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4年前,一部《老兽》,周子陽让人看到在现实残酷下亲情的脆弱,4年后,一部《乌海》,他又让人看到爱情面对现实折磨后的倾覆。
4年间,从《老兽》到《乌海》,变的是更加精致更加浪漫了,不变的是依旧满目疮痍,嘈杂且无力,周子陽依然为观众捧上了一个好故事,他把刺痛都装裹进糖衣之中,然后,在一个接着一个的长镜头中,让观众一同见证罗曼蒂克的消亡与破碎。
罗曼蒂克是什么?在我的认知里,是肝胆相照,是同甘共苦,是不忘初心,是善良,是真诚,是宽恕。而《乌海》里,这些都湮没了。
说肝胆相照,被杨华当成好兄弟的罗宇,对他却尽是拖延与敷衍,借出去的钱成了泼出去的水,是杨华悲剧的起点,在不断的祈求索要无果后,一把火燃尽了情谊。
说同甘共苦,只有共富贵,无法共患难,得意时的好都没有了影踪,没落时的坏倒是被反复提及,岳父母眼中只有钱、嘴里只提钱,一步一步逼着杨华陷入绝望深渊。
说不忘初心,山顶求婚时的满脸喜悦,明明都还存在杨华和苗唯各自手机里,而当他们面对面时,却只剩下欺瞒、争吵与互相折磨,然后,停止在悬崖前歇斯底里的哀嚎。
说善良,裸贷受害者从一步错到步步错,然后万劫不复一片鲜红;说真诚,几乎每一个人口中都是谎言,也被自己的谎言逼到绝路;说宽恕,争吵时一句句不冷静的话语是一把把刀子,还有什么真话谎话,都给愤怒点一把火,将理智燃得灰飞烟灭。
罗曼蒂克已不再,即便随意一帧都可做明信片的美景,却没有了欣赏美景的心情。
在绝望面前从挣扎到放弃,在爱情面前从甜蜜到撕扯,该收时,看似不动声色,实则暗流涌动,该放时,如洪水决堤,如风卷残云。
从《芳华》的刘峰、《妖猫传》的白居易之后,黄轩又迎来了一个能够让人印象深刻的大银幕形象,杨华是他近年来最有表演空间且又演得精彩的一个角色。
黄轩能够遇见杨华,杨华能够遇见黄轩,对彼此,既是一种幸运亦是一种成全。
杨华与苗唯,不知是巧合还是周子陽的故意设计,竟莫名贴合了陆游和唐婉的两首《钗头凤》,一边是错错错,一边是难难难,一边是莫莫莫,一边是瞒瞒瞒,宛如两人的判词,而乌海则是属于他们的沈园,可惜的是杨华和苗唯的结局更是惨淡,或者该说,惨烈。
就像看《消失的爱人》《蓝色情人节》《爱乐之城》一样,曾经那么相爱的他们,终了只剩叹息,如果他们能够彼此坦诚,如果他们能够彼此谅解,如果他们可以彼此扶持,也许他们的结局便不会那样,可惜,世上哪有那么多如果。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乌海是一座城,黄河上游、沙漠边缘的美丽小城。《乌海》是一部写实的电影,借地为名,高原上的人都把湖称为海,乌黑的水域是危险与阴暗的象征,席卷和吞噬一切。
《乌海》里黄轩饰演的杨华无疑是一只濒死的鱼,生意失败、跟朋友讨债、被自己的债主追踪、婚姻危机、家庭混乱,焦灼、暴躁、不安、失控、疲惫,每天醒来就是乱麻麻的生活。
影片第一幕,杨华在手机上看的是“非洲肺鱼”的视频,生命顽强的耐旱鱼类,从龟裂的大地深处挖出来依然活蹦乱跳,外面传来急促的敲门声,杨华匆忙关了视频,也许他的人生还不如非洲肺鱼那般顽强坚韧。
复述《乌海》的故事无异于剧透,也显得无聊。喜欢这部电影,是喜欢它那些“闲笔”和留白,它们是点缀故事的花边,奇异的人造景观组合,令人难忘。
杨华的妻子苗唯,作为瑜伽教练,她带的那帮老头老太太一身风尘仆仆,不在洋气的瑜伽馆里锻炼,而是在荒郊野外放飞,每个人的造型颇有土味武侠气势。苗唯培养这些人多半是为了输送去罗宇的“沙漠月亮”户外度假区。
沙漠月亮,这个度假区名字时髦诗意,带着“财富密码”,里面有一个乐团,他们在沙湖边排练,在帐篷外为高端客户奏乐伴酒,即使大火四起危险临近,也不徐不疾镇定自若,继续演奏既定曲目。
荒原上除了寒风、沙尘,更荒凉的东西就是人心,那些用金钱雕琢成的人造景观矫饰了一切。沙漠月亮沙湖边上稀稀落落的白色帐篷、水上悬挂的鸟巢屋,掩藏了贪欲和邪念。比如直接导致杨华负债累累的“恐龙公园”,也是骚动不安的欲望产物。
烂尾的“恐龙公园”,白花花地裸露在郊外,那些残存的恐龙雕像,无论是阳光炽烈的正午,还是天色暗淡的黄昏,昂首向天,一派不屈与突兀,像来自史前文明的怪物,荒诞,诡谲,带着杀气。和老婆吵架负气离家的夜晚,杨华百无聊赖地钻进了霸王龙的大嘴、腹部,此刻他也正在异化成一个真正的怪兽,濒死不远。
从雕像上掉下来的恐龙眼睛,一旦落下就难以复原,任凭杨华怎么摆弄,都装不回原位了。他也像一个猪油蒙心的人,空有一双眼睛,却渐渐不看前路。这只落地的恐龙之眼,和一条腿互相呼应,那是一条要债之人的假腿,在追逐杨华时伸进关了门的电梯,被他一把扯了下来。
杨华这个人,有眼,却无远可见,有腿,却无路可走。那晚,盛怒之下,沙漠月亮的一顶顶帐篷被他一把火烧了个精光,有的升向天空,有的倒映水中,这是一条鱼最后的垂死挣扎。
这个城市还有一个最高处的人造景观,白昼可远眺他方,夜间灯光闪闪,洋溢着成功与梦幻的光泽,却也是寒凉之处。这里曾是杨华、苗唯求婚、定情之地,也是他丧失一切的地方。现在,景观正在改造升级,只能从崎岖危险的山路绕行,冒险之人上去之后,可能就有去无回了,杨华就是其中之一。
《乌海》中,杨华终于被逼急了把沙漠中的帐篷给点了。火光冲天,将他的脸都映得通红。他在沙漠中踉踉跄跄逃跑,摔倒在沙地上,然后,放声大笑。
我这才惊觉,这竟是《乌海》中杨华第一次欢笑,也是最后一次(除了在回忆当初求婚的视频中),其余时刻他始终面色沉重。饰演杨华的黄轩,曾经满是少年感的“星星眼”到这里变成了中年人的臊眉耷眼。知道帐篷燃起的一刻,杨华终于展颜。我忍不住想到村上春树的小说《烧仓房》,小说中那个烧仓房的神秘男人说:"我觉得世上好像有很多很多仓房,都在等我点火去烧……谁都不伤心。只是——消失而已,忽地。”
导演周子陽擅长拍摄很难用好坏去界定的复杂人物,他们生长于现实,被生活碾压、折磨,一会儿是受害者,一会儿又是施害者,比如上一部作品《老兽》。这才是真实生活中的我们,没有王子公主,没有超级英雄,人如困鱼,被囿于一片泥潭乌海。
《乌海》中有两个转镜令我影响深刻。一是杨华和妻子苗唯在吵架后夜里上山,镜头慢慢转去山上,接着就出现他在这里向妻子求婚的视频,视频中两个人轻松愉快,相亲相爱,两个人的眼里都有光。而如今彼此的眼神皆黯淡了,四目相对竟只剩怒火。
曾经的美好是真实的,可是,怎么就消失了呢?
另一处是杨华绝望到在车上掌掴自己,然后嚎叫发泄,镜头一转,沙漠中一只恐龙雕塑,也张大嘴却发不出任何声音。恐龙曾是这个世界的王者,却也抵不过灭绝。如今只能孤单矗立在沙漠里,成为凶猛的假象,四顾茫然。一只眼睛还掉落了……
后来杨华在夜色中爬进恐龙口中,栖息于此,他们合二为一。这是电影中最荒诞却也最浪漫、最温暖的一幕。但,却不是人类带给他的。
像杨华这样的人,我们在生活中见过,在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中见过,在加缪的小说中见过……在加缪的《局外人》里,主人公默尔索也曾想住在一棵枯树的树干里,“只能抬头望望天空的流云,日复一日。”他说,“我逐渐也会习惯的,我会等着鸟儿阵阵飞起,云彩聚散飘忽……”
对此,北岛在《无题》中写道:“对于世界/我永远是个陌生人/我不懂它的语言/它不懂我的沉默/我们交换的只是一点轻蔑/如同相逢在镜子中。”
这片子绝对不应该是这种一边倒的差评,专业影评人和普通观众一起口诛笔伐。首先,摄影很漂亮,比利时摄影师功不可没,对比度很高的色调,很有冲击力,很多空镜都很漂亮;第二,它的现实主义立场是非常明确的,没有哗众取宠的地方,有一说一的风格,对社会上无良老板的描绘,个人觉得很真实;第三,导演兼编剧是很有才华的,在片里设置了大量隐喻,比如瑜伽象征着价值观的扭曲,大妈练瑜伽隐喻盲从威权的群众,屡次出现的倒立就是现在那种黑白颠倒的社会价值取向,一闪而过的基督堂和黄轩随后拉上风帽,在暗喻圣经里面经常提起的顽梗,也就是傲慢,除了这些之外,还有片首的鱼,象征着被极度挤压的生存空间,还有对老百姓无休止的榨取等。还有片子里面网贷女孩的自杀,以及杨子姗的种种表现,都对现实中女性的偏激傲慢自大摆出了批判立场,这一点还表现在瑜伽馆里面几位学员对女性生孩子的自我式陶醉。网上众说纷纭电影节版本是杀妻骗保结局,我倒觉得黄轩在得知老婆没死后的那个笑容,是一种悔过的表现,给全片的灰色基调最后加了一抹温暖的亮色,这就是绝望中的希望,也就是现实本来的模样和导演说的"现实和温暖"。
最后要说的是,在国内这种极度压抑的表达空间里面,有年轻导演努力拍出这种真诚的片子来,希望不管是专业影评人,还是一般影迷,都善良一点儿给个鼓励,否则国内的文艺片只能慢慢灭绝。
摄影挺好的。采景不错。 难为主角能演成这样。 剧本踩的点正好是时代背景下的“大多数”,婚姻,生意,借贷,都是社会热点。 却败在了节奏和文化精神内核上。缺的那股子劲儿是因为剧本推进和剪辑的节奏有问题,高潮没有完全冲上去又掉了下来,积蓄的力量根本不够。 再加上这些“大多数”和日常见的普通大多数太相似了。没有“新奇特”的讲述,就很难。 虽然男主角的家庭和女主角的家庭,表现得非常接地气。但只是单纯在“记录”。 和原生家庭的经济联系,不断奶,没有自主意识,导致总是生活和婚姻总是被介入,出现问题也总想着“能不能让你爸帮我”。 如果文学和电影还有点作用的话,就是启迪思维和心灵。要么就只拍纪录片就好了。 本质上,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中的“大多数”都没“断奶”。劲儿不是使在如何建立更好的契约关系与信任关系上,不是想着如何实现最大化的“成功”和“实现”。 而是一个劲儿地在亲密关系里互相指责、折磨与内卷。 不懂得尊重和理解,不懂得体谅和支持。人人都觉得只能靠自己,却又因为都没有足够的认清自己,也不知道一个独立的个人应该怎么做怎么活。上一代管着惯着下一代,下一代靠着赖着烦着上一代……不健全的上一代养出不健全的下一代,不健全单位下一代之间再彼此伤害……
不是每盘醋都值得包一盘饺子
影评人们对《乌海》的评价两级鲜明,但其实也很好区分,大概一种是收了钱的,大概另一种是没收到钱的。当然不排除有影评人没有收钱但给了好评,那可能是有朋友在组里,毕竟一个独立电影人的剧组里,好多人都有搞影评的朋友。
一个例证是,关于电影的差评五花八门,但关于电影的好评,都不约而同地集中在了影像魅力与黄轩的演技上,没有办法,不以演技闻名、演什么都像“被侮辱与被损坏”的黄轩,已经成了这部电影中唯二拿的出手的部分了。
我承认,有些段落摄影不错,但更接近照片意义上的不错,而非电影意义上的不错,比如夜幕四合之际,恐龙雕塑在荒凉的西北沙漠里被压扁成一道剪影,黄轩、每一秒都比前一秒更加恼怒的黄轩、马里亚纳海沟一般的法令纹盛满了委屈苦水的黄轩,在一个静态的长镜头里,爬进了恐龙的嘴里。
挺美,但,然后呢?
我承认,我是被抖音上频繁刷到的段落吸引到电影院的,但这更接近一种猎奇式的肤浅惊讶,而非惊喜。比如黄轩被两个讨债的堵在电梯口,黄轩悲愤交加之际挤进电梯,一个讨债人飞起一脚想弄开电梯门,黄轩抱住腿,用力一卸,那腿便掰下来了,原来是一条假腿。暗黄色的电梯里,一条孤零零的假腿随着齿轮传动轻轻晃动。
挺魔幻,但,然后呢?
我有理由相信这些段落是一位痴迷影像的青年导演深夜辗转反侧时的突发奇想,他生怕入梦之前天才般的影像无法投射到现实,于是生搬硬造了一百多分钟的剧情去,为的就是把这个场景放到大银幕上,让影评人们都看看。
正应了姜文的话,“就是为了这点醋,我才包的这顿饺子”。但可惜的是,这话儿被《邪不压正》里的蓝青峰用粗哑的声线说出来,就满载了张飞绣花粗中有细的讲究,但若出自一位顾影自怜的文青之口,就无比矫情。
何谓矫情?辛弃疾在《丑奴儿》里下过一个特别准确的定义:为赋新词强说愁。矫情是一种自我迎合,是被自己拼凑出来超现实或者魔幻现实段落——谁也不在乎这两者的区别,但一个操着内蒙方言的故事,似乎必须既是超现实的又是魔幻现实的——所自我感动。
导演没有想过情节本身的合理性,比如一个男人如何爬到恐龙雕塑的嘴里,难道恐龙雕塑细致到雕刻出了从喉管到腹部的中空结构?比如一个残疾人为何在打架时将那条义肢当成自己的第一进攻选择,因为致敬《攻壳机动队》吗?
他更没有考虑情节之间的合理性,影片开头,女主角教村里的老人瑜伽的段落还有什么作用,一个个老头老太太人人能金钟倒立,然后,他们在漫长的后面完全没有出现过,我们甚至不明白,女主角瑜伽老师的身份都不重要。还有那些民乐手,在帐篷着大火的时候还在镇定自若的演奏,这种强行营造对比的方式与全片努力制造的现实主义景观格格不入。在形式与内容之间,导演义无反顾地扑向前者,这奋不顾身的笨拙姿态相当幼稚,因为一个成熟的导演,总是要通过不断权衡,最终做到“我全都要”。
就连人物的动机也是模糊的。我们不知道黄轩为什么欠了那么多钱,欠了谁,我们只能知道黄轩生活很艰难,而他的艰难,只是通过一个个电话来完成的。也许导演会说,这些都不重要,欠钱只是一个“麦高芬”。但麦高芬的成立在于主人公和观众同时不知道为何而行动,因此有一种黑色电影的存在特质,麦高芬是对人物动机的陌生化而不是简化。
我能想到的唯一的理由是,导演抽离了这么多动机,只想讲一个单纯的家庭故事。影片放出的预告片足以表达出,他想展示一个家庭是如何崩坏的,一位善良的丈夫为何撞死了妻子。
大概每一个喜欢拍家庭生活的创作者,都崇拜能拍出《婚姻生活》的伯格曼,并嫉妒能拍出《婚姻故事》的诺亚·鲍姆巴赫,原因无他,伯格曼已经作为大师死掉了,而鲍姆巴赫还活着,正当年呢。但导演显然没有能力去处理夫妻之间真正细微的疏远——那种坐在一起、天天睡在一起都无法相互理解相互交流的情境,导演没有能力创造出一个让夫妻两个自说自话的场景,在《乌海》说来说去,说到底还是因为俩人之间有误会,丈夫觉得妻子出轨了,并误以为妻子肚子里的孩子不是他的。
这是一个特别容易解开的问题,只要两个人平静下来,坐下来谈谈,翻翻之前的聊天记录就能解决。但导演硬是把这么一个问题当成了影片的核心。为了延宕这个问题,他只能故弄玄虚地为这对可怜的夫妻创造那么多艰难的外在条件,让他们不得不一直不在一起,根本无法坐下来谈谈。直到影片末尾才让两个人回到山上。在这里导演做了一次偷梁换柱,在黄轩把一切都搞砸、走向穷途末路之后,夫妻的感情问题已经被偷换成了黄轩的命运问题,
想想《婚姻故事》中斯嘉丽与老司机的吵架段落吧,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根本不需要什么欠钱、谋杀、犯罪,甚至不需要出轨,单单是两个人在柴米油盐或人际关系上的不同观念,就足以摧毁一段婚姻了。
人到中年看这部片子共鸣会多一点,男主曾经也有梦,他想让家人过的好一点,想多赚点钱,放弃了日复一日没有前途的工作,想通过创业让生活质量提升,这一点没有错,创业不成反而欠债抵押房产,妻子的不理解和抱怨,老丈人家的看不起,再加上自己作为普通人能力的不足,想必此刻自信心和自尊心已经埋在了乌海的黄沙里,没有经济基础做支撑家庭便脆弱的如狂风里的花,表面的光鲜也难以维持,随时有灰飞烟灭的可能。再加上妻子出轨,这种境遇对于任何有生活阅历的人都是难以承受的,片子末尾男主问妻子,你会离开我吗?这可能是男主最后的一点牵挂
荒凉的大漠,萧条的边城,疲乏的青年男女以及他们疲乏的婚姻人生,这就是电影《乌海》里的世界,也是导演周子阳习以为常的电影镜头。
周子阳是近年来出头的新锐导演,17年的一部《老兽》让我们见识了人生荒诞的一面和人性阴暗的部分,也让我们认识了那个让儿女们鄙弃的“老混蛋”,而这一次,则是被妻子痛骂的“软饭男”。
在《乌海》里,男主杨华投资失败,债务缠身,被妻子误解,被岳父母嫌弃,陷入越想拼命证明自己,越适得其反的陷阱。最终,各方面压力集中爆发,男主火烧了欠债人的帐篷营地,开车将妻子撞下悬崖,自己的人生也因此彻底脱轨。
《乌海》里的故事,让我瞬间便想到我的表姐一家,她和她的前夫,曾是中学时的初恋,却因为双方家庭的差距,始终被当过官的姨父看不起,后来两人历经波折走在一起,男方却依然要背负着老丈人的冷眼和奚落。可怜的前姐夫为了向老丈人证明自己,悄悄在外炒股、投资、买基金,只想在经济上打个翻身仗,好让自己在婚姻中扬眉吐气,可惜最终的结果却是投资失败、钱财散尽、婚姻结束,就连自己也为了还债,逃遁到了遥远的东南亚。
西谚有云:“真事比小说还要离奇。”而这里,则是“真事和电影一样惨痛”。身在这世上,没有一种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年轻男女们曾经以为的纯真爱情,最终大都抵不过婚姻里的相互角力。
只是,如此沉重的人生命题,究竟不能全让单薄的男女们去背。隐藏在《乌海》里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似乎能让我们找到些许事件的端倪。光秃秃的石山,灰扑扑的小城,山坳中贫瘠的村落,沙漠中烂尾的恐龙乐园,无不表明着这地方的荒凉和贫困。
据说,现实中的这座城市,曾在上世纪末发现了丰富的煤炭资源,从天而降的财富让人们陷入狂欢,他们抛弃了踏实的工作投身一项项虚浮的投资中,在经历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后,最终迎来无法阻止的泡沫崩裂。如此“光怪陆离”的城市命运中,正是那片深不见底的欲望之海,吞噬了所有漂浮其上的人们。
而这里,正是导演的家乡鄂尔多斯,也是中国大地上无数座在时代浪潮中挣扎求生的小城。
名为杀死影评人的导演,拍了一部给影评人写文章的电影(且只拿费比西之类奖项),片中充斥着悲兮魔兽视觉景观、俯瞰山体巨大雕塑、恐龙吃人吹拉弹唱之类的老土假大空。一到夫妻关系婚姻崩盘的每一场冲突处理,都让人尴尬到干着急,且塞再多裸贷之类的蝇头新闻,也掩盖不了一味贩卖的无力无能无果本质。
《老兽》里没捋清楚的,这回全都捋清楚了,除此之外还一再强化媒介(让人想起《大佛普拉斯》)和冲突,人与人的陌生、交流的不可能通过镜子(很杨德昌)、倒立、前作里没出现的“太空蒙古包”和本作里新加入的恐龙很好地进行了视觉化呈现;景别从小变大、电子声音的出现,给全片赋予一种贾樟柯式的现代主义(尤其《世界》)。不变的是背景,一片巨大的经济衰败的荒凉图景。黄轩把冲动和绝望演绎得很好,两场吵架戏张力十足,有老夫妻的味儿了。喜欢这次冷峻的幽默感(掉眼珠子的恐龙;乐队助兴蒙古包燃烧)
人生不完全建议指南:1,奥迪车容易熄火;2,不要为了买苹果裸贷,3,不要嫁给凤凰男,4,不要高估自己的生意头脑,5,要记得及时删除通话记录及行车记录仪记录,6,不要惹怂包,当心他和你鱼死网破。
#68 San Sebastián 主竞赛第十场# 剧本和场景四星,主演要给五星,记者会上立即问了黄轩这是不是他从影以来最卖力的作品,得到了肯定的回答,等大屏幕上映会立即二刷,毫不犹豫
从老杨到杨华,从老兽到青兽,依旧是大众层面不讨喜但是发挥空间巨大的主角性格,依旧是充满导演个人风格的魔幻现实镜头语言,但整体上比前作成熟太多。黄轩的表演让我想起了初看推拿时的惊艳,还是要多拍好电影啊
颇高期待,看完失望很大。能够感觉到整个本子充满了大量强冲突的情节,欠债、裸贷、出轨、吵架、割腕、放火、车祸等等,但是叙事的密度很低,戏与戏之间根本没有有效的编织,到最后就只变成一个接一个抓马设定的堆砌。本意是想展现一个男人是如何被生活一步步逼上绝境的,即使我能够get到男主一系列行为的动机,但电影里仍然少了那么一个触发的开关。一些景观性的魔幻桥段还不错,但也只有给影片提供一些概念,整体仍然是拧巴的。杨子姗表演比较糟糕,不太能接得住,黄轩也只能算正常发挥吧,为什么大家都在吹他,你们领到什么kpi了吗?这个表演相比《推拿》还差得远吧?两星半。
导演基本上是站在人物内心里来写人物和故事。很多东西他自己看的可能很明白,但是拍出来就有点说不清了。我能理解黄轩的一连串行为的动机,却找不到推倒多米诺的那一刹那究竟是什么。
妈呀,怎么会有这么自以为是的片子啊!一会儿西北婚姻故事,一会儿男人至死是少年呗!吵架打架好像演儿戏啊!太搞笑了!杨子珊和黄轩吵架那段简直深得琼瑶阿姨真传:你啥意思啦!你说我啥意思!我不知道你啥意思!你给我说清楚你啥意思啦!这是搞什么汉语朗读比赛吗?黄轩虽然演得不咋的,但和杨子珊比起来,简直就是拿奖级别表演!另外前作里符号的刻奇与堆砌不知收敛,而且变本加厉,只会用各种视频作为推动故事的媒介。妈呀!受够了这种男性救赎的陈词滥调!
为了催贷将女孩的裸照传上网络,为了追债跑男人的老家送去西瓜,这些都是普通流程。当初摩天轮下你侬我侬的誓言,败给记录仪里纠缠不清的留言,在瑜伽带上许给她的未来,扼杀了腹中无人认领的胚胎。羞耻像沙漠月亮炙烤,物欲如恐龙公园吃人。付之一炬的烈火中,乐人继续演奏着社会的血债,人性的死结。
导演的镜头语言非常好,可惜国内男导演的视角终究逃不开直男那点破自尊。
这讲的是投资做生意失败 赔钱欠债被追债讨伐而被压垮“折磨”到极致的故事,正常生活完全被颠覆毁灭灭亡。导演是想传达“创业需谨慎”吗? 影片呈现出的整个效果,对,就是现场杨子姗说的“刚看到这个剧本就觉得嗯,挺拧巴的” 确实,挺拧巴的(褒义词)。这是黄轩继「推拿」之后贡献出的最好的表演。处理的很生活化,很“素人化”,演员味儿不重,更别说明星味儿了。影片最后的结尾处理后劲很大!很精彩!本来影片前大半段部分的三星质量能加上一星!仿佛在之前所有的缓慢、沉闷是为这个冲击力铺垫的。导演挺有想法的,会拍的,其实很喜欢里面的某些拍摄画面和桥段,尤其是从恐龙口那里钻进去。不散《乌海》厦门场·免费观影+主创见面会(30人)留念。(导演说这电影是国内第一次跟观众见面哦)
#金鸡影展首映#小心思大概都花在了构建超现实景观上,剧本稀烂,演员看起来也进不去,“好惨一男的”只是社会环境的皮相,很难共情,台词也没太上心,甚至有些对话和演绎尬到可以用脚趾抠出一套全层公寓。
糟糕到不知道說啥好⋯⋯
可以入选“男人一生必看的100部电影”以及“婚前必看”系列榜单,建议民政局和产科中心门口循环播放。
捉襟见肘的才华,费解的自我陶醉,令人作呕的价值观
#HIIFF03# 故事像是停在了不知道怎么继续讲的地方,把黄轩拍的好丑,眼神像是没有复明的小马……
周子阳很喜欢通过拍摄男人不停的位移来体现左冲右突的情绪,老兽骑着一辆车到四处乱跑,杨华开着一辆车疲于奔命。相比于《老兽》,《乌海》更成熟一些,对于环境的象征和隐喻是有意识的,但稍稍有些刻意。比如放火那场戏,民间艺人面对大火依然在演奏,就在这个典型的现实主义电影中显得过于梦幻了,但又没有达到飞升感,显得有点奇怪。前半部分的冲突戏设计得很好,黄轩成就了其中八成,这个演员身上有一种内在的狠劲儿,这种气质非常独特,像个表面和善但总能做出邪事的人,与这个故事的气质是暗合的。杨子姗就差着一口气。只是从中途开始,紧绷感有点松懈。周子阳愿意凝视人在压抑之下的心理状态,愿意在这个口诛笔伐时代塑造政治不正确但真实的男人形象,这一点是很难得的。
又一部婚姻劝退片,行车记录仪再次立功了。黄轩第一时间删除行车记录仪,杨子姗却无动于衷,说明他们一个看了《大佛普拉斯》,一个没看《大佛普拉斯》。
两星半。主要是黄轩确实奉献了最佳演技。整部看下来感觉导演有太多想表达的东西,因为种种原因表达不出来,后来自我放弃沉溺于自说自话了……只是还好演员够敬业。
海南电影节。一个非常绝望的故事,把人的生存困境放大了,却一点也夸张,甚至能够感同身受。黄轩完全把握住了人物的内心,把一个曾经有梦想的男人的阴郁焦虑绝望演得非常真实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