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再狡猾的恐怖分子也架不住点背
如何把一个20分钟的故事,变成一个120分钟的电影,那么答案就是把这个故事讲6遍。这部电影从留个不同的视角出发,去讲一遍故事,每讲一遍都多再加上些噱头,让观众有所获得,却又留下很多悬念,这正是这部电影的独到之处。
第一视角:电视台,给了个大全景,最公众的视角,也就是普通老百姓所能看到的情况,获得的信息。
第二视角:总统保镖,算是个总统近身特写,增加了一部分私密性,但仍被表象所掩盖,在故事结尾处戛然而止,留下了一些悬念
第三视角:恐怖分子的跟班,算是从侧面给恐怖分子做了一些交代,但是很模糊,仍留下了许多未解之谜。
第四视角:普通目击者,虽然普通,他却从各个角度审视了故事发生的过程,充分的串接起了前几个视角的主要人物,并为后面的故事展开做了铺垫。但返回头来却发现其实这个人物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导演非要生生的穿插些体现人性的画面,例如和老婆的通话,多少显得有些画蛇添足。
第五视角:总统,这算是幕后的故事,人们所见到的其实并不真实,故事的背后还有一个故事,给观众也留下道高一尺的印象
第六视角:应该算是人物的全部出场,从恐怖分子的主谋,到实施的过程,以及那个有些牵强的结尾,并为前几个视角中留下的悬念也给出了解释,在处处却又显示着魔高一丈,要不是最终因为恐怖分子的运气太差,否则根本轮不到人民英雄出场的机会。
虽然故事很一般,但是这种讲述故事的方式,却紧紧的抓住了观众的心,使大家的思维被画面中的故事一直带着走,情节发展的速度也很快,在观影中也容不得观众去多想象什么。如果说这部电影能得到一点精神感悟的话,那就是不要以为自己已经了解了事情的全部,而盲目的作出判断,也许你在事实面前,不过是其中一个单一视角罢了。
2 ) 多视点电影的叙事分析——以《刺杀据点》为例
(一)概念澄清
视点,即叙事性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讲述的角度,电影的视点通常分为泛视点(全视点)、单视点(主观视点)和多视点,根据电影拍摄的需要,导演在其中进行不同的选取或并用。
相较于客观的泛视点、主观的单视点而言,多视点更具有综合性特点,而《刺杀据点》,就是这样的一部多视点电影。恰如华莱士·马丁所所指出:“在绝大多数现代叙事作品中,正是叙事视点创造了兴趣、冲突、悬念、乃至情节本身”,在《刺杀据点》中,创作者便借于多视点的运用,完成了铺垫、转折、高潮与结局,视点对该片的叙事起到了多重作用,以下将从三个方面进行解读。
(二)功能解析
l 悬念延宕
“延宕”源于文学创作,意指在表述人物欲望、目的时,在其中一个关键节点上停滞,给读者留下情节点与情节点之间的想象空间,造成一个意想不到的、含蓄的艺术表达效果。
延宕身为叙事的方式之一,也广泛地运用到电影创作中,《刺杀据点》的视点交替就具有延宕的特征。影片按照“记者-保镖-警察-路人-总统-泛视点”的视点顺序,对15分钟内发生的恐怖袭击进行多角度的描述,前五个阶段中,悬念可以依次归纳为“为什么会发生恐怖袭击+恐怖分子是谁+总统是否死亡”——“真正的总统去哪了+恐怖分子是谁”——“恐怖分子是否成功脱逃”——“小女孩幸存与否+恐怖分子是否成功脱逃”,而到了第五个视点“总统”时,解答了保镖视点中的悬念,并抛出了新的悬念“恐怖分子到底有几人”、“总统是否会被解救”以及稍弱的悬念“美国会如何回应恐怖袭击”,从以上悬念罗列中,我们可以看出关于恐怖分子身份、总统生死的悬念贯穿始终,而所有的悬念直到最后以恐怖分子视角为主的泛视点阶段中,才得以最终解答,从而完成了悬念的延宕,使影片叙事一直扣人心弦。
l 引导信息配置
选择不同的叙事视点,对叙事内容的取舍、组织和侧重就有所不同,观众从影片中获得的信息来源于叙事视点,同样,也会受到叙事视点视野的限制。《刺杀据点》中,不同视点的信息配置呈现出金字塔形状,记者的视点中信息流露最少,观众只知道现场发生了重大事故,以及总统身边有一位忠心耿耿、曾替总统挡枪的保镖,随着视点转换,信息量逐渐增多,而但直到最后的泛视点,事件的全景才展现在观众眼前。创作者利用了单视点受限制的特性,审慎地将信息逐步呈献给观众,并隐瞒关键信息直至影片终末,增强了叙事中高潮部分对观众的冲击力。
l 反转人物形象
叙事视点引导着观众的注意力和情绪反应,在单视点下,观众能够了解其心理内容和精神状态,从而更容易认同该视点人物,这就使视点人物直接影响到观众从影片中所获得的人物形象,以及情绪感染的程度。
在保镖视角,我们会认为他的同伴是一个可靠、友善的队长,切换至警察视角,我们会认为他的女友就是幕后凶手,等到了路人视角,我们看他与一个棕色皮肤的年轻人交谈,却不会予以过多关注,而直到最后,观众认识他们的第一印象都出现了偏差,原本可靠的队长实际上是恐怖分子之一,无关紧要的年轻人则主导了整个恐怖袭击,原本可恶的炸弹女实际上心存良善,这样的反转增强故事的戏剧性。
《刺杀据点》的剧情设计并不少见,甚至有些俗套,但视点叙事的灵活运用却是出众的跳板,紧张的节奏、密集的悬念从中而来,可见,充分把握视点,往往是发挥电影优势的必要前提。
3 ) 别具一格的刺杀
刺杀类型的电影看过许多,虽然这一部最后的结局上落了俗套,但在叙述上却很有新意。怎样把一个20分钟的故事变成一个120分钟的电影?把这个故事讲6遍。
第一视角:电视台,给了个大全景,最公众的视角,也就是普通老百姓所能看到的情况,获得的信息。
第二视角:总统保镖,算是个总统近身特写,增加了一部分私密性,但仍被表象所掩盖,在故事结尾处戛然而止,留下了一些悬念
第三视角:恐怖分子的跟班,算是从侧面给恐怖分子做了一些交代,但是很模糊,仍留下了许多未解之谜。
第四视角:普通目击者,虽然普通,他却从各个角度审视了故事发生的过程,充分的串接起了前几个视角的主要人物,并为后面的故事展开做了铺垫。但返回头来却发现其实这个人物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导演非要生生的穿插些体现人性的画面,例如和老婆的通话,多少显得有些画蛇添足。
第五视角:总统,这算是幕后的故事,人们所见到的其实并不真实,故事的背后还有一个故事,给观众也留下道高一尺的印象
第六视角:应该算是人物的全部出场,从恐怖分子的主谋,到实施的过程,以及那个有些牵强的结尾,并为前几个视角中留下的悬念也给出了解释,在处处却又显示着魔高一丈,要不是最终因为恐怖分子的运气太差,否则根本轮不到人民英雄出场的机会。
虽然故事很一般,但是这种讲述故事的方式,却紧紧的抓住了观众的心,使大家的思维被画面中的故事一直带着走。
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去讲一遍故事,每一遍都有些噱头,让观众有所获得,却又留下很多悬念,这种独到的叙述方式现在越来越多的被电影运用。
4 ) 这种剧本结构的两大问题
这是一部反恐悬疑动作片,聚集了大批二线明星:丹尼斯·奎德、马修·福克斯、福里斯特·惠特克、西格尼·韦弗、威廉·赫特等等,看得出其成本也是中等的。
现在要写出一个好的悬疑片的剧本是何其难,因此这部中等成本电影用了一个讨巧的办法:把20分钟内发生的事,从不同人的角度演6遍,每个新角度都能揭示一些新线索来层层剥开悬疑。这样做比单一时间线来安排悬疑轻松得多,也比递归式的或者时间旅行式的悬疑片要省心的多。
结果显示悬疑效果的确不错,但是多人角度演相同事件也有两大问题:第一,总有相同的场景要出现6次,令人厌烦,毕竟这不同于《土拨鼠日》,相同的每一天都能随心所欲改变,而这个“还原真相”的电影只好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广场庆典的人群。第二,毕竟只有6个角度,那么多线索都发生在6个人身上交织着,明显是有太多的巧合。巧合不是不能有,但是坑爹到本片的程度,尤以结尾为最,确实有点扫兴。杀人如麻无恶不作的恐怖分子飙车时看到站在马路中间的小女孩还会紧急闪避,他们天衣无缝的计划就此歇x?
但是好莱坞的工业水准大体上掩盖了这些问题。取景于富有异国情调的西班牙城市萨拉曼卡,各种枪战、追车、爆炸场景都见好莱坞驾轻就熟的功底,加上剧本结构营造的悬疑效果,本片还是一部能流畅看到尾的动作片。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5 ) 虚伪的美国人
我开始怀疑当今电影界是不是真的没有牛逼编剧了,黑泽明他老人家的那点压箱底的货一再的被徒子徒孙们拿出来炒冷饭,也不嫌腻的慌。导演说白了就是想玩点花的,屁大点事用N个视角反复讲来讲去。是不是给美国人拍的电影都得弱智点,我看是,在下不才,看到总统视角的时候小惊讶了一下,后面便再无惊喜了,是不是意味着对于观众中的大多数——肯定比我智商高——后半部电影就纯属扯淡了呢?白白糟蹋奥斯卡影帝,惠特克的角色除了煽呼点人性的光辉我还真没看出点别的门道来。
本片主旨之混乱也是一大特点。你要说拍成一部纯无大脑的动作悬疑吧咱也认了,就跟伯恩的身份似的,纯看个爽呗。(咱也是伯恩饭,实事求是,伯恩要说思想内涵啥的确实没有,但是三部都是开创冷峻风格的牛逼动作电影)可导演也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错了,偏偏想往人性的光辉这方面扯,安排一个跟主线基本没啥关系的游客角色就罢了——且不论丫刚挨炸就又掂着摄像机一阵疯跑,还说帮助警察,你一个小老百姓拿个摄像机能帮什么忙,真是想不通。要说恐怖分子最后就他妈为了一个小女孩把车搞翻了,整个计划都泡汤了,这他妈也太扯淡了。那老大连杀手无辜的弟弟都不眨眼的毙了,关键时刻一个小女孩他倒手软了,导演你他妈到底在想什么?真把观众当傻子么。
得了,又是一部反恐的电影,又是所谓的正义战胜了邪恶,虽然比不上空军一号那么夸张,总统也算反抗了一把,可惜打的是女人。下次麻烦再拍一部讲述总统先生如何假装被俘深入虎穴最后里应外合一举捣毁恐怖分子老巢的电影,顺便再来点美国平民勇救阿拉伯国家小女孩的小插曲。展现人性光辉嘛。
6 ) 《刺杀据点》:电影电视经典版本
同时间多视角重复拍摄的类似影视作品:《大象》、《时空线索》、《木兰花》、《撞车》、《不可撤销》、《别惹小孩》、《罗生门》、《反恐24小时》等。
刺杀程序细节如下:1男主谋安插电视台摄影师观察现场,2女主谋利用警察男友带入炸弹,3女主谋威胁特种兵捉拿真总统,4男主谋手机遥控电扇干扰保镖,5男主谋手机遥控狙击总统替身,6女主谋扔炸弹到演讲台下,7男女主谋撤出现场进入救护车装扮救护员,8真总统宾馆大堂服务生带入特种兵并提供其装备,9男主谋短信宾馆服务生自杀爆炸,10特种兵占领监控室获得保安无线电频率,11男主谋利用无线电调开真总统保安,12特种兵捉拿总统,13男主谋遥控演讲台下炸弹制造混乱,14男女主谋用救护车劫持总统逃离并清理摄影师,15总统保镖内奸引开其他保镖、清理遥控狙击枪现场,16保镖内奸装扮成警察接应特种兵。
恐怖分子成员:
(1)男主谋:遥控调度指挥各路人马,遥控刺杀总统替身。
(2)女主谋:带入并安置现场炸弹,控制特种兵,接应真总统。
(3)特种兵:盗取保安无线电频率,劫持真总统。
(4)总统保镖内奸:清理自动狙击枪现场,引开其他保镖,接应特种兵。
(5)总统宾馆大堂服务生:带入特种兵及其装备,自杀爆炸配合特种兵捉拿总统。
(6)电视台摄影师内奸:监控现场。
7 ) 《刺杀据点》:新颖创新与虎头蛇尾
从《刺杀据点》来看,将剧集《24小时》变成“2小时”着实是不着边际的事儿。《24》可以将突发事件的全貌交待清楚,因为具备24小时(减去360分钟)的足够时间将事件进程和人物行为有机结合起来,观众惊叹于被电影浓缩的时间中竟然可以拼搭更多的妙趣横生。同理,一部杂糅众多元素的动作电影的某个细节被放大成二十四小时并不是不可能的事。反之,却势必要四分五裂。
为了避免如此状况,《刺杀据点》的导演和编剧试图利用时下流行的多线性结构搞定影片其实很单调的故事情节。全片以每个出场人物的视角扩散事件的全貌全景。毋庸置疑,编导的这种尝试是值得褒奖和激励的,这是灵感自成功剧集《24》后探讨动作电影叙事结构的一次创新。可惜,由此而生的众多的题随着情节展开势必在短促时常内难以掌控。
影片的前三分之一时间内,故事的张力逐渐随着视角的扩张充满冲击力。一次刺杀、一次爆炸,全景式的混乱现场的众多线索形成了《24》的叙事魅力。《24》的线性结构利用时间的连续式展开叙事,而《刺杀据点》运用多线性结构提炼的众多视角相当适合电影的空间和时间。人物的不同,所见所闻相当不同,事件的真实性和种种危机引人注目。
仅仅新鲜了不久,影片的进程开始效仿《24》的阴谋重重而丢出大小包袱。果然,总统的遭遇会更复杂,决战双方也没那么简单。从某一个时刻开始,多线性结构放弃了惯常通过叙述人物行为提炼内心思维的实际功效,迅即摇身变为单线性结构的情节铺垫功用。这个伎俩在影片紧张的连环套中虽不惹眼,却明确降低了全片的素质。
观众们不会再继续关注各个视角带来的情感压迫,被编导直接带入了好莱坞动作片的传统进程。这是中段部分影片丢出一个大包袱之后的举动。显然,编导聪明的觉悟了在炫技的多线性结构启动后,电影时长的短促是不等人的,已经没可能没能力在分分秒秒的流失中制造《撞车》的深刻了。一切都要回到正常轨迹中,要变成惯用的经典叙事,多线性追求的深刻只是似是而非的噱头而已。
在结尾处,最大的包袱当然是分辨和消灭真凶,况且影片安插了高强度致敬《谍影重重》快速剪切功底的重头追逐戏。因而,头重脚轻的影片格局分外明显。最初的新颖并未带来更高明的情节抑或更华丽的叙事,乃至一些欲言又止的深刻也被单薄的谋杀了。为什么老特工是阴差阳错的追上了真凶?为什么技能高超的恐怖分子会面对小孩子急刹翻车死翘翘?这些相当突兀的重要情节处理显然是编导技穷的举止,更何况还有那老特工发现真相的方式。
以惯常的线性结构叙事,影片讲述的是心理障碍的老特工在执行保护总统的任务中遭遇恐怖分子袭击,这个经验丰富的老保镖奋勇追击,消灭里应外合的恐怖分子并孤身救出总统。编导打乱了正常叙事格局,提炼了每个角色的自身视角:有爱国的贫穷美国公民,有心理障碍的忠诚警察,有为爱而亡的恐怖分子,有身处困境的当地母女,还有惨遭罹难的人群。每个角色都是典型代表,大量留白了影片所要求的深度。
在最后结局中,刹车的处理也许是编导强调突出反恐战争的无奈和荒诞,试图利用一个孩童的生命将汇合而至的三股精神力量升华。这样的方式难免形而上了很多,按照常理,不用说已经谋划成功的恐怖分子,就算是亡命徒又怎会如此善心如同看到了上帝。还是同样原因,编导在效仿时髦产品的过程中实在无法掌控自己的简单故事了。
其实剔除对于影片情节失常的困惑,《刺杀据点》作为一部高水准的爆米花动作片还是可圈可点的。起码,新的模式中已经淡化了众多常规动作片的大俗,例如英雄不死的枪战场面,孤胆英雄的无所不能,到了最终还是已经下岗的老迈警察凭借经验追得元凶,还炫目了专业技能,这是对杰克鲍尔和波恩的双重仿效和致敬。
影片成功的在短时间内制造了大量的火爆场面,传承了好莱坞动作片的真髓。对于喜爱动作片的观众来说,影片相当养眼。而制作者本身,也纯属为这个商业要素而来。但看过虎头蛇尾的《刺杀据点》,不禁有些为《24》下一季开播之前的2小时电视电影担心。因为将剧集变成电影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8 ) 轮回式的剧情
要是没有最后那段精彩的结局,我都快看不下去了,不断的重复轮回,看的人都烦了,我只是不断期望他能快点结束,也许是没有帅哥的原因,也没有我喜欢的明星,更加没有性感女郎,看的暴脾气都快出来了,完全与看源代码不一样的感觉,看源代码只希望男主可以拯救世界,看这个只希望大家全部快点死掉,总体来说就是重复的那段真的可以快进,不然重复看那个开头,真心想吐。大家演技很到位i,枪战戏,大爆炸也蛮吸引人的,最后救下总统那一刻也让人松了一口气,在不知总统也被绑架那一刻,真心是没有心情接着继续,大反派死的太轻松了,应该再加点情节的。惠特克的胖身材啊,跑的气喘吁吁的,除了一如既往的摇头晃脑的台词,以显得他很认真演戏,或者表示其强大的气场之外,再无其他。唯一的帅哥还是个反派。
拍得挺紧张的,但是有些不太有逻辑的地方,而且有些蛇尾
多段倒回 群像
叙事风格很给力
再好的情节来来回回的重放,也够人烦的了~~
x
剪辑太牛逼了;特别是最后警车撞到石墙的那个片段,我本能的往后退了一下,好像自己真的要撞过去一样...
很巧妙的编织了故事的情节,赞!
多线程发展的情节,如果看的时候不仔细容易错过情节
多视角结构和剪辑很有力度,影片目的在此,也就不需要去过多评判其他。
美国编剧就是能搞敢搞
i LIKE THE THE WAY DIRECTER SHOW THIS STORY
看得我都睡了要 完全没有必要的镜头回放 镜头回放的唯一作用就是耗时间
好像看大荧幕版24,蛮有劲,可惜结尾不够味道.
Vantage.Point.DVDRip.XviD-NeDiVx
3星半。剧作结构很巧妙,美剧手法。不过这种人物多的故事中,一般都会有人物扁平化的缺陷。胜在节奏紧凑悬疑感强。
剧本想法很好,但是整个电影的完成度很一般。具体说来就是每条线的戏剧张力都不够,部分镜头重复略显冗长。本该是汇合所有线索的结尾高潮又完全是草草了事。
层层剥笋、愈演愈烈,很好的反恐动作枪战片
短小精悍
影片做的让我觉得很完美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422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