人群中,跟周围的人并没有什么两样。
影片由一场葬礼开始,男主文森特是位患妥瑞思综合征的病患,肌肉会时不时抽搐,骂脏话,像打喷嚏一样无法控制。他并非生来如此,在9岁前还是一位踢球很厉害让父母引以为傲的孩子,这个突然来临的病症,让他不得不与母亲相依为命以抵抗外界的各种眼光,而母亲的突然离世,让文森特失去了支柱,父亲忙于政务,面对这个特殊的孩子毅然将他送去疗养院,美其名曰是让他得到更好的医治,实际上是摆脱他的一个借口而已,车上的寒暄,心不在焉的与医生交谈,离别时尴尬的拥抱,在文森特将选票丢到垃圾桶的那一刻,就宣告与这位冷漠的父亲的诀别。
文森特在疗养院里被医生安排与患有强迫症的亚历山大同一个宿舍,同时在玛丽的热情邀请下熟悉整个疗养院的环境,玛丽是一位厌食症患者,在相处的过程中,她发现文森特与自己特有的默契,她的热情绝非偶然,她深知新来的文森特在疗养院里待一个月以上一定也是沦为行将就木的一员,而此刻她需要他,当她看到文森特对待围墙外嘲笑他的孩子们时,冲动又很男人的样子,她的嘴角露出微笑。
玛丽必须出走,因为她很快就要被医生强制治疗,在与医生发生争执的过程中,偷到她的汽车钥匙选择这场冒险之旅的队友。而室友亚历山大看似被迫强行进入他们的这场冒险之旅,实际上是他期待已久的一次变革,这个蠢蠢欲动的强迫症男人,怀揣着丰裕的补助金,他也终于也要疯狂一次了。
谁不期待一次度假呢?是的,看似偶然的组合,突如其来的冲动,目的有所不同的三人组合,在汽车冲出疗养院的那一刻,内心的狂喜是一样的。
去意大利,去看海,出发。话说这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也并非想象的那么顺利, 一边是刚逃出来就遇到各种社会现实,信用卡被冻结,加油站逃单,汽车雨刮器失灵的三个人组合。 一边是火爆脾气的女医生和文森特父亲的互相指责和埋怨,面对这堆麻烦事,医生要找回玛丽否则她会有生命危险,父亲要找回这个“麻烦儿子”,两个人一起勉强达成共识的情况下踏上寻找他们“之旅”。 在汽车上的互相不理解,文森特劝说玛丽吃东西,亚历山大碎碎念的卫生事宜,文森特还未从丧母的悲伤走出来,三个人的磨合才刚刚开始。
很快,医生和文森特父亲找到了停在路边的三人组合,文森特父亲态度强硬的带走他儿子,一位恨铁不成钢的父亲的破口大骂,让文森特更加坚定的要逃离,父亲正要驾车离去,被医生喊了回来,在父亲下车归还医生包的时候,文森特给了一个眼神,亚历山大抢走医生的车钥匙往草地一丢,三个人默契大爆发的冲向那台奥迪车,此时背景音乐响起,三个人又一次得逞,继续向前。
而另一边二人组合焦头烂额的还在互相责备对方,寻找钥匙,打火开车追赶,电话轰炸,在文森特把父亲的电话往窗外一丢的那一刻开始,轻快的背景音乐响起,哦吼,一趟真正意义的自由之旅才开始...
车子一直向着海边的方向开去,三人组合也在慢慢的试探中去了解对方,亚历山大财不露富的假装在便利店偷东西,也许他还没有建立好相信彼此的信心,文森特在试探玛丽对她是否有情,玛丽在试探自己是否真的能抛开自我厌恶去接纳另一个人。“我想山顶是平的”“爬上去看看”“我看到远处的海了”“那并不是海”“管它呢”
爬上十字架上的他们看着眼前的风景,导演在制高点来了个360的旋转,时间仿佛定格在那一刻。他们在美景前驻足,玛丽开始主动进食,亚历山大也放下戒备告知自己有一大笔钱可以供大家继续前行,在三人的欢呼中似乎一切慢慢变好,可在文森特和玛丽往进一步发展的关系中,打破了刚维系起来的一点平衡,嫉妒,厌恶,玛丽的保留没得到文森特的理解,亚历山大害怕被孤立闹的小脾气,任性独自把车开走脱离三人的队伍,麻烦好像又接踵而来。
在路上的时间长到仿佛足够我们慢慢的去思考很多事情,另一边的医生还在自责自己对于玛丽的态度过于强硬导致了他们这次出走,而父亲也在慢慢的思考自己是否是一位合格的父亲,忙碌的政治生涯是否一切值当,对于太太的死自己是否内疚过,文森特父亲一贯的一意孤行,在高速上超速被交警拦下来,二人组被带去询问处理,而他们两个组合之间也因为交流慢慢的缓和了气氛。
文森特和玛丽在小镇上找到了奥迪车,亚历山大没有走远,他在等着他们,他只是害怕被孤立闹的小脾气,文森特和玛丽拿了钥匙也没有弃他而去,三个人在旅馆的互相宣泄,矛盾冲突,仿佛是儿时打闹一阵就好了简单情谊,他们内心需要彼此,对方是自己的勇气来源,简单的一次握手言和,足以抚慰到心灵的最深处。
车子一路向前,两个组合的人马陆续到了海边,在奋力冲向海边的同时,玛丽突然的病发,又一次的将情绪拉到谷底,她被救护车带走。文森特完成了带着母亲来看海的愿望,他呆呆的望着远方此时父亲走到他身边文森特说:“不知道这样做是不是就足够了”“起码你把该做的都做了”父子两个第一次真正的交心,在大海见证下的终于真正的拥抱了。
医生在玛丽病床前说了那句“抱歉”医生和文森特父亲之间的那句“谢谢”文森特在玛丽病床前的那句“我救不了你”玛丽的大喊“带我离开这里”大家仿佛在一夜之间释怀了,豁然了但似乎美则美矣,了则未了。
当两辆车一前一后的驶过屏幕,留玛丽一人在医院接受治疗,父亲看出儿子的不安,医生看出亚历山大通过这次旅行发自内心的开心,文森特决定下车,父亲也并未阻拦,停车的那一刻,各自都找寻到内心真正想要去探索的地方,或许这才是这趟旅程正确的打开方式。
导演安排了这次“公路之旅”,除了超级美丽的风景以外,也安排了三个不同病患的角色,文森特的先天不可治愈的妥瑞斯综合征仿佛有一个怪兽在身体里控制这他,亚历山大的强迫症是精神和行为上的自我控制,而玛丽是心理上的厌恶和拒绝,三种不用的病症他们尚且不能够理解对方的处境,对于正常人来说导演并没有从这个角度去共情,也没有渲染同情和怜悯,“我们谁都救不了谁”,包括医患的关系,亲情之间的矛盾,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面对美丽的风景,我们驻足欣赏,再次启程时我们还是会遇到各种未知,如何面对内心的自己,这场旅程是否只是一次出逃或是一次自愈?导演没有给出真正的答案。我想也根本没有标准答案。
不知道下一步要去哪里?不知道自己何去何从?那就先“到人群中去”,亚历山大在人群中毫无保留的去看各种各样的人们,文森特在人群中大胆的释放自己,也似乎看到了将来他们三个人在一起开怀大笑的样子…… 只有真正走出自己的内心世界,才能够去接纳我们看到和感受到的复杂多变的世界。没有人天生是完美的,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然后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走,到人群中去。接受洗礼,接受摧残,接受蜕变吧
今天德语课上看的,一路轻松愉快。当然看点主要还是在男猪脚。
风景真美!结尾稍差。女主竟然是香水里的卖杏姑娘
曾有个二百五说他觉得自己有妥瑞氏症,才促使我找来看。妥瑞氏与强迫症、厌食症走在一起,正如电影说的那样:“可以治疗,但不表示可以治愈”。生之痛在于不可痊愈,相互取暖与温存,走到梦中之地就比什么都要美丽……另外,这不是摇滚党的片子,在德国这种地方,你们所谓的摇滚只是纯种的小清新。
《文森特要看海》形式上和另一部德国公路片《敲开天堂之门》差不多,主角都是身患重病从疗养院、医院偷了车,一路奔逃去远方看海。不过《文森特》青春味道浓重,小清新和摇滚夹杂其间,少了《敲开》里和警察劫匪追追打打的黑色。三个人有厌食症、强迫症、妥瑞症,不算绝症,德国到意大利沿途风光很好。
同一题材的电影有很多,这一部,只能说,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
厌食症强迫症间歇性抽搐症(有个专有名词,忘记了--!)在一起的公路片,本来以为他们会相互治疗,虽然没有痊愈,至少彼此感到了温暖,这也许比想象中的完美结局要更加真实感人
风景好美啊!!!可是我不太喜欢这个结局啊。。。
感悟、感情、感性
蓝天,白云,好看的风景,轻快的音乐,主人公却是妥瑞氏症、强迫症与厌食症
一部让我情不自禁爱上的电影!一部让我感动并从中获得共鸣的电影!沿路美丽的风景,好听的歌曲,有我喜欢的演员们,还有我喜欢的角色们。当看到三个人坐在山顶的十字架上望向远方的景色,那感觉真是太美妙了。
SIFF14。小清新公路电影,小清新配乐。虽然不如“敲开天堂之路”,但风景不错,阿尔卑斯山的晨雾不错,男主不错,强迫症的Alex不错,男主的橘红色Tee色调不错。Alex的孤儿抚恤金令我一震:“你们真以为没钱还能生活下去?”
ost三个特别的人
德语课散伙电影,字幕都没有于是没怎么看懂细节,时不时有英语配乐,再加上拜仁似的蓝天白云绿地和远山,老师跟着成绩单发了一张纸,她从我们每个人的文章里摘了一句关于生命的话当作纪念,和这部电影的文艺气质相得益彰,怎么之前没发现德国人这么文艺。。。
这一部应该是个起点,Florian David Fitz至此自编自演自导了几部拥有同样元素的影片,涉及疾病、朋友、旅行、终点等素材。
将有名的公路片借鉴了个遍,再加上流行的文艺范儿结尾,实在俗套到家
在路上,总有故事在发生,似乎每个人都会有心的发现。这就是公路电影的美好,风景如画般的悦目之后你不知道下一秒的会有怎样的故事。友情,爱情,亲情的种种表现,都融在海的浩瀚与波澜不惊的平静之中了。我也要去看海。
最后那个镜头也太好笑了吧
德国电影周开幕片
小制作,小清新,公路片,那个寻找自我,释放自我的旅途。
公路电影 有了一路好风景 和恰到好处的配乐 应该就算是成功的了~ 挺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