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一直一直等待着。。。
冒着第二天顶着核桃眼的危险,我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看了这部电影,今早醒来一照镜子,果然变成核桃眼了。。。
忠犬八公的故事很多人在很早以前应该就已经知道了,一只叫阿八的狗在主人去世后,每天在他下班归来的车站门口等待那个再也不会回来的人,数十年如一日,直到自己死去。按理说,这种早已熟知情节的电影看来应该没有太大的感觉,但正是由于知道了最后的结局,以致教授还在世、阿八每天送他上下班时,我的眼泪就忍不住流了下来。越是美好的事物,失去时所得到的伤痛就越沉重。
曾经有人跟我说过,狗就像小孩子一样,他们像孩子一样玩闹,像孩子一样思考,像孩子一样看待这个世界。对阿八来说,教授就像它的爸爸一样,每天照顾它、疼爱它、陪它玩耍、带它散步,而它也有自己的责任,那就是每天早上送教授去车站上班,然后每天傍晚去车站接教授回来。太太说,阿八没有钟表,但却总是能知道时间呢。可是知道时间有什么用呢,教授走了,它却只能坐在车站门口日日空等。
我想,阿八并不明白教授已经死去的事实,它追着灵车跑过了条条街道,但到车站门口时它停下来了。它的世界只有家里和车站,还有教授带它散步的那些道路,它不明白过了车站,教授要去哪里。所以它一次次的从浅草跑回涉谷,它要回到自己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教授还会回来。无论身在何处,每天傍晚,它一定要到车站门口等待,就像教授死去的那天,因为这是它的责任,它要等到教授回来,然后一起回家。虽然那个家现在已经易了主,它的小木屋也被劈成柴火烧掉了。。。
直到今天,阿八的雕像还在涉谷车站门口矗立着,等待着永远不会回来的主人。。。
另:作为1987年的日本电影,本片着实精致,而且还可以看到很多老面孔的年轻时代,值得一看。
http://aya3166.blogbus.com/logs/20638275.html
2 ) 新與舊
比美國版意味深長得多。
女兒出嫁對應養狗,女兒清理遺物/夫人離開故居對應狗的念念不忘。女兒婚禮在基督教堂,教授葬禮則是佛教儀式。
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表達極為節制近乎拘謹,不若人與狗之間熱情親暱。
仗義每多市井之輩。
結尾1935年,一隊日軍在狗的視角中走過,漫天大雪反襯狗的死亡,也彷彿拉開悲愴時代的巨幕。
3 ) 万万没想到是这么丧的一部片子
看完了几天都还缓不过来想写点什么,看完与其说是感动不如说是难过,很早以前听说过这个故事,也大概看过美版的赏析,本以为就是一部人狗情未了赚人眼泪的温情片,万万没想到是这么写实到近乎残酷的现实片,如果是几年前看的也许会不知道用哪个词来形容这个片,现在倒是有了个非常精准的字,就是丧,真的就是丧。
前半段温情片到教授突然离世戛然而止,接下来的剧情就是一步步的向观看者展示了一条享尽主人宠爱的小狗是如何一次次的被人遗弃最终变成了街边流浪狗最终凄惨死去的全过程,残酷到令人发指。
如果菊三郎没有死,大概阿八也会慢慢的接受这个新的主人,虽然没有教授那么上心,但多少也是一个可以依靠的主人。然而现实没有给阿八这个机会,当菊三郎的妻子对阿八说出不要输给别的流浪狗的时候,它作为一只家养犬的生活就结束了,他必须去慢慢的适应和学习作为一条流浪狗应有的生存方式。当他作为一只家养犬的时候,他可以不吃不喝的站在车站门口等着主人回来,因为这样的等待是有期限的,当教授回来,他可以跟着教授回到自己那个温暖的家,享受主人的宠爱。而作为无家可归的流浪狗,他必须去接受小贩的好意,让自己不至于饿肚子。如果他一出生便是流浪狗,便早早的知晓这一切,但是他不是,他曾经有一个温暖的家,有一个会在雨天怕他淋雨,给他生火取暖拥他入眠的主人,所以即使陷入了街边流浪的处境,在他心里仍然会留有一丝希望,就是教授会重新出现在车站口,带着自己重新回到那个温暖的家,重新回到从前的梦境中。与美版放弃接受他人好意执着的追求与主人约定的传奇忠犬相比,日版的阿八更真实,也更可怜。守在车站前与其说是为了完成约定的信念,不如说是已经陷入绝望中的阿八唯一能抓住的希望,教授的妻女都遗弃了他,新主人菊三郎的突然病逝,尽管已经接受了自己已经变成了彻头彻尾的流浪狗,但仍然会有一丝期待这些只是暂时的,就像偶尔主人错过了列车,偶尔遇到天气不好列车晚点了一样,教授最后还是会出现在车站那头,带着自己回家。现实的绝望让他变得敏感而胆小,所以他从教授妻子身边逃开,因为害怕再次被遗弃,对他来说这些都是假的,只有自己心底希望的火苗是真实的,只有教授能结束自己的噩梦。抱着这一线希望走到最后一刻的阿八终于等来了噩梦的终结,这时等待似乎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因为他等到了。
没有人是想生来受苦的,动物也是如此,对于狗来说无论幸福还是苦难都是没法选择只能被动接受的,一但习惯了优渥的环境,内心多少是有些放松而散漫的,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没有幸福过,当遭遇不幸的时候就不会去怀念曾经的幸福时光,而在绝望中回忆起自己曾经拥有过的一切只会更痛。最聪明的狗的智商不过等同于五岁小孩,所以他们不会理解各种时代的变更等深层次的原因,只会知道自己是被人遗弃了,只会知道自己从备受宠爱变得人人嫌弃。阿八这样享受了1年好时光后面11年都在流浪想想就觉得揪心。看完了真是只想善待自己家的宠物……
4 ) 我看到了遗忘和丢弃
一些人的不可爱之处,大约就是“擅长遗忘和丢弃”,特别是影片里的女儿和母亲。女儿有了新的家,可以毫不悲伤,“不流眼泪”地离开父母,认为父亲“比起外孙,好像更爱狗”;父亲去世以后,急急地将父亲的书当垃圾一样处理掉,嫌弃屋子阴暗压抑,急急地卖了房子,连家里佣人都说“太冷漠了,这里难道不是她出世的地方吗”。丈夫出国,又抛弃掉母亲。而母亲也在一次次地将八公随便托付给别人,对于丈夫生前心爱的东西,留恋是有的,但她从未想过去守护。收养狗狗的人,口口声声说着“仁慈心”,但还是选择抛弃。所以啊,在狗狗忠心的衬托下,人心善恶,世间冷暖,都显得更清晰。
5 ) 美版和日版两种风格
美版和日版两种风格,类似于一个是新闻联播中的国度,一个是现实中的国度,喜欢哪个,看你口味了。美版看完后,觉得狗好;日版看完后,觉得人坏。
6 ) 《忠犬八公》:关于守望的悲切故事
《忠犬八公》(Hachi):关于守望的悲切故事
(文:火神纪)
每个男人,都应该拥有一条大狗。这样,在你的人生征途中你就永远也不会感觉到孤独和寂寞;因为你拥有一位最忠诚勇敢的伙伴与朋友。
每个女人,同样都应该拥有一条大狗。这样,在你遇到了险情的时候你就永远也不必为之害怕与担忧;因为你拥有一位最无畏强悍的卫士与情人。——火神纪•《撰狗狗领养广告辞》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部电影几乎可以算是一个日本秋田犬(Japanese Akita)最华丽丽的广告长片;只是,我们会那么心甘情愿地掏钱给这部广告长片买单,并且我们还被整得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幽幽轻叹:这钱花得值啊。呵呵,现代人呀——我们会为自己的眼泪买单,并且除此之外一般我们都无法落泪。是的,我们在大银幕前苦修多年把自己的泪腺练得几乎水火不侵之后,电影人拖出一条满脸哀怨的大狗后,我们苦修得来的免疫力瞬间被它给彻底瓦解了。
这是个挺奇怪的现象。多少次镜头里的俊男美女们哭得七零八落时我们报以之笑场,可是这条大狗拖出来之后仅仅只是让它安坐在镜头前的花坛上安安静静地坐着,用大量的胶卷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特写的同时讲述一个颇为姗姗动听的故事,却能将我们的最后的那道心理防线完全地击垮。我想过这个问题,然后有一天突然间就豁然开朗了。因为动物对我们往往更真诚一些,而且它们还没有进化出能够思考的大脑来,它们的本能决定了它们不会跟我们玩心机游戏,所以它们对我们也更真诚一些——要什么不要什么,做什么不做什么全凭它的动物本能。所以对着一头看起来颇有些可爱的动物,我们总会更轻易地卸下防备进而与之坦诚相对;如此一来,它们总能轻而易举地完成轻松一击。
这部电影,说白了其实简单得几乎可以用直白来形容,可是也许正是因为它的简单明了所以才更显得感人。类似电影里的剧情,其实可能在许多的犬种身上都可能发生;可是别的犬主也许都不那么重视,日本人抢先给他们的八公(Hachiko)建起了雕塑,并且把它的尸体制作成了标本收入他们的国立科学博物馆。早在1987日本导演神山征二郎执导了一部电影《忠犬八公物语》(Hachiko monogatari)之后,八公的美名早已经传遍了世界各地。这部翻拍自日本旧作的电影,延续了其平静淡雅的叙事风格,重新演绎了现代版本的忠犬故事;我本以为看这部电影会不会只是在茶余饭后打发半晌闲暇时光,结果终于还是在意料之外彻底完败了。
故事还是那个故事,人物还是那样的人物,狗狗也同样还是那样的狗狗;只是,我们也许太久没有发现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小感动所以太容易临屏感伤了呢。理查•基尔(Richard Gere)饰演的帕克•威尔逊(Parker Wilson)教授在某一天夜里乘火车回家,在火车站里拣到了一条秋田幼犬,他本来想把这条犬交给火车站的管理处被拒绝后无奈地将这条幼犬带回了家里,又因为找不到幼犬的主人所以他只能把它一直养大。有一次,秋田犬八公循着主人的气味一路找到了主人上班必经之路的火车站去,主人只得把它送回家之后才去上班,八公却从此记住了主人上下班必须经过的这个火车站,早上送主人去上班,下午五点准时地等在火车站门口守着主人归来。
这成了一个不需要约定的承诺,送往迎来的一人一狗成了这个边陲小站上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如果没有意外,电影到这里不过只是一部无甚乐趣的小生活片;然而,帕克之死把这个故事从乏味推向了感人。
没有人告诉八公帕克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已经永远也不会再回来了;或许,告诉了八公它也不会明白。在它心里,主人只是跟往常一样去上班了,只是这一次上班的时间很长很长,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就回来了。所以八公每天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同样的事,在傍晚一点时分跑到同一个地方去等着,期待着哪一天推开那扇门的正是自己的主人。
所谓感动,其实是需要时间来沉淀的。第一天只是自然而然的事,第二天、第三天也只是一种习惯。可是习惯是一个可怕的事,如此习而惯之一直等下去,第一年、第二年乃至十年,没有人会轻易地说,他并不感动。因为别说是一条狗了,就算是一个曾经挚爱着自己的人,是否也有如此的耐心如此重复一件事,直达十年。就算全世界都已经忘记了帕克,八公却还在痴痴地守望着自己的主人哪天突然就回来了。八公的故事感动了火车站周围所有的人,人们会给它食物,让它一直生存在这个边陲的小站边上一直等着它的主人。一直到它老了,死了。也许可以说,八公是这个小站外一直坚守着的一种精神象征,而不再仅仅只是一条痴心妄想的老狗。
十年。如果不是因为岁月如此不留情地逐渐残蚀了八公的生命,也许时至今日,它还会依旧乖巧地坐在小站外的那个花坛中间等着它的主人。一天乃至一年,一年乃至十年,对于我们来说也许区别很大;对于一条狗而言却仅仅只是一次守望。守望着可能到来的幸福,守望着一个永远也不会失望的总在遥远处的幸福。从年轻力壮一直守望到中年,从中年一直守望到风烛残年,一直到死;狗狗是会做梦的,所以在临死之前的那个迴光返照里它看到帕克如同那个遥远的记忆里最美好的那个瞬间一样风尘仆仆地回来了——它也像自己年轻时候一样飞奔过去扑向它的主人,在他身边奔跑跳躍,舔他的脸,抱着他的大脚以及感受他那温暖的怀抱……
火车站管理员,由杰森•亚历山大(Jason Alexander)饰演的卡尔(Carl)一直在看着这一幕,八公等了十年,他也一路看了十年;电影给了卡尔很多的镜头,杰森在镜头前并没有说很多的话却表现出了一种非常复杂的情感——我觉得,他有些嫉妒帕克,更多少有些悔恨,如果当初帕克把这条犬交到管理处的时候他将八公收下来并且一直养在他的身边……
卡尔完全有可能得到帕克在八公那里得到的忠诚和情感,他也完全有可能得到帕克自己也许永远也不知道的那种幸福;可是当初他拒绝了,拒绝给八公提供任何帮助,也拒绝了一种现在只能看着却永远也得不到的幸福。卡尔在记者面前表现得像个小丑,只是为了自己能沾点八公的光也上一下报纸,可是我从心底里同情这个兢兢业业工作的小人物,因为只能这样,他才能在他的心里让自己跟自己错身而过的那种幸福更近一点。
我们不能否认,狗狗的世界跟我们人类的完全不同。因为它们简单,所以它们更容易感知到幸福。世事一直在不停地变迁,我们跟着世界也在不停地变化;而对于这种世世代代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动物而言,唯一不变的就是它们都拥有一个主人,主人就是它们的整个世界。主人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对它们而言就是它们的全部,所以八公可以一直守望,守望着它的世界有一天会重新出现阳光,守望着它的主人有一天会从那扇门后走出来,带给它所有的快乐与幸福。
我们为什么而感动,我们为什么而哭泣。因为坐在银幕前的我们都知道,镜头里的八公永远也等不到它所想要的幸福;而让我们最难受的是,八公永远懵懂未知地一直守在那里,守望着一个永远也不会到来的团圆。我们所感动以及哀伤的,是因为我们一早就已经预知了结局;并且我们知道,这样的结局一定会发生在故事结束的那个地方。
所谓悲切,是因为我们都知道这个故事对于八公来说最终只能是一个悲剧,而我们却无法阻止这个悲剧的发生;并且我们想不出任何可能美好的结局,一切只能如此悲凉地结束。对于八公而言,它没有任何的出路,可能逃脱得了这个悲剧的降临。当我们选择一条犬来作为我们的亲人、朋友、伙伴或者宠物的时候,这只是我们人生无数个选择中的一次非常不起眼的选择;可是当一条犬选择了我们来当它的主人,对它而言却是它一生最重要的一个选择。我永远记得《十个约定》(10 Promises to my Dog)里田中丽奈(Rena Tanaka)送别她的金毛寻回犬索克斯时母亲回响在她耳边的话——你能拥有一切,而我却只有你。
可以说,《十个约定》里关于这句话的诠释也许远没有这部电影来得如此深沉,整部《忠犬八公》其实就只是为了诠释这句话,并且它以一种无言胜有言的方式,一切尽在不言中的阴郁将这句话以铁一般的事实直接陈列在我们眼前。这也许是就我感觉,这部电影比《十个约定》更成功的原因——它把《十个约定》里的一条直接用镜头表现出来;我们也许真的可以拥有一切,可是我们身边的这条大犬,它所拥有的只有我们。
有一天,当我们突然间不在它身边的时候,它会一直等着我们回来。就算全世界都已经遗忘了我们,只要它还活在这世上,它就会一直为我们而守望。我突然想起了我生命里的第一条小型犬B仔,有一次它被一辆飞驰而过的汽车辗伤了,它几乎都快不能动弹的时候,它竟然是挣扎着爬到我的床边一直守着我;那时候我的眼眶里饱含了泪水,我以为我就要失去它了。我给它吃消炎抗菌的药,后来它竟奇迹般地好了起来。我们对我们身边的这些小生物总是不那么重视,可是它们却给了我们足够多的爱与尊重。我也开始庆幸我现在身边还拥着的我亲爱的周义大兄,有一天它将跟我分别,我想到那个时候,我还一定会守护在它身边。
记得小时候读过一篇文章,文章的具体内容已经不再可考了,可是我记得里面的一个观点——因为作者告别过自己的一条爱犬,所以作者决定再也不养任何小动物了,因为每一个小动物都是一条生命,而当我们还无法对我们选择的这个生命去承担所有一切责任的时候,我们就不应该轻易地做出任何选择。
亲爱的,请一路跟着我,我也会一路陪着你;我知道你一定爱着我,请放心,我也会同样爱着你。如果每个犬主都能问心无愧地对自己的爱犬说这样的一句话——我想,每一条狗狗都将是幸福的。每个人生命中都至少应该有一条犬,我觉得——不然这个人的生命可以说是不完整的。而当我们选择了某一条犬之后,我们就应该尽全力去照顾它。
八公的故事其实是个任何人也无法去改变的大悲剧,而这部电影的最大意义也许在于,它告诉我们应该好好地珍惜我们已经拥有的或者即将拥有的;如果每一个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在自己生活中都能抽出一点点时间好好地陪着自己身边的那头小动物,我想,八公的故事就比仅仅只是作为一颗无敌的催泪炸弹更有意义得多。
2010-8-28;庚寅虎年甲申七月庚戌十九。上午10:08完稿。
--------------------------------------------------------------------------------
附注:电影资料。
■片名:《Hachiko: A Dog's Story》
■译名:《忠犬八公的故事》
■导演:莱塞•霍尔斯道姆(Lasse Hallstr?m)
■编剧:Stephen P. Lindsey/新藤兼人(Shindo Kaneto)
■主演:理查•基尔(Richard Gere)/萨拉•罗默尔(Sarah Roemer)/琼•艾伦(Joan Allen)/Forest
■类型:家庭/剧情
■片长:93 min
■产地:美国
■语言:英语
■色彩:黑白/彩色
■分级:USA:G
■幅面:35毫米遮幅宽银幕系统
■摄影机:Panavision Genesis HD Camera, Primo Lenses
■摄制格式:HDCAM
■洗印格式:35 mm(spherical)
■制作公司:Inferno Distribution
■发行公司:Consolidated Pictures Group
■首映日期:2009年6月13日(美国-Seattl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教授去世之后阿八的凄凉处境可见世情人情,千鹤子正如佣人所言是个冷酷的人,她对养狗的欢欣不过一时,而教授对阿八的真心相待却换来阿八一世的牵挂。为什么要等一个永远不回来的人,因为那是它的牵挂,希望阿八和教授天堂再续温暖。
反复叮嘱家人:狗狗也有狗狗的权力,要保护狗狗权力的教授,台风天担心阿八着凉所以淋雨把阿八抱进屋取暖的教授。给阿八抓虱子还要整齐排列的强迫症教授。和阿八一起洗澡的教授,看到阿八在车站接自己,满足骄傲的教授。想到这么温柔的人一会儿就要死了,我的眼泪根本止不住。阿八啊,你久等了。
美版突出悲伤氛围的塑造,日版则显得更加真实。除了八公与主人外,日版更多地刻画了八公与其他一些人之间的种种。相比美版里大家都爱的八公,日版里的八公则是忠诚过头而遭到其他人厌烦像踢皮球一般推搡的对象,也因此更加真实感人。
因为也喜欢小狗狗,所以这部电影让我很感动,爱与责任,一旦选择,终身负责
对他温柔一点吧
“为什么要等一个永远不会来的人了?” 比美版更平实、简单,没有煽情和太戏剧化的情节,但美版先入为主,还是更喜欢美版。
八公的"原味"还是在日版,教授去世后与之相关的人们对八公的薄凉,在它始一而终的热诚面前抬不起眼。片尾的长镜头中,始终无人关照这位"人类的朋友"的死亡。似乎是一种讽刺,人弃忠友而去,却等待它们用生命为人类守灵。除了教授,没人担得起这份守候。
先是看了美版的,迟迟未看日本老版,这次终于得见,比美版更稳,没有走煽情路线,故事在那里静静呈现就很动人,更有东方的人生况味,八公和主人终会在樱花盛开的另一个世界相见,生与死不是距离,人和狗更不是。
阿八,为何要等一个永不回来的人呢??
喜欢教授那句话:人有人格,狗也有“狗格”。日本动物爱护管理中心主页上写着:1.无法继续豢养的动物,请不要丢弃(以前是免费,现在只需交付2000日元即可由保护中心收容接管)。2. 遗弃、虐待动物是犯罪。3. 遗弃动物者,处以50万日元以下罚款。4. 杀、伤动物者,处以一年以下刑拘或100万元以下罚款。
在看过美国版之后,来看这个版本,我更喜欢幽默中带有伤感的美国版。虽然脱胎于此,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所以,美国版5星,日本版4星了。
美版的才是忠诚,日版的看到是凄惨和无奈,无家可归,忍饥受冻,被人遗弃,追打,如果给他一个家,像教授一样爱它,它也不会这么凄惨,只能在车站那苦苦的等待那个唯一爱它的人。
这真不是一个温情感人的宠物故事。如果说美版电影是在歌颂狗的忠诚,这个“被嫌弃的小八的一生”的日本原版则是在控诉,一个多么冷漠的社会才会发生这样的故事啊。作为日本著名的左派导演和本片的编剧,新藤兼人的剧本不简单,一巴掌一巴掌地打在那些表面上温良恭俭实际上内心虚伪的日本人的脸上。最后一个长长的镜头,昭和十年的涩谷车站,八公终于在雪中死去,但过往的行人无人理会,一队日本兵列队走过平静的东京街头,代表爱与诚的八公死去,一个全民癫狂的血腥年代即将开始。
我小时候家里养了一只纯种土狗,天天陪我爬山抓鱼刨沙坑。它死的时候我妈说我哭了一星期,打那以后,她发誓不再养狗。
我等你是因为,再没有人像你对我那么好T T
一只狗对其生命最初的爱,又想起那句话“我们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我们曾经幸福过”
看過才感受到美國版跟日本版的極大區別,除去整個情緒上的控制度,看過日本版才能理解為什麼阿八會用牠的餘生去等待主人,因為教授實在太愛牠了啊!教授對牠的那種愛和呵護是美國版完全沒有表現出來的,如果先看美國版會認為這是一隻神犬,跟主人之間的情感是冥冥中的,但日本版告訴我愛絕對是相互的。
美国版的更偏童话一点,日版更贴近事实
這個故事早就熟悉,美國版的改編顯然更勝一籌。看完驚訝的是1925年的日本人對一隻狗的文明程度竟然達到了那個地步,可也短短12年後,也就是1937年,這群文明人竟然干出了那麼反人類的事情。通過一隻狗也能令我們回顧日本那個時代,1925年,知識份子地位很高,人人和諧,商鋪林立,似乎經濟不錯。這時候軍國主義迫切需要一個忠誠的故事,狗的忠誠感動了報社,於是變成了宣傳對象,到了1931年,發動918的時候,顧客喊出人道主義毀滅那條狗的時候,日本社會已經變成了仇恨社會,狗被人扔石頭拋棄,得不到喜歡,跟25年的和諧社會比起來,31年的日本已經走上了邪惡。直到1935年,狗去世,諾大的火車站,甚至路邊的行人,人跡罕至,可以看出日本的經濟相較於1925年,已經進入了一片寒冬,而這時候,离日本全面侵華只剩下2年
新藤兼人的劇本裏面應該是有著好幾個不俗的切入點,本可以把這個爛俗的故事導向更深層面。片尾曲坑死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