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朋友争吵,水平有限没吵过,翻译一些教父三相关趣闻,让自己愉悦一下。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发出来了。
1. 派拉蒙给阿尔帕西诺的片酬是500万美元,而帕西诺想要700万美元加上部分票房分成。科波拉拒绝了他,并威胁将以Michael的葬礼为开头重写剧本。Pacino最后接受了500万的片酬。
2. 杜瓦尔拒绝了以100万的片酬饰演Tom Hagen一角。他认为他的片酬与帕西诺(500万)戴安基顿(150万)相比过低。这个角色最后被去掉了。杜瓦尔之后表明立场,他认为在这么多年后重启教父的唯一目的只是为了挣钱。
3. 老帕坚持认为,Michael在电影里不会忏悔。他不相信Michael会为他做的事情后悔,特别是杀死他兄弟这件事。
4. Vincent的母亲就是在康妮婚礼上与Sonny出轨的Lucy Mancini。(这位Lucy也是神人一枚,书粉安利一发。可惜普佐死的早,否则好莱坞往事的编剧就是他..)
5. 一个巧合,梵蒂冈银行曾经是派拉蒙的拥有者。(来,大合唱,谁是世界上最有富有的人?)
6. 唯二的三部都提名奥斯卡最佳影片的三部曲之一。第二部是杰克逊的指环王。
7. 马丁斯科塞斯的母亲有在片中客串。她是谁我没找到,附上原文(So sorry)。
Catherine Scorsese, Martin Scorsese's mother, is one of the women who stops Vincent to complain about the poor care of the neighborhood. (大家自己意会一下)
是Vincent带Mary说你看这是爷爷做童工的橄榄油公司,旁边走过两个老太和Vincent说,那个谁卖毒品搞得晚上不能出门 (感谢@徐小W同学补充啦!)
8. 科波拉曾承认,他对教父三并不满意,因为他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写剧本。他总共需要600万美元的剧本、制作、导演费以及6个月的时间进行剧本创作。而工作室只给了他100万以及6个星期的剧本创作时间,为了赶上90年的圣诞档期。他还对因为片酬而删除Tom Hagen这个角色而非常后悔。他说,因为缺少杜瓦尔的参演,电影缺少了一个必要的角色,Michael Corleone也缺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伙伴。
9. Mary的阿姨(Connie)是索非亚的亲阿姨Talia Shire演的。(科波拉的妹妹,大家都懂)
10. 科波拉的女儿索菲亚饰演了麦克的女儿而不是像教父二里扮演麦克一个不知名的侄女。而薇诺娜瑞德,为了接演剪刀手爱德华而推演了麦克的女儿一角。
11. 索菲亚必须要为她的角色台词的20%重新配音。为了让她听起来更像个Corleone而不是一个乡下小妞。
12. 包括导演、写剧本和电影剪辑,科波拉只有一年的时间完成这部电影。
13. 阿尔曾和戴安拍过第一部电影之后分分合合多年,最后因为戴安想认真处一段关系阿尔不愿意而彻底分手。跟他们的角色一样,他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气氛十分尴尬。现实中,戴安陪着阿尔去纽约参加了他奶奶的葬礼两位演员才和解。(哎,帕帕啊..)
14. 索菲亚的表演受到了非常广泛严肃的批评,她不只赢得了两座金酸梅奖杯(最差女配和最差新人),而且创造了金酸梅史上最高得票率:65%。
15. 教父三部曲都以盛大的庆典开头。第一部是Connie的婚礼,第二部是Anthony第一次圣餐,而第三部是Michael接受教皇的表彰。
16. Rebecca Schaeffer也正在准备参演Mary Corleone一角,不幸的是她被一位粉丝残忍的杀害了。
17. 因为科波拉拒绝再拍教父,派拉蒙一直在尝试在没有他的情况下重启这个系列。他们大约写了12个剧本,大部分的内容是Corleone家族由Anthony接管后血战CIA或南方毒贩的故事。派拉蒙考虑过很多替代科波拉的导演,比如西德尼吕美特(Mike起来再抢一次银行啦),艾伦J帕库拉(麦克的抉择),罗伯特本顿(柯里昂夫妻),迈克尔西米诺(one shot,Mike),以及迈克尔曼(就是他,一脚踹我进德帕大坑)。他们甚至差一点点与史泰龙签约,让他来导演教父三(你们把教父当什么了???)。
18. 加西亚在拍摄枪击的镜头时,坚持要使用真实手枪射击,最终导致特技演员受伤去医院缝针(这种时候就不要发扬优良家风了吧…学谁不好学老罗呢…)
19. 这个电影第一次在VHS放映时,它的胶片卷被涂成了金色。
20. 梵蒂冈拒绝进入电影演职人员表。
21. 拍这部电影部分是为了解决科波拉工作室因为旧爱新欢的失败而造成的财政危机。
22. 索菲亚其实是第三位出演教父的科波拉。科导的妹妹Talia Shire出演了麦克的妹妹,科导的妈妈出演了麦克的妈妈,科导的女儿出演了麦克的女儿。(我们都在等科导出演麦克呢,盼着呢!)
23. 这部电影部分是根据David Yallop的《以上帝之名》改编的,而这本书的内容是关于30天教皇约翰保罗一世的。
24. 在电影闭幕时播放的音乐是Pietro Mascagni的乡间骑士间奏曲。它也曾出现在愤怒的公牛里。(德帕的大旗摇起来了)
25. 朱莉亚罗伯茨为了参演风月俏佳人而拒演Mary Corleone。(明智。)
26. 科波拉表示,他们曾考虑过让尼古拉斯凯奇,汤姆克鲁斯,马特狄龙,方基默,查理辛等人来演Vincent。(我该说啥?还好没选查理辛?)
27. 电影的时间线是1979到1997年。(麦克活到了97年,不算短了)
28. 德尼罗曾尝试说服科导让他来接演Vincent一角,科导想了想,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他。
29. Talia Shire的妆容和表演部分是基于《日落大道》中Gloria Swanson的表演。 (日落大道,我喜)
30. Joey Zasa是以科波拉的外婆的中间名命名的,Lou Pennino是以科波拉的爷爷命名的。(科导你长得真一点不像帕西诺)
31. John Savage从教父1开始饰演杜瓦尔的儿子,而Savage的姐姐,Gail Young是杜瓦尔的前妻。(你们拍个电影怎么还呼朋唤友的)
32. 普遍认为安迪加西亚对于表演Vincent来说看起来太过古巴了。
33. 电影拍摄期间乔治卢卡斯来到大西洋城的拍摄现场呆了一天,主要是为了拜访好友科波拉。
34. 在Winona Ryder临时退出之后,派拉蒙考虑雇佣玛德琳斯托来扮演Mary,然而科波拉想要一个年龄还处在少年阶段的演员。
35. Talia Shire在90年代参演了两部续集,都得到题名的奥斯卡最佳影片:洛奇5和教父3。
36. 很多粉丝们对Anthony唱给Michael的“Brucia La Terra(西西里民谣,意语Speak Softly Love)非常不满,于是这首歌在教父CD的音轨里被移除了。
37. 这部电影里有三位奥斯卡得主:帕帕,戴安和索菲亚,以及两位奥斯卡提名:安迪加西亚以及Talia Shire。
38. 这是教父三部曲中最短的一部。
39. Joey Zasa拍卖的凯迪拉克的车牌一直都是“MEUCCI”(这是什么梗?意大利电话之父乌梅奇?)
40. Joey Zasa在黑手党会议演讲的时候,提到意大利裔不能老被看作黑帮成员,他还提到Don Ameche出演的《电话之父贝尔的故事》(没错,这是一个电影,就叫这个名字)。而Zasa的演员Joe Mantegna,,曾在世事无常(1988)里与Ameche一起扮演了一个小黑帮。
41. Mosca在剧院刺杀教父的M38卡宾枪与刺杀肯尼迪使用的是统一型号的枪支。(我不懂枪啊,如果M38不是卡宾枪请温柔的告诉我)
42. 科波拉坚持,一定要在教父三里让麦克科里昂为他之前犯下的罪行付出代价。(哭泣)
个人感想,就像科波拉说的,大家拼命抨击他女儿,不一定是索菲亚有多差,而是大家对他非常不满,借口发泄。当然导演有私心,而且索菲亚在这里演的是不咋地,但真的没到这个程度。Mary的选人一波三折,Winona Ryder退出,Rebecca Schaeffer死了,索菲亚一个不满19岁的小姑娘临时顶上,真的很难。
我个人最喜欢的教父果然还是教父一,之后是教父二(虽然里面有我珍而重之的老罗,而且看的遍数最多,严重怀疑是看太多遍看腻了),最后才是教父三(不超过5遍,不是真粉(滑稽)),然后看完IMBD上三相关所有Trivia,嗯,我还是比较喜欢一。
昨天晚上12点,终于把断断续续看了3天的《教父3》的电影给看完了。一直以为Michael不会有一个安度晚年的结局,但出乎我意料的是,代替他承受这种命运的却是他的女儿。Connie无助地解下围巾围在头上,大声哭泣。这一幕和Tony的《乡村骑士》最后一幕一模一样。Michael放声大吼,不再压抑自己的感情。陪伴他多年的手下和他的老妻Kay在悲伤的同时也被他的嘶吼所惊讶,或许到这一刻,他们才真正地了解这个男人,他隐藏自己,隐藏了这么多年。
老爸有一次很无厘头地说《教父三部曲》是成人童话,如果你喜欢看,说明你长大了。
如果以童话来看,虽然二代教父都有各自的缺点,但他们的能力是如此之胜;性格是如此之坚强;目的是如此之明确,的确不存于现实。他们有共同的地方,是一种人性的光辉——为了family、为了在不公平中受欺压的弱者而做事,撇去维持family所需的手段,似乎整个世界的资源集中到乐他们的手上,由他们来进行裁决,而他们的法则,就是大众眼中最简单的——公平。男人们的事业雄心被忽略到一个很小的部分——这显然并不一定为真正的黑手党所拥有。但三部曲在一部一部走近现实:Vincent,第三代教父,他说,我要做一番事业。他的动机终于是为了私心,而不是什么崇高的助人,或是无奈的责任。
三部曲一直处在一种对比之中,以第二部尤甚,而以第一部和第三部最为精彩。它刻画的中心仍然在第二代教父Michael身上。第一部是崛起,第二部是左支右绌的家庭和事业,最后一步是他强行隐忍的情感的释放,还有对第二步看似不合理的抉择的阐释。
第二部后段,Kay偷偷地回来看孩子,被Michael发现。他内心仍爱着Kay,但他面无表情,冰冷地将她关在门外。而第三部中,他却不顾危险偷跑出来,心甘情愿地做个车夫,用着他不太利索的眼镜,带着Kay逛Sicily,让她触碰到自己的内心,触碰到自己的business,让她了解自己接过Godfather的位子时内心所感受到的不容抗拒的职责和命运的无情,还有对于身边家人安危的恐惧。对此一无所知的Kay泣不成声。
他从来没有想过他有一天会变成Don Corleone,走上一条他曾认为的the last choice.
他死在了Sicily,安度晚年却孤独一人,回忆着他一生中失去的重要的人们——Alpolonia, Kay和女儿。比较于父亲Vito在与孙子的嬉戏中倒地不起,笑着死去,Michael是何等凄惨。
他最后能对着日后成为教皇的大主教忏悔:“我对我的妻子不忠,我杀过人,也指使过别人杀人,and I ordered my brother’s death…”他第一次哭出来。龙巴度说:“你的确罪大恶极,但仍可以救赎和改变,虽然我知道你不相信。”
但最后,坐在摇椅上,在传位给Vincent之前,他相信了:“我愿意赎我的罪。”于是他将一切放手,包括他一生的希望,那个有极小的可能会合法化的“屹立”公司。
即使神圣的教廷中也有狡诈之徒,即使善良正义的教皇亦被人毒害。社会中真正掌控着人们生死的掌权者也无比奸诈。在这样的时代,暴力或许才是最公平的手段,把一切清肃,一切重来。
作为Godfather,他最终对legitimate his business无能为力;作为一个普通人,他对自己的命运无能为力。
他的命运之轮之无情让我有些惶恐。他走上了一条或许适合他,却不是他所期望的路途。这从他面对着毫不知情的Kay问他Is it true时,他暴怒的回答:“Don’t ask me about my business!”可以看出。
不要想太多,在做的过程中平衡喜欢与必然,这或许就是最终你该做的。
其实Michael有点像吕归尘和姬野的集成,他做事狠辣如姬野,信念却如阿苏勒一样:
“我会保护你的。”
12.16
家,是一切哲学的根基。 一个人的生命的全部意义应该和它相连,而正因为对这个根的理解不同,人的生活状态才发生着截然不同的情境。老教父维托柯里昂,第二代教父迈克柯里昂包括第三代教父文森特柯里昂他们是这个家庭哲学的最忠诚的信仰者。所以他们才有了一个庞大的家族,而作为教父,三代人有着三种不一样的人生和命运。
第一部,老教父的暮年时一次和迈克在花园聊天,老教父问迈克有没有陪自己的家人,同样的问题他也问过桑尼,那一次是在康妮的婚礼上,这几次问话无一不显示了老教父根深蒂固于心的最关切的问题,美满的家庭。是他创建的哲学之本,桑尼和迈克都毫不犹豫的说是,因为他们也知道是否陪伴好家人在老教父心中有着什么样的地位和意义。当他们说完“是”的时候,老教父才非常肯定的对他们说,good!尤其和迈克谈话的那次,他说,男人是不能粗心大意的,接着问起迈克和他妻子及孩子相处的如何,迈克说,非常好,安东尼比他聪明已经开始看漫画书了,老教父听完,露出非常温暖,欣慰,踏实的笑容,要知道面对生意上的敌人他是怎样的冷酷,但那不是真实的维托柯里昂,那是为了家人,不容大意的维托,而真实的他,是面对家人的时候的他,那时候他平易,温情甚至是有些滑稽和幼稚的(比如从他生命最后一刻和孙子安东尼一起在院子里嬉戏,追逐。将维托对家人的真实的那一面展露无疑,他不忘给他孙子扮鬼脸,用柳丁皮装扮成恐怖的样子戏耍安东尼,这个在他敌人眼里冷酷无情的人对家人却是如此慈祥,天真)。老教父对安东尼的期许也许就像他对迈克的期许一样,他也一定希望,他爱的孙子,这个同样留着柯里昂家族血的男孩,有朝一日成长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继承柯里昂家族的一切。那笑容在老教父的脸上洋溢着,仿佛要一直在这样的幸福里荡漾下去,但还没来及细细的品味,突然间,老教父转变了神色(马龙白兰度在这个场景的表演可谓是完美无缺,精湛至极,他不愧为一代影帝,“教父级”的影帝),转变的突然又那么自然,这个场景非常值得大家细品。因为他知道,这幸福要想要真正保持的久远,不能仅仅停留在他的脸上,要停留在他的心里,而为此,他就要不能有一丝的粗心大意,这也正是对应了他对迈克说的,女人可以粗心,但男人不能有任何粗心大意,而接下来他要说的也正是他让迈克注意的事情,是生意上的事情,更是关系家族兴亡的,关系家族所有至亲生活安然和幸福的来不得半点马虎的事。同时,这里老教父也说出了为什么他能成为如此重量级人物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一生都拒绝成为大人物在背后操作的玩偶,这简短的话语却透露了柯里昂家族对待敌人的手段的哲学内涵——为什么只要是敌人就必须杀死的一个原因所在。
安东尼其实不止是老教父的希望,因为他毕竟是迈克的儿子,他是迈克最大的希望,比如他说安东尼比他聪明,他就已然准备着将未来的一切交给这个更为聪明的柯里昂。但,与此同时迈克肩负起他父亲没有完成的任务,那就是要用尽一切办法将柯里昂家族一点点的洗脱曾经的所有污点,成为一个有着合法生意的合法的家族,而这同样也是他对Kay的许诺。所以他才早早准备让安东尼读法律专业,只是,柯里昂家族的产业(赌博,娱乐业)根植太深(第三部发生的故事基本围绕这个目的)。迈克对安东尼的爱也一度让安东尼渴望帮助他每天异常忙碌的父亲,在第二部的时候,迈克在被刺杀未遂的晚上去看安东尼,告诉安东尼他要去出差,安东尼说我能帮助你吗?尽管那个时候他还是个孩子,还不懂得他的父亲每天到底在忙些什么,他也不知道柯里昂家族的哲学意义(事实上,最后安东尼也没有懂得柯里昂家族的哲学意义,因为他放弃任何为柯里昂家族做事的可能,一心从事音乐事业),迈克颇具深意的告诉小安东尼说,会的,总有一天会的。但,也许我们应该看到,迈克想让安东尼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让他远离一切的嘈杂和黑暗,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安东尼必然会是一个没有任何危机感的单纯的人。他也会因此多了更为单纯的爱憎分明,也因为弗里德的事情和他的妈妈Kay的教导,让他注定在青春期的叛逆中走上和迈克给他设计的路完全不同的路。
老教父的三个儿子的成长环境又何尝不在因为已经和他完全不同而使得三个孩子的心智也不可能和他一样。所以,在柯里昂家族的家庭哲学的继承上,一开始就能发现各自的不同,而老教父也许从他们成年后就更看出来只有迈克更接近柯里昂家族的哲学。第一部,康妮的婚礼上,桑尼就背着她的妻子和宴会上的一个女人乱搞,这种对于桑尼来说很正常的事,其实是已经违背了老教父的家庭哲学,弗里德又何尝不是如此,先不说他犯下的成为家族敌人的错误,在家庭方面弗里德本身就是个失败者,他甚至管不了他的妻子在家庭宴会上和别人跳舞,调情。所以从基本上的家庭品质来讲,迈克就是最近接柯里昂家庭哲学的人,这也就是为什么迈克对家族生意完全不感兴趣甚至抵触,但老教父却仍旧最为关心他,因为老教父知道迈克有自己的思想,渴望自由但迈克热爱他,尊敬他,热爱这个家,尊敬这个家。
第二部中一幕,正值中年的维托和阿班旦杜(维托的军师)在一个小剧院看意大利话剧,阿班旦杜指着台上的一位演员问维托,我最心爱的这个姑娘怎么样,维托非常诚实的答道,很不错,不过只是对于你,对于我,他指着自己的心口说,我的心里只有我的太太和孩子。
整个第二部有很大一部分在讲维托逃难追杀,来到美国生存下来并获得事业的起步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里,我们已经能够看到维托柯里昂建立起来的柯里昂家族哲学的根源,因为少年遭到灭门的屠戮,亲眼看见哥哥中枪死亡的尸体并在和母亲一起去求情的时候目睹母亲为了保护他而遭遇强杀,逃到美国的维托,也许从那时候起在心中对家,对家庭已经有了和别人完全不同的价值观念。这也使得维托柯里昂在成年以后,成家以后,对于他的家庭有着异于他人的强烈的家庭责任感,这其实也是他作为一个流亡到美国的意大利人最终在美国能够建立起来一个强盛的家族的原因之本。因为如此热爱他的家庭他才有无限的渴望和欲求使他的家庭摆脱困境,也因为此他获得了朋友和外人的极大的敬仰,他才拥有了自己的事业。维托柯里昂将他的家庭哲学建立起来,并贯穿于他的一生,就是这个家庭哲学,得到了迈克的继承,得到了文森特的继承。
维托柯里昂无论在最穷困潦倒的时候还是在最意气风发的时候他从未改变的就是他对他的妻子对他的孩子,对他的家庭的深沉的,独一无二的爱。第二部中他在丢掉工作惨淡境遇里,他几乎身无分文却在回家的时候拿出一块红薯给他的妻子,一方面这让他的妻子对他丢掉工作没有丝毫察觉,因为他不想让他的妻子对生活有任何担忧,另一方面也许这本是他的习惯,每次回家的习惯,这是他对他的家人物质给予上的习惯,这种习惯不让他因为丢掉工作而变成一种窘迫的状态。还有那次克里曼莎送给他一条地毯,虽然那明明是偷,但维托看到了妻子和孩子在那块地毯上的幸福,也许那个时候他就已经知道要如何让家人生活的更好了,这需要更好的物质保障。同样,第二部里,还有一幕,小弗里德得了肺炎,一位邻居过来帮助救治,维托柯里昂,这个硬血男人,在看着饱受煎熬的小弗里德的时候眼睛里隐约有泪花闪动,他是那样的无助和怜悯。在生活上,他无论多么坚强,面对家人维托柯里昂是无比的柔软。除了桑尼的死,老教父的妻子一辈子都活得知足,踏实。
维托对家庭的强烈责任心,和他对亲人和朋友的柔肠,让他得到亲人和朋友无比强烈的尊敬。他们对维托的爱和尊敬是没有任何质疑的,是绝对忠诚的。这也是不忠的危险性,因为只要有人质疑爱,那么这便已经是他不忠的开始,这不忠也许将带给人圆滑的好处,让他得到更想要得到的生活,但这便已经让他在不忠的路上受到心灵的苦痛,但也许坚持一个哲学又会将人带到另一种极端之中,虽然这是忠诚的体现。这是一个悖论之所在,坚持什么,还是放弃什么,忠与不忠到底要依据什么?坚持就一定是忠诚吗,不坚持就一定是不忠?不知道诚实是否也要面对这样的悖论的磨砺。
老教父从不在餐桌上讨论生意并不是他的刻意而为,因为他知道,餐桌是一家人聚会的地方,而家人在一起最重要的是亲情而不是生意,生意在老教父的心中不过是为了家庭更好的坐在一起的保证,是提供给家人最舒适的生活环境最,最美味可口饭菜的工具,是家庭的附属品。老教父受人尊敬的具体细节有很多,比如第二部里回忆中,一家人聚在一起给准备给他过生日,虽然因为迈克对自己未来的擅自决定闹出了不愉快,但当老教父回家时,人们的那种热烈的欢呼是完全发自内心的,毫无掩饰的爱。老教父一生为家庭的付出,对他而言最伟大的回报其实不来自别人,正是来自迈克。那是他最虚弱无助的时候,遭遇暗杀,受重伤住在医院的时候,迈克去医院看望老教父发现没有任何守卫,他便知道这是个阴谋,一次暗杀,他当然知道现在他和他的父亲处境有多么危险,但他仍旧沉着冷静让护士帮忙把老教父转移到另一个隐蔽一些的屋子。当迈克把气息衰微的老教父安置在另一个屋子的时候,他握住老教父的手,凑到老教父的耳边低语,爸爸,有我在,我会一直陪着你的,放心。细心的观众一定能看出来,当时已经虚弱到近乎植物人状态的老教父,流出了泪水。这个一辈子也许都没有哭的男人,硬若磐石的男人在那个时候哭了,对于老教父而言,迈克的那句话他这一辈子已经值了,足够了。
对于老教父维托柯里昂而言,家的哲学根本其实包含在爱情中,而迈克和文森特和老教父相比的悲剧在于,他们两位失去的是家之后的那个更为根本的哲学,那便是爱情。是爱情,才让家有了他的意义,一个外姓女人的到来,她不是客人而是一个家,一个族真正的主人。我们亲吻了一个女人与她结为夫妻,我们才是继承了“家”的意义,之后将会有孩子出生,而当我们第一次亲吻那个小生命的时候,那不是别的,正是家的传承的开始,因为那是爱情传承的开始,那个吻,是一个神圣的祝福爱情的仪式,因为从这个吻开始,他/她将寻找另一个人去亲吻她/他,去爱她/他。老教父正是因为对他妻子的强烈的爱从而深藏心中的强烈的家庭责任感使他开辟了一个家族的繁荣,他的妻子和孩子那样爱他。
他和迈克说过,我这一辈子没有遗憾,因为我照顾了我的家人,这是老教父一辈子的最深刻的总结。是柯里昂家族哲学的根。但,也许生命中的永恒不是别的,而是悖论,是不能改变的悖论。从桑尼被枪杀开始,这个悖论已经显现出来了,伟大的家族,伟大的哲学,却要因此遭受“伟大”的痛苦,这痛苦从迈克这开始显现的淋漓尽致,如果说失去大哥那是悖论的天意之始,那么,迈克为了家族的哲学却杀死了他的姐夫,杀死了他最亲的亲人他的二哥难道不是悖论无可奈何的恐怖。他因此失去了大儿子安东尼的爱,他失去了他的爱情kay,但这一切是他的错吗,他的初衷正如他在第三部电影里开头说的那句,我用尽我的一生来保护我的family。他是这样做的啊,他是啊,但他却失去了爱情,失去了亲情,那么他做的这一切到底还有意义吗?但,他没有办法,他必须要用尽他的一生去做这一切,这悖论的最爱怕之处,还在于,人一旦踏上了一个信仰,就必须一无反顾的走到生命的尽头,无论这信仰本身的对与错。迈克选择了属于他的哲学,捍卫他的家族,却不可逆转的进入了那个可怕的悖论漩涡中,但,是否可以拯救呢?我们都明白了这个道理,迈克难道最后没有看见这个悖论吗?他是伟大的人,他当然看见了,即便他深入迷局之中,他仍旧清醒,迈克一开始就不想和家族生意有任何纠葛,但他能吗?除了生意外,自他出生便流淌着柯里昂的血,这才是他命中注定的一切,他姓的是柯里昂,他就必须要为家族负责。
并且,无论年轻时候他是多么抵触他家族的生意,但他从没有抵触过他的家族,他的兄弟姐妹,他的妈妈,他的那个可怕的却慈祥的父亲。直到,老教父遭到枪杀,直到桑尼遭人杀害,他才带着使命般的“天意”,毅然决然的选择担当起保护家族的重任,他别无选择,而他的爱情本是建立在对家族生意的漠然之中的,他告诉了kay他家族的可怕之处并同时让她放心他不会沾染家族的任何,是的,他是真正爱着kay才会说出这一切的,因为他是正真要娶这个女人,并想要和她组成一个“家”的,他们的家!和柯里昂家族不一样的家。但是,能吗?迈克的爱是真真正正的,但他的许诺或许太过去草率了(但那是属于爱情的亘古不变的草率),他并没有意识到,他将要为此付出的代价。kay的决绝,是因为她并没有真正站在迈克的全部世界里为这个深爱他的男人着想,这是爱情的悖论所在,所到底,他们还是不能和亲人一样拥有相同的家庭哲学的两个独立的个体。所以她不能像迈克的姐姐那样做一个真正站在家族的角度为迈克着想的女人,她坚持认为迈克欺骗了她,欺骗了他们的爱情信仰。欺骗了他们“家”!
kay对迈克的爱其实也很值得探讨,三部影片中其实对应了kay对迈克的三次怅然若失,一次是第一部结尾处,她问迈克康妮丈夫是不是迈克杀死的,当迈克在她的“咄咄”的注视下否定时,kay松了一口气,那个时候他相信迈克并没有违背他们曾经的誓言,不接受他这个罪迹斑斑的家族事业,但最后当她无意中从门缝中看见迈克坐在老教父的椅子上接受别人的亲吻时,她表情怅然若失那一刻她应该肯定笃定的感觉到迈克欺骗了她,欺骗了她们的誓言,第二幕来自第二部,最后一幕出现在第三部迈克和kay在西西里准备观看儿子的音乐会,他和kay终于有机会单独能在一起聊起她们之间的矛盾,这一次的对话可以说是对迈克和kay爱情的最深刻的总结,kay说她是每一次希望又每一次失望,她的希望是那么真实,因为迈克对她的爱是真实的,她的失望同样又是那样真切,因为迈克不能不去做违背了她们之间爱情盟约里的,维护家族的“罪行”,那一次的谈话结尾,迈克又告诉kay再也不会犯罪了,kay终于还是又相信了迈克,因为她知道迈克对她的爱是毋庸置疑的,但刚许诺完就得知汤马西偌被刺杀身亡,迈克和他仆人挽着肩走开的一瞬间,镜头再次给了刚刚获得希望的kay,已近晚年的她有再一次面对迈克远去的背影怅然若失,迈克的爱是真的,但他的“欺骗”又也同样是真的,这是迈克命运的又一个悲剧的悖论所在,这是他坚信他信仰的无可奈何。
所以kay当然可以因为这些东西离迈克而去,并带着他们的孩子离开迈克,再嫁一个人又有何不可,因为她需要一个她想要的家,一个简单的,温情的和她的人生追求,家庭哲学观相同的家。迈克是这样做的,只是这个家族太大了,要维护它就必须要对很多东西妥协。其中包括对kay妥协。这是迈克悲剧一生的一个最为主要的写照所以,迈克在第三部中和神父告解时说出了藏在这个坚强的男人心里的全部疑惑和恐慌。他第一句说的不是别的,他说他出卖了她的妻子,欺骗了他的妻子。这一句包含着迈克对kay真正的爱。之后,他将他所有悖论中承受的煎熬告解给了神父,他一生的悲情全部浓缩在他的告解中他在告解之前,和红衣教主的对话也非常值得思考,林把图要求他做告解,而迈克说,我要是不改,告解了又有什么用呢? 这一句已经完全告诉我们,迈克对他一生的错误都心知肚明,但他却不能不这么做,也不能停止的要做到生命的尽头,影片在那个时候其实也正要进行到迈克和下一代教父为了保护家族的第三次杀戮,其中就包括杀死了即将上任教宗的红衣教主林把图,而他的死,或许仅仅是因为他知道的迈克的真正惶恐和正真的罪恶太多了。但仁慈的林把图还是谆谆教导着迈克说出藏在自己心里的所有恐怖,所有阴影,这些东西说出来会让他解脱还是在之后加重迈克的悲情?他应该在那个时候也想到这个问题,所以他一直踟蹰,犹豫,迈克说完出卖了妻子之后也真正的开始对自己一生控诉,他接着说,他出卖了自己,他出卖了自己的什么?他为了继承那个不得不继承的家庭哲学的信仰,而不得不出卖了自己的什么?这里满必定包含着诚实,仁慈,善良,等等,那曾是迈克执着的信仰,是使他在内心里排斥家族生意的信仰,但他为什么非要出卖自己的这一切呢?因为他必须要坚守另一个哲学信仰,另一个立场,一个不得已的家族使命感,责任感。他就必须要抛弃其他的一切,来捍卫这个家庭的荣耀,这个家庭的繁荣。他的姐姐也正是因为读懂了这一切,才能从迈克杀害她的丈夫对迈克恨之入骨的悲痛中走出来,成为真正支持迈克一切,又真正爱着,尊重着这个男人的女人。这是kay永远也做不到的,以为她毕竟不姓柯里昂,她毕竟完全自由,对于迈克,她本是陌生的,也不用去刻意的遵守这个家的信仰。这也许就是为什么说真正伟大的爱情其实就是亲情的原因所在吧。爱情的不确定性远远大于亲情,因为它在渴望付出,渴望给予的同时隐藏了它其实有着脆弱而强大的自尊。
而除了这一切,深藏在迈克心中最大的阴霾不是别的,就是他下令杀死他的哥哥弗里德。杀死他的哥哥是迈克一生中难以逃离的噩梦。当他因犯糖尿病晕倒的时候,他嘴里大喊的是弗里德的名字,他居然杀死了他父亲和母亲的另一个儿子,他的亲兄长,他能不这么做吗?他也许能,但他不能违背那个根深蒂固家庭哲学。那个哲学一条信仰是,凡是损害家族,伤害家族利益的都人,就是家族的敌人,就必须要铲除。但问题是,弗里德本身就是这个家族的亲人,这个哲学是要保护这个家族的,但同时又不允许任何危害家族利益个体的存在,这也是迈克一生所处的那个悖论中的又一个,杀害弗里德,是为了家族的亲人不受伤害,但本身这就是伤害了家族最最重要的亲人之一,这种有点绝望的悖论不知道让迈克曾经处于怎样的痛苦之中。
迈克最后把一起交给了文森特——一个和迈克继承了同样柯里昂家族哲学的下一代教父,而他的开始就已经意味着继承迈克一切的悲情和痛苦,迈克在交接的时候将这全部都看的透彻,文森特告诉迈克,一切都可以制止,言外之意,用属于柯里昂家族的方式,制止这一切,迈克长叹,说,我已经尽力了……我已经尽力,我尽力避免走到现在这个地步,却 走不开。这时候,迈克对这个悖论已经看得清清楚楚,只可惜,文森特却和迈克年轻时一样年轻,他相信柯里昂家族的哲学能够拯救一切,却还没有意识到,柯里昂家族哲学本身就是一个悖论,一个悲剧。他只恳请迈克下令,迈克也已经意识到,以他看透这一切的心境再掌管着这个家族只能让这个家族走向衰落,他仍旧没有悔改,他不能悔改,只是他再也不能做什么了,而这种不能悔改只有一个办法,将整个家族交给这个新的坚信柯里昂哲学的这个同样留着柯里昂家族血,姓柯里昂的人。只有他才能在他现有的哲学里,顽强地继续坚守柯里昂家族的哲学,保护整个家族,但,那终究是个悲剧,因为他会为此失去迈克失去的一切,迈克这才也自言自语的说,那是一条不归路。但,即便不归,也要走,自己走不了了,就要让文森特接着走,可是他又分明知道,这是一条不归路。
迈克说,我志在脱离黑手党,我志在让家族脱离这困境,他其实说完这些话就完全知道文森特会说什么,就是那句斩钉截铁的,我不想脱离,迈克不想听到的是这句话,迈克最想听到的也是这句话。迈克将自己一生的命运的所有交给了这个同样志在以权力保存家族的人。这个时候,康妮走过来,迈克告诉康妮他以无能为力,康妮,用很坚定的眼神看了一眼文森特,然后用故作轻松的语气对迈克说,没关系,你休息就好了,这里一切都交给文森特处理。就在这故作的轻松里,属于柯里昂家族的一个时代结束了,与此同时,下一个时代即将开始。这个时候,文森特说,我是你的儿子,我听从你的指挥。这句,我是你的儿子,其实向迈克表明的就是文森特对柯里昂家族哲学的坚定的继承。迈克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看着文森特,说,我要你放弃我的女儿,你选择了这条路,这便是你的代价。代价,是的,文森特若要接管柯里昂家族,他就要付出一个代价,是什么代价?是爱情的代价啊!是爱情啊!又是爱情!还是爱情!文森特会因为坚守柯里昂家族的哲学,牺牲自己的爱情,这一切回到了最开始说的,迈克和文森特一生注定是悲剧的,那悲剧的根本不是别的,正是爱情。因为一个家庭哲学观,如果最终是要以牺牲爱情最为基础,那么这个家庭哲学观必将属于悲剧。而,从老教父之后,这种命运已经成为柯里昂家族终将在悲剧中灭亡的悖论之根!如果说迈克的爱情之死还仅仅是在他不得不坚守家族信仰的过程中,那么文森特的爱情可谓还没有开始已经结束,而这就根本预示了文森特的悲剧将比迈克的更为浓厚。第三部影片的结局也说明了这一点,Mary的死,既是迈克柯里昂一生悲剧的句点,也是文森特一生悲剧的起点。
Mary的死从某种程度上讲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也早有伏笔。第一部影片中,老教父在出席桑尼死后组织的五大家族和谈会议上,曾经说过,我以我孙子孙女的性命发誓,只要我的小儿子能平安回来,桑尼的死以及这里面的一切冲突我都既往不咎。但,不知道随后迈克血洗另外四大家族头目老教父会不会支持,我想他会。
这是他们哲学的悖论宿命的伏笔之一,其后,在第三部影片中,又再次出现了伏笔,迈克在汤马西偌阁下死去的葬礼上跪地祷告,他说,我以我儿女的性命发誓,我恳请再给我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我不会再犯罪,但那并不是他真真正正的恳求,因为他还想要洗刷柯里昂家族之前的罪迹而这个过程就必然要再次杀戮,也就是要再次犯罪,即便不是他亲自下令去做,但当他把教父的称谓交给文森特的时候,他就一同将他的罪恶继承给了文森特,而这种继承只因为在他身上仍旧显现才能在文森特那里得到实现。那么Mary的死就不是一个偶然,不是偶然的误杀而是必然的一个结果。
Mary死的时候,迈克抱住她,当所有人的嚎啕大哭声汇成一片时,迈克已经处于半傻半疯的状态,直到最后,当所有人的悲痛到了喘息的时候,kay才注意到,迈克的悲痛已经到了发狂的地步,而这种极致的悲恸,导演用了无声的表达,这个表达是对迈克极致悲恸的淋漓尽致的表达,而那一刻开始,迈克已经意识到,他的生命再无任何意义,他已经走向了死亡,影片最后,老迈克孤独无依的孤老终身,和他父亲最后和孙子在天伦之乐中死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迈克临死之前回忆,他生命中最最珍爱的三个女人,迈克一辈子挚爱的除了老教父维托柯里昂以外,就是这三个女人,一个是kay,一个是阿波罗妮亚,最后一个是他的女儿Mary。他一辈子想要保护他的家人,他也确确实实是这么做的,但命运有一个叫悖论的东西,迈克一生的悲情在第三部的结尾处刻画的淋漓尽致,他失去了这三个女人,他的信仰让他失去了他生命的全部。
本来没有对《教父3》抱什么希望,没想到却是三部中最喜欢的。我发现我真是越来越爱看那些带导演解说版的DVD了。听导演们讲那些电影背后的故事有时候比电影本身还要有意思。看完片子回头再来听科波拉聊他的感受,益发觉得他太幸运,能够和他创作的那些人物在这三部电影里一起经历了一遍人生。我想应该感谢这其中的二十年吧,岁月才是最好的作家。
关于片名和构思
片头还没有出来,科波拉就先声明,他和编剧、小说原著作者Puzo给这部片子起的片名是《麦克科里昂之死》。他更愿意这部影片被观众认为是第一部和第二部的结尾,而不是第三部。可是制作公司派拉蒙并没有同意,还是简单粗暴地给片子标上了《教父3》。
后来科波拉才解释说:原来当时的派拉蒙本来是想把第三部拍成一部关于新一代教父文森的血腥大片,连剧本都找人写好了。从商业运作来看,派拉蒙认为一部充满动作的犯罪片自然比一个家族没落的故事更有票房保障。万幸的是科波拉和Puzo重新写了剧本,才有了眼前这部完整的结局。
而对于片名,科波拉并没有跟派拉蒙争。他只是把故事从科里昂家的老房子拉开序幕:那些厚重如堡垒般的石头,仍然死守着一潭看似依然平静的湖面。镜头跟着漂流的枕木和被风吹起的落叶,来到了无一人的庭院,昔日风景如画的落地窗内,如今却只见布满灰尘的地板和躺着几张废纸的空旷房间......没有什么比一个破落的老房子更能体现出一个家族的没落了。虽然这一组镜头只有不到一分钟,之后画面就直接切到了纽约的教堂和欢快的庆典。可是,影片的基调却在开篇已悄悄地定下了......
然而,这些老房子并不是摄制组的布置出的效果。这是一个六十年代显赫家族的真实遗址。在拍摄第二部之前,科波拉偶然和朋友发现了这个房子,就决定拿它做为科里昂家的拍摄地点。而这一段落寞的景象竟是在摄制组改造前拍下的原貌。
关于父爱和惩罚
Al Pacino一出场,科波拉说,当时为了他的造型大家争论了很久。而他还是坚持把他的头发剃短了,染得花白,塑造了一个与第一部、第二部完全不同的形象。因为这时的麦克,已经不再有当年的意气风发,刚好跟科波拉自己的心态一样,逐渐步入了中年危机。其实,电影中的麦克和现实中的科波拉都可谓成功名就:一个动辄就捐出一亿的身家,一个已获大小奖项无数。可是科波拉说,一个中年男人会突然觉得自己一无所有,他会发现名利不过都是浮云,那些似乎都还不能满足他。他借麦克的嘴说出来:“孩子们,你们才是我唯一的财富”。
果然,当玛丽一出场,科波拉就满怀爱怜地说:我觉得我很对不起索菲亚,当时她只不过是个读艺术的学生,我却让她顶着那么大的压力担纲这么重的一个角色——他不是没有让其他年轻女演员试过镜,可是玛丽这个角色本来就是科波拉为爱女索菲亚所写的,所以除了她之外,还有谁能诠释出科波拉心目中那个不经世事的天使呢?
原书中并没有玛丽这个人物。之所以要加入这么一个角色,科波拉说:死亡对于一个人并不可怕,可是失去至亲的人却比自己死去要残酷得多。而只有让麦克失去他最心爱的女儿,才是对他最大的惩罚。
而正如片中的结局——麦克的女儿玛丽替他中弹了,在本片刚上映的时候,铺天盖地的评论都无一例外地指向了索菲亚,把一个毫无经验的孩子说得一无是处。可是科波拉认为,大家都只是不满意他。但是正因为索菲亚是他的女儿,所以大家把矛头都指向了她。他认为是她替他承担了所有的责骂,她像片中的玛丽一样,成为了对父亲最大的惩罚。
毫无疑问,这部片子就是科波拉为自己的女儿拍的。无论从剧本的构思到演员,里面都始终贯穿了一个父亲对女儿的爱。而且他在导演评述中一再说,他很幸运自己能把女儿当时的青春记录在了胶片上,看到索菲亚那样的神情他觉得整个心都要化了。
关于家庭和婚姻
其实,整部片子可以说是科波拉家族的大集合——这也跟片中科里昂一家的意大利的传统和文化相吻合:他堂妹一直出演麦克的妹妹的康妮,他侄子尼古拉斯凯奇也是影片的制片之一......就连片中的群众演员也都是他妈妈、孙女还有叔叔什么的。他的爸爸则一如既往担任影片作曲,并在片中演乐队指挥。遗憾的是,不久后父亲去世于当年奥斯卡揭晓的那个晚上——因为得知没有获最佳配乐奖而心脏病发作了。可是科波拉却开玩笑似地说:这就是我父亲,他用这独特的方式结束了他独特的一生。
当片中的凯哭着对麦克说,“我一直都爱着你“的时候,科波拉说:“当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在共享了多年的风雨之后,那份爱总是令人心碎的,更何况分享财富往往比分享贫穷要难得多。而现实中,没有几对夫妻能够忍受婚姻中的种种难题,并且一直相守到后半生。很遗憾,能享受白头到老的人实在不多......”
而关于兄妹之恋,科波拉说:这是意大利人的传统。他的曾祖母因绣花把鼻子感染了,结果被大夫直接就给切掉了,于是家里人逼着她嫁给了表哥。他自嘲地说,正因为曾祖父和曾祖母是表兄妹所以他们一家人都有点疯疯癫癫的。就连他女儿索菲亚小时候也喜欢过自己的表兄。
这些话让我觉得科波拉挺真诚的,甚至有点innocent。他一点儿也没有避嫌,而且他也没有觉得有必要避嫌。起码作为一个导演来说,难得的是他做到了心无杂念。管你们会怎么说,他就是要把他的亲人和好友都集中在他最用心的这部片子中,尽量用他认为最恰当的方式去表达,他根本顾不上别人的看法。我甚至觉得他就是在表现自己,表现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经历。当他再次回到了西西里,他像麦克一样,对那里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眷恋和回忆......作为一个导演,除了把自己理解的生活忠实地毫无保留地演绎给观众,他还能做什么呢?
关于电影
在麦克召集他的同党在酒店开会的时候,那是在这20人即将遭到屠杀之前,科波拉看着屏幕上依然威严却面带倦意的麦克忽然有感而发,说了一大段话:
“当你看一个人的时候,你很容易看出他的心态到底是上还是下。许多年前我曾对电影那么着迷,可以说那时我的心态是一直向上的。可是现在当我录制这个解说的时候,我却觉得我的心已经开始向下沉了,我已经失去创作大片的激情了。此刻唯一能让我兴奋的就是如果我能被允许去尝试一些新的东西。要是逼我一遍一遍不停拍着雷同的电影,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创作的地狱。而对于电影这种媒介,到现在我也就仅仅掌握了它百分之八的语言和它所能表达的,然而我却已经被告知:不,你不能再实验了,不能再创新了......而教导我的这些人是那些经营电影的人,那些靠电影来赚钱给老婆买首饰的人......这,对于我来说,才是最苦最涩最难以下咽的一颗药。”
科波拉的故事回放
其实到了《教父3》,科波拉早已功成名就,奥斯卡和各类国际电影节拿奖拿到手软了,在江湖的地位已经不在话下。而当年拍《教父》第一部的时候科波拉才真是每一刻都活在剃刀上。
看完第一部的时候,我专门去看了介绍影片拍摄过程的一本书:"Godfather: The Annotated Screenplay"。令人震惊的是,当时派拉蒙的那些老板们从来就没有看好过这个项目,谁都没有想到当时这么一个烫手的山芋日后竟会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
其实原书作者Mario Puzo那时不但穷困潦倒还欠了一屁股赌债,为了区区5000美金的版税,就编了这么个黑社会的故事创意卖给了出版社——他压根连一个黑社会的人都不认识,只是想拿自己能干的妈妈做原型来创作科里昂这个人物。但是5000块很快花光了,小说却到期还没完稿。据说当时出版社为了催促他把小说写完,甚至还得掏出钱来给他买面包。情急之下Puzo又通过他的agent找到派拉蒙。为了拿到1万2千美金的预支版税,Puzo不顾agent的反对,以8万美金的超低价格就把小说的电影版权给卖了。
后来小说终于写完了,所幸还意外地以百万销量稳坐排行榜。这下派拉蒙可算是拿8万美金捡了一块大洋酪。可谁知接下来找了12个导演,却没有一人愿意接拍这部片子。大家普遍都不看好这一敏感题材,认为要不就是拍不好,万一拍好了又无形中得罪了黑帮。于是几个制片人开会讨论,结论是以往关于黑社会的片子不成功是因为他们找的都是犹太人来拍意大利人的故事。所以他们一致通过这次不如干脆找个意大利人来导。于是就像电影里的麦克从没想过他会成为老大一样,当时年仅30出头只写过一个剧本也没什么导演经验的科波拉就因为是个意大利人而被赶鸭子上架了。派拉蒙的算盘是:这小孩没经验所以肯定会听话,凑合给个两三百万的预算赶快把片子拍完就得了。反正这小说很红,只要控制住预算怎么着都不至于赔了。
由此可见科波拉在派拉蒙心目中的地位以及他在片场时受重视的程度了。据说他当时上厕所时都听见两位剧务私下议论他:“这小孩儿哪找来的?从来都没见过哪个导演像他这么差的......”
尽管如此,“这小孩”也不是那么好欺负的。他从接到剧本的那一刻就开始和派拉蒙吵架,估计当时派拉蒙但凡还能找到第二个人都绝不会用他!派拉蒙想把故事的时间改为现代,并且把地点放到洛杉矶的好莱坞片场,以节省费用。可是科波拉却坚持把故事放在40年代,而且非要在纽约实地拍摄,他认为只有在40年代的纽约才能体现出时局的动荡。可是这对于派拉蒙来说就意味着大量的道具化妆和预算的增加。最终,因为科波拉的坚持,原本只有200万的预算一直升到了400万。派拉蒙的高层们心里真可谓有苦说不出啊。一个制片人说,拍《教父》的过程是如此痛苦的经历,以至于之后的30年内提都不愿再提了。
由于这些分歧,剧本和拍摄计划直到开拍前都在不停一改再改。即便是开拍以后,科波拉也经常一时兴起修改拍摄内容,剧组总是临时才拿到第二天的计划。更糟糕的是,在拍摄过程中,科波拉每天都在和摄像Gordon Willies吵架。拿Willies的话来说,在拍摄现场的科波拉“就没有一件事儿是做得对的......”他俩经常当着全剧组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甚至科波拉几次都放话“有我没他”,甩手不干了。拍摄进度严重拖后,而每拖延一天都是以4万美金做代价。最终,这部片子总共花了600万美金的制作费用,虽然比最原始的预算超出了400万,但是仅1972年一年的票房就已经超出1亿3千万了。而它在美国电影史上的位置以及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至今仍无人能及。
后记
我最大的感触是:不管有多难,有时候我们需要多保留一点天真和多坚持一份理想。虽然坚持未必都会成功,但是不坚持就没有一点希望。而且,因为坚持所取得的成功往往都是无法衡量的。
而电影这东西说神奇也神奇,说残酷也残酷。它让一个充满热情的年轻人在而立之年奇迹般地圆了自己的梦想,但是在20年后,却依然觉得嘴里含着“商业”那一颗最苦最涩的药。
在导演科波拉眼里,自己的教父系列在《教父2》结束后就讲完了。可与派拉蒙谈不妥,所以原起名为《麦克柯里昂之死》的距离第二部杀青已经过了12年的《教父3》,在经过一次几乎彻头彻尾的剧本重写之后,同前两部一起被封进了电影的永久名人堂。也成了青年们心中“成为男人的必备三部曲”,虽然,教父系列,在科波拉眼里,是一个讲"好男人变坏的故事"。 好男人变坏,好在哪里,坏成什么样?阿尔帕西诺,这个因为身高问题被派拉蒙坚决反对,又在科波拉以罢拍为由要挟下贯穿三部的男主角,讲了Don Michael Corleone的四十年历程,从海军到黑手党魁,心怀国家荣誉的热血青年在红衣主教面前忏悔杀兄之罪。一个金钱、权利可以遮天的男人,却留不住一生最爱的三个女人任何一个。 Mike在为长兄Sunny报仇后在西西里避难,结识美丽的本地姑娘Vitelli。在那里结婚后,幸福宁静的生活好像要永远把他们拴在那个美丽的小岛(在第三部Kay第一次踏上西西里土地时,她问道“为什么如此美丽的土地却如此暴力?”),暴力随着黑帮的火并复仇来到这里,汽车炸弹让她为Mike买了单,在这里第一代教父的火炬正式传给第二代,复仇,本来是想杀了暗中谋害父亲并了断哥哥的几个人。可这玩意是伴随人类最久的套索,你勒断别人的脖子,自然有人要送你上绞架。况且第二次复仇是为了自己的女人,Michael临终前回忆的倒数第三人。 回到美国,Michael同Kay结婚。五年之内让自己的家业完全合法化是他对她的承诺。无论人活的多么明白,能躲过暗算密谋,能认出眼线,能控制内心感受的流露,能一天比一天聪明(“我临死那天肯定聪明透顶了”),可谁没有自己的阿喀琉斯之踵,Michael没有涉足毒品交易,在Moe Greene和二哥开荒拉斯维加斯之后,他们把纽约家业交给别人打理,在沙漠新天堂做赌场和宾馆,可是扩张时候在所有权问题上受阻,“合法化”看起来遥不可及,古巴归来后,第二个爱的女人离开了教父。 一晃四十年,“合法化”凸显曙光,同梵蒂冈大主教协商关于掌控Immobiliare(现实中存在,成立于都灵的意大利最大房地产公司,60年代前最大持股对象正是梵蒂冈)协议达成之后,之前合伙兄弟们也纷纷要求“洗干净”。无意中借敌Joey Zasa之手摆脱他们继而摆脱掉Zasa之后,经过千曲万折合法成功后,Kay表明心迹说她一直爱着Mike,然而在交权到第三代教父Vincent后,Michael一直担心的(“他们要害你,首先会向你最爱的人下手”)女儿和表哥的爱情(在儿子歌剧首演之前,西西里的婚礼,第一代教父出生的地方附近剧院,上演了一出父亲杀死同表亲相爱的女儿的戏剧),连同自己取得合法化一起,联袂让Mary,Michael的女儿,他深爱的第三个女人,倒在自己胸前的血泊里。 第三部首映后没有向前两部般引起轰动,虽然科波拉一直说这部不是任何一部的续集,是独立的,影评人却一致认为这部电影最受前两部影响太深,以至于“不看前两部就不知道第三部在讲什么”。不过这部电影的背景着实大胆,当时教父刚开拍时,30多岁青涩的科波拉还在担心电影情节会不会得罪纽约黑社会,第三部里,背景几乎完全真实的还原了了78年的梵蒂冈丑闻,涉及房地产公司,黑手党老大,政府高官(现实情节里是意大利总理!),大主教,银行家和任期最短的教皇约翰保罗一世。 更多的抱怨来自对索菲亚演技的讽刺,当年包揽金酸梅最佳女主和最佳新人奖,科波拉的女儿事实上对Mary角色(茱莉亚罗伯茨曾经为候选人)的驾驭没那么差。科波拉自己就认为人们把对自己的成见全撒在女儿身上了,他自己也因为在三部曲里大批量的动用远亲近戚而被怀疑滥用裙带关系。事实上扮演康妮的Talia Shire,科波拉的妹妹在第一部里的表演并不太深刻,第二三部却要另当别论。同时他的老父亲为第一部婚礼时候的伴奏谱曲,在第二三部都出山。教父二拿了六座小金人,其中就包括卡明科波拉和尼诺罗塔联手斩获的最佳原创音乐(教父系列最广为人知的旋律是后者而非科波拉之父所作)。 科波拉用人之功要远远盖过女儿奏起的小插曲,力排众议动用马龙白兰度,推红当时的无名之辈阿尔帕西诺和罗伯特德尼罗。其实派拉蒙本来是要赛尔乔莱昂内拍教父系列的,可后者因为正在筹划同为黑帮片的《美国往事》而谢绝了,欢呼吧影迷们,这样的巧合让我们集到了影史上的四颗明珠。 当然,很多人非要在教父系列中看到人生哲理或者成功之路等等,如果按科波拉的暗示,无异于在喝一碗没放鸡的心灵鸡汤。不过整个三部曲里对叛徒的刻画实在耐人寻味。Vito下野Michael上位时老教父只给了一句温馨提示“安排你会面的是反”。然后Tesino出水了,在教父二的第二条线里不难看到作为和Vito的同创业者,两家关系的不同寻常。二里面Michael更是差点被自己的亲哥哥亲手送给死神,当然他也把自己亲哥哥亲手送给死神了。在第三部里老鬼是Connie的教父Altobello。你看,亲近的人最信不得,科波拉甚至用被女儿卖了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在我眼里教父里最好的片段恰好出在不太卖座的第三部。西西里小镇的Anthony首演之日,随着《乡村骑士》情节的起承转合,暗杀和阴谋在一片祥和喜气的覆盖下暗流涌动,Al去梵蒂冈了结大主教,Connie举着望远镜颤抖的双手,Kenszig被风吹摆的尸体,Luccesi插入喉咙的眼镜,同时Michael自己也被暗算着。台上是和声美妙和皆大欢喜,台下?事实上这应该就是Michael的作为黑手党老大一生的最真实写照,外表看来权利遮天财富蔽日,实际上留不住妻子女儿。要知道他入这行本身就是向命运无可奈何妥协的结果,在Tommasino葬礼上的独白说“为何您广受爱戴,为什么?”,向Kay说“每次我以为自己能脱身了,他们又会把我拖进去”,在Anthony想自己的安排说不的时候,他一定想起了在餐桌上射杀敌手的自己,性格和命运,让他转角180度。 正如一代教父和三代教父在游行中乱枪开启自己生涯一般,教父三的结局和一唱和。“Every time I think I'm out,they pull me back in”,最终镜头给了一个倒地的教父,那一刻,他是梦寐以求的自己,一个解脱的老人。
-----------------2019.12.12-----------------
最近看了斯科塞斯的《爱尔兰人》,感慨良多,又把《教父》系列看了一遍,写这篇文章时我22岁,文字里是没步入社会毛头的“为赋新词强说愁”,如今快30了,看完又是另一番心境。
听说你的门留了条缝——《爱尔兰人》
教父1的开场是送葬人来找教父主持公道,感谢黑暗王子戈登·威利斯的低调灯光摄影,使得此时这个面部特写眼眶深邃目光如炬,犹如暗夜里受到冤屈的亡灵,嘴上说的第一句话竟是“我相信美国”----所以回过头来再想,这三部曲终究是一场虚幻的美国梦。一个身世悲惨的西西里男孩只身来到美国,海关警察赐予了他柯里昂的姓氏,是这场梦的开端。虽然我们看到在教父1中一代目落幕伴随二代目崛起,但也看到这个家族在不断地失去。在教父2结尾汤姆和法兰克的对话中提到,在那些big old days,他们梦想着应该如何组织家族,他们如何以古罗马军团为基础,还给他们命名为统治者、议事者和军士。还真的成功了。我们就像是罗马帝国,柯里昂家族就像是罗马帝国。它曾经一度是。如果说第1部是西西里人曾经的辉煌,那么到了第2部和第3部你可以将它看作是彻彻底底的悲剧。即便是第2部中的反派人物也说过这样的话:“一个接一个,昔日的好友都走了,死了,不管是自然或者其他因素,入狱、流亡。”老教父最为看重的人情和道义在不断地主动消融或是被动同化,因为在美国,资本主义是更加纯粹的生意。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谋害和背叛就总是难以避免。 我们知道柯里昂家族首先被围剿的原因就是毒品----这个美国当代社会最为庞大的黑帮产业,教父却不喜欢。在与毒枭索拉索的第一次会面中他说到:“我肯见你是因为,我听说你是个正直的人,所以我以礼相待。但是我必须拒绝你。我会告诉你原因。没错,我是有很多政界的朋友。但若他们知道我在搞毒品生意,而不再是赌博时,他们就不再是我的朋友。他们认为赌博只是些无伤大雅的事业,但毒品是败坏德性的生意。对我而言一个人以何为生并没有什么差别。但你这种生意…有一点危险性。总之索拉索先生,我的决定还是不行,我要恭喜你的生意,我知道你会很成功,我祝你好运。尤其是你的生意不会与我的冲突。”我们也知道正是在与索拉索的这次谈话中,因为桑尼无意中暴露了自己想参与毒品生意的想法才导致教父被暗杀。在桑尼死后与五大家族的会谈上教父再次谈到:“我何时拒绝过与大家分享?在座的全都认识我,除了一次以外,我何时拒绝过?你们知道为什么?因为我相信毒品生意在往后几年会毁了我们。这不像堵、酒和女人,这些是人们想要的东西,只是教会不准我们做而已。即使警察过去在赌博等方面愿意协助我们,但一提到毒品,他们会拒绝帮忙。我以前那么想,现在想法依然不变。”教父对毒品的态度也表现了作为西西里人的传统道德观念,他们有原则和底线,不是唯利是图的贪婪商人,他们看重生意却不能违背道义。 让我们再次回到教父1的开头,这个影史上最为伟大的开场。在送葬人的独白+面部特写之后,这个主观镜头将慢慢拉远,直到露出教父虚焦的背影,有如国王般神秘而巨大的权威。当镜头转过来,出现眼前的是教父那张斗牛犬般的面容(我们现在已经知道这是马龙·白兰度往嘴角塞棉花团的奥秘),听到其沙哑的声线,再进一步注意到他胸前别的玫瑰,怀里抚弄的小猫,凶狠中夹带着优雅,威严中又透着些慈爱,这种形象本身就蕴含着悖论。在他周围,同样是低调打光塑造出了这样一座书房,除了教父的白衬衫和他身后百叶窗透出的日光,其余尽是黑暗。在教父2里麦克回到纽约家中父亲的旧书房时,他感慨道:“这里以前是家父的书房,现在变了。我还记得以前。当我还是孩子之时,在这附近玩耍都要很小声。我很高兴这幢房子始终不曾落入陌生人的手里。先是克里曼沙接手,现在是你。家父在这里教了我许多事情,就在这间房间里教我的。他教我与朋友保持接近,但是与敌人要更接近。” 因为西西里人的传统是:不可以在女儿结婚当天拒绝任何的请求。所以我们看到这一天有很多人在这间书房中拜访教父,包括开场的送葬人包纳萨拉,面包师傅安索,野兽卢卡,还有歌星强尼。他们以朋友的身份,俯身亲吻教父的手背,虔诚地叫一声god father,注意:谈钱是万万不可以的。因为我们是朋友,“所以你这种诚实的人的敌人也就是我的敌人。” “他日我或许需要你的帮忙,也可能不会有那么一天。” 事先报警也是不可以的,必须遵守西西里人的沉默法则,要相信柯里昂阁下总能解决麻烦,主持公道,并且绝对知道分寸。“我会给他一个他无法拒绝的提议。” “我要用可靠的人,头脑清醒的人,我们不是谋杀犯,下手别太重。” 有人曾经戏称教父是“社区调解员”,副标题“教父好忙”,何况他还很顾家呢,他常说“不抽空陪家人的男人不是真正的男人”,总之,这是一个让人喜欢又信赖的厉害角色,对他甚至可以上升到信仰,信仰他的价值观,听从他的安排,生活本会过得很好(比如女婿卡洛)。 从叙事层面上看,书房这场戏也是整部电影的建立和铺垫,科波拉几乎将所有的伏线都埋在此处。我们将看到,这些曾在书房中出场的人物会陆续在后面的场景中再次出现,即“还人情”。最后出场的歌星强尼首先引出了加州小插曲,惊悚的种马马头(有没有注意到那个导演床头的奥斯卡小金人),之后是野兽卢卡在卧底任务中丢了性命,再之后是面包师傅安索误打误撞地跟麦克在医院门口演了一场空城计,最末是一开始出场的送葬人包纳萨拉被叫来修饰大儿子桑尼的尸体…书房之外,康妮的婚礼上,科波拉让所有重要的家庭成员悉数登场,包括老部下克莱门萨和泰西欧,这一集的最大敌人巴西尼,还有柯里昂家族的叛徒们。甚至如果我们再细心一点还会发现,在桑尼的偷情1分钟里,第3部里的三代目就此上线----文森·曼西尼,将来的文森·柯里昂(请注意他连咬手的小动作都和桑尼一模一样),这是时间线最长的一条线索。还有一些隐藏得更深的线索:比如汤姆在书房中首次提到毒枭索拉索,只是一个名字,我们都知道稍后这个人物会引出多少事端,而且正是在与索拉索会面时桑尼的一句不慎之言导致教父遭暗杀,家族势力受到重挫;又如教父在书房戏的最后叮嘱道:“永远不要(给女婿卡洛重要的职务)。让他们过好日子,但别让他插手家族中的事。” 岂料卡洛并不满意这样的安排,导致后面频繁殴打妻子康妮,又因为一个和他胡搞的女人不小心打错电话,最终导致桑尼的死亡。这些线索都值得我们细心推敲。 记住柯里昂家族永远是西西里人。他们有仇必报,有强烈的家族使命感,对叛徒零容忍,是以非正义手段实现正义目的的悖论典型。一个以权力为中心的父系社会取代了现实世界,在这个社会中,教父执掌大权、主持正义,唯一的恶人是叛徒,而制裁总是来得迅速、公平。这个社会只有一条戒律,就是麦克所说的:永远不要和家族对着干。教父1里克莱门萨在麦克刺杀临行前对他嘱托到:“可能所有的家庭会联合对付我们,但没关系的。每五年或十年都会发生一次。害群之马必须要除掉。上一次到现在已有十年了。要先发制人。就像要在慕尼黑制止希特勒一样。他们容忍了希特勒,麻烦就大了。知道吗?麦克。我们都以你为荣,你是个英雄。你父亲也是。” 这段话足见西西里人的精神内核。不过我们看到老教父和麦克的做事方式还是有很大不同,虽然他们都是骨子里散发着优雅,但看起来后者似乎做不出怀里抚弄小猫这类的事,他永远目光冷硬,剑拔弩张。又是在乱局中上位,亟须树立威严。老教父讲究先礼后兵,擅长将“不”字说得好像“是”一样好听,这些麦克显然没学会,或者说,大环境已不允许他再用父亲这一套----多少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受基督教教诲,但基督却仍然没能进入他们的心里,不能与他们在生活中相伴;今日世界,免除债务似乎强过宽恕之心。 关于复仇,最重的一场戏莫过于教父1结尾的“洗礼大屠杀”(平行蒙太奇),这也是整个系列宗教色彩最浓郁的一场戏。一面是麦克作为康妮孩子的教父受洗,一面是新一代柯里昂阁下一次性清理整个家族的外敌和内鬼,从此他成为双重意义上的“教父”。“麦克,你相信上帝吗?全能的天父,万物的创造者?你相信耶稣基督,他的独子,我们的主吗?你相信圣灵,神圣的教堂吗?麦克,你弃绝撒旦吗?包括他所有的作为吗?包括他所有的虚伪?”复仇行为本身与基督教尤其旧约原教旨并不相悖,但讽刺的是这个句句回答Yes的男人此时已彻底变为撒旦,充满谎言和狡诈。在处决害死桑尼的姐夫卡洛时他说:“巴西尼死了。菲利普塔塔基利亚也死了。还有莫格林,史特基,克瑞安诺。今天我一次清理整个家族的事,所以别跟我说你是无辜的,卡洛。承认你所做的。你以为我忍心让我姐姐当寡妇?我又是你儿子的教父。卡洛,从此你退出家族的生意,这是给你的惩罚。你完了。我送你上飞机去拉斯维加斯。我要你留在那边,明白吗?只是别告诉我,你是无辜的。因为那等于把我当傻瓜,会让我非常生气。现在说吧,是谁和你接头的?塔塔利亚还是巴西尼?”这之后卡洛的招供当然带来的只有杀身之祸。 权力定夺命运,这是毋庸置疑的。两代教父分别谈及过自己的命运,首先是老教父在临终前的那次父子聊天中说到:“希望你不介意我一直在谈巴西尼,这是我的老习惯。我花了一辈子就学会了‘小心’。女人和小孩能够粗心大意,但男人不行。我知道山提诺势必会染指家族事业,还有弗雷多。但我从来没想到要你参与。我干了一辈子,没什么遗憾的。我照顾了我的家人。但是我绝不当傻瓜,让那些大人物在幕后操纵我。我不必道歉,那是我的命运,但是我想过,有一天你能当那些操纵的人。柯里昂参议员,柯里昂州长之类的。再建立一个王国。”而在教父3中,麦克与凯倾诉心声时这样说到:“我希望你能原谅我。所有事情。你当时不了解我的处境。我爱我的父亲。我曾经发誓不会成为他那样的人。但是我爱他,而他又身处险境。我能怎么办?然后,你也身处险境。孩子也一样,我能怎么办?你们是我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但是我正在…已经失去了你。你离开了我。我失去了一切。所以,你要了解,我之后的人生都是注定的。” 回想教父1中麦克的人生线索,从一开始“那是我的家庭,不是我”到后来成为二代目,实在是令人唏嘘。这其中经历医院事件,为保护岌岌可危的父亲的生命,急中生智地与面包师傅安索表演了一出空城计,而后又是为了父亲不再受到生命威胁,毅然决定铤而走险地杀人,伴随帕西诺开枪时的眼神戏和火车配乐,呈现的是人生的急转。西西里人对家庭的看重是其中的必然,老教父以保护家人为首要责任,麦克则在家族有难时不自觉地挺身而出。他在杀人之后逃亡到父亲的故土西西里柯里昂村,又在这里结婚,丧妻,失掉了生命中最后一丝纯真。在那之后接任教父之位,却成为邪恶之人,都已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教父2中的双线叙事使得这两代人物的命运更为精妙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一个的人生逐渐圆满,一个的人生走向难以挽回的缺憾。年轻的维多·柯里昂要从genco开始创建自己的王国,首先要做的正是摆脱别人的操纵,于是他气定神闲地干掉了外强中干的黑手党肥佬,也正式将泰西欧和克莱门萨纳入麾下,又得儿女膝下承欢,人情网络日渐庞大。“如果有什么我可以帮忙的,你来,我们谈谈。” “只要记得我帮了你们一个忙。”而中年的麦克却在新的时空中处处受制于政客商人却没有退路(“金融就是枪,政治就是知道适时扣扳机”--鲁加西),越加伪善残暴并且机关算尽,却阻止不了这个家族的力衰道尽,身边可以信任的人越来越少,直到处决了亲哥哥弗雷多,人生变得彻底黯淡,心结难以打开,灵魂也受到了诅咒。在教父2结尾经典的闪回中我们看到麦克与桑尼、卡洛、康妮、弗雷多、汤姆、泰西欧共处一室,这其中的4个男人已不在人世。那天是老教父的生日,麦克却在这一天自觉加入海军,这几乎是宣告了与自己的家族划清界限,而画面中他也一直坐在众人的对面,预示着这个人不论是生是死,都是孑然一身。 麦克的命运发展到教父3时已经又是另一番景象。在第1部中他是一名坚定的制裁者,第2部中他已失去身上残存的一点良知,像失了魂的空壳,内心惶恐又冷酷无情,而到了第3部时他心中所想的就只有赎罪。科波拉和普佐最开始将教父3命名为“麦克·柯里昂之死”,也是意图展现这个可怜之人命运的终结,而不是继续柯里昂家族的发展史。这个人后半生一直想要脱离江湖,希望洗净家族历史,希望他的家庭远离是非。但一个人很难和过去说再见。在教父3的开篇他独白道:“世上唯有子女是财宝。人间财权难以比拟。你们是我的至宝。”然而我们知道结局他是恰恰失去了他的至宝。“康妮,我这辈子都在力争上游,希望成为一个干净清白的人。但是我爬得越高,世界就越险恶。这些事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千百年来人类相互残杀,为钱,为名,为家族。为了免于沦为富贵者的奴隶。我做了告解,康妮。坦白了我的罪行。”在这之前他找到真正的“教父”--德高望重的红衣主教龙巴度做告解,坦白自己罪大恶极,内心苦痛,龙巴度却说他的人生仍可获得救赎。所以后来在悼念汤马西诺老爷子时他说道:“再见,老朋友,你本可以多活几年,我也可以更接近我的理想。汤马西诺阁下,你深受爱戴。为什么我招人畏惧,你却受人爱戴?是什么原因?我也做过不少好事。我也想做好人。到底是什么背弃了我?我的想法?还是我的心?为什么我要逼迫我自己呢?我发誓,以我子女的性命发誓,给我赎罪的机会。我再也不会犯下罪行。”注意这里他是以子女的性命发誓。虽然教父3结尾按照惯例实施屠杀的是三代目文森·柯里昂,死的却是麦克的女儿玛丽。所以他的人生最终得到了救赎吗?并非如此。 玛丽之死也令我想到了桑尼之死。这是马龙·白兰度最悲伤的一场戏,低调灯光的面部特写再添一笔,老教父连眉毛丝儿里都是演技,没有眼泪却传达出巨大的哀伤。“看看他们是怎么对我的孩子的。” 这是柯里昂家族两个最惨痛、最无能为力的时刻,两代教父一个欲哭无泪,一个泣不成声。但老教父至少还有麦克这个指望,为护其万全尚可暂时与敌人妥协,麦克此时却是哀莫大于心死,再无复仇的心力。在老教父过世之前,我们看到这位老人家极力地、反复地叮嘱儿子“谁请你去和巴西尼开会,那他就是叛徒”,后来他在和孙子嬉戏时倒在了那片寂静的番茄地,看上去与普通的平凡老人无异。不过我们都懂得,维多·柯里昂倒下了,这个家族最辉煌的岁月也就走完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就此终结。到了麦克·柯里昂之死,他回到故乡,独坐在破败的教堂门前双目游离气若游丝,直到闭上双眼倒栽在地,我想,那也许更像是用一个人复杂而难以评判的一生,谱写一首西西里人的挽歌。 麦克深知“敌人动手时,会向你所爱的人下手。” 这也困住了他的整个后半生。所以他在得知玛丽与表哥文森相爱以后,执意要求文森放弃他的女儿,“这是你要付的代价,为你选择的人生。” 这是麦克的肺腑之言,因为他也曾痛失所爱。我坚信麦克最爱的不是凯,而是西西里的艾波洛尼亚,他对她一见钟情,而艾波比凯更适合做麦克的妻子。我最喜欢教父3里的一场戏,是麦克的儿子给父亲唱了一首西西里民谣,那首歌凄美极了,此时年迈的麦克脑海里全是艾波洛尼亚年轻的脸庞,他跟子女们回忆时说道:“她又漂亮又善良,我爱她。然而她死了。我的亲信保镖在我车上装炸弹,她却在我之前驾驶那辆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何况她是替他而死。 在艾波死后,麦克失去了他生命中最后的纯真,又急需要组建家庭于是求凯嫁给他,保护家庭就成为他一切的动力。在教父1的经典结尾,因为凯的质问,麦克只好对她撒谎,而后她退出书房,半遮掩的门后,克莱门萨俯身亲吻麦克的手背,直到房门在凯面前全部关上,片尾曲响起,她与丈夫深深的隔阂也从此埋下伏笔。想想如果艾波不死,她一定会像麦克的母亲,像所有西西里女人而不是美国资产阶级现代女性那样,她单纯,愉快,满足,不会过问男人的事,会一直陪伴在男人左右,那么麦克也许就会少了很多的不幸。 很喜欢麦克在教父3中对西西里的评价。“为什么在这么美丽的地方却充满了暴力?” “这是历史渊源。我爱这里。世代以来,这里的人受尽折磨,各种不公正的事。但是他们依旧期待会有好的事情发生。” 我们知道科波拉本人也是西西里血统,他把教父系列里那种“上一秒静谧平和,下一秒血流成河”的感觉表达得完美无缺。很多的西西里人在离开西西里之后逐渐变质,比如泰西欧,曾经是维多·柯里昂身边最精明能干的部下,很多年前一起白手起家的心腹,陪着维多回柯里昂村手刃仇人的挚友,却在维多死后,出乎众人预料地背叛了柯里昂家族。在瞬间洞悉自己将被处决时,他对汤姆说道:“告诉麦克这纯粹是生意,我一向都很喜欢他。” 我在这句台词中同时读到了惋惜和坦然。所以也许,这不只是麦克·柯里昂一个人的挽歌,而是在这个利益圈中的所有人的悲剧。即便像三代目文森·柯里昂那样得到了他自己最想要的至高权力和保护家族的荣誉,也会永远记住在他面前中弹身亡的深爱的表妹。即便像康妮·柯里昂那样,除了辅佐少主之外无欲无求,也会永远记住自己同样沾满鲜血的双手。即便像麦克的儿子那样逃离这片几近荒凉的是非之地,可是像那样彻底的远离自己的家庭,也难保不会偶尔感到悲伤落寞。没有人能够真正的幸福。就像第3部结尾那动人的闪回段落里,伴着马斯卡尼温婉动人的《乡村骑士》间奏曲,麦克回忆起他与女儿玛丽翩翩起舞,与挚爱的艾波洛尼亚翩翩起舞,与妻子凯翩翩起舞…真正的幸福也只存在于遥远的记忆里吧,那些时刻永不再来。
我这一辈子都在力争向上,希望能够成为一个清白的人。可我爬得越高,世道就越险恶。
牛逼人物的特质是枪都开不死。帕西诺。
Michael Corleone也想做一个好人。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为了家族,黑道浮沉数十载,甚至杀死了自己的哥哥。风烛残年的昔日教父坐在故乡夕阳下的藤椅上,回想这世间他最爱的三个女人,如今全都已离他而去。手间滑落的橘子、两只土狗与一口老井见证了他最后的悲凉。 ——2018重温
一切始于对家庭的责任,可是最后却让家人处于更危险的处境之中,不归路有时以这样悖论的方式展开。人们都爱你意气风发的初登场,我却独爱你暮年的晚景凄凉,有悔但仍有爱。反正所有人的结局都一样。
安迪·加西亚真像年轻版本的阿尔•帕西诺!这一部像是回归到原点,与前两部惊人相似的聚会场面,年轻一代的邂逅与相爱,下一代对家族生意的抵触,重返西西里的感慨;最感动的还是教父失去爱女的痛苦吼叫、无法得到的谅解、垂暮之年的眼泪、临终前的回忆。
《教父》系列完结之作,表现力和深刻性绝不亚于前两部!阿尔·帕西诺老了依然魅力十足,演技更无需赘言。片中依旧是很多一针见血的箴言,另外相比前两作这部感情和家庭戏份增多。影片配乐太动听了,高潮部分那段歌剧演出与腥风血雨明暗平行剪辑的场景真是美!(9.0/10)【2021.6.17.SIFF 大光明 4K修复导演重剪版】导剪版将迈克尔死亡结局删去,私以为比及原版悲剧性略逊。尽管迈克尔破天荒地忏悔告解,不顾一切想洗白事业让家族上岸,终还是逃不脱轮回与重蹈覆辙:狂欢节街头活动的刺杀同[教父2],家庭聚会与全家福拍摄则与[教父1]一样暗示了代际传承,歌剧院多线刺杀恍如首作洗礼清算的再现,直升机楼顶机枪屠戮股东比前作的黑帮内讧更疯狂,文森特更多继承了桑尼的冲动狂傲,但也不无冷静谋算。迈克尔的糖尿病脑梗发作与无声的撕心裂肺之吼太心酸。
年老的阿尔·帕西诺,并没有失去力量,而是更魅惑动人。
如果能妻子是阿波罗尼亚,Mike会不会更幸福?无法忘记婚礼舞蹈那一段555555
构图真的太厉害了,好多次都以为我在看油画呢。对死亡的处理、对戏剧冲突的摒弃,这种返璞归真大概是试图从中获得某种更为宗教性也更为抽象的东西。教父拍到最后也在往启示录那个方向走啊。 ps看到索菲亚柯波拉蹦达全场我就知道导演爱女儿其实多过Micheal。伟大,真爱。
在西西里乡下,死的时候只有一条狗陪。是我的归宿。
1990年《好家伙》,1984年《美国往事》。《教父1+2+3》看的我打瞌睡啊好几次,实在看不下去,不是很好故事。还臭长臭长不知所云。
一个完整的教父,最后风烛残年很令人感动。其实并没有像很多人那样不喜欢这部经典的第三部,毕竟时隔这么多年不管是导演还是演员各方面都变化太大了,能保持在水准之上已经实属不易。★★★★
"All the power on faith can't change destiny."任何信念的力量,都无法改变命运。人们觉得第三部不好的原因只是我们不愿接受故事的真实结局。
可能是因为看电影中途没有被打断,也可能是因为阿尔哥岁数渐增,演技越加成熟,第三部的感觉比第二部好很多。如果说基督山伯爵最重要的五个字是期望和等待,那教父系列的主题就是责任和担当,或者得到和牺牲。教父三部,时间从72年,74年直到跨入90年,还有质有量,科波拉也非凡人。
膜拜神片最后一站。没想到这三部曲中评价最差的(但也是影史经典)一部却最对我的胃口,我很喜欢。帕西诺的老年妆很好。演技依旧出神入化。16年后的科导为此系列画上圆满句号!真是大师级神导演啊!科导的女儿不仅长得漂亮,演的也不错!(后来继承父业了~)//20150412资料馆大银幕胶片,字幕很差
本来冲着索菲亚·科波拉要少打一颗星的,但是看到她被杀死了好开心啊!!!!
说实话,我真不喜欢三。
看到最后要哭死了,可能因为总算有终了,这是教父系列我最喜欢的一部。另外想问问索菲亚小姐,您演技差也没关系但是没见过人死吗。。。。要不是帕西诺在嚎啕就完全没泪点了。
维多·柯里昂死于极乐,旁边是一个机灵的毛孩;麦克·柯里昂死于极悲,旁边是一只棕色的小狗。
对政治的结露辛辣精确,对Michael的刻画终于成熟,影片氛围观感均保持一致,但韵味上留白欠缺。帕西诺的表演令人难忘。