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头”是无头绪;是从取景上被肢解。发色也暗示着她对生活的选择。
看起来影片的精髓在于拍摄她在无头绪中的状态——消极。情节的展开、人物的互动也是基于此。另外在房间的浴室、汽车内,摄像机将她挤压在角落;在亲戚家看录像带,又是加上了其他人,作为“肢解”的工具。而雨声和修理工给她拿的水,让时间变得绵延了——加剧了这种感受。
有趣的是这种状态虽然表现为逃避,却又显得很自然。就像人们以沉默对待陌生的环境一样。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男孩们的出现贯穿她的生活。撞到狗的那件事不一定是导致她失忆的原因,但可能是她从个人空间走入现实的一个入口。(即取景框去掉了头)。同时男孩们作为各种身份出现,虽然之前我们看到她确实撞死的是狗,但是“有人失踪”的传闻依旧给了我们思考的空间:即女人是选择调查真相,还是给自己个理由相信自己(虽然我们能看清撞的是什么,但也开始有些动摇了。。)。错觉能让她相信自己相信的事情。即使提到了一些可能暗示真相的证据(如X光),也往往没有下文了。
至于开头小孩在路上玩,在车窗上按手印等等,这一系列看似日常化的举动,随着一会儿天气的转变,竟然增添了一层迷幻的质感。
金发女人的确是撞到一个男孩了,也撞到了那条狗,被撞的是在花盆店里打工的个子高一点的那个男孩,就是片头几个男孩带狗在水沟里玩的其中一个,撞到男孩后,车窗玻璃上有那个男孩的手印,不过后来来了一场暴风雨,把证据都洗掉了。花盆店的店主也证实那个男孩有几天没来了,花盆摆得很高,只有那个男孩拿得到,店主一直在等那个男孩回来。首先我想说的是,这些孩子都是童工,穷人家的孩子,从片尾搬绿色盆栽的男孩看到女主的旧衣服竟然找女主讨要衣服可以看出来。 女主去医院拍片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在填表的时候,女主就意识到这个表格不能填,溜走了。女主的情人,伯纳多医生后来也说了,X光扫描的片子被他拿掉了,女主听说后放心了。 至于酒店房间入住的事情,女主撞人那天住的不是818,她在另一间房从白天睡到黑夜,在主观上把那天睡过去了!后来情人来了后,情人拿着钥匙直奔818, 显然是情人开的房!
女主后来把头发染了,开始了一个全新的自己。又特意去酒店问了暴风雨那天818有没有住人,这个不过是自欺欺人,不过,她需要酒店一个这样的回答,这样她也说服了自己。
当然,真的是这个女人聪明吗?根本不是,这既有暴雨的助力,又有社会的漠不关心。而是那些童工其实处在社会的边缘,失踪一个底层的童工,没有人报案,店主都没报案,也没有人调查,于是,一个卑微的人死了,跟死了一条狗没什么区别。
不过,我不是很喜欢这种电影的风格,说实话,前半部分,我快看睡着了.......
影片在一直用几乎没有纵深的近景镜头拍外围,不停地拍。相比类似镜头语言的导演(如达内兄弟),本片的镜头运用显然少了点情绪和叙事上的必然性——当然,不能说它们无效果或不成功,尤其是中段之后。
剧本很不错。片子前半段从意外发生开始,较为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产阶级女主的懦弱、逃避,和故作姿态(这里要感谢女演员看似朴实无华却入木三分的演出)。从这个点出发,电影将她的中产阶级生活拍出了光怪陆离的效果。强烈而固化的阶级性以一种近乎自然的方式展现,加深了观者的违和感,最终导回故事开始时的悬案——被暴雨冲掉的车窗上的手印暗示了那个失踪的男孩。女主撞到了狗,也撞到了男孩;狗留在马路上,而男孩落入水沟,造成了之后的淤塞。作为共谋的医生取走了X片,事发当晚的818号房间经查无人居住。所有的一切都让女主得以心安理得地继续逃避。“逃避”此时的意义却已不再是难以承受的心理负担和个体性格上的懦弱;它成了一种阶级的象征。站在第三者角度,它也展现了一种对不平等的无力与失落。真正的悲剧不是男孩之死,而是无话语权的男孩“死于意外”。
从某种程度上,虽然可看性不佳,但电影延续了魔幻现实主义的某种情怀和精神。如果成片能更加贴近剧本所达到的高度,将会更令人满意。
(巾城)
#BFI 故事把阶级问题赤裸的摆到台面上,整部电影我们基本“跟随并注视”着女主,来感受并给她带去“他人即地狱”之感,片中撞的具体是什么则充当一个麦格芬,虽然一直牵动着女主的心,然而她们没有哪怕一次停下车查看就已经说明问题了。女主演的太棒了,情绪给的非常到位。
有两个设计非常喜欢,1. 关于查房间那场戏,房间有没有开过除了体现现实意义,没有开过的房间仿佛让女主找到了一个缺口,潜意识逃避责任的出路,那一切不曾发生。2. 副驾驶位置拍摄女主捡手机到撞人后那场戏,非常清晰的记得撞人后镜头侧拍着女主的脸,而越过脸颊我们可以看到那车玻璃上还有孩子们之前留下的脏手印,仿佛视觉化了被撞的“小孩”从而强化了罪恶。
视觉,整体呈现出的效果是极其契合主题的,看似那一切相关的事物都是映出地狱的“他人”,大雨,电话铃声,玩耍的孩子,但我认为影片中的“他人”更像是观众,由两种镜头为女主构建的地狱,也是她母亲所说“full of them”。
镜头上,固定镜头带来的受困的效果,尤其是大量的前景遮挡亦或者浅焦下女主的脸部特写,都展现了她的困境,那种无法逃脱,即使她的头逃离了镜头,身体也还困在这个画面中(构图也超级强,大量的角落入画,边缘构图)。另一种则是摇镜头,极强的凝视感,我们就这样看着她彷徨无助,早受折磨。
剪辑上,长镜头带来的空间连续性让我们体会着她的苦痛但大量中断叙事的剪辑则带我们体会她那极度不稳定的精神状态,太带感了。
光影上,女主在出事后基本就没有“见”过太阳,极少光亮的房间(甚至直接关灯了),背光的坐在床边和隔着玻璃的摇镜头拍摄女主带着墨镜在阳光下,在女主得知没有发生任何事后也是女主第一次迎着太阳拉开窗帘,随后的雷声则提前预知了后面的剧情。
听觉上,肯定是那雷声,雨水声,手机声和小孩的玩耍声。
有的演员靠眼睛演戏,有的靠后背演戏,而这个女主角靠一头金色卷发演戏。有的导演擅长拍日常对话,有的擅长拍暗中有光。卢奎西亚马特尔擅长拍生命窸窸窣窣的声音。她的电影是呢喃的语页,充满喧嚣与骚动。她的电影可以闭着眼睛看,因为听到的比看到的更多
B+/ 类似的中产故事已经看不少了,依然能够全神贯注足以证明马特尔的能力与作者性。这种重构并非寄托于文本上的道德辨析与概念翻转,而是落实于空间与身体的切割以及阶级生活场景中的精妙调度,从而营造出微妙的眩晕感。这种眩晕感从《沼泽》中粘稠的空气凝固而来,并演变为《扎马》中“被殖民的殖民者”的惶然。
将意外事件的冲击与谜团隐入生活琐碎中。关于意外的想象,即关于生活的想象。大段车内的平行视角指引
马特尔绝对是当今最值得研读的导演之一,尤其是她对场景空间的把握。这是一部没有建立镜头的影片:全部是内景开场,用多样式的镜头展现空间的多个层次,但抹去整体的坐标,让人如堕云雾中——这正和突遇车祸的女主相类似,在影片中她始终试图回想起事件全貌,观众则也在不断尝试构筑整体印象,女主四处张望,观众则也紧盯着她不放:一种观看的互文产生了。谵妄的女主游荡在仿佛已不属于她的生活场景中,充当着“景框”的角色,这是有别于文学的独属于电影的“线索式人物”,她介乎电影与观众之间,规定着戏剧空间。当她最后发现,一切支持她经验的证据都不复存在时,她也早已认识到自己生活周遭的虚伪,人际关系被一一刺破,突如其来的空虚袭击了她,她认识到了虚伪却无法对抗空虚,于是最终她还是走回了原有的生活,和周遭的人一起形神分离。
#BFI 长评-完不成的宴会。故事把阶级问题赤裸的摆到台面上,我们“跟随并注视”着女主,来感受并给她带去“他人即地狱”之感,视觉整体呈现出的效果是极其契合主题的,看似那一切相关的事物都是“他人”,但我认为影片中的“他人”更像是观众,由两种镜头为女主构建的地狱。固定镜头带来的受困的效果,而摇镜头则带来极强的凝视感,看着她彷徨无助遭受折磨。长镜头带来的空间连续性让我们体会着她的苦痛但大量中断叙事的剪辑则带我们体会她那极度不稳定的精神状态。光影上女主在出事后基本就没有“见”过太阳。非常喜欢1. 查房间戏,没有开过的房间不光是现实意义更仿佛让女主找到了一个缺口,潜意识逃避责任的出路,那一切不曾发生。2. 撞人戏,越过脸颊我们可以看到玻璃上留有小孩的脏手印,仿佛视觉化了被撞的“小孩”从而强化了罪恶。
8.7;Lucrecia Martel如此鍾情於元素呀...它們不起眼但始終綿密地蔓延開
头显身藏—生活让我们“头大”。
以為艾幕杜華 結果還是失望 同是監製但不及《臉紅的夏天》
曖昧得太規矩,含糊得太鋒利。Martel是如此地熟悉每一個起居室,每一道門,每一張床,鏡頭走入室內,就突然充斥到整個房間。她用了很細緻的前景和遠景技巧。遠處交談的人是模糊的,近處女主角的髮梢是分明的。道聽途說捕風捉影製造懸念,在平靜的生活裡變成慢性中毒。除了太直白,沒什麼弱點。
被低评
“撞击”只是一种haunted,或者说是一种并不优雅的evoke,它“闯入”中产阶级的日常之中,迫使其进行自我审视,以及一种展开的焦虑,中产阶级的负罪感,《无头的女人》呈现了一种安东尼奥尼式的疏离,被构图挤压,分割的中产阶级,偏离中心与室内的大段阴影。“被惩罚”成为了改变的契机,也是一种被证明不可能的动机,鬼魂,以及被占的宅子,haunted是一种内在化的状态,回到影片的开场,Veronica无意中选中了那个人(那条狗),并承担不断回归的实在界,一种爱伦坡式的恐怖。卢奎西亚·马特尔影片中的人物总是想方设法地离开,却又不得不忍受空间沉重而长久的凝滞,直至消亡。
关于人脉,金钱,社会地位,女色的电影,平淡没有张力
用延綿不斷構築起來的的細緻「日常」,去製造一個自我欺騙的謊言,所有的記憶都是虛假的
首先觉得难懂,段落对白细节之间难以好好地串联起来。不完整的画面切割,无数次代替掉言语的眼神,像美术馆里的一件装置,看了所谓的评论才能解读。但那种刹那之后世界崩塌的感觉我很懂,一切都不一样了,新的联系建立,新的意义赋予,只是这些对那个女人来说已形同虚设。阿根廷的口音果然奇怪嗯。
2022/2/22 | 2021/12/18 CC写的推荐:”…drives alone, becomes distracted, becomes disoriented, like a sleepwalker who’s actually awake” 我立刻入股 已经获得一些diss keyword扫描能力
日常中的紧张。
#HKIFF# (四部电影里最适合最后看的)熟悉的是电话铃、雷雨声、水声和耳鸣声。新鲜的是社会历史寓言。
7.0 马特尔驾驭这样高概念的文本仍然能做到让概念服务于感知,甚至概念本身也由感知构建而成。这种以”事故”为核心事件的电影大多都会聚焦到事故的社会性上,所幸马特尔走的是一条完全相反的路。而且我相信这条路走下去意义会更大~待中字二刷。
妳知道自己是個失憶者、妳懷疑自己是個殺人者、於是妳開始無聲的汲營,猶如挖掘庭院的水池一般挖掘自己的過去;直到妳發覺,妳的住宿証明、殺人證據、乃至妳曾在世上活過的所有痕跡,都能輕易被大人物給抹去,妳隨時可以是社會「失憶」拋去的碎屑,與屍體無疑──妳選擇就此消失,又怎會帶有一絲遲疑?
记忆就这么被混淆了,渐渐的,她迷失在聚会的人群中……中年女性被压抑的神经。题外话,丈夫孩子情人同性情人,他妈她都有了!要那么清醒又有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