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她知道了,其实她要适应的是黑暗!
最近发生了一件很无语的事情,宿舍的同学让我在电话里劝他远在农村已经辍学的表弟,我无从下手,任自己说的口干舌燥,人家只是不吭声,最后终于很桀骜不驯的来一句:我才不在乎呢!我感觉自己已经缴枪投降了,毕竟,每个人都有权利左右自己的人生,有的人选择逐渐适应自己的生活,而有的人选择下台阶离开。正像Stella的乡下朋友说:未来我要干什么,我从来不去想。
Stella是个从北方来到巴黎的乡下女孩,她不爱说话,与其说她刚开始被同学孤立了,还不如说她把她们孤立了。Gladys刚开始在车站和Stella说话时,她一直用冷淡的语气与面孔去应对,那是她的保护衣,当两个小女孩越来越熟络的时候,她的微笑其实如此动人。电影的最后,Stella终于轻轻的说:其实她是怕黑的,她害怕一切。Gladys问她用开灯么,她说:不用,我要适应黑暗。
Stella其实是一个很坚强勇敢的女孩,而整个电影其实也就是一个适应生活,将之成为一种习惯而逐渐成长的故事。Stella在来巴黎这一年的结尾带上了黑领结,这本身就代表一种成长。她学会了阅读,学会了坐在厨房的一角从巴尔扎克、杜拉斯的书中找寂寞的安慰,学会了在自己的房间一边看书一边流泪所得到的纯粹。面对猥琐大叔的侵犯,她用自己吃药、看医生这种很成熟的方法解决了问题,然后就当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样。她拿着猎枪对准母亲的情人叫他滚的时候眼泪的爆发,然后冷静的处理。电影的最后她通过了,两个小女孩在干净的阳光下跑着笑着,原来我们之前想象的黑暗生活远没有那么可怕。
Stella生活中的男人几乎都喜欢并保护着她,喜欢那个她最好的朋友,就是那个冒充他父母笔迹给她签字的那个拿政府救济金的男人。当所有人都在酒馆闲散的跳舞的时候,他只是默默的注视着Stella。当Stella和心仪的卷发男孩跳舞之后只是在本子上画心形的时候,他只是说了一句:我会想你的。相比后来那个猥琐大叔的欲望占有,他的纯净喜欢更让人感觉弥足珍贵。
突然在房间里放起了Stella和那个卷发男孩跳舞时的音乐,这是意大利的一首老歌了,是Umberto Tozzi的《ti amo》。每个人十二三岁时都有一个玩伴,互相去各自的家,有时只是打闹,有时只是静静说着自己都难理解的心事,但是我们都明白,也许她理解。成人的世界太过嘈杂,儿时的伙伴,静谧的一隅,两人的耳语,足以。
Stella最后决定去适应黑暗,就像当初她当初选择阅读一样,即使她连called也拼不好。但是已经没关系了,这是个成长过程,即使新学期还有新的烦恼,即使他的父母之间的关系,至少她已经学会了习惯黑暗,然后在干净的阳光里向前看。
2 ) 我怕黑,但我想适应
也许有一天,我会再看一次这部电影。
曾经以为,在那样家庭成长的我是不幸的,也曾以此为理由,在屡次懦弱时,为自己开脱。曾经看过的《风雨哈佛路》让我哭到哽咽,是有感动,更多的是羞愧,因为我做不到!那时,是大一。
过了这么多年,已经不那么爱动容。可是听到斯黛拉说:“我怕黑,但我想适应!其实我什么都怕,一直都是!”让我又升起这种羞愧感。
如果不是如此真诚的朋友,如果不是那些书,如果不是天性的纯真与坚强,斯黛拉会变成什么样子。在那样一个环境里成长,数度为她揪心,害怕真有什么残酷的事情发生。当她看见母亲毫不避讳的偷情,当她举着猎枪,当她被龌龊男带回房间,当她含着烟,当她与冒犯她的女孩打架……
然而,当她拿着巴尔扎克的书,因为从书中体会她难以言语的,却如此相同的寂寞,那两行清澈的眼泪,终还是拯救了她!
电影中,斯黛拉两次说要适应。第一次是在第一学期,没有朋友的她来到这所优秀的学校,自然成绩不好。斯黛拉表面漠然,这完全是一种自我保护。她其实小心翼翼的用好奇的眼神窥视着这所学校,并且本能的靠近优秀而整洁的人。还有一次,就是结尾了,她握紧了格拉狄斯的手,说要适应黑暗。
有时候,孩子是最坚强的,甚至超过大人……
P.S.各种爱电影中的卷发!
3 ) 小女孩stella
很喜欢stella,演员的漂亮长相,从小的家庭环境让她很不平凡,身上的气质,成熟的思考。一部单纯讲述小孩生长的电影,无论什么环境你是自己选择的你。
和犹太人学霸同学和乡下家庭环境相似的女孩之间的友谊,单纯的可爱。
喜欢后面的一个场景,拍小女孩stella一人在大街上走路,很自由的往前,挥着两手,不和路人聊天不笑,显现她身上的气质,走到学校。
4 ) Stella不仅只是上学去
片子很多部分都有闪光点。
讲述寂寞的电影很难把握。
话不多,还要不使人昏昏欲睡,无聊郁闷。
都是通过一些小细节,甚至平时看来再正常不过的生活场景,比如走路,喝水,看电视。把这样的情节放大,来表示些什么。很狡诈地获得一部分人群的认同感——我们不说什么不做什么特别的,我们不谈寂寞不做寂寞的事,但的确也寂寞。
背景音乐很棒,总是恰如其分地起到了很特别的烘托作用,电子感觉,又有规律,起伏很得当很新鲜。
例如Stella第一次到朋友家从窗子看出去,身边还有一面镜子。窗外的明亮,屋子墙壁阴郁的文艺色彩,一起通过电子音乐的高潮印在我脑里。
最困难的是还要让人觉得记忆犹新仿佛大概好像是对什么记忆深刻,法国电影总是能拍出让人说不清道不明又让人着实痛痒的东西。
看到结尾,完全是因为影像而觉得豁然开朗。虽然连情节都没有,但是一点也不突兀。这结尾,就是之前Stella收到奶奶带来的朋友的信件时,脑里回忆起的一个小片段。
对,就是那个穿插过一次的那场夏日晾晒彩色床单的后院小姑娘们明媚的水战延时版。
中间有几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人物。
很重要的人物,少了他们这部电影的所表达的琐碎就不够完整。
①号人物
电影开头,Stella声音的旁白在介绍他的时候,说他是我最好的朋友,后来讲了一句我有一种恋爱的感觉。
这又是一个拿救济金的家伙。此男讲话也比较随意,但并不讨厌。据说曾经在小学冒充过Stella父母为她签过字。
在stella的父母各自抱着另外一位异性沉醉跳舞时,stella默默看着双亲,而这个一号人物就默默看着Stella和一切。我喜欢这种沉默,这种默契的若有所思。
没错,他就是在影片后半部分,看着写作业的Stella说,要玩台球么。得到否定答案后,他说“我会想你的”。就是这个男人。
这是看穿了一切细微又可以控制自己的言语和喜爱的人。
但是他完全明白这是哪种纯净的喜爱。
他说“我会想你的”
stella看着他,停下笔问为何这么说。
——————————————————
因为这是一种踏实又惶惶的喜爱。看似长久平淡,实际却短暂、浓烈到不可捉摸。所能表达的时刻,即是假设分离的时刻。
——————————————————
他说,没什么。
他爱Stella。他看Stella的眼神让我特别难忘。那种眼神让我觉得,原来用不自私的,无欲求的真心去喜爱一个人,也可以让自身变得熠熠生辉。
②号人物
也是一个男人。头发短短的。
似乎是咖啡店里的小工。
也很沉默。不多话,甚至出镜率都很少。
但他是唯一看到Stella哭泣,并且用合适的抚摸安慰她的人。
③号人物
中长齐耳短发男人,他告诉Stella”你是漂亮的“,此人同样发现了Stella的美,可他却不懂得控制自己,so,让自己变得非常猥琐。夸奖又有什么用呢,送美丽的画集又有什么用呢。
假如一开始你就是有欲望的有所企图的,那不是爱。
(这句话我觉得适用范围广泛)
接近电影最后的部分,Stella站在讲台上拿着一幅画,接受老师的提问。
此时我是很期待她能说出什么特别的话来,毕竟我觉得,虽然她话不多也不够叛逆不够cool(从买衣服那件事情来看她也想很cool),但就是个很特别的姑娘。
最后一句才等到。
老师:“为什么偏偏想到他?我们不也很友善么?”
Stella:“那可不一定。”
我笑了。
PS:《史黛拉上学去》这个名字实在太让人没有看的欲望了。
5 ) 我的青春我做主
最近一直在天线官网上发现很多不错的电影,不仅是剧情上,从画面清晰角度看也是超版本的,于是我把我的晚上自由时间献给了电影了。能让我关注这部电影,首先是这部电影的名字,然后是电影的宣传画面,于是就不自觉的点了进去,然后就这样一个人静静的沉浸在这部电影中。
从电影音乐角度来看,刚开始动感的旋律,就驱动我的神经系统,随后看见了斯黛拉,一个长得很有特点,超美的小孩,在扭动着自己的身躯。起初,我不知道这要讲述什么,但我还是不自觉的看了下去。电影中穿插的一些伴奏,也是超美,当斯黛拉和新朋友、老朋友在一起玩耍的时候,那种油然而生的快乐是无法复制的。
她是一个内向的女孩,总是把自己封锁起来,但她也很想找人说话,只是这个新环境中的太多人总是与她相隔甚远。她试图想慢慢的向她们靠拢,但结果发现还是不行。圣诞节的时候,她和妈妈去商场买衣服,想从衣着着手,但当她穿着新牛仔裤去学校的时候,是引起别人注意了,但始终将他们的心联系起来,她感到自己越来越远离她想要的生活。
格蕾迪的出现,是斯黛拉新生命的开始。她不再孤独,她从以前那么的依赖家庭,到现在开始融入别人的生活。曾经她觉得家是她最后的港湾,在那里她是自由的,她也是快乐的,那些熟悉的脸庞,父母的呵护,好玩的游戏。。。。。一切一切都让她着迷,只有在那里,她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格蕾迪的接近全能,似乎让她有些距离,但她们还是成为了很好的朋友。也许书籍是孤独者最好的朋友,由于格蕾迪的原因,斯黛拉开始读书,读属于她自己世界的书,她妈对她也感到很欣慰。当她一个人坐在地上看书,在房间看书,她开始有了独自想去奋斗的方向。
斯黛拉怕黑,她害怕一切,以前她从来没和任何人说,以前她总是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但现在她对格蕾迪是真心的。她现在学着去面对黑暗,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难,也许下一个她要面对的是家庭问题,也许会是一个精彩生活的开始。她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了留级的危机,她顺利升级了,这是她最大的快乐,她从来没这样的欣慰。
用自己的眼睛去看成人世界,有着和年龄不一样的异乎寻常的成熟,自己处理各种问题。看另外一个小姑娘,她就单纯快乐,没有那么多的心事。青春在阵痛中成长,被那个猥琐的老男人所骗,然而小姑娘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的处理方式,自己吃药,自己去医院,解决了一切问题,若无其事的继续生活。没有人知道她的伤痛,她举起猎枪对准母亲的情人,爆发的眼泪,就这样把那么可怕的一件事情轻描淡写的一带而过了。
孩子,也许能和成人一起生活,成人自以为自己从孩子成长,就能明白孩子的一切想法,但他们忘记了生活环境是不一样的,所接受的一切都是不同的,因为时代不同。斯黛拉一直生活在成人的世界,看着成人之间那些匪夷所思的事情,没有人和她解释,没有人和她谈心,一直的沉浸在那样的环境中,只会让她更加的自闭。孩子的成长还是需要另一个孩子的陪伴,对于彼此来说才是健全的。因为孩子的世界有它自己的色彩,成人是不能刻意去描摹的。
成人的世界,孩子必然会经历,但绝非是此时,孩子应该有他们慢慢成长的过程,而不是一味的拔苗助长。
也许这部电影,应该给大人看,让他们知道孩子的想法,孩子的一切,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有些父母会说,我已经给孩子装扮了孩子的世界,但那一切都是物质的,但那一切都只是外在的,我们要给给自己的是一个孩子的心灵,不是吗?
6 ) 勇敢的孩子
电影到了结尾的时候,斯黛拉悄悄地对格雷迪说,我怕黑。格雷迪想给她开灯,她说,不用,我要适应黑暗。
原来斯黛拉平日的沉默都是害怕的伪装。
从一个小村庄到巴黎上初中,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她睁着无畏的眼睛,心里却是砰砰砰的跳。所以她开始的时候,不愿上学,反而那个开酒吧的家让她觉得安稳。
孩子从母亲的宫体内出来,其实都是活在成人的世界里。即使大人将孩子屋子布置的在怎么梦幻甜美,灌输给孩子的,还是成人的思想。
孩子只有和孩子才有真正的沟通,他们的感情是这么的纯粹。斯黛拉的两个好朋友,一个是班上成绩最好的学生,一个是她童年时的玩伴。那个同学没有因为斯黛拉是班上的差生而嫌弃她,斯黛拉也没有因为童年玩伴不良的家境而抛弃她,她们在一起,就是因为彼此投缘,心心相惜。
孩子的世界里是没有利益的,只有好与不好。而这个混浊的成人世界,将孩子每天浸泡在这个酱缸中,还要孩子去适应,这有多么的残忍。
怪不得佛曾说过,刚出生的孩子他的智慧是最高的。所谓懂事之后,其实就是被污染的开始。
看到斯黛拉一个人坐在角落里读巴尔扎克,她弱小的身体,一直适应是父母给予的成人世界,属于自己的,只是在读一本能够表达她内心的书的时候。
见不得孩子纯真的眼睛落泪,可是斯黛拉在读书的时候,哭了。
她是勇敢的,知道她要适应的是黑暗。
原声好听哭,小萝莉萌哭。
感觉演stella的女孩子并不是很适合,长相太乖,没有一丁点儿属于酒馆和乡野的乖戾,惟有在举枪对着母亲的情人时像只受伤要咬人的小兽,神情带着野气。音乐做得好棒,片尾音乐《La chanson de stella》,来自一个小小的法国乐队“Nousdeux the band”,眼下要听似乎只能去他们的Myspace,不过真的很灵。地址这里 http://www.myspace.com/nousdeuxtheband
法国电影展 第一次一个人在影院看电影
小尤物们
“其实我害怕黑暗。”“那我去开灯?”“不,我要试着习惯。”从把自己看成异类到主动求索光和热,唯有爱和阅读是良药。非人民币玩家的人生本来就是致郁系,竭尽全力也不过是为了和“她们”一样罢了。端枪一幕萝莉帅炸了。Benjamin爸爸还是浑然天成的英俊。多一星给bgm。
真是美丽的小女生
毫无准备看到Guillaume Depardieu第一眼,竟然有点眼湿。
“我害怕黑暗。”“想要开灯吗?”“不,我想试着去习惯。”背景音乐都好好听啊!
女孩子们真漂亮
"我的心与你紧紧相扣,就像一条狗屁股上的屎."
如果《少女哪吒》是这个路数,我会很愿意买票去影院支持。父母的冷漠,新环境的压力,还有来自怪蜀黍的骚扰,本来可以戏剧化的剧情都透过小女孩的视角平静地展开。可爱的演员当然是最大的亮点,角色美而不自知又格外加分。Stella有朋友的陪伴 所以她学会适应新的生活,无论这转机来得多曲折。感动的一
怪异的家庭怪异的女孩,依然归类为无聊片。。。
萝莉的生活
小女孩很会演+1,电影原声+1,个人觉得好看+3
女主角很有感觉 太喜欢她了。
法国小孩太早熟了,她妈漂亮,卷毛小少年也挺好看,又见大鼻子儿子
Stella的小演员长得像天使 但是Stella的角色应该邪恶点 不过小演员的眼神真幽怨
饰演父亲的Benjamin Biolay获第三十四届恺撒奖最佳男配角提名 - 她父亲的确是低调但是抢眼
从容接受恩赐和背叛,生活没有捷径,ost真是神来之笔啊
童年总有一些人一些事对我们影响很大,很大,很需要,很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