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表述困难,转帖容易
看完之后心中难以平静,于是搜集了一些资料,以为发泄。
转自《烽火后的冷暖世界》的评论:
《特兰济特集中营》(In Tranzit)同样是改编于二战时一个真实的故事。导演汤姆将故事处理的异常简单,简单的如一杯淡淡的清水,缺少了独有的味道,不过就个人来看,正是这种简单,才使得这又一部关于二战的影片具备了一定的观赏价值。
在剧中,马尔科维奇饰演的苏联上尉军官是有些右翼激进主义的角色,他对法西斯的战俘有着严重的歧视,演技仍然可称为模范;而长相颇似苏菲·玛索的维拉·法梅加饰演的苏联女医生在感情和工作方面最终无法实现自己的想法;集中营中的苏联女军人从开始对战俘的仇恨慢慢转变为一种正常的交往,再到允许他们晚上可以跟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直到最后战俘被遣送后挥手告别,影片所描述的是关于宽容的主题。
导演汤姆·罗伯茨在访谈中说,他所要讲述的故事并不是德国战俘和苏联军人之间的仇恨、歧视,而是想要说的是在战后双方都需要有感情的寄托,双方都能对彼此宽容。在影片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双方之间感情的变化也是围绕着这一主题进行。战争中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之分,我们看惯了硝烟中的杀戮和哀号,看惯了侵略与被侵略间的角力,而《特》却是从另一个角度给予了我们关于人的本性的诠释。他们也需要爱,也需要被宽恕,也需要回家,这也是在烽火中难得一见的感情挖掘。
另一段评论:
关于德国纳粹集中营的经典名片不少,但是关于前苏联西伯利亚集中营的影片就鲜为人知了。《特兰济特集中营》就是一部从另一视角表现二战集中营的电影——特兰济特位于列宁格勒的东边,这里关压了数以万计的政治犯和德国战俘,除了一些有利用价值的人(比如读过大学的德国战俘),几乎有2000万人被杀害,死亡率接近百分之九十九。通过该片我们至少了解了两件事情:其一、西伯利亚集中营与德国纳粹集中营相比,在残酷性上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二、俄国女人真是太有血性了,折磨起人来毫不手软,爱起人来也不管不顾。
扮演“娜塔莉亚”的女演员你肯定觉得很眼熟,是的,她就是出演过《无间行者》中“女医生”一角的美国女星维拉·法梅加,还在去年广受好评的纳粹集中营电影《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中扮演德国男孩的母亲。在本片中有她和德国战俘的一段床戏(有露点),不过其身材没有她的眼睛好看。
2 ) 那首小提琴
想问一下片中那个德国战俘拉的那首小提琴曲的名字,谢谢。
就是要组建一支战俘乐队,拉了一车破旧乐器来,其中那个老实的德国战俘拿起小提琴,即兴拉的那一曲,以及其后他在宿舍里拉的那一曲。
非常喜欢,希望知情人不吝赐教!
3 ) 烽火过后,如昙花般的爱情在《特兰济特集中营》绽放
昨夜凌晨时分,看罢此片,辗转沉思,有些感触在于,不吐不快,于是在这个周日午后,砌杯清茶,写些感想。
下这部片,是在迅雷看了剧情介绍,几个关键字让我决定要看这部片《特兰济特集中营》,“二战”, “真实故事改编”, “德国战俘”, “苏联女看守”, ”情爱”。
1946年冬日,二战烽火已燃尽,但对于滞留在寒冷的西伯利亚德国战俘命运却是无奈艰难的,战争虽然结束,但回家的路还很远,战俘的生命在这个国家,在这个自己双手粘满这个人民血腥的国家显得异常脆弱,当他们辗转来到寒冷的西伯利亚特兰济特集中营,面对看护他们的是苏联女兵,这些失去丈夫和家人对他们的苏联女兵,曾经穷凶极恶德国兵变变成一群待宰羔羊,德国战争的失败结局注定这一结局,这是无可改变的,生命已到死亡的边缘。
然而爱情却在寒冷与饥饿、战争与仇恨、战俘与看守萌生,也许这段爱情的存在可贵在于超越这难以逾越鸿沟,是人性的光辉与爱情的伟大诠释,然而别样的爱情是需要用生命作为付出的,当集中营女工席娜被惩戒在风雪中脱光站在战俘面前,依然没能阻止她,直到怀孕了用绳索套上自杀的那一刻前她在咒骂那该死的混蛋,该死的爱情套,上绳索后,她安静了,她知道这一切即将结束,她不用再这么沉重背负,她没有听劝打掉孩而偷生,而是一起勇敢选择死亡,因为她将保护德国男友,又得要面对国人唾弃,千夫所指,在那个历史背景下,实勘重负,何况一个小女工,生与死快择也就一瞬间,既然选择就不后悔,她的爱情终将白雪皑皑下沉睡成为历史,直到今天被人所知。
有着一头漂亮金卷发,深蓝迷人眼睛集中营女医生娜塔莎,是一个心地很好的女人,然而她有一个精神有问题在看门的丈夫,并且还在背叛举报她来换取上级的欢心,她作为军人她不得不接受上校要追查德国党卫军高层战犯任务,来零距离接触战俘套取情况完成任务,但她始终以人性的关怀来对待战俘,甚至检举嫁祸于人同志来换取战俘的清白时,上校说:“你用背判苏维埃战友勇气用上德国人身上就好了”, 让她面对着很大压力,但作为医生的她人性光辉始终在她身上闪耀,在与战俘朝夕相处相处中,最终感性的她也爱上坚毅英俊德国战俘伯特,在一次与伯特浪漫音乐舞会后,被意犹未尽伯特晚上翻窗进入俘获身体,情与欲终归融合爱情升华中,她迷失国家任务与爱情中,当最后伯特要回国,临别前深情相视,双手紧握,无语哽咽挥别,此情纵有千万,都淹没在历史厚重尘埃中,她拿着伯特的别书与丈夫折的桔黄小花而两难取舍,忧郁而伤情的睛睛迷失的注视远方,剧幕在悲情伤感音乐衬托的氛围中落下,结局不可获知。
这是一部十分有感染力煽情的电影,战争的仇恨扭曲了人性,当战争烽火燃灭,人性得以复苏,无处不在的爱情在战后孕育萌芽,战争结束了,国仇家恨在英俊德国人演奏浪漫音乐会翩翩起舞中被战后失去丈夫孤寂苏联女人淡忘了,在这些作为小妇人苏联女人被命运摧生了爱情,甚至在这些德国战俘回到集中营送别到门口,都久久不想离去,依依不舍,当集中营女看守见此情此景而打开集中营,男女再度相拥,这一刻爱情之花终于盛放于集中营上空,超越了一切,而直到这些战俘归国,这隔断这场纠缠别样爱情这是注定没有结局,如昙花一现的爱情短暂绽放着光芒,等不到白雪皑皑列宁格勒春天的来临,就已凋谢,零落成泥余有香,情留今生人已去!
4 ) 战争让女人走开,但最后总让女人给它擦屁股
这片子是女人写的,给女人看的。
无论是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女性的恢复能力都比男性强。生养是她们的本能,爱是她们的生命。她们敏锐而感性的眼光能够穿过什么国家民族大义,直接投射到对方的身心上。这大概就是女人中很少有愤青的原因。
所以这些饱受战争折磨的女人们,很快就向敌人的战俘张开了怀抱。她们或许不会反思,不会总结,不会得出作为蚂蚁小民,自己的真正敌人不是对面的炮灰,而是红场上的约瑟夫同志和地堡里的元首大人。她们很只觉的意识到,最大的苦难已经结束,现在轮到女人们用顽强的繁殖能力,来修复着千疮百孔的世界。
更何况,战俘中有Thomas Kretschmann这样的胡子茬尤物,冰天雪地里脱衣服的动作都是漫不经心,男子味儿十足。我们更不应该责备饥渴的女看守们。毕竟,大战后的列宁格勒,男人和土豆都是凭票供应的。
5 ) 谁是我们的敌人?
我始终不能忘记的是小厨娘和德国士兵之间的感情,只有他们的笑声给严寒、饥饿、单调、死亡笼罩的集中营带来了一点点生气。在厨房,士兵和小厨娘一起捡土豆的相视而笑,士兵试拉小提琴时厨娘的回眸一笑,如花的青春、萌动的爱情是那么美好。当彼得一个人躲在墙角哭泣,小厨娘和彼得分别从口袋里拿出在战争中失去的亲人的照片时,我想那一刻他们的心是彼此共鸣的,他们都是战争的受害者。
“你出卖苏联人毫不手软,不如拿这套去对付德国人。”帕洛夫同志对女医生说。当德国士兵因为和厨娘的关系被怀疑偷了土豆和糖要被绞死时,女医生选择揭发她的同事以证明彼得的清白。如果你没有看电影,你一定以为女医生是可耻的叛徒。可是了解了整个故事,才发现我们真正的敌人不是和你我屁民一样被迫走上战场,都失去了亲人战友的普通士兵,而是帕洛夫“同志”和躲在堡垒里的大人们以及他们的走狗们!
有时候,truth is not what it seems to be 真相并不是你想象的那个样子……
6 ) 没事看看吧
网上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并不高。可能是觉得太离奇了吧。在冰天雪地的苏联德军集中营,男战犯跟女(那叫什么,牢头?)发生一堆爱情故事,打起鼓来翘起锣……实在是太缺乏逻辑性了!
我倒觉得还好。人脱去社会属性还是动物。异性相吸。在哪里都是这样子。亘古不变的道理。当一切杀戮都随着战争的终结画上句点的时候,是否有人胸中那蓬勃的复仇的火焰被男女之间的荷尔蒙所打败?……我们谁也不敢说不。对吧。
我觉得电影从一个非常新颖的点去看待战争、看待人性。新颖在这里仅仅是一个很中性的词,不带任何感情色彩。我不太懂得导演就是为了表现残酷战争泯灭人性包括情与性这两大人类最美好事物,抑或是干脆只是猎奇拍个东西扯扯玩。
看过之后,我们在一个比较低俗的角度上分析,不由得感慨,导演眼中男女之间的吸引胜过一切外在客观因素,不管你是在战争大背景下,不管你调情的对象双手是否沾满了你同胞家人的鲜血,不管你是否在忍受着饥饿寒冷和流离失所的煎熬,不管你是不是结了婚生了一窝孩子,等等。只要一个眼神,只要一种感觉,出现在了你心脆弱的某个时间点,bingo!你俩就被丘比特射中了。唉。
里面有两个东西我很喜欢。第一。是约翰马尔科维奇。我就喜欢那种饱经沧桑的感觉。太有范儿了。(庸俗庸俗)第二。电影中有个镜头我有一些触动。就是一个已与当地苏联姑娘结婚生子的德军俘虏,在听到可以重返德国的时候,怔住了。他那腆着大肚子的老婆,愣了一愣,随即就给他拿起了衣服为他穿上。男人回头。镜头带到婴儿床里站着的小婴孩儿。男人回过来,迅速穿上了裤子……
虽然整部电影看上去有些扯。但若说所有的荒诞都是为了等待上面两点的出现,我认为还是值得的。
人性不是丑陋的,它是真实的。在你做出选择之前,你早已权衡出利弊,若你稍有犹豫,多是良心作祟罢了。对爱的追求不过是复杂人性中的一小部分。也许生活过于苍白无聊或者不堪,所以,千百年来,我们才对它没完没了地歌颂。
7 ) 集中营里的爱情不是爱情
战俘和看守之间有了关系还有了孩子, 上升为"爱情"我觉得不太合适吧
饥饿, 寒冷, 伤病, 痛苦, 战乱, 失去亲人, 远离家乡.. 这样的环境下的所谓"爱情", 充其量是对于温暖抚慰的渴望这种人的本能, 一个德国士兵, 一个俄国姑娘, 一个是战俘, 被战争夺取了妻子和孩子, 一个是看守, 全家在同一场战争中失去了生命, 这样的两个人, 怎么能产生"爱情"?
他们可以有的, 只是在无法选择的生活在战争中的命运, 还有同样只身一人的孤独与脆弱, 更直接的,是在极端严酷的条件下的身体的不堪重负.
这个男人, 他怀里的女人有可能第二天就执行命令枪毙他的战友, 这个女人, 爱抚她躯体的双手说不定就沾过她亲人的鲜血.
当这姑娘义无反顾的说"我们彼此相爱"的时候, 我真是不得不莫名其妙了.
还有最终我也没想明白, 这个女医生她到底爱谁啊, 头一天晚上跟德国战俘彻底释放了身心,被上级发现了站在雪地里哭, 第二天又当着这人的面,抱着她被解职带走的疯疯癫癫的丈夫哭, 伯特什么也没说, 要是我, 我也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了我.
而且影片最后她手里的小纸片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8 ) 什么玩意啊
因为法米加看的这个片子,终于知道了为什么法米加尺度这么大,这片子名气这么小,剧情完全胡搞啊
一帮德国战俘和一群苏联女看守,在集中营里用英语亲切交流,真出戏啊。
男人看着全家照哭泣,女人走过来问“你全家都死了吗?”
男人点头,女人拿出自己的全家福“巧了,我全家也死了。”
两人相视一笑,晚上打了一炮,相互安慰。
海报是亮点,电影一般。时代的悲剧,战争无论输赢参与者的悲剧。在冰天雪里,在灰蒙蒙的天里哪有爱情,只是人们赤祼祼的需要!
Bullshit
Vera Farmiga原来在云端。。。
敌对是针对两个国家而言的,与个人无关。在集中营里发生爱情同样值得尊敬。
战后德国俘虏在苏联的故事,还真是通过这部电影,才知道的。
癫狂的人性
md又接爛片。。你都跟竹中直人選片似的了。。
就像医患恋一样,女看守和战俘的不也是禁忌么,性质差不多。其实故事很简单,但拍得比较沉闷,色调也是灰蓝的,要不是有一批名演员和一场露点戏,估计很多人要睡着了。不过,在那种情况下,看守和战俘的感情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更何况这是真人真事。
两情相悦,发乎于心,超越民族家国战争这些外在于人的事物;尤其是女性让这个世界更为温暖,即使是在如此极端的环境下。
别找了,在1h30min处,形状真好看,啊,女主天下第一美
压抑
狱警与战犯的禁忌之恋,年少时就看过,却未曾看懂,只记得维拉·法米加美丽的胴体
战争的残酷点到了而已。。。。
一群在集中营的德国战俘做了苏联妞们的x奴(误),长腿镜头好少的
残酷的战争啊。。。
阵容如此强大 还是英文片
给Vera Farmiga面子~
俄罗斯和英国合拍的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讲述德军战俘在苏联集中营里的故事。
不得不说,文化的差异啊……
看完后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挺讽刺的,纳粹恶魔们倒成了阶下囚受到辱虐,而苏联人却被刻画的如此不堪,为奈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