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基调很灰暗
基调很灰暗,很灰暗。听说过一个说法,成年的性格,是由小时候的经历决定的。觉得很有道理,如果不能给予一个孩子爱,但至少不要伤害,因为长大了,会把这种爱或者伤害无限扩大,纠结一生。就像现在很热的“打拐”,其实这个行动不是简单在拯救某个群体,试想一下,从小就无辜被伤害的人,怎能保证长大后就能对他人相亲相爱,不仇视社会呢,拯救他人,就是拯救自己。(又偏题了)导演的色彩处理以及空间的布局很有见地,隐喻了角色的心理活动,平静的表情,内心的隐忍,亲情的自然流露。里面的父亲很伟大,守着神志不清的妻子,心理畸形的女儿,始终用爱去呼唤,真正是“不抛弃,不放弃”。结局很简单,很温暖,让人欲哭无泪,却很释然。
2 ) 如果成长的字典里只剩下压抑
很多导演喜欢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把一种叫做成长的东西一点一点的从漫长而琐碎的生活中抠掘出来,小到只是眉宇间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细碎的话语。折翼蝴蝶就是这样一部记录少女成长的电影,冷峻,气质上压抑,全片一黑到底,台词很少,却在一种万恶与隐忍的对抗之中,宣泄着一种对于情感缺失的无声抵抗。
其实,自闭症的孩子是可怕的,做事偏执,喜怒无常,往往一点点情感上的缺失会扭曲他们整个完整的世界观。在这一点上,导演是值得称赞的。冷色的光影效果,拐杖顿地营造出的少女幽闭的生活空间,都准确的传达出了一个自闭症少女的生活情绪,而行为的异常也在女孩被母亲一次偶然的无视而剪掉了围巾上的蝴蝶做出了很强的心理暗示。事实上,女孩的心理缺失来自于外公自打其出生的无视于憎恨,在这个男孩至上的无产阶级小家族里,女孩的到来只会是一种温馨与融洽的表象,而女孩的这种偏执也在拐棍顿地的结束声中,在老人离去时那万恶的眼神中根深蒂固。
女孩最后用枕头杀死襁褓中的男孩其实只是出于一种安全感的缺失,万恶的表相下是一种母爱的试图找寻。在这个幼小的心灵堡垒里,母亲因为男孩的到来而不再温柔的叫上一句小乖乖,不再记得让其亲吻头发和面颊。因为母亲可怕的梦魇,女孩成了那个将男孩扔出窗外的罪魁祸首。因为摔得遍体鳞伤,却被正在喂奶的母亲喝斥着滚出房间。导演把这个情感崩溃的过程铺垫得很立体,女孩杀死男孩之前依旧微笑着拉着其稚嫩的小手,这让我们忘记了万恶的本身,而只是遗憾。
我们都知道,男孩的离去只会成为生活更大的伤痛,镜头再次闪回的时候女孩已经是可以操持家务的少女,依旧是一个父亲推门的动作,不再是踩到玩具小鸭子,而是头顶撞到的一只金属昆虫,然后是镜头的扫视,墙上的,女孩手上的,一只只冰冷而又粗粒的昆虫。其实,这更加暗示了女孩冰凉而又死去的内心,因为母亲那旷日持久的伤痛与思念,不但没有因为男孩的逝去而消失,却隔绝了母女之间那本该有的浓浓温情,因为在母亲强大的感情支撑点上,依旧固执的坚持着女孩是杀死男孩的邪灵之手。
自始至终,女孩都没有走出过童年的阴霾,即便是锥子在手腕上划出了深深的伤口,那种饱满的压抑感都没有宣泄出来,即便是青春骚动的一抹暖意,也终究是以被强奸而怀孕收场,即便是那满满的父爱,也只最终定格在父亲呆滞却挂满泪痕的面容里。
有人说结尾的温情足以磨灭掉整部电影的晦暗色调,实则不然。母亲在爱的堡垒轰然倒塌的那一刻情感的底线已全然被摧毁,与其说是冰释前嫌,还不如解读成女孩在母亲癫疯之后的释然,最后母亲在女儿隆起的小腹上附耳的瞬间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一种新的轮回,而前方的路依旧坎坷,没有期待。
我很喜欢导演拍出的这样的作品,笔触细腻,感情饱满,不哗众取宠,而且有着极强的捕捉演员的敏锐洞察力。扮演艾米的小演员贡献了几乎满分的表演,她把那种对于母爱的缺失与找寻,用极其本能的眼神语言传达的直逼人心,很少的台词,最多的一句“是的”,这种表面的顺从内心的逆叛,无声却很有力量感,与此同时,那没有哭声的抽泣里折射的万恶神情,也为她欣然的学着电视里的一幕来挽救自己幼小却强大的内心埋下了罪恶的种子。
3 ) 瘫爸,疯妈,孕女……够惨了,但是比清醒的痛苦好?
影片最后,面对着精神崩溃的妈妈,瘫了的爸爸,有身孕的女孩在最后选择了留下。……打动她的是什么?久违了的母爱?从一个已经精神崩溃的疯子妈妈身上得到的?
疯子妈妈总比那个听见女儿在隔壁崩溃但是都不敢过去看一眼的好,总比那个十几年始终带着怨恨始终不曾原谅女儿,无法从纠结的痛苦和仇恨心态里走出来的“健康”的妈妈强。
妈妈在受到爸爸变成植物人的刺激后,无法承受,内心选择了关闭一切,选择了把自己的关在那个最严重的事故发生之前。虽然疯了,但是却忘记了不好的一切,重新接受了女儿。
其实这一切杯具都来源于外公,外公的重男轻女,深深的影响了母亲,可以想象母亲是在怎么样的环境里长啊,也就不难理解她对于自己的女儿有时竟会那样失控和不通情理。
另,dvd花絮里,导演胡安马·巴乔·乌略亚 Juanma Bajo Ulloa是个小帅哥,不是女的。拍摄本片时候只有24岁,但是已经有极强的全场控制欲了。女主角Silvia Munt说,她不需要自己发挥,只需要按导演的意思表演就是了。
最先定的小女孩是女主角Silvia Munt的女儿,完全不怵镜头,特别好看文静的一个小姑娘,但是导演拍了几个镜头以后感觉不对,换了现在这个,太有特点了。
4 ) “如果”会发生
从头灰暗到结尾,即便那样的脉脉温情也仅仅是所有遗憾的终极手段了。一点不能够唤起观看者的温暖,反而是无奈过后冰冷的谷底,似乎是永不得翻身的绝望。
只是几个简单镜头的闪烁,若是这些情节都可以发生一些“如果”,那么故事会怎样进行。
1)外公标志性的拐杖敲击声,是梦魇的根源
2)无数次被小女孩放倒的基督像框无数次被父亲扶起,却不曾扶起无数次被踩过的橡皮玩具,终究落得被一脚揣开
3)放在妈妈肚子上的小手被无情的挡开,也许这双小手可以成为之后爱抚弟弟的温暖而并非一个靠垫的杀害
4)女孩攥住妈妈的手指,男婴攥住女孩的手指,轮回之后的效应
5)父亲终于坐在了外公曾经的座位,同样的注视方式看小女孩,即便表达了不同的情感
6)外公坟墓上枯萎的花束和风中吊灯撞击墓碑发出如同拐杖敲击地板的声音,那是陈旧思想死去后都不肯轻易消失得遗留残害
7)妈妈终于将手放在女孩隆起的肚子上
8)片子中唯一让人觉得舒服的,只是小女孩童年玩伴Jean的关注,那头有着蓬乱金发的单纯的笑脸和无所掩饰的喜爱的眼神,是温暖的集中点。
哎。好吧。
如果那还算是饱含的父爱可以跟女孩子好好的沟通,如果妈妈告诉她:你将有个小弟弟,和你一样可爱。如果他们举家可以走出那间阴暗的房子看看户外的阳光与鲜花,自闭的小女孩将闪烁不同一般的才华吧。
5 ) 走失在没有阳光的夹角
看完电影之后,把签名改成了Alas de mariposa。。
不是什么大起大落的悲剧,但是就是平淡生活里的一言一行都那么婉转。祖父的死,我都没有想过居然是一个泪点。
善良的小女孩儿,那么的单纯可爱,却被妈妈认为是恶魔。永远都记得她面对一份爱情时那慌张纯洁的样子,永远都记得她眼中那酷似苏菲玛索的疑惑,永远都记得她努力地想为妈妈做一幅蝴蝶的样子。
有一句话用来形容他最好不过:我有一颗水晶般的心,可他们都认为那是玻璃的。没有人知道他倔强的外表下是怎样柔软的心灵。其实他很容易就被感动,她要的只是妈妈的一点爱而已,只是妈妈一声温柔的呼唤而已。
心地纯良的人前途无量,可是为什么命运让艾米这么绝望?
在艾米家的楼房里,很难看到阳光,阳光是奢侈品。没有了温暖浸润的人们,又怎么会有多余的温暖去送给别人呢?如果妈妈在多爱艾米一点,如果爸爸在多用心理解艾米一点,如果外公能抛下他的成见,艾米的人生,绝不可能是这样。
最悲伤的,永远都不会是你自己虚构出来的悲剧,而恰恰就是看似平淡生活中的平庸的恶。
6 ) 2015年10月31日
在前一小时,我拼命地挑剔导演,嘲笑这部电影。在最后的十五分钟,我泪崩了,哭成了狗。
导演你赢了,我决定继续看你其他影片。因为你是一个风格明显、而且有想法要表达的导演〒_〒 我好久没哭得那么惨了。
我们在爱的人面前,都是无力保护自己的。受够了伤害之后,我们发誓要憎恨对方。但对方只是给了你一点点温柔,你立马就放弃立场,丢盔弃甲了。如果你肯爱我,我可以不要自尊的。恨就是这么一个东西。
5-。沉默中看到希望。信仰绝不是救赎之路。音乐好。
四星。一颗给缓慢移动的镜头,一颗给短暂童年里烂漫的笑容,一颗给神似《深海长眠》里贾维尔巴登的爸爸,一颗给结尾处的明亮
真压抑,快憋死了。哭了。。艾米从小到大都那么好看。
小女孩演的太好了,特别是妈妈因为弟弟而误会姐姐,打姐姐的时候,那眼神真的让我好心痛
小女孩眼神很空洞,但演技很好,母女不合是个好题材,万幸最后二人终于互相理解,这个导演是虐人专业毕业的吧,处女作就这么成熟了,原声还那么好听
飞扑的蝴蝶可以代指人心情愉悦时心里痒痒的感觉 也可以在亚马逊煽动翅膀掀起一阵风暴//聚焦于女性角色而让男性角色神隐 大概只能说是叙事重点侧重不同//极其令人绝望的亲子关系
不被祝福的人,出生便是一场不幸,折翼的蝴蝶哪怕它也是一种美丽,却也注定残缺。悲伤的故事并不需要这么直白的从一开始就在影片的每一个方面都告诉大家——来,我要开始讲一个悲伤的故事了。这样一点也不高明。结尾看似温情,其实不过又是一场悲剧的酝酿。
全片风格冷峻,母亲对次子的偏爱让大女儿产生落差,她亲手解决了弟弟,从此家庭也分崩离析。究其原因是家庭中的男性力量被隐去后,母亲刚烈的性格和女儿阴郁的气质开始显得无法调和,家庭成员在家庭内部结构中的情感需求未得到满足,闭塞的亲情导致故事向悲剧发展。整体而言过于压抑,需多喝热水消解。
太压抑了……家庭中太多的冷暴力。
挑不出什么毛病,也没怎么打动我。结尾母女关系的和平并不令我感到多大的喜悦,浪费了太多时间,付出了太多代价。
看的心里面堵得慌....尤其是在刚生了个儿子之际....这难道是孩子的错吗?!!!!有点不可理喻!!!!
那不仅不是一场原谅,还意味着原谅永远没有可能到来。原来世上最大的惨,是在女儿被人强奸后,家里还等着场没有尽头的冷暴力,与母亲。可我太想靠在你肩头结结实实哭一场。那几声“妈妈、妈妈”…意中多少难言事,尽在低声唤母时。
关键词:24岁处女作蝴蝶情结父权。看过2部Juanma Bajo Ulloa作品后,我真的不能说我喜欢整部电影充斥着不愉快的气氛。
最後那一幕幕如同印在心裡,看到疯癫的母亲靠在女儿的肚子上,看到已经瘫痪的父亲因为女儿即将离开时眼中的泪水,看到女儿想要出去迎风呼吸的压抑感.折翼的蝴蝶也是折翼的天使,压抑感+辛酸感,看到最后隔发亲吻脸颊那一幕,哭了待寫評論
西班牙导演好像很喜欢用小孩哈,《饲养乌鸦》《没有最后一课》都是,很难对小孩有抵抗力,就像《没有最后一课》里最后那个小男孩向老师扔石块顿时泪流满面一样!
好久没看到过把绝望中的希望演绎得这么淋漓尽致的电影了。
万事皆有因,这样的杯具其实完全可以避免的。结局还算好····
看的人揪心~这小姑娘太让人心疼了~~话说小时候各种萌啊~长大了有点像克里斯汀·斯图尔特~
难免 与 饲养乌鸦 做 比较~ 明显 没 饲 好 饲 取胜于 其 历史厚重感~ 但 这个 小女孩 比 Ana 更 阴气 让人 不寒而栗! 适者生存~ 母女情感 拿捏 不错~ 救赎 类类 题材~~
小演员演的超好 一听到疯妈妈说:来 亲我一下 亲头发哦。 我那个不争气的眼泪啊……就因为男孩至上的思想,害了一家人, 杯具啊杯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