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藏在本格推理故事下的反人类型哲学
【动画介绍】:
本故事的主角是神南大学工学部建筑系副教授犀川创平和及该专业三年级学生西之园萌绘的师生两人为起点,因西之园萌绘对犀川创平那带有师生恋情绪感情,发现犀川创平对于传说中的科学家真贺田四季极其迷恋,致使西之园萌绘故意带犀川创平到某孤岛真贺田四季为契机,却意外奇异凶杀案的推理故事。
【评测前言】
如今日本动漫追寻着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是属于符合现代流行趋势的“顺势”型作品,而另外一种则是将上个世纪的作品再次进行包装,并重新整理推送到现代观众的“重制”型作品,很明显《全部成为F》就是属于第二种推送的方式。
在此小编我并不想拓展说明这两种形式形成的原因与其利弊倾向,再此我只想说明一个问题:《全部成为F》这部作品放到现代舞台重新观看是否还有价值?
回答是:有,且非常有必要。特别是对于对社会一定认识的人看了此片后,或许会对如今的生活模式获得另一种思考。
【评测正文】
首先声明立场,小编我只看了关于动画的这部作品,对于小说、电视剧等其他的表现方式并没看阅过,因此仅仅以动画片展现的故事角度来进行解读。
我们先来看一下本故事开场的第一个哲学概念:当我从床上醒来时,是否还是昨天的我,亦或者只是如电脑般再次启动处理器罢了。
无论对看完这句话有任何感想,请都先默默的记在心里。因为小编我并不想对这部分的哲学概念对错真伪进行探讨,而是进行以故事的方面去思考问题。
一般来说一个故事想要“挽留观众”,特别对于动画而言,一个冲突直白目标明确的开场往往很容易达成挽留的效果。
当然了,因为是老作重制,这方面的需求可以下降。但如果对冲突的刻画有所下降,就必然需要加大考虑人物的塑造需求。而如我之前举例说的那句哲学概念,其价值就是给与了观众对于人物状态的初步塑造:冷静、睿智,做事风格如机器人的教授。
而对于故事风格亦如我之前举例的那个哲学案例,同样也是作者对生活有独到的理解,并渴望将其用大众最为容易理解的形式:推理故事,来进行诉说(这一点在后面的天才少女真贺田四季也有大量表现)。也就依靠这个,明明第一话并没有事件发生,但借由人物台词中的理念、解读、孤独的7等许多的概念推动,使得“这是一个高智商理性推理故事”在开始就表现出来了。
<图片4>
而对于整个故事描绘的运作手段来说,用简单的词语来描绘就是“诱导”。为了防止有剧透概念,在此对故事的具体内容不进行过多的描述。
以“诱导”而言,这个故事的作者精妙就在于所有的线索都呈现给观众的同时,将一切错误答案都呈现给观众,以至于观众达到无论怎么想都想不通的效果。
反转的剧情走向,怎么都说不通的悬念推理,这一切都是为了让观众一起进行互动参与的体现。
然而这故事毕竟是1996的出产的,如果光从推理的眼光来说,一些概念确实显得过于老旧又太过青涩。
比方说,因为大量牵涉到计算机等问题,以至于某些概念例如:木马、病毒、16为进制等当初很高端的概念就显得没啥意思。而对于那些对计算机概念不是很懂的人,更是很难理解这故事嵌入的线索。
不过如果真只是这种程度,或许这故事再精妙也显得枯燥乏味了。而这部动画的导演就巧妙运用了故事的场景,一座孤岛上关押这一个嗜杀父母禁闭15年的天才少女,以监视她为目的建立的研究所,这些种种设定使故事的理念本身也脱离社会的污垢,从而达到降低维和感的目的。
并且,故事对于AI、机器人、电脑本身有种独特的解读,而这种解读使得故事对观众对故事有距离感的同时又拥有一定的认可感,依靠着这几个要点其目的与其说是为了推理创造场景,还不如说可以使得用户忽略或者说是浅化了故事本身的时代。
而对于故事的“深度”,其实小编认为,故事里的道理虽然说的通,但不免有一种“为了独特而独特”的感觉。其实故事里有很多”过于另类“的概念,而且这种“反人类”的思想本身竟然意外的不使人排斥,反而显得非常富有魅力的。
在此我们来解析一下,不知道各位观众是否有注意到,很多“反人类”的思想体系虽然也是主角犀川创平所渴望认同的,但并非是由其所说,而是大量的借用了真贺田四季的口。当然了,这有某方面是要证明真贺田四季的独特之处,但更多的可能是希望解析她那奇特的作案动机。
从人物塑造的角度来说,这是很好的点子。在此我们进行一个假定,如果作者使用主角而非真贺田四季的口说这些话,你是否会对其思想表示赞同?
答案非常明显,同样这也是作为一个作者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即我们的主角可以孤僻、怪异、另类、却不能让观众不赞同。大多数情况下,作为观众都会对主角的行为更为感想的关注与感受,而对于反面人物进行理性的吸收和理解。
而对于故事的哲学理念,也可以看得出作者脱离理想下的感性因素。亦有现代日式哲学的“无知是温柔的表现”,亦对生命伦理渐渐漠视化。
在此小编依旧不对此进行对错判断,但以个人情感来说,这部作品如果不单纯的以道德观来理解里面的台词,其韵味还是非常值得思考的。
大多数人都曾幻想过完全脱离社会的生活,或多或少都进行或深或浅的哲学系思考。或许,我们没有主角犀川创平一般的高度理性思维,没有女主角西之园萌绘机敏精锐,更没有真贺田四季那似如站于高楼瞭望我们般对世界的透彻解析。
但或许,我们在看完这个作品后,都会或多或少再次思考我们思考过最多的哲学问题:我为何活着,我为何而活。
【评测总结】
2 ) 繁琐而踏实的人间
其实我能够理解,博士心里觉得她是所有人格中唯一的人偶,因为她的其他人格都是死去的人。她觉得死亡是最终的自由,想想人的确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她希望有人进入她的生命干预她的死亡,所以就让自己的女儿杀了自己,但是女儿没有。怀有让叔叔解脱的念头,她接替了女儿完成了接下来的案子。 你看她一直说自由自由,可是人本来只有死了才自由,活着就会有诸多束缚,是其中某些束缚帮你死亡解脱的。我觉得挺可怕的,因为她这样想,让你觉得不知道如何判断善恶。男主最后讲很多事是没有意义的。也就是说其实自由的人不一定会幸福,不自由的庸庸碌碌的活着,享受着羁绊的反而会感到幸福与满足。我看完觉得平凡也挺好的,人要像四季那样纯粹吗?平凡的不自由的活着是不是也挺好的? 就是这个时刻我感到我平常愤懑讨厌的事情是那么可爱,就像男主开着浪费时间的会议也不肯割舍掉人间的生活。我猜,如果我有了另外的选择,了断自己,也不会幸福过这样简单的日复一日的活着。
3 ) 推理就推理,别老整哲学
看完这部番,我全程地铁老人,首先作为一个没看过小说的人(不了解后续的什么道流又被复活等等)来看,我是真的不理解。
首先作为一个推理番,我首先承认他密室手法的巧妙和高明,利用一分钟的间习和众人的注意力被转移,逃到直升机上,伪装成自己的姐姐,之后残忍杀害所长(虽然我现在也不知道死了的所长是怎么伸的大拇指[捂脸])在众人的注视下再下飞机。
但是这部番的漏洞也确实太多:首先作为一个医学相关职业,我比较质疑一个女子一个人能够独自生下孩子这件事情,其次女儿死后被肢解后,残肢究竟在哪里,这也没有阐明,第三,最后四季逃走伪装成了一个学生,那学生本人在哪里(是被sha了还是被打晕了,并没有解释),最后还是所长心甘情愿被杀了,这到底是什么爱情,在我的理解里要么两人都是变态,要么所长有点过于为这位天才折服了。
最后哲学方面,我感觉真的很牵强啊,我感觉主旨可能是在讨论一个天才出世和入世的问题,女主角四季可能觉得天才只需要在自己的脑中和人交流就够了,这就是人类最理想的境界,这样效率最高,最能发挥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最能发挥一个人的才能,然后被别人需要只是为了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然后他就因此可以面无改色地杀掉双亲,我觉得这个人设在一开始就是极度本grade,我唯一能够接受的就是,她因为某种原因出生就是个精神病(建议去宛平南路600号看看),导致对世界观完全原始,其实就是不存在,然后这也就是犀川教授所谓的“我也不能说他是错的”,那我觉得要么犀川教授跟他一样,要么就是疯了,我觉拥有作为一个人的人性才是一个人出生的本能吧,这都要肯定,那还要你学的科学干什么,你学计算机是为了让你说全都对的吗,没有质疑的吗。
还有最后补充一下:为什么天才要孤独啊,我记得高中的时候读爱因斯坦的文章,他一直在强调人在社会中的作用,人要进入社会还能发挥出自己的意义,那人家也是一代天才,为啥融入社会,正常社交,也能使天才,不进入社会,也是个天才,那两相对比,后者那不纯纯低能吗。
4 ) 都马的心脏
(作为森粉该来的总要来的,这是已有中文小说+动画的系列感想)
技术规格上来说,这部真的可以说是相当优秀的改编作品。剧本上能把这么大部头的世界观浓缩在11集并且尽量都做到完整表达了,很厉害。同时我很佩服两位声优,对角色关系吃得很透。因为和大部分作品不一样,这里的男女主角并不是从刚开始相遇认识开始的,而是从一开始就认识了十年以上了,两位对这种关系的表演一点也不牵强。
作为一个基本上不动摇的萌绘党……其实并不是站哪对CP的事,而是因为毕竟在这个系列里,西之园萌绘依旧是目前看过的系列作里成长最丰富的一个角色,虽然按道理说四季才是整个世界观的宇宙中心,但我始终觉得萌绘才是连接这个最接近大众的世界观里绝大多数事件发生的中心点。(当然到四季系列和G系列就和她没关系了,这个世界只是nagoya大学周围的世界而已)
西之园萌绘的那只大狗取名叫西之园都马,名字来自荻尾望都的漫画作品。濑在丸红子也有自己的猫。而真贺田四季既没有宠物,也并没有这些非理性的情绪的牵绊。在这个线索里,差不多是西之园萌绘-濑在丸红子-真贺田四季代表的天平的两端:在萌绘这一端是对人性甚至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尊重,对社会结构的认同(犀川曾经说过小时候的萌绘反而显得更成熟),而看到G系列的话,就会对萌绘的转变更为清楚了:她在从一个四季那个端点的与世隔绝的天才缓慢地回到平凡的世界里去。其实这三个人里,红子的状态是最适合的,大概也因此她过得最开心吧。
小说已经有人分析过这三个人对犀川创平来说差不多就是桐壶更衣、藤壶宫以及光源氏的意义,所谓你一辈子喜欢的人都是类似的样子吧,而且说白了这甚至和爱情都没有关系,而是一个人通过对手在寻找自我价值的所在位置。在世界观还没有扩张到G系列的时候,四季差不多是可以被抽象成犀川的“科学理想”的化身的,虽然并没有那么简单。但也因为这个,犀川在小说里对萌绘的态度总有种对别人以外都没有的特殊的别扭感。对照动画的时候,我感觉到似乎是森博嗣本人没办法跨过这两个人基础设定的“师生关系”,这种崇拜关系始终没法被普通的感情转化过来。其实小说里已经强行设计了很多桥段来完成这种转变,比如封印再度里萌绘惹出的误会。事实上,这种感情关系的成长通常来说的确都是女性来拉动完成的,也因此哪怕犀川创平在系列作里差不多接近了上帝视角(四季视角)却依旧需要西之园萌绘的存在来确定他与平凡的普通社会的关系。但即便如此这也并不让人感觉到“爱”,而更像是依存关系。这种关系持续了整个SM系列,一直到《四季·秋》里犀川才突然成长得像动画的结尾那样自然起来(因为时间轴来说,《有限与微小的面包》距离《四季·秋》大概过了有一年多的时间?),然而即便如此,这个人依旧没承认自己为什么要送戒指啊【。
所以我挺感谢动画里的犀川从一开始就并不是这样的人的,这种差别是因为动画必须要快快结尾,所以犀川选择了萌绘而不是四季这一端,更重要的大概莫过于这里面的犀川是个不仅睿智同时相对坦率一些的人了,他能够接受自己做出无意义的行为。比如在动画里的犀川对萌绘说:“我很喜欢你那件紫色的洋装哦。”在小说里,在犀川处心积虑万分别扭地说出那句话后,森博嗣甚至把整个章节都强行切断了。说白了,犀川创平在说出这句话后,会拒绝看到反应,因为关系马上会发生变化,而一直以来他都带着面具把萌绘挡在外面。(多半按照小说里的人物性格,萌绘会开心到当场飞起了)而动画里,萌绘很自然地回应道:“我知道,所以那天我穿了。”然后犀川笑了。这大概就是根本性的差别。
其实整个系列作为视角切入点,西之园萌绘依旧是最丰富也成长最大的角色,这是这个系列对我来说最大的魅力所在:她智商是天才水平同时又对感情异常笨拙。父母双亡、对犀川的感情以及进入大学之后一系列社会人的预备动作,这些问题一股脑儿朝她扑过来的时候,最有趣的莫过于作为天才的她,并不打算以四季的方式来干脆地处理这些问题,她选择了一条曲折多的路,准备接受所有这些问题带来的感情动荡,像所有普通人那样学着处理自己的感情。这一点连犀川对她都是很羡慕的。她对案件的好奇心的原动力,也正是这种对感情的好奇和探索,无论是《封印再度》里选择自杀的艺术家,还是《诗般的杀意》里的摇滚歌手,或者是《命运的模型》里自己未察觉到的畸形的亲密欲望和塑造模型的愿望。
但作为男性作家,森博嗣对这个角色投入这么大量笔墨和世界观塑造的效果大概可以算是挺失败的了(就像他塑造香具山紫子同样失败了一样),给她的每个动量似乎挪动的范围都很有限,甚至会让人恨铁不成钢——其实不应该是这样的。在这个关系设定里,西之园萌绘作为支点的作用恰恰是指明方向,她应该在一些时候比男性视角的人更具有能动力,能自然地把喜欢的情绪传达出来,能自然地往前走一步;换个说法,这是任何女孩子的角色做起来都不会困难的事,哪怕她是西之园萌绘——更何况,她从一开始就有这么强烈的愿望想要碰到对方啊。在《夏的复制品》里,她有一个棋逢对手的闺蜜蓑泽杜萌,《死亡幻术的门徒》里有那个她带着都马在外面转的时候认识里的少女,她和世界的联系方式比犀川和四季都要多面很多,手能够够到的地方也势必可以更远。动画里因为人物有各自的声优做主的情况下,双方的自治性都强了很多,小说里的这种情感交流的笨拙和不自然几乎完全消失了,让人真的感觉到这两个人互相的理解和交流是有意义的,这真的是件好事。
我对小说的印象里最让我觉得感动的一个是《有限与微小的面包》的结尾四季和犀川在海边的漫步,但它出现得还是有些太早了,哪怕是上帝视角的设定,这样的关系也总让人觉得有那么些太刻意;另一个大概就是《四季·秋》里在意大利的教堂犀川和萌绘看到四季的影像的时候犀川握着她的手说“不要怕”了,这大概是这个人物到底为止最自然的一句话,然而森博嗣写得几乎隐晦得让人觉得猥琐,非要到这样的关头,在异国他乡没有任何认识的人看得到的环境里,犀川才有勇气握住别人的手似的。这父子两人真是都是彻头彻尾的懦夫……依旧是心目中的本系列最大渣男x2,关于小说世界观里犀川创平的杰克苏问题就没必要说了,动画里对角色的塑造也要远比小说合理很多。动画里最后四季对犀川说:“如果不是你的话,西之园同学是不会活到现在的吧。”不知道小说里最后有没有这么写呢,总之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仿佛代替萌绘哭了一样,有些东西就算没有意义,那也就是它的价值所在。
5 ) 从樱子小姐和全部成为F来看写实系动画
作者:mjn
十月新番的《樱子小姐》和《全部成为F》算是近期写实系动画里非常典型的代表了。写实系动画的话题在之前的第二期讲解中提到过,但没有展开讲。这次就围绕这两部作品进行一下更深入的讨论,当中也会涉及到其他作品。
首先从特征上分析一下什么是写实流的演出。直白一点说,写实流就是模仿实写影视作品的演出,关键在于营造真实的感觉,让观众觉得这事就是发生在真实世界中。这种动画最近越来越多,很大程度归功于数码摄影技术的进步,这个问题下面聊到写实系动画业界最强的京都动画时再详细讲。
如果是电影拍摄肯定要讲究镜头和机位,实写流动画也必须考虑类似的问题,比如考虑镜头本身位置的真实性、会不会进到墙里面、会不会出现很奇怪的机位等。像shaft演出那种正上方的机位,给人的直接印象就是不现实、特别假、特别动画的感觉。
然后是镜头本身移动的真实性,镜头不会做一些pan,比如一般动画里面在展示角色常用的刷的一下pan up。动画的pan和电影术语中的pan,定义也不太一样。动画里面把画的一部分移到另外一部分,就能叫pan了;而电影中是指摄像机本身不动只是改变朝向,使拍摄到的景物变化。所以其实动画中的大多数动镜头无论推拉移动都很假,因为只能实现平面上的移动。说白了就是左右上下变大变小,实现不了立体的变化。之前讲解《食戟之灵》的时候说过,《食戟之灵》这部片有非常多的镜头动,主要也是上下左右变大变小,所以它是一部非常动画的动画,当然《春药之灵》这种片儿也没必要追求真实感。如果非要表现真实,那么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静止镜头,不让镜头随便乱动。《东京残响》的助监督,同时也是《死亡游行》的监督的立川让,他的演出方式就是基于静止镜头。这两部作品也是非常典型实拍系动画,镜头的位置和角度也是考虑实拍电影的方式的。
《樱子小姐》的第一集有几个立体镜头非常有电影感。这几个镜头是主角进入庭院,主观镜头模仿主角的视点。大家应该都知道那里的背景肯定是3D做的。普通背景和作画一样都是单张的。当然还有其他办法,就是分层做前景,一个画面有两个背景部分,两层做相对运动,也能做成简单立体镜头,不过和上面提到的3D背景效果差很多。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背景动画,就是原画师把背景也当作作画对象画了,这是难度比较高的一种画法。《一拳超人》里面有一个细节,许多观众可能都没注意到。第一集龟田祥伦的作画部分,有一个桥体坍塌的场景,这卡只有两秒,但是龟田把它做成了背景动画,把桥体也给画了。所以大家回头看时可以留意那一部分桥面的透视变化,是很真实的透视变化。如果做成3D肯定很突兀。不过后面都是普通背景了,线明显不一样。以前老ova动画没有现在的3D,经常会有一些惊人的全幅背景动画场景。但是背景动画毕竟是作画,随着现在动画背景日趋细致化,背景动画的用武之地也越来越小了。有人可能想问背景画多张背景行不行。其实有人在50多年前就试验过,不过效果不好。大家看到的不是背景在动,而是一张张的分裂的背景。现在一个3D背景就轻松过来了。
顺便谈谈之前微博上传很火的《一拳超人》分镜的事。很多人认为不还原漫画分镜是staff的能力问题。讲真以现在技术还原这个真不难,照现在那样单纯旋转而且镜头拍不到地面,那就更加简单了,绝对不是技术方面的问题。staff们不采用漫画的分镜肯定有他们的道理,一个镜头到底可能效果真不如现在多镜头的效果好。拿这个做黑动画的论点非常可笑。我个人相信staff们是故意做成现在这样的。
话题甩远了,《一拳超人》这部动画一般人都能看出是不写实的,是一部非常动画的动画。监督夏目真悟也说了,写实系的演出和作画没法体现原作漫画那种整页的爆发感冲击感。那么啥叫写实系的作画呢?对作画有了解的人肯定是自然联想到老害们的真实系作画,比如本田雄、冲浦启之。其实那种只是在优化动作作画,本身是否在还原真实人物的神态动作呢?这个答案得问他们自己了。
《全部成为F》里面有些细节作画就非常写实。一个吸引我注意力的点就是第一集后程
犀川的一个坐姿,这个慵懒的坐姿就非常写实。《全部成为F》的很多生活动作也都非常讲究,倒不见得是本身作画有多好,而是画的时候是真考虑到真人的神态和姿势。《全部成为F》的官网公布了第一集和第二集的全部分镜,全是监督神户守的分镜,可以看到有非常多的动作演技指示、action栏里的注释和小箭头标示动作轨道,有时候镜头中只看到侧脸,标注中也把这个脸的表情神态画出来了。
此外写实流的动画作画经常会照顾到影子画法。《全部成为F》和《樱子小姐》作画的室内部分,影子都明显照顾到窗外射来的光线。搞笑轻松日常就不需要照顾那么多了,作画直接按照着人设来就行 ,不用考虑灯光位置;写实系一旦明确了场景光源,之后的作画都会考虑到相对影子的画法,摄影也会相对添加一下效果。另外搞笑轻松日常系的动画可以使用较多传统演出手法,比如背流、颜艺、效果音等,这类现在还是主流,然而这些在写实流演出流中是基本禁用的,用也不会用得太多。
除了不太会有呯咚啪等等各种各样的效果音之外,写实系动画往往会多一点环境音。比如《樱子小姐》第一集海边部分有非常微小的海风海鸟声。同时背景音乐在写实系动画中的存在感也是比较低的,所以写实系动画整体就是比其他动画安静很多、缓慢很多的感觉。
《樱子小姐》和《全部成为F》肯定不会出现像《排球》一样夸张的表情。《排球》做写实了的话,肯定做不出少年漫画的热血感。这就是做动画最初的方针问题,是不是采用写实流的演出也是根据作品本身题材定的,这是在一部动画制作之前就必须定下的方针。《樱子小姐》 和《全部成为F》之所以都采用写实流的作画和演出是因为题材需要,他们都是推理题材的动画。想要使他们的推理显得合理,就必须给一个真实世界的舞台,写实流的演出是最优解。
以前也提到过《我的青春恋爱物语果然有问题》的第一季和第二季就是典型的非写实和写实的代表。看过第一季再看第二季明显能感受到演出方式的巨大改变,看得出第二季是想把故事做得真实一点。
接下来要谈到的是最关键的一点,数码技术、摄影后期技术的进步。之前讲解《K》的摄影的时候也提到了现在摄影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利用。《全部成为F》和《樱子小姐》的摄影都非常注重光照空气感等等写实要素。《全部成为F》第一集的室内部分,可以注意到摄影是用心在表现窗户外光照的,靠近窗口的镜头除了基本的摄影处理,还加了一点灰尘反射光的粒子效果。这部分的镜头也非常关注封闭空间内泛光。《樱子小姐》第一集海边部分也令人印象深刻,整体摄影处理感觉非常不错,完美表现了海边多云天非常凉爽的感觉。
随着摄影技术上升的还有3D技术。写实系动画除了上面说的各种要素,对Layout的要求也异常高。毕竟一个透视不严谨就会带来非常突兀的感觉。所以写实系动画一般都标配3D layou,常用的一些场景肯定是预先做好模型的,省下作画监督修透视的时间,也能让原画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想演技。这里必须强调一下,并不是透视越正确就越好看,比如汤浅政明的演出特征就是形变的构图。
通过以上的讲解,大家应该能体会到写实系动画本身限制是非常多的,镜头的限制、
演出的限制、声音的限制、构图的限制、演技的限制等等,有太多不能做的事。所以写实系动画一大问题就是容易无聊,演出上玩不出花样,顶多也就是用一些光影演出,更多的还是得靠实打实的作画演技,压力全在原画师上。要是演技都没有,就变成站桩完成任务式的对话了,很多写实系动画都坑在这里。尤其动画进入中期,整体时间工期越来越赶、监督能管理的部分越来越有限、做复杂演技越来越困难的时候。
《全部成为F》的第一集的对话部分做得非常出色。本身没啥大意义的对话,主线剧情基本上没有推进,看个半集也不知道这片要讲什么,但是的确做得是不无聊,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把演技这部分做得无可挑剔,该照顾到的细节全部照顾到了。前两集的高质量归功于监督仔细的分镜,后面集数的质量下降也是无法避免的问题。
关于写实流动画的一些主要的特征和要点上面基本上都提到了。其实做写实系动画是需要底力的,往往投资不小、动画制作公司也是用心想做些创新,比如上季的《偶像大师灰姑娘》。那部动画采用的也是偏写实系的演出方式,可能也是想把各个角色做得真实一点。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也可能只是高雄统子京都动画出身的,本身就习惯这种演出方式。
文章开头就提到了京都动画的写实系演出是最强的,这个地位基本上是自《吹响悠风号》就奠定了。只比写实系动画的话恐怕业界没有哪家比得上京都动画。京都虽然做的东西很杂,但是这方面的追求一直没有松懈,《吹响悠风号》更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作品。下面我就把文中提到的所有写实系动画的要点都串起来,谈一谈京都写实流强在哪里。
首先是技术方面。京都算是最早一批建立数码摄影部门的动画公司,所以这方面基本一直保持在业界的一流水平。京都动画专门设立了一个叫京都动画数码映象开发室的部门,专门研究特殊效果黑科技,比如波光粼粼的水面、雨水、灰尘、花瓣等写实细节。单独拿出来不起眼,但是一个一个加分点合在一起,马上就跟没有这些效果的普通首都圈动画拉开差距了。
另外京都也是用3D layout的,最近出的《境界的彼方 未来篇》有一个非常写实的奔跑长镜头,乍看是普通的follow pan,其实不止如此。我们可以注意到背景有透视变化,背景是3D 而不是普通follow pan的长背景,一加上3D的透视变化马上感觉就不一样了。
至于作画,更是京都动画的拿手好戏。虽然不花哨,但是作画本身的神态、表情、演技、影子的画法,包括本身的形都已经非常到位。加之发挥稳定,这种不突出、平衡感强的作画
正是写实系演出最需要的。《我的青春恋爱物语有问题》第二季时不时大手原画出现刷段关键演技,真心不是很好的解决方法。至于京都的演出,观众都能体会得到,就不再展开说了。
综合上面几点来看,可以发现京都做写实系动画的优势可谓得天独厚。不过因为过于写实,曾遭到某个首都圈演出的批评,说京都扼杀动画的想象力。
最后说一下,写实系动画边界是非常模糊的,无法明确界定。比如上季的《悠哉日常大王》,只能说偏写实,但不能说就是写实系动画;《噬神者》也是用写实系的做法做了一个不写实的故事;就算是写实系的动画也可能会因为单集演出的个人习惯出现一些违反上面规律的事。上面总结的规律是一般而言的,不可生搬硬套。
写实系动画以后应该会越来越多,或者说日本动画本身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大了,以前因为技术上的限制做不出很多复杂的效果,现在随着技术进步动画能表现的东西越来越多。写实流动画的出现就是典型技术进步的体现。
6 ) 一部十分精彩的动漫
首先个人是非常喜欢这部动漫的,虽然没看过原著,但动漫已经三刷四刷过了。搞不懂怎么只有7.7分,(豆瓣日漫分平均偏高,7.7算比较低的了)这部动漫在我看过的推理类动漫算非常不错的了。个人认为不论是诡计的设计还是气氛的烘托渲染的做的都十分到位,其实第一遍看的时候我的确也不喜欢萌绘这个角色,感觉是有点烦,但二刷三刷发现也没怎么讨厌的。四季博士这种人就不评价了,评价了也说不好。人物处理这方面可能做的是有点不好,再加上动漫里的对话参杂了点哲学啊杂七杂八的吧,可能在这上面是有点劝退。但就我个人而言并不觉得里面节奏很慢、对话很唠叨(也许是我对这些哲学也挺感兴趣的,四季博士的这几场对话我都挺喜欢的)。也懒得说太多了,我个人认为这是一部很不错的动漫(但看评分这么低可能算是一部电波作吧),如果喜欢推理悬疑且不讨厌对话参杂一些哲学之类的,《全部成为F》对你应该不失为一部优秀的作品。
7 ) 演绎精彩 逻辑堪忧
对动漫传达的哲学、伦理没深入思考,仅从逻辑角度探讨一下作品奇怪的主线。
本故事中最核心的桥段应该就是真贺田四季博士的脱出手法了,利用系统重启的一分钟时间,完成了从密室逃脱,并覆盖监控录像的操作,乍看确实颇为精彩。然而转念一看就会发现这样的设定是多么荒谬,一个关押系统的安保程序居然是被关押人员写的,而同实验室的其他人都完全信任关押系统的可靠性,真是让我不厚道地笑了。单凭我粗浅的游戏修改知识来看,从0000累加到FFFF的存储数据是很容易被注意到的,且很容易理解其意义,研究人员们如果连数值溢出导致系统重启的代码都看不懂,四季完全可以随便在系统内植入木马,诸如运用图像处理技术伪造监控视频等,完全可以做到在实验室的出入自由。因此这个全故事最核心的桥段是没有意义的,只能理解为一个自带天才光环的人在一群猴子面前表演杂技,猴子们煞有其事地去学习、模仿,好不可笑。
其他只能用“天才”来解释的问题也跟着一并浮现,看的时候觉得槽点太多,大大小小不自然之处都印象模糊了,取三点来讨论一下。
一,受到软禁的仅仅只是真贺田博士,而非她的女儿,不经婚姻的她完全可以隐藏女儿父亲是谁的事实,因此女儿并没有被软禁的必要,也完全没必要费尽心思给她带来自由。
二,真贺田不存在的姐姐这么突兀的出现,是认为警察局没有户口数据么?再者,全实验室员工不知道真贺田的长相,这点也是反常识的。
三,牵强的杀人动机。如果说真贺田弑母杀父是为了自己的自由意志,为什么要杀了自己的女儿,为什么要杀了她叔叔?很明显她的成功逃脱与她女儿的死并没有因果关系,她可以选择带着女儿逃脱,也可以把女儿留在房间里自己逃脱,因此杀害女儿没有正当的逻辑。杀害叔叔同理,奇葩的是叔叔并非极端的天才,居然沦丧底线配合真贺田。
另外疑惑的地方还有不少,诸如开锁机器人为什么不用钥匙代替、各种人格为什么要在电脑上留言且几乎无助于解密、女主为何有个蜜汁卡西欧属性、男主如何推断出博士与叔叔且育有一女等……故事实在有些繁杂,记不清了。
从以上来看,这部作品就是在用逻辑推理的外壳包裹无逻辑的设定,看完后让人无比难受,所以在此也真诚地欢迎各界大佬深入讨论。
不过补番过程中自己的综合观感很不错,画面表现力恰当好处让人不会感到枯燥,真贺田的优雅与稳重也让人眼前一亮,以看故事的心态来欣赏的话应该能从动漫中获得不错的体验。另外ed太让人惊喜了,难以描述在一部动画中看到元胞自动机的激动。因此总得来说这算是一部值得尝试的动画,相信这将成为一次不错的体验。
8 ) 全剧有个巨大的逻辑漏洞
作为侦探类作品,我们还是要稍微吹毛求疵一点的,所以有个地方拿出来和大家探讨一下。
博士的原计划是让女儿杀死她,并以她的身份活下去对吧。假使计划顺利,那么大家看到的尸体就是博士对吧。那博士已经29岁了,明显和之前露脸的“小博士”不一样啊。那大家不是第一反应就是要去找活着的那个博士了么?
那么如果原本的计划是让博士的尸体不被发现,那7年前设计这个系统bug的意义何在?只要“小博士”把她妈杀了,处理掉尸体(手脚都处理了,整个尸体大不了分批处理),然后突然宣布自己要出研究所就行了。何必这么大费周章?
所以,我觉得博士和女儿的长相不一样了,这是一个巨大的漏洞。如果博士15年后的样貌和女儿还是很像的话,这个剧情就完美了。
日本經歷過凶殺案的國民數量是99%,剩下1%是移民··
12.23 女主略弱,原著应该更好
虽然小说是五年前读的了,但对核心诡计及森博嗣的“哲思”印象深刻,所以看这基本还原的动画时还是有触动。原作废话很多,动画穷尽一切避免观众冲进屏幕扇说话人耳光,日出的那个场景是经典例子。另外,长达半集的日式英文对话,以及B站ED码农空耳,都为这部动画增添了美好回忆。萌绘和脑补的有出入。
《Q.E.D》第2期“密室”主题提到了森博嗣的《全部成为F》。现在想来,真是神作。人物造型简直不能忍,萌绘没有一点还原度,国枝助教这短发是闹哪样。犀川不会点眼药水的细节完全想不起来。大量剧情牵扯在萌绘对犀川单方面发情,无愧最讨厌的推理小说女主角称号。两大天才的对决实在好看。每集最后四季教授的成长黑童话好看。弱化推理和诡计差评。
还原度很高,同时很好的兼顾了内核与外延,值得一看
头一回见到动画美型度竟然还不如真人的也是醉了。人设丑到爆也就罢,节奏如此迟缓拖沓是闹哪样?第一集真的就是小说第一回的内容,难道整整一季11集才拍一本书的内容吗?这还能看?!
人生而为天才,然而慢慢变成凡人。从最终作来看,犀川在保持着对四季博士所处纯粹世界的憧憬和自身天才特质的同时,选择了一条凡人的路,但即使这样也值得仰望——最终话前的表白。
動畫化確係正, 一晚煲完, 一氣呵成, 電影感十足, 又玩奇幻, 跟住看真人版差太遠....
这故事拍成五集更好点。
2000年初在一家旧书店买了《全部成为F》的小说,其实无论是森博嗣还是这个小说本身,我都谈不上喜欢,结果阴差阳错不但读了小说,还看了真人剧和动画(呃,然而看动画时故事情节已经几乎全部不记得了……)如果要比较的话,还是推荐看动画吧,真的是很精致了。
看名字以为是部丰胸励志片。
別棚3話能讲完的故事拖了11话 他俩一开始就没想抓犯人 整天净琢磨博士的脑洞 剩下时间给凶手洗白 真凶用这段时间早逍遥去了 到第9话才开始推理(你还没看的话可以从2话直接跳到9话) 结果就是凶手是犯罪天才 把他俩耍得团团转 原作出版于96年 20年前看起来很生僻的计算机知识如今都是IT界常识了好伐
一口气刷完,一部挺有哲学味道的动画。讨论人格问题,从儿时长大成人反而是逐渐失去丰富性,沉沦至“闲谈”之中;探讨何为「人間性」,究竟是追求自由还是人间亲情,亦或是看似无意义的日常;还谈生死,人原本是死的,生反而是病,死亡反而是痊愈……
看了原作然后被核心诡计深深地雷到了……这尼玛也好意思叫本格推理……总之我先弃一步了==
【十月最佳,小说改,不跳OPED系列。各方面都让我爱不释手,比起新本格推理上带给的乐趣,充满哲理思考的对白和奇才个性的人物刻画,出色的演出手法营造对话氛围,写实且认真娓娓道来的故事,不多说了,我去补原作了。
老师的T恤还是让他妹妹买吧!
在「小说—动画」的互逆顺序里,本作与「魍魉之匣」都给我非常相似的感觉:即动画并不追求观众的「易于阅读」,这一点「魍魉」走得更远,肆意切换叙事时间和视角,彻底熬干观众的耐心,像是有意劝退观众:走吧,你不是我们的人选。而如果你去看小说,会发现作者根本没有那么故弄玄虚。但是这两部动画却经得起二次阅读,所有的蛛丝马迹在重读时忽然就变得大白于天下。不讨好而是挑战观众,做出动画版本的侧重。「全部关于F」这本小说很神奇地在多年后依然记得每一个twist,这是其他推理都未能做到的。「天才的智性VS人类的理智与情感」的主题也非常惊艳,但动画放轻了这个比例而放大了男女主角的情感部分。最大的改动是当年的弑亲案,凶手的改动反而与主题矛盾,一下子让四季贬为凡人。
FFFF
结尾比较仓促。
原著小说赛高,A1 Picture的制作依然精良!11集已经很短了,但是却让人无比向往真贺田四季博士。为什么犀串你不打破常规吻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