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子与阳光”是有人用来形容澳大利亚的美好生活的,他们说:“你的母亲已经死了,不久你也会死。想去澳大利亚吗?那里终年阳光明媚,你可以住在白色的房子里,骑着马去上学,每天清晨都能随手摘下树上的橙子当早餐。”这个谎言,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英国“儿童之家”开始流行,此后许多年,都不断有那些被安置在福利社的儿童兴高采烈地上了船,心中挤满了对“橙子与阳光”的向往。
所以,当社工玛格丽特揭开真相一角的时候,她几乎崩溃。电影从头到尾都没有半个闪回镜头,没有回去过去展示这些孩子在澳洲各个教堂内,被神职人员虐待压榨的情节。但是,我想我们都看见了。从玛格丽特在澳洲探访的那些人的表情里,看到了他们曾经在地狱承受过的一切。说到在澳洲的第一个十年,他们嘴里吐出每个字都如此艰难,像是在挖割好不容易被修补完整好的疮疤,因此句句含血。你很难想像,五岁的女孩一上岸就和十几个孩子住进简易棚里,十年来只有一双鞋和一条裙子,还要每天做苦力。八岁的男孩就要在田地里干活,或者去修路,搬运和他们上半身一样大小的石头,监工随时会操起东西打他们。这些孩子被告知,因为教会提供食宿,所以他们都负了债,必须要用生命中最宝贵的童年来交换。他们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细节,都是触目惊心的,足以成为一生的噩梦。你能否想像每天晚上裹紧潮湿的床单缩在铺上,听到神职人员的脚步走愈走愈近的时候那种恐惧吗?他们心里不停祈祷:“千万不要轮到我,千万不要轮到我!”被选中的男孩就得脱衣服站在桌子上给他们取乐,没错,《索多玛120天》里发生的故事并不全是杜撰的。也有孩子试着逃跑,被抓回来以后,面临的是灭绝人性的鸡奸……如果没有玛格丽特女士,他们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的父母其实都还活着,就在他们的出生地英国。
请允许我唠唠叨叨地把电影里那些受害者说的话一一向你们陈述,因为你们很可能会因为单调的简介,或者不够吸引人的海报与片名,就小心错过了这部电影。但你要知道,玛格丽特却像这些人的圣母,她神情忧伤,态度坚决,仿佛在用整个身心代替英国政府赎罪。她为他们找到生母,尽全力让他们残缺凄凉的人生有一些圆满。她几度面临精神崩溃的状态,因为她是人,不是神,而这几年来,已承载太多人的悲剧,有些无力负荷。她让这些触目惊心的秘密变得不那么逼仄,因为她知道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她必须去看他们,听他们倾诉埋藏在心底许多年的隐痛,她为自己的幸福生活感到可耻,所以无法停止追寻他们,将他们带回正常世界的脚步。她坐在其中一个手上沾满孩子血汗的教堂里,那些神职人员都在用餐,她就坐在对面,她看着他们,问道:“你们害怕了吗?你们怕我吗?你们害怕过去做过的事情吗?”
一直以来,任何事物都有属于自己的名字,无论是人还是物,名字虽说是一个符号,但是在陌生人或者是不了解的人面前就是一个代表,毕竟认识任何事物都是从名字开始。电影也如此,很多时候观众在选择是否观看的时候,名字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有的电影就算内容较差,但是名字好的话还是会吸引观众 ,而有些电影则因为名字与观众失之交臂,正如我们今天所说的这部电影《橙子与阳光》 ,很多人因为这个毫不起眼的名字而错过了一部不可多得的电影。
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个普通的社区职工玛格丽特,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了一名千里寻母的中年妇女。刚开始听到对方说自己是英国人, 从小却在澳大利亚的福利院长大的故事,觉得对方在开玩笑,但是随着她的了解,故事的真相也逐渐浮出水面,当她看到真相后,玛格丽特几近崩溃,原来这是一场有预谋的跨国家儿童拐卖案件,背后所涉及到的已经不是普通的拐卖人口贩子,而是英国政府和澳大利亚政府,以及被人们万分尊敬的教会。
很难想象,一群年龄在5-13岁的孩子是怎么样在异国他乡生活的,如若是有人照顾也就算了,但是这帮孩子非但没有受到照顾,反而还成了“照顾”成年人的人,那该是怎样的心酸。有的孩子10年来只有一件衣服,一双鞋子,和无数个同龄人挤在大棚里生活,做不完的农活挨不完的打,这样的生活用“地狱”形容也不为过吧。
而更令人发指的便是,有些孩子并非天生孤儿,他们的兄弟姐妹,母亲依然还活在这个世界上,却被告知父母早已死亡,还被送去了地球另一端的福利院,当这个真相偶然被揭开,一帮迷失了大半辈子的“孩子”终于看到了希望,抓住了他们人生中的“阳光”玛格丽特,每个人都渴望知道自己的名字,渴望见到自己的母亲,也渴望知道他们究竟是谁。
其中,最令人寒心的不是当年这帮被拐卖的儿童挨了多少打,受了多少虐,而是当他们只想知道自己是谁的时候,却被又一次无情抛弃,只剩下社区职工玛格丽特和她的丈夫孤军奋战。玛格丽特一方面要忍受倾听过程中受到的伤害,一方面还会被社会上别的群体所攻击,一个女人,半夜被一群男子威胁,人身受到伤害,但她却从未放弃,因为她知道如果没有自己,那么当年这帮被送走的孩子便再也找不到自己的家了。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也是一个遗憾的故事,更是一个温暖的故事,作为一个普通人,玛格丽特就像阳光一样带给了别人温暖,在自己渺小的岗位上熠熠生辉,用自己仅有的力量来替自己的国家赎罪,甚至让两国的政府为这13万个家庭道歉,她仿佛人间的圣母,在替这些受伤的“孩子”送来温暖。
为什么说善良的人看不了,因为当你在观看的过程中,眼泪会止不住地往下流。全片没有一个回忆孩子被虐待的场景,但是却每时每刻都诉说着他们曾经经历了什么。
走在庄严肃穆的教堂,便会想起那些孩童们背着比自己身体都重的石头在前进;听着圣诞节的颂歌,脑海里却全是传教士的荒唐和恶毒;看着善良温暖的教会的人,眼前所浮现的全是他们如何地打骂那些身形单薄的孩童。正如影片最后玛格丽特对传教士的反问:“你们害怕了吗?你们怕我吗?你们害怕过去做过的事情吗?”
一个优秀的民族未必是发展一个多么美好的未来,而应该是一个敢于正视自己 不堪回首的曾经。英国人擅长用阴郁色彩特写来自现实的惨淡,orange&sunshine 两种美好连接着过去与未来~
其实这类真实改编追、寻历史真相的题材,要么可以拍的很好,要么就流于俗套,而显然这部电影就是后者。拍的太淡太素而又有些拖沓,让人似乎在看一部纪录片。本来期待着无力了这么久,总该结尾来一些直击人心的高潮,只可惜稍微有那么些苗头,又早早的被扼杀了。★★★
姐要是有蛋早就疼死了
去看吧,真心推荐的优片
在国家支持的福利中心里,有着近13万的孩子,政府捏造了他们的父母已经亡故的谎言将他们送往异国他乡
想说不管是哪里,个人和国家来比,永远是蚂蚁。
社工家庭很和谐啊!对英国政府很失望
平稳的叙事中蕴藏了巨大的能量,不煽情,不谄媚。冷静客观的调子。
很令人震惊的拐卖人口故事,放在国内一定被和谐的那种,能被拍出来真的很可贵,不过这问题现在仍没解决完全,就像影片并无明确结局一样。
没有永恒的不公,但也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去追求真相。
电影很平静。但是让我想到南京大屠杀的作者张纯如,看电影时,我一直揪着心,怕Margaret会忍受不住压力轻生。我对于这段历史比电影更感兴趣,看了所有周边,UK政府的道歉新闻发布会,Margaret本人的讲话,看到有这么些人是真正在做着事情,很inspiring.
社工系的孩子入学时应该看。
艾米丽沃森是英国巩俐+倪萍
一个闷片,没什么亮点,女演员是她比烟花寂寞里头的妹妹,在这里也有激情戏,导演倒是挺有信念的,可这激情戏真是不知道拍的哪出。
不容易
追寻真相的人总是值得敬畏的
想到了湖南邵阳
这的女人放在天朝死不止一万次了。
三星半。故事很好,讲的稍显平淡。
黑暗的历史需要用勇气和抗争来还原。Ooh baby baby,it`s a wild world. http://www.xiami.com/song/1296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